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射流:金洲随笔:课堂教学的N个细节(25)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2:28:18
金洲随笔:课堂教学的N个细节(25)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机会的不均衡:听课时,我常记录一下课堂上哪些同学获得回答问题的机会了,不同学生回答问题的频次,以及哪些同学在课堂上没有回答问题的机会。这样记录很简单,事先将课堂上课桌的摆放位置用图表示出来,按回答问题的顺序记录不同学生回答问题的机率。听完课后,再对回答问题的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

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机会的不均衡(25)

郑金洲

 

听课时,我常记录一下课堂上哪些同学获得回答问题的机会了,不同学生回答问题的频次,以及哪些同学在课堂上没有回答问题的机会。这样记录很简单,事先将课堂上课桌的摆放位置用图表示出来,按回答问题的顺序记录不同学生回答问题的机率。听完课后,再对回答问题的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

每次听完课,我大体都会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在一个班级内,学生获得回答问题的机会相差有时是很大的。有的同学一堂课回答问题达七八次,多的甚至达到十余次,而有的同学始终在课堂上是“听众”,是“旁观者”,没有回答问题的机会。

这样的不均衡有其合理因素。不可能所有课堂,学生都获得均等的回答问题的机会,均衡只能是相对的,不均衡则是绝对的。教师提出的问题不同,能够对问题作出回答的学生可能也就有较大差异,教师也就需要根据学生特点选择不同的对象来回答。理解水平有差异,参与程度有不同,学习动机有高下,回答问题的可能性也就有了区别。可以说,在课堂上,无法形成一个统一的标准,来对回答问题的频次、机率等作出恒定的评判,大多数情况下是需要根据课堂的具体情况来加以分析的。

但,另一方面,在有些课堂上,的确存在着回答问题机会严重不均衡,以致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调动和课堂教学目标达成的现象。我记得有一次听初中的英语课,全班37位同学,老师一堂课提问72人次,人均接近两次,但有三位同学获得了6次回答问题的机会,有7位同学一次都没有轮到。课后,与任课的教师交流,询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安排。老师如实地回答:他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这样的回答,我想是符合老师的实际的。他并没有非常清晰的指向,一定要让这3位反复回答问题,一定去忽视另7位同学,他只是在课堂上随机出现的提问行为。恰恰是这样的“无意识”,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问题的所在。如果他是有意识的,还可说明他提问这些学生是经过自己一番思考的,是与学生实际需求或问题的难度等相联系的。“无意识”或“没想到”,才显示出这样选择学生回答问题是多么地经不起推敲,这次对学生造成的影响在以后他也就不会有意识地去补救。

    我们常常讨论教育机会均等、教育均衡发展这样的问题,其实,课堂上的不均衡也值得我们思考和分析。这样的不均衡是隐性的,对学生的影响却是巨大的。家长常以为,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最好的办法就是择校,进入重点学校,问题是进了重点,假如课堂参与机率差距过大,同样也会输在起跑线上。教师在教学设计阶段,不可能将在课堂上到底提问哪些学生都一一罗列出来,但至少在课堂提问时,对提问哪些学生要做些思考,不要把提问过于随意运用,不要把回答问题看作无足轻重的问题,不要不经任何思考就将学生叫起来回答问题。教师的教学反思,既可体现在教学前后,也可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后者反思的内容应将让这个同学回答问题是不是合适等包括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