雪之女王在线:中考语文复习说明文阅读练习专题(26篇)0.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8:29:23

中考语文复习说明文阅读练习专题(26篇)

一、 (2006年浙江省宁波市)

共生:双赢的生存智慧

①一提起生物进化,映入人们脑海的多半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八个字。在漫长的进化历史过程中,唯有战胜对手的幸运儿才能赢得大自然的青睐,拿到参加下一场物种角力的入场券。然而,大自然并不只是沿着单一的路线前行,“合则双赢,争则俱败”,体现互助与合作精神的共生或许是影响历史进程的另一重大因素。
   ②从表面上看,共生关系只是存在于残酷竞争中的权宜之计,是在特定条件下的偶合而已。然而生物学的研究成果却发现,这种生存战略同样是大自然的选择,是另一条进化道路——共生进化的产物。它提供了共生双方的任何一方不能产生的物质,带来了任何一方都不能产生的效率。
   ③共生的形态多种多样,不拘一格。它存在于各层次、各种类生物的互动之中。海葵虾,顾名思义,对美丽的海葵(腔肠动物)情有独钟,它总是夹着海葵浪迹于海底世界。一遇危险,自有长着含毒触角的海葵出面摆平。这样一来,海葵虾可以放心觅食,不必为安全多费心机;而生性慵懒、喜静不喜动的海葵只要从共生伙伴的食物中分一杯羹就足以果腹。
   ④动物之间的共生的现象是这样,植物与动物共生的现象也不少见。生活在墨西哥的一种蚂蚁把巢筑在刺槐中空的树干中,享用刺槐叶柄部位分泌的富含糖分的汁液。作为回报,蚂蚁则负责植物的安全工作,一旦刺槐的敌人——食叶昆虫及其幼虫、草食动物——靠近时,盛怒的蚁群就会蜂拥而出,与入侵者做殊死搏斗,直到把它们赶走。除此之外,蚂蚁还可以清除对刺槐造成威胁的寄生植物。当这些植物靠近时,蚂蚁就会毫不客气地上前啃掉它们的藤条和嫩芽。
   ⑤高等植物与真菌的共生早已为人类所熟知。在这种共生关系中,真菌的菌丝体长在植物的根部,吸收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而植物则可以从真菌的分解物中吸取养料。
   ⑥其实,在生物界发展的初期,不确定和不平衡因素充斥于物种之间,它们的关系表现出高度的对抗性。对抗越激烈,对自身乃至生物界造成的破坏就越大。这不仅破坏了生物之间的平衡,而且对生态发展造成灾害。要保持生态平衡,就要依靠生物共生所带来的正面作用。
   ⑦同样,共生现象也给人类很好的启示。
   (选自2005年6月号《世界博览》,有删改)
   7.请根据文中的有关语句,说说什么是“生物共生”。(3分)
   8.生物共生存在于各种类生物的互动之中。本文列举了 、 和 三种类型的生物共生现象。(3分)
   9.第①段中加点的“或许”在句中有什么表达作用?(2分)
   10.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本文介绍了生物的共生现象。 B.本文语言平实准确而不乏生动形象。
   C.本文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 D.本文主要运用了打比方、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11.文章最后精悍到“共生现象也给人类很好的启示”,读了本文,你获得了什么启示?(3分)
   【参考答案】(一)7.生物共生是生物间互助合作,求得生存的一种形态(或生物共生是生物间为共生双方的任何一方提供它不能产生的物质,带来任何一方都不能产生的效率的生存形态)。(3分)
   8.动物与动物 动物与植物 高等植物与真菌(3分。每格1分)

9.“或许”表述十分恰当,符合科学性。(2分。只答“使语言准确”之类得1分)

10.D(3分)

11.例如:①共生是自然界的法则和规律,包括人类在内的自然界的各种生物只有服从这一规律,才能代代相传,生生不息。②人类的生存如同生物进化一样,不会只是单一的形式,我们应努力寻求合作共生。③“合则双赢,争则俱败”,我们应努力创建和谐社会,与自然和谐相处。(3分。开放题,言之成理即可。)
    二、(四川攀枝花2006年)阅读下面文段,回答19—23小题。(15分)

“能吞能吐”的森林

(1)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止水旱灾害的作用非常大。据专家测算,一片10万亩面积的森林,相当于一个200万立方米的水库,这正如农谚所说的:“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森林因这种特殊的“吞吐”功能而被科学家称之为“吞水吐雨器”。
   (2)说起森林的功劳,那还多得很。它除了为人类提供木材及许多种生产生活的原料之外,在维护生态环境方面也是功劳卓著,它用另一种“能吞能吐”的特殊功能孕育了人类。因为地球在形成之初,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很高,氧气很少,气温也高,生物是难以生存的。大约在四亿年前,海里的先进植物登陆,陆地才产生了森林。森林慢慢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同时吐出新鲜的氧气,调节气温,这才具备了人类生存的条件,地球上才最终有了人类。所以科学家又称森林是“吞碳吐氧机”。
   (3)森林,是地球生态系统的主体,是大自然的总调度室,是地球的绿色之肺。森林维护地球生态环境这种“能吞能吐”的特殊功能是其他任何物体都不能取代的。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植树造林,并且保护好森林。目前,值得我们每个人关注的是地球的绿色之肺在日益萎缩。近200年间,地球上的森林已有1/3以上被采伐和毁掉。而另一方面,由于地球上的燃烧物增多,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急剧增加。此消彼涨,使得地球生态环境急剧恶化,主要表现为全球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甚至威胁人类生存。因为全球气候变暖,水分蒸发加快,改变了气流的循环,使气候变化加剧,从而引发热浪、飓风、暴雨、洪涝及干旱。
   (4)为了使地球的这个“能吞能吐”的绿色之肺恢复健康,以改善生态环境,抑制全球变暖,减少水旱等自然灾害,我们应该大力植树造林,使每一座荒山都绿起来。
   19.第一段中画横线处文字运用的说明方法有                       。(3分)
   20.文中将“森林”说成“地球的绿色之肺”,其理由是                       。(2分)
   21.第二段的“说起森林的功劳,那还多得很”一句在文中的作用是                       ,   第三段中“地球上的森林已有1/3以上被采伐和毁掉”一句中的“1/3以上”强调了                       。(2分)
   22.阅读选文第三段,回答下面两个问题。(4分)
   (1)找出造成地球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的原因。(2分)
   (2)试找出地球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带来的影响。(2分)
    23.我市正积极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和国家级环保模范城市,作为攀枝花市的一员,阅读本文后你对攀枝花市的“双创”活动有什么好的建议?请用简要文字表述出来。(提出的建议不少于四条。)(4分)
   【参考答案】19.列数据 引材料(引用说明) 打比方(比喻说明)(答对一个给1分,共3分)
   20.吸收二氧化碳,吐出氧气。(意思一致即可)(答对一点给1分,共2分)
   21.承上启下(过渡) 森林破坏范围之大或数量之大(森林破坏严重)。(答对一空给1分,共2分)
   22.(1)原因:地球上的森林已有1/3被采伐和毁掉;地球上的燃烧物增多,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急剧增加。(答对一个原因给1分,共2分)
   (2)影响:严重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甚至威胁人类的生存;使气候变化加剧,从而引发热浪、飓风、暴雨、洪涝及干旱。(答对一方面给1分,共2分)
   23.(1)加大“双创”活动宣传力度,让全市人民增强环保意识,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2)加快荒山绿化工作(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
   (3)严格控制“三废”排放,还我市清水蓝天。
   (4)严格实施垃圾分装和回收制度,变废为宝。
   (只要建议合理,与“双创”活动相关即可给分。答对一条建议给1分,共4分)
   三、(2006年湖北省随州市)阅读《请重视“弹性水库”》一文,回答21~25题。(15分)

请重视“弹性水库”

陈良瑞

 弹性水库,就是那些装点着青山的树林。
   树林,在调节降水时间不均方面,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有人估计过,树大根深的森林区土壤,每公顷可蓄水500~2000吨。因而,森林享有大气和水资源“绿色卫士”的美称。比如说我国的长白山自然保护区,那里有20万公顷的森林土壤,如果按每公顷蓄水1000吨计算,则可蓄水2亿吨。
   那么,为什么说这种森林水库是“弹性”的呢?因为一棵树不但是一台“吸水器”,还是一台“降雨机”。植物的体内,90%以上是水,天旱时,植物的叶子向大气蒸腾水分,甚至可以把它所吸收的水分放出去99%。这样一来,依靠茂密的森林,就会使干燥的空气变得湿润,使旱情因而减轻。它雨季能蓄,旱季能吐,完全根据外界环境的变化而自动变化,无需人工操纵。
   山区有了森林,就可以贮存和过滤雨水,就有可能把将要泛滥成灾的降雨,分解为清清细流注入江河。科学工作者在这方面曾经作过比较仔细的研究。
   比如,福建省惠安县有个村子,地处山区,过去水土流失严重,耕地既易旱又易涝,十年九不收。1954年,村民们开始大搞植树造林,到1965年时树林已长到3米多高,且郁蔽成林,水土流失也得到了控制。过去只要降水量达到30毫米,山洪便泛滥成灾,水土直泻而下,农田大遭其殃,农田的抗旱能力不到7天。现在,同样下这么多雨,山洪却不见了,代替的是涓涓细流,数周不绝,农田的抗旱能力达到了30天以上。
   科学家认为,世界上许多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大多都是森林贫乏的地区,如果把这些地区植起树来,使森林覆盖度均匀地提高到30%以上,旱季用水就可以增加5~8倍。可见,做好植树造林工作,建立起弹性水库,对于扩大水源改变缺水现象,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弹性水库还有着地上水库和地下水库所不易起到的重要作用,就是能够改善小气候。
   在一个森林环抱、绿树成荫的城市里,这个功能最明显。这里,人们不但感到空气清新,还会感受到它在温度和湿度方面的双重影响。冬季,它能挡风御寒,既可使寒冷的气温不致降得过低,又可使冬天不至于过分干燥;夏季,它能吸收一部分太阳辐射,造成了夏天绿地里的良好小气候环境,为人们在生产、生活上创造了凉爽、舒适的气候环境。
   21.结合文意,仿照注释①解释下面词语。(3分)
   ①“吸水器”,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树木在降雨时能蓄水的特征。
   ②“降雨机”,                                            。

 ③“弹性水库”,                                             。
   22.本文说明的对象是 ,主要说明它在                  和                  方面的功用。(3分)
   23.“天旱时,植物的叶子向大气蒸腾水分,甚至可以把它所吸收的水分放出99%。”句中“甚至”一词可以去掉吗?为什么?(3分)
     24.根据本文末段介绍的内容,完成下面比喻。(3分)
   树林还是                  。
   25.如果给本文再加一段结束语,你打算写些什么?(不超过50字)(3分)
   【参考答案】21.②比喻树(林)具有(在天旱时)放出水分的特征。 ③比喻树林具有雨季蓄水,旱季吐水(完全根据外界形势变化而变化)的特征。 

22.树林 蓄水抗旱(调节降水时间不均或防止水土流失) 改善气候 

23.不能去掉。去掉后就不能准确地说明树在干旱时放出水分的客观事实,因为能放出99%水分的只是特例,是极限值。 

24.一部巨大的空调机。 

25.略(只要符合文意即可)
  四、(2006年江苏省泰州市B卷)

 人们通常以为微波食品是安全的。在美国,90%以上的家庭拥有微波炉。微波炉既快又方便,经济实惠,是现代快节奏生活的理想烹饪工具,但微波炉对人体健康具有一定的危害。
   微波是很短的电磁波,属于大自然能量光谱的一部分。太阳产生微波,但是,太阳产生的微波与微波炉产生的微波有重大区别。这个区别在于,微波炉是用交流电来产生微波的。
   微波炉是怎样烹饪食物的?交流电可以产生频率很高的电磁波—微波。水分子有正极和负极,因此当水接受正负交替的微波能量时,水分子会迅速转动。这有点儿类似用磁石把平面上的大头针吸得团团转的情形。微波炉用交流电产生的微波,使食物中的水分子以每秒钟数亿次的速度旋转,造成分子之间巨大的摩擦,使食物迅速加热。
   事实上,质量检测机构只关心微波炉是否存在微波泄漏的情况。令人惊讶的是,这些质量检测机构从未质疑微波食品本身是否安全。1991年,由于一场公众瞩目的官司,人们开始意识到微波食品并非百分之百安全。一位名叫诺尔玛·利沃特的妇女的家人为她的误死起诉。
   诺尔玛去医院进行髋部更换手术。手术很成功,诺尔玛却死了。诺尔玛死于一次输血之后,血液是经过微波炉加温的。这是第一次有重大证据表明微波炉对被加热的物品的化学性质造成了破坏。如果仅用微波炉把血液加热到体温,就能使血液包含致人于死命的毒性,那么我们用更高的温度在更长的时间内加热食品,又会有什么情况呢?
   食物的分子吸收了大量能量。这些能量足以分解蛋白质的分子结构,导致了通常情况下不会发生的分子异变。结果许多新的奇怪的分子出现了。问题就在这里,食物的分子结构发生了改变,产生了人体不能识别的分子。这些奇怪的新分子是人体不能接受的,有些有毒性,还可能致癌。因此,经常吃微波食品的人或动物,体内会发生一定的生理变化。
   瑞士皇家科技协会的汉斯·赫尔特博士和博尔纳德博士发现,微波加热破坏了食物的营养万分。他们测量了吃微波食品志愿者血液中的病理变化。令人震惊的是,这些人血液中的红细胞减少了,这意味着血液携带的氧减少,人体组织无法得到所需的氧。相反,白细胞和胆固醇增加了。白细胞增加会引起人体的压力和紧张,通常只有当人体感染急性疾病、细菌感染或细胞受损坏时,白细胞才会上升。此外,淋巴细胞和白细胞对产生抗体有重要作用。
   俄罗斯的研究表明,遭受微波辐射不仅有损健康,而且食用微波食品同样会造成严重的健康问题。在美国,俄利根波特兰的科学家也曾发表过俄罗斯的研究发现。无论何种食物一旦经过微波加热都会产生已知的致癌物。肉类、奶类、谷物、水果和蔬菜都会产生引起癌症的化学物。吃微波食品的人消化系统紊乱,淋巴系统发生障碍,血液中癌细胞增加。经常吃微波食品的人更容易患胃肠癌,消化系统也会逐渐出现问题。科学家还发现,每台微波炉都会泄漏辐射,微波烹饪的食物会产生有毒和致癌的附加物,微波食品的营养价值减少了60%至90%,包括矿物质和生化酶,维生素B、C和E等物质,甚至连蛋白质的营养万分也减少了。荷尔蒙也会发生异常情况,特别是男性和女性荷尔蒙的分泌和平衡出现异常。长期食用微波食品会导致永久性的脑损伤,造成记忆力下降,注意力难以集中,情绪波动,智力下降。
   17.认真阅读全文,为本文拟写一个标题。(3分)
   18.结合文章内容,谈谈最后一段中加点词语“无论”“一旦”“都”的作用。(4分)
   19.文章从哪几方面说明了微波炉对人体健康的危害。(4分)
   20.请你说说微波炉烹饪食物的原理是什么。(4分)
   【参考答案】17.微波食品有损健康。(3分)
   18.强调突出全部如此,无一例外。(4分)
   19.① 微波辐射 (或:微波泄漏)。 ② 微波食品安全(或:微波破坏食品营养的成分以及微波食品对健康的危害)。(4分,一点2分)
   20.微波炉用交流电产生的微波,使食物中的分子以每秒钟数亿次的速度旋转,造成分子之间巨大的摩擦,从而产生热量。(4分)
    五、(2006年江苏省泰州市A卷)(15分)

