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身诊所百度网盘:中国的福文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02:01:17
福言福语福文化

“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大年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据《梦粱录》记载:“岁旦在迩,席铺百货,画门神桃符,迎春牌儿……”;“士庶家不论大小,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旭,钉桃符,贴春牌,祭把祖宗”。文中的“贴春牌”即是写在红纸上的“福”字。
“一口田,衣禄全”,对于一些上年纪的人来说,认识这个“福”字,或许,就是从这句话开始的。其实“福”字本身的讲究非常多。除了我们目前常常看到的饱满方正的“福”字之外,还有一些形窄而狭长“福”字,其代表着“长瘦福”,而瘦谐音“寿”,即长寿之福。自古云:有福必有寿,有寿必有福,有福没寿是为无福可受。除了字形上的区别之外,有些“福”字的田部未封口,别以为写字的人忘记封口了。实际上,这是寓意“鸿福无边”或“无边之福”。
假若从学术角度看,“福”文化应该是中华大文化的一个分支。但是,如果从中华民族精神、或从民族文化的发展的角度来看,“福”文化可以作为中华大文化的根本和归宿。翻开有文字记载的中国历史,纵观中华民族文化的滥觞文化和发展历程,考究当今中国社会的历史走向,展望中华民族的宏伟蓝图,一个“福”字,则涵盖了亿万人民的追求与理想。一个大街小巷随处可见悬挂张贴千家万户的“福”字,或许就可以告诉你一切。
1. 福字溯源


福,从示部。从示部的汉字,多与祭祀、神明、祈祷、企盼有关。这一点从甲骨文中的“福”字可以得到印证。“福”字在甲骨文中是“两手捧酒浇于祭台之上”的会意字,是古代祭祀的形象写照。由此可见,“福”的最原始含义是“向上天祈求”。后来,“福”又成为特指祭祀用的酒肉。《国语·晋语二》上载:“今夕君梦齐姜,必速祠而归福……骊姬受福,乃置鸩于酒,置堇于肉。“后人注:”福,祭祀用胙肉也。”
随着社会的发展,福的含义被逐渐延伸、扩展。如《左传·庄公十年》载:“小信未孚,神弗福也。”这里福是护佑的意思。又如《礼记·祭统》载:“ 福者,备也;备者,百顺之名也,无所不顺谓之备。”意思是福即事事顺利。再如《老子》曰:“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韩非子》上说:“全寿富贵之谓福。”这里的福就是福运、福气的意思了。
我国最早的字书《说文解字》对福的解释基本采用的是《左传》上的说法:“福,佑也。”意为神灵保佑,逢凶化吉为福。
《现代汉语词典》对福的解释是“幸福、福气(跟‘祸’相对)”。有人在报刊上撰文说,“福”字的右边,“一”代表房屋的梁;“口”代表人丁兴旺;“田”代表土地。连起来就是说,一个人有房住有田种且人丁兴旺就是有福。
总而言之,不管是《尚书》、《说文》对福的诠释,还是今人对福的理解,福是几千年来中国人孜孜追求,时时向往的一种境界。
2. 福言福语
福与富
福与富均起源于同一个字,其初文是双手捧着长颈鼓腹的容器的样子,祈求鬼神佑助。对福的词义,古人释义多作“富”。《释名》云:“福,富也。”《礼祭统》云:“福者,备也。”,可见,福与富互解,表明福有富的意思。
