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寅恪最后二十年 知乎:北京大学国学大讲堂 翟鸿燊说五常之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8:51:51

北京大学国学大讲堂辽沈国学大讲堂 壹佰零伍 翟鸿燊说五常之一

  

  

   本期主讲:翟鸿燊,我国当代传统文化的倡导者和传播者,国学实践应用专家,经济与文化学者,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美国国家大学客座教授。

  《辽沈国学大讲堂》推出以来,深受辽沈各阶层读者的关注,也对我们的栏目提出了很多中肯的意见。我的MSN经常收到很多读者的留言:

  作为一个大型国有企业的操盘者,如何能协调修身、齐家、治企之间的冲突,是我的挑战。教育子女、孝敬老人、打造团队、客户共赢,每一项都不可回避,每一项都是难题成堆,我竭尽全力,试图面面俱到,却感觉事倍功半。

  ——网友 国企CEO

  “我是公司营销策划总监,喝了一肚子‘洋墨水’,总有些奇思妙想,一直追看贵报的国学大讲堂,也认识到自己短板明显,桀骜难驯,自己算是物质的奴隶,通过国学大讲堂,知道了‘不读正经书,做人没正经’。 ”

  ——网友 喝洋墨水的鱼

  还有我的一位挚友,她是朋友眼中的女强人,长袖善舞的商界交际明星,公司财源滚滚,但是总向我诉苦,说自己的幸福感没有随着物质的满足而增加。

  越来越多的人不但需要国学知识的普及,也需要国学应用的智慧。

  我想起了不久之前见到国学应用智慧传播专家翟鸿燊时,他对我说的话:“国学智慧中留下了至德要道,能使家庭和睦,企业一心,上下无怨,天下和谐,你想不想知道?你想不想宣传圣人之道解决今天人们修身、齐家、治企中所面临的难题呢? ”

  作为一个媒体人,我当然想!读者也想。于是,经过与翟老师不断地努力沟通,《说五常》这个专题,终于与读者见面了。希望能够带给读者更多更实用的国学应用智慧。

  ——编者

  中国人为什么厚爱关公

  中国人为什么厚爱关公?就因为他是忠、义、仁、智、信、礼、勇的化身,忠与义结合,是忠义;义与仁相连,是仁义;智与勇相结,是智勇;信与义相系,是 信义;礼与义相合,是礼义;仁 与勇相融,是仁勇。

  《辽沈晚报》定下《说五常》这一题目之后,我毫不犹豫就答应了。只有负责任、心怀天下的好媒体,才会在浮躁的世风下拟出这样传播大智慧的选题。适逢我受漳州市邀请,参加东山关帝文化节,这个专题,就从孝道、从说关公开始讲吧。

  美国芝加哥大学人类学系博士焦戴维在这次关帝文化节上对我说:“我尊敬你们的这一位大神,他应该得到所有人的尊敬。他的仁义智勇直到现在仍有意义。仁就是爱心,义就是信誉,智就是文化,勇就是不怕困难。上帝的子民如果都像你们的关公一样,我们的世界就会变得更加美好。 ”可见我们对关公的精神,也让外邦叹服。

  国人对关公的溢美,始于北宋,那个被抢走的宋徽宗,在短短的二十一年之中,连续四次对关公加封,由“忠惠公”、“崇宁真君”而再封为“武安王”、“义勇武安王”。虽说宋徽宗文治武功都不太行,但是加封关公这件事,还是开风气之先,可算作打造和谐大宋的政绩。此后各朝各代共有十六位皇帝御旨加封,给关公各项高级待遇,其中光绪皇帝的封号最长:“忠义神武灵佑仁勇显威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代表中国传统美德的字儿,他差不多都用上了。

  有了皇帝带头,民间更是把关公当成了保护神、财神,反正只要是老百姓关心的事儿,关公都管,关帝庙也是星罗棋布,即使在今天,关帝庙也是北京最多的庙宇,孔庙也要排在关帝庙之后。南方更甚,香港那么大的地方,就有十三处关帝庙,别管是黑道白道,都要供着关帝像。而儒道两家都有关公的位置,道家称协天之尊,儒家称武圣,两家的关公像也各有不同,在儒家书斋,关夫子文质彬彬,之乎者也;到了道家宫观,关公则是道法自然,清逸出尘;最后是商家设的财神殿堂,关老爷又是富丽堂皇,浑身上下放射着招财进宝的光芒。

  孔子说“仁者必有勇”。忠义仁作为中国人曾经具有的主导价值观念,吸引了无数的卫道士去追求“忠义双全”的境界,但几乎所有的人都失败了,唯有关公实现了忠与义的完美结合。你看他,辞曹归刘,忠得多么彻底;华容释曹,又义得多么潇洒!真是“彻底一忠”、“义贯千古”!为人们树起了一面忠义的旗帜。正义、义气、侠义、信义、仁义、礼义,他都占全了。

  而今天的人拜关公,好像功利心稍稍多了些,求忠义的心少了点儿。我在台北关帝庙前看过一副对联:“公平正直入门不拜无妨,诡诈奸刁到庙倾城何意”。你公平,你正直,你心中有大道,到了这个门,你不拜也罢,不要紧,因为你有“忠义”。老是算计人,看见谁有钱就想拿过来,这些人磕破头,也没有意义。正所谓“拜斯人,学斯人,莫糊涂磕了头去;入此庙,出此庙,当仔细扪着心来”。咱们求功求利,要求利国利民的百世功,要求滋养天下的千秋利。其实,你仁义,你仗义,你也是“财神”!

