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商南县黑社会老大:切脉知识及病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17:54:38

切诊是切按触摸病人的脉搏及身体其他部位以诊察疾病的方法。切诊包括脉诊、按诊两部分。在脉诊发展过程中,诊脉部位有三种:
    1.遍诊法:
    头、手、足三部,每一部各有天、人、地三候,合为三部九候。因为应用不便,后世不多用。
    2.三部诊法:
    即颈部以人迎,双上肢的寸口和双足背的趺阳三脉,分候胃气与十二经之气。亦有加诊太溪以候肾气。
    3.寸口诊法:
    即目前广泛使用的方法。由于寸关尺配属脏腑历代说法不一,目前临床常用为:
    左寸候心;右寸候肺;左关候肝胆;右关候脾胃;左尺候肾与小腹;右尺候肾与大腹。
    脉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1.诊脉时内外环境要安静,病人正坐或仰卧,手臂与心脏近同一水平。
    2.医生布指时先用中指确定关脉部位,然后食指在寸脉部位,无名指在尺脉部位。
    3.力度要有举按寻的变化,举为轻取,按为重取,不轻不重为寻。
    4.诊脉时医生呼吸要自然均匀,以医生正常一呼一吸的时间计算病人脉搏的至    数,诊脉时间必候满五十动,不得草率。
    5.脉象受到季节气候,地理环境,饮食情况及个人性别、年龄、体格等因素的    影响,会有一些变化,属于生理范围,不应诊为病态。
    6.在一般情况下,脉与症是一致的,即脉症相应。但也有脉症不相应,甚至相    反的情况,此时应注意辨明脉症的真假,以决定取舍。

 

 

 

中医的切诊,既包括切脉,也包括对病人其它部位,如胸、腹、关、尺肤等处的按触。故中医的切诊,决不只限于切诊脉象。当然,切脉是中医诊断病证和推断预后的一项很有特色的手段,古人曾对中医的四诊作了生动而深刻的概括,说:“望而知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知之谓之巧”。意思就是说,通过望、闻、问、切“四诊”,能正确判知病人的病证的医生,其学识是渊博的,技巧是精湛娴熟的,达到了料事如神的境地。由此,也可看出,切脉必须与望、闻、问三诊结合起来,综合分析,才能作出正确的诊断。
    切脉,是医生用手指切按病人的动脉,以根据不同脉象反映,了解病人所患病证内在变化的诊断方法。
    切脉,在临床上一般都切“寸口”部位桡动脉的脉搏。为什么要在这个部位切脉呢?《难经·一难》说:“十二经皆有动脉,独取寸口,以决五脏六腑死生吉凶之法,保谓也?然。寸口者,脉之大会,手太阴之动脉也”。其含义是说,肺主气,朝百脉,故肺为气血流注和营养脏腑,四肢百骸的重要器官,而寸口为手太阴肺经的动脉,所以可借以测脏腑、经络、气血等的病理变化。
切诊 神
    切脉时,宜让病人取坐位或俯、仰卧位,手掌向上,前臂平放,使血流通畅。中医习惯用左手切病人右手脉象,右手切病人左手脉象。方法是先用中指按在病人腕后高骨(桡骨头)内侧的“关”部,然后用食指和无名指分别按在关前、关后、关前为寸部,关后为尺部。三个手指的疏密、根据病人的身高适当调整。医生宜手指微屈斜按,用指尖罗纹处接触病人脉搏,进行诊脉。左右手寸、关、尺三部,合称“六部”左右各三部,对脏腑的分属一般是:左寸为心;左关为肝、胆;左尺为肾、膀胱、小肠。右寸是肺;右关为脾、胃;右尺为肾、命门。
    切脉时,医生用其手指的末端很轻地触诊病人的脉象,即是“浮取”,以较重的指力触诊病人的脉象(有时须按至骨上),称为“沉取”;介于“浮”取与“沉”取之间的即是“中取”。三部各用浮、中、沉切诊一遍,称为九候。医生的三指,可同时切脉(此为“总按”),也可分别切寸、关、尺部(称为“单诊”)。在切脉时,医生预先调匀自己的呼吸,才能较准确地算出病人脉搏每一息的至数,也利于专心一致地切诊病人脉象的变化。切脉时应尽量避免外来的干扰和情绪的波动,以免脉象失真。医生切脉的时间不宜少于三分钟,否则,可为假象所惑。

