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形内衣会不会掉:利比亚战争对中国的战略警示//利比亚战争促使国人深入思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9:07:20
利比亚战争对中国的战略警示

2011-03-23 22:15:13

归档在 理论视野 | 浏览 2195841 次 | 评论 1021 条

 

利比亚离中国很遥远,不像在周边发生的事情,对中国的安全利益会带来直接冲击。

然而,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在中国日益广泛的介入国际事务和参与国际经济的形势下,远在北非的利比亚,那里所发生的事情,对中国也会而且已经造成直接或间接影响。

利比亚战乱发生后,中国展开了前所未有的撤侨行动,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举国为之震动和牵挂。在利比亚的中资企业,经济利益业已受到严重损害,经济损失高达188亿美元。

尤其需要强调的是,美英法等西方国家对利比亚实施的持续数日的空袭和海上封锁,已经构成一场典型的高技术局部战争。这是继科索沃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之后,西方国家以不同借口对主权国家所发动的又一场战争。

利比亚战争还会持续多长时间,现在很难预料,但这场战争对中国的战略警示,却是需要认真思考的重大问题。

警示之一:后冷战时代并未改变强权的地位,中国要想谋求和平发展,要想维护国家统一和解决好领土争端问题,必须立足于应对强权政治和外部干预的严峻挑战。和平发展是中国既定的国策,但维护国家统一和捍卫领土主权的斗争,却是在中国发展过程中始终如一的重大任务,突发情况也难以料定。对于这种可能发生的情况,一是不怕,二是要有足够准备,尤其是不能简单的认为这些都是中国“自己的事情”,要充分考虑外部势力插手和干预的复杂情况,准备应对最困难局面,这是中国未来战略谋划的重要基点,对此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警示之二:中国对外战略的“短板”显而易见,同时也很难加以改变,这就需要加强政治、外交手段的弥补,并在对外经济交往中做到有所取舍。中国的“海外利益”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而且这种利益今后还会不断拓展,但中国却缺乏相应的维护手段,特别是军事手段。西方国家为了“保护”甚至取得海外利益,不仅敢于进行“全球干预”,甚至不惜动用武力,在这方面它们没有任何顾忌。中国则不然。中国的社会制度和国家性质,决定了中国一般不可能在海外用兵,即便今后具备了远程投送能力,也不会进行所谓的“国际干预”。在此情况下,如何保护好中国的海外利益,将成为一个非常严重的现实问题。这次利比亚大撤侨虽然做得很成功,但也足以暴露出我们对外战略的“短板”,由此造成的损失可能也难以挽回。以后遇到同样情况,除了“撤”还有别的办法吗?我以为并非完全无能为力,作为大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也要善于运用有限的政治、外交影响力,尽可能维护自己的海外利益。当然,鉴于这次利比亚的教训,今后海外投资也需要通盘考虑,有些事情光靠“钱”是解决不了的,该回避的地方就不要去,以免造成新的损失。

警示之三:中国切不要高估了自己的国际地位,在关键时候国际影响力还是要靠实力特别是军事实力来说话,因为今天的世界还是一个讲实力的世界。这些年,中国发展了,富足了,有些人以为“财大”就能“气粗”,就能在国际上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和行事权,事实却并非如此,在很多情况下却是要看谁的“拳头”硬。对于在利比亚发生的事情,中国只能表示“遗憾”,这是对中国真实的国际影响力的检验和反映,但这种态度在处理周边问题上却是绝不可取的。中国希望靠经济、科技立国,在国防发展方面长期保持低调,有些事想做而不敢做,有些事做了不敢说。这种状况,如果在大家都一心谋和平,求发展,有话好好说的国际氛围中,或许行得通,也未必会失去话语权。然而,当今世界远没有达成“和谐”的共识,强权当道是严峻的现实。在此情况下,用“钱”是换不来国际影响力的,加快发展中国的综合国力特别是军事实力,才是最根本的应对办法。

西方国家扔在利比亚的炸弹,造成新的“人道主义”灾难,同时也应该把中国“炸”醒了,迫使中国人更多的想想自己的事情。如果从中能够得到应有的警示,能用更清醒的眼光来看待世界,看待自己,看待未来,也许我们会做得更好些,付出的代价和损失也会更少些。

 

167上一篇 << “国际干预”之风断不可长      下一篇 >> 利比亚战争促使国人深入思考

利比亚战争促使国人深入思考

2011-03-24 22:53:10

归档在 理论视野 | 浏览 1029091 次 | 评论 457 条

 

自美英法联军对利比亚实施军事打击以来,远在东亚的中国人也给予了高度关注,新闻媒体跟踪报道,各种评论文章频繁见诸于网络和报端。笔者的博文《利比亚战争对中国的战略警示》在“博报”登出后,许多网友来信和发表评论,从不同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让人深受启发,同时也引发了一些新的思考。在此,结合部分网友的来信和评论,谈点新的认识和感受。

