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人电影:[转贴]商鞅变法被车裂灭族的道德醒思 【猫眼看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20:43:31

商鞅变法被车裂灭族的道德醒思

 

商鞅(约前390年—前338年),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姬姓,卫氏,全名为卫鞅。因卫鞅本为卫国公族之后,故又称公孙鞅。后被封于商,后人称之商鞅。为什么秦孝公死后,商鞅会被车裂灭族呢?为什么这个富国强民的功臣惨死,会落得“秦人不怜”的下场呢?历史的总结,从中可以窥见民心向背。

杀鸡取卵 急功近利

商鞅为推行自己的政治变法和霸道主张,极端急功近利,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公元前361年,商鞅入秦,年仅29岁。当时,发布“求贤令”的秦孝公22岁,刚登基为王。

《史记》记载,商鞅第一次去见秦孝公,他试探性地从三皇五帝讲起,还没说完,秦孝公已经打起了瞌睡。事后,秦孝公怒斥景监:“你推荐的什么朋友,就知道夸夸其谈。”商鞅反而高兴了:“原来秦公的志向不在帝道。”第二次见面,他又从王道仁义讲起,秦孝公的兴致比前一次好点了,但还是觉得不着边际,哈欠连天。商鞅更高兴了:“秦公志不在王道。”

有了前两次的试探,商鞅第三次去见秦孝公,又用“霸道”来试探秦孝公;秦孝公很感兴趣,激动地握住商鞅的手:“请先生教我。”

商鞅能一再受到秦孝公召见,走的是秦孝公宠幸的阉臣景监的后门。在三次接见中,商鞅终于发现秦孝公对霸道的兴趣。他对景监说,下次再接受召见,一定要跟秦孝公好好讲讲霸道。果然,商鞅第四次去见秦孝公,两人谈得非常投机,一连谈了好几天。后来,景监问商鞅是怎样打动秦孝公的。商鞅说,帝道和王道的实现,需要很长久的时间,秦孝公等不及;这一次讲可以速效的“强国之术”,很符合秦孝公的心意,但秦国从此不会有殷周那样的成就。

“飘风不终朝,暴雨不终日”。商鞅知道即使秦国暂时变法强大,后世也必然不复商周的文明成就,因为霸道必会葬送古代圣贤治国的正道教化。先贤重视道德教化,而商鞅崇尚暴力威压。这纯粹是蒙蔽君心,诱惑和开启君王私心之贼举,非良臣所为。

严刑酷罚 高压立法

商鞅为人刻薄寡恩,对敢于反对自己的人,则一概予以残酷打击,决不手软。

《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变法初期,给新法提意见的人很多,商鞅为杀鸡儆猴,竟然小题大做,借口太子触犯新法,让太子傅公子虔和太子师公孙贾代为受过,一个被处以刖刑,一个被处以黥刑,于是“秦人皆趋令”,再也不敢批评新法。

新法“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十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一些原来批评变法的人,又改口说变法的好话,等于是向商鞅认错,商鞅却趁机大做文章,将这些“乱化之民”全部发配远方,从此秦“民莫敢议令”。几年以后,商鞅又以公子虔触犯新法为由,将他处以劓刑。

商鞅作为秦国变法的领军人物,将其品性品德以及治国理念的严重缺失,深深渗透并贯穿于他所制定的各种法令中。商鞅立法的基本原则,是轻罪重刑,连“弃灰于道者”都要处以黥刑,其理由就是“重其轻者,轻者不至,重者不来”。而实际的执行情况,却是“网密而刑虐”。

背信弃义 唯利是图

出于极端的个人功利主义,商鞅背信弃义,无所不用其极。

商鞅变法,奖励军功是核心内容。爵位、田宅的封赏,主要根据军功大小进行授予。于是,商鞅说动秦孝公,让他亲自带兵去攻打魏国。为了确保自己能在战争中取胜,商鞅竟利用自己与魏国将军公子卬的友谊,写信欺骗公子卬,说不忍心与朋友相见于战场,希望双方媾和,高兴地饮酒罢兵,使秦魏两国得以相安。