切诊是指医生用手指触按病人的动脉搏动,以探查脉象,从而了解病情的一种诊断方法。

    切脉的部位可分为遍诊法、三部诊法、寸口诊法三种,其中常用的是寸口诊法和。寸口位于两手腕后桡动脉搏起动处,分为寸、关、尺三部。掌后高骨处为关,关前为寸,关后为尺。寸口脉可分候脏腑之气,左寸候心,小肠;左关候肝、胆;左尺候肾、膀胱;右寸候肺,右关候脾、胃;右尺候肾。
    切脉应注意时间、姿势、指法。时间应选在清晨病人未活动时,若病人活动,应休息15分钟左右再进行脉诊。病人可坐位或卧位,手臂伸平,手心向上,使手臂与心脏接近于同一水平。切诊时,三指要同时切脉,用力要平衡,由轻到重,分为浮取、中取、沉取三种指力。诊脉时间应不少于1分钟。
    健康人脉象应为一次呼吸跳4次,寸关尺三部有脉,脉不浮不沉,和缓有力,尺脉沉取应有力。常见病脉有浮脉、沉脉、迟脉、数脉、虚脉、实脉、滑脉、洪脉、细脉、弦脉等。               数脉:脉搏急促,(每分钟脉搏在90次以上)。主病:热证。有力为实热,无力为虚热。外感热病初起,脏腑热盛,邪热鼓动,血行加速,脉快有力为实热。阴虚火旺,津血不足,虚热内生,脉快而无力为虚热。
    虚脉:寸关尺三部脉皆无力。重按空虚。主病:虚证:多为气血两虚,气血不足,难以鼓动脉搏,故按之空虚。
    实脉:寸关尺三部脉皆有力。主病:实证:邪气亢盛而正气充足,正邪相搏,气血充盈脉道,搏动有力。
    滑脉:按之流利,圆滑如按滚珠。多见于青壮年气血充实。妊娠妇女滑脉是气血旺盛养胎之现象。均属生理现象。
    洪脉:脉大而有力,如波涛汹涌,来盛去衰。主病:热盛。内热盛脉道扩张,脉形宽大,因热盛邪灼,气盛血涌,使脉有大起大落。
    细脉:脉按之细小如线,起落明显。主病:虚证,多见于阴虚、血虚证。又主湿病。阴血亏虚不能充盈脉道,或湿邪阻压脉道,脉细小。
    弦脉:端直而长,挺然指下,如按琴弦。主肝胆病、痛证、痰饮。气机不利,肝失疏泄,脉道拘急而显弦脉。病则气乱或痰饮内停,致使气机输转不利,出现弦脉。
    脘腹是人体的重要部位,脐上属胃,脐下属肠,大腹属脾,脐腹属肾,少腹属肝。通过手指的触摸、按压可了解局部的冷热、软硬、胀满、肿块及压痛等情况,有助于了解脏腑的病情。一般以触摸、按压虚里穴(心夹搏动处)诊断病况。
    虚损病证:跳动明显,按之搏指。
    肺气虚证:跳动散漫而数
    肝气郁滞:两胁胀痛,痛处按此连彼。
    肝虚:胁痛喜按,胁下按之空虚无力。
    瘀血:胁下肿块,刺痛拒按,痛处不移。
    肝癌:胁下肿块,按之表面凹凸不平,则应警惕肝癌。
    肝气犯胃:胃部胀痛,按之旁及两胁。
    胃寒:胃痛骤烈,疼痛拒按,发冷怯寒。
    气虚:胃腹痛经久不愈,按之痛缓或痛止。
    虚:腹痛喜暖喜按,按腹软无力。
    实:腹痛胀满拒按,按腹充实,叩之声音重浊,或按之有包块不移者。