神秘的运动常数

①鸟儿在空中飞翔时,翅膀每分钟拍几次?每次幅度有多大?鱼儿在水里游动时,尾巴每分钟摆几回?每回幅度又是多少?这些问题看上去似乎没什么意义,难道空中的飞鸟和水里的游鱼不是完全自由的吗?它们的运动不是完全无拘无束的吗? 
   ②答案真是出乎我们的意料。看上去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飞行动物和游水动物,它们的运动似乎恰恰遵循着严格的规律。科学家们通过大量的观察和试验,发现飞行动物和游水动物的运动过程中存在着一个神秘的常数,那就是它们的翅膀或尾巴的振动频率、振幅以及运动速度三者之间的关系——振动频率乘以振幅再除以运动速度,计算得到的数值总是落在0.2~0.4之间。
   ③比如,世界上最小的鸟类——蜂鸟,其双翅展开仅有10厘米左右,飞翔时振幅大约是20厘米。蜂鸟的飞行速度非常快,大约能达到50米/秒。而科学家们以往观察到的蜂鸟飞行时双翅振动频率在50~70赫兹之间,根据上述公式计算出来的蜂鸟的运动常数就落在0.2~0.4之间。
   ④与蜂鸟体形相差悬殊的海豚也是科学家们观察的一个对象。成年海豚的体长一般在3米左右,在大海里游动时,海豚尾巴振动的振幅大约是1米,频率是每分钟30次左右,游泳速度是每小时100公里,根据公式计算出来的海豚的运动常数是0.3,也落在0.2~0.4之间。
   ⑤这不仅仅是巧合。研究者们作了大量的试验,发现几乎所有的飞行动物和游水动物的运动机制中都存在这个神奇的常数,事实上,只有当这一运动常数的值处于O.2~0.4之间时,动物们才能达到最佳的运动状态。
   ⑥虽然目前科学家们还不清楚为什么会存在这个运动常数,它的值又为什么恰恰落在0.2~0.4之间,但这一神奇的常数似乎像物理学中著名的光速不变原理那样放之四海而皆准,也像光速一样神秘。它能够帮助生物学家们根据动物化石的身体构造判断出那些早已灭绝了的动物曾经具有怎样的运动速度。甚至不能排除,这一常数很可能对外星生物也同样适用。很多科学家都表示:“如果在其他星球上真的存在游水生物或飞行生物的话,我们相信,它们的运动也遵循着同样的规律。”
   ⑦此外,这一常数还能帮助军方研制出各种高性能的飞行器。比如说,一个翼长15厘米、翼振振幅为10厘米的机械间谍如果要做最有效飞行的话,其最佳翼振频率应该是30次/秒左右。目前,美国军方已经着手研制类似于飞鸟的有翼飞行器,在配备上微型摄像机之后,这样的机械鸟将可能深入敌方的任何机密要塞进行刺探。当然,他们最感兴趣的还是能够研制出体积更小,无孔不入的机械昆虫,相信这一天的到来也为时不远。(选自《青年文摘》2006年第1期)
   17.读完全文,说说“神秘的运动常数”指的是什么?这一发现对科学研究有何意义?(4分)
   18.说说第⑤、⑥段中加点词语在表达上的作用。(4分)
   几乎: 
   很可能: 
   19.文章说明了一个什么科学道理?作者为什么要列举蜂鸟和海豚这两个例子进行说明?(4分)
   20.科学家们发现“神秘的运动常数”的过程,对我们进行科学探究有哪些启示?(3分)
   【参考答案】17.振动频率乘以振幅再除以运动速度,计算得到的数值总是在0.2~0.4之间。(1分)它能够帮助生物学家们根据动物化石的身体构造判断出那些早已灭绝了的动物曾经具有怎样的运动速度;用于研究外星可能存在的游水生物和飞行生物;帮助军方研制各种高性能的飞行器。(3分,一点1分)
   18.“几乎”,表示十分接近全部,不排除极个别特例;“很可能”,表示可能性大,但不完全肯定。(本题4分,每一问2分)
   19.几乎所有的飞行动物和游水动物的运动机制中都存在这个神奇的常数。(2分)因为这两个事例分别代表飞行动物和游水动物,或分别代表体形小和体形大的动物。这样使得出的结论具有代表性,增强说服力。(2分,答前一句即给2分)
   20.大胆质疑、大量观察、大量试验等。(本题3分,一点1分)
   六、(2006年福建省厦门市)阅读《海上花园里的生态杀手》一文,完成24—27题。(17分)

海上花园里的生态杀手

  ①厦门是一座风光旖旎的“海上花园”,先贤曾诗赞其“一城如花半倚石,万点青山拥海来”。然而,这座林木茂密,花卉缤纷的“海上花园”,却时常有外来生态杀手伺机侵入。“猫爪藤”和“加拿大一枝黄花”就是两个有着美丽面孔的外来生态杀手。
   ②猫爪藤是多年生木质藤本植物,因其叶子顶端长有吸附能力很强、酷似猫爪的三枚小钩状卷须而得名。160多年前,猫爪藤作为观赏性植物从原产地美洲引入厦门。想当初,红砖楼房外,常绿的猫爪藤沿着庭园栅栏疏密有间地攀爬着,鹅黄色的花不时从青藤间探出,确也是一道风景。但随着时光的推移,猫爪藤便渐渐暴露出其生态杀手的真面目。繁殖能力极其旺盛的猫爪藤,借助强劲的海风将其种子四处传播。生根发芽之后,不仅其发达的根系会疯狂地与其它植物争夺养分,而且坚硬、锋利的“猫爪”还能紧紧抓住树皮往上攀爬,以层层叠叠的茎、叶构成网状“藤罩”遮盖整个树冠,使树木因无法进行光合作用而枯死;而后它再向四周扩散,攀援周围的其它树木并覆盖,最终导致成片的树林死亡。在我市受猫爪藤危害较重的鼓浪屿,许多古树名木被猫爪藤裹缠得面目全非、惨不忍睹。
   ③猫爪藤的胡作非为让人忍无可忍,但铲除猫爪藤却并非易事。猫爪藤的根扎进地下40厘米左右,与其它树木的根纠缠在一起,难于斩除,而且猫爪藤还有贮藏着丰富养分的块根,即使把地面的藤蔓统统割掉,它很快又能长出新芽。上个世纪90年代初鼓浪屿就开始清理猫爪藤,到2004年7月清理面积已达12万多平方米。尽管如此,形势仍不容乐观,要防止猫爪藤重新在鼓浪屿蔓延显然还需要旷日持久的艰苦斗争。
   ④“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容貌比“猫爪藤”更姣美。它有着小向日葵般的花梗和鸡冠般的黄穗,与其他名花相配非常好看。这种花原产于北美,是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超强的繁殖能力,平均每株可产生2万多粒种子,经风、鸟等途径向四周扩散,只需3年时间就能迅速成片。生长过程中和其它植物争光、争肥,肆意排挤其它植物,最后导致在它生长区域里的其它植物一律消亡。1935年引进后短短几十年间,这种花已在许多省市泛滥成灾。上海的一项调查表明,现在这种花在上海的繁殖面积已占调查面积的54.3%,近20年来上海已有30多种土著植物因这种花的排挤而消亡。
   ⑤前一两年,“加拿大一枝黄花”也悄悄潜入厦门。2005年,我市有关部门组织过调查,发现东孚、集美等地有五、六个场(圃)种植这种花,种植历史有1年以上,面积约200亩;而我市的花店一般也都有销售这种花。所幸,在调查中尚未发现大面积野生存活的“加拿大一枝黄花”。
   ⑥“猫爪藤”和“加拿大一枝黄花”当初都是作为观赏性植物被有意引进的。在引种地区,这些植物不再受原产地各种天敌的威胁,生长的环境阻力变小,繁殖速度极快,最终成了生态杀手,对本土植物的多样性构成严重威胁。“猫爪藤”和“加拿大一枝黄花”带给本土植物的是生存的危机,带给厦门人的则是深沉的思考。
   24.通读全文,把握事物特征:(6分)
   (1)从文中摘录表现“猫爪藤”和“加拿大一枝黄花”美丽面孔的语句各一句。(2分)
   (2)用自己的话说说,本文为什么用“生态杀手”一词来称呼“猫爪藤”和“加拿大一枝黄花”?(4分)
   25.有人认为,文章第②段和第③段的划线处都以鼓浪屿为例,显得累赘,可删掉其中一处。你是否认同他的看法?你的理由是什么?(4分)
   26.从下面句子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语言准确性的词语,然后结合语境分析该词语的表达效果。(3分)
   所幸,在调查中尚未发现大面积野生存活的“加拿大一枝黄花”。
   27.文章结尾说“‘猫爪藤’和‘加拿大一枝黄花’带给本土植物的是生存的危机,带给厦门人的则是深沉的思考”。下面链接的是几位市民颇有代表性的想法,你赞同哪一位市民的想法呢?请具体说说理由。(4分)
   【市民甲】可采用“生物防治法”,引进天敌,治理“猫爪藤”和“加拿大一枝黄花”。
   【市民乙】应保护和培植本土植物,不要盲目引进外来植物,以维持本土植物多样性。
   【市民丙】应尽早建立外来生物入侵的预警机制,早防早控,确保生态系统安全。
   【参考答案】24.(1)(2分)
   例如:[猫爪藤]常绿的猫爪藤沿着庭园栅栏疏密有间地攀爬着,鹅黄色的花不时从青藤间探出。 [加拿大一枝黄花]它有着小向日葵般的花梗和鸡冠般的黄穗,与其他名花相配非常好看。
   要点与评分:扣题摘录,句子意思要完整。每句各1分。
   (2)(4分)
   例如:(生态杀手指的是毁灭别的生物的某一物种)。“猫爪藤”和“加拿大一枝黄花”自从引进本土后,由于缺少了原产地的天敌,繁殖过快,与本土植物争地、争肥、争光、争水,挤占本土植物的生存空间,造成本土植物灭绝,而且“猫爪藤”和“加拿大一枝黄花”一旦泛滥成灾则极难清除,所以称它们为“生态杀手”。
   要点与评分:扣住“危及本土植物生存”这一要点2分。语言2分。
   25.(4分)
   例如:不赞同。第②段举鼓浪屿为例,能具体说明猫爪藤对其他树木造成的严重危害;第③段举鼓浪屿为例,则能具体说明猫爪藤极难清除。两处虽都以鼓浪屿为例,但具体的说明作用却不相同。
   要点与评分:明白两处的不同作用3分,语言1分。
   26.(3分)
   例一:“大面积”一词从范围上加以限制,表明不排除在小范围内有野生存活的“加拿大一枝黄花”,符合实际情况。
   例二:“野生”一词指野外生长的,排除了人工栽培的现象。
   例三:“在调查中”强调事例的真实性,排除了胡编的可能性。
   要点与评分:找出符合题意要求的词1分,结合语境分析2分。 若有其它答案,言之成理的,也可酌情给分。
   27.(4分)
   例一:赞同市民甲的想法。“猫爪藤”和“加拿大一枝黄花” 成为生态杀手主要原因是缺少天敌的威胁。若适当引进其天敌,它们生长的环境阻力会变大,繁殖速度会变慢。这样就不会对本土植物的多样性构成严重威胁了。
   例二:赞同市民乙的想法。这种方法简便经济,可操作性强,可有效防御外来植物的入侵。而且市民对本土植物有一种亲切感,多培植本土植物可满足市民的情感需求。
   例三:赞同市民丙的想法。早防早控,能防患于未然,确保生态系统安全。因为外来入侵生物一旦大量繁衍便很难控制了,消除它们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
   要点与评分:一是观点鲜明、理由充分2分,二是适当联系文章内容1分,语言1分。
  七、(新疆乌鲁木齐2006年)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8~11题。(19分,第10题5分,第11题6分其余每题4分)

