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形狂人高清完整下载:寒了?寒了!真的寒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7:26:28
原文地址:寒了?寒了!真的寒了。(上)作者:中医修 

 

寒了,病人如是说(一)

一个人感冒了,就算他正在发烧40 度,常常会肯定地诉说,因为昨天或几天前“寒了”(着凉了)。敝人实习期间曾见到一例急性胸膜炎,高烧、恶寒、咳嗽、气促、胸痛,用激素抗菌素治疗十来天痊愈出院,入院时就反复向医生诉说病因:就是前两天寒了。临床上,病毒脑、急性胃肠炎、慢性胆囊炎胆石症急性发作、慢性尿路感染急性发作、急性肾小球肾炎、病毒性心肌炎,许许多多急性病、甚至慢性病急性发作,就诊时病人常常追忆到昨天或两三天前“寒了”,并向医生强调这是他们认为的病因。就算现代医生很负责、很耐心地向病人讲述病因病理,还是有不少病人坚持病因是“寒了”,特别是年龄稍大、久病“知医”的病人,更倾向于自己的经验——不就是“寒了”?

对此,修正要为病人说句公道话,首先他们没有编造谎言去影响医生诊断治疗的动机,我们更没有理由去怀疑众多的病人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能够串词、存心去诱导医生诊断。“寒了”?真的寒了!不过,病人当初自我感觉寒了未必都是病因。对劳动人民而言,寒了可能是重要病因,但富贵人温室裘衣,寒了作为病因就会让人生疑了。实际上六淫外伤,大多数人都疏忽了起初阶段,寒意萌生,多是太阳宣发障碍、熏肤充身失职时才引发的病理察觉——症状。

 

寒了, 临症的意义(二)

寒了,有临床经验的中医人首先想到的应该是太阳恶寒,《伤寒论》第一条写着“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其中脉象作为陪伴陈述,也可能是沉伏不浮;头项强痛可能轻微,或者被其他症状所掩盖;但恶寒可是太阳病的指标,接下来第三条就明确指出“必恶寒”,后面还跟随着……太多的恶寒了。后人“有一分恶寒,便有一分表证”的提出,虽然未必百分百正确,却也是八九不离十的经验之谈。

可惜上网一查,见到的却是大量的批评。他们不是正面理解“恶寒”在外感病诊治的意义,而是吹毛求疵地得出“不完全是表证”。这与其说是典型的书生论医,呆板机械,实际上是不理解仲景为何独取“”字为书名,弃剩余“五淫”于不顾的道理。不说温热学派对伤寒派祖师独占医圣美名心怀不满,还极力将伤寒的应用范围局限化,学术界从来就有“风热”、“风温”、“风湿”、“风燥”等等与“风寒”并列的感冒。伤寒就是风寒感冒吗?真的有“风热”、“风燥”等等与“风寒”并列的感冒吗?这究竟是学术研究的深入,还是书呆子被“六淫”教条牵着鼻子“立言、立说”呢?

从伤寒退一步讲,看看温病大师吴瑭的《温病条辨》,第一页“上焦篇”的3、4、5条列举了风温、温热、温疫、冬温,这些好像都跟寒邪不相干的温病,为什么也有“恶风寒”症状出现?  看来,吴大师基本素质还可以,作为反对伤寒论的中坚人物,还是客观地记述了他认为与伤寒“反若冰碳”的温病发病时也有恶风寒。这与《伤寒论》把“发热而渴,不恶寒”的温病也归入太阳伤寒的医圣训言相比较,足以让中医人进一步探索外感病初期人体最外层——太阳的反应。

 

寒了,太阳如是说(三)

面对病人的陈诉和坚持,我们该如何对待呢?必要的尊重当然是我们的基本医德。虽然《难经》对中医四诊有神圣工巧的等级之分,倘若能详问得情,已经不愧为上工了。遥想仲景当年,世医已经是“省疾问病,务在口给”,再经过1800年的沦滑,真担心今天的大师们是否还能通过详细的问诊,了解到真实的病情。

再看看西医他们如何对待问诊:那讨厌的系统回顾,从来就占据初诊病历的大部分。即使是检测手段日新月异的今天,主诉和系统回顾仍是他们不敢放下的手段,毕竟只有病人才对疾病有直接的接触啊!对此,各位看官千万别误会,这里完全没有援洋挟中的意思,不是说“他山之石,可以为错”吗?不是说要“博采众方”吗?参西就肯定不衷中了?

