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洁灵与张国荣的故事:《经济常识》知识、区别、总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9:43:21

一、《经济常识》中的重要概念

1、商品 2、商品经济: 3、使用价值: 4、价值: 5、货币:6、价值尺度:

7、流通手段: 8、纸币: 9、通货膨胀: 10、通货紧缩: 11、价值规律:

12、按生产要素分配: 13、市场经济: 14、国家的宏观调控: 15、经济手段:

16、法律手段; 17、行政手段: 18、市场主体: 19、企业: 20、企业法人:

21、公司: 22、经济效益: 23、企业兼并: 24、企业破产: 25、企业的信誉;

26、企业的形象: 27、正当竞争: 28、不正当竞争: 29、国民生产总值(GNP):  

30、农业: 31、劳动者的义务: 32、新型工业化道路:  33、劳动者的权利:

34、工业: 35、职业道德: 36、劳动合同和劳动合同制度: 37、社会保障制度:

38、社会保险: 39、社会救济: 40、社会福利: 41、社会优抚: 42、社会总产品: 43、国民收入: 44、财政: 45、财政预算: 46、财政收入: 47、财政支出:

48、财政收支平衡: 49、财政赤字: 50、税收: 51、偷税: 52、欠税: 53、骗税: 54、抗税: 55、纳税人: 56、增值税: 57、营业税: 58、消费税:32、第三产业:

59、个人所得税: 60、关税: 61、银行: 62、中国人民银行: 63、储蓄:

64、商业保险: 65、商品服务市场: 66、消费品市场: 67、生产资料市场:

68、债券: 69、服务市场: 70、家庭消费: 71、世界市场: 72、经济全球化:

72、外汇: 73、汇率: 74、外汇储备: 75、世界贸易组织: 76、对外贸易:

77、顺差: 78、逆差: 79、独立自主: 80、自力更生: 30、国内生产总值(GDP)

二、《经济常识》中的重要“关系”

1、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

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商品的价值离不开使用价值,使用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商品的使用价值也离不开价值,没有价值的物品,就谈不上商品的使用价值。所以,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另一方面,二者又相互对立、相互排斥:对于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来说,不可能同时获得商品的这两个方面,要获得商品的价值就必须让渡其使用价值;要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就必须付出能表现一定价值量的货币。

2、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关系

商品的价值量不能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只能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无关,与个别劳动时间成反比, 与单位时间商品价值总量成正比;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反比,与单位时间内商品的价值总量无关。

3、商品的价格与价值、供求关系、商品市场的关系

价值决定价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格与价值一般成正比关系。商品的价格主要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供不应求时价格上升,供过于求时价格下跌。商品的价格是在商品服务市场上形成的。

4、货币与纸币的关系

(1)货币与纸币是有区别的:①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而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②货币是商品,具有价值。纸币只是一种价值的符号,本身没有价值。③货币具有五种职能,而纸币只具备代替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2)货币与纸币的联系体现在:①纸币是货币形态的演变,是商品流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②纸币因为自身没有价值,因而其发行量必须是依据实际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否则会引发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

5、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

(1)从时间上讲,商品经济出现在先,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到社会化大生产阶段时的产物。商品经济出现,必然出现商品市场,但只有商品经济发展到社会化大生产阶段,才出现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主要手段的市场经济。                                          

(2)商品经济侧重强调的是经济形态的性质,与之相对应的是自然经济,而市场经济侧重强调的是实现资源配置的方式或手段,实质是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商品经济,与之相对应的是传统的计划经济。

(3)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没有商品经济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就不可能出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要求和方式,市场经济又是商品经济发展的趋势和客观要求,当商品经济发展到社会化大生产的阶段,必然要求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在这个意义上说,市场经济就是社会化的商品经济。

6、公有制与公有制的实现形式的关系

区别:公有制是指生产资料由国家占有和劳动群众集体占有,它是从社会宏观角度对生产资料占有形式进行的界定。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指公有制经济在微观领域的具体体现,实际上是指公有资产的经营方式或组织形式。公有制是本质属性,实现形式是方法问题。

联系:同一种所有制可以采用不同的实现形式,不同的所有制也可以采用同一种实现形式。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该多样化。当前,我国要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7、市场经济的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开放性之间的联系:平等是竞争的前提条件,没有平等竞争就不能展开;竞争是平等的必然产物。法制是平等和竞争的保证,也是平等的体现;开放是平等竞争展开的前提,也是法制发挥作用的社会条件。