人体的最大器官——皮肤

  作为人体的最大器官,皮肤功能强大。可是其重要性却远没有被人们充分意识到,我们通常只是把它当作包裹在肌肉外部的一层皮,其实这是低估了它。人类自己从未造出过比它更好的保护罩、传感器和通报器。
   皮肤是一个很好的保护罩。它的最外层——表皮非带薄,能抗污和防水。编织紧密的表皮细胞形成了坚固的屏障;能保留水分,而把不必要的水挡在外面。死去的和脱落的细胞在表面紧凑地排列好,使皮肤更坚韧,就像一层透明的装甲衣。皮肤的智能连军队都羡慕不已,一旦需要的话,由干细胞组成的表皮就会加固皮肤。生产色素的黑素细胞能够抵御皮肤的头号敌人——阳光,这东西对皮肤的中间一层——真皮的伤害特别大。
   真皮含有大量的胶原质,它能紧致肌肤,随着胶原质被不断降解,就会产生皱纹和皮肤松弛。真皮下面就是皮下脂肪,它能软化皮肤质地。分布在皮肤中的还有血管、毛囊、汗腺和产油腺。大量的神经忙碌地穿梭其中,把大脑的信息传递给其他器官。接收良好的感觉神经末梢,则睁大眼睛仔细观察并细心处理遇到的情况:我们爱抚玫瑰的柔软花辨,却因为害怕被它的刺扎而退缩。
   皮肤是在思想、身体和外界之间强有力的分界面。神经——免疫——皮肤——内分泌的网络把皮肤当作一个独立自主、难以驯服的智者。它会告诉我们很多它主人的情况。想想看,如果一不小心泄露了心里的秘密,你就会脸红;有什么东西出毛病时,皮肤会起鸡皮疙瘩发出警告;收缩的皮肤透露出你的害怕。它作为内分泌器官也有充实的生活,为身体的其他部分制造像维生素D这样的激素,以及自己用的类固醇和甲状腺激素等,虽然不大清楚为什么,但是很多大脑里发现的神经传递素也是由皮肤制造的。
   另外,皮肤还是免疫系统重要的前哨。它有专门的白细胞,能够吃掉入侵的微生物,并引发全身的免疫反应。因为皮肤在这方面功效卓著,所以研究人员要挑战古老的试验,把牛痘疫苗直接注射进缺乏这种免疫力的肌肉里,与传统方式相比,这样可以减少接种牛痘疫苗的痛苦,效果好象还不错。
   ⒏根据文意,下列给“皮肤”所下的定义,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皮肤是身体最大的功能强大的器官。
   B.皮肤是身体表面包裹在肌肉外部的功能强大的器官。
   C.皮肤是身休最好的传感器、防护罩和通报器。
   D.皮肤是在思想、身体和外界之间强有力的分界面。
   ⒐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皮肤主要分为表皮、真皮、皮下脂肪、血管、毛囊、汗腺和产油腺等组成部分。
   B.皮肤中灵敏的感觉神经末梢可将受到的刺激及时传递到大脑并迅速作出相应的反应。
   C.皮肤还可以为身体其他部分制造维生素D、甲状腺激素、神经传递素等。
   D.为了减少接种疫苗的痛苦,人们将牛痘疫苗直接注射进缺乏免疫力的肌肉里。
   ⒑本文主要写了哪四层意思?是按什么说明顺序写的?
   ⒒请从文中任举两例,说说本义是怎样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的。
   【参考答案】(共19分,第10题5分,第11题6分,其余每题4分)
   ⒏B 

⒐B
   ⒑(5分)①总说皮肤的功能。②皮肤的防护功能。③皮肤的传感作用。④皮肤的通报作用。 逻辑顺序(每一点1分)
   ⒒.(略)(每一例3分,其中举例1分,分析2分)
   八、(2006年山东省临沂市)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6~21题。(19分)

功能仿生建材

   ①自然界在亿万年的演化过程中孕育了各种各样的生物,每种生物都拥有神奇的特性和功能。通过研究、学习、模仿来复制和再造某些生物的特性和功能,将极大的提高人类对自然的适应和改造能力,产生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这样,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仿生学便应运而生了。现代仿生学已延伸到很多领域,建材仿生是其应用领域之一。而功能仿生建材又是建材仿生的突出代表。
   ②研制功能仿生建材的目的是使人造的材料具有或能够部分实现高级动物丰富的功能,如思维、感知等,也就是说能够研制出智能化材料。
   ③解剖学研究表明,动物或人的皮是具有多功能结构的典型智能生物材料之一,具有可弯曲变形、调节温度、防水、阻止化学物质和细菌进入及自修复等功能的复杂层状组织。人们从这里受到了启发,在一些高层建筑上,应用恰当的装饰材料,将风、光等对建筑产生负面影响的能量,转化为高层建筑环境所需能量的一部分,化害为利,变废为宝,创造更富有活力的生存与行为环境,并满足节能的要求。如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马蒂尼大厦的建筑师和工程师,模仿变色蜥蜴的皮肤对环境能做出反应的特点,在建筑界面外装置一层遮阳百叶作双层皮,通风管道置于双层皮中。夏天可阻挡阳光,减少冷气负荷,冬天双层皮又可用作日光采集器,加热空气预热空调。这样既达到了装饰的目的,又达到了节能的目的。建筑物的防水材料一直是个难题,而人和动物的皮肤具有很好的防水性能。汗液可以渗透出来,外面的水却透不进去。这一巧妙功能,促使人们正在探索皮肤微观结构的奥秘,它将为解决建筑防水问题开辟新的途径。
   ④荷叶出污泥而不染,历来为世人所称赞,人们利用这种“荷叶效应”,研制出各种自洁净、防污渍材料和涂料,如自洁净玻璃,还有利用自洁净技术生产出的涂层涂覆在水龙头、门窗等不会沾上手印及污渍等。
   ⑤目前建筑物所使用的承重材料主要是钢材、木材、石材、混凝土以及钢材和混凝土的组合材料,这些材料的弹性模量大,即刚度较大,在外力作用下的变形几乎用肉眼看不出来。多数材料在接近极限荷载时发生突然破坏,使得人们无法进行破坏前的预防。而生物体的功能之一就是能向外界传达自身的异常状态。例如人体,当睡眠不足的时候,眼睛会充血;体内被病菌感染时,体温会上升发烧等等,这些都是对自身的异常状态向外传递信号。具有自我诊断、预告破坏功能的材料就是在这种思想的启发下进行研究的。
   ⑥功能仿生材料更加高级的功能还有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功能。即材料能够根据外部荷载的大小、形状需求等,对自身的承载能力、变形性能等进行自我调整,符合外部作用的需要,这种性能就是自我调节功能。自我修复功能是指材料本身具有类似于自然生物的自我生长、新陈代谢的功能,对遭受破坏或伤害的部位能够进行自我修复、自愈再生,这样建筑物的寿命可大大延长,安全性也会得到很大程度的增强。
   ⑦智能建材的探索和研究虽然还刚刚起步,但是随着材料科学、电子技术以及自动控制手段的不断进步,必将不断取得新的进展,未来的建筑及所用的材料将走向智能化。

   (选自《百科知识》2006.4,有改动)

   16. 从文中介绍看,功能仿生建材与常规建材相比,有哪些独特的功能?(4分)
   17. 请根据第①②的说明,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什么是功能仿生建材?(3分)
   18. 第③段中画横线句中的“这样”,具体指代什么内容?请用文中原句回答。(3分)
   19. 第⑥段中画横线句中“还有”一词使用欠当,请加以调整或修改,使该句能准确表达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2分)
   20. 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 建筑师和工程师部分采用仿生建材建成的布鲁塞尔马蒂尔大厦,体现出了一般大厦所不具备的节能优势。
   B. 模仿人和其他动物皮肤防水性能制造的智能化建材,较好地解决了一直困扰人们的建筑防水问题。
   C. 利用“荷叶效应”研制出的自洁玻璃是我国制造生产功能仿生建材的成功范例。
   D. 目前,材料科学、电子技术以及自动控制手段相对滞后的发展现状,影响和阻碍了功能仿生建材的探索与研究,但这种局面很快将得以改变。
   21. 功能偏重建材只是仿生学运用于建材研究与制造的一个方面。你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认识或借助联想和想像,另举一类仿生建材或其他仿生的例子吗?要求能简要叙述出仿生原理,表述力求准确、完整。(4分)
    【参考答案】16. 要点:①能将作用于建筑物的负面影响的能量,转化为建筑环境所需能量的一部分,化害为利,并满足节能的要求。 ②具有独特的防水性能。 ③具有自洁净,防污渍功能。 ④具有自我诊断,预告遭受伤害或破坏的功能。 ⑤具有自我调节,自我修复功能。(4分。答出其中四个要点即可得4分;以此为基础,每少答或答错一个要点扣1分)
   17. 功能仿生建材就是人们通过研究、模仿生物体固有的特性、功能研制出来的,具有或部分能够实现高级生物功能的智能化建筑材料。(3分。按三个部分赋分:“人们通过研究、模仿生物体固有的特性、功能研制出来”1分;“具有或部分能够实现高级生物功能”1分;“智能化建筑材料”1分,意思对即可)
   18. 在建筑界面外装置一层遮阳百叶作双层皮,并将通风管道置于双层皮中。(3分。若答“在一些高层建筑上……并满足节能要求”一句,得1分)
   19. 功能仿生材料还有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等高级的功能(或“功能仿生建材更加高级的功能是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2分,调整或修改后仍不能准确表达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的不得分)
   20. A(3分)
   21. 示例:蝙蝠具有靠自身发射并接收超声波分辨物体大小和方位的功能。科研人员通过研究、模仿蝙蝠的功能,研制出了早已广泛应用于军事、科技领域的超声波雷达。这种雷达能对相关固定物体进行准确定位,并能提供一定范围内空中移动物体的有关信息。(4分。能叙述出仿生原理,2分;表述准确、完整,2分)
  九、(2006年山东省莱西市)阅读《绿色塑料》,完成13一17小题。(15分)

绿色塑料

   ①塑料问世后,即被人们广泛地应用到了几乎所有的领域。但是,在塑料应用极大地促进工农业生产发展,丰富和改善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严重的“白色污染”问题。塑料不会自行“腐烂”,如果塑料薄膜长期存在于田间,不仅妨碍耕作,而且破坏土壤自身的水肥及微生物平衡,对农作物生长造成不利影响。发达国家对使用后的塑料曾采用过掩埋!焚烧和回收利用等方法进行处理,但都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为此,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中外许多科学家为解决“白色污染”问题,纷纷投身于“绿色塑料”——可降解塑料的研制。
   ②所谓“绿色塑料”,并不是指绿颜色的塑料,而是指能够自行降解和再利用,不会污染环境的塑料。具体地说,就是指在一定使用期限内具有与普通塑料制品同样的功效,而在完成一定的功效后能迅速自行降解,与自然环境同化的一类聚合物。因为它对保护环境具有重大意义,所以被称为“绿色塑料”。
   ③“绿色塑料”的品种很多,这里只介绍光降解型塑料、天然高分子型塑料、微生物高分子型塑料和转基因型塑料四种。
   ④光降解型塑料是在聚合物中添加少量光敏剂生产出来的塑料。我国科学家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对光降解型塑料的研制。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和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制的光敏剂及其光降解聚乙烯地膜,早在1995年就通过了技术鉴定,并在推广中证明这一技术已经成熟。光降解聚乙烯地膜在光照下,可分解成4×4平方厘米的碎片,即使以后不再分解长期存在于土壤中,也不会给土壤物化性能带来影响,对土壤养分造成破坏。
   ⑤天然高分子型塑料是利用纤维素、木质素等天然物质,用化学方法制成的塑料。比如,日本工业技术研究院利用农作物下脚料,如豆秸等制成的可降解农用地膜就是其中的一种。这种天然高分子塑料地膜具有极好的透明度和伸展性,埋在土中只需数日,即可被微生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不会污染环境。
   ⑥微生物高分子型塑料,是由一种叫真核产硷性细菌先在葡萄糖溶液中生产出生化聚酯,再经进一步加工生产出的生物塑料。德国格丁根大学的微生物学家通过对一种细菌的特定基因隔离,使植物细胞内部生成聚酯,再利用这种聚酯制成植物型生化塑料。这种塑料在细菌作用下也可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不但不污染环境,而且还可用做肥料回归大自然。
   ⑦转基因型塑料是由美国密执安州立大学教授索姆维尔等人研制的。他们利用生物工程技术,从一种叫做营养佳良产硷杆菌的土壤细菌中分离出生产塑料的基因,然后把这一基因转移到一种遗传结构墒单的油菜子属植物中,培育出一种适宜种植的名叫多羟丁酸的塑料植物.这种植物的叶、秆、根都能长出多羟丁酸颗粒塑料,用这种颗粒制成的塑料可以完全被降解。受索姆维尔研究的启发,美国密茨根大学的生物学家则干脆将这种塑料基因直接植入土豆和玉米之中,在人工控制下生长出不合有害成分的生物塑料.不久,人们就可以像种植庄稼那样大面积种植和收获塑料了。
   ⑧目前,可降解型塑料大多还处在研究或试产阶段,距大规模推广使用还有一段时间,但科学家卓有成效的研究已经为人们展现出光明的前景。我们坚信,随着研究的加速进展,绿色环保塑料的新时代一定会很快到来。
   13.通读全文,说说文章围绕“绿色塑料”说明了什么内容。(3分)
   14.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作用是 (2分)
   15.阅读第②段文字,根据自己的理解,给“绿色塑料”下一个定义。(2分)
   16.仔细阅读第⑤、⑥段文字,说说“天然高分子型塑料”和“微生物高分子型塑料”有什么异同。(4分)
   相同: 
   不同: 
   17.请你结合本文有关知识,向一位正在使用普通塑料袋的人宣传“绿色”塑料袋的特点及使用意义,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4分)
    【参考答案】13.说明了研制绿色塑料的原因、绿色塑料的特点及种类。(共3分,每个要点1分,大意正确即可得相应的分)
   14.用具体事实说明“白色污染”难以根除(后果十分严重)。(共2分,“用具体事实”1分,说明“白色污染问题严重”1分。大意正确即可得相应的分)
   15.绿色塑料是指在一定期限内具有与普通塑料制品同样的功效,而在完成功效后,能够自行降解和再利用,不会污染环境的塑料。(共2分,大意正确即司.得相应的分)
   16.相同:最终都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不会污染环境。不同:天然高分子型塑料是利用纤维素、木质素等天然物质,用化学方法制成的塑料。微生物高分子型塑料,是由一种叫真核产硷性细菌先在葡萄糖溶液中生产出生化聚酯,再经进一步加工生产出的生物塑料。微生物高分子型塑料还可用做肥料回归大自然。(共4分,相同点1分,不同点3分,大意正确即可得相应的分)
   17.答题要点:使用普通塑料袋的危害;“绿色”塑料袋的特点;使用“绿色”塑料袋的意义;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共4分,每个要点1分)
    十、(2006年山西省太原市)阅读说明文,完成15-18题(14分)

