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的单词:探查1.8的总和生育率证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21:36:11

探查1.8的总和生育率证据

光明观察刊文章

http://guancha.gmw.cn/show.aspx?id=4470 


 

 

  研究最近发表的《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发现,其核心基础是“全国总和生育率在未来30年应保持在1.8左右,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人口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以及“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总和生育率已降到1.8左右,并稳定至今。”由于2000年人口普查、2005年1%的人口抽样调查以及最近10多年的每年人口变动抽样调查及生育调查均显示,上世纪中期以来中国的总和生育率一直低于1.5,从没有接近过1.8,那么所谓“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总和生育率已降到1.8左右,并稳定至今”的说法从何而来呢?

 

  1992年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的38万人调查申报的全国1991年和1992年总和生育率分别为1.65和1.52,大大低于总和生育率为2.1的替代水平。人们不相信38万人调查的结果,也没有其他可信的数据来源,大家期待着1995年国家统计局的“小普查”结果。然而结果令人失望,199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农村育龄妇女的总和生育率只有1.56,甚至比政策生育率还低0.2[1]。到2000年人口普查,结果更令他们吃惊,2000年的总和生育率甚至低到1.22。他们还是不信,2005年1%抽样调查结果还是显示,2005年总和生育率也只有1.34 [2]。

 

  作为时任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的张为民,在2002年撰文提出根据小学生新生入学情况统计,认为2000年0-9岁人口漏报2000万以上[3],并在2003年进一步根据截止到2002年的小学生入学人数统计估算出0~9 岁总漏报3014万[4]。我们都知道小学生入学年龄差异很大,重复入学现象很严重(如转学、试读等),统计是否严密,我们无从证明,由这种数据得出人口数据,而不用精心调查统计的人口普查数据来作结论,实在是匪夷所思。

 

  王金营等以2000年普查结果推算1990年人口普查时0-9岁人口漏报情况,其中0岁漏报达27%,然后同比例来计算2000年人口普查漏报情况,从而得出90年代中后期总和生育率在1.7 ̄1.8左右[5]。他这样的数据问题首先是没有任何调查依据,要知道80年代的高生育率有相当多的违反政策现象,他们瞒报是因为超生较多,但是90年代后期到现在,调查的生育率都低于政策生育率了,没有多少超生的孩子,怎么就需要大量地瞒报呢?因此这样的调高是站不住脚的,即使因为瞒报漏报需要调高,比例也应该很小的。再者第五次人口普查之前,各方面都已知道90年代以来多次抽样调查表明总和生育率总是低到难以让人接受的程度,因此在普查时都特别强调了防止低龄儿童漏报的问题,并推出了多种防止措施,因此要说2000年人口普查0 ̄9岁儿童漏报严重达20 ̄30%真的是不可想象。所以事实上王金营也说:“由于无法通过直接渠道获得解决上述困难的办法和数据(即查实漏报率的问题),本研究估计的结果只为一家之言,希望能引起同行们对该问题的关注并对本研究予以指正。”[6]可见他对自己的结果也是根本没有自信。

 

  还有于学军等以国家统计局历年人口公报数据与2000年普查分年龄性别数据有矛盾,想当然地认为普查低龄人口漏报更应是造成这些矛盾的原因,从而认可1.8左右生育率的估计[7]。我们应该知道,普查的目的是什么,不就是查实人口的数据吗?它的样本是全体,是实实在在的统计,所有其它调查抽样得来的数据都要以普查数据为基础来进行计算。国家统计局历年通报的人口数据,其年出生和死亡数据应该是以抽样数据参以上次普查数据计算而来,如果不准确应以下次普查数据进行调整,但是我们把历年调查的总和生育率数据与相应的育龄妇女数据计算,得到的新生人口明显低于公报的新生人口数,其数据大约在实际调查数和计生委估计的数据中间,当然计生委估计数据也是没有任何调查依据的,因为计生委系统统计的新生儿数比统计局调查的实际数还要低。显然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人口数据是经过高估调整过的,当然不能以这样的数据来分析人口实际数量了。还有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机器汇总数据与国家统计局公报的数据是有明显差别的,对于这些数据是如何处理,笔者在《走出中国人口迷雾之统计公报的人口年龄结构数字分析》[8] 一文中有详细分析,明显看出国家统计局为了让数据和计生委的要求尽量适合,在调整数据时常常无所适从、顾头不顾尾。所以以这样的数据来说明中国总和生育率达到1.8也是无法确认的,于学军自己在人口论坛上也说:目前的中国人口生育水平是一个没有答案的问题。[9]

 