8、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属于市场经济,当然也是社会化的商品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但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我国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其基本特征是: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从哲学上来看,市场经济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9、股份制与社会制度的关系

股份制是是指不同的资本所有者以股金形式共同出资创建、自负盈亏、共担风险和按股分红的现代企业组织形式,其具体形式是股份公司。股份制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它既不等同于私有制,也不等同于公有制。股份制在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上与公有制有相似之处,但其分配却是“按股分红”,这种分配方式不等于“按劳分配”。股份制这种既不是公有制亦非私有制的“过渡性”特点决定了它既能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所有用,也能为私有制所用。所以,我们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关键是看它所从属的社会基本经济制度的性质,看它的控股权掌握在谁的手里。今后,我国国家经济布局进行战略性调整必须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10、三大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

(1)按照人类生产活动的历史顺序和各行各业的性质划分的三大产业是:第一产业是农业,第二产业是建筑业和工业,第三产业除第一、二产业之外的所有行业的总称。

(2)三大产业之间是密切相联、相互制约的。没有第一、二产业的发展,就不可能有第三产业的发展,而第三产业的发展又能促进第一、二产业的发展;第一、二产业为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机械设备、原材料、燃料及各种消费品,第三产业的发展为第一、二产业提供知识、技术、资金和人才等,从而提高第一、二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同时,第三产业的发展又为第一、二产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

11、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在我国,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是由劳动者享有的权利和履行的义务构成的,是通过劳动者实现权利与履行义务体现出来的。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在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经济制度下,劳动者是生产资料的主人,也是国家的主人,获得了主人翁地位,享受到了广泛而真实的劳动权利。但是,劳动者在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的同时,还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只有坚持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才能充分体现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

12、我国国民收入中积累与消费的关系

二者是对立统一的。首先,二者是对立的,表现在:A、二者的性质和用途不同;B、在一定时期内国民收入的总量是既的,二者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不论是用于积累的部分过多,还是用于消费的部分过多,都不利于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其次,二者又是统一的,表现在:A、积累的增多会扩大再生产,而生产的发展是提高消费水平的基础;B、消费是生产的目的,也是促进生产发展的重要措施,消费水平的提高必定会调动其生产积极性,从而又会创造更多的国民收入,增加积累。因此,积累和消费不可偏废其一。

13、税收的三个基本特征之间的关系

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三个基本特征。这三个基本特征之间是紧密联系的:首先,税收的无偿性要求它具有强制性;其次,税收的强制性和无偿性又决定了它必须具有固定性。总之,三者缺一不可,统一于税收法。

14、我国公民与税收的关系

我国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新型税收,广大人民群众是税收的最终受益者。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兴旺发达、繁荣富强,与人民的安居乐业、生活幸福是直接联系在一起的。国家各种职能的实现,必须以纳税人缴纳的各种税收做物质保证。因此,我们每个公民,都应当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履行应尽的社会义务,将为国纳税引以为自豪,将自觉纳税视为公民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看成是国家主人翁地位的具体体现。在依法纳税的同时,我们还应该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行使纳税人的权利,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的使用,监督税务机关的执法行为,与糟蹋国家税收的行为做坚决的斗争。

15、银行与商品经济的关系

银行是商品货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当货币兑换业发展到兼营货币保管、收付、结算、放款等业务时,货币兑换业就发展为银行。

16、银行与货币的关系

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货币的产生是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而银行就是专门从事货币的投放和回笼、货币收支的组织和管理,使货币在不同的所有者之间借入和贷出的主要金融机构。在我国,银行作为信贷中心、转帐中心和现代出纳中心,是资金活动的中枢神经,是国家宏观的关键部门,是整个经济活动的总枢纽。

17、银行与市场经济的关系

市场经济是社会化的商品经济,是以市场为基础来进行资源配置的经济,具有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开放性的一般特征。商业银行作为国民经济的“神经中枢”,在市场经济中的资源配置作用非常突出。商业银行也要在开放的、具有健全法制的市场经济环境中参与平等竞争,接受市场的检验。

