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温伟伟唢呐2016:方正县埋着个复杂的日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8 14:54:47

本报记者实地调查“砸碑”风波
“碑剧”:方正县里有个复杂的日本

■在该县23万人口中,与日本相关的华侨、华人、归侨、侨眷共有11万。
■日本及日本人的含义对他们而言远比外界想象的要复杂:既是数十年前的侵略者,又是身边习以为常的朋友、亲戚,同时,也代表着某种更富足、优越的生活。
■“方正姑娘都喜欢嫁去日本”。即使嫁去日本后从事较为底层的工作,“一个月也能赚一万,自己省吃俭用能存六七千”,这样的收入非常诱人。
■该县十一五规划称,为了加大“侨乡”宣传力度,必须凸显“日本人公墓”的特殊内涵,展示弘扬方正人民“以德报怨”的博大胸怀。
■一名日本遗孤的后代承认自己心里很矛盾:“这历史的事情,不好说。”

○本报记者 陈倩儿      

    这几天,黑龙江省方正县的老百姓许多人“谈碑色变”。该县斥资70万元为日本开拓团死者立碑的消息被曝光,引来一片口诛笔伐。网友随后组成各路“砸碑团”,分头赶赴方正县。8月3日,5名网友往石碑上泼上大片红漆,把这个方正县“碑剧”推向高潮。
    《青年参考》记者调查发现,在立碑风波背后,方正县与日本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对方正县居民而言,日本及日本人的含义远比外界想象的要复杂:他们既是数十年前的侵略者,又是身边习以为常的朋友、亲戚,同时,也代表着某种更富足、优越的生活。

    “去日本就是为了赚钱,谁不向往更好的生活呢?”

    “我们这儿,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在日本的亲戚。”在方正县,《青年参考》记者多次听到相似说法。目前,在该县23万人口中,与日本相关的华侨、华人、归侨、侨眷共有11万,定居在日本的华人、华侨有4.2万。
    在当地一份免费派发的杂志上,每期都刊登许多赴日中介广告。其中有赴日探亲、劳务、留学等信息,但数量最多的是介绍“日本婚姻”。
    “热心为你介绍日本优秀男士,签证率100%。”其中一个豆腐块大小的广告这样写道。
    “方正姑娘都喜欢嫁去日本,像我这么大岁数的,能娶到媳妇就不错了。”35岁的姜师傅抱怨,为了找到合适的对象,当地男人近年不得不把目光投向越南、柬埔寨等国家,“赴越婚姻”、“柬埔寨新娘”等中介随之兴起。
    一个婚姻中介透露,每月都有十几个人通过他嫁去日本。相亲时,女方先把照片发给男方,男方挑选喜欢的对象进行网络视频,双方确认后男方便从日本来到方正县,“见父母,摆酒,拍结婚照”。
  在这个距离哈尔滨市180公里的小县城里,中日婚姻并不只是一种流行,也与二战时期一段特殊的历史相关。
    据新华社报道,自1933年至1945年年底,日本向中国东北先后派出860个开拓团,这33万名开拓团团民以无偿强占或低价收购的方式掠夺中国土地,大量中国农民因此流离失所。
    日本战败后,开拓团团民开始大逃亡,方正县是他们取道回国前的一个聚集地。根据该县文史资料工作室出版的《方正侨乡史话》统计,截至1945年11月,约有一万名开拓团团民滞留在方正县,其中约5000人死亡,存活下来的人大多是妇女和孤儿。方正县的老百姓随后收留了这些日本遗孤。他们有的被作为子女收养,有的与当地男人组建了家庭。
    1963年,经周恩来批示,原本散落山头的开拓团团民尸骨被安葬在距离县中心七八公里的日本人公墓中。此后,这一公墓附近又修建了纪念陈列馆以及由日本遗孤出资的中国养父母公墓等,逐渐发展成中日友好园林,并于1999年被确认为黑龙江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那些当年在大逃亡中存活下来的开拓团团民,始终在方正县百姓的生活中扮演着鲜活的角色。
    据方正县华侨商会会长张凤江介绍,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后,当年的遗孤开始陆续返日,随后又把自己的中国亲属介绍去日本,自此打开了方正县人的出国大门。
    方正县吉利村的一个村民向记者介绍,当地中日婚姻的介绍费“至少得四五万”,“办假结婚要十多万”。通常,“20多岁的姑娘嫁给四五十岁的人”。尽管如此,为了嫁去日本,很多人不惜举债支付中介费或与原来的丈夫离婚。
    “去日本就是为了赚钱啊,谁不向往更好的生活呢?”一个当地农民对记者说,即使嫁去日本后从事较为底层的工作,“一个月也能赚一万,自己省吃俭用能存六七千”,在这个“靠农业、厂子少”的小县城,这样的收入非常诱人。
    据方正县华侨商会会长张凤江介绍,凭借着数量庞大的旅日人口,方正县人的存款在过去几年逐渐增加。2009年,方正县存款余额达到37.2亿元,其中80%是华人华侨存款。那一年,在日本的3.5万方正县人年劳务创收达40亿元。而到了今年,方正县存款余额在全国2861个县中排名第三,达到48亿元。
    “每当日元汇率上升的时候,方正县县中心的银行就会排起长龙,人们纷纷前往抛售日元。”方正县一名日语老师告诉《青年参考》。

