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动系统实验:鄂伦春自治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1:10:55

冬天的那道风采

据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测定,北京时间2008年6月10日14时05分,在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北纬49.0度,东经122.5度)发生5.2级地震。
鄂伦春,因民族名得名,系鄂伦春语,意为“住在山岭上的人”。也有另外一个说法:“使用驯鹿的人”。
“高高的兴安岭一片大森林,森林里住着勇敢的鄂伦春……”随着这首风靡全国的抒情歌曲的唱响,人们开始关注和向往被世人誉为“兴安岭上猎神”的森林民族——鄂伦春族。
鄂伦春民族世代游猎于大兴安岭,这里钟灵毓秀、风光独特、资源富集、民风淳朴,恰似一块未经雕琢的天然璞玉,镶嵌在祖国的北疆,

目录

·                                 • 历史沿革

·                                 • 地理概况

·                                 • 自然资源

·                                 • 旅游资源

·                                 • 交通

鄂伦春自治旗-历史沿革

 

清代,属黑龙江将军布特哈总管(副都统)管辖的游猎地区,民国时期属布西设治局境内。1951年4月7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批准,以莫力达瓦旗所属的甘奎、诺敏、多布库尔和喜桂图旗的托扎明4个苏木设置鄂伦春旗,驻小二沟(今诺敏镇),由内蒙古自治区呼纳盟领导。1952年5月31日,经内务部批准,将鄂伦春旗改设为鄂伦春自治旗。1953年4月,隶属内蒙古自治区东部行政公署。1954年5月,改隶呼伦贝尔盟。1959年1月15日,国务院批准,自治旗驻地迁至阿里河镇。
1969年7月,随同呼伦贝尔盟划归黑龙江省管辖。1970年4月,划归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1979年7月,划归内蒙古自治区管辖,隶属呼伦贝尔盟。2001年,隶属地级呼伦贝尔市。

鄂伦春自治旗-地理概况

 

鄂伦春自治旗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成立于1951年,是我国最早成立的少数民族自治旗。
地理位置:鄂伦春自治旗位于呼伦贝尔市东北部,,大兴安岭南麓,嫩江西岸,东经121°55′~126°10′,北纬48°50′~51°25′之间.北与黑龙江省呼玛县以伊勒呼里山为界,东与黑龙江省嫩江县隔江相望,南与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阿荣旗接攘,西与根河市、牙克石市为邻。全旗总面积59800平方公里。是呼伦贝尔市面积最大的旗(市)。
人口分布:自治旗境内居住着鄂伦春、蒙古、达斡尔、鄂温克、汉、回、满、朝鲜等21个民族,总人口30万人,其中鄂伦春族2050人,占总人口的0.7%。 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蒙古、汉等21个民族的30万人口的这片热土上生息繁衍、相濡以沫。旗辖8镇2乡,猎区乡镇4个,猎民村7个。全旗鄂伦春族2050人,其中猎民830人。
行政规划:鄂伦春自治旗下辖6镇1乡:阿里河镇、大杨树镇、托扎敏镇、甘河镇、乌鲁布铁镇、诺敏镇、古里乡,82个行政村,其中4个猎区乡镇,7个猎民村。境内还驻有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管局所属的6个林业局、大兴安岭农场局及所属6个国营农场、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农工商联合公司、大兴安岭面粉厂。在自治旗境内还设有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委、行署、林管局和加格达奇、松岭两区,加松两地(面积为18910平方公里)占自治旗面积的1/3。

鄂伦春自治旗-自然资源

 