18、我国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的关系

我国中央银行即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的国家机关,是我国政府的组成部分,同时它又是我国银行金融机构的领导力量,是“银行中的银行”。我国的商业银行是以经营工商业存、放贷为主要义务并以银行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的企业法人。因此,我国中央银行同商业银行的关系既是政府与企业的关系,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同时,二者又具有存款和贷款的关系(中央银行是商业银行最后的存款者和贷款者)。

19、债券与股票的关系

    (1)二者区别:①性质不同。债券是债权的凭证,它证明持有者对债务享有的债权;股票是股份公司发给股东的入股凭证,它证明股东对公司的所有权。②受益权不同。债券的持有者不承担经营风险,到期可获得约定的利息;股票的持有者可以取得股息和红利,股息和红利的多少与由公司的经营状况决定。③偿还方式不同。债券到期必须还本金;股票持有者不能从公司中退出股金,但可以转让、出售。

    (2)二者联系:都是有价证券,都是一种表示财产所有权的凭证,都是集资的一种手段,持有者都可以凭此获得一定的收益。

20、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关系

(1)区别:

A、性质和作用不同。前者具有强制、保障、社会、行政、非盈利等特性,其作用是保障大多数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水平;后者具有自愿、赔偿、盈利的性质,其作用是使投保者在遭受意外损失时,按照经济合同得到补偿;

B、对象不同。前者以法定的社会成员为对象;后者一般不作法律规定,全体公民均可自由选择,自愿参加,惟一的条件是缴纳保险费。

    C、内容不同。前者主要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疾病保险、待业保险、死亡抚恤以及其他社会保险事业等;后者一般可分为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

    D、费用负担不同。前者的费用大多是由个人、企业和政府共同负担或完全由政府负担,不以被保险人的需要为依据,而是由国家和有关部门统一规定;后者的费用完全由投保者负担,并取决于投保者的自愿。

E、补偿标准不同。前者完全按照国家法令规定的条件和标准执行,既要考虑劳动者原有的生活水平和社会平均消费水平,又要考虑在职职工平均工资的提高幅度、物价因素和国家财政的负担能力,其补偿立足点是“保险”;后者完全取决于被保险人缴纳保险费的多少和实际受损的性质和程度,严格按对等原则来确定,其补偿立足点是“赔偿”。

(2)联系

二者都具有一定程度的事后补偿性,都具有社会稳定器的功能,都可以对投保受益人起到“减震器”和“安全网”的作用。

21、生产和消费的辩证关系

生产决定消费。生产为消费提供对象,决定消费的水平和消费方式,并为消费创造动力。

消费对生产起着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最终环节,是生产的动力,为生产提供导向,是社会再生产的必要前提。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22、国内市场与世界市场的关系

世界市场也叫国际市场,是指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以商品流通为主要内容的经济交往活动的总和。世界市场是国内市场在范围上的延伸,它同样具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价值规律在此范围同样存在并起作用。

23、我国对外贸易中进口与出口的关系

发展对外贸易,首先要努力扩大出口,增加外汇收入。出口是对外贸易的基础,只有积极发展在国际市场上有竞争力的出口产品,提高出口商品的质量,使出口贸易较快增长,才能增加外汇收入,保证进口。

在扩大出口的同时,要适当增加进口,更多地利用国外资源和引进先进技术、关键设备。进口本国缺少的技术设备、生产工艺、原材料,可以扩大出口商品的生产,提高出口商品的质量,能够增加出口。

24、自力更生与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关系

一方面,自力更生是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前提和基础;另一方面,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增强自力更生的重要途径。

三、《经济常识》中的“决定”(客观必然性)

1、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2、国家可以决定纸币面额的发行量、大小等,但是不能决定纸币的购买力。

3、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根本决定因素和具体决定因素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是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也是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从根本上来说,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具体地说,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首先,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其次,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的前提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再次,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都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4、我国现阶段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并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具有客观必然性:第一、这是与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第二、这是由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的;第三、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5、我国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了我国税收的性质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新型税收。

6、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客观必然性

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生产社会化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

 

四、《经济常识》中的“作用”(意义、职能)

1、价值规律的作用

第一、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的分配(使资源在社会各部门之间实现优化配置);第二、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使资源在企业内部实现优化配置);第三、导致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使资源在企业之间实现优化配置)。价值规律这三个方面的作用,集中到一点,就是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合理配置和高效配置,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货币的职能(作用)