    “翻天覆地的变化,靠的基本上都是侨资”

    在这名要求匿名的日语老师看来,“这儿的女人去日本,已经达到了癫狂状态”。当然,当地人对这一现象也不无争议。
    今年年初,一些当地网友曾在百度的方正县吧讨论这一话题。有人认为“嫁日本人的真给中国人丢脸”,有人解释说“这都实在活不下去了,才去的日本”,还有人开始反思“去日本的人多了,能不能帮助方正发展经济”。
    不过,对于方正县的决策者而言,来自日本的大量侨资对该县经济显然非常有利。
    根据方正县政府发布的《方正县2011年第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分析》,该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8.1%。该报告指出,这是因为今年3月日本大地震后,近3000名“有足够消费能力和购买力”的华侨返县。
    实际上,早于2006年年初发布的“十一五”规划中,方正县已确立打造“第一侨乡”的战略目标。
    该规划指出,方正县须发挥“北方内陆侨乡”优势,推动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县外以及日、韩、俄等国家转移”,使之成为“富民利县”的重要途径。
  尽管在此次风波之中,方正县否认为日本开拓团立碑是为了吸引投资,但其官方文件显示,开拓团碑所在的中日友好园林及其中的日本人公墓,是该县建设与宣传“侨乡”的重要一环。
    这份规划还指出,打造“侨乡”的具体做法包括,完成通往“中日友好园林”道路硬化工程建设。另外,为了加大“侨乡”宣传力度,必须凸显“日本人公墓”的特殊内涵,展示弘扬方正人民“以德报怨”的博大胸怀。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方正侨乡史话》,不少日本团体早在上世纪90年代已开始为日本人公墓捐资。该书列举说,1995年2月,日本驻沈阳总领事馆向方正捐赠1.9万美元作为“日本人公墓管理资金”,同时对方正县人民政府和方正县医院捐资1千万日元。
    2007年,国家总理温家宝在出访日本时曾提及方正县的日本人公墓。在今年4月公布的“十二五”规划中,方正县政府特别指出这点,并强调“如果抓住机遇,积极谋划,方正侨乡资源就很可能成为日本政府、民间资金为改善中日关系而进行投资的平台”。
    侨资也确实源源不绝地流入方正县。2009年,方正县侨资企业共有21家,其中投资超千万元的企业3家。到今年,侨资企业的数量已近40家。
    眼下,该县的城北区域已逐渐形成一片“华侨特色区”。这儿建有一条日式风情步行街,大片日式别墅,近期投入使用的两间豪华酒店名称也都带有日本文化的影子:福都大酒店与长福宫大酒店。
    “方正县近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靠的基本上是侨资。”张凤江说。由于岳母为日本遗孤,张凤江曾随妻子定居日本15年,并在东大阪市经营餐饮业。他于去年返回家乡投资房地产,并在同年8月创立方正县华侨商会。
    去年9月底,方正县华侨商会在其网站上发布了《侨乡形象工程建设调研报告》。该报告详细规划了如何建设“侨乡形象”,包括主要街道两侧楼房要有日本文化的影子,城市马路两边要栽种樱花树,凡是有文字的牌匾、指示牌、宣传牌,都要书写中日两国文字等等。
    张凤江解释说,方正县目前并无日资企业,打造“侨乡形象”,是为了给华侨创造一个“可以与日本媲美”的投资环境。
    记者观察到,方正县绝大部分商店招牌的右下角标有日文。当地商家告诉记者,“这是政府规定,几年前就开始了”。还有商家表示,如私自挂上未标明日文的牌匾,“要罚3000块”。
    在该县主路同安路的一段,记者留意到大约两公里的道路两旁都种满了樱花树。“这是去年秋天种上的,不过一半都死了。”路边的工人介绍说。
    这些并未影响旅日华侨返乡投资的热情。目前,方正县的归侨、侨眷已有6.8万人,占全县总人口将近30%。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华侨告诉记者,他一周前刚从日本回到方正县,打算投资房地产。当前,方正县的房地产价格远远高于附近的县城,市中心的住宅每平米售价将近3000元。
    “现在,就连南方的房地产开发商都瞅准了这块地。”这位华侨说,他回来后发现方正县的地基本上已被规划,六七个住宅小区将要在今年落成。
    不过,近来的立碑风波影响了这位华侨的心情。作为一名日本遗孤的后代,他承认自己心里很矛盾。
    “这历史的事情,不好说。”琢磨良久,他才说出这么一句。

