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赓怎么死的:金洲随笔:课堂教学的N个细节(10)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21:06:56
“这个问题你怎么看?”课堂上教师这样的问话常常会存在。对这样的问话,一般来说有两个方面的用意,一是激励学生面对一个问题寻找多种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案,不固守某一固定答案,在思维的发散中产生创新火化花;二是教师对问题早已有了固定答案,而刚才的同学没有给出这个答案,教师转向其他同学作出这样的问话,其目的是期待“正确答案”出现,以便进入教学的下一个环节。

对于前者,我们持赞同态度。创新教育也好,教育创新也罢,都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在多样性中滋生创新,在差异性中孕育创意,在个别性中培植创造。在有同学提出对问题的看法后,或者教师给出问题的答案后,抑或是教材上某一已有的结论呈现后,教师引导学生针对这一问题解决方案或答案提出自己的看法,在这个过程中,既给了学生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也使得学生开动脑筋去思考对该问题的认识。无论是寻找多种答案,还是对既有答案进行评论,都能促使学生围绕该问题谈出自己的观点,在已有的知识经验与现有问题之间架设起桥梁,从而将自己的认知结构激活。创新是在一点一滴中培养的,教师这样的问话就此意义上讲,有着激发创新的要素在里面。

对于后者,我们持存疑的态度。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有一定的认识,同时重点难点范围内的诸问题也有一定的看法,这是正常的。问题在于,在围绕一个疑难问题形成先验的结论后,对课堂上出现的不一致的答案怎样引导。如果教师是在第二种含义上使用这一问话的话,那么,也多少意味着教师放弃了引导的努力,只是一味地等待正确答案的出现。之所以转向其他同学,也是在向其他同学求助,期待他们能改变前面同学的答案,给出与教参一致或与教师自己得出的答案一致的结论。这样的教学,重心仍然在答案的形成,而有意无意之间忽略了学生内心世界的关照,忽略了引导学生从错误逐渐发展变化为正确。

    一句问话,有着不同的取向,其具体含义需要在具体的教学场景中来确定。课堂上,有时我们需要关注教师说了什么话,但更重要的还要看这位教师是怎么说的?在什么样的情景下说的?怎么说或者什么情况下有时比说什么还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