网友先生在来信中写到:“中国大规模撤侨,表面风光,实际上暴露了很大的问题。利比亚财富集中到少数人手里,贫富差距大,失业率高。中国公司带去大量劳工,挤占当地人就业机会,毫无疑问会导致当地民众不满,如果发生动乱,中国劳工的生命安全将会受到很大的威胁。本人有出国切身体会,亲身感受到了国外民众的愤怒和不满!”先生提到的这个问题,无疑是改革开放的中国正在面对的一个难题。中国要走出去,这是大势所趋,但大规模的海外投资、办厂和经济开发,一方面拓展了国际合作渠道,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与当地老百姓“争利”的弊端。利比亚失业率高达20%,这其中难免也有中国的“贡献”,当地人的排斥和不满也是可以理解的。鉴于这次在利比亚的教训,今后中国在“走出去”的问题上,无疑需要有一个长远的、通盘的考虑。一窝蜂的朝外走,很可能会造成另类“黄祸”之说,同时忽略潜在的战乱风险,也会给国家利益和中国公民的生命安全带来威胁。

有些网友在评论中认为,笔者的文章只谈中国要发展实力,不谈“改变”,这是“鼓动中国与世界对抗”,是要“重走前苏联的老路”;前苏联的实力很强,足以和美国等西方国家对抗,但说垮台不就垮台了么?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笔者并不希望这个世界重回“冷战”,也不反对中国更多的融入国际社会,“改变”是需要的,但决不能按照西方国家的意志和标准来改造中国,而是要以更开放的姿态和包容的胸怀兼收并蓄,走适合中国国情的国际化道路。中国和前苏联也不能简单类比,中国不称霸,前苏联则是要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这两种发展道路和对外政策有着天壤之别。中国要强盛,要有足够的实力,不是要到世界上去“开疆裂土”,而是要守好祖宗留下的“家业”,不能再让火烧圆明园的历史悲剧重演。在可预见的将来,如果“台独”再搞分裂,“藏独”、“疆独”再闹事,有人在领土争端问题上蓄意挑起事端,此时加上国际势力的“干预”,中国如果没有应对的实力和办法,那就只能任人宰割,中国将国之不国!至于谈到中国的对外交往,有位网友的留言令我忍俊不俊:“我每天都想做个好人,做些好事,但我的人缘就是不如那些‘恶人’,中国在国际上遇到的情况是否也是如此?”我倒是很赞同他的感受。这些年,中国一直在树立自己的和平形象,想在国际上做好人,做好事,想构建一个“和谐世界”。中国的本意是好的,但无奈有些人并不买账,除非中国在大事小情上完全听命于西方国家,否则哪天翻脸甚至被人收拾,都是不难想见的事情。对于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有志于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大国来说,这决不能成为中国未来的前途。

也有的网友谈到,发展国防力量固然重要,但凝聚民心更重要,这是应对各种挑战的最可靠保证,失去民心,有再多再先进的武器也不行。笔者完全赞同这种观点。毛泽东也曾经指出,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战胜一切强大敌人的根本保证。历史上,在国内统一战争中,国共两党逐鹿中原,双方力量对比的改变,关键在于民心的向背。建国后,在历次反侵略战争中,之所以取得战争胜利,很重要的因素也在于举国团结一致,同仇敌忾,再强大的敌人也不怕。对于这个问题,时下的中国并非没有隐忧,信仰缺失和民心涣散,的确是不容忽视的事情,而执政者需要更多的从自身找原因。令人欣慰的是,我们的领导人已经清醒的看到,腐败是中国“最大的危险”,今年的“两会”也把抑制腐败,缩小贫富差距,改善民生和稳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摆到了重要位置,并且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措施。随着上述问题的逐步解决,中国的“软实力”将会不断增强,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去迎接挑战的历史场景,将会重新展现出来。

最后还要提到一个问题。有网友问,中国为何不能在海外用兵,以保护我们自身的利益?这个问题其实也是笔者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多年前,在对外交流中,美国前陆军部长曾对我说,早晚有一天,为了石油利益,中国的坦克也会出现在中东。我当时断然否定了这种推断。但这些年,情况确实发生很大变化,中国在海外的利益不断扩展,中国公民在海外的安全和权益需要予以保障,中国不仅开始参与“维和”、打击海盗等行动,这次利比亚撤侨中国的军舰也进行了配合。然而,形势的发展并不会改变中国的基本国策。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在处理对外关系方面有两个基本原则:一是不干涉别国内政,二是不主张用武力解决国家间争端。这些原则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属性,体现了中国决心走和平发展道路的要求,即使中国今后强大起来了,仍然会继续坚持这种基本国策。在今天的利比亚,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所谓的“军事干预”一旦发动,那就会按照自己的逻辑走下去,首先是要达成军事目的,其次才是实现政治目标。当初“阿盟”提议要建“禁飞区”,但何曾料到事态已经完全改变了原来的预期,变成一场“让导弹飞”的局部战争,它现在后悔也晚了。西方国家历史上是如此,几百年后同样如此,中国不会走上同一条道路。

 

43上一篇 << 利比亚战争对中国的战略警示      下一篇 >> 中东巨变能否带给中国新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