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赓简介:金洲随笔:课堂教学的N个细节(1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7:29:27
“你在想什么呢?”对于课堂上老师这样的指责,我想各位听课者大多都听到过。某个学生没有回答出问题,或者若有所思,或者有些小动作,或者有点魂不守舍,老师时常会用这样的文化指责学生。这样的指责或批评有效果吗?合适吗?

这样的指责,老师实际上并不期望有答案出现。学生在想什么,并不是老师所关心的,老师关心的是要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当下的课业上来,将关注的对象转移到课堂上要学习的对象上来。对学生来说,要真正让他或她说出自己到底想什么,一定程度上也是不可能的。他或她所想的,并不见的是他或她所说的,况且在他或她想的内容中,有大量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成份,我们老师不也常讲自己拥有“缄默知识”,说出来的东西仅仅占思维总量的“冰山一角”吗?

课堂上,学生偶尔转移注意力是难免的。心理学研究成果告诉我们,儿童的有效注意力平均在15-20分钟左右,也就是说,每隔15-20分钟,学生的注意力难免会有所转移。这种转移,是注意力自身调节的一部分,一方面是注意力分散了,可能会影响时下知识的掌握,另一方面也有其正方面作用,即使其有精力将注意力集中在后续的课业上。偶尔的转移或分散,对其以后的学习有着一定益处。

学生注意力转移,原因还来自于课堂教学对他的吸引程度。如果教学是枯燥的,没有激发他或她的学习热情的,学生没有自身参与的机会的,只是旁观者和静听者,注意力难免不分散,思维难免不集中。遇此情况,教师更多地应该从自身的教学寻找原因,要尽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给学生创设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靠自己教学的吸引力扭转学生的注意力,靠自己教学的内在魅力抓住学生的目光与思维。

课堂上有一些对学生的消极评价,并不见的完全都是不应该的,关键是怎么运用消极评价,运用怎样的消极评价。一味的指责,能换来学生注意力的真正转移吗?讽刺挖苦能使得学生焕发学习的动机吗?我看很难。作为教师,作为成人,我们都有类似体会,遇到类似指责的时候我们的心境是怎样的,我想大家都有一定感受。心同此理,学生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