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这是货币的五种职能。其中,前两种为基本职能。

价值尺度是指货币能用自身价值来衡量和表现其它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功能。货币之所以能充当这一职能,是因为它本身有价值。当货币衡量和表现商品价值大小时,商品的价值就表现为价格。价值决定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格与价值成正比。货币充当价值尺度时,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而只需观念上的货币即可。

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的功能。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商品流通。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而必须是实实在在的货币。

3、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第一,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第二,国有经济要提高自己的整体质量和竞争力,引导和影响其它所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在国内外竞争中不断壮大。

4、我国发展市场经济的重要意义(作用)

发展市场经济是振兴我国经济的必由之路。首先,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其次,实行市场经济是我国对外开放、走向世界的需要。

5、企业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细胞,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企业是生产和流通的直接承担者;企业是推动社会经济技术进步的主要力量。

6、国有大中型企业中国民经济中的支柱性决定作用

首先,国有大中型企业在国民经济的关键和重要部门中处于支配地位,对整个经济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其次,在国家财政收入主要来源的国有经济中,国有大中型企业的贡献最大,为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发挥着重大作用;再次,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存在和发展,对于壮大国有经济、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因此,我们必须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搞好搞活国有企业。

7、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的重要意义

经济效益是企业一切经济活动的根本出发点,是衡量一切经济活动的最终综合指标。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8、企业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的重要性

良好的企业信誉和形象是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是企业经营成败的重要因素,对企业的生存竞争至关重要。尤其是在市场竞争十分激烈的今天,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更显得重要。创立名牌产品、实行优质服务,是企业良好信誉和形象集中体现。

9、农业在国民经济的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农业是工业等其它物质生产部门与一切非物质生产部门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条件;农业是支撑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与进步的保障。当前,我国农业的基础地位仍然比较脆弱,农业发展速度仍然相对滞后,“三农”问题仍然严重,农业仍是制约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农业生产,任何时候都不能削弱。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10、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这种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工业是国民经济各部门进行技术改造的物质基础。工业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先进的技术装备;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能源和原材料;为满足人民生活需要提供各种消费品;是国家积累的重要来源;是加强国防的重要条件。

11、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重要意义

在我国,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有效地推动我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可以扩大就业领域和就业人数,保证社会安定;可以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可以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2、我国实行劳动合同制度的重要意义

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是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势在必行的选择。实行这一制度,可以促进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增进劳动者的竞争意识,促进劳动者自身素质的提高,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维护劳动者权利与义务、体现主人翁地位的法律保障。

13、我国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意义

建立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我国新型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是企业深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的必要条件;是增强企业活力的客观要求;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实现社会安定的根本性措施。

14、财政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国家通过财政,可以有效地调节资源配置;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可以有力地促进教、科、文、卫事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基础。

15、我国税收的重要作用

第一,它是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第二,它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第三,它是国家实现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

16、我国中央银行的职能(作用)

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的中央银行,它是在国务院领导下,管理全国金融事业的国家机关,是我国政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职能主要是:依法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发行人民币,管理人民币的流通;经理国库;持有、管理、经营国家外汇储备、黄金储备。

17、银行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第一、为经济建设筹集和分配资金,是再生产顺利进行的纽带;第二,能够掌握和反映社会经济活动的信息,为企业和国家作出正确经济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第三,对国民收入经济各部门和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监督管理,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

18、公民适量的储蓄在国家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公民适量的储蓄,作为一种投资作为,在国家的经济生活中起着重大的作用:第一,为国家积累资金,支援现代化建设;第二,调节市场货币流通;第三,有利于培养科学合理的生活习惯,建立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19、商品服务市场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商品服务在市场经济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是基础市场,是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要前提;是人们生产、生活所需要的各种商品和服务进行交换的载体。

20、经济全球化化的作用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有利于吸收外资,弥补国内建设资金不足;有利于引进技术和设备,实现技术发展的跨越;有利于学习先进管理经验,培养高素质管理人才;有利于发挥比较优势,开拓国际市场。另一方面,它也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不利和风险,使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受到挑战,对主权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民族工业形成严重冲击。

21、世界贸易组织在国际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世界贸易组织在国际经济贸易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它较大幅度地降低了世界各地进口关税的水平,有力地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它规定了国际贸易中的各项基本原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际贸易的有秩序进行;它实施了一些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条款,使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得到进一步发展。