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之一是最敢于使用色彩也最善于使用色彩。这个特点是和中国
   建筑的木结构体系分不开的。因为木料不能经久,所以,中国建筑很早就采用在木材上涂漆和桐油的办法,以保护木质和加固木构件,同时增加美感,达到实用、坚固与美观相结合的效果。以后又用丹红装饰柱子、梁架,或在斗拱、梁、枋等处绘制彩画。
   经过长期的实践,中国建筑在运用色彩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形成了南北不同的地域色彩风格。
   北方的建筑很善于运用色彩的对比与调和,往往具有鲜明活泼的特点。房屋的主体部分,也即可以经常照到阳光的部分,一般用暖色,特别是用朱红色;房檐下的阴影部分,则用蓝绿相配的冷色。这样就更强调了阳光的温暖和阴影的阴凉,形成一种悦目的对比。朱红色的门窗部分和蓝绿色的檐下部分往往还加上金线和金点,蓝绿之间也间以少数红点,使得建筑上的彩画图案显得更加活泼,增强了装饰效果。这种色彩风格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与北方的自然环境有关。因为在平坦广阔的华北平原地区,冬季景色的色彩是很单调的。在那样的自然环境中,这种色彩就使建筑物变得活泼,富有生趣。例如北京的故宫、天坛等建筑,红色的门窗,蓝绿色的房檐,再配以黄色、绿色或蓝色的琉璃瓦,如同京剧舞台上的戏装,华丽而生动。而它们的下面又往往衬以一层乃至好几层雪白的汉白玉台基和栏杆,秋冬之际,在华北平原万里无云的蔚蓝天空下,这样的色彩效果显得无比动人。同样,在山明水秀、四季常青的南方,建筑的色彩一方面为封建社会的建筑等级制度所局限,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南方终年青绿、四季花开,为了使建筑的色彩与南方的自然环境相调和,它使用的色彩就比较淡雅,多用白墙、灰瓦和栗、墨绿等色的梁柱,形成秀丽淡雅的格调。这种色调在比较炎热的南方的夏天里使人产生一种清凉感,不像强烈的颜色容易令人烦躁。
   当然,我国古建筑的色彩的运用,除了上面提到的两种格调外,随着民族和地区的不同,也有一些差别。
   15、阅读本文,说说我国古代北方和南方建筑色彩的风格有什么不同。(2分)
   16、文章举北京故宫和天坛的例子有什么作用?(3分)
   17、结合语境,说说文章画线句中加点词语的作用。(4分)
   ①“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之一是最敢于使用色彩也最善于使用色彩。”句中的“之一”能否删掉,为什么?
   ②“这样就更强调了阳光的温暖和阴影的阴凉,形成一种悦目的对比。”句中的“悦目”若换成“明显”,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18、我国的民俗文化(如秧歌、锣鼓、舞龙、春联、翦纸等)在色彩的运用方面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请抓住特征介绍其中的一种,并用生动的语言说明它的色彩美。(不少于80字)(5分)
     【参考答案】15.北方的建筑色彩鲜明活泼,南方秀丽淡雅。

16.作者以故宫和天坛为例,具体地说明了北方建筑色彩善于运用对比和调和(或鲜明活泼)的特点,以及色彩风格的形成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17.①“之一”不能删掉。“之一”说明敢于使用色彩也最善于使用色彩是中国古代建筑诸多特点中的一个,并非唯一。这样使语言更准确。②“悦目”突出了色彩对比带来的视觉享受,“明显”则只强调了对比的强度。

18.例:秧歌是我国农村流行的一种民间舞蹈。它在色彩的运用上,体现了鲜明的民族风格。扭秧歌时人们所穿的服装色彩对比强烈,红蓝黄绿,五彩缤纷。大家在锣鼓的伴奏声中,边歌边舞,以此抒发愉悦的心情,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憧憬。飘舞的红绸映着灿烂的笑脸,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
     十一、(2006年山东省潍坊市)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2-15题。(8分)

神秘的运动常数

①鸟儿在空中飞翔时,翅膀每分钟拍几次?每次幅度有多大?鱼儿在水里游动时,尾巴每分钟摆几回?每回幅度又是多少?这些问题看上去似乎没什么意义,难道空中的飞鸟和水里的游鱼不是完全自由的吗?它们的运动不是完全无拘无束的吗?
   ②答案真是出乎我们的意料。看上去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飞行动物和游水动物,它们的运动似乎恰恰遵循着严格的规律。科学家们通过大量的观察和实验,发现飞行动物和游水动物的运动过程中存在着一个神秘的常数,那就是它们的翅膀和尾巴的振动频率、振幅以及运动速度三者之间的关系———振动频率乘以振幅再除以运动速度,计算得到的数值总是落在0.2-0.4之间。
   ③比如,世界上最小的鸟类———蜂鸟,其双翅展开仅有10厘米左右,飞翔时振幅大约是20厘米。蜂鸟的飞行速度非常快,大约能达到50米/秒。而科学家们以往观察到的蜂鸟飞行时双翅震动频率在50—70赫兹之间,根据上述公式计算出来的蜂鸟的运动常数就落在0.2-0.4之间。
   ④与蜂鸟形体相差悬殊的海豚也是科学家们观察的一个对象。成年海豚的体长一般在3米左右,在大海里游动时,海豚尾巴摆动的振幅大约是1米,频率每分钟30次左右,游泳速度是每小时100公里。根据公式计算出来的海豚的运动常数是0.3,也落在0.2-0.4之间。
   ⑤这不仅仅是巧合,研究者们做了大量的试验,发现几乎所有的飞行动物和游水动物的运动机制中都存在这个神秘的常数。事实上,只有当这一运动常数的值处于0.2-0.4之间,动物们才能达到最佳的运动状态。
   ⑥虽然目前科学家们还不清楚为什么会存在这个运动常数,它的值又为什么恰恰落在0.2-0.4之间,但这一神奇常数似乎像物理学中著名的光速不变原理那样放之四海而皆准,也像光速一样神秘。它能够帮助生物学家们根据动物化石的身体构造,判断出那些早已灭绝了的动物曾经具有怎样的运动速度。甚至,不能排除,这一常数很可能对外星生物也同样适用。很多科学家都表示:“如果在其它星球上真的存在游水生物或飞行生物的话,我们相信,它们的运动也遵循着同样的规律。”
   ⑦此外,这一常数还能够帮助军方研制出各种高性能的飞行器。比如说,一个翼长15厘米、翼振振幅为10厘米的机械间谍如果要做有效飞行的话,其最佳翼振频率应该是30次/秒左右。目前美国军方已经着手研制类似于飞鸟的有翼飞行器,在配备上微型摄像机之后,这样的机械鸟将可能渗入敌方的任何机密要塞进行刺探。当然,它们最感兴趣的还是能够研制出体积更小,无孔不入的机械昆虫,相信这一天的到来也为时不晚。(据《科技之谜》罗声/编译)
   12.第⑤段中加点的“不仅仅”“几乎”能不能去掉?为什么?(2分)
   13.文章举蜂鸟、海豚的例子,意在说明什么?(2分)
   14.生物的“运动常数”在目前的科学研究中,具有怎样的用途?(2分)
   15.随着人类对生物系统的结构、功能等研究的不断深入,仿生学在改进工程技术系统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请结合日常获取的信息再举一个仿生学的例子。(2分)
   【参考答案】12.“不仅仅”说明不是唯一,而“几乎”说明不是全部,都是虚指,而非确指;如果去掉,则与事实不符,不符合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要求。
   13.说明飞行动物和游水动物这两类不同动物的运动过程中都存在着这个神秘的常数。
   14.它能够帮助生物学家们根据动物化石的身体构造判断其曾经具有的运动速度;还能够帮助军方研制出各种高性能的飞行器。
   15.示例:①模拟人脑的结构和功能,改善计算机的性能;②模仿昆虫的视觉器官,制造电子眼等。
   十二、(2006年浙江省舟山市)
              (一)(11分)
    茫茫太空中,生活着很多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它们身处广袤的太空,难免会染上一些“疾病”。
    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的“疾病”有好多种。
   一种是“不治之症”。一般来说,人造卫星的运行轨道越高,寿命越长。我国在1970年发射的第一颗卫星,轨道高,已经几十岁了,仍在太空运行。一些低轨道的人造卫星,寿命短,有的才运行几个月,甚至只有几天,就像醉汉一样摇摇晃晃,姿态失控,最终陨落。这种“重症”,是很难治好的。
   另一种是“小毛病”。1966年,前苏联向月球发射了一颗卫星——“月亮10号”。这颗卫星绕月飞行不久,就报废了。因为这颗卫星上用的是化学电池,电力用光了,也就失效了。其实,当时卫星上的仪器都完好无损,倘能派出“太空医生”,换上新电池,就不会报废。
   也有的是“急性病”。1970年美国发射了“阿波罗13号”,起飞后46小时,飞船里的一个燃油箱爆炸了,使飞船无法完成太空科研任务。三名宇航员历尽艰辛,才使生了“急性病”的飞船溅落在太平洋上。卫星或飞船生“急性病”,需要“太空医生”及时赶来抢救。
   谁是最合适的“太空医生”呢?1981年,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飞上太空,成功地进行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航天飞行。从此,航天飞机成为“太空医生”极其合适的“候选人”。
   为什么人们会看中航天飞机呢?
   这是因为航天飞机可以来回于地球和太空之间,一般可以重复使用100多次,使花钱如流水的空间科学活动大大降低了费用。据美国科学家统计,“阿波罗”太阳观测卫星发射5次,耗资达200多亿美元,而航天飞机飞行一次,大约只花费1000万美元,这比重新发射一颗卫星要合算得多。随着航天飞机技术的改进,它的飞行成本还将进一步降低。
   另外,航天飞机返回之后,一般经过两星期检修,又可上天,使用方便。科学家建议,今后在发射宇宙飞船或人造卫星时,应同时让一架航天飞机进入待命状态,一旦飞船或卫星在发射后生了“急性病”,“太空医生”就立即出发,及时进行抢救。(根据有关材料改编)
   7.给文章拟一个合适的标题。(2分)
   8.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完成下面表格。(4分)

“疾病”类型 

病因 

结果

“不治之症”

轨道低 

“小毛病”

“急性病”

无法完成太空科研任务

9.文中划线句子说明了什么?(2分)
   10.本文通篇采用了拟人和比喻来说明,请你说说这样说明有什么好处。(3分)
   【参考答案】7.“太空医生”或“航天飞机”
   8.