1、气候条件
自治旗属于寒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变化显著。年均气温在-2.7~-0.8oC之间,自西向东递增。7月份气温最高,平均为17.9~19.8oC,最高温度达37.5oC,无霜期平均95天。风速较小,年均风速1.8~2.9米/秒。年降水量459.3~493.4毫米。
2、土地资源:自治旗是一个有巨大开发潜力的绿色宝库。有林地面积4389万亩,占林地面积的50.16%。活立木蓄积量达2.9亿立方米,是我国木材生产的重要基地之一。广袤的森林里栖息着野生动物150多种,受国家保护的一、二级野生动物30余种。林经济鱼类10余种。林间生长着300多种中草药、蕨菜、黄花菜、柳蒿芽、蘑菇、猴头、黑木耳、红豆、越桔等山产品享誉国内外。自治旗南部为宜农区,平均年产粮食2亿公斤,是内蒙古自治区重点粮食生产基地,主要农作物有大豆、杂豆、油菜、土豆等。
3、水资源:自治旗水资源丰富,地表水资源总量96.5亿立方米,占全市的35.5%。河流总流域面积5.1万平方公里,占全市的20%;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达16.38亿千瓦时,优秀电站坝址20余处,总库容32亿立方米、装机容量25万千瓦、静态投资22.96亿万元的毕拉河口水利枢纽工程是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地下水埋藏浅、易成井、水质好、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储量约2亿立方米(指矿化度小于2克/升的浅层淡水),有多处天然的饮用矿泉水开采点。地下矿产资源丰富,探明有开采价值的有煤、金、石灰石、铅锌等10余种。
4、林业资源
自治旗森林茂密,林地面积4389万亩,占全旗总面积的48.9%。主要有落叶松,其次是樟子松、杨树、白桦、柞树等。林业施业区面积8730万亩,占全旗总土地面积的97.2%,森林覆盖率为82.5%,是发展以木材为原料的工业及森林旅游业的理想选择地,是我国木材生产的重要基地之一。
5、野生动植物资源
在广袤的森林里栖息着多种珍禽异兽,共有野生动物150多种,其中受国家保护的一、二级野生动物35种,主要有马鹿、驼鹿、狍子、水獭、雪兔、猞猁、貂熊、黑熊、榛鸡(飞龙)、松鸡、雉鸡等。
林间隙地,灌林丛生,生长着300多种中草药材,其中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中草药,有防风、黄苓、龙胆草、秦艽、兴安杜鹃等。山野菜产量很高,仅蕨菜年产量就达80吨,其它还有黄花菜、柳蒿芽、百合、桔梗、山葱、山芹菜等40余种可食用植物。食用菌类有蘑菇、猴头、黑木耳等,山野果有红豆,都柿、稠李子、山丁子等等。
6、农牧业资源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自治旗农业发展较快,主要集中在南部乡镇,全旗现有耕地282万亩,农作物主要有大豆、小麦及少量玉米、油菜、谷子、马铃薯等。自治旗耕地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PH值呈中性,保肥、保水、保温性能良好,土壤类型为黑土和暗色草甸土,土层深达50厘米以上,最深达1米以上,非常适合农业耕作。
7、矿藏资源
自治旗地下矿产资源丰富,现已掌握二十多种矿产资源及分布情况,已探明具有开采价值的10余种,即:金、银、铅、莹石、石灰石、硅石、膨润土、油页岩、石墨等。煤炭资源储量约在1亿吨左右。

鄂伦春自治旗-旅游资源

 

