雌黄与硝酸:株洲市休闲农业调查报告hhh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06:58:27
株洲市休闲农业调查报告 08-11-24 校方人员

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崇尚自然、回归俭朴的需求日益增长,观农家景、吃农家饭、住农家房、干农家活、享农家乐,已越来越成为一种时尚和趋势。于是休闲农业应运而生。它不仅是人们娱乐休闲的好去处,而且已成为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最近我们对全市休闲农业经营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市休闲农业的基本情况和特点

 

我市休闲农业的发展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经过几年来的发展,目前形成了以钓鱼休闲、品农家酒菜、赏农家风景、体验农家生活的“农家乐”为主体的休闲农业产业。据不完全统计,到2005年底,我市有休闲农庄(农家乐)180个,年经营总收入达到11519万元,上交税金452万元,创利润2280万元。其中年经营收入50万元以上的达34个,拥有固定资产19732万元,基地面积40220亩,房屋设施建筑总面积2.3万平方米,从业人数2064人,可一次数性接待住宿7107人,年接待游客11.3万人次,实现经营总收入10132万元,上交税金359万元,实现利润1699万元,分别占全市休闲农庄收入、税金、利润总额的88%79%75%

 

调查显示,我市休闲农业主要有如下特点:

 

(一)区位好。主要表现在在两个方面:一是90%左右的休闲农庄(基地)都分布在城郊结合部,驱车行程均在一小时左右,具有交通快捷、便利的优势,是人们周末休闲娱乐的首选地。二是10%左右的休闲农庄(基地)处于风景名胜,旅游景点,充分发挥了旅游经济的优势,既增强了景区的服务功能,又为业主带来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如:天元区神农生态园位于株洲高新区卫星城中心,毗邻株洲大道和京珠高速公路,既有城市的繁华,又有乡村的恬静。1998年创办至今,生意红红火火,年总收入达到 400万元。荷塘区仙庾镇周边的农户,充分利用仙庾镇这一名胜古迹的优势,创办的农家乐,由90年代的3家发展到现在的20多家。醴陵市的福仙山庄、攸县的地杰山庄、茶陵县的神农度假村,都是依托较好的区位优势和环境而兴建起来的旅游度假休闲场所。

 

(二)机制活。目前,我市休闲农业的投资主体是民间资本,其中农民家庭投资占16%,私人工商资本和其它私人资本占84%左右。经营形式一般为个人独资经营和股份合作经营。业主可以根据自身的优势和当地资源特点,灵活确定经营项目,又可根据市场行情变化,随时变更经营项目,以便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同时,在用工上更加灵活,主要吸纳农庄(基地)周边的农民工就业。这些从业人员随喊随到,来去自由,离土不离乡,既创了收,又不耽搁农时,还为山庄降低了经营成本。由于机制灵活,全市180家休闲农庄(基地)90%以上有赢利,平均利润在12万元以上。

 

(三)领导重视。作为一种新的时尚和趋势,作为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休闲农业一诞生,就受到市委、市政府以及各县市区党委、政府领导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如:天元区委、政府在明确区农村工作局为休闲农业的主管部门的同时,先后出台了《天元区休闲观光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天元区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优惠政策》、《天元区发展农家乐优惠政策》、《天元区农家乐管理暂行办法》等政策性文件,并从2004年起,每年安排20万元专项经费支持休闲农业的发展。去年,区政府还出资聘请专业广告公司,对全区“农家乐”进行包装策划,统一制作广告指示牌,印发宣传资料,因而促进了全区休闲农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休闲农庄(农家乐)由2001年的1家发展到现在的34家。去年全区休闲农业总收入达到570万元,实现利润180万元。其它各县、市、区委、政府都对休闲农业加强了领导,给予了有力的支持。

 