福与祸 《老子》曰:“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如何避祸趋福?《潜夫论·断论》云:“凡诸祸根,不早断绝,则或转而滋萝。”《汉书·枚乘传》云:“福生有荃,祸生有胎;纳其基,绝其胎,祸自何来?”只要断绝祸根,自然无从有祸,无祸就是福。故古人认为“福莫福于少事,祸莫祸于多心,惟苦事者,方知少事为福;惟平心者,施治多心之为祸。”清人石成金对此自有心得“寻到福祸源头,自得避趋之法。”
论福格言
清人金缨纂辑了一部教诲人们求真、向善、趋美的《格言联璧》,其中论福格言,立言精深,警世醒心,精义妙谛,令人回味无穷。
有功夫读书谓之福,有力量济人谓之福,有著述行世谓之福,有聪明浑厚之见谓之福,无是非到耳谓之福,无疾病缠身谓之福,无尘俗撄心谓之福,无兵凶荒歉之岁谓之福。
无病之身,不知其乐也,病生始知无病之乐;无事之家,不知其乐也,事至始知无事之福。
薄福者刻薄,而福愈薄;厚福者宽厚,则福益厚。
贫贱尽可以积福,何必富贵?存平等心,行方便事,效法前人懿行,训俗型方,自然谊敦宗族,德被乡邻,利济之无穷,孰大于是?于福作罪,其罪非轻;于苦作福,其福最大。
祸到休愁,也要去救;福来休喜,也要会受。
天欲祸人,先以微福骄之;天欲福人,先以微祸儆之。
现在之福,积自祖宗者,不可不惜;将来之福,贻于子孙者,不可不培;现在之福如点灯,随点则随渴;将来之福如添油,愈添则愈明。
留福与儿孙,未必尽黄金白银;种心为产业,由来皆美宅良田。
做官乃造福之地,而人们以为享福之地。
民间福谱
心宽性怡,快乐就是福。无病无痛,健康就是福。
布衣蔬食,能食就是福。茅屋竹篱,安稳就是福。
天伦家和,团聚就是福。兵戈不扰,太平就是福。
家门清吉,宁静就是福,书酒花月,领略就是福。
明窗几净,闲逸就是福,绳床草榻,酣眠就是福。
传世福歌 -知福歌 添改文徵明
小小房,低低屋,粗粗衣,稀稀粥。命该咬菜根,莫想多食肉。惟适意,怕甚的?鬓斑斑,但开怀。为甚的,眉蹙蹙?看上虽不如,比下当知足。日食三食,夜眠一宿。随意家常,平安是福。也不求荣,也不招辱。待时守分,知足寡欲。有大才必有大用,有余德必有余禄。乐善存心,不欺不惑。时时刻刻净灵台,莫教秽污来昏浊。算甚么命,问甚么卜?欺人是祸,饶人是福。若依斯言,神钦鬼服。
3. 祈福典故
华封三祝
“华封三祝”是中国民间流行的祝颂辞,语出《庄子?天地》,说的是华(今陕西西华县)地封人(管理地方的官员)对帝尧作“使圣人富(福)”、“使圣人寿”、“使圣人多男子”的祝颂。“华封三祝”亦作“华祝三多”,“三多”即多福、多寿、多男子。
相传帝尧有一天到华地去视察,华地封人前往祝贺说:“惟愿圣人多福、多寿、多男子。”帝尧听罢连忙辞道:“实在不敢,多福就是多出许多麻烦事,多寿又要多出许多耻辱,多男子更要为他们多担心。”封人说道:“上天生了万民,必要给他们事情去做,每个男子都有事情做,有什么可担心的呢?把福分赐给众人,让人人都有福,又有什么麻烦呢?天下有道,便国泰民安;天下无道,便要竭力施德仁,哪里会有什么耻辱呢?”帝尧与封人的这一对答,便为后世留下了“华封三祝”,作为祝人和自祝的祝福贺辞。杨柳青宫间《华封三祝》就以此典故人图。

中国传统吉祥图《华封三祝》绘南天竹、牡丹、水仙于一图,表现的就是封人对帝尧作“多福、多寿、多男子”的祝颂。“竹”与“祝”同音双关,这幅吉祥图寓意福寿双全、子孙万代。另有《三多图》是由佛手、桃子、石榴三种植物果实组合而得名,此吉祥图采取谐音、象征手法,分别象征多福、多寿、多男子。
