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淑芬和张国荣:物理教学过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01:05:03
周平均/周兴华

【专题名称】中学物理教与学
【专 题 号】G36
【复印期号】2010年07期
【原文出处】《中学物理:初中版》(哈尔滨)2010年2期第21~22页
【作者简介】周平均,周兴华,余庆县松烟中学(贵州 余庆 564400)。
【关 键 词】EEUU


    物理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技能的过程,更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学生学习效率的高低,成绩的好坏,取决于学习方法是否科学。所以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认真探索学法。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指导学生进行学习。
    一、指导学生自觉预习,实行先学后教
    预习是学好物理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预习既能了解学习内容,又可发现问题,从而制订学习计划,使听课具有针对性,学习具有主动性,增强学习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掌握恰当的预习方法。预习一般可遵循“读、思、写”的步骤进行。
    读:通过阅读,能熟悉教材,了解内容,产生疑问。在读法上可采取如下方法:
    (1)关键词语着重读。例如:误差的概念“测得的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就应对“测得的值”“真实值”等词语着重阅读。
    (2)深奥语句反复读。如: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对于这种较长的语句要反复读通、读懂。
    思:边读书边思考,学而不思则罔,思考教师预习提纲中提出的问题,指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如: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时,学生应思考书中的实验图中为什么三个图规定斜面高度相同,斜面坡度相同,斜面小车相同?在现实生活中能找到不受力的物体吗?能用实验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吗?等等。只有有了问题,带着问题听课,才能在听课中由被动变为主动。
    写:要求学生写出自己通过阅读思考发现的难以理解的疑难问题。如:一位同学在预习了“机械运动”一节内容后,写下了他不清楚的两个问题:(1)汽车停在公路旁,但是发动机没有熄火,汽车是否在做机械运动?(2)自然界是否存在绝对不动的物体?
    二、指导学生专心听讲,实现主动学习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中心环节,学生听讲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途径之一。学生必须持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听讲方法,课堂的效率才会提高。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在认真分析教材,了解学生实际的基础上,采用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法,实现多种教法的最佳组合,力求把课讲得生动、富有吸引力。同时要求学生听课时做到:
    1.注意力高度集中,不放过每一个知识点
    2.抓住要领,分清主次,把精力用在关键处
    譬如:物理概念的掌握是学习物理的关键。要掌握一个物理概念,必须教会学生从教师的讲解中,抓住:①弄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及它是怎样提出来的。②了解概念的表达方式。③弄清怎样使用这一概念进行计算或解决实际问题。④搞懂概念的应用范围和条件。对于量化了的物理概念——物理量,经常是用两个量之比或它们的乘积来定义的,这时就要分清哪些是定义式(即量度式),哪些是决定式。凡是用公式来表述的概念,必须弄清公式中每个量的量度方法,量度单位,以及这个公式的应用范围和条件。这样学习基本物理概念,就算抓住了要领。学习物理基本概念,还应从反面多问几个为什么,从不同的角度去加深对它的理解。例如:学习电学中,有一条基本规律:“串联电路各处的电流强度相等”,自己就可反过来问问:“电流强度相等的两个电阻是否一定串联”?还可以问:“电阻中电流强度相等的一般条件是什么”。这样正、反结合,就会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牢牢掌握基本概念。
    3.边听讲边思考
    按照教师的讲解和提示,认真思考想象,将从外界获取的信息通过自己的积极思考加以融会贯通,达到掌握知识运用规律的目的。
    三、指导学生正确观察,引发创新思考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而实验必须通过观察才能获得结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教给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
    1.要有明确的目的,选择好观察对象
    如:观察“水的沸腾”实验,目的在于通过观察,使学生认识到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汽化现象,了解水沸腾时的温度情况。明确了这个目的,学生就会注意观察:温度计示数以及气泡的变化情况。