公子卬轻信了商鞅的“友谊”,前往商鞅军中签署和约,却就此被商鞅俘虏,扣为人质。公子卬率领的军队,全无防备,被秦军偷袭全歼。经此一战,魏国空虚,不堪再战,只好把整个河西的土地都割让给了秦国。凭靠着欺诈得来的战功,商鞅连升四级,一举获得了最高爵位,并得到商于之地十五个邑的封赏,从此被称为“商君”。

崇尚争战 滥兴凶兵

商鞅变法,先后分两次进行。三个基本目标:一、发展农业;二、扩张军事力量;三、强化君主权力。主要内容:邻里连坐;兄弟析产分居;奖励军功;禁止私斗;重农抑商;建立县制;鼓励垦荒;平均赋税;统一度量衡;等。

商鞅变法的主导倾向和终极目标,是通过奖励军功,建立一个以军功等级制度为基础的强权社会,并将鼓励战争杀戮彻底制度化,高度推崇国家军事暴力,“内行刀锯,外用甲兵”,将整个国家改造成一部侵略杀伐的战争机器。

“以道佐人主,不以兵强于天下,其事好还”,“夫乐杀人,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这昭示着商鞅变法的这个最终动机必将败坏他个人性命前途无疑。

败坏教化 扰民不已

后人曾以秦国“与戎狄同俗”,谓秦人有“虎狼之心”,来证明秦人本来就具有嗜杀的本性。但是,《左传》中记载的一个事实却与此相反:

《左传》记载:秦穆公在位时,有一年,晋国发生大饥荒,晋惠公向秦国请求粮食支援。对于晋惠公,秦国是不喜欢的。当年,晋惠公在秦国的支持下继任晋国国君,却立即与秦国翻脸,自食其将晋国河西之地割让给秦国的诺言。对此,秦穆公深恨不已。但秦穆公认为,晋国百姓是无辜的,还是应该给予粮食援助。然而,对于秦国的以德报怨,晋惠公却毫无感激之心。第二年,秦国也发生饥荒,向晋惠公请求粮援,晋惠公却趁机率军攻打秦国。不得已,秦穆公哀兵出征,击败并俘获了晋惠公,但最终还是释放了他。

秦穆公一再以德报怨的历史故事,足以证明秦国早期曾有仁义治国古风。自商鞅变法以后,彻底毁灭了秦国仁德国政,秦国遂蜕变为“虎狼之国”。

商鞅推行的霸道,与被尊崇的圣王之道格格不入。为了排除干扰,于是商鞅“燔诗书而明法令”,妄图从根本上清剿和毁灭传统文化和清明政治。他开创的“燔诗书”高压政策,极端压制人民的思想,对中国文化也是毁灭和摧残。

商鞅变法虽然改变古法,制定秦律,容易在短期内奏效,但国家政令的贯彻实行,仅仅仰仗权归所定的予富予贫、予贵予贱,以及施用严刑峻法的高压权力。人民守法,只是出于对死亡的恐惧和对生存的贪欲,因“免而无耻”,趋向功利。连坐制度,更是开创了株连的先河。人民由和谐共处、宽容忍让,而变得开始互相监督,因恐惧连坐互相揭发,极大破坏淳朴善正的民风民俗。人们终日生活在恐惧之中,即使仓廪丰实,也无法安居乐业,惶惶不可终日。

圣贤之察 商鞅必亡

今天,人们仍然立足于智能的评价,把商鞅看作历史上了不起的改革家。古人尊道贵德,敬重祖制和法度,“不敢为天下先”,不敢滥开人法坏道法的改制先河。古代圣贤运用圣王之道,进行圣人之治而治国化民,故弃霸道而不用。霸道之害,如饮鸩止渴,运之愈急愈重,败亡愈疾愈速。严刑酷法和高压打榨,故为仁德之君所不齿。

商鞅秦国任宰相十年,权焰熏天,志得意满。与商鞅同时期的大臣赵良,早早就预见到商鞅将来的下场。赵良曾苦口婆心反复点化他:

“你靠巴结秦孝公的宠臣景监才得以亲近秦孝公,飞黄腾达。这不是成名的正道。”