(四)发展迅速。休闲农业由于适应市场需求,而且具有投资小,回报快等特点,从一推出就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不到10年时间,全市休闲农业就由90年代末的3家发展到180家,增长了59倍。荷塘区仙庾镇在我市最早的3家“农家乐”的带动下,休闲农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逐步形成为一大产业。到2005年底,全镇发展休闲农庄(农家乐)23家,年经营总收入达到150余万元。

 

二、全市休闲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市休闲农业虽然发展较快,但仍属起步阶段,尚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定位不明。全市兴建的16个休闲山庄中,大都缺少整体的规划,缺乏科学的论证,对休闲山庄的建设没有正确的定位,带有一定的盲目性。

 

二是品位不高。全市休闲观光山庄多为低、小、散,高品位、高档次、多功能、知识型的休闲园区还很少,大多数休闲山庄园区规模小、设施简陋、内容单调。这样,一方面因档次低而造成社会知名度不高,吸引力弱;另一方面因内容少,容易受农业季节性瓶颈制约而造成资源闲置,利用率不高,效益低下,带动力弱。

 

三是特色不浓。休闲农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是它的特色农业。但有些“农家乐”是跟风而上,缺乏长久发展的特色农业基础,很难避免盲目和重复性建设。

 

三、加快我市休闲农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引导。建议市政府明确农业产业化部门为休闲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加快制订休闲农业的总体发展规划,出台具体的扶持优惠政策,规范休闲农业的项目审批(或备案)、可行性论证及日常管理。针对项目开发中服务设施占地、准入资格、经营范围、活动内容、经营单位的服务质量标准、星级评定等问题,制定明确的管理办法;建立休闲农业发展基金,对发展前景好的休闲农业项目给予扶植或奖励。

(二)正确定位。休闲观光农业要以农村风情、民俗、农业文化、农业基地、农业设施为依托,充分利用“长株潭一体化”发展机遇和区位优势,做深做透山水田园风光的文章,充分赋予休闲农业以观赏、娱乐、消费、贸易和文化等新的功能,把农业生态功能的开发与特大城市建设、中心镇建设、新农村建设以及旅游文化的开发有机结合、融为一体,做大做响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等旅游新品牌,为农村繁荣、农民增收开辟新的途径。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正确定位。城镇周边地区,是休闲农业发展的重点,要大力开发与城镇居民需求相适应的休闲度假为重点的休闲观光农业园以及与城镇旅游相配套的风光型农业。

 

(三)做浓特色。旅游景点的生命力在于它的特色,开发休闲农业要在特色农业上做文章,离开特色就没有吸引力,没有竞争力。当前建设特色休闲农业,首先必须克服低、小、散、乱的现象。要由政府出面,组织农业、旅游等部门,根据各地的农业特色结合地理特点、人文景观,精心规划,谋篇布局,开设项目。要将 “农业科普游”、“农家乐”、“传统农事乐”、“传统农业博览会”等富于农业特色休闲项目积极引入园区,做浓休闲农业特色。

 

(四)建好精品。休闲农业建设是一项事关农业长远发展的大事。就当前而言,要抓好精品示范样板,为发展高品位的休闲农业打好基础,做好示范。要通过广泛引进农业高科技品种,使休闲农庄的农业品种立足新、优、奇、特,增加知识性、文化性和科学性。要发挥休闲农业在发展生态旅游上的优势,做强做响休闲农业生态牌。要通过完善农庄的休闲功能,使休闲农庄真正成为集观光、体验生活、休闲和娱乐于一体的好去处。

 

(五)规范管理。要鼓励和支持组建休闲农业行业协会,通过协会加强休闲农业行业的规范管理和协调服务。出台休闲农业行业管理章程,开展休闲农庄星级评定推荐工作。有关部门要加强对休闲农业从业人员的专业培训,帮助其提高素质和服务水平;定期组织服务人员进行身体检查;组织休闲农业业主到发达的地区参观学习,开拓视野,提升服务手段和服务功能。促进休闲农业健康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