箕陈五福
说的是商纣的王叔箕子武王灭商以后出走朝鲜,一年后因思念故土而回到镐京,武王向箕子讨教治国之法。箕子提出了九种万事如意,其中有一条就是用五福劝人为善。《尚书》记载的五福为:“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大抵是说“一要长寿,二要富贵,三要健康安宁,四要遵行美德,五要善终。”箕子强调只要人为善就能得到五福。
“五福”的吉祥图很多,杨柳青宫间《五福临门》画五个朝服天官,各持圣旨一道,上绘蝙蝠,象征天降五福于门前,幸福生活从今开始。
恨福来迟
钟馗是传说人物。相传唐明皇于病中梦见一大鬼捉一小鬼啖之。大鬼自称名钟馗,生前曾应武举未中,死后决心消灭天下妖孽。唐明皇醒后,命画工吴道子绘成图像(见沈括《梦溪笔谈》)。

旧俗端午节多悬钟馗之像,谓能打鬼和驱除邪祟。天中即天中节,《熙朝乐事》:“端午为天中节。”端午,也作端五。阴历五月初五,民间节日。图中的蝙蝠寓意福来,恨福来迟之意。
4. 祈福风俗
春节贴“福”字
关于春节贴“福”字,在我国民间流传着美妙的传说:周朝的姜子牙封神时,他老婆也赶来讨封。姜说:“你嫁到我家,让我穷了一辈子,就封你为穷神吧!”姜子牙老婆不高兴说:“封我穷神,让我蹲在啥地方呀?”姜说了:“有福的地方都不能去。”消息传出,老百姓家家户户都写了“福”字贴到门窗上,以驱赶穷神。从此,贴“福”字演绎成了一种传统的习俗。
倒贴福字
民间有把“福”字倒贴于门上的习俗,以取“福到家门”之意。传说明太祖当年用“福”字作暗号准备杀人,马皇后为消除这场灾祸,令全城百姓在天亮前在自家门上贴上一个“福”字。有户人家不识字,竟把“福”字贴倒了,第二天皇帝派的人因家家户户贴有“福”字而找不到要杀的人家。回宫禀报后皇帝迁怒那户倒贴“ 福”字的人家要满门抄斩。马皇后为救百姓忙对朱元璋解释说:“那家人因为迎接您到民间访问,故意倒贴了‘福’字,这求的是‘福到’之意啊。”皇帝听之有理立即下令放人,一场大祸消除了。从此老百姓将“福”字倒贴,一求吉利,二为纪念马皇后.
5. 祈福轶闻
天下第一福
康熙“福”字碑,书写于公元1673年,当时康熙19岁,即位13年,风华正茂。周恩来总理将其命为“天下第一福”。传说乾隆皇帝下江南私访时,当朝中堂大臣和珅建私宅时,将宫中康熙御笔“福”字碑,转移至私宅内为镇宅之宝。至今康熙御笔“福”字碑,仍然在北京市西城区柳荫街甲14号恭王府“秘云洞”内。

古人云:“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清康熙皇帝依据“五福”内涵,为祖母孝庄皇太后请福续寿,御兴大发,提笔挥毫写下“福”字,刻在碑上,存于宫中,被后人称为佳话。
康熙“福”字,左上角为汉字草书“一”,左下角为汉字草书“子”,右上角为汉字草书“多”,右下角为汉字草书“田”,合起来看是“福”,分开来读则是,一子多田。不封口,则地大物博乃为福也。
王羲之妙书福字春联
东晋书法家王羲之有一年从山东老家移居到浙江绍兴,此时正值年终岁尾,于是王羲之书写了一付春联,让家人贴在大门两侧。对联是:
“春风春雨春色,
新年新岁新景。”
可不料因为王羲之书法盖世,为时人所景仰,此联刚一贴出,即被人趁夜揭走。家人告诉王羲之后,王羲之也不生气,又提笔写了一付,让家人再贴出去。这付写的是:
“莺啼北星,
燕语南郊。”