“你治理国家却对百姓漠不关心,光顾着大建豪华的宫殿城阙。这些工程算不上政绩。”

“你利用法律手段来排斥异己,对政敌你可以割掉太子老师公子虔的鼻子,对平民百姓你随意用严刑酷法予以残害。这不是执法,只会积累怨恨酿成大祸。”

“传统道德对百姓的感化,比官府的恐吓命令更能深入人心,下民效仿上官的清廉正直比遵循上官的三令五申更为迅速。现在你排斥传统道德,用权力来强行灌输所谓的先进文化,这谈不上教化百姓。”

“你又称孤道寡,炫耀权势,天天把秦国的贵公子投入监狱,无礼地欺凌他们。《诗经》说:‘老鼠都举止得体,这人却蛮横无礼,既然蛮横无礼,何不赶快断气。’根据《诗经》来看,这不是平安长寿的做法。”

“公子虔被割掉鼻子后闭门不出已经八年了,你不但不知收敛,反而变本加厉,杀掉杜欢,在公孙贾脸上刺字。《诗经》说:‘得人心者上台,失人心者垮台。’这几桩事,不是得人心的举措。”

“你出行的时候,后面随从几十辆车子,车子上载满全副武装的士兵,有身材魁梧的大力士陪着你坐车做贴身保镖,车子旁边还有手持矛戟的徒步卫士飞奔护送。这几样东西只要少了一样,你就坚决不出门。书上写着:‘仰仗道德的人走向昌盛,仰仗暴力的人走向灭亡。’你现在处境危险的就像早上的露珠受阳光照耀一样,还想延年益寿吗?”

“你为何不放弃权力,归还十五座封邑,到乡下去浇灌菜园,劝说秦王多做好事:提拔被埋没的贤能,赡养老人,抚恤孤儿,尊敬长辈,礼遇功臣,尊崇有德之士。这样可以使你稍微安全一点。”

“难道你还要贪图既得利益,要垄断所谓教化,要积蓄百姓怨恨吗?一旦秦孝公死后,秦国难道真的不会逮捕你吗?可以坐等灭亡的来到了!”

可惜,位高权胜的商鞅根本听不进赵良的忠言,依旧我行我素,越发变本加厉。

杀人众 众人杀

五个月后,秦孝公死去,太子即位,太子老师公子虔告发商鞅意欲谋反,秦惠王下令派人逮捕商鞅。商鞅本是魏国人,就潜逃到边境,天黑了想在旅馆里住下。旅馆老板拒绝他说:“对不起,商鞅定下了法律,入住客人没有身份证明,要连旅馆老板一起治罪。”

商鞅这才哀叹道:“天啊,苛法的害处竟然厉害到这种程度!”他不敢住店,连夜逃到魏国。然而,魏国因为他曾经背信弃义,又是秦国的通缉要犯,拒绝接纳他。商鞅逃回自己的封邑,纠集一帮人马进攻秦惠王。秦惠王调动大兵讨伐,将商鞅兵击破。商鞅又向东逃亡,路上被擒获杀死。秦王警告大臣:“不要像商鞅一样造反!”于是下令将商鞅尸体车裂,将商鞅家族灭族。

赵良对商鞅的劝谏,可谓智者之语,一语中的。若能唤醒商鞅的及时反省和改变,或许也是秦国百姓的莫大福气。

人法余患 千年绵延

商鞅变法,貌似短期内成就了秦国的强大,为秦国统一中国奠基,取得了辉煌的成果。但是,商鞅变法败坏了商周尚存的道德教化,视百姓如草芥,以苛刑为律法,为秦国的火速灭亡,埋下了深重的祸患。

商鞅变法的结果,无法以秦国表面的暂时强大来进行智能评判。就如同,德国人耻于认同希特勒执政时德国在欧洲的所谓强大。

精神文明,是物质文明发展的先导和正确发展的基础。物质积蓄得再丰富,也无助于国民灵魂品质的改变和升华。精神财富才是最珍贵的物质能量,是评论和判断物质文明是否具有价值的天平。

