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陵墓好玩吗:唐略:孔门学问的最高境界就是快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6 20:29:15

唐略:孔门学问的最高境界就是快乐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述而》)

    叶公是楚国的大夫,他问子路关于孔子的一些情况。具体问什么,这里也没有讲,大体也就是“你老师孔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之类的问题。
    子路是个直性子,《论语》中,即使他跟孔子一起讨论问题也常常是“率尔而对”,轻率地就说出来了。但这次,他没有率尔。他在孔门学习的时间久了,一方面,他变得谨慎了,不再如此轻率,另一方面,他太了解孔子了,以至于无从说起。所以他选择沉默,什么都没有说。
    子路这样做,是对的。当时的人们就说:“大哉孔子!”其学问之广,其境界之高,其修养之深,都是人们望尘莫及的。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遂欲从之,末由也已。”(《论语·子罕》)

    当时颜回可能也遇到某人向他打听孔子如何如何。颜回先是长叹了一声,说:夫子之道,越是仰望,越觉得高;越是钻研,越觉得深。一会儿觉得它在前面,一会儿又觉得它在后面。我老师循循善诱地教我,让我学文而变得广博,学礼而知道约束,使我欲罢不能。我竭尽才力地去学,像见到它在前面矗立着,高峻卓绝,我想再往前追从,但有觉得无路可由。
    颜回只是一番赞叹,把孔子之道说得含糊其辞,神乎其神,也等于什么都没说,因为实在是不好说!
    既然连子路和颜回都没法说,那就只好孔子自己说了。
    可能子路回来见到孔子后,就把叶公所问的向孔子说了。孔子听了,说,你怎么不说“他这个人,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之类的话呢?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这是孔子对自己精神状态的描述。任你再高深的学问,最终也要反映到精神状态中来,这就叫境界。学问如果没能形成人的境界,就不是真学问。
    孔子一生,幼年丧父,青年丧母,中年流离颠沛,老年丧子,据最近有学者考证,孔子还离过婚!可见他一生经受的打击和折磨很多很多,家庭也不是很幸福。但他仍有他的快乐。为了理想和事业,他能发愤,发起愤来做事的时候,连吃饭都忘了,他从中获得了莫大的快乐,以至于忘了忧愁,忘了衰老。
    忘了衰老,就是“不知老之将至”。
    很多并不老的人喜欢说自己“老了”,这时候要非常注意了,因为,只有当一个人的身体在走下坡路,或者意志在消沉的时候,才会感叹自己“老了”。此时,人会一心关注自己的身体,会敏感地感受到自己身体在走向衰老。而那些志向在外,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人,会忘记衰老,忘记衰老,甚至会使人忘记疾病,减少病苦。
    在发愤中快乐着,又因快乐而发愤,孔子终生在学习、思考、奔走、努力,如此循环,不厌不倦,这是不息不已的生命精神。他不知老之将至,心态始终年轻,心中没有老意。他为了理想,毕生好学,他整个人全在志学、好学、志道、乐道的无尽向往和无尽追求之中。
    这就是孔子快乐的一生。人生达到这种快乐的境界,那么,我们于孔门之学,也堪称骊龙探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