    病人既然说寒了,我们就必须谦虚地对“寒了”来番认真思考。真的寒了?为什么寒了?中医人读《伤寒论》,对这症状产生的病理,似乎没有什么疑问。因为伤于寒邪,所以恶寒?实际上大有疑问,没有疑问,是因为“医圣”的头衔太大了,没有人敢于质疑。有疑问,才是中医界的事实,今天教科书出现众多“风热”、“风温”、“风湿”、“风燥”等等与“风寒”并列的感冒,便是对医圣“伤寒”的严厉质问。亲爱同道们,风寒暑湿燥火,六淫外客我身,应该是从太阳开始吧?这时候究竟是太阳为主,还是六淫为主呢?您们不会糊涂到谁是主、谁是客都分辨不清吧?

    午睡时朋友恶作剧,往肚皮上滴水,让人全身起了鸡皮疙瘩;一只手掌还没有完全握住烫热的玻璃杯,全身肌肉皮毛不自觉地绷紧;不经意让蜜蜂或毛虫蜇了您一下,全身反应照样是毛孔悚然;虚弱人享受不了冷气,急急忙忙走出大门,外面炙热的气温未必能解救她的寒冷,短暂的巨大的温差反而常常让她全身毫毛肃立,“有时就这么感冒了”。

    外邪客侵初期的人体反应,应该还是太阳为主吧?还记得“太阳之上寒气主之”吗?人体太阳,固然对环境变化有夏汗冬溺的总体调节作用。但遇到剧烈的环境变化时,常常显现出祂那不同于另外“五节”的、特殊的反应——“寒气主之”。太阳从本从标,既有阳气极盛的三阳为标榜,又有“寒气主之”的从本之化。寒了反应,可能对寒邪相对明显,对其余“五淫”就不允许有类似的反应程序?仲景医圣撰用《素问》九卷……为《伤寒杂病论》,既然以“伤寒”二字为书名,岂能没有深思熟虑而随便下笔? 

 

 

寒了,经典如是说(四)

病人虽然不会骗医生,但他们说寒了未必就是实际病因。当时病人被冷风一吹,未必就病了。非寒邪侵客人体之后,太阳宣布失职,不能煦养皮毛时也有“寒了”感觉。现在让我们打开中医经典,看看我们的开基圣哲们对两种不同的“寒了”是怎么讲的。

《伤寒论》第一页就列举了与典型伤寒有明显不同的温病,风温。

《金匮要略》开始讨论具体病症的“痉湿暍脉证治第二”便清楚地记载着“太阳中暍,发热恶寒”。那么什么是暍呢?“太阳中热者,暍是也”。可见仲景谈论伤寒时,1)病邪未必都是寒,2)温热之邪伤人也可以有恶寒症状,3)非寒邪伤人,即使不恶寒,也可以归入伤寒讨论。

这就使人回忆起《素问热论》“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凡病始于外邪侵客太阳的,皆从伤寒论。

另一部经典《黄帝八十一难经》第58难也同样记载着“曰伤寒有几?其脉有变不?然,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其所苦各不同。”

还记得仲景说过“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为《伤寒杂病论》”吗?仲景时代谈论伤寒,从来就包括着众多从太阳而起的外感(热)病。可惜几百年后河间出了个叫刘完素的江湖医生,荒于经典,乱打乱撞几十年后,竟然喊出了“热病只从热治”。更可笑的是,他的医学白话却引出了后世浩浩荡荡的“温病学”大军。哀哉!经典的教诲,听起来和做起来从来都是困难的;魔鬼的诱惑,却常常让人乐此不疲,乃至于生死相许。

俗话说“不知者不罪”。明白了,就不允许沉默!毛主席曾批评说“明知不对,少说为佳”,是自由主义表现;魏先生经不起良心的敲打,道出了“若遂结舌喑,绝道获罪诛”的恐惧。今天,修正也要正色告诉诸位看官:寒了!寒了!真的寒了。

