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沙河实业怎么样:读基辛格《论中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9:11:33
 

读基辛格《论中国》

作者:前香港总督彭定康 为英国《金融时报》撰稿 字号最大 较大 默认 较小 最小 背景                    英文 对照 评论[79条] 打印 电邮 收藏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  

过去50年间,在外交政策的形成方面影响最大者,莫过于亨利•基辛格(Henry Kissinger)。无论在朝还是在野,基辛格的身影无处不在,这当属明智。《大外交》(Diplomacy)一书出版至今,已近二十载。其中有一个观点:无论人类多么渴望国际合作,国家仍将是国际政治基石。在信奉这一观点的人心目中,基辛格这本研究外交的经典著作,堪称一部经久不衰的“圣经”。

如今,凭借《论中国》(On China)一书,基辛格将思想转向了另一个话题,在这个问题上,他有着独特的发言权。可以肯定,从上世纪起,出版商们就在巴望着这位大师能写一写这个当时已开始崛起、如今还在继续崛起的新兴大国,特别是考虑到基辛格的特殊身份——他帮助世界打开了中国的大门。

《论中国》一书的核心内容,讲述的是1972年美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Richard Nixon)和基辛格(时任美国国家安全顾问)的中国之行,以及基辛格访问前所做的秘密准备。在书中,基辛格对中国历史进行了简单回顾,剖析了会见过的几位领导人的性格,并详细描述了会面时的细节。基辛格总结了近年来中国所取得的成就,就民主价值观(或曰普世价值)与外交实务之间的关系表达了一些总体看法,并毫不出人意料地表示:他对美国与这个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合作的前景充满期待。

从很多方面来看,《论中国》是基辛格对其毕生追求的一些要务的辩解。尽管基辛格提到了美国对多元主义、民主和人权近乎宗教般的执着,但他同时辩称,这些合理关注不应妨碍对于国家利益的追求,而在40年的时间里,与中国恢复邦交一直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此外,在谋求与中国恢复友好邦交的初始阶段,另一个额外好处(同时也的确是动机之一)就是:孤立苏联(Soviet Union)。近年来,在美国忙于处理各种国际事务之际,中国常常采取配合的姿态,比如在伊拉克战争之前,相对于美国一些讨厌的欧洲盟友,中国反而显得“更加合作”。

之后发生了些什么?基辛格为与中国结成合作关系辩解,这也是对的;他称之为“共同进化”,但我不知道,对于如今的全球失衡,基辛格有何高见?这种失衡的根源就在于,中国追求一种建立在出口(出口有政策性贷款支持、成本很低)和高储蓄率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与此同时,发达世界的大部分国家个人和政府支出都很高,且生产力增长正在不断减弱。

我们不应指望中国会带头解决那些影响所有国家的跨界问题。比如说,中国也许是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但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甚至欧洲的人均碳排放量都比中国高得多。因此,一味“欺负”中国并非明智之举。但这并不是说,在同中国领导人谈话时,我们应放弃自己的价值观,甚至在任何时候都对他们百依百顺。这无助于敦促中国去做一些往往也符合其自身最佳利益的事情。

我不确定基辛格是否会同意我这样一个观点:中国不可避免地将出现政治变革(不过中国总理温家宝似乎赞同这一观点)。随着共产党放弃对经济的控制,它迟早也会丧失对国家的控制。但我们都会认为,在恰当的时候,中国应当以与对待经济变革同样的灵活手法,来对待政治变革,这符合我们所有人的利益。中国发展顺利(而非遇到麻烦),对我们最为有利。遗憾的是,中国在毛泽东时代浪费了太多时间。

本文作者:彭定康(Lord Patten),BBC信托会主席,牛津大学(University of Oxford)校监,曾任香港最后一届总督。

译者/何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