“疾病”类型 

病因 

结果

“不治之症” 

轨道低 

陨落

  “小毛病”

电力用光 

报废

“急性病” 

燃油箱爆炸 

无法完成太空科研任务

9.说明了使用航天飞机做太空医生费用要低得多。(或“说明了人们选择航天飞机做太空医生的原因”。)
   10.使说明内容通俗易懂(生动形象)。“使说明更有趣味性,能吸引读者”也可)
    十三、(2006年资阳)阅读《猪链球菌又到人间作孽》,完成11—14题。(12分)

猪链球菌又到人间作孽

蔡浩东

果子狸身上的SARS今年没来人间闹腾,“猪瘟”却来了。1个月前,四川省资阳、内江两地闹开了“猪瘟”,而且这“猪瘟”还闹到了人头上。仅仅1个月的功夫已有117人发病,24人死亡。这可怕的“猪瘟”到底是什么引起的?难道又是一种新的SARS?经过医学专家的努力,谜底终于揭开,原来是猪链球菌跑到人间作祟。
   说起链球菌,其实大家早就认识。化脓性扁桃腺炎、猩红热等许多人类疾病都是由这一家庭的细菌引起。由于这些细菌在显微镜下的形状如球形,许多细菌聚在一起时,喜欢排列成串,像一根根美丽的链条,因此被人们称为链球菌。一些链球菌还能分泌某种毒素,猩红热的皮疹就是由β-溶血性链球菌分泌的红疹毒素引起的。能感染猪的链球菌也很多,但毒力最强,甚至可以引起人类严重疾病的是猪链球菌2型。这种猪链球菌可以分泌溶血毒素、中毒性休克毒素等多种毒素,它最容易感染刚刚出生不到1年的小猪。猪得病以后,常表现为高烧,食欲下降,肢体出现紫色瘀斑,休克,还可出现跛行,不由自主地转圈等神经症状;重症病猪很快出现多器官衰竭,心、肝、肾都会出现损害,导致突然死亡。人被这种猪链球菌感染后,潜伏期非常短,一般在2天之内,最短的接触后仅1小时就会发病。发病后出现的临床症状与猪病相似,病情发展也十分迅速,有些病人甚至在24小时内就可死亡,病死率为20%~40%。其实,猪链球菌病是可以治疗的,抗生素是治疗的特效药物,人发病后一定要及时就诊,不要延误治疗时机。
    猪链球菌并非“初来乍到”,它早已是人间的“常客”。上世纪60年代初它就在丹麦“露过脸”,使丹麦人感染了“猪瘟”;后来又到过法国、荷兰、英国等许多国家的人间“做客”。在人间,它并不“常驻”,只是“骚扰”一下人类就“跑”。但它能造成人类严重的链球菌感染,引起脑膜炎或中毒性休克综合征。到目前为止,它在世界上已造成200多人死亡。1984年,我国首先发现内蒙古人被感染,近年来它越来越频繁地向人类发动进攻。在此次之前,闹得最凶的一次,是1998年在江苏省海安、如皋、泰兴、通州4个县流行的猪链球菌病,造成1.4万多头猪死亡。在猪发病后,又传给了人类,造成当地30多人患病,十多人死亡。
   猪链球菌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尤以夏、秋季,潮湿闷热天气多发。今年天气闷热多雨,可能是造成四川猪链球菌病流行的原因之一。猪链球菌病在猪身上可通过伤口、皮肤和黏膜,甚至呼吸道传播。但这种病原菌要想感染人类,只有经过皮肤这一条路。如果皮肤有伤,哪怕只是微小的皮肤破损,猪链球菌都能进入人体。因此,人类要接触病猪,一定要做好防护,戴上胶皮手套,防止发生外伤,严格消毒等,避免被感染。尽管这种链球菌能从猪身上“蹦”到人身上,但它不像SARS,还没学会从这个人身上“蹦”到那个人身上。所以人类预防的重点应放在猪身上。在农村,猪舍应与人厕分开,改善养猪条件。在目前这种炎热多雨的季节,更要保持猪舍清洁、干燥,以免猪患病。最好的预防措施是为仔猪进行预防接种,一旦发现病猪,要立即隔离,并给其他猪投放抗菌药物预防。病猪和死猪一定要经过无害化处理,千万不能随便宰杀和食用。
   SARS、禽流感、猪链球菌……动物中的病原体总想借机到人间“逛逛”。为了人类健康,人人都要行动起来,多学点防病知识,提高警惕,预防疾病,决不能等闲视之。
                                     (北京地坛医院主任医师 蔡皓东)
   11.短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                 (3分)
   12.下边这句话中加点词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今年天气闷热多雨,可能是造成四川猪链球菌病流行的原因之一。
   13.人们对感染猪链球菌病的病猪、死猪正确的处理方式应该是:(2分)
   14.请从文中摘录一个你最喜欢的句子,抄写在下面的读书卡片上,并在“品味”栏中写出你的感悟。(4分)

读 书 卡 片

篇名:《猪链球菌又到人间作孽》 

作者:蔡皓东   

摘句: 

品味: 
   【参考答案】11.介绍猪链球菌病的成因、危害及其防治措施。(3分)
   12.不能删。“可能”表猜测,是对猪链球菌病成因的一种估计,去掉后表示肯定;“之一”表多种原因中的一种,去掉后,表示惟一,不合文意。(3分,意思对即可。)
   13.一定要经过无害化处理,千万不能随便宰杀和食用。(2分)
   14.例:摘句:上世纪60年代初它就在丹麦“露过脸”,使丹麦人感染了“猪瘟”;后来又到过法国、荷兰、英国等许多国家的人间“做客”。在人间,它并不“常驻”,只是“骚扰”一下人类就“跑”。
   品味:作者运用拟人手法,生动而巧妙地交代了曾受猪链球菌危害的国家。(4分,摘句2分,品味2分)
   十四、(2006年江苏省常州市)阅读下面《飞瀑激流》一文,完成9~12题。(共12分)
   我国名山大川中,瀑布很多,它们沿着各种不同形状的悬崖峭壁,奔流倾泻,千姿百态,变幻奇丽,即使用“银龙飞舞”“匹练垂空”等语句,也没法描绘出瀑布的壮丽景色。
   瀑布形成的原因很多:由于地壳运动,引起升降,造成陡岩,河流流经这里,形成瀑布;火山喷发后,火山口积水成湖,湖水从缺口溢出,也会形成瀑布;火山喷出的岩浆,阻塞河道,造成湖泊,湖水壅高泻出,同样会形成瀑布;石灰岩地区的暗河从山崖间涌出,也会形成瀑布;…… 总之,瀑布是地表不断变化的结果。
   贵州白水河上的黄果树附近,由于地层断陷而形成了九级瀑布,其中以黄果树瀑布最为雄伟壮观。黄果树瀑布从二十多米宽、六十多米高的断崖上倾泻而下,汹涌澎湃,跌落在三面环山的“犀牛潭”中。洪峰到来时,宽阔的水帘,流量每秒可达两千立方米,拍石击水,发出巨响,似劈雷,又像山崩,惊心动魄。瀑布激起的水沫和浪花,冲天而起,四处飞溅,可达五六十米高,在夕阳照耀下,常常出现一条或两条彩虹,在如云似烟的浪花映托下,仿佛一座彩桥飞架在茫茫的云海上。
   白头山山顶天池,池北有个缺口。湖水溢出时,在悬崖上跌落六十八米,浪花四溅,水声如雷。有趣的是,天池冬天封冻时,湖水仍旧以潜流流出,瀑布照样高悬,正是:“银河落下千堆雪,瀑布飞起万缕烟。” 
   我国黑龙江的镜泊湖上有个吊水楼瀑布,是火山喷出的熔岩,堵塞河道,积水成湖,湖水溢出而形成的。
   广西西北部的卡达山和冷水山是石灰岩广布的溶蚀峰丛谷地。那里有条地下河,在高原下流过,到卡达山突然从石洞中奔腾泻出,流到冷水山,绵延十多公里,沿路经过许多崖壁,组成七十二级大小瀑布,其中以冷水山瀑布最为壮观。它宽几十米,高一百多米,分成三股:左边的一股瀑布沿峭壁飞泻,气势磅礴;右边的一股,从洞中倾吐出来,飞落潭面,水汽腾升,似烟若雾;中间的一股,飞瀑直下十多米后,突然向外抛落。这个瀑布飘逸雄奇,在阳光照耀下,形成璀璨的七色长虹。
   河北平原通往晋中盆地的娘子关,绵河右岸有好多泉水出露,最大的是“水帘洞泉”。这里地处太行山的背斜,在近代地质史上,是个抬升区,绵河长期下切,形成峡谷。水帘洞泉东临峡谷,泉水越出池岸外溢,凌空下泻,形成落差四十米的瀑布飞泉。
   长江以南、鄱阳湖西岸,庐山平地崛起,山水相映,风景秀丽。庐山是断块上升的山地,周围断层很多,形成许多陡崖和峡谷,多清泉和飞瀑。著名的瀑布有开先瀑、三叠泉、黄龙潭、乌龙潭、石门涧、玉帘泉等。开先瀑布从泉口泻出,分成两股,东股在崖口喷散,细流仿佛一缕缕的马尾,它们汇合后继续下注,跌落进青王峡深潭。三叠泉瀑布高三百米,分三级跌水,瀑布下是悬崖深谷,十分峻险。
   众多的瀑布装扮着祖国的河山,使景色更加壮丽。

   (作者:姚大均 选自《趣文选读·地理篇》,有删改)

9.把下面瀑布及其对应的形成原因用直线连起来。(3分)
   冷水山瀑布                火山口积水成湖,湖水从缺口溢出
   白头山天池瀑布            火山喷发的岩浆堵河成湖,湖水壅高溢出
   镜泊湖吊水楼瀑布          地壳运动造成陡坡形成瀑布
   三叠泉瀑布                石灰岩地区的暗河从山崖间涌出
   10.概括黄果树瀑布在洪水期的景观特点,选出其中三个,用富有文学色彩的四字短语描述。(3分)
   11.文中第2段的省略号表示,除了已介绍的几种瀑布成因外,还有其他的原因。阅读上文有关“水帘洞泉”的段落及下面材料,经归纳后,试再为文章补写一个原因。(3分)
   浙江山区多名瀑。雁荡山大龙湫瀑布、小龙湫瀑布灵幻多变,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谈到雁荡山瀑布形成的原因时认为,“当是为谷中大水冲激,沙土尽去,唯巨石岿然挺立耳”。
    12.依据上文有关内容,发挥想像,对庐山“三叠泉”瀑布的壮美景象作一个100字以内的具体描绘。(提示:不能照抄文中描写其他瀑布的语句,必须根据“三叠泉”的特点展开描写。)(3分)
    十五、(海南省2 0 0 6年课改实验区)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16—18题。(10分)

“中国”

“中国”这个词至迟出现在春秋时期。当时的“国”,大的不到今天一个省,小的不过今天一个县,最小的只相当于今天一个乡或一个大一点的村,所以总数多得不胜枚举。于是地理处于中心区的“国”就被称为“中国”。这一中心区开始只限于今天的黄河中下游,主要是晋、郑、宋、鲁、卫等国和周天子的直属区。今天的淮河流域、长江流域、海河流域、渭河流域还不鸽算“中国”,秦、楚、吴、燕等周更不能称为“中国”。到了秦汉时代,秦、楚等国的旧地都成了统一国家的一部分,渭河流域关中盆地还成了首都所在,这些地区当然都算作了“中国”了。
   “中国”的概念始终是模糊的,不明确的。即使在中原王朝内部,人们也可以视其中较边远偏僻的地区为非“中国”。例如在西汉时,今天的湖南、江西虽已设置郡县,却还未被承认为 “中国”,到了明朝,湖南、江西可以被称为“中国”,今天的云南、贵州一带还被当作非“中国。”
   直到晚清,“中国”作为国家的概念已经明确了,但是清朝的正式名称还是“大清国”、“大清”或“清”。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中国”才成为中华民国的简称,成了国家的代名词。中国也有了明确的范围一一中华民国的全部领土。
   16.依据上文填空。(4分)
       ①晚清以前,“中国”的含义是:                                       
       ②1912年,“中围”的含义是:                                                
   17.在横线上填写下面两个时期“中国”所包括的具体范围。(4分)
   ①春秋时期:                     
   ②秦汉时期:                     
   18.以下两题请任选一题作答。(2分)
   ①“中国”一词的词义在历史的演变中呈现什么样的特点?
   ②读完本文后你有什么感想?请简要回答。 
   【参考答案】16.①(2分)地理处于中心区的“国” ②(2分)中华民国
   17.①(2分)当时的晋、郑、宋、鲁、卫等国和周天子的直属区。
       ②(2分)除了当时的晋、郑、宋、鲁、卫等国和周天子的直属区外,还包括秦、楚等国。
   18.选做题。①(2分)由模糊、不明确到清晰、明确。 ②略
 十六、(湖北省黄冈市2006年)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7题。(12分)

如何给地球降温(龙学峰)

(1)气候学家已发出警告:未来100年,全球气温将升高1.5℃~6℃,海平面将升高154.5厘米,沙漠将更干燥,气候将更加恶劣,厄尔尼诺现象更为严重,全球变暖将直接或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如何给地球降温?科学家提出了许多奇思妙想。
   (2)美国氢弹之父、物理学家爱德华·特勒去死以前曹有过设想:向空中抛洒铝和硫的粉末,给地球降温。按照他的计算,向空中抛洒100万吨铝硫粉末,可以使日照减少1 %,从而起到降温作用。特勒提出的办法是要模仿大规模的火山爆发。1991年,波及范围达数百万千米的皮纳图博火山灰使地球气温下降了0.4lC,而且持续时间达好几个星期。特勒设想:可以用飞行于13千米高空的飞机和部署于赤道上的美国海军大炮,向空中抛“火山灰”。但生物化学家们却给这种主张泼冷水,他们认为,散布于空中的这些硫和铝的微粒,很可能会严重干扰同温层。特勒还与人合作研究过其他使地球降温的方法:在轨道上放置5万面反射镜;发射一颗巨大的卫星,悬于地球与太阳之间,以挡住部分太阳辐射。
   (3)除了特勒以外,还有许多科学家也在苦苦思索,希望能找到奇妙的办法给地球降温。美国物理学家洛厄尔·伍德有一个同特勒的设想一样离奇的计划:在地球和太阳之间万有引力互相抵消处(即拉格朗日点),安装一面直径为2000公里的半透明镜子。他认为,这面巨大的滤光镜不但能减少温室效应,而且能充当地球的空调器:改变滤光镜的倾斜度,以增加或减少透过它的太阳辐射量。但谁来支付超过1000亿美元的巨额费用呢?此外,这面滤光镜不但会破坏同温层,而且还有可能妨碍紫外线的通过(紫外线具有清理太空的功效)。
   (4)有科学家从加强地球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的角度,探索给地球降温:将数以十亿计的白色聚苯乙烯高尔夫球投向海洋;将地球上的所有房屋的房顶都涂成白色。美国的一位科学家提出了一项更具有诗意的方案:将数千平方公里的阴云“染白”。通过向阴云喷一些微粒,使微小的雨滴数至少增加10%。这样,由于光学作用,层积云就会被照亮变白,就会反射更多的太阳光。
   (5)还有人提出用深埋二氧化碳的办法给地球降温。美国和欧盟已拨巨款来研究在海洋和地层中埋藏二氧化碳的办法。从理论上讲,海洋和地层可以贮藏人类在几千年间生产的二氧化碳。研究人员要验证的是,二氧化碳溶解在海水中,是否会干扰海底生物的生存,因为二氧化碳溶解于海水后,会使海水酸化。
   13.文中第(1)段运用列数据和举例子的方法说明了什么?(2分)
   14.科学家特勒为了给地球降温,提出了哪些奇思妙想?(3分)
   15.美国物理学家洛厄尔·伍德设想给地球降温的离奇计划是什么?被采用了吗?为什么?(3分)
   16.文中第(2)段加点词语“按照他的计算”能去掉吗?为什么?(2分)
   17.在日常生活中,你也许感受到了地球变暖的迹象。请你结合生活经验和了解的科学知识,想出一种给地球降温的办法。(2分)
   【参考答案】13.具体、准确地说明全球将变暖,给地球降温,迫在眉睫。(2分,意近即可)
   14.(1)在空中抛洒铝和硫的粉末;(2)在轨道上放置5万面反光镜;(3)发射一颗巨大的卫星,悬于地球与太阳之间,以挡住部分太阳辐射。(3分,每处1分)
   15.离奇计划是:在拉格朗日点(或在地球和太阳之间万有引力相互抵消处),安装一面直径为2000公里的半透明镜子。(1分) 没被采用。因为无人支付巨额费用;同时,滤光镜会破坏同温层,妨碍紫外线的通过。(2分,只答“没被采用”不给分)
   16.不能去掉。因为加点词语表明数据的来源,使文章语言表达更准确,更具有科学性。 (2分,只答“不能去掉”不给分)
   17.示例:①鼓励家庭安装太阳能热水器(普及使用太阳能),用以吸收紫外线;②加强环境保护,减少大气污染;③给机动车辆安装吸收尾气设备,减少热量的排放;④按国家提倡的度数使用空调,减少热量排放,节约能源。⑤植树造林,调节气候。(2分,如有其它答案,设想合理亦可)
    十七、(江西省2006年)阅读下文,完成21—26题。(14分)

