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全国未来仕途预测:中国高校体育“有特点没特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5 09:36:14

中国高校体育“有特点没特色”

本报记者 郭剑 《 中国青年报 》( 2011年08月15日   12 版)

    “美国在奥运会上拿金牌的运动员中就有真材实料的大学生,他们真是利用课余时间训练的,只是在奥运会比赛前集训一段时间,这或许能给我们带来一些启示。”北京体育大学教授、学校体育教研室主任王华倬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中国学校体育和发达国家学校体育有着本质的区别。大多数中国高校的运动队,组建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解决运动员退役后的出路,而发达国家的高校运动队却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只有明白这其中的区别,我们才能讨论学校体育教育改革的方向。” 

    本届深圳大运会开赛两天了,由于今天恰逢周末,不少比赛场馆内观众不少。许多观众可能认为大学生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很高。实际上,中国代表团获得金牌的大多是运动员大学生,他们基本上都是专业体校出身,在高校中一直以竞技训练为主,“只在训练之余补课”。

    越来越多的专业运动员获得高校正式学籍自然是好事,但现时社会需要的并不仅仅是“拥有学籍的职业运动员”,而是真正接受了系统教育、能够适应时代发展的职业运动员。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九年制义务教育的职业运动员,缺的也并不只是一张证明身份的“学籍”。

    “我们可以说中国的高校竞技体育,尤其是高水平竞技体育层面有特点,但不能说有特色。归根结底是因为我们没有形成相应的校园体育文化。”王华倬说,“从历史上看,我们在清朝后期的1903年开始仿效日本体育教育制度,1923年又开始搬用美国的体育教育制度,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又开始学习苏联的体育教育体系。改革开放后,我们意识到应当发展有自身特色的体育教育体系,但从今天的情况来看,要想真正找到或规划出一套适合我们的体育教育体系,还需要一段时间。”

    本报深圳8月14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