22、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重要意义

我国加入WTO,可以更广泛地参与国际分工;更大范围地在国际贸易中参与公平竞争;能够享受最惠国待遇,增加出口。中国需要世界贸易组织,世界贸易组织也需要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我们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有利也有弊,但是总的来说,机遇大于挑战,利大于弊。

2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作用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为协调国际货币关而建立的,目的在于向会员国提供短期贷款,协助解决其国内经济困难,以平衡其国际收支的逆差,促进国际间的合作,维持国际经济的稳定。世界银行是一个主要协调对发展中国家贷款和投资的国际金融组织,其目的在于对成员国组织贷款和投资,以促进会员国资源的开发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促进国际贸易长期增长。这两种组织在国际经济中的作用是:第一,指导成员成员国摆脱收支困境;第二,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

24、我国发展对外贸易的重要作用

发展对外贸易,可以互通有无,调节余缺,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可以节约社会劳动,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可以吸收和引进当代世界先进的科学技术,增强本国的经济实力;可以接受国际市场的竞争压力和挑战,促进国内企业不断更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的国际化水平。

 

五、《经济常识》中的“怎样”(如何办)

1、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怎样进行宏观调控?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但市场的调节作用不是万能的,它自身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弱点和缺陷,所以需要国家进行宏观调控,把“有形的手”和“无形的手”结合起来,保持其健康、有序的发展。

国家的宏观调控,是指国家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有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三者各具特色,相互补充。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行政手段为辅,发挥它们的总体功能。

2、怎样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提高经济的主要途径是:一要依靠科技进步,二要靠科学管理。

3、怎样提高企业经营者的素质?

企业经营者的素质对企业经营管理状况和企业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企业经营者既要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与时俱进的开拓精神,又要具有经营的专业知识、才干和能力。具体地说,应该具有较高的的思想政治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业务素质。

4、、国有企业的经营者如何企业和国家、企业与职工的关系?

正确处理企业和国家的关系,实质是如何处理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作为国企的经营者是企业的法人代表,国有资产的经营者首先就应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要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为此既要努力提高本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着眼于企业的未来和发展,更要从全局出发,维护国家的整体利益。当国家利益与企业发生冲突与矛盾时,经营者应毫不犹豫以国家利益、整体利益为重。

5、怎样发展我国的农业?

发展农业,必须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之路,为此,一要靠政策,二要靠科技,三要靠投入,四要靠产业化经营,五要靠结构调整,六要靠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同时,要积极发展乡镇企业,推动城镇化进程,做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工作,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解决好“三农”问题,要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

6、怎样发展我国的工业?

我国工业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任务。我们要振兴我国工业中的支柱产业,着重发展建筑业和工业中的机械、电子、石化、汽车制造、信息产品制造等产业。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的路子。

7、在国民收入的分配中应怎样正确处理好积累与消费的关系?

首先,在生产发展和国民收入增加的基础上,积累部分和消费部分都应有所增加;其次,积累基金与消费基金必须与国民收入的物质构成相一致;再次,还必须正确处理国家、企业、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

8、怎样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首先,家庭生活消费必须与国情及家庭收入相适应,提倡适度消费,反对铺张浪费(当然,也鼓励在允许的条件下适当超前消费);其次,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要协调发展;第三,要改变落后的生活习惯,提高消费的科学性;第四,必须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

9、消费者怎样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主要依靠:A、国家法律、法规及政策提供法律依据;B、各级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和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范围依法行政;C、司法部门依法惩处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D、消费者协会和其他消费者组织的保护和协调;E、舆论监督。

(2)维权途径:与经营者协商解决;请求消费者协会进行调解;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请求行政部门进行处理;提请仲裁机关仲裁;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10、关税怎样对一个国家的进出口贸易起调节作用?

有些商品国内能大量生产,或者暂时不能大量生产但将来可能发展,对这些商品征收较高的进口关税,可以保护国内同类商品的生产和发展;对本国不能生产或生产不足的原材料、半制成品或先进技术设备的进口制定较低税率或免税,鼓励进口,可以维护本国加工工业的发展。

11、关税怎样对一个国家国内市场的供求关系起调节作用?

