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一段情:时轮历法(藏历)和修身妙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6 10:13:29

时轮历法(藏历)和修身妙用

文:具美丹增

全知麦彭仁波切在顶果静处修《时轮金刚生圆次第》时,尊者完全了达了时轮续中有关日月星宿的不共意义,彻底掌握了宇宙天体的运行规律。他不仅以智慧心性将其驾驭,更在外相上显示出身放光芒、天出彩虹等种种瑞相。在拉吾寺时,尊者听从旺钦杰多杰上师吩咐,于月蚀时分修白文殊法。在修《玛西豆》仪轨时,以不共修法竟至口中生出绿叶,舌上遍满五颜六色之缤纷花朵。鲜花愈长愈茂盛,以致最终将尊者白里透红之面孔完全遮盖。旺钦杰多杰上师非常高兴,趁此良机便劝请他作了许多利益众生之论典......

   时轮教法分为内、外、别三种时轮层次。外时轮表示了器世界的宇宙观点,包括了太空宇宙星系、时间和空间的构成、地球文明现象,地理历法及物质的运行;内时轮则表示了人身体内部的世界,风脉明点的流动和运行及生命现象;别时轮则是建立在内和外教法之上的国王法,是平衡和调整内宇宙和外宇宙统一的见行果之心要,所以是秘密的无上法门。许多的大成就者都有着时轮法殊胜的法流和成就的,如上所列的全知麦彭仁波切的传示成就瑞相就是其中完美的表现。当今大成就者晋美彭措法王也曾多次在喇荣教授时轮金刚大灌顶.....而且时轮教法还特别注重天体星辰运行和人体内部器官运行之间的对应,特别对天体与地球发生日月食及行星连线时,身体内部的左右脉和中脉及特殊脉轮对行者心智的激发有着重大的影响,因此,凡是天体和星辰及时间节气发生大的运行影响,则是行者开发冲击自身心智的最佳机会,行者莫不积极应对,以求顿超。

    从有关文献史料中记载在吐蕃王朝建立以前藏族已经拥有历法。从上古藏族物候历中观察,吐蕃统一高原之前各地主要流行的历法有阴历成分也有阳历成分。《山南雅拉香波纺织老妇人之月算》基本上是按日月天象以计时的阳历。其中提到的句天”(7天为一周)计时段对藏族天文历算非常重要,也是藏族历法中最重要的数据。在内地上古时代,古人就以日、月与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为七曜,亦作七耀。东晋范宁《榖梁传序》中就有七曜为之“盈宿”的记载。敦煌发现的藏文卷中,七曜的名称是藏族至今通用的藏文名称,依次是:日曜、月曜、火曜、水曜、木曜、金曜、土曜。用七曜记月。雅拉香波纺织老妇人讲的“七天算法”的阳历一与敦煌藏文卷中的“七曜月”极其相似:一个用数计,一个以曜名。除阴历之外,当时还有阳历推算法。上文曾提到《象雄老人口算法》就是比较典型的阳历,一年共计365天,当然它还处在自然历阶段。

    吐蕃王朝时期,从汉地引进生肖、五行推算法等知识,在古老的自然阴历、自然阳历及七曜历基础上,发展为独特的阴阳合历历法。《白琉璃》中说;这一时期,藏族历法虽然比较简单,但已形成一种独特的记日、记月和记年的方法。如将生肖、五行。阴阳组合起来的记年法,在842年的“唐蕃会盟碑”上就有载录。后来随着弘佛灭本,许多本教大算者受到迫害,本教经典大量被毁,保存在本教文化中的吐蕃古代天文历算知识因而失传,现代人已很难通晓当时的历法。

    自11世纪从印度传入《时轮经》历法以后.虽然藏地仍有多种多样的纪年、年首设置及闰月设置方法在流传,但藏族天文历法的计算基本是依据时轮历的。由于藏传时轮历既有藏族古老历法的基础,又从汉族地区不断吸收有用的内容予以调整和完善,所以它又不完全等同于印度的时轮历。

    藏传时轮历具有阴阳合历的特征。以月相圆缺的变化周期为一月,以季节变化的周期为一年;由于年、月的长度不成整数比例,除每个平年设置12个太阴月(即朔望月)以外,还要设置闰月来调整季节变化;同时,它又拥有一套独特的原理和数据系统,以推算预报夭象,日、月食和预报一天中28宿和五星的方位,以及预报日、一月食的各个项目等。

    藏传时轮历中计算时间的单位有7个:息(呼吸顷),6息为一分(漏分)60分为一刻(漏刻)60刻为一日,30日为一月,12个月为一年。其中“息”的测计方法为健康的壮年男子一呼一吸所需的时间,约等于一个太阳日的1/21600;一刻相当于24分钟。

