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忠实写作背景:敢吃螃蟹的南科大,教改艰难前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3:34:56
敢吃螃蟹的南科大,教改艰难前行总第105期      本刊记者 温秀云            

 

建校伊始,南科大就明确把香港科技大学作为改革的榜样。而目前南科大筹建核心成员的港科大三位教授已决意退出,“南科大负责人鼓励学生‘反对参加高考’的做法,除了空洞的口号和不负责任的煽动之外,看不到有任何建设性的具体建议和做法。” 

 

    自2011年3月开学以来,位于深圳的南方科技大学一直处于舆论焦点。6月初的45名学生缺席高考,更被社会各界反复争议。

    热议中,一些波澜不惊的事情又被曝光了——包括香港科技大学创校校长吴家玮在内的4名协助创办南科大的香港科技大学教授,在开学后,便已先后离开了南科大。最近,又有一名南科大学生要求退学,并发博文表示对南科大不满。南科大的教育改革,似乎已陷入迷茫。

    实际上,从2007年筹建至今,这所教育改革实验学校就承载了公众对于“大学独立”、“去行政化”等问题的美好期待。如今,面临重重约束,举步维艰的南科大能不能坚持到底,将教育改革杀出一条“血路”来?


高考压力大 教改呼声响

    今年高考期间,湖南一位考生考前跳楼;一位贵州考生因为迟到被拒进考场而哭泣;还有人连续参加了15次高考……这些图片在微博上广为流传,上万网友痛批高考制度,认为应该改革了。

    记得1977年恢复高考时,全国报考人数达570万,录取了27万,录取率仅为4.7%,但家长、考生的心态都相对平和;2011年,全国有933万考生参考,录取率将达到72.3%。但是,“高考焦虑症”却盛行,历年来因为高考压力而抑郁、甚至轻生的学生都不少。

    业内学者分析,虽然招生机会多了,但重点学校却很少。考虑到将来的就业问题,学生的压力依然很大。一方面,在“人人皆是大学生”的时代,不上大学面子上挂不住;另一方面,有不少单位的招聘都会注明要求本科学历以上,尤其国企、事业单位这样的“好单位”,不少甚至要求硕士。

    很明显,这是“一考定终身”的焦虑症结所致,所以大家一窝蜂在高考“独木桥”上挤过。但如今,贵州考场外痛哭的学生、因为子女高考而万分焦虑的家长、甚至于湖南考生选择轻生,他们都是被这“独木桥”折磨得死去活来,于是很多人认为是时候进行高考体制改革了。

    如何改革?南方科技大学自然成为万众瞩目的新鲜尝试。


南科大学子:

愿做教改试验的小白鼠

    与近千万高考生截然不同的是,南科大两间考场都是“虚位以待”,45名学生无一参加高考。

    但在考前,5月27日,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表示:“教育部支持南科大的教改探索,但任何改革首先要坚持依法办学,要遵循国家基本的教育制度,以制度来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此意见一出,舆论哗然。

    几天后,网上出现一封署名为南科大学子的《致所有关心南科大发展的人们的一封公开信》。信中说,“教育部做出这项决定,我们是可以理解的,同时也是难以接受的。”并委婉表示,不会参加高考。

    “南科大从呱呱坠地就打出了自主招生、自授学位的响亮口号,这是我们学校的特色和努力方向,也是我们引领文化、强调个人自主发展最重要的保障。在现在的情况下,我们为中国的教育改革做出了最大的牺牲,放弃了一切,甘愿成为一些人眼中的小白鼠。”

    最后还表示,“我们对自己的选择坚定不移,对南科大的未来充满希望。但是我们同时也是无助的,我们仅仅是学生,我们需要大家对我们学校有一个既不过度悲观也不过度乐观的看法……”

    校长朱清时亦明确表示,“反对已录取南科大学生参加高考”,他认为“参加高考就是让所有人回到体制内,这样的实验还有什么意义?”