城市给了我们什么

在过去的一二百年里,世界最大的变化之一就是人们的居住场所、生活方式和谋生手段发生了改变,越来越多的人从农村走向了城市。1900年,城市人口占全世界人口不足10%,了2000年城市人口已占全世界人口的46%。城市展示了它特有的魅力。
   城市的魅力在于它的发达的社会文化。城市作为人类生活聚落形态,伴随着文明的演进而发展。正是地域赋予了城市文化基本的底色,形成城市文化最初的积淀。城市文化是人类进化到城市生活阶段的产物,是人类在城市中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城市的人格化表现,是人类生活的空间化表述。它是城市人群生存状况、行为方式、精神特征及城市风貌的总体形态,是城市的灵魂,是文明的标志,是属于这个城市人群的完整的价值体系。
   城市文化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主流文化,它弘扬历史、融汇时尚,塑造特色,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在农村,文化是单一的和同质的,可交流性不强。每一代人都在传承上一代的东西,没有新鲜的刺激,就不会创造。城市文化来自四面八方。传统和现代,本国和外国,精英和世俗,都在此交流流通,给人以影响、以启迪、以教育、以知识。
   城市的魅力还在于它的巨大的经济效益。因为城市是工商业的中心,城市拥有现代化的公路、铁路、航空、水路等在内的交通运输设施和先进的运输工具,往往处于交通枢纽或交叉道上,有充足的客源、货源。城市有现代化的通讯设施、电讯网络和传输工具,每时每刻都在交换大量信息。城市的现代交通和工商业中心相结合,使之成为商品、物质、人才、劳动、资金、信息等转换地,大大节约了人力物力财力,从而提高了经济效益。
   城市的魅力又在于它巨大的社会效益。城市学校多,教育发达,人才辈出,与国内外科技信息交流活动频繁,城市经济发展对科技的需求量大,这些都推动城市科技进步。科学技术的进步除了推动生产和经济的增长以外,还给社会生活带来巨大变化,促进社会文明的进步。
   人类创造了城市。城市给人类提供了无尽的财富和创造力。然而随着现代工业和大都市的出现,人类被环境污染、交通堵塞、工作压力等所困扰。城市已不是“人类诗意的栖息地”。实际上,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的发展中国家,甚至欧美发达国家的城市都已经百病缠身了。
   生态环境恶化使很多城市患上了“肺气肿”。1984年,臭名昭著的“洛杉矶烟雾”杀死了一只正准备参加第23届奥运会开幕式的秃鹰。
    10年前,北京人对曼谷上下班高峰时汽车的时均行速只有10-20公里感到不可思议。10年后的今天,北京的司机相互联系时使用频率最高的话是:“哥们儿,堵在哪儿了?”
   城市生活的快节奏使人们的日常生活都“快餐化”了,人们的神经始终都很紧张。有人说,目前大城市的白领是前半生在用健康换金钱,后半生是用金钱换健康。
   城市聚集了大量的资源,是我们物质财富和精神资源的集散地,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使得,但与城市繁荣共存的一些问题——城市病的症状也越来越凸现在人们面前。城市发展的出路何在,未来人类和城市将走向何方?我们会找到一个与大自然和谐统一的美好家园吗?
   21.给加点字注音。(2分)
   (1)积淀( ) (2)堵塞( )
   22.文章第2段中有两个单句从不同角度给“城市文化”定义,请找出这两个单句。(2分)
   23.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2分)
   A.没有创新、不融汇时尚、不弘扬历史是农村文化呈单一性的原因。
   B.文化的包容、人才的流通使城市文化呈现出开放的特点。
   C.城市的现代化的交通、通讯的优势与工商业中心的结合提高了城市的经济效益。
   D.城市教育的发达、科技交流活动的频繁促进了社会文明的进步。
   24.根据上下文的语言特点,在文章第8段的横线上填写一个恰当的句子。(2分)
   填写的句子: 
   25.为什么说“城市已不是‘人类诗意的栖息地’”?
   26.城市化已成为世界潮流,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正在加速。请围绕“中国城市化中应重视的问题”,对下面材料进行探究,提炼出2个观点。(4分)
   ①国内一些地方政府在经营城市时,一味强调的是要“做大做强”,要争做“国际大都市”、“区域中心城市”。
   ②中国古代筑城设市,能周密规划,因地制宜,不拘一格,各具特色。
   ③2005年,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介绍,目前全世界20个污染最重的城市有10个在中国。
   ④我国许多城市都是历史文化名城,国务院先后公布了99座历史名城。到2000年底,我国共有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27处,这些文化和自然遗产都是和城市发展相连的。
   ⑤发达国家对城市化建设有科学的、理性的认识,但这是他们付出了沉生的代价而获得的。
   观点一:
   观点二:
   【参考答案】21.diàn sè (各1分) 

22.(1)是人类在城市中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1分) (2)它是城市人群生状况、行为方式、精神特征及城市风貌的总体形态。(1分)
   23.A 

24.城市人口密集使城市交通堵塞。或交通堵塞使许多城市患上“肠梗阻”。(其它意思相近的答案均可给分。)
   25.因为城市正面临环境污染、交通堵塞、工作压力大等问题。(凡大意相同均酌情给分)
   26.(4分,一个观点2分)答案示例:(1)政府须注重城市的科学规划。(2)城市发展中既要继承民族传统,也要吸取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3)保护城市生态环境。(4)处理好城市发展中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保护问题。(其它能从材料中引出的合理观点均可给分)
    十八、(湖北省荆州市2006年)阅读选文《茶马古道》,完成19-24题。

茶马古道

今天人们所说的“茶马古道“,源自古代的“茶马互市”,即先有“互市”,后有运送茶、马的“古道”。“茶马互市”是我国历史上汉藏民族间以茶易马的一种传统的贸易形式,唐代文献中就已经有所记载。
   到宋代,内地茶叶生产飞跃发展,其中一部分茶叶“用于博(注:换取)马,实行官营”,在四川的名山等地设置了专门管理茶马贸易的“茶马司”。宋朝统治者为什么如此重视“茶马互市”呢?当时契丹、西夏和女真等少数名族的崛起对两宋政权造成严重威胁,迫使朝廷同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保持友好关系,以便集中力量与西北少数民族政权抗衡。在这种情况下,“茶马互市”除了为朝廷提供一笔巨额茶利收入以补充军费之需外,更重要的是既满足了国家对战马的需要,又维护了宋朝西南边境的安全。
   那么,藏族为什么也很重视“茶马互市”呢?因为藏人非常喜欢饮茶。招待客人,首先端出来的就是茶;外出旅行,必带的也是茶;累了,饮几口热茶能消除疲劳;病了,饮一口浓茶能解毒去病;用煮过的茶叶喂牲畜,马吃了长膘快,牛吃了增加奶量。尤其是藏族平时食用肉、乳较多,喝茶可以解油腻、助消化。对于长期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的藏族来说,他们并不需要外界共给很多东西,但茶叶却是绝对不可缺少的。
   汉族人民之间通过“茶马互市“建立起来的友谊,从唐、宋一直延续到元、明、清。元代为了加强对藏区的管理,在”茶马古道“沿线推行”土官治土民“的土司制度,把以”茶马互市‘为主的交通线路定为正式驿路,并设置驿站。从此“茶马古道”既是经贸之道、文化之道,又是治藏之道。
   到了清代,“茶马互市”作为一种重要制度逐渐从历史地平线上上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边茶贸易”制度。藏族对茶叶的需求有增无减,对其他产品如丝绸、布料、铁器等的需求也开始增加;而内地对藏区马匹的需求虽然减少,却对藏区皮革、黄金,以及虫草、贝母等珍贵药材的需求大幅增加。这样,汉藏之间的贸易范围更加广泛;骡铃声声,马蹄阵阵,“茶马古道”沿线的民间贸易更加繁荣。
   “茶马古道”作为连接内地与康藏地区的交通动脉,历经唐、宋、元、明、清,虽然最终消失,但它对促进康藏地区经济发展、加强汉藏民族融合、维护国家统一的历史作用不容低估。
   19.文意把握――根据全文内容,简洁说明什么是“茶马古道”。
   20.作品感受――试写出表示本文说明顺序的关键词语。
   21.要点概括――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第二、三自然段的内容。
   22.段落分析――第四段中说明元代在“茶马古道”发展史上重要举措的句子是:          。
   23.文句理解――文中点明“茶马古道”重要作用和意义的句子是:          。                                
   24.内容探究—根据文章有关内容证明:“茶马古道”的说法不应该早于唐代。
   【参考答案】19.茶马古道是我国古代连接内地与康藏之间的贸易通道。 
   20.唐代 到宋代 元代 到了清代 21.宋朝和藏族都非常重视“茶马互市”的原因。
   22. 在”茶马古道“沿线推行”土官治土民“的土司制度,把以”茶马互市‘为主的交通线路定为正式驿路,并设置驿站。 23.“茶马古道”既是经贸之道、文化之道,又是治藏之道;对促进康藏地区经济发展、加强汉藏民族融合、维护国家统一的历史作用不容低估。
   24.唐代文献中才开始有“茶马互市”的记载,而“茶马古道”的说法晚于“茶马互市”,所以,“茶马古道”的说法,不应该早于唐代。
   十九、(2006年四川省乐山市)科技文阅读(15分)

测 谎 仪

测谎仪,英文为polyFaph,准确汉译是多道生理心理描记器或多道心理生物记录仪。
   这是一项犯罪心理测试技术,它检测的实质是嫌疑人有无与案件相关的犯罪心理痕迹,如果有,那他可能是涉案人。测谎结果只提供辅助参考,而不能作为定案的标准证据使用。
   测谎仪之能“测谎”,并不是能测试犯罪嫌疑人在口供中有没有说谎,说谎率是百分之多少,而是“测真”,测的是犯罪嫌疑人真实的心理痕迹。说得简单一点,就是测试犯罪嫌疑人发案时是不是在现场。在测试过程中,不,管犯罪分子说不说谎,他甚至可以不说话,但他的心理反应和生理反应会把他“供”出来。这是因为做过特殊事件的人(比如,杀人放火,投毒,特大盗窃,拐卖人口等等)对自己案前、案中、案后的经历会留下深刻的记忆。在他的记忆中,特别是在长时记忆当中,会保持终生不忘的信息。作案人被问及与案件相关的问题时,他的内心就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测谎仪记录三个指标。第一个指标是皮肤电阻。第二个指标是呼吸。我们知道,人在紧张的时候呼吸就会变得急促,当作案人被问及作案的情景和细节时,他的呼吸会发生变化。第三个指标是血压,也就是脉搏。这三者中,血压占的比重不及前两个指标,学过气功的人,很容易对脉搏进行调节,但是他对前两个指标就调节不了,尤其是皮肤电阻指标调节不了。
   在实践中,测试人员在准确把握案件的客观真实情况后,要经过以下六个阶段:对作案人的犯罪心理进行动态分析描绘阶段,运用综合测试法编制测试题目阶段,对被测人进行测前访谈阶段,实测操作、观察和同步评图阶段,测试图谱综合评判阶段,测后谈话和讯问阶段。这六大阶段是保证案件测试成功的一个基本技术程序,每一个阶段都是以心理科学、侦察科学等为基础支撑,涉及的知识层面很多。
   由于测试题指向的是心理事实而不是某一个嫌疑人,所以,所有的嫌疑人都用同一套试题,采用同一个标准来测试。这样,无辜者将会被排除,而真正的作案人将会被找出来。
   16.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分)
   17.测谎仪记录的有哪三个指标,各有什么特点?(4分)
   18.第1段中加点的“可能”一词,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19.为什么要对所有的嫌疑人都用同一套试题,采用同一套标准来测试?(4分)
   【参考答案】16。(3分) 答:什么是测谎仪,测谎仪的功能,测谎仪记录的三个指标,使用测谎仪的基本技术程序。(酌情给分)
   17.(4分)答:三个指标是皮肤电阻、呼吸、血压即脉搏。前两个指标不能调节,学过气功的人可以调节后一个指标。(每问2分,酌情给分)
   18.(4分)答:不把话说得绝对,准确表明存在两种可能
   19.(4分)答:确保不冤枉无辜者。(酌情给分)
   二十、(南京市2006年)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1—15题。(14分)