  最近一期的《人口研究》发表的翟振武和陈卫的《 1990年代中国生育水平研究》[10]一文,又似乎以较高的底气来说明中国90年代中后期的总和生育率在1.8左右,并为了配合人口战略研究报告的发表进行了广泛的宣传。看过全文,发现他们只是把小学生入学人数论证换成了小学生在校分年龄性别人数进行论证。但是论证存在的问题也很严重。首先以三省6所小学的走访就认定教育部发布的在校小学年龄分布数据没有问题欠说服力,不如选定一个可能超生严重的省的普查与其教育口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看其相互吻合情况,如果不吻合就调查哪一方存在的问题大,为什么会这样。其次最严重的还是其论证方法,就算教育部的数据没有问题也只能够确定到1993或1994年的出生人口数,90年代中后期出生人口数是难以确定的,但翟文却把1994年前几年出生的普查人口数据与教育部数据推论的相应年份出生的人口数进行比例拟合,以相似的差别比率增长率来外推到2000年的出生人口。作过科学研究的人都知道,以某个曲线外推数据必须从理论上论证这个外推在理论上成立才可以,否则这种外推可以得出任意数据。翟文最后结论时也是随便地把数据定在二次拟合曲线和线性曲线之间。另外教育部数据中说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在98%,翟文没有任何调查根据就把10岁儿童的入学率降到95%。这样看来,该文得出的生育率数据是无法让人相信的,其实包括作者自己也不相信,比如翟振武在今年一月份的人大人口论坛中作的发言《人口逆淘汰:一个没有事实根据的假说》中还说:“到2000年,农村总和生育率为1.43,城市生育率为0.94,农村只比城市多生0.49个孩子,农村生育水平仅比城市高52%。数据说明,计划生育政策实施的结果,使农村生育水平下降的幅度远远大于城市,农村人口快速增长受到遏制的力度也远远高于城市。”[11] ,农村1.43城市0.94的总和生育率怎么就能与全国1.7 ̄1.8的总和生育率相提并论呢?其实农村小学生在校情况从最近一些报道可以看问题,现在农村由于生源太少小学大量合并,以前差不多每村都有一所小学,现在有些乡连凑一所小学都难,由此出现很多小学教育问题见诸报端;城市小学也撒并不少,除了少数教学质量较好学校人数较多外,大多小学都减小了班级规模。这些情况无不说明现在小学人数大量地减少,似乎与教育部公报的数据并不相符。

 

  今年三月份,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了2006年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宣布2004年、2005年和调查前一年(2005年9月至2006年8月)全国育龄妇女的总和生育率分别为1.59、1.74和1.87 [12],似乎有较强的说服以力。但是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05年1%人口抽样数据:育龄妇女分年龄、孩次的生育状况表明,2004年11月1日至2005年10月31日总和生育率为1.338,抽样的育龄妇女总数4676587,[2] 远比计生委抽查的33257育龄妇女要多得多。在统计学上大样本比小样本更反映真实情况,只有3万多育龄妇女的抽样调查显然是不能推翻4百多万育龄妇女抽样得出的结果的。其实2006年3月《人口研究》发表山东省生育力抽样调查结果分析, 2004年山东省总和生育率为1.373,农业、非农业育龄妇女的总和生育率分别为1.491和0.996,[13] 这样调查也不比计生委最近的调查更少说服力;2006年第5期《人口学刊》李建新的《中西部农村地区人口计划生育调查之分析》调查的是2002年一万多户四省农村家庭情况,四川、湖北、黑龙江和甘肃平均子女数分别为1.43, 1.39, 1.63和2.0,平均超生只占13%[14]。我们知道,城镇超生很少,政策生育率只有1.0,要想国家总和生育率达到1.8,如果城镇化率按40%算,农村总和生育率必须达到2.3方可,这样的总和生育率恐怕在少数民族区现在也难以找到,如果按农村1.5的政策生育率超生只发生一个,那将有80%的农村家庭超生,这样才真的不可想象。

 

  还有其它一些证明中国现在总和生育率在1.7 ̄1.8的文章,其数据和方法也没有超出上面提到的,总的说来所谓1.8的总和生育率是根本没有可靠依据的,远没有普查和调查数据可靠,2005年1%的抽样数据也基本支持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的,这一点笔者在《从2005年1%人口抽样数据看中国人口真象》作过分析[15]。明白这些,我们该相信什么样的数据,其实也是不言而喻的,可是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小组相信的正好与我们相反,国家政策由此而出,国家人口安全真的是岌岌可危!

 

参考文献

[1] 于学军 中国人口生育问题研究综述 中国人口信息网 

[2]  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样本数据 育龄妇女分年龄、孩次的生育状况

[3] 崔红艳、张为民. 对2000 年人口普查人口总数的初步评价. 人口研究,2002 ;4

[4] 张为民、崔红艳 对中国2000年人口普查准确性的估计人口研究,2003 ;4

[5] 王金营 1990~2000年中国生育模式变动及生育水平估计,中国人口科学 2003,4

[6]王金营何云艳等 中国省级2000年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评估,人口研究,2004,2

[7] 于学军对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中总量和结构的估计,人口研究,2002,3

[8] 防风 走出中国人口迷雾之统计公报的人口年龄结构数字分析

[9] 马寅初人口科学论坛 中国的生育率到底有多低,市场与人口分析 2005, 6

[10] 翟振武、陈卫 1990年代中国生育水平研究,人口研究,2007,1

[11] 翟振武人口逆淘汰:一个没有事实根据的假说,2007年1月人口论坛发言http://www.chinapop.gov.cn/fzzlbg/zjtrd/t20070117_171823342.html

[12] 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公报——2006年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2007年第2号)

[13] 山东省生育力抽样调查分析报告,人口研究 2006, 2

[14] 李建新中西部农村地区人口计划生育调查之分析,人口学刊 2006,5

[15] 防风 从2005年1%人口抽样数据挖掘的中国人口真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