 

寒了,让医理深化(五)

寒了,有心中医研究的学者应该还会进一步联想到“太阳之上寒气主之”。《素问天元纪大论》清清楚楚地记载着,后面几篇“大论”都跟着学舌可能有同伙呼应的嫌疑,关键在于张仲景做为千古唯一的医圣对此赞同了:《伤寒论》以寒立论,太阳篇占据了六经全书的大半,都是铁的事实。太阳主一身之表,历代医家对此似乎没有异议。那么太阳为什么独独害怕六淫中的“寒”邪呢?还是太阳对六淫的侵袭都带有“寒”的反应?“太阳之上寒气主之”究竟在人体生理病理上指的是什么?太阳的位置是足太阳膀胱经所分布的范围吗?

如果对太阳的解剖、生理没有清晰的理解,那么太阳的病理、或者说病机便由“有经验”的名老中医恣意诠释了。修正读书,听说过医圣著《伤寒论》,可从来没有听说仲景之后有过什么“圣徒”,今天却出现了为数不少的“大师”。太好了,所以呢,有空时也浏览几分钟他们的妙论。说心里话,若说他们没有心得、没有经验,那是故意贬低,从时事考量,他们在中医界或许称得上“材为世出”。“世出”之材,虽然有维护国医不堕的“维生素”作用,然而在真学失传1800年之后,也必然携带着让学术继续沦滑的惯性,对中医学有真正意义的不世之材,仲景之后始终没有出现。

太阳究竟在哪里?“衄乃解”、“热结膀胱”、“热入血室”,后人都认为是火热迫血妄行,并且病邪已经深入到最深层的“血分”,“直须凉血散血”,泻阳救阴。然而仲景却列记于最浅表的太阳,并从寒论治。这与《素问热论》“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热虽盛不死”可是一脉相承的。今天我们了解到的只是“明快清楚”的“热病只从热治”,到底是后世医学家集体误入歧途,还是仲景思想也有严重的偏见,譬如区域寒冷、时病特殊等因素造成“古方今病不相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说仲景方法只适合北方病是无法接受的,长沙坐堂医生明明白白是为江南人治病啊。“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的他,不像是个偏执狂啊。严词批评“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始终顺旧”的他,像是个狭门家技炫耀者吗?

病理的太阳寒了,因为外邪遏阻,阳气充身熏肤失职,并不难理解。然而生理的太阳,其间的标本气化谈的究竟是什么呢?敝人的的确确相信《伤寒论》和《内经》对此都曾经有过大量的论述,推测在没有记载的变故中,真学被永远地删除了。1800年多少名医、大家对此迷迷糊糊,他们岂是一群草包?医,仁术也,医者当然具备职业仁心,隐藏者还是为来学留下一条狭窄的路。只不过,世上中医人更像飞蛾,总是选择灯火辉煌的金光大道。《伤寒论》,这继承《素问》的千年绝学,在象数与生理间作出完美排列之前,确实不容易理解。要怪就怪我们的师祖们从来只懂诊治,不顾经典,轻视基础理论的后果是1800年被压在经验大山下、在“实用”框框内只能作有限的来回振动。

现有的中医核心理论,最有模样的便是五行藏象论。这禁锢中医人思维1800年的“理论”,当然值得我们认真地、辨证地对待。它应该与任何理论一样,接受实践的检验,看看我们既有的认识正确与否,绝不允许它阻碍我们对医理认识的深化。在1800年中医学毫无进步的历史事实面前,在眼下中医学面临被废的残酷现实面前,我们必须勇敢地对既有的理论和经验提出疑问。五行藏象论,就如一座巨大无比的五行山,《伤寒论》后1800年,中医界纵然出现了孙行者,肯定也无法逃脱。今天中医大师们讲解《伤寒论》就很难躲避五行脏象论,然而《伤寒论》397条中从来不见五行二字,他们是大师吗?五行藏象论,请您不要继续劫持中医!中医人,我们真的要为五行藏象论陪葬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