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媛117p图片:我读孔礼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0:22:12

我读孔礼战

 

 

                来自:杨富志与思辨教育

                                                http://blog.sina.com.cn/yfz888

 

 

【名师简介】

孔礼战,男,1961年8月生,大学本科,中共党员,河南省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先后任副校长、市教研室主任等职。现任济源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兼任济源市教育学会秘书长等。多次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省优秀教研工作者”“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市先进教育工作者”等。十多次获得河南省基础教育科研成果奖,论文《中小学教师如何进行教学研究》曾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全文转载。多次被聘为省中学高级教师评审委员会委员。 

【名师语录】

课堂上,教师一定要学会“偷懒”,一定要学会“装儍”,一定要学会“踢皮球”。

【我读我悟】

课堂上,教师要踢好“三脚球”

山东省莱芜市实验中学  杨富志  271100

“踢皮球”一词,来源于足球,运用到日常生活中,表示多方把一个“问题”像“皮球”一样踢来踢去,互相推诿的意思,带有很强的贬义。按理说这样一个词,与教学是毫不搭边的,然而孔礼战老师却贬义褒用,提倡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学会“踢皮球”,这一说法非常形象的揭示了一种新的教学理念。这种理念,切中了当前课堂教学的弊端:一是以“教”为中心的做法;二是“问答”式教学法;三是“零思考”现象……一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杏林子《生命生命》一文时,一生问道:“为什么作者得的是类风湿性关节炎,却借来医生听诊器,静听自己的心跳?”教师不能回答!往往忽略学生的问题。硬生生地浪费了学生的思考,致使学生不能最终形成问得习惯。究其根本,就是教师不会“踢皮球”,不懂得运用“踢皮球”来解决问题。

孔礼战老师这句名言告诉我们,要改变这些违背新课改理念,阻碍学生生命个体发展的做法,教师就必须学会“踢皮球”。

首先要踢好“开脚”球。课堂上,教师首先是参与者,而且是参与教学对话的首席。作为首席,要给课堂定好调子,抛出有意义的话题,踢好课堂教学的第一脚。在学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时,一开课我就踢出了一个主问题。“一次,福楼拜对莫泊桑说:‘你所谈的任何事物,都只能用一个名词来称呼,一个动词来表达,一个形容词来描述。你所用的词儿,应该是别人没用过的,甚至还没有被人发现的。’于是,莫泊桑在创作时都力图寻找那‘唯一’的词汇,使文章语言具有很强的穿透力。现在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围绕文中的人物,寻找、品味作者刻画人物时所选定的那些富有表现力、感染力的语言。”主问题这一脚踢出后,学生自主讨论,学习热情高涨,教学有趣、高效。

其次要踢好“交换”球。课堂如战场,瞬息万变。教师作为教学的引导者,即使备课得再充分,课堂上也会产生意料不到的问题。其实,好多问题利用好了就会转化成课堂教学资源,能否转化,关键看教师是否学会了“踢皮球”。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有这样一句话,“沙鸥翔集,锦鳞游泳”。一生问:“‘游泳’是一个词还是两个词?”“请结合上下文,自己思索。”“两个词,‘锦鳞游泳’和‘沙鸥翔集’是对偶句。既然‘翔集’是两个词,‘游泳’也应是两个词。‘游’指‘在水上漂浮’,‘泳’指‘在水中潜行’。” “交换”球这一脚踢出后,要充分相信学生能够自我解决问题,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最后要踢好“转移”球。对于普遍性的问题,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让学生在“独学”、“对学”的基础上,组织学生“群学”,方能取得最佳教学效益。在学习培根《谈读书》一文时,一生问:“关于文章题目,有的翻译为《论读书》,有的翻译为《谈读书》,为什么?”我把问题踢给全体学生,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生说:“注释告诉我们,《谈读书》这篇文章是一篇随笔,写法比较自由。”“你能告诉老师这篇文章的体裁吗?”“散文。”“如果让你以《论读书》为题,你写成什么文体?”“议论文”。又一生说:“本文如果以《论读书》为题,感觉上像议论文,写法较严谨。以《谈读书》为题,写法较自由、灵活。事实上本文是一篇随笔性的散文,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议论文。”另一个生说:“我的观点是‘谈’字的含义为‘二人对话’;而‘论’字是指‘用一些原理阐证一件事理或事物’。用‘谈’字显得亲切,让人易接受;而‘论’字则显得生涩,没有情感。所以编者以《谈读书》为题。”把个体问题转移成群体问题这一脚踢出后,利用学生群策群力,问题得以圆满解决。

总之,教师“踢皮球”的实质是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生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充分“利用”学生,挖掘学生潜能,真正把“教”变为“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