鄂伦春自治旗

优美的自然自然景观、独特的鄂伦春民间文化艺术及人类文明遗迹为自治旗增添了绚丽的色彩。主要旅游景点有拓跋鲜卑旧墟石室嘎仙洞、鄂伦春博物馆、达尔滨湖国家森林公园、相思谷原始景区、布苏里军事渡假山庄、兴安森林公园、鄂伦春猎民村及民俗村等。
自然景观:优美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具有特色的鄂伦春民间文化艺术以及人类文明遗迹为自治旗旅游业增添了绚丽的色彩。位于旗政府所在地阿里河镇西北9公里处的鲜卑旧墟石室遗址嘎仙洞,是建立过北魏王朝的鲜卑族的发祥地,1988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鄂伦春博物馆馆藏丰富,是内蒙古自治区先进旗县级博物馆之一,向世人昭示了鄂伦春民族翻天覆地的变化和鲜卑历史的变迁。位于诺敏镇的达尔滨湖国家森林公园,是一座。鄂伦春猎民村、民俗村保留了鄂伦春民族原始的狩猎文化和古老神秘的民风民俗。
优美的自然景观和独具特色的鄂伦春民间文化艺术以及人类文明遗址为自治旗增添了绚丽的色彩。这里既有大兴安岭群山峻岭的山丘、森林、河流、火山岩、湿地等山岭林区地形地貌、又有草场、湖泊等广阔平原的自然景观;既有鄂伦春古朴神秘的民俗文化,又有30万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地域文化;既有远古历史遗迹鲜卑旧墟石室,又有逐步开发的风格各异的景区景点。其中,位于旗府所在地阿里河镇西北9公里处的鲜卑石室旧墟遗址嘎仙洞,是建立过北魏五朝的鲜卑族发祥地,1988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鄂伦春民族博物馆馆藏丰富、尽现鄂伦春民俗文化与鲜卑历史,并于2002年荣获“全国文物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是自治区唯一一家获此殊荣的博物馆;鄂伦春猎民村、民俗村保留了鄂伦春民族原始的狩猎文化和古老神秘的民风民俗。另有未经雕琢的天然大花园——达尔滨湖国家森林公园、独具山水特色的——兴安杜鹃植物园、军事旅游特色景点——布苏里渡假山庄、原始森林小火车景点——相思谷等重点旅游项目。
这里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一年四季都有亮点,既有生态、森林、湖泊、峡谷、奇石险峰等天造神设的自然景观,又有鄂伦春民俗、民风等浓郁古朴、底蕴深厚的人文景观,还有闻名遐迩的北魏拓跋鲜卑祖址“嘎仙洞”石室旧墟的遗址景观。具有“鲜卑历史、森林生态、鄂伦春民俗、军事旅游”四大特色,是一块亟待开发的旅游热土。

