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你到世界尽头冷小莫:点地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8:54:38

点地梅

开放分类:中医中药五桠果亚纲医学双子叶植物纲

编辑词条分享

本词条由addlehead创建,共有12位协作者编辑了19次。最新协作者:振翮,千山雪,朝霞思雨,范遥,紫色思念。

点地梅属报春花科点地梅属植物。花葶通常数条由基部叶腋抽出,长(3)5-15厘米,直立,伞形花序通常有4-10朵花,分布极广,我国各地均有分布,俄罗斯、朝鲜、日本、菲律宾、印度、越南、柬埔寨、老挝也有分布。全草入药,能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主治扁桃体炎,咽喉炎、口腔炎、急性结膜炎、跌打损伤。

纠错 编辑摘要目录
  • 1 简介
  • 2 产地分布
  • 3 形态特征
  • 4 生长习性
  • 5 植物分布

点地梅 - 简介

种中文名:点地梅

点地梅

种拉丁名:Androsace umbellata (Lour.) Merr.

科中文名:报春花科

科拉丁名:Primulaceae

属中文名:点地梅属

属拉丁名:Androsace 命名来源:(拉汉种子植物名称)[fl. Malesiana l, ser.1 6: 191. 1962]

中国植物志:59(1):157

英文植物志:15:86

生境:山坡荒地或路边

药用部位:全草或果实(喉咙草)

药用功能:能祛风,消肿,解毒[1]

点地梅 - 产地分布

东北、华北和秦岭以南各省区。国外分布于朝鲜、日本、菲律宾、越南、缅甸、印度。

点地梅 - 形态特征

花葶通常数条由基部叶腋抽出,长(3)5-15厘米,直立,伞形花序通常有4-10朵花,

点地梅

苞片数枚,卵形至披针形,长3-4毫米,宽0.5-1.5毫米,先端渐尖;花梗纤细,长1-3(5)厘米,通常花后伸长达6厘米,开展,混生腺毛;花萼杯状,5深裂几达基部,裂片卵形,长2-3.5毫米,果期增大,长4-5毫米,呈星状水平展开,具3-6条明显纵脉,花冠通常白色、淡粉白色或淡紫白色,花冠筒状,长约2毫米,筒部短于花萼,喉部黄色,裂片与花冠筒近等长或稍长,倒卵状长圆形,长2.5-3毫米,宽1.5-2毫米,明显超出花冠;雄蕊着生于花冠筒中部,长约1.5毫米;子房球形,花柱极短。蒴果近球形,稍扁,直径约3毫米,成熟后5瓣裂,白色膜质。种子小,多数,棕褐色、长圆状多面体形,径约0.3毫米,种皮有网纹。花期4-5月,果期6月。高山上的阳光十分强。点地梅的叶子能利用阳光合成糖类,这些糖在寒冷的冬季具有抗冻的作用。

点地梅 - 生长习性

喜湿润、温暖、向阳环境和肥沃土壤,常生于山野草地或路旁。但是不论是在高山草原,还是在河谷滩地,只要有一丁点瘠薄的土壤它就能生根发芽。它的种子能自播繁殖。也可在冰天雪地中生存。

点地梅 - 植物分布

分布极广,我国各地均有分布,俄罗斯、朝鲜、日本、菲律宾、印度、越南、柬埔寨、老挝也有分布。

点地梅 - 园林用途

点地梅植株低矮,叶丛生,平铺地面,适宜岩石园栽植及灌木丛旁作地被材料。全草可药用。

点地梅 - 繁殖培育

用播种繁殖,同时高山上夏季很短。点地梅在8月底前发芽。然后在冰雪中度过9个月的时间,在第二年的六月开花

点地梅 - 其他用途

全草入药,能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主治扁桃体炎,咽喉炎、口腔炎、急性结膜炎、跌打损伤。

点地梅 - 记载

1、“点地梅”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点地梅

【拼音名】 Diǎn Dì Méi

【别名】喉咙草、白花珍珠草、天星草

【来源】本品为报春花科植物点地梅Androsace umbellata (Lour.) Merr.的全草。春季开花时采集,除去泥土晒干。

【性味】苦、辛,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用于扁桃体炎,咽喉炎,风火赤眼,跌扑损伤,以及咽喉肿痛等症。

【用法用量】 3~5钱,水煎服。

【备注】

(1)治风火赤眼,常与菊花、桑叶等配合应用;治跌扑损伤,可与当归、川芎、落得打等配合应用;治咽喉肿痛,可单位应用,也可与筋骨草、板蓝根、胖大海等配合应用。

(2)点地梅别名叫喉咽草,在上海地区草药店又称白花珍珠草。本品味甚苦,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急、慢性咽喉肿痛,而以治疗慢性咽喉痛的效果较好。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2、“点地梅”在《*辞典》

点地梅

【出处】《西藏常用中草药》

【拼音名】 Diǎn Dì Méi

【别名】噶蒂慕布(藏名)

【来源】为报春花科植物大红花点地梅的全草。6~7月采收。

【原形态】多年生矮小草本,全株被白色细柔毛。根细长,具少数分枝。叶簇生于基部;叶片椭圆形或倒披针形,先端钝尖或钝圆,基部渐狭,全缘,上面绿色,下面粉绿。伞形花序生于花茎顶端;花茎自基部抽出,细长,长10~15厘米,绿色或带紫红色;花小,粉红色。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草地中。分布西藏等地。

【性味】苦,寒。

【功能主治】利水。治热性水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

【摘录】《*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