切诊是指医生用手指触按病人的动脉搏动,以探查脉象,从而了解病情的一种诊断方法。

    切脉的部位可分为遍诊法、三部诊法、寸口诊法三种,其中常用的是寸口诊法和。寸口位于两手腕后桡动脉搏起动处,分为寸、关、尺三部。掌后高骨处为关,关前为寸,关后为尺。寸口脉可分候脏腑之气,左寸候心,小肠;左关候肝、胆;左尺候肾、膀胱;右寸候肺,右关候脾、胃;右尺候肾。
    切脉应注意时间、姿势、指法。时间应选在清晨病人未活动时,若病人活动,应休息15分钟左右再进行脉诊。病人可坐位或卧位,手臂伸平,手心向上,使手臂与心脏接近于同一水平。切诊时,三指要同时切脉,用力要平衡,由轻到重,分为浮取、中取、沉取三种指力。诊脉时间应不少于1分钟。
    健康人脉象应为一次呼吸跳4次,寸关尺三部有脉,脉不浮不沉,和缓有力,尺脉沉取应有力。常见病脉有浮脉、沉脉、迟脉、数脉、虚脉、实脉、滑脉、洪脉、细脉、弦脉等。
    浮脉:轻按可得,重按则减。主病:表证由于外感病邪停留于表时,卫气抗邪,脉气鼓动于外,故脉位浅显。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无力为表虚。内伤久病因阴血衰少,阳气不足,虚阳外浮,脉浮大无力为危证。
    沉脉:轻按不得,重按乃得。主病:里证。有力为里实,无力为里虚。邪郁于里,气血阻滞阳气不畅,脉沉有力为里实;脏腑虚弱,阳虚气陷,脉气鼓动无力,则脉沉无力。
    迟脉:脉搏缓慢,(每分钟脉搏在60次以下)。主病:寒证。有力为实寒,无力为虚寒。寒则凝滞,气血运行缓慢,脉迟而有力为实寒证。阳气虚损,无力运行气血,脉迟而无力,为虚寒证。
    数脉:脉搏急促,(每分钟脉搏在90次以上)。主病:热证。有力为实热,无力为虚热。外感热病初起,脏腑热盛,邪热鼓动,血行加速,脉快有力为实热。阴虚火旺,津血不足,虚热内生,脉快而无力为虚热。
    虚脉:寸关尺三部脉皆无力。重按空虚。主病:虚证:多为气血两虚,气血不足,难以鼓动脉搏,故按之空虚。
    实脉:寸关尺三部脉皆有力。主病:实证:邪气亢盛而正气充足,正邪相搏,气血充盈脉道,搏动有力。
    滑脉:按之流利,圆滑如按滚珠。多见于青壮年气血充实。妊娠妇女滑脉是气血旺盛养胎之现象。均属生理现象。
    洪脉:脉大而有力,如波涛汹涌,来盛去衰。主病:热盛。内热盛脉道扩张,脉形宽大,因热盛邪灼,气盛血涌,使脉有大起大落。
    细脉:脉按之细小如线,起落明显。主病:虚证,多见于阴虚、血虚证。又主湿病。阴血亏虚不能充盈脉道,或湿邪阻压脉道,脉细小。
    弦脉:端直而长,挺然指下,如按琴弦。主肝胆病、痛证、痰饮。气机不利,肝失疏泄,脉道拘急而显弦脉。病则气乱或痰饮内停,致使气机输转不利,出现弦脉。
    脘腹是人体的重要部位,脐上属胃,脐下属肠,大腹属脾,脐腹属肾,少腹属肝。通过手指的触摸、按压可了解局部的冷热、软硬、胀满、肿块及压痛等情况,有助于了解脏腑的病情。一般以触摸、按压虚里穴(心夹搏动处)诊断病况。
    虚损病证:跳动明显,按之搏指。
    肺气虚证:跳动散漫而数
    肝气郁滞:两胁胀痛,痛处按此连彼。
    肝虚:胁痛喜按,胁下按之空虚无力。
    瘀血:胁下肿块,刺痛拒按,痛处不移。
    肝癌:胁下肿块,按之表面凹凸不平,则应警惕肝癌。
    肝气犯胃:胃部胀痛,按之旁及两胁。
    胃寒:胃痛骤烈,疼痛拒按,发冷怯寒。
    气虚:胃腹痛经久不愈,按之痛缓或痛止。
    虚:腹痛喜暖喜按,按腹软无力。