    藏传时轮历的计算方法也很独特。它测定每个太明月为29.53058太阳日,但又规定每个太阴月为30个整太阴日。为了相应地配合太阳日与太阴日之间的日序。便出现了“闰日和差日”,月的大小就依据同日和差日来解决。有差日无闰日或差日多于闰日的月份为小月,每月29天;闰差相抵或无闰日无差日的月份为大月,每月30天。闰日与基日根据什么法则来规定呢?藏族学者自己编著的《时轮历精要》归纳出了简明扼要的口诀,即“重者去大,缺者重小”。两句话的第四个字表示天文历算中给出的日曜(星期)序数,第三个字代表历书中的日期,第四个字代表先后两天太阻日结束时刻数值的大小。日曜次序出现重复者就要把太阳日序去掉一个,日曜次序出现短缺者就增补一个太阳日序,主要依据日曜序数来保持日期的连续性。藏传时轮历法中最重要的内容是“五要素”和“三日算”。五要素或称为“五括”:①曜(指太阴日结束的时刻);②日期(指日期与喜、善、胜、定、满五名称的配合);③星宿(指太阳日月宿,也就是当天太阳日开始时月亮所在之宿);④“会合“(由定日与月宿舍和而成);⑤“作用”(指作用的前后分)。①②③是历算中的科学成分;④⑤与占卜之术有关。“三日算”指太阳日(从头天天明到第二日天明为一完整太阳日)、太阴日(指月亮运行白分、黑分弧长的各1/15所需的时间长度)、宫日(指太阳通过一宫所需的135弧刻时间长度的1/30)。以上的“闰日和差日”设置、五括和三日算,是藏传时轮历法计算的最根本基础,被称为“历算要害”。其中“三日算”在推算五星运行时,往往3种算法同时进行,起到相互复核的作用。

    时轮历还有3种年、月、日,各有太阳、太阴、宫的名称,其比例关系是:
    1太阳年=12太阳月=360太阳日
    1太阴年=12太阴月=360太阴日
    1宫年=12宫月=360宫日
    65宫日=67太阴日
    64太阻日≈63太阳日

    时轮历中所说的宫年就是现代所说的恒星年。在时轮历中恒星年与回归年不分,只用宫年。在实际推算中,作用最大的是宫年、太阳日、太阴月和太阴日四要素,而时轮历中的太阳年和太阳月在天文学上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时轮历中不仅有七曜,还有两个假想的天体,即罗睺、劫火(罗睺尾)。再加长尾彗星。它们也称为“曜”,共为“10曜”。五星的各个周期同现代科学测出的数据相同或近似。时轮历中视罗睺与其他天体一样,有自己的运行周期,不同的是只有数而无“象”,是个“隐曜”。它的运动周期为30个太阴月,合计6792.04太阳日,已相当精确(今测为6793.460日)。罗睺的方位以黄经表示,以周长27宿相减,所得结果在时轮历中称为“罗睺头”,与之相对的称“罗睺尾”,相当于天文学上的黄白升交点和降交点。时轮历中的长尾彗星就是九曜中的计都。

    藏传时轮历中预报日、月食的方法,计算简明扼要而方便,并有一定准确性。推算过程是:先由积月除以罗睺的周期,商余化成日数,然后若推算日食加30日,推算月食加15日,再乘以罗睺每日运行的度数得到罗睺头数值(在此数值上以半周相加,则得到罗睺尾的数值);接着求出太阳、月亮的黄经,以太阳、凡亮的黄经与罗睺头、尾数值中最为接近者相减;最后以所得差数来判断有无日、月食。这对于日、月食发生时刻进行预报是很方便的。因为时轮历的运算法则规定:当白月完结时,也就是第15个太阴日结束时,这时日、月黄经正好相差半周,因而月食永远发生在第15个太阴日结束之时;当黑月完结时,也就是当月的最后一天的大阴日结束时,日、月正好同经。日食也只能发生在这一时刻。如此,就能比较容易地预测日、月食是否发生,并能计定食甚时刻。总之,藏传时轮历已拥有一套系统的日、月食推算方法,能够判断食限的数值、交食发生的时刻、食延时间、入食方向。食分大小等。这些对于古代天文学来说,已是一种相当先进的方法了。

    对于藏传时轮历法而言,在推算回归年和朔望月的长度、安排大小月、设置闰月这些最基本的历法内容方面,都曾吸收了汉族历法的先进知识而使其更加准确。典型的如以汉族历法中的“以无中气之月为闰月”的原则调整时轮历。在推算过程中以某月的中气出现在该月的最后一天以定下月为闰月。藏族历算家称此为“聪明人的办法”,而加以采用。当然在实际推算中中气仍沿用时轮历的数据,所以闰月的设置仍与汉族农历有别。

