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英俊的老婆是谁:为什么总是把观众当猴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2 19:10:24
资讯»为什么总是把观众当猴耍?

分享该专题到:
今年6月,河北省石家庄电视台第三频道《情感密码》栏目播出一期《我给儿子当孙子》的节目,片中的不孝子许峰,激怒了观众。
节目播出后,根据节目提供的蛛丝马迹,人们开始对“许峰”展开了“人肉搜索”。
正当寻找毫无进展之际,“许峰”却主动找到了媒体,爆出《我给儿子当孙子》只是一家传媒公司花钱雇临时演员“演的一场戏”而已。
节目中的不孝子逼父卖肾
8月16日,记者在百度搜索中检索“我给儿子当孙子”,共找到相关结果约588万个,找到相关视频约1657个。
在《我给儿子当孙子》这期节目一开始,主持人即告诉观众:“前一段时间,我们栏目组接到了一位家住休门(村)附近的年轻人打来的电话。”
这个年轻人便是自称“家住石家庄四中路那块儿”的“许峰”。随着节目的进行,观众逐渐了解到,“许峰”和“王蓉”是一对儿80后小夫妻,两人都没有工作,靠许峰父亲做搬运工每月1000多元的收入维持生活。
节目中,许峰讲述自己不找工作的理由:“不是不想找工作,现在石家庄的天,出去溜达一圈儿都热,天凉快了再去找。”
夫妻俩游手好闲,整天在家看电视、玩电脑,买双袜子都得向父亲要钱。而且父亲上班之外,还要给儿子儿媳做饭、洗衣服。
如今许家有一处房子面临拆迁。许峰想让父亲把属于他的那部分补偿款给他,父亲承诺,“你到评估公司问问,如果评估公司能取出这个钱来,我马上给你们”。
听到这话,许峰在节目中步步紧逼,马上掏出纸笔,让父亲打欠条,并扬言:“今天你要不给我打欠条,这事儿就法院见。”如果不给钱,“以后你没有我这个儿子,我没你这个爹,就当我是石头缝儿里蹦出来的。”
节目中,“许峰”还提起结婚时,父亲没给够女方彩礼钱的旧事,指责父亲让自己在丈母娘面前抬不起头来。当父亲说出,为了儿子娶媳妇,想过卖肾时,许峰又当场发飙,“你卖肾,现在就给我卖去啊,我正缺钱呢”。
儿子结婚后,父亲想早点儿抱孙子,许峰竟与父亲签了一份协议,写明:王蓉怀孕期间,一切营养和护理费用,以及小孩出生后的抚养、上学等费用都由父亲承担,如果父亲违约,将赔付“许峰”10万元。
节目播出后,许峰夫妻的不孝深深刺痛了观众的心。
“我在这附近住了几十年,没有见到过电视上的这个人。”石家庄休门村附近的常住户王先生告诉记者:“听说过不孝顺的,但没听说过不孝顺还理直气壮地把父亲告到电视上去的。如果这件事是真的,一定要找到当事人,让他说出这样做的理由,给我们石家庄人一个解释。”
“人肉搜索”难觅其踪
互联网上,视频引发了网民的关注和热议。论坛中众多网民压抑不住内心的愤怒,跟帖谴责许峰的不孝,还有不少网友开始对许峰进行“人肉搜索”。
节目播出后,中国青年报记者也曾到休门街道办事处及辖区的几个居委会,寻访许峰和其父亲,进一步了解情况。
“你是记者吧,是不是问许峰的事啊?”7月12日,记者一走进休门东街居委会的大门,一位工作人员问记者。“今天已经有好多媒体来打听了。”工作人员补充说。
记者分别在休门街道办事处、休门东街居委会、休门西街居委会、四中路西社区居委会和四中路东社区居委会以及附近的常住户中寻访许峰父子,但一无所获。
“你们快点弄清楚了澄清一下吧。”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的工作人员则不断嘱咐记者:“这个人是不是我们休门的啊,要不给我们抹多大的黑啊!”
节目播出后,记者还曾致电《情感密码》栏目组,想要了解许峰父子的相关情况。栏目组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对这件事,他们还要做后续报道,并不想和其他媒体分享这一线索,所以许峰的联系方式等信息不能告知。
记者注意到,虽然迟迟得不到“许峰”的消息,但在网络中和现实里,人们却并没有放弃对这个不孝子的寻找。
石家庄贴吧一位名为“寻求真相哥”的网友,甚至把网络上的“人肉搜索”付诸于现实行动。他在自行车上竖起一面旗子,上边写着“人肉许峰”4个大字。他骑着自行车在石家庄大街小巷中寻找这个“不孝子”。
您怎么看电视节目中播出虚假内容?