“绝圣弃智,民利百负;绝仁弃义,民复畜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任何改制和发展,若以败坏民心的道德教化,以急功近利、遗患无穷为交换代价,必然导致新一轮更严重的社会危机和政治危机。

中华人文历史,上下五千年,代代史实,百验不虚。以史为镜,可知兴衰更替之理。

于是,商鞅为了"国家"的强大,提出了三大弱民政策。

 

第一,通过教育保证人民朴实(实际为愚昧),保持人民愚昧的办法不是不教育,而是实行统一的教育。

 

第二,通过侮辱人民,使人民人格上面低下,则你稍微尊重人民,就能够感动。

 

      通过限制自由经济,使人民保持贫穷,则稍微施以恩惠,就能够感恩。人民只能有两种人,农民,和战士。同时对外的战争,也是削弱国内反对力量的好办法。

 

第三,迫害强民,用强民反对强民,还会有强民存留,所以要通过弱民的集体力量来反对少数强民,强民(尤其是思想上的,更需要及时处理)

 

商鞅的做法,是实行“辱民,贫民,弱民”的三民主义。
  
  “辱民”。---让百姓们屈辱的生活,没有自尊和思考,没有“体面的工作” 和“生活的尊严”,整天生活在恐惧之中。
  商君主持制定的“连坐”,邻居犯法不检举揭发要受刑罚,这样人人自危,人人监视人人。
   “贫民”。---除了生存必须之外,不能让百姓有富余的粮食和财产。俗话说,“人穷志短,马瘦毛长”,百姓没有了钱物,就跳不起来了。而且,那点赖以生存的物资要由国家分给,不听国家的就得饿死。
  “弱民”。---不能让人民强大。在身体方面,为了耕战,商鞅还是提倡“增强体质、保卫祖国”的。但在思想意识上,不可以使老百姓自我感觉良好,更不能使他们有知识,懂道理,“知识就是力量”,人民有了力量那就糟了。商鞅要让百姓时时感到很没有安全感,才有对君主强烈的依附感。
  要让人民时常都感到外国敌视和侵犯的威胁,这样,人民觉得君王的伟大和温暖,才会全心全意地为君王效命。
  我们往往说每个朝代都在用儒家治国,只不过几千年来统治者用的核心理念都是法家的这一套。《商君书》就是有名的天下第一禁书,过去一直是太傅教太子的教材,只有历代君王和准君王才能读到 商鞅彻底改变了战国乃至后来中国的政治生态,甚至,以两千年的历史跨度而论,商鞅的基本治国理念被顽强地延续了下来,他的核心经济理念被众多的独 裁 者所沿袭 

商鞅的思想还强调以强民治强民,也就是要坏人当官管理人民,这样人民才不敢反抗,强调警察式的管理,强调把国家变成君主的监狱。人民只能做两样事情,农耕和打仗,只允许有一个思想(忠君),不允许有不满的言论,否则就要肉体消灭。

秦军之所以战斗力强,是因为士兵的家人都被国君绑架,迫使他们不可能当逃兵,而且只能胜利不能失败,而且强调人与人的监督,否则一个人犯罪,没有人举报,附近的5家或10家的人都要受到极其残酷的连坐(肉刑等),整个秦国的社会完全就是一个恐怖主义黑社会

 