“底气”来自自信

    这就意味着,45名学生拿不到教育部承认的学历证书,性质就相当于在一个社会培训班里虚度4年光阴,为此,许多人为这45名孩子担忧,认为他们是在拿自己的“青春赌明天”,如果失败的话,他们会成为这场改革的最大受害者。

    然而,南科大学生的公开信里却分明透着自信,除了盛赞这些“90后”孩子的勇气与独立精神之外,不妨从本真角度考量这股底气何来:

    本是优质生源。据悉,南科大的生源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去年报考了中科大少年班,上了一本线但没有被中科大录取的学生;二是全国向往南科大的高二学生,以校荐或者自荐的方式申请,经过筛选参加南科大的自主招生考试。他们中甚至有好几个算是小有名气的“神童”。其中有一半左右学生还来自教师家庭。

    享受“最好的”教学资源。为了对得起这些冒险读书的学生,朱清时致力于提高教学质量,不仅从全球请来教学上最好的老师,还精心为学生编排课程。这批学生不仅能够在南科大接受免费教育,每年还能够拿到1万元的奖学金。这样优厚的教育资源,实在让人无法抗拒。

    有的学生未来打算出国升造,不看重国内文凭。“我的想法其实很实际,将来我准备出国读书,国外很多大学本身也并不认可国内本科文凭。而南科大有知名教授和良好学习资源,报考竞争没有清华北大激烈,我觉得对我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南科大一位学生透露说。

“破冰船”艰难试验

    实际上,作为一支突破中国教育体制改革的“破冰船”,南科大始终在舆论中艰难试验。据悉,南科大创办源于2007年,深圳市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有强烈需求,决心创办一所高水平新机制的大学,以打破人口过千万的特区仍没一所一流大学的尴尬。

    经过两年的筹备,2009年,中科院院士、中国科技大学原校长朱清时被聘为南科大的校长,并成为中国第一个由国际猎头公司全球选聘的大学校长。朱清时45岁即成中国科学院院士的物理学家,还在中科大担任过十来年校长职务,对中国教育体制的感受颇深,这或许是他敢于接任这个新大学首任校长首因。

    深圳市政府对这所学校也狠下血本,仅在校园土地上就投入了近10亿美元,施工花了3亿美元,还给“领军人才”开出115万年薪,讲座教授年薪60万的优厚待遇,就算是普通工作人员待遇也比同行业者高出20%薪金。

    但对于南科大,教育部直至2010年底方批准筹建,至今未获教育部批准招生权。而朱清时还是决心在这个经济特区搞出个“教育特区”。

    成立之初,南科大教改实验的核心内容就被定为“自主招生、文凭自授”。今年3月1日,“不能再等”的南科大自主招收45名学生入学开课。但在高考前夕,教育部晦涩未明的表态,又使得朱清时陷入进退两难的处境。


三方博弈僵局

    除了招生、高考风波,以“去行政化”为办校理念的南方科大办校也一度遭遇非议。

    朱清时曾坦言,受任为南科大校长以来,一直被“行政化”裹挟。比如学校要招人,要给人力资源局打报告;买东西了,要给财务部门打报告;建实验室了,要给发改委打报告……这是不胜其烦的,但是,“没有红头文件支持,我们寸步难移。”

    此外,南科大副校长颇具行政色彩的选拔也饱受争议。争议源自4月29日,深圳市委组织部发表公告,拟对南科大副校长等7个职位进行公开推荐招聘选拔,其中副校长2名,但规定应聘者条件需为现任国内高等院校正处级以上职务的教育管理干部;现任深圳市正局级职务或副局级职务2年以上的干部。这使得教育界人士对南科大的“去行政化”目标颇为担忧。有教育专家称,传统的党委组织部任命的操作模式,已经暗示南科大的试验提前宣告结束。

    如今,南科大似乎陷入一个三方博弈的僵局。南科大想按自己的理念建立一所完全不同于现有体制的高校;教育部并不反对但又不希望对现行制度造成过大冲击;深圳市政府则穿插在二者之间,既希望南科大迅猛发展,但又不希望南科大脱离政府的领导。


核心团队 失望离开

    建校伊始,南科大就明确把香港科技大学作为改革的榜样。2010年,在港科大与南科大签订的合作协议框架下,香港科技大学创校校长吴家玮,教授李晓原、李泽湘、励建书来到南科大协助筹建工作。

