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时免费大全开发者:“教育三公”不降反涨让人费思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2:49:25
编辑怡爽文/
',1)">
',2)">
“教育三公”不降反涨让人费思量
2011年07月10日07:53南方网堂吉伟德
昨天,教育部在其官方网站的信息公开栏中公布了“三公经费”支出情况。教育部2010年“三公经费”决算数为2496.12万元,其中因公出国(境)费1545.48万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199.59万元,公务接待费751.05万元。而2011年“三公经费”预算总数为2509.6万元,比前者高出13.48万元。其分项分别为1546万元、195.6万元、768万元。(7月9日《京华时报》)
不降反涨是好事还是坏事,很难断定。假若上涨的数据是“裸账”,完全剥离了之前的账务掩蔽,成为真实再现,那么这样的数据定格还可让人接受。但问题在于,公布和实际操作无法得到完全监管的情况下,“三公预算”上涨数的公布,则难免让人想不透。
一方面,这与中央提出的节约要求很不相符。今年3月23日和5月3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两次要求中央国家机关要带头厉行节约。近年来,中央国家机关在此进行了控制,从10%到5%不等比例的总量压缩。教育部的增长数,既是一种“逆市上涨”,更会增大其他部门经费压缩的压力,其实打破了体制内的平衡。
另一方面,不降反涨与民众的希求不相符。不降反涨的“教育三公”带来的是复杂的社会情绪,公众在真实的吁求和虚假的怀疑中,经受着内心的纠结:如果数据是真实的,“三公支出”的增长是否代表着更大的虚耗,在各部门普降的情况下,教育部凭啥搞特殊?这算不算一种“顶风作案”?如果数据是虚假的,这种不降反涨的数据岂不是有意自我抹黑并挑战公众神经?无论真假和涨跌,公众都解读不出其间的深意。
其实,这或许是目前社会对于“三公支出”公布所表现的普遍心态。假若,公布是一回事,执行又是另一回事,公布与不公布就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现在公布只是打开了一个小窗,却难以窥透全貌,接下来,必须有一套措施保证公布的数据得到真实而严格的执行,并让人确信执行的过程和结果,那么不管升降都能成为合理性解读,而非单纯的数据计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