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壁很伤心王宝强:三维历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9:19:07

关于历史,古今中外众多名家各抒己见。如唐太宗说:“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17世纪英国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在《论求知》中提出“读史使人明智”;马克思则评价说:“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

唐太宗“以古为鉴”中的“古”在某种意义上指的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过程,已经逝去永远无法恢复的过去,就像我们无法回到昨天一样,这个“古”相当于“昨天”。这个层面的历史具有客观性和不可复归性,认识这种历史可以把它抽象化为时间——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且一去不复返。

弗朗西斯·培根“读史使人明智”中的“史”在某种意义上指的是历史记载、文献资料和考古发现,像《史记》、《汉书》、清宫档案、殷墟遗址等。这种层面的历史已经经过人的加工,表现出人的选择、编排、情感、价值观等主观性,因此它们只有作为书籍的物质客观性,而不具有内容记载的完全客观真实性。认识这种历史应保持独立性和批判性。

马克思的“历史科学”在某种意义上指的是历史研究,是当代人借助历史记载、文献资料和考古发现等研究过去的一种活动。这种层面的历史多是历史学家辛勤工作的内容和成果。认识这种历史应在承认历史学家“求真”精神基础上加以评判地吸取甚至颠覆。

以上三种不同的历史可以叫做“三维历史”。第一种历史在被文字化、符号化之前对当代人没有实在意义,因为一切都沉寂在时间之河中。如果把历史当作一个无限延伸的立方体的话,那么它就构成立方体的一条边。第二种历史可以说是对第一种历史的不完全搜集、载录和评价,是我们理解和解释过去重要的凭借,是第三种历史必不可少的一环。这三中历史构成一个立方体的一个空间角,由此空间角出发,历史可以无限延伸。当代人运用一定方法在第二种历史中寻找、理解、解释、写作关于第一种历史的面貌,以“最大限度地还原历史”。在此过程中,不断筛选、甄别第二种历史的内容以便形成第三种历史的材料基础,进而在占有材料基础上对第一种历史进行恢复、解释等。筛选、甄别材料可以运用多种科学方法,恢复、理解第一种历史则靠历史学家某种内在的感知、体验、认识甚至思想重演。

三维历史可以让我们在崇敬历史权威时多一份理性思考,让我们在阅读历史著作时多一种批判眼光,让我们在研究历史时不因崇信历史而迷惑。三维历史只是认识历史的一种向度,当把人们对历史的认识作为研究对象时,历史的内涵和外延又会延展开来。三维历史展现出一种不确定性,任何人对不确定性的研究、认识都只是客观历史的一维。当然,历史的魅力或许正是它的不确定性,历史研究正是在不确定中寻找确定,这无疑给历史研究的延续、活跃甚至兴盛提供了内在的推动力。认识到这一点,历史就会更贴近生活,而不是悬浮在空中以致让人可望而不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