  什么算这样的“忠义”?怎样求这样的“功利”?咱们就从孝道说起。

   腹上一刀伤了几多经脉?

  人之身,不仅是血肉之躯,也是神形兼备,“莫将至性躯,看做血肉形”。老子说“修之以身,其德乃真”,《大学》讲“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你把 身体都毁伤了还怎么修身?

  我的书斋选在了北京西山,总有各界的朋友来访。前些天,来了位女士,做得是茶的生意,身怀六甲。她是台湾有名的茶师,茶道精熟,对我采的泉水赞不绝口。我也赞她带来的上世纪80年代的普洱的确不俗,她却说:“希望老师能记得我这点微末的本事,将来好给我腹中的女儿取个好名字。 ”

  我就问她是准备自然生产,还是剖宫产?她的助理插话说:“她老公想让她顺产,但她怕疼,就一票否决,决定剖宫产。 ”

  我喟叹,如今生产,总是把意外当正常,不知道只有难产的情况才用剖宫产。不体会自然生产那种极端的痛,怎么能体会分娩成功一刹那喜极而泣的快乐呢?有把孩子的生日比做母亲的难日,不生养不知父母恩,只有经历了分娩,女人才能体会到母亲生你的艰难,才能更深切地爱你的母亲。在身体麻木的状态下把孩子给拿出来,能有这种感触吗?现在当母亲的都没有‘生产力’了,生产的‘產’字简化的没“生”了。汉字字形藏理,字音通意,没“生”就不能“產”,无“心”就没有“愛”。可惜个别医生为了利益不讲医德,剖宫产的费用和顺产差了十几倍,他们就只会动员今天的孕妇做剖宫产了。“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我问她为什么圣人会这么说,她也答不出来。我想告诉大家,从浅层次说,你这身体从哪得来的?得来之后,又是谁培育的?是谁爱你的身体超过了他们自己的身体?是母亲辛苦哺乳,希望你成长,父亲日夜栽培,希望你成才。他们爱你如此之切,你是不是该保护自己的身体不受伤害?

  人的重要经脉一旦被切断,老祖宗留下的修身方法就没有机会去实现了。李时珍《七经八脉考》说:“内景隧道,惟反观者能照察之”,你知道腹上一刀,伤了几多经脉?万一缝合的不好,竖着切就破坏一条经络,横着切破坏三条经络。这一刀断了女人的大周天循环。身体和天地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比如后面24根骨头对应24个节气。人对身体不了解,所以不可能对自然了解、对宇宙了解。孟子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你把经脉弄乱了,如何修身?修不了身如何治世呢?不能治世你又如何实现“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的孝之终也?

  瑜伽也是修身之道,太极也是修身之道,但经脉一旦遭到破坏,人体这个伟大宝藏的功能,已经受到损伤了。

   “教”字拆开来就是孝与文化

  孟子说,仁义之实,孝悌而已。“孝”字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善事父母者”。也即是说,在成“人”之前,人畜无异,真正构 成其间差异的,就是一种情,一种亲 情,一种叫做“孝”的东西。把这种 东西系统化了,自成一道,便 称“孝道”。

  总有人看着我书房中“第一孝道”几个字发问:“天下道法这么多,为什么说孝道第一呢?”因为天下之人,不孝不教。你看“教”字,拆开来不就是孝与文化吗?儒、道教化民众,其实都倡导孝道第一。

  孔子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即君子应该追求立身根本,有根才能悟道,而孝道就是根本。尧舜禹汤和文武周公用孝道教化民众、治理国家,“其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这就是孝道的大能量。

  儒家有《孝经》,道家也有《文昌孝经》。经中说“孝治一身,一身斯立;孝治一家,一家斯顺;孝治一国,一国斯仁;孝治天下,天下斯升;孝事天地,天地斯成”,甚至《文昌孝经》还认为“助君为理,转移风俗,全在师儒”,直接指出儒是帮助国君治理国家、改变风俗的良师。《道德经》中说,“而我独顽似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无名万物之母”,“可以为天下母”,“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 ”都是以道为母。在老子看来,“慈”是母体天生的自然之爱,“孝”则是子女自觉的反哺之情,这些都不是人为的,唯其天生自然,故为可贵。

  儒道都将孝道推为立身治世,修行求道所必须遵行的大道,才会“父慈子孝”,“道生之,德育之”。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第一孝道,对于国家来说,即是应当礼待他国,和平共处,从而得到拥戴和敬服;对领导来说,应当能用孝道思想治理国家,体恤民情,爱护百姓,就会得到老百姓的欢迎、仰慕和拥护;对于寻常百姓,如果能用孝道治理自己的家庭,就能使家庭成员相敬如宾,邻里和睦。对一个企业来说,能在现代企业管理的方法中注入传统孝道的精神,让团队成员都能以爱家之心爱企业,以爱兄弟之情爱同事,以感恩之心对客户。上下一心,携手前进,何愁事业不兴旺发达呢?把工作做好,是回报企业,更是感恩父母。这就是小孝治家,中孝治企,大孝治国。让孝道精神贯穿在每一个社会环节中,一个平等、博爱、和睦、宁静、幸福的社会也就形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