    如今,作为南科大筹建核心成员的他们,决定退出南科大。对此,三位港科大教授直言,他们是带着失望离开的。他们认为,“南科大负责人鼓励学生‘反对参加高考’的做法,除了空洞的口号和不负责任的煽动之外,看不到有任何建设性的具体建议和做法。”

    南科大的办学策略和路径,筹备进展的缓慢,以及提前的招生时间,都受到他们的强烈质疑。他们坚持认为,在正式招生、开学之前,必须将教师团队、培养方案、管理规范等全部制定完备。但南科大的规章制度、行政架构、培养计划、学术委员会等,都未能在招生前完成,实验室也没能准备好,第一学期的课表,也是在临上课前最终敲定的。

    “我原来以为南科大教改实验的阻力会来自外部,没想到最大的问题和争议出在内部的办学策略上。”一位熟悉内情的人士说。

    除了核心团队,多名院士也不见了踪影,其中包括著名物理学家陈应天院士、葛墨林院士、雷清泉院士等等。


一学生退学 称不满南科大

    而在6月23日晚,博主“揭露南方科技大学内幕”,发表了一篇《南科大学生眼中的南科大》。博主自称南科大学生,目前已退学。博文列出对南科大不满。

    文中称,高考前,有人以南科大学子名义发表公开信,称拒绝参加高考。该博主称,这不是全体同学的意见,只是某人执笔发到网上后,才在QQ群里告诉大家,博主称不满自己“被代表”。

    博文称,绝大多数同学选择南科大,是为了能够通过南科大与国外高校的合作出国留学。但南科大师资不足、学生素质不高、学校学术氛围不够、学校地位尴尬,“现在大概也就是个专科水平吧”。

    校长朱清时就此回应称,该学生不考试、不上课,经常打游戏,他要退学,学校也没有办法。一名负责人解释,学校并未给这名学生办理退学手续,原因是,南科大现在还没有退学制度。

    该男生受访时说,“高考”风波对他影响很大,由于学校起初宣传的教授都走了,学校很多准备工作没做好,硬件设施也让他不满意,所以发表退学博文。

    此外,这名男生承认确实放纵自己玩游戏。对于未来,他说,他对出国留学没有信心,并说自己是高二考上南科大的,回去可能继续读高三,备考国内大学。

 
头脑清醒 方能走远

    上有“行政”约束,下有核心成员退出、学术团队迟迟未能组建,如今又增学生退学风波,让贵为校长的朱清时在最困难的时段“雪上加霜”。

    不过,对于港三大教授的意见,朱清时却坚持认为,在中国办大学,必须采取“边开车,边铺轨”的模式,不能等待一切完备,这也是适合中国国情的,若按港科大一模一样办学,不可能;而对于学生退学,他则表示,“每个学校都会遇到退学学生”。

    的确,一个学生退学代表不了什么,但他们提到的问题却不能忽视。尤其是关于教学质量和同学关系,这体现着一所学校的水平和在读学生的素养。

    而这45名学生来自五湖四海、个性十足,学校本应好好培养。但该学生披露,现在南科大的教学比较混乱,一些教授只是一个月来一次,11岁的“神童”受到其他同学排挤,被迫在公寓里自己学习不去上课等,而这也印证了此前港科大三位教授在公开信中所说,值得南科大尤其是朱清时校长认真对待。

    从南科大成立至今,公众和媒体一直给予南科大和朱清时校长诸多的祝福和支持,希望它能为中国高教改革杀出一条新路来。但教育改革从来不是执着于意义上的激情,中国高等教育普遍存在着急功近利、空喊口号的毛病,而南科大在条件并未完全具备时急于招生、过于强调“高校去行政化”,这是不是走进了港科大三位教授所言的“文革式教改”的误区?

    南科大教改虽彰显梦想可贵,但实现切不可急于求成。正如评论家韩青所言,“其实,人贵有自知之明,学校也是如此。只有静下心来认识自己,真诚地邀请观点相左者一起参与解决,南科大才能走得更远更稳。相信大家都希望南科大成为先行者而非先烈,希望南科大学生不成为教改实验的牺牲品,包括选择离去的港科大三位教授,他们对南科大也是爱之深责之切。一腔热情不能包打天下,南科大清醒才能走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