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茶杯定制:中国神童因何被抹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20:00:25

中国神童因何被抹杀?

作者:BWCHINESE中文网专栏作家 李 俊 2011-08-18 星期四 大 中 小 默认
文章免费订阅 收藏 打印 投稿 评论 ( 共1条 )

BWCHINESE中文网专栏作家李俊:一个12岁的孩子就被哈佛大学破格录取,这是多么不简单的事情,但是这种“奇迹”到他14岁就破灭了。


推荐阅读

  • 谁剥夺了农村孩子上名校的权利?
  • 中国留学生为何“痴迷”于美国?
  • 为什么要“拯救”汉语?
  • 自古英才未必出寒家
  • 何时会有中国版的可汗学院?
  • 如何看待“高考移民”现象?
  • 高考改革的“新课题”
  • 戴尔推出新一代互联课堂
  • 成年人单纯的“儿童节”
  • 英国儿童玩在起跑线上
  • 大学文凭正在贬值

曾经有媒体报道,被誉为“神童”的中国东北男孩王思涵,当年以14岁的年龄,高考成绩572分的超高分数,考入沈阳工业大学自动化专业,入学后成绩每况愈下,却因为多门成绩零分,而被学校“责令退学”。

可以说,很多家长急于求成,往往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早日成才,但是却不尊重成长的自然规律。有一家培训机构号称“只要孩子从小接受他们的培训,10岁时就能赶超一个大学生。”实际上,这种做法完全是违反规律,不能让孩子真正成长。

《培养最棒的男孩》这本书,提到一个案例。该书内容说到,“塞达斯曾是美国家喻户晓的一位神童。他的父亲原为哈佛大学的心理学荣誉教授,他认为,人的大脑和肌肉一样是可以通过训练而不断增强的。为了证明这一论点,他决定在自己的孩子身上进行一系列的教育试验。塞达斯出生之后,父亲便在他的小床周围挂满了英文字母,并在他耳边不断地发出这些字母的读音。6个月后,父亲的教育初显“神效”,小塞达斯已经能够把26个英文字母全部记住了,而且能够读出声音。父亲对自己的教育成果感到非常的自豪,紧接着,他又用各类教科书取代了小塞达斯的玩具,让他独自苦读。这样做的结果确实让小塞达斯的智力发展得很快,两岁他就能看懂中学课本,4岁时他已经发表了4篇文章,6岁的时候还完成了一篇解剖学论文。但是,正当人们对塞达斯父亲的教育方法佩服得五体投地的时候,小塞达斯却表现出了一些反常的举动,比如,在不该笑的时候傻笑。其实这是因为父亲的过分施压使他的神经系统开始失常的一些初期表现,但父亲却忽视了这个危险信号,继续进行试验。在12岁那年,塞达斯被哈佛大学破格录取了。正当人们艳羡地谈论着这个天才神童的时候,塞达斯却在14岁那年因患病而住进了精神病院。尽管治愈后,他又返回学校继续上学,并取得优异成绩,但是他早已对父亲的‘试验’和人们的赞扬深恶痛绝。他热切地渴望过一种正常人的平凡生活。于是,他离家出走,改名换姓,在一家商店做了一个最普通的店员。”

一个12岁的孩子就被哈佛大学破格录取,这是多么不简单的事情,但是这种“奇迹”到他14岁就破灭了。可以说,这是多么让人痛心的。要知道,神童也是一个普通人,承受能力也是有限。可是有一些家长却不顾实际,给所谓的“神童”超常规的发展,从而把他逼到绝境。可以说,一旦这种压力突破某个界限值,天才神童的孩子就会被毁掉。

要知道,人不是一个机器,而是一个有生命的人。因此,每个人都需要全面发展。当然,这里所谓的全面发展,并不是样样东西都学会,而是一个正常人都具备的因素。懂得和别人相处、生活自理能力、心理健康等东西,这都是每个人具备。可是天才教育理念,往往把这些东西抹杀了,过分强调智商教育,甚至读书成绩好坏作为标准。因此,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通常都是有缺陷的。

有一些学生读书成绩很好,但是对知识运用能力很差。他们交际能力很差,不懂如何学会陌生人打交道,更没有洞察力。他们缺少很多生活知识,经常在日常生活里弄出来笑话。由于长期重视考试成绩,对心理承受能力训练方面缺乏,遇到什么挫折,就不敢面对,甚至想不开。

有的家长只是要求孩子学习再学习,当孩子当作奴才一样训练。有的家长怕孩子乱花钱,所以就不给孩子零花钱,而不是教他如何树立正确消费观。因此,很多孩子全面发展的机会被父母剥夺了。就这样,孩子就在家长高压之中前进,但是这种模式完全是被动的。当然,这种被动模式不会走得太远,一旦外力消失了,自然也会停下来。这就解释了很多大学生本来成绩很好,但是上大学就不想学习了。从经济学角度来看,这种模式就好比刺激经济增长那样,一旦刺激消失,经济就会停止增长。要经济能够保持长期增长,内生变量是很重要,而不是不断刺激。

所谓培养神童计划,本质就是一种刺激经济模式,自然会出问题。其实,要让经济能够长期增长,正确做法不是一时刺激,而是内生的因素。一个国家或者地区,保持经济长期增加的因素,这包括法治环境、私有产权保护、经济自由度等。因此,要让一个孩子真正成长,就培养他的兴趣,让他对知识产生兴趣,主动去学习,而不是外来压力的因素。

因此,神童也是一个普通孩子。对于孩子来说,什么年龄就要做什么事情,家长应该尊重这个规律,不要人为去超前。否则,当孩子承受东西到某个临界点时,危机就爆发出来。

责任编辑:Leo W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