不能接受,欺骗观众感情
深感痛心,虚假内容竟成行规
见怪不怪,媒体也不是第一次造假
不看电视很多年
投 票查 看

节目中的一家人均是临时演员
谁知,8月12日,“许峰”却主动找到了记者。他告诉记者,《情感密码》是一家传媒公司制作之后卖给相关电视台播出的一档电视节目。而《我给儿子当孙子》只是这家传媒公司花钱雇临时演员“演的一场戏”而已。
“许峰”告诉记者。现实中他并不叫“许峰”,而是姓苏。
小苏同时告诉记者,他并非石家庄休门村人,家住石家庄郊县的他是一名来石的务工人员。
节目中,他的“妻子”、“父亲”也都是节目制作方花钱请来的临时演员。他的“父亲”和“妻子”在现实中是父女关系。妻子“王蓉”更是一位在校大学生。
小苏告诉记者,今年6月中旬,认识的一个阿姨告诉他,一档电视节目正招演员,是给电视台拍个短剧,能上电视,还给报酬。小苏听后,“也没多想,就同意了”。
小苏介绍说,这位性格开朗、喜欢表演的阿姨是一家公司的中层领导,也在《情感密码》节目中作过临时演员。“她演的是一个第三者的角色。”小苏说。
6月16日,小苏拿到了剧本。大致浏览了一遍,他就预感这个角色演出后会遭观众非议。为此,阿姨安慰他说:“别当个事,就当是给人娱乐。社会上存在这样的事,咱们演出来,也是为教育人。”
随后,小苏和他的“父亲”、“妻子”一连三个下午,都在制作方的一间办公室里紧张地排练。
其中一位周姓的编导,对他们全程指导。小苏说,编导一直对他们强调,“表情要真实”、“语气加重”、“做得极端一点”。剧本中,“许峰”让父亲打欠条的情节,小苏一开始是坐着把欠条给“父亲”推过去。编导不满意,让其:站起来,把欠条扔过去。
小苏说,编导要他找到“一看你就恨你的感觉”。
排练期间,小苏对这么做是否合适提出质疑。编导说,事情是真事,是一对母子的纠纷,但当事人不愿出镜,只能找替身演员。对此小苏提出:“既然是母子,怎么节目中是父子。”编导告诉他:你就这么演吧!
6月21日,他们到石家庄电视台演播厅录节目。
小苏说,录制前,编导告诫他们都别乱说话,并叮嘱他“你就是许峰,他就是你父亲”。 告诉他与扮演“许峰父亲”的演员一个要“狠”一点,一个要“可怜”点。
录制过程中,不断有工作人员出现在台下,拿着大牌子提示他们。牌子上写的是“要钱”、“要房子”、“再极端点”、“语气加重”。
“录了大约一个小时。”小苏说,结束后周导与工作人员直夸他演得“挺好”。事后,通过那位阿姨,小苏领到150元劳务费。
节目播出第二天,小苏在这家电视台的网站上吃惊地看到,节目名称由《疯狂的啃老族》改为了《我给儿子当孙子》。
制作公司称不可能在媒体上澄清事实
与“许峰”不同,在小苏自己的父亲看来,儿子是个孝顺的好孩子。
8月16日,小苏的父亲在电话中告诉记者,小苏今年25岁,四五年前到石家庄闯荡,从事过推销员、保安等职业。 小苏有时间就会回家看望父亲。父亲平时喜欢喝酒。“每次回来,儿子都给我买烟买酒。”小苏父亲欣慰地说,“孩子每次还给我钱。”
这档电视节目,小苏的父亲并没有看过,但他听说儿子因此被误会是不孝子,很是着急。他一再恳求记者要帮儿子澄清。“我儿子是个好孩子。”他反复强调说。
其实,当时小苏一看到播出的电视节目,就意识到这次演出经历会给自己带来大麻烦。“这内容加上标题,肯定轰动了。当时我就想,坏了,这事儿小不了。”随后,小苏在街上几次被人认出。
一天晚上,小苏与两个朋友正在饭店吃饭,引起邻桌4个男青年的注意。他们走过来便问:“你是不是许峰?”小苏连忙否认,他们调出手机中的照片与他对照,并反扭他的胳膊推搡着,要和小苏到外面谈谈。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小苏落荒而逃。
“我的生活真的受到极大影响。”他告诉记者,他白天不敢出门,晚上出门也要戴上帽子、眼镜,乔装一番。
7月中旬,小苏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他两次找到了节目制作单位,要求他们把视频从网上删除,并在媒体上澄清事实,为自己消除负面影响。
而制作公司的相关工作人员则告诉小苏,“在媒体上澄清事实”、“消除负面影响”是不可能的,公司希望对此“冷处理”、“让它一点一点淡下去”。
上述工作人员还告诉他:“白天尽量别出门,出去的话,戴个帽子或眼镜。”同时,又给了小苏2000元。
小苏认为,正是节目播出时未标明是“现场模拟”或者是“演员扮演”,观众才误以为真,让他陷入了今天的麻烦中。“我并不是为了钱,我只希望还我一个清白。”小苏说,这是他找媒体的最终目的。
出现这种状况,谁应该承担责任?