实:腹痛胀满拒按,按腹充实,叩之声音重浊,或按之有包块不移者。

学习脉诊之基本观念及认知:
    脉诊之学即是以患者两手之桡骨动脉为诊测疾病的部占。医者以左右手『食』『中』『无名』三指在该处仔细推研以寻求疾病之本质及治疗之方向。而人身血管众多,且左右手解部学看之并无不同,何以可在桡骨动脉上细分左右寸关尺并据以诊知人体内部五脏六腑之生理、病理变化?其理至今尚不可知,但吾人可确定者,人身两手桡骨动脉,正如穴道经络学说一般是一种体内生理、病理变化之『反应区』。即体内之脏腑情况会在桡骨动脉之『跳动』及『外形轮廓』上显现出来。故笔者经过多年来的研究、体认,并应用『何种疾病->何种脉象->何种疾病』欴法则配合临床治验反复修正整理出一套非常完整的脉诊体系-『张氏脉法』。
    脉诊之目的是求精确的病理诊断。将指下之感觉加以分析、研究,做为治疗处方的依据而医者三指之下的感觉即是本文中所称之『脉象』。
    所谓『脉象』者,实在包括两大类:一是脉管之『跳动』;二是脉管之『形状』。
    患者左右手桡骨动脉之:
    1. 〔跳动〕:包括快、慢、强而有力、弱而无力、浮、沉、凸起、凹下、滑、涩等。
    2. 〔形状〕:包括粗、细、软、硬、长、短、弦、钩等变化。

医者将上述『外形』及『跳动』两种变化再配上该脉所出现之部位,将此三种因素排列组合,即可获得一病理上之结论。

中医和西医都把脉。把脉的部位也都是病人腕部桡动脉搏动最明显的部位,也同样是利用食指、中指、无名指的触觉来了解病人挠动脉搏动的情况。中医的把脉,往往要把上好一会时间,不仅要了解脉搏的强弱、跳动的频率快慢、节律的齐整等一般变化,还要了解脉管内血液充盈的程度、血流的通畅情况,以及脉搏波动的幅度等等变化,以了解病情,作为诊断疾病的一个重要依据。
    中医把脉为什么可以诊断疾病呢?
    脉搏的周期性起伏,是由于心脏收缩和舒张的影响下,动脉管内压力的突然增加和降低而引起的。因此,通过脉搏的跳动变化,可以了解心血管系统的变化。如心脏每搏动1次,挠动脉也搏动1次;心脏搏动快,脉搏也快;心脏收缩力量强,脉搏也强;心脏有病时,心律不齐,心脏搏动时跳时停,脉搏也相应地出现不规则。
    中医对把脉的研究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总结出了“脉学”的理论,并把最常见的脉搏归纳成28种类型,清楚地说明什么样的脉,指示什么样的内部变化,叉将手腕上的桡动脉以挠骨茎突为界、分成3段,每
    l段代表 l个内脏,从这段脉搏的变化来了解内脏的病变。关于“把脉”的问题,受到了中西医务人员和其他学科学者的重视,目前已应用电子计算计等精密仪器进行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