     外时轮的核心是日月食,因为这是修行的最佳时刻。汉族古代以为日月食是上天对下民,尤其是对执政者发出的警告,表示是很不吉祥的天象,为什么恰恰相反地说它是最佳时刻呢?这是藏传佛教里特殊的观点。《陀罗尼集经》里说“求闻持经等密轨,往往明(白地预)期日月食以求悉地。”梵语悉地(siddam)即修行成就。《时轮历精要》里说:“佛于显密经教多处垂示,月食时善恶作用增长七俱胝(梵语koti千万)倍,日食时增长十万俱胝倍。此土虽不见食,他洲见食者亦能增长。是故一切明智之士,凡际此刻,皆应加行(加倍努力)修习生起次第、圆满次第、“入尊”诸法,以及唸诵、朝山、布施、放生等善事。”又说:“昔者我佛于氐宿(藏语sa ga梵语vaisākā吠舍佉)月之望日夜间证佛杲时,适值罗睺(rahu)入食月轮,今世诸大土亦复如是,登密道之阶梯,升三身(佛有应身、报身、法身三种身)之高堂,外时轮罗星入食日月、内时轮红白种子遇合,别时轮乐空无二,生稀有之大喜悦。”正是因为按照时轮经的方法去修行会有这样特殊的效果,所以传入西藏后受到特别的重视。密宗讲人的气息运行的经脉最主要的是中脉(rtsa dbu ma)和左右的姜玛(cang ma)汝玛(ro ma)两脉,左右两脉内的气息运行与日、月的运行相应,中脉里的气息与罗 的运行相应。三脉的气息相遇的时刻与日、月食相应。

  与其他密典相比,时轮经在印度出现得是比较晚的。在西藏,时轮经的译出也是比较晚的。到十一世纪才译出。开始时藏族的学者们对其是真经还是伪经曾有过不小的争论,因为其器世间(宇宙结构)的说法(后详)和戒律等与以前译出的经论有相当大的不同。后来经过迦玛派第三代祖师让琼多吉(rang byung rdo rje 1284-1339)于1332年给元宁宗帝后传了时轮大灌顶,又写了《算书综论》(rtsis gzhung kun-btus),布敦大师(1290-1364)写了《智者生悦》(mkhas-pavi dgav-byed),以及宗喀巴(1357-1419)等权威学者的肯定,到十四世纪才得到广泛地承认。后来其地位越来越高,十七世纪的北京版藏文大藏经中被列为首函第二篇。这个崇高地位的获得,一方面是由于其天人相应,内外结合的特殊修证方法,一方面也是由于其完整的天文历算体系,包括日月食和五大行星运动方位的推算方法,超过了过去藏历的水平。



时轮历法和修身妙用---天象和对应      

刚刚欣赏了“红月亮”(月全食)的动人天象后,一场大规模的流星雨——“宝瓶座”流星雨也隆重登场。最让人兴奋的是,与我们分别了百年的“金星凌日”下月也将出现。

 据天文资料,即日起至5月中旬,“宝瓶座”流星雨将缤纷而下。但由于宝瓶座是属于南半球的星座,我们在北半球的观测效果预计不会很好。观测时要尽量偏南方,坚守到天亮时分,也许会有好眼福。

 5月21日的“月掩金星”天象也将亮相,当日21时20分左右掩食发生时,一条弯月和明亮的金星靠得非常近,而且会越靠越近。

 6月8日9时30分至15时30分,分别了一百多年的“金星凌日”将出现,届时,地球、金星、太阳会呈一条直线,从地球上可见金星就像一个小黑点在日面上缓慢“爬行”。据专家介绍,上一次“金星凌日”出现在1882年,下次出现“金星凌日”则要等到2012年。
    还有一颗名为尼特的彗星将飞临距地球仅4800万公里的最近处。从5月7日到20日,只要天气晴朗和避开灯光影响,各地都可能用肉眼看到尼特彗星。尼特彗星来自太阳系边缘地带,此次向太阳“朝圣”后,将重返漫长的回归路。观看尼特彗星时间从每天天黑开始,方向在西偏南的较低夜空。
      时轮法,往往和我们知道的一些历法相关着,比如天气一年有两个回归线,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夏至白天最长,晚上最短,一直到北回归线;到冬至的时候,到南回归线,白天最短,晚上最长,到节点时就到了南回归线上了,这就是两条回归线,就是人体的条脉络的表现,一个左脉一个右脉。天上最主要的就是太阳、月亮,还有一个罗喉星,罗喉星天体里面是非常重要的星星。从时轮上说形成日蚀和月蚀很重的原因是罗喉星。罗喉星是无色的看不见的。还有一个叫“劫火”,现在是叫慧星。今年5月开始的尼特慧星也出现了。慧星在时轮上专门有解释,人体里面的中脉是代表慧星的。日、月、星就是代表人体内的三条脉,一条红脉表示日,一条白脉表示月,中间的中脉是绿色的或兰色的代表罗喉星。(天体、人体)都有对应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