“砸碑团”成员详述事件经过——
我们穿过铁丝网去砸碑

○本报记者 苗晓雨             

    怒火烧到了吴庆君和他的4位同志心里。为了去砸掉方正县“日本开拓团”逝者立的石碑,他们很是下了一番功夫。
    8月2日,这位网名叫“湘军五百”的湖南人与另两个团员在北京会合。他们先从“黄牛”手里买了高价火车票,到达哈尔滨后,又花800元租了一辆车赶往事发地。
    他们“手机全部关机,一路商量计划”,从如何靠近立碑的山坡到怎么砸,甚至连出现状况后的应急方案都考虑好了。
    “不砸了它,吃不香睡不着。”8月5日,吴庆君告诉《青年参考》,他并未尝试与当地县政府沟通。
    熟悉他们的人称,吴庆君算得上是5个人中“比较冷静的”。
    被称为“砸碑团”的这5个人,3个来自湖南,一个来自河南,一个来自河北。他们都是民间“保钓”志愿者,一直都有联络。
    而这次,愤怒把他们联系在了一起。7月28日,吴庆君在网上看到了方正县立碑的消息,顿时怒不可遏。“我当时非常气愤,觉得自己一定要做点什么。”
    他将立碑者形容为“汉奸”。当得知另外4人也想把碑砸掉时,他则“非常欣喜”。
    不知这种联系是否鼓励了他们,总之,8月1日彼此通气后,他们一同做出了前去砸碑的决定。
    回忆这次过程,吴庆君并不掩饰他的激动。他回顾道:“当时我们一边砸,一边喊着‘砸了这个汉奸碑’。”
    事实上,他们并未将碑砸毁。8月3日在方正县街边五金店里买的3把一尺多长的铁锤,显然太小了。他们“本来想买大一点的锤子,但是我们的旅行包只能容纳这种大小”。此外,他们还买了两桶3升装红油漆和一把开油漆桶的螺丝刀。
    当他们依照地图上的路线开到山下时,看到有警察看守,他们连忙将车迂回着绕了几公里到了后山,然后沿着泥泞道路穿过树林步行,足足走了一个多小时。
    他们先得找到一个草木茂盛的地方藏起来,然后派人去打探。为了进一步靠近,其中一个还不得不爬到树上,观察地形。当穿过阻挡他们的铁丝网时,他们猫着腰在蒿草中穿行,还在草地上匍匐前进。
    经过这一番劳碌,他们终于站在了恨之入骨的方正县石碑前。负责泼油漆的吴庆君和陈福乐将红色的油漆倾倒出以后,吴庆君没忘记赶紧掏出相机拍照。
    他们的举动马上被看守的警察发现,八九个警察冲上来制止。见此,拿锤的三个人赶紧奋力砸碑。据回忆,网名“飞天燕子”的张哲诚砸下第一锤,但是锤子实在太小,坚硬的石碑只被砸得直冒火星,几锤下去,只砸出几个硬币大小的坑。
    然后,这次经过仔细策划、费尽辛苦开始的砸碑行动结束了。20多辆警车将五人分别带到了当地公安局。此间的一个细节是,当警察靠近时,吴庆君用螺丝刀顶着自己的脖子,不让他们接近。
    从吴庆君此后在腾讯微博上发布的消息看,他们此前已经做好了赔偿和被拘留的准备。不过,在被关押几个小时以后,当晚8时30分左右,五人被释放,按警方要求离开方正县,回到北京。
    人们对他们的态度是截然相反的。有媒体将他们称为“5壮士”而大加赞赏,有人则认为这些行为过于鲁莽,也有人指斥,这是民族主义的暴力行为。央视则在节目中表示,此类行为不值得提倡。
    不过,在最初的激情过后,这5个愤怒的男人似乎变得现实起来。在一篇微博里,吴庆君说:接下来我们只想快点把丢掉的工作和生活补回来。

方正县“砸碑”:
是正义,还是极端民族主义?