    2.观察时注意力要集中,抓住反映观察对象特征的现象和条件
    例如:观察光的色散实验,太阳光通过棱镜后,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在白屏上出现一条彩色的光带。学生会被这一现象所吸引,此时教师可提问:入射到三棱镜的光是什么光?透过棱镜射到光屏上的光是什么光?各色光是按怎样的顺序排列的?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对现象的观察。得出尽可能全面而准确的结论。
    3.如实、详尽、全面地记录好观测现象和所测数据
    如:在学习浮力一节时,观察用弹簧测力计在空中称物体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并记下数值,用弹簧测力计在水中称同一物体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并记下数值。同时记下物体放入水中前后水面的变化。
    4.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思考现象产生的原因,对于不能解释的现象要提出问题
    如在学习浮力一节时,通过观察用弹簧测力计在空中称物体和在水中称同一物体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同,在水中称时小于在空中称时的示数。让学生分析这一现象,不难想到物体在水中受到了水竖直向上的浮力。
    四、指导学生重视操作,达到探究学习
    物理教学中的实验既是获得知识的一种手段,又是了解学生如何进行物理科学研究活动的一种途径。因此,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指导学生:
    (1)指导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弄懂实验原理。
    (2)指导学生根据实验原理确定需要进行哪些现象的观察或测定哪些数据,以达到实验的目的。
    (3)弄清实验仪器的作用以及它们的构造,指导学生正确组装和使用。掌握计数、读数的技巧,然后按设计好的实验方案完成实验。比如:在电学实验中,学生首先必须掌握安培表、伏特表、滑动变阻器的使用规则,会正确选择量程,然后才能利用安培表、伏特表正确完成有关电学实验。
    (4)实验中要求学生积极参与、人人动手,规范操作、仔细观察、准确记录。
    (5)指导学生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交流、分析、评估、作出解释;对测量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搞好误差分析,总结、得出结论。
    五、指导学生科学记忆,获取知识储存
    记忆是学习的基础或必要条件,没有记忆就不可能有学习活动。初中物理需要记忆的内容很多,教师应根据物理学科特点和初中生的生理特点,指导学生采用科学的记忆方法。
    1.系统记忆
    按照物理知识的系统性,把知识顺理成章,编织成网。如对电功和电功率的知识可用方框图来记忆。
    2.顺口溜记忆
    例如:在学习刻度尺、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时,启发引导学生将其归纳为“看、放、读、记”四个字来帮助记忆,创造性的记住了枯燥无味的条文;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但在将其编为“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物近像远像更大”的顺口溜后,学生不但记得牢,用起来也得心应手,很少出错。
    3.对比记忆
    对一些有相互关联又容易混淆的物理概念进行对比记忆。如质量和重力、惯性和惯性定律、压力与压强、内能与机械能、热量与热能、热运动与机械运动等进行对比分析记忆,可增强记忆效果。
    此外,在记忆方法上还可引导学生使用辨别特征记忆法、理解记忆法、交替记忆法等有效的记忆方法,防止遗忘。
    六、指导学生有效练习,形成知识迁移
    练习是物理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巩固知识、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有效练习。通过练习查漏补缺,沟通物理概念、定律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还应特别注重思维训练,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思维训练包括:①审题:即拿到题目时,首先对题目的文字和附图阅读几遍,对题目有一个粗糙的总体认识,然后再细致考察各个细节,最后对问题的整体建立起一幅比较清晰的物理图象。②求解:即通过认真仔细的分析,化繁为简、化隐为明、回忆相关的知识点,形成思路、确定解题方案,正确运用物理规律求得答案。③回顾:通过回顾对题目进行引申和变换,从而开阔思路,从题解中发现新的规律,获得新的认识,以提高学生比较、概括、转化的能力。④解答习题重技巧:对一题多解的情况,要指导学生认真分析,寻求思路清晰、步骤简明的最优解法。
    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为了培养跨世纪创新性人才,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加强学生学法的研究和探索,改变过去那种“授之以鱼”为“授之以渔”。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并善于探索真理、发现真理,使学生将来成为开发型、创新型人才。^NU1DA2010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