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赫的前妻:寻访龙岩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5 13:49:03
寻访龙岩洞昆涵         很早就知道龙岩市因城东翠屏山有龙岩洞而得名。龙岩名士王源,500年前曾在《龙岩记》中记述, 渡龙津桥东行四里许居翠屏山麓的龙岩洞:“壁右涌出一条如柱,黄色鳞甲,恍若真龙,头角手足不露,至顶而止。”明代海盐人任龙岩知县陈瀛,到龙岩洞观黄、青二龙后,惊叹道:地灵人杰原非偶,擘画谁知造化成?       龙岩洞近在咫尺,问左邻右舍道路如何走、小车能否抵达、洞中之龙是否仍然盘旋在岩壁上,都没得到肯定的答复。几次欲探寻,都未能成行。小儿正读小学一年级,老师要求假日去龙石空洞踏青,不料小儿把龙石空洞误听成龙岩洞,一直吵着要去龙岩洞。
       星期天上午,偷得浮生半日闲,我带小儿去寻访神往已久的龙岩洞。

      从东宝山后盂的一个小路口拐进去,沿着一条不知名的小路弯曲前行。徒步十来分钟后,到达蝴蝶亭。《龙岩县志》上说,龙岩洞在翠屏山麓,“山门形如蝶,门以内,松阴夹道,真足引人入胜。”这大概是蝴蝶亭的得名原因。蝴蝶亭原先是供游人樵夫歇脚的,现在亭子已经不在了,唯有芳草萋萋一片。从蝴蝶亭再往前走百来米就是龙王庙了,庙宇是新修成的,富丽庄严、典雅气派。站在龙王庙楼上,西望岩城:市井繁华,车水马龙,高楼林立,馆肆参差,正在修建的龙厦铁路如长虹般贯穿其间……微风拂面,野草的清香泌入心脾,一时间心旷神怡,神思俱飘。

        野鸟大都皆是友,山花多半未知名。虽是初冬,两旁一丛一丛的荆棘依然开着许多好看的小花。一边走一边欣赏沿途秀丽的景色,突然间,两块矗立在怪石、杂草中的牌子映入眼帘,一块是龙岩洞的简介,一块是“保护文物人人有责”的告示。告示牌下有一条羊肠小道,向如蛤蟆嘴的洞口弯曲延伸。洞口乱石杂草隐掩着,阴森森地透着丝丝凉气。这是龙岩洞么?洞口那么寒酸,甚至有一点丑陋,与原先想象的完全不一样。踩过一堆碎砾,沿着狭小的通道小心攀援而下,穿越崎石,直奔洞中。

        一面巨屏石壁呈现在眼前,洞壁非常光滑,上面隐约有文字。用手电探照,原来是历代游人的摩崖石刻,有些文字用朱漆点过,至今仍鲜艳欲滴。细读,果然有明代王源的《龙岩记》:“渡龙津桥东行四里许,有黑石,尖峰峭削笋如,乱列镇山。下居翠屏山麓者嵌岩,西北成一大石洞,邃若堂奥,然翘靓脾,顶底宽平,约危坐二百余人。洞顶青白小龙纹,纷然不可枚数,仰视骇人心目……”字是楷体,遒劲有力,署明代宗景泰庚午元年,是王源任潮州知府返乡,由漳州卫指挥和龙岩知县陪游所作。

        洞壁中有一个椭圆形小槽嵌于石刻楷字中,用手细细抚摸,内壁十分光滑,小槽顶部有一个小孔,仅可容一个手指探入,小孔直达洞顶,古人在此“漏盐漏米”。据说,洞壁右有一条黄色的鳞片样石纹从洞底沿石壁直冲至洞顶,宛如一条黄色巨龙,不见首尾;壁左也有一条青龙沿壁而上,鳞须明显,栩栩如生。但遍寻洞壁四周,未见青黄二龙。仰望洞顶,无数条青白色小龙纹尚在,在摇曳的灯光照耀下,层层涌现,跃跃欲飞。

        洞中上下平整,地上丢着零星的垃圾。洞的东南处还摆着几个石凳,洞边缘有一条深深的用来排水的沟。洞内另有一通道通往外界,但被一个铁栅门阻隔着。往外看,通道被人用杂土乱石堵住,两边岩石被炸得七零八落。据说龙岩洞原有5公里长,由于附近水泥厂开采矿石,现在龙岩洞仅剩这个洞厅了。

        附近庙祝告诉我,龙岩洞口边上原有一古寺,叫崇安寺。山上有一“龙湫井”,“澄清可人,邑人祷雨必应”。文天祥率部曾在这里驻扎,洞前建有景忠祠。崇安寺、龙湫井、景忠祠现在早已踪影全无,近年来,人们在附近山坡上建了庙宇,供奉龙王,希望洞中之龙的灵气能集聚于此,保佑龙岩风调雨顺,人们安康乐业。

        返途中,浮想联翩。阳春三月,山花烂漫,松竹青翠,邀三五个好友,携盐带米,渡龙津河,爬翠屏山,入崇安寺上香,登景忠祠怀古,汲“龙湫”井水炊饭,探龙岩洞幽深,伴青黄二龙酣眠,那是何等惬意逍遥。可惜,由于我等愚昧、短视和蛮横,用源源运出的低价矿石,换取了千孔百疮的废山,失去了一个游春踏青、放松心情的好去处,失去了一个创造持久效益的人文生态景观,更是失去了一个安妥梦想与灵魂的好地方。

       龙岩洞,你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但更是龙岩的历史文化和灵魂所在。从考古调查发现的火炭层、菊石、脊椎动物骨头化石和典籍记载知道,2.5亿年前,你是一片植物繁茂、碧波荡漾的湖区;一万年前,你是一个古人类活动的洞穴遗址;1000多年前,你是中原人为躲避战乱灾荒而南下的迁徙中转站;500多年前,你是文人骚客相约聚会饮酒赋诗的重要场所。当年率师匆匆而过文天祥,必定也曾秉烛入洞欣赏过你的尊容。多少次嘉宾游客慕名来拜访过你,又有多少次山民樵夫在你的怀抱中避暑休憩过。地名因你而叫龙岩,河名因你叫龙津。你的精灵护佑着一代又一代龙岩人,你的魂魄时常荦绕在龙岩人的脑海里。尽管曾经受到过一些人无情的抛弃和粗鲁的破坏,现在,你的根已经深扎在我的心中,再也不会被冷落、遗忘。(此文发表在《闽西通讯》山茶花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