秦国的强仅仅只是国家强,君主幸福,而人民都成了没有思想没有自由的只会说话的奴隶,战国诸侯里,秦国就是一个大监狱 中国历史上儒法两家分歧的根源,就在于儒家认为人性善,法家认为人性恶。儒家认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所以就强调仁义道德,提倡推己及人,比较重教化。而法家认为人性恶,认为什么仁义道德是没用的,你要把社会管理好,就得把人治住,所以主张“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就是说,国家的法律就是教育的内容,各级官吏就是老师。法家最看重的就是,怎么通过赏和罚的手段,调动你按照他的意愿做事的积极性。
     秦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秦统一中国后,仅维持了短短十几年,就分崩离析、土崩瓦解,人心丧尽,天下人都痛恨它。这到底是什么原因?我认为,深层原因就是对人性的错误看法。有人说,秦是亡于暴政。那么,暴政背后是什么?它为什么要搞暴政?我认为,秦搞暴政背后的深层原因,就是对人性的认识和看法。秦的不良制度和有问题的治国理念都跟这种看法有关。了解一些历史的人都知道,秦可以说是中国历朝历代中唯一完全采取法家主张的一个朝代。它统一中国之前,有商鞅变法,后来用李斯。李斯的老师就是性恶论的主要代表人物荀子。法家的集大成者韩非,也是荀子的学生,后来到秦国给秦王出主意,秦王非常欣赏他。法家认为人性恶。我们可以想象,既然你认为人都是坏的,那么,肯定你的心底深处是不会尊重人的。都是坏家伙,你怎么可能尊重他呢?那么你要管理他,要让他按照你的意愿做事,就只有通过手段来“治”。治的手段,韩非叫做“二柄”,就是两个操纵杆,一个是“刑”,一个是“德”。用现代的话说,就是赏和罚。所谓“奖耕战”,就是用的“赏”。它鼓励你,你好好种地,好好打仗,我就会有重赏。为了把人治住,韩非主张严刑峻法,小罪重罚。这样就让你老老实实听话。总的来说,秦施行的是一种苛政,不是仁政,这个恐怕历史学家是有共识的。
     那么这样一种制度,和这样的一种治国理念,有没有积极的效果呢?也有。它能统一天下,就是因为它动员了强大的力量。但是统一天下之后,却不能长治久安,说明它的问题也是很严重的。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人把人都看成坏人,所有的人是所有的人的潜在敌人,那么人际关系肯定是非常紧张的。另外,它的严刑峻法,行苛政,耗尽民力为一己私欲服务,根子深处就是它不把人当成好东西。都是坏东西,我治住你,让你为我服务就行了。在这种情况之下,宫廷内部,官民之间,都是一种非常不稳定的关系。大家都互相仇视。秦宫廷里那些事就不细说了,大家看看就会知道。它的深层原因就是,认为人性是恶的。我认为,秦的制度,除了一个郡县制是顺应了历史的发展潮流之外,其他那些什么严刑峻法,苛政,那一套治人的办法,是失败的典型案例,不是成功的案例。
(全文见: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c486290100hb2q.html) 所以这两千多年的历史。其实就是秦以后的翻版。重君轻臣。重法轻人。
进入现在就是群众代替个人

[转贴]商鞅变法被车裂灭族的道德醒思 【猫眼看人】 [转贴]商鞅变法被车裂灭族的道德醒思 【猫眼看人】-凯迪社区法国红酒 商鞅变法被车裂灭族的道德醒思(转) 2010-11-30 谁车裂了商鞅 [转贴]《感动中国》:低效的道德动员(王开岭) 【猫眼看人】-凯迪社区 [转贴]“秀”而不假:拜登炸酱面的道德界限 【猫眼看人】 商鞅变法的真相 “秀”而不假:拜登炸酱面的道德界限 【猫眼看人】 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 [转贴]洗脚、下跪、磕头和道德演出 【猫眼看人】-凯迪社区#7508202#7508202... [转贴]逆淘汰让国人陷泥潭:道德败给不道德 【猫眼看人】 [转贴]逆淘汰让国人陷泥潭:道德败给不道德 【猫眼看人】1 从商鞅变法看秦王朝的短命 5战国时期之商鞅惨遭车裂酷刑 变法也要以人为本:谈 谈李悝变法与商鞅变法 [转载]西游记中唯一被灭族的“悲惨豪门” 总结性发言:请看道德自律和法律他律(图)!-猫眼看人-凯迪社区 社会道德沦丧其根源仍在公权力 【猫眼看人】 [转贴]让人啼笑皆非的“鸦片战争”... 【猫眼看人】 [转贴]吴三兴:中国人身上的致命性病毒 【猫眼看人】 [转贴]吴三兴:中国人身上的致命性病毒 【猫眼看人】 [转贴]吴三兴:中国人身上的致命性病毒 【猫眼看人】 [转贴]吴三兴:中国人身上的致命性病毒 【猫眼看人】 [转贴]中国富豪的胜利大逃亡! 【猫眼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