古诗词中的华夏春天

四季中,人们最喜爱的是春天。生机勃发繁花似锦的大好春色,自然成了诗人热情吟诵的对象。而这些千古华章,又成了人们了解我国春天气候特点的极好材料。
   我国的春天来得急速。宋代白玉蟾的《立春》中说:“东风吹散梅梢雪,一夜挽回天下春。”宋代李时则在《十二月立春》中写下这样的诗句:“盘装荞菜迎春饼,瓶插梅花带雪枝。”诗中的东风,即春风。可见,虽然春天急迫地降临人间,但是大地仍然雪初化,冰未融,瞧这春季来得有多快!这类诗句中最精彩的,还是唐代贺知章在长安写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诗人前两天看柳,枝上还是光秃秃的,可是今天却看见嫩叶已经从芽苞中绽出。原来,这是因为北方春季升温快,物候变化迅速。2001年3月20日至21日,我在北京紫竹院公园也看到了柳树两天内发叶时情况。正是因为柳树春季发叶如此迅速,诗人才会用剪刀这类令人联想到动作快速的词汇来描写。唐代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个比喻人们能够普遮接受,也就说明我们生活中确有植物在春天迅速开花的事实。
   我国南北春季到来有早有晚。北宋王安石《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是千古传诵的佳句。我在这里引用它的目的是想说明,华夏大地五湖四海并非都同时被春风吹绿。如果把连续五天平均气温稳定在10℃以上作为春季开始的标准,那么北纬280的长沙3月10日入春,北纬300的武汉3月巧日春到,而北纬320的南京则要到3月25日春天才姗姗来迟。可见春天的今步是有先后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时候,东北大地仍然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严冬,而广东已经告别春天进入绿阴深深的夏季了。实际上,古代诗人早已发现南北春季到来的时间不同。例如唐代张敬忠在《边词》中说:“五原春色旧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现代气象资料表明,西安大约在3月下旬春天已经开始,而纬度较高的内蒙古五原,春天到来的脚步则要晚到4月20日左右。所以,当五原,河冰刚融化时,皇都长安则早已蛇紫嫣红过去,时近暮春了。
   我国的春季冷暖多变。宋代诗人吴涛的《绝句》中讲了这样一件怪事:“游子春衫已试单,桃花飞尽野梅酸。怪来一夜蛙声歇,又作东风十日寒。”天气暖热得人们已经穿起单衣,桃花落尽,野梅结籽,田野里已经响起蛙声,可是突然间,蛙声却没有了:这在气象学中叫作“倒春寒”。宋代的萧立在《春寒叹》中形象地描写了“倒春寒”造成的灾害。“今年有田谁力种?恃牛如命牛亦冻。君不见邻翁八十不得死,昨夜哭牛如哭子。”夜黑更深,寒风呼啸,赖以生存的耕牛已经冻死,风中夹杂着八十老翁凄惨的哭声,令人心碎。为什么会出现“倒春寒”的现象呢?因为我国春季还经常有从西伯利亚南下的寒冷空气。如果前期冷空气少,春暖快,长期积聚的北方强冷空气一旦南下,便会发生强烈的季节逆转,春天里又会出现严寒的天气。
   古代诗人对我国春季的认识是十分丰富的,他们描写华夏春天的诗词不仅在文学上,而且在科学上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选自《中华活页文选》,有改动)

11.阅读全文,概括我国春天气候的三个特点。(3分)
   12.第二段中为什么要写作者在北京紫竹院公园看到的情况?(2分)
   13.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可见春天的脚步是有先后的”,句中的“脚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说明了春天的到来,语言生动。
   B.“西安大约在3月下旬春天已经开始”,句中的“大约”表明西安每年进人春天的具体时间并不固定,粉合客观事实,语言准确。
   C.“春天里又会出现严寒的天气”,句中的“又”字说明了“倒春寒”的特点,强调了“倒”的意思。
   D.“而且在科学上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句中的“而且”说明了古诗词的文学价值远远超过了科学价值。
   14.第四段中两处引用了古诗来说明我国春天的气候特点。作者为什么先引用吴涛的《绝句》,后引用萧立的《春寒叹》》?(3分)
   15.我国的气候非常复杂。除了本文的介绍外,你从下列诗句中还能发现我国春天其它的什么特点?请选择一首,写出你的发现。(3分)
   (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我选择第()首,我的发现是:             。

二十一、(2006年江苏省南通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 O题。(11分) 

 ①传统的石化能源正在一天天的减少,同时全球还有20亿人得不到正常的能源供应。这个时候,全世界都把目光投向了可再生能源,希望可再生能源能够改变人类的能源结构,维持长远的可持续发展。太阳能是当前既可获得能量,又能减少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和有害物质排放的可再生能源之一。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实行“阳光计划”,开发太阳能能源。如美国的“光伏建筑计划”、欧洲的“百万屋顶光伏计划”、日本的“朝日计划”以及我国已开展的“光明工程”等。 
    ②太阳能每秒钟到达地球的能量达1.7×l O14千瓦,如果我们把地球表面O.1%的太阳能转为电能,转变率5%,每年发电量即可望达到7.4×1 O13千瓦时,相当于目前全世界能耗的40倍。因此,太阳能资源是非常丰富的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人类能够自由利用的重要能源。 
    ③资料显示,我国大部分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太阳能资源开发潜力巨大。全国总面积2/3以上地区年日照时数大于2000小时,理论储量达每年17000亿吨标准煤。大多数地区年平均日辐射量在每平方米4千瓦时以上,陆地面积每年接受的太阳能辐射相当于上万个三峡工程发电量的总和。 
   ④太阳能开发成本低廉,前景广阔。近十年来,我国的太阳能利用产业得到快速发展。特别是太阳能热水器,已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据预测,今后l 5年内,太阳能热水器将以20%左右的速度增长,全国城乡家庭使用太阳能热水器的户数将达总户数的25%。随着太阳能利用方式研究的发展,太阳能空调也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产品,有望今年走进百姓生活。太阳能路灯、太阳能手机、太阳能无冲洗卫生间等一系列太阳能产品正处于开发应用阶段。现在我国成了石油净进口国,对太阳能发电有了很大的需求。目前,我们国家已制定了相关政策,鼓励把太阳能作为替代能源。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到处阳光到处电”将成为我们的生活现实。 
   7.与传统的石化能源相比,太阳能资源有哪些明显的优势? (3分)
   8.作者在②③两段中列举了大量数据,目的是什么? (2分)
   9.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最重要的特征之一。请从文章两处加点的词语中任选一处,写出它的表达效果。(3分)
    10.以“环保奥运、科技奥运"为理念的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将于2008年在我国首都北京举行。为此,某校拟开展“我为奥运献计策”主题活动。假如你是该校的学生,请结合对本文的阅读理解,向本届奥运会组委会提一条合理化建议,并将你建议的主要内容及理由写在下面。(3分)
   【参考答案】7.(1)环保无污染;(2)取之不尽,用之不竭;(3)开发成本低廉,前景广阔。(意思对即可,3分)

8.通过具体数据说明太阳能资源十分丰富。(意思对即可,2分)
   9.“之一”表明太阳能是“当前既可获得能量,又能减少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和有害物质排放的可再生能源”中的一种,除此之外还有其他能源也具备这一方面的特点。“有望”表明了太阳能空调有希望在今年“走进百姓生活”,但目前尚不能完全确定。(以上意思对即可。3分)
   10.不设统一答案。(建议合理,其内容及理由与选文提供的材料有关,2分;语言清楚满明白1分。共3分) 
   二十二、(2006年江苏省连云港)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7-20题。(12分)
   如果你能在夜间观赏到海发光,那是相当瑰丽的。它似星光万点,又似乳光一片,更似绚丽多彩的礼花。人们称这种现象为“海火”,这种迷人的景象是谁引起的呢?是谁的杰作呢?
   有一种海发光出现在航行中的船舶四周及船尾的浪花泡沫里,这主要是由颗粒很小的发光浮游生物引起的。其本身多呈玫瑰红色,平时凭借其体内的一种脂肪物质就能微放光明。发光的特点是,由无数白色的、浅绿色的或浅红色的闪光组成。但通常只有在海面有机械扰动或它们受到化学刺激时才比较鲜明。当海上风浪把它们推向砾石海岸时,它们受到更大的触发而发光。放出的光就像一束四溅的火花,如“火雨”跌落,一拨紧接一拨,这样的海发光被称为火花型海发光。
   还有一种海发光是由海洋发光细菌引起的。它们发光强度较弱,其特点是不论什么海况,也不管外界是否扰动,只要这种发光细菌大量存在,海面就会出现一片乳白色的光辉。这样的细菌多在河口、港湾、寒暖流交汇处,特别是下水道入海处被污染处最多,这样的海发光被称之为弥漫型海发光。
   另一种海发光是由海洋里躯体较大的发光物所引起的,如水母、海绵、苔虫、环虫和蚧贝等。水母躯体上有特殊的发光器官,受到刺激便发出较大的闪光,有些鱼体内能分泌一种特殊物质,这种物资和氧作用而发光。这种发光通常是孤立出现的,在机械、化学作用刺激下,才比较醒目,它们发出的海光特点是一亮一暗,反复循环,如同闪光灯似的,这种的海发光被称为闪光型海发光。
   海发光不仅绚丽多彩,美丽诱人,而且最重要的是它与生产建设有着密切的关系。
   海发光强的海区能映出黑夜的海景,因此在没有月光的夜晚,当船舶遇到海发光时,能使船长产生错觉,导致海损事故,影响船舶的安全航行。正确掌握海发光可以预报天气,我国辽宁、河北一带的渔民经多年观察总结出“海火见、风雨现”的民谚。鱼游动时所发生的海光,暴露了鱼群的藏身之地,因此,经验丰富的渔民在夜间利用它来捕鱼。(选自《语文报》)
   17.请简要概括绚丽多彩、美丽诱人的“海发光”的成因。(3分)
   18.不同类型的海发光各有什么特点?(3分)
   19.“火花型海发光”为什么会出现在“航行中的船舶四周及船尾的浪花泡沫里”?(3分)
   20.海发光与生产建设有着怎样的密切关系?(3分)
   【参考答案】17.(3分)①由颗粒很小的发光浮游生物引起的。②由海洋发光细菌引起。③由海洋里躯体较大的发光物所引起。(每点1分)
   18(3分)①“火花型海发光”的特点:由无数白色的、浅绿色的或浅红色的闪光组成,放出的光就像一束四溅的火花,如“火雨”跌落,一拨紧接一拨。②“弥漫型海发光”的特点;发光细菌大量存在时,海面就会出现一片乳白色的光辉。③“闪光型海发光”的特点:一亮一暗,反复循环,如同闪光灯似的。(每点1分)
   19.(3分)因为颗粒很小的发光浮游生物,只有在海面有机械扰动或受到化学刺激时才发出比较鲜明的光。
   20(3分)①影响船舶的安全航行。②可以预报天气。③便于渔民在夜间捕鱼。(每点1分)
  二十三、(2006年河北省)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8分)               金字塔之谜新说
   ①在埃及,大大小小的金字塔有七八十座,其中最大的一座是胡夫金字塔。该塔高约146.5米,共用了230万块巨石。人们一直存在种种疑问,这些石块是怎样开采、运送的,又是怎样堆砌的呢?要知道,即使在今天,拥有世界上所有现代化技术手段的建筑师也很难实现如此艰巨的任务。尤其令人疑惑不解的是,在附近数百英里范围内,竟然难放找到类似的石头。
   ②不久以前,科学家约瑟·大卫杜维斯提出了惊人的见解:金字塔上的巨石是人造的。大卫杜维斯借助显微镜和化学分析的方法,认真研究了巨石的构造。他根据化验结果得出这样的结论:金字塔上的石头是用石灰和贝壳经人工浇筑混凝而成的,其方法类似今天浇灌混凝土。
   ③由于这种混合物凝固硬结得非常好,人们难以分辨出它和天然石头的差别。此外。
   大卫杜维斯还提出一个颇具说服力的佐证:在石头中他发现了一缕约1英寸长的人发。唯一可能的解释是,工人在操作时不慎将这缕头发掉进了混凝土中,保存至今。 ’
   ④一些科学家认为,鉴于现代考古研究业已证实人类早在数千年前就知道如何制作混凝土,所以大卫杜维斯的论断颇为可信。但少数学者对此提出了质疑,他们说:既然开罗附近有许多花岗岩山丘,那么,古埃及人为什么要舍此而去用一种复杂的操作方法来制造那难以数计的石头?另外,埃及胡夫大金字塔的塔高乘上10亿所得的数,和地球到太阳之间的距离相等;穿过大金字塔的子午线把地球上的陆地、海洋分成相等的两半;用2倍塔高除以塔底面积等于圆周率。以上这些都是巧合吗?看来,金字塔之谜并未完全“破译”。还有待人们进一步去研究、探索。
   ⑤二十世纪30年代,一群科学家发现在一座金字塔塔高1/3处有一只垃圾桶,桶内有一些死猫死狗之类的小动物尸体。这些尸体非但没有腐烂变质,反而脱水变为“木乃伊”。后来,很多科学家都做了类似的实验,证明了这样的金字塔结构不单能够保存动物尸体。还能够使食物保持新鲜,使刀片变得更为锋利并延长使用年限,甚至可以提高植物种子的发芽率。人们称这种现象为“金字塔能”效应。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金字塔内尽管温度较高,但是保鲜效果很好。其内部温度的分布、空气的流动与其他建筑物不同,它有像冰箱和烘干机一样的作用,所以,在金字塔内,水蒸发的速度快,物品脱水迅速。
   ⑥最初发现金字塔具有这种神秘力量的是法国人鲍比,他推测塔内可能有某种不可思议的力量在起作用。鲍比的发现引起许多学者的兴趣,美国加州大学派出科研人员前去考察,进入塔内之后,他们发现所携带的各种电子仪器几乎都失灵了。因此,他们推测塔内某处可能藏有巨大的磁石。意大利学者还发现长时间在塔内停留,会使人神经失调、意识模糊。这其中的奥秘,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才能揭开。
   (选文有改动)
   11.给下面加着重号的字注音。(2分)
   ①堆砌(   )           ②混( )凝土
   12.文章素①段中加线的句子有用词不当的语病,请找出来并修改。(2分)
                                         