鄂伦春自治旗

鄂伦春旅游资源简介
(一)鲜卑历史文化举世无双
“时越千余载,鲜卑万里迁。莫道长城阔,云冈连嘎仙”。位于自治旗境内的嘎仙洞是我国古代拓跋鲜卑族的旧墟石室。石洞位于距地面20余米的峭壁上,洞深 100余米、宽21米、高20米,号称“北国第一洞”。公元443年,北魏皇帝拓跋焘祭祖时在洞内留下的石刻祝文,证实了文献记载的“大鲜卑山”即今大兴安岭,拓跋鲜卑就发祥在嘎仙洞一带,嘎仙洞因此被世人誉为鲜卑祖址,是我国极为宝贵的历史文苑,对研究鲜卑民族史和北方疆域史,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政治意义。每年来这里考察游览、寻根问祖的中外人士络绎不绝。1988年,嘎仙洞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嘎仙洞森林公园是AA级国家旅游景区,占地 15820公顷。
鄂伦春博物馆与嘎仙洞一起并誉为鄂伦春的“旅游双璧”,是AA级国家旅游景区。该馆占地10000平方米,由兴安猎神、兴安之韵、马背天骄、50年成就、综合艺术等5个展厅组成。集中生动地展示了鄂伦春民族文化、历史文化和森林文化,是全国县级博物馆中的精品。
(二)鄂伦春民俗令人神往
鄂伦春民族能工巧作、能骑善射、能歌善舞,在漫长的民族发展进程中,创造并丰富了令人神往的鄂伦春民俗民风。
火是生命,森林是家园。鄂伦春民族在长期的游猎生涯中,与火结下了不解之缘,崇拜火敬火为神,每当丰收之时就燃起篝火,跳起欢快的斗熊舞,每年6月18日为鄂伦春唯一的民族传统节日——篝火节。篝火节包括民族歌舞演出、传统体育比赛、民族经济文化研究、篝火晚会等,成为增强民族团结、展示鄂伦春风采的盛会。
 用桦树皮制作器皿是鄂伦春等北方狩猎民族特有的地域民具文化。鄂伦春族传统桦树皮民具主要有碗、桶、盆、盒等,制作精美、构思独特,具有轻便、防水、防磕碰、原材料易取等优点,在中国乃至世界民具史上,都占有独特的历史地位。
(三)森林生态旅游得天独厚
巍巍兴安,大岭茫茫,素有“绿色宝库”之美誉,堪称净土,这里天蓝水清、岭翠木秀、奇峰异石、峡陡壁立,登高远眺、心旷神怡,朝观日出、云蒸霞蔚,是人们回归自然,品位大地变迁的绝好地方。
达尔滨湖系鄂伦春语,即辽阔的湖。是远古时达尔滨火山爆发后岩浆沉积堵塞河谷而形成的偃塞湖面,湖面海拔437米,面积0.55平方公里,是嫩江流域最大的高山湖泊,湖水清冽,盛产鱼类,湖区各种野生动物出没,是保存完好的自然生态区,被誉为林海中的“天然花园”。波平如镜的湖面,一尘不染的空气,青翠欲滴的山野,啾声不断的鸟鸣,构成了一幅明丽秀美的山水画卷。即使在烈日难耐的夏日,这里依然清爽宜人,可谓避暑胜地。
神指峡是大兴安岭唯一的一条大峡谷,地势陡峻,河床底部及阶地遍布火山熔岩,长约数10公里,深度约30--50米,两岸宽约100----150米。这里“涛滚神峡震耳鸣,嶙峋石瀑鬼神功。青山翠嶂环四面,一湾碧水绕山冲。”
石海滩地是一片开阔的玄武岩石群,期间零星分布有珍贵的乔木----黄菠萝,玄武岩的黑色调与黄菠萝的绿色调形成鲜明的对比,令人赏心悦目。每年的5月,兴安杜鹃——映山红满山遍野,绿树、石海、红花、白雪构成了鄂伦春独特的自然景观,令人留连忘返。
四方山天池海拔933米,山顶东西长500多米,南北宽300多米,因火山喷发形成方形,四周都是蜂窝状的岩石,在山顶由泉水和雨水汇积而成的天然湖泊- ---“天池”,水色碧绿幽深,池水清澈可饮,而久旱不涸久雨不溢,甚为神奇。登临四方山,放眼望去,崇山峻岭尽收眼底。连绵无限的兴安岭,绿树葱葱,那恢宏的气势,那雄浑的碧波,使人顿时领悟兴安岭森林称之“林海”的真谛。在四方山上观林海日出,那大气磅礴,灿烂辉煌的景观,更是美不胜收。
相思谷原始林风景区内有600多公顷未被开发的原始林带,具有独特的北极生态特点,山清水秀、风光旖旎、林涛葱郁,风情独特,石崖奇绝,空气清脾。由鄂伦春风情园,奎源度假村、森林小火车、原始生态圈、乳泉溅游览区四个景区组成。其独特的自然景观,人文文化,民族风情成为林区旅游业的亮点。
兴安森林公园号称“北疆第一园”,占地面积2600公顷。景区内常见的木本、草本植物多达400多种,并拥有梅花鹿、马鹿、狍子、猴子等多种野生动物,是科研、教学、观赏的理想场所。
(四)军事旅游独具特色
布苏里山庄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原是沈阳军区于1968年至1998年间投资28亿建设的军事基地,总面积23.4平方公里,2002年开发为旅游区。山庄内拥有苍莽的原始森林、宏伟的国防工程、壮观的欧式山门、叶剑英居住过的“将军楼”、林彪题词的“北疆第一哨”,有9个“U”战备储存洞,平均洞容5000吨,洞内常年保持在2—5℃。景点幽静而神秘,自然生态保留完整,军事建筑风格独特。

鄂伦春自治旗-交通

 

鄂伦春自治旗交通四通八达,有铁路、公路与北京、沈阳、哈尔滨等地及漠河等旅游景区相连。电力、通讯、餐饮、医疗、娱乐等基础设施日臻完备。旗委、旗政府将坚持“农林为主,基础先行,特色兴旗,跨越发展”的发展方针,以良好的环境、优惠的政策和优质的服务欢迎一切有识之士来鄂伦春投资开发、建功置业、观光旅游,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