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美术馆近期画展:幸福没有终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01:02:37

幸福没有终点

作者:醉恨生   2010-02-08 09:44 星期一 晴  
    擅长于营造冒险故事和政治题材的斯皮尔伯格恐怕也没有想到,他所拍摄的《幸福终点站》会在日本成田机杨里现实上演。虽然好莱坞式的温情故事,历经千难万险后的完美结局会让很多观众乐此不疲,慷慨解囊并票房大捷,但发生在现实社会中的真实事件又有多少人愿意驻足关注?抽离出电影院的舒软沙发和爆米花,返复到政治社会被剥夺的权利,恐怕没多少人愿重视此类风险问题。演员的表演可以让观众们心灵震动,但政治难民并非娱乐明星,商业宣传也不会掺入自由与民主的话题。这正如同匆忙奔波于机场的旅客,形形色色的脸上传递的只有表情差异和利益分歧。当人们宁愿停下来观看两只撕咬的獒狗,而不愿关注人类送葬的行列时,你不得不思虑这个社会是不是某些方面出了问题。
    
    现实中的很多故事可以被搬上荧幕,比如《窃听风暴》;很多荧幕中的故事也可以被搬到现实,比如《一九八四》。前者我们可称之为艺术,但后者只能称之为生活。自然,拟定的事情脱离了剧本的束缚,往往会朝着我们不可控制的方向发展。如同生活在一个基本权利没有保障的社会,你无从知道灾难会在什么时候发生。彩票可以购买,但苦难只能等待。政治话语的空间被浓缩到一个候机厅的限度,其隐喻早已超出新闻被托运所能承载的重量。我们自然难以想像公民的生活可以打包装进行李箱,国籍被转换为登机牌,机场变成看守所。但本不应该发生的事情却在现实中荒谬上演,难道这两个国家的领导都是汤姆汉克斯的超级影迷?这明显不是文明社会的逻辑所能推演的结局。那么,可以询问,这场悲剧到底是谁在导演?
    
    如果说电影故事本身还具有意义,那么实质上男主角已成为受迫害的寓意体。众多观众通过这漫长时期的直播进行着思考,并看到平时所刻意隐藏而不人知的方面。主人公虽然多次被拒之于祖国门外,但毫无疑问频繁地进境了人性的黑暗帝国,体验了流氓政治背后的人心冷暖,世态炎凉。循规蹈矩的庸俗并不能说有错,但却常常把人逼到生死的边缘。上峰批示,胁迫、强持、绑架各有负责,完整的打压分解成零碎的细节,甚至于在做完后这些人不会想到洗手。一切都心安理得,一切都无可非议。在庞大官僚体系的价值理念中,鲜活的生命不过是公文往来的字符,数据库中的资料。抹去、注销不过是手指轻敲键盘,或打印签署几份文件,其重要性远不如中午常去餐厅里的菜单,周末准备的烧烤来得重要。正如影片中所提:这个世界不是按他自己的方式前进的。身处其中,只有为自己挣个好生活。
    
    机场是一个很神奇的地方,随时都充满了相聚与分离,这本是通往世界的门户,现在却成为了主人公唯一的居所。虽然身处这个星球,但已失去与这个世界其它部分的联系。玻璃窗外是起落不断的航班,他周围是川流不息的人群,商场按时营业,工作照常进行。一切都如同往昔,谁会注意到这正常生活中出现的多余,熙熙攘攘人海中存在的窘迫,被放逐的落寞和孤寂。对于很多人来说,主角的故事不过是他们生活当中的插曲,可以忽略,并可不计。那怕当事人已陷入蹈据无所的困境,晚上躲进卫生间洗漱异域的尘垢,夜里躺在长椅上枕着乡愁入眠,每天靠着过境热心人士提供的食物渡过等待的悲哀和茫然。他只能把诉求写在T恤衫,站立在过道表示抗议。可能在这样一个时代,需要忏悔的不仅仅是坏人愚不可及的罪行,还有好人们令人震惊的沉默。
    
    专制能非法地去做许多大事,自由却不屑合法地去做很多小事。诧异的现实是很多人被拒之门外,很多人却又不准离开。上世纪八十年代,伊朗流亡人士纳塞瑞在法国巴黎的戴高乐机场第一候机厅下机,但由于丢失了护照,没有身份证明。法国当局虽然同意其留在机场,但却不允许他离开航站大厦。尽管七年后,纳塞瑞得到当局允准可以自由离去,但由于却怀疑人身安全不能得到保障,他选择继续留在机场生活,仍然在等待一架永远不会到来的飞机。时隔二十多年,同样的故事又再次发生,只是这一次,谁能知道他还要等候多久才能离去?或许我们必须明白,保证他人的权利才是正义的开始。记得在电影里老机场负责人意味深长地对Frank说:“同情心,是这个国家之所以伟大的原因。”可是想一想我们,还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