对非必需品或奢侈品以及本可大量供应的商品征收高关税,可以限制进口,节省外汇开支。对国内市场上短缺而国内不能大量生产的生活必需品,征收低税或免关税,以增加进口,保障供应。这样就调节了国内市场的供求关系。

12、我国应怎样应对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任何国家都回避不了。我国要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各种有利条件和机遇;同时又要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风险保持清醒认识,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加强防范工作,增强抵御和化解能力,切实维护我国经济安全,更好地发展和壮大自己。我国主张,我国需要世界各国“共赢”的全球化,所有国家都应是全球化的受益者。

 

六、《经济常识》中的“表现”(体现)

1、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未产生货币时)。

2、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产生货币后)。

3、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4、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的体现

公有制为主体,主要体现在: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既有量的优势,更注重质的提高;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在我国现阶段,除了公有制经济外,还有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

5、我国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有承包制、租赁制、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

6、我国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主要形式有按劳动要素分配、按资本要素分配、按土地要素分配、按技术信息要素分配、按管理要素分配。

7、当前我国法定公司的主要形式有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

8、公司是企业的一种重要形式。

9、企业实行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是企业职工代表大会。

10、我国财政收入的主要表现形式:税、利、债、费。其中,税收是最主要的形式。

11、我国城乡居民储藏存款的主要形式:活期储蓄、定期储蓄、邮政储蓄。

12、我国债券的主要形式(种类):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公司债券。

13、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

第一,生产的全球化,跨国公司越来越多成为世界经济的主要力量;第二,市场的全球化,国际贸易迅速发展,成为世界经济的火车头;第三,资金的全球化,国际金融迅速发展,巨额资金在各国之间自由流通;第四,科技开发和应用的全球化;第五,信息传播的全球化;第六,国际直接投资迅速增长,并呈现多元化格局。

14、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方式有对等贸易、展卖、加工贸易、补偿贸易等。

 

七、《经济常识》中的“原则”

1、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口品的分配实行的原则:按劳分配。

2、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要坚持的原则: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3、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订立劳动合同时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是:平等自愿、协商一致、不得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规定。

4、我国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既有利于生产,又要保障基本生活的原则;要体现权利与义务相继统一。

5、我国公民存款储蓄的原则:存款自愿,取款自由,存款有息,为领储户保密。

6、市场交易的原则: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

7、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应遵守的原则:最重要的原则是非歧视原则。其它原则还有自由贸易原则、平等互利原则等。

8、我国对外贸易的基本原则: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平等互利。

 

八、《经济常识》中的“特征”(特点)

1、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开放性。

2、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3、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的不同特点

(1)股份有限公司的特点:资本划分为等额股份;发行股票筹次,资本必须是货币;股东人类有最低限制,没有最高限制;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1000万元;设立程序复杂;适应大中型企业。

(2)有限责任公司的特点:资本不划分为等额股份;出资证明,出资不一定是货币,还可以是技术、厂房、土地等;股东人数限制为2—50个以下;最低注册资本为10—50万元;设立程序简单;适应中小型企业。

(3)二者的共同特点:都是依法设立的法人;股东均负有限责任;公司均以其全部资产对债务承担责任;公司组织机构均有股东大会、董事会、总经理等。

4、税收的基本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5、消费品市场的特点:购买人数众多;商品品种繁多,花色多样,规格齐全,并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商品交易次数频繁;供求关系复杂多变,购买力流动性大;购买者容易受广告宣传促销活动的影响。

6、生产资料市场的特点:购买者以各类企业为主;企业需要的数量大、金额多,属大宗购买和固定购买;购买次数少,使用周期长;专用性强,技术服务要求高,对所购买商品有严格要求。

7、服务市场的特点:交易的商品是无形的服务性活动;生产和消费在时间和地点上通常是一致的,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同时进行;提供的服务门类多、功能多样,与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息息相关,密不可分。

8、“二战”后世界市场的新特点:国际贸易方式多样化、商品结构复杂化、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跨国公司迅速发展、市场竞争激烈化。

 

九、《经济常识》中的“内容”

1、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要内容: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3、我国现阶段非公有制经济主要包括(内容):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

4、我国工业化进程中要着重发展的支柱产业的内容:机械工业、信息产品制造业、石油化工业、汽车制造业、建筑业。

5、我国劳动者的权利主要内容: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

6、劳动者依法履行的基本义务的主要内容:完成劳动任务,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7、我国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的主要内容:主要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双方经过平等协商后达成的关于权利与义务事项的条款,包括双方当事人自己规定的条件按法律、法规执行的条件两部分。