   13.根据文章内容,请你用简明的语言解释什么是“木乃伊”?(3分)
   14.大卫杜维斯提出“金字堵上的巨石是人造的”这一惊人见解的依据是什么?(用自己
   的话概括)(2分)
   15.“人们称这种现象为‘金字塔能’效应”,其中“这种现象”具体指什么?(3分)
   16.请结合文章内容,联系你学过的相关知识,对“胡夫金字塔”作一简要说明。(从形状、 规模、功用等方面说明)(3分)
   17.“金字塔之谜”和“金字塔之谜新说”给了你怎样的启迪?(3分)
   【参考答案】11.(2分) ①qì ②hùn 

12.(2分)“实现”改为“完成”

13.(3分) 指脱水变干而不腐烂变质的尸体。

14.(2分) ①借助显微镜和化学分析方法,研究巨石的构造而得出的化验结果。②在石头中发现的一缕掉进混凝土中的人发。

15.(3分)能够保存动物尸体,还能够使食物保持新鲜,使刀片变得更为锋利并延长使用年限,甚至可以提高植物种子的发芽率。

16.(3分) 示例:胡夫金字塔是埃及国王胡夫的陵墓,它的外形近似汉字的“金”字。该塔高约146.5米,共用230万块巨右砌成,是最大的一座金字塔。这座金字塔规模巨大,气势雄伟,令人叹为观止。

17.(3分)示例一: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创造了世界奇迹,为后人所景仰。示例二:科学是无止境的,人类只有不断地研究探索,才能揭开科学的奥秘。
  二十四、(2006年河北省课改试验区)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9分)

二维条形码

①条形码有一维条形码和二维条形码之分。一维条形码就是今天人们已经非常熟悉的普通条形码,它的信息仅靠黑白条纹的宽窄来表达,在平面上以单一方向分布排列。一维条形码虽然只能编码几十个字符、数字,还脱离不了对数据库的依赖,但它的使用已经极大地提高了电脑采集数据和处理信息的速度,促进了管理的科学化和现代化,大大改进了人们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眼下,这种条形码几乎覆盖了世界上绝大部分的商品和流动物件。二维条形码是在一维条形码不能满足大容量信息存储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至今不过20年历史。与一维条形码的区别是,它的信息以点的方式在x轴和y轴方向上同时分布。它除了可以存储字符、数字以外,还可以存储图形、生硬等一切可以数字化的信息,存储数据量很大。同时,它还具有信息存储成本低、可以用便携式识读设备直接读取内容而无须领结数据库、信息一旦存入其中就无法更改、能对污染的信息进行修复还原等特点。
   ②二维条形码从“质”上提高了条形码的应用水平,从“量”上拓宽了条形码的应用领域。将二维条形码应用在身份证、护照和机动车驾驶证等重要证件上后,因为二维条形码可以存储个人照片、声音、指纹、虹膜、基因状况等综合信息,假冒分子就很难得逞。二维条形码除了能“慧眼识人”以外,还能准确“认物”。将二维条形码应用在药物、高档家用电器等物品上后,因为二维条形码可以存储产地、生产厂家、品牌、质量指标、生产批号、安全性能等综合信息,伪劣产品就休想蒙混过关。在不与网络相连时,便携式识读设备读取的内容上传到有关数据库,以便“跟踪”某一物件流向。比如,有关机构可采用二维条形码为树木、邮件、汽车、军需物资、货运物品等制作“身份证”,使人们对它们的变化和流通情况了如指掌。此外,二维条形码还可应用在对管理程度要求较高的应行、工商、税务和海关等系统。
   ③目前,二维条形码的应用远没有一维条形码普及。原因之一是由于现有的各种二维条形码制在信息密度、编码语言、外形比例、识读成本等方面还存在技术缺陷,原因之二是世界上仅有极少数几个科技发达国家才拥有二维条形码的底层核心技术知识产权。
   ④中国是汉语的最大使用国,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十分需要创建一种既适合中国国情、又适应国际流通的二维条形码码制。最近,上海龙贝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开发成功的“龙贝二维条形码”, 具有很高的信息密度,很安全的加密功能,很灵活的外形比例、多向编码——译码功能和很强的抗畸变功能 ,能适用许多种类的识读器,可使用多达32种语言系统。“龙贝二维条形码”是我国拥有完全的底层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的编码——解码和识别系统。
   ⑤“龙贝二维条形编码”已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了应用。比如,从2003年8月1日起,全国127个机场统一使用了印有6平方厘米面积的的“龙贝二维条形编码”的机动车驾驶证。将该驾驶证插入小巧轻便的识读器后,显示屏上就会立即显示出中英文两种文字表示的详尽个人基本信息和一张16384像素的个人彩色照片。而美国目前最先进的二维条形码证件“肯塔基州汽车驾驶证”上的二维条形码,面积为18.2平方厘米,其中存储的信息,除了简要的个人英文资料外,仅有一张2250像素的黑白照片。 
   11.给下面加着重号的字注音。(2分)
   ①蒙混( ) ②畸变( )
   12.文章第①段加线部分有用词不当的语病,请找出来并修改。(2分)
   答:将           改为         。
   13.文章主要说明二维条形码,为什么要先说明一维条形码?(2分)
   14.二维条形码和一维条形码相比,有哪些进步? (3分)
   15.请简要概括文章第③段文字所说明的内容。(2分)
   16.我国自主开发的“龙贝二维条形编码”具有哪些特点?(2分)
   17.文章第⑤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意在说明什么?(4分)
   18.文章第②段运用了“慧眼识人”、 “认物”、 “跟踪”、“身份证”等词语,有什么表达作用?(2分)
   【参考答案】11.(2分)①méng ②jī

12. (2分)“改进”改为“改善”。

13.(2分)二维条形码是在一维条形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先介绍一维条形码,有助于人们更清楚地认识二维条形码。

14.(3分)①二维条形码的信息以点的方式在x轴和y轴方向上同时分布。
   ②二维条形码除了可以存储字符、数字以外,还可以存储图形、生硬等一切可以数字化的信息,存储数据量很大。

③二维条形码信息存储成本低、可以用便携式识读设备直接读取内容而无须连接数据库、信息一旦存入其中就无法更改、能对污染的信息进行修复还原等。

15.(2分)二维条形码的应用远没有一维条形码普及的原因。

16. (2分)具有很高的信息密度,很安全的加密功能,很灵活的外形比例、多向编码——译码功能和很强的抗畸变功能 ,能适用许多种类的识读器,可使用多达32种语言系统。

17. (4分)举例子 列数字 作比较 意在说明我国印有 “龙贝二维条形编码”的机动车驾驶证比美国目前最先进的二维条形码证件“肯塔基州汽车驾驶证”先进得多。

18.(2分)形象生动、通俗易懂地说明了二维条形码的优点。
  二十五、(2006年江苏省淮安)阅读下文,完成6~8题。(11分)
   当航天科技应用于生活……
   当人们一次又一次地把目光投向航天科技的时候,很多人会产生这样的疑问:这要花多少钱?会给人们带来什么好处?为什么不把钱花到其他地方?
   实际上,航天科技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根据美国航天局的一份名单,太空探索所取得的成果中共有700多项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
   航天科技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令人瞩目:激光血管造影术、新一代心脏起搏器、红外线温度计、热感应视频仪(不需要手术就可以确定人体内的病变情况)、血液分析仪等。现在,世界各大医院都设有重症监护病房,这是航天科技最重要的应用之一。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各种设备,上世纪60年代时是用采监测在太空遨游的宇航员的身体状况的。
   航天科技中的技术革命更是我们今天不可或缺的。便携式电脑就是其中之一。美国当年实施登月计划时,需要一种体积小的便携式计算机系统来监控太空旅行,便携式电脑的雏形就此诞生。或许,即使人类不努力登上月球,包括信息技术在内的各种高科技也会得到发展,但发展速度要比现在慢很多。尽管美国和其他国家为发展航天科技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但由此引发的电脑技术的高度发达足以回报投入的成本。
   虽然航天科技中许多新技术的最初目标并不是为了在地球上应用,但它们最后都成为了造福于人类的手段。例如研究人类暴露在强辐射条件下的后果,寻找避免辐射对宇航员的血液造成危害的方法,使人们找到了治疗白血病、贫血等血液疾病的手段。
   航天科技带给全世界人们的知识是丰富的,影响是深远的,把航天科技转化为可实施的工业生产力,转化为可以商用民用的技术,应该是人类共同努力的目标。
   (有删改。选自《参考消息》2006年4月22日)
   6.上文从哪三个方面说明航天科技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3分)
   7.说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此”指代的具体内容。(4分)
   ①便携式电脑的雏形就此诞生。
   ②但由此引发的电脑技术的高度发达足以回报投入的成本。
   8.体会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作用,任选一题作答。(若两题都答,只批阅第①题。)(4分)
   ①现在,世界各大医院都设有重症监护病房,这是航天科技最重要的应用之一。
   句中“之一”删去后,会影响表达的意思吗?请结合文句简要说明。
   ②或许,即使人类不努力登上月球,包括信息技术在内的各种高科技也会得到发展,但发展速度要比现在慢很多。
   删去“或许”似乎并不影响句子的表达,文章为什么还要这么说呢?请结合文句简要说明。
   【参考答案】6.①航天科技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令人瞩目;

②航天科技中的技术革命更是我们今天不可或缺的;

③航天科技中的许多新技术最后都成为造福于人类的手段。(或者虽然航天科技中许多新技术的最初目标并不是为了在地球上应用,但它们最后都成为了造福于人类的手段。)
   7.①美国当年实施登月计划时,需要一种体积小的便携式计算机系统来监控太空旅游。(意对即可)

②美国和其他国家为发展航天科技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意对即可)
   8. ①删去“之一”后,会影响表达的意思。“之一”表示其中的一个,说明“重症监护病房”,只是航天科技在现代医学中的一项应用,航天科技在现代医学中还有其他的应用。/如果删去,就表明航天科技在现代医学中只有这一项应用。

②“或许”,(即“也许”)表示不很肯定(猜测的语气),使后面假设的内容/(“即使……”)表达得更委婉(婉转)些,读起来(听起来)不显得生硬。
  二十六、(2006年江苏省盐城)阅读下文。完成18--20题。(12分)

人类最后一个染色体喜获破译

   ①2006年5月18日,美国和英国科学家在英国《自然》杂志网络版上发表了人类最后一个染色体——1号染色体的基因测序,解读人体基因密码的“生命之书”宣告完成。
   ②在人体全部22对常染色体中,1号染色体包含基因数量最多,块头最大。其基因数目多达3141个,是平均水平的两倍,破译难度也最大。一个由150名英国和美国科学家组成的团队历时10年,才完成了1号染色体的测序工作。历时16年的人类基因组计划书写完了“生命之书”的最后一个章节。
   ③据估计,人类染色体大约由2万到2.5万个基因组成。科学家在破译1号染色体的过程中,至少发现了1000种新基因。
   ④人类基因研究所获得的数据就像一座巨大的金矿。它将促进生物学的不同领域如神经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的发展。人们从中更可以发掘出诊断和治疗5000多种遗传疾病的方法,阻止甚至扭转一些疾病的遗传。其中,超过350种疾病被认为与1号染色体上的基因出现问题有关,包括癌症、老年痴呆症等。
   ⑤人类基因组计划,是人类生命科学史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是人类第一次系统、全面地解读和研究人类遗传物质DNA的全球性合作计划。领导1号染色体测序项目的格雷戈里博士说:“公布人类最后也是最大一个染色体的测序,标志着建立在人类基因测序基础上的生物学和医学研究掀起高潮。” (选自《扬子晚报》2006.5.19)
   18.从文中可知,目前科学家们已经完成了基因研究的什么工作?第3段中加点词“至少”有何作用?(4分)
   19.列数据是人们常用的说明方法。第4段中“50阗多种”说明了什么?(3分)
   20.(1)请概括说明1号染色体研究成果所具有的意义。(不超过15字)(2分)
   (2)从文中画线句可以看出,从事科学研究应该具备哪些精神?(3分)
   【参考答案】 18.(4分)(基因或染色体的)测序工作(2分。如答基因的破译或解读得1分,其它不得分);用约数使说明更准确(1分),同时说明发现新基因的数量多(1分)。
   19.(2分)说明研究成果在医学上意义重大,成果非凡。
   20.(5分)(1)将促进生物学和医学研究的发展(2分。超字减1分)
   (2)锲而不舍的精神和团队合作的精神(3分。只答锲而不舍2分只答团队合作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