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军领导机构成立:把孤独星球从墨尔本带回中国 蔡景晖的奋斗史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5 01:38:45
雪梨新闻 > 澳纽新闻

把孤独星球从墨尔本带回中国 蔡景晖的奋斗史1

日期: 2011-06-24 11:36:48 阅读:102 来源: 环球企业家

    跟孤独星球的缘分是一件很好玩的事。2001年我在墨尔本读MBA,在商业战略的课堂上学过一个案例,讲的就是孤独星球出版公司,它的故事很动人。当时我才第一次知道这家公司就在墨尔本,就在我的学校附近。

  做旅行指南的公司有很多,但只有它做得这么成功,成功到什么程度?很多人认为它不是卖书的,而是一个公益机构。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效果?作为一个成功的商业案例,很多研究发现核心在于创始人托尼.惠勒与莫琳.惠勒夫妇本身。他们因为热爱旅行、愿意跟大家分享旅行而做出版工作。做这些事情不是为了盈利,更多的是热爱。这种热爱不仅扩充到每一个孤独星球的产品中,吸引的也是因热爱而来的员工。因为热爱旅行走到一起,本身就有很浪漫的色彩在里面,所以商业化比较淡,这是它的成功之处。

  我很早就是孤独星球的粉丝,我从1998年开始用欧洲旅行手册。那是我第一次出国到欧洲,当时我带一个商务团到法国,一个月以后商务团解散了,我打算自己在欧洲旅行。有个朋友问我,有多少预算?我告诉他之后,他说,从酒店搬出去吧。因为预算有限,我改住青年旅社,一天大概80法郎。在那儿,我遇到一个波兰人,他问我:“你有旅行指南吗?”我说:“我不跟团,不要导游,我自己玩。”他说:“不是导游,是书。”那是我第一次知道《孤独星球》旅行指南。因为已经结束了在欧洲的旅行,那个波兰人就把欧洲手册给我了。

  我还记得第一本书,那么厚,而且是纯英文的,没有图全是字,一翻开我就傻了,感觉这东西太难读了。那时候我的英文还不够好,但慢慢接触那本书,而且字很多,觉得还是挺实用的。后来我出国去玩都是用《孤独星球》,一直在用就有感情了。但《孤独星球》当时还没有中文版,对于喜欢出国自助游的中国人,没有特别合适的母语指南。我当时就觉得中文图书里好像没有这种资讯特别全的旅行指南,如果孤独星球来到中国市场,可以帮助一些想自己背包出境,又缺乏信息的人。我觉得这个事情是有意义的。

  直到我在澳大利亚读MBA,快毕业的时候,有一门课叫做亚洲市场营销。这门课的期末作业是选任何一家公司作为研究案例,以亚洲市场为背景,你可以用各种方式筛选,看亚洲范围内哪个市场是可以进入的。这个作业也是毕业论文的一部分。我自己喜欢旅行,再加上孤独星球的公司本部在墨尔本,联络起来也方便,就选它作为研究案例。

  论文交上去之后,我就发现了问题。其实我想说的不是怎样选择市场,因为我觉得中国市场必然是要进入的。我思考的是孤独星球出版公司该怎样进入中国市场?有哪几种选择?进入中国市场以后应该怎么做?如何一步步地拓展市场?但这并不是作业要求的范畴。2003年毕业以后,我在墨尔本找了一份工作,离正式上班还有一个月的时间,就用业余时间写了一份商业计划,纯粹出于爱好。

  我描述了中国市场很好的前景,分析为什么应该进入中国,以何种方式进入,大概会有怎样的收益预期等。我设想了三种可能:第一种,就是现在采取的版权合作模式。对孤独星球来说风险最小,版权经理有较强的控制力。这个模式在降低商业风险的同时,收益也随之降低了,主要收入是版税。第二种是找一家图书工作室合作,因为工作室的图书质量比一般的市场运作更好。比如,中国市场的知名书商,虽然要买书号,但从图书制作、出版、营销到销售渠道工作室都能做到。第三种,注册或合资一家本地工作室,挂靠一家出版社,这一种属于投资合作。写了一大堆的东西,就是一个典型的MBA的商业计划。

  写完之后,发给孤独星球出版公司做评估,我就去了悉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