8、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优抚。

9、我国居民家庭消费的主要内容:从内容上看,可以分为物质生活消费、精神文化生活消费和劳务消费;从消费目的看,又可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10、商品服务市场上消费合法权益的主要内容:安全权、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求偿权、人格尊严和民族风俗习惯受尊重权,获得消费方面的知识的权利,对商品和服务以及保护消费者权益工作进行监督的权利。

11、世界市场的主要内容:商品市场(是主要的)、资金市场、技术市场、服务市场。

 

十、《经济常识》中的“比例”与“公式”

1、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个别劳动生产率和个别劳动时间无比例关系。

2、社会必要时间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个别劳动生产率和个别劳动时间无比例关系。

3、商品的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与个别劳动时间成反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和社会劳动时间无比例关系。

4、个别劳动时间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5、无论社会劳动生产率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如何变化,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所创造的商品的价值总量不变。

6、社会劳动生产率与个别劳动生产率的变化,都会引起商品的使用价值量的变化。

7、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  商品价格总额 / 货币流通次数

说明:

(1)这里的“商品价格总额”指待待售商品总量与物价水平之和。

(2)在货币流通次数不变的情况下,商品价格总额增多,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也应该相应增多,否则就会有一部分商品无法成交。

(3)在商品价格总额不变的情况下,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应该与次数相适应。如果增大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就要求要减少货币流通次数,反之亦然;货币流通次数增多,同样也要求减少流通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如果货币流通次数增多而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未变,货币(有时指纸币)本身就会贬值。

8、经济效益 == 生产总值 / 生产成本

说明:

(1)这里的“生产总值”还可用“有用劳动产品”、“所得”、“产出”等说法来表达。

(2)这里的“生产成本”还可用“劳动消耗”、“所费”、“投入”等说法来表达。

(3)生产总值扣除生产成本后的差额就是利润。经济效益好的企业利润一定增多,但是利润多的企业经济效益不一定好,因为,只有当生产成本一定的情况下生产总值增加了(与原来相比),才能说明经济效益提高了;或者在利润增长幅度大于生产成本增长幅度的情况下,才能说明经济效益提高了。

9、股票价格 == 预期股息 / 银行利息率

说明:

(1)“股票价格”不同于股票的票面金额,它是变动的,通常总是大于或小于其票面金额。

(2)这里的“预期股息”指投资人在购买或转让某支股票时,对其在证券市场上所产生的收益的预测数额。

(3)某一股份有限公司如果经济效益高,利润可观,那么所发行的股票的预期股息就必然多,因而股票价格就必然高;反之亦然。

(4)这里的“银行利息率”指“同期银行利息率”。同期银行利息率高,储蓄存款数额就会增加,购买股票的人数及金额相应就会减少,因此股票价格与同期银行利息率成反比。

10、国民收入(净产值)== 社会总产值 — 已消耗生产资料价值

说明:国民收入是劳动者新创造的社会财富,它标志着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扩大再生产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现在我们在衡量一国经济发展的总量和水平时,更多的是用国内生产总值(GDP)。

11、个人工资薪金应交所得

== (每月工资薪金 — 起征点)× 相应应纳税所得额税率

说明:

(1)由于我国个人工资薪金所得采用超额累进税率,所以在计算全月应交个人所得税数额时,应注意不同应纳税所得额的不同税率,分别计算,然后相加。

(2)全月应纳税所得额 ==月收入 — 起征点

(3)目前我国个人工资薪金阶层月收入所得税的起征点为2000元。

11、利率 == 利息 /  本金

说明:这里的“本金”和“利息”都是指在一定的期限内,一般指一年,因此利率一般指“年利率”。

13、利息 == 本金 × 利率

说明;计算时,除注意“一定的期限(一般为一年)”外,还应注意国家利息税税率的变动情况。

14、以100外币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量的的人民币,也就是用人民币表示某种外币的价格,表示公式为:100单位外币=×××人民币。

说明:

(1)当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更多的人民币时,外汇汇率升高,外币相对于人民币升值,外币与人民币的比价上升;反之,则说明外汇汇率跌落,外币相对于人民币贬值,外币与人民币的比价下跌。

    (2)人民币汇率是指以美元为主要代表的外汇均衡价值,即用外汇表示人民币的价格。基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一定数量的人民币兑换更多的某种外币,则表示人民币价格上涨,人民币汇率升高。由此可见,外汇汇率与人民币汇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二者的升跌正好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