■“听说现在出去跟别人说我是方正县的,会被骂成汉奸,会挨揍,是不是?”
■此事“似乎昭示着中国民族主义已经发展到了官方难以驾驭的境地,这是很危险的”。

○本报记者 陈倩儿             

    7月30日,一则关于“黑龙江方正县为吸引日商投资花了70万为侵华日军逝者立碑”的消息开始在微博上流传。一天之内,该微博就被转发8万余次,评论达1.8万余条。这座原本籍籍无名的小县城迅速与“媚日”、“汉奸”、“叛徒”等关键词联系起来,中日关系这一敏感话题再次触动中国网民的敏感神经。
    8月3日,方正县政府注册官方微博。方正县政府外事办主任王伟新解释说,该县新建日本开拓团亡者名录与中国养父母名录是“经过国务院与外交部批准的”,而立碑的原因是为了“警示和教育后人更加痛切地认清法西斯主义的罪恶”。
    各方对此迅速回应。8月5日,日本驻沈阳领事馆表示,建碑是方正县政府的行为,与日本政府无关,日方从未为建碑提供资金或亡者名单。
    8月6日早上,曾陪同日本领事参观的方正县华侨商会会长张凤江也在方正县华侨商会网站上发表声明,表示“可以我全家人的身体、名誉和生命保证”,华侨商会“没有参加日本墓碑的承包设计及建设”。
    而在8月6日凌晨,方正县政府已经连夜对墓碑进行了处理。当天上午,日本开拓团亡者名录墙已了然无迹,地上只留下一堆碎石子。附近的村民告诉《青年参考》,他们看到有人把开拓团的石碑拆除后就地掩埋。
   “这当然得有个交代!凭什么给日本人建碑呢,这不是讨好日本人吗?”与大多数网民一样,方正县出租车司机李师傅非常愤怒。他特地带《青年参考》记者去参观了方正县烈士陵园与苏联红军烈士墓。与日本人公墓相比,这两处杂草丛生的陵墓显得非常破败。
    可从来不上网的李师傅并不知道,一些网民已将方正县人骂作“汉奸”,而方正县政府拆除石碑的行为,也被形容为“正义的胜利”。
    在一片骂声中,另一种声音并没有缺失。在微博上,法学学者于浩成号召大家“保持冷静和理智,避免盲目蠢动”。此外,在8月8日的社论中,新加坡《联合早报》提醒中国国民警惕极端民族主义,指出开拓团碑风波“似乎昭示着中国民族主义已经发展到了官方难以驾驭的境地,这是很危险的”。
    8月8日早上,《青年参考》记者前往县政府办公室,试图进行采访,但被告知方正县政府目前只接受中央电视台与新华社记者的采访。
    “我们也希望作出解释,但现在还不是时候,网友或许需要冷静一段时间,”方正县政府宣传部副部长郁风华对记者说,“有关部门也要求我们低调。”
    对于方正县的老百姓来说,眼下最关心的是立碑风波“啥时能过去”。“听说现在出去跟别人说我是方正县的,会被骂成汉奸,会挨揍,是不是?”一个方正县人诚惶诚恐地问《青年参考》记者。

日媒:中国为多年“反日教育”埋单?

■“受到反日教育的一代人正在成为中国舆论的主流。”
■“如果不依据法律对这5人予以处罚,破坏日本制造的汽车甚至袭击日本餐馆的行为也可能变得正当化。”

○本报特约撰稿 彭永清      

    方正县石碑被砸事件,在日本媒体和网络上也引发热议。日本《产经新闻》认为,此事显示出,受到反日教育的一代人正在成为中国舆论的主流。此外,有日本网民在博客上写道:基于日中两国永远都是邻国这一事实,日本国民应保持展望未来的姿态,不要对此次事件过于敏感。
    在讨论中,有日本网友对收养日本孤儿的中国人表示感谢,还有人对战争作出了反思:“战争会把人变成残忍的生物”;“牺牲的是日中的人民,而人民是无罪的。”
    日本《产经新闻》报道称,网上反对石碑建设和采取过激行为的,主要是以前受到过“反日教育”的人。
    《产经新闻》回顾历史时说道:1963年该县在周恩来总理的指示下建造日本人公墓时,中国政府和民众都表示,“战争的责任应由日本军国主义来负,日本人民与中国人民同样是受害者。”但如今,该报担心,上世纪80年代末中国政府开始实施的反日教育,使舆论形成了“日本人全都是加害者”的社会价值观。
    有日本网民在博客中说:“尽管日中双方的各种研究都说明了两国民众所受的悲苦,但是,由两国多数人共同努力建造起来的、体现相互理解的象征之一的慰灵石碑被这种暴力行为拆除,是一件让人难以忍受的事。”该博客写道。
    此外,日本有舆论对破坏石碑者未遭惩罚感到担心。《产经新闻》认为,这也反映出中国民族感情重于法律的一面。拆除石碑会使日本国民的对华感情恶化,这并非中国当局所希望看到的。
    该报称,中国多年进行的“反日教育”如今收到了账单。
    该报还报道,对破坏石碑这一公共财产的5人不予追究,甚至有的官方媒体还称这5人为“5壮士”,这些举动让当地日本企业的一些驻华人员表示担忧,“如果不依据法律对这5人予以处罚,破坏日本制造的汽车甚至袭击日本餐馆的行为也可能变得正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