临时演员
传媒公司
电视台
喜欢看刺激的观众
投 票查 看

网友质疑电视台把观众当傻子
石家庄电视台第三频道的《情感密码》开播于今年年初,定位为“讲述石家庄人自己的情感故事”。节目内容多是涉及家庭、婚姻、情感类话题。最近几期的题目分别是《爱情买卖》、《父亲私奔二十年》、《你不出钱,我不养妈》……
节目中,嘉宾在演播室里屡次做出各种惊人的举动。或者当场痛哭,或者互相对骂,甚至冲上台大打出手。编导拉架等情景也被收入镜头。节目播出时,没有标注“现场模拟”、“演员扮演”等提示。
“许峰”是临时演员扮演的这一消息被爆出后,引发了观众和网友的热议。
网友“那一丝执念”发表评论说:收视率很重要吗?媒体现在作为我们为数不多的知道真相、揭露现实的力量,失去了真实性,会有多么可怕。
网友“AS小飞”表示:只说一句,电视媒体,你的道德底线在哪里?
网友朱少华更是在网上发帖《我给儿子当孙子?电视台把观众当傻子》。
在网帖中,朱少华表示:因为这段视频是一家电视台的纪实性谈话节目,有名有姓,更有真实的地点,所以很多人都认为视频的内容是真实的。况且这样的事情在现实社会中不是绝对没有。因此,我们不仅完全信了,更为电视台能这样大胆地鞭笞社会丑恶,主持人和现场律师能直面不义之徒的精神而大加赞赏。
“但是这个节目却穿着纪实性的马甲,用纪实性的手法,编导人员却组织临时演员表演。这显然是一种把极严肃的纪实节目娱乐化了,显然就是在处心积虑欺骗和愚弄观众。其行为不仅违反了新闻媒体最起码的职业道德,更违反了社会公德。”朱认为,当前电视台为了生存和发展需要创新,需要争取观众,提高收视率。“但电视台生产的是精神产品,这样的产品更应当注意产品质量,而用表演的方式演绎出纪实类节目,甚至冒用真实地名无中生有捏造事实制造出所谓的‘我给儿子当孙子’,不仅侵害了地方的声誉,更亵渎了社会。”
对此,8月16日,中国青年报记者拨通了这家电视台相关工作人员的电话。
在电话中,这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期节目的制作和播出,工作人员的初衷是好的,希望使刚毕业走出大学校门的年轻人自立自强,同时也引发家长思考如何正确教育引导孩子。
这位工作人员强调,《情感密码》是情感类节目,不是新闻类节目。如果当事人不愿意出演,是允许找演员扮演的。他告诉记者,这在业内是通行的做法。
他指出,情感类节目也是要有底线的,要起到教化作用。他表示,从做节目角度,在电视中标上“现场模拟”、“演员扮演”的提示,是他们今后需要改进的方面。
【专题】为什么我们那么容易被耍?
专家态度:应把真人真事作为节目制作底线
河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牛炳文告诉记者,类似《我给儿子当孙子》的这种现象在情感调解类节目中并不在少数。近一段时间,某些省市的此类节目就由于“造假”严重而被整顿停播。
牛炳文教授说,此类栏目严格说起来并不属于新闻类节目,应归于社教类。目前,这些社教类节目的编导理念越来越倾向于娱乐化,因此往往更习惯于走艺术编创之路。尤其近些年,这种以艺术创作理念为主导的社教节目比较盛行,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说已成为业界的一种行规。
当记者问到“是不是可以在这类电视节目上打出‘现场模拟’、‘演员扮演’等标记”时,牛炳文教授回答说:“那观众马上就会兴味索然,收视率肯定会大打折扣。所以一些电视台宁可铤而走险,也不愿意这样标记。”
牛炳文教授指出,之所以会出现情感类栏目泛滥的现象,主要还是电视媒介市场化造成的。首先是某些观众热衷于带有刺激性的邻里争斗,这也是这类节目收视率一直居高不下的一个重要原因;二是电视媒体收视率末位淘汰体制的问题,从中央到地方,电视台为提高收视率,这种以娱乐观众眼球为目的的“再现”“编创”节目愈演愈烈;三是一些电视工作者的工作作风问题,尤其是某些民间的文化传播制作公司,为了提高节目的刺激性,同时又不想花费太高的制作成本,因而捕风捉影甚至闭门造车也就成了他们的终南捷径。
对于目前这种节目泛滥的趋势,牛炳文教授认为,虽然社教类节目不像新闻类节目对真实性要求那么严格,但是,作为以道德教化为主要价值指向的社教节目还应该把真人真事作为节目制作的底线。“假作真时真亦假”,如果人们经常生活在一个充满虚假信息的社会中,那么全社会的信任危机就不可避免了。
牛炳文教授表示,要想有效改变这种现象,一是需要受众媒介素养水平的全面提高,二是需要有关部门对此类市场进行规范管理,三是需要电视工作者自觉遵守职业规范。(来源:中国青年报)
更多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