谁知天明一看,又被人揭走了。可这天已是除夕,第二天就是大年初一,眼看左邻右舍家家户户门前都挂上了春联,惟独自己家门前空空落落,急得王夫人直催丈夫想个办法。
王羲之想了想,微微一笑,又提笔写了一付,写完后,让家人先将对联剪去一截,把上半截先张贴于门上:
“福无双至,
祸不单行。”
夜间果然又有人来偷揭。可在月色下一看,见这付对联写得太不吉利。尽管王羲之是书法名家,可也不能将这付充满凶险预言的对联取走张挂啊。来偷揭的人只好叹口气,又趁夜色溜走了。
初一早晨天刚亮,王羲之即亲自出门将昨天剪下的下半截分别贴好,此时已有不少人围观,大家一看,对联变成:
“福无双至今朝至,
祸不单行昨夜行。“
众人看了,齐声喝彩,拍掌称妙。
6. 福的民俗事象
有“福”是人们的良好的愿望和追求的目标,如何把这种良好愿望和目标具象化、社会化、象征化、艺术化、社会化,帮助人民从心理层面、社会层面上树立信心、热爱生活、积极创造呢?那就需要从物体和人的行为两个方面打造民俗事象,使吉祥文化渗透生活的各个方面去。以福为内容的吉祥文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吉祥话:如岁岁平安、百福具臻、福如东海、洪福齐天、福寿双全、抬头见喜、一日十瑞、德门积庆、五福齐备、事事如意、时和岁丰、万福攸同、长命百岁、合家欢乐……等。
2、吉祥联:吉祥联与吉祥话相比,特指性更强,内容更具体一些,如:年节可用“年年人古,岁岁有余”,“新岁多吉庆,合家乐安然”,“爆竹一声除旧岁,桃符万笺喜更新”,“年年喜鹊闹红梅红梅芳映红日,岁岁捷报写春联春联含笑迎春风”……等。吉祥话可用口头表达,吉祥联要写在纸上才算过程的完整。
3、吉祥字:有人说汉字是中国人的第五大发明,因为它占空间小,阅读快,信息量大,便于组词,排除同音混淆的障碍,形、音、义三者均具有美感……等。更有人统计过,中国的吉祥字有二百多个。“福”字本身就是一个非常适用的图案符号,可以单独写在纸上贴出是书法作品、把福字倒过来贴取“福到(倒)”的吉祥话谐音为具有幽默感的趣味字饰、把福字笔划双勾,内填以花朵等内容叫称“字画”……等。
4、吉祥俗:吉祥俗体现在衣、食、住、行各个方面,这里只举一个吉祥数,因为数字是中国人的第二语言。在中国人眼中,只要是整数,任何数均是吉祥的,即使有的不符合审美心理,也能用巧妙方法予以化解成吉祥数字。中国人喜双不喜单,于是就把一、三、五、七、九这五个月份中的日子的相同数结合起来,形成成了正月正(元旦)、三月三(上巳)、五月五(端五)、七月七(七夕)和九月九(重阳)这五个节日,逄凶化吉了。有人讨厌四,认为与“死”同音,这是近来受东洋影响才发生的事,古人是不忌的。中国人对四情有独钟,凡是大事均想凑个“四”才算吉祥,如《四书五经》、《四库全书》、《四大名著》、《四大才子》、《四大美人》……等。
5、吉祥神:中国有五大吉祥神,他们是福神,一种说法认为福神是天官,—种说法是汉武帝时期道州刺史杨城。“天官赐福”是民俗年画重要内容。禄神来自天上的禄星,又有人说是五代时期在青城山得道的张仙,在戏曲舞台正式表演之前的节目有人“跳加官”,表示看戏的人均吉星高照,加官进禄。寿神,又称寿星,一种说法是二十八宿中的东方角,—种说法是南极老人星。福、禄、寿合称三仙,可用“三星照户”代表,也叫“合祀”。另外二位神仙是财神,大多单独供奉:再一位是喜神,不是以祭祀偶象为主,而是以方位,所以有“迎喜神”“走喜神方”的民俗活动。
6、吉祥图案:吉祥图案属装饰艺术,就是用寓意手法,用画面把上述五个方面的民俗事象表现出来。吉祥图案大体上有八种设计方法:
(一)明示手法:如“聚宝盆”,就是画一个双龙聚宝瓮,“黄金万两”就是把四个汉字套合在一起成一幅图案。非常直白,毫不掩饰。
(二)暗示手法:如“暗八仙”,用道教中的八仙人所持法器笛子(蓝采和)、葫芦(铁拐李)、还魂扇(汉钟离)、渔鼓(张果老)、荷花(何仙姑)、宝剑(吕洞宾)、花篮(韩湘子)、绰板(曹国舅) 画出来,代表八仙。以物代人,见物思人。
(三)表意手法:如“瑞鹿祥和”,以—玄鹿安卧在百花从中,表示这里水草充足,出静安全,具有“清福”意味。以祥兽为主题,以配饰寓氛围。
(四)示意手法:如“喜在眼前”,图案以喜鹊和古钱组成,以喜鹊的“喜”和古钱的“钱眼”,—个是视觉的“眼”,一个是听觉的“喜”组成。以祥禽和器物相配,既取音又取形。
(五)情寓手法:如“苍龙唤子”,图案中老龙呼唤海中小龙,象征父亲希望儿子早日成材,继承事业,寓意望子成龙。童话手法,以兽寓人。
(六)景寓手法:如“状元及第”,画面是一个童子乘龙,象征高官得中,飞黄腾达,荣登鳌头之意。以人物和灵兽相配,用画面情节点题。
(七)隐寓手法:如“杏林春宴”,画面是杏花盛开,双燕飞来,隐寓一月杏花开时科举进士考试,燕子谐音为“春宴”,金榜题名之意。以植物寓时间,以动物名谐音寓事物。
(八)音寓手法:如“官居一品”,画面是菊花之中一蝈蝈,蝈与官谐音,菊与居谐音,以此表达高官得坐之意。动物植物,全取谐音,然后再联想。
以蝠寓福,以芙蓉花之芙寓福;以鹿寓禄,以绶带鸟寓寿等手法相当普遍,不在列举。这些以福为内容的吉祥图案在营造吉瑞环境的同时,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价值,是非常珍贵的文化遗产,应予以继承和保护。
7. 中国祈福文化的各省特色
湖南:全国过端午,湖南最隆重,因为是屈原投于岳阳的汨罗江。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大部分湖南人都爱吃清水蒸的粽子,而不加别的馅儿或者作料。与次同时,汨罗江上的龙舟竞赛场面震撼。湖南夏天最常见的花是莲花,湘人爱莲,因为莲花是佛教世界里象征灵魂的洁净之地。辞世32年的毛主席仍是众多百姓心目中的神,保护神。毛主席的画像在民间仍随处可见。而每年9月9日,毛主席的忌日,通往韶山毛主席故居的的道路拥挤不堪。
山西:剪纸是中国特有的民间艺术,同时也是一种祈富方式。山西民间的剪纸手艺被看作是中国最好的剪纸手艺。窗花是剪纸品种之一,内容题材以戏曲故事为主。过年时节,山西乡镇和农村的老百姓习惯在窗户上贴上自制或购买的窗花,以祈祷来年风调雨顺,幸福安康。
浙江:鲁迅《祝福》里描述了浙江绍兴除夕的祈福风俗画面:“杀鸡、宰鹅,买猪肉,用心细细的洗,女人的胳膊都在水里浸得通红……煮熟之后,横七竖八的插些筷子在这类东西上,可就称为‘福礼’了,五更天陈列起来,并且点上香烛,恭请福神们来享用;拜的却只限于男人,拜完自然仍是放爆竹。”
福建:元宵节给新嫁女送灯,意在“添丁”。福州一带出嫁的女儿如果还没有生男孩,娘家会在正月初给女儿送去观音送子灯,是谓送丁;如果出嫁的女儿已经生男孩了,娘家也可以送各式的灯,谓“添丁仔”。闽南各地给新嫁女送的是一对白芙蓉灯,给嫁后已生男者则送一红一白的。灯内点有蜡烛,弄不好会把灯烧了。花灯失火,通常被视为喜事,叫“出丁”。白灯失火视为生男吉兆,红灯失火视为生女吉兆。漳浦等地还有元宵夜“穿灯脚”的习俗,村中新娶进门的新娘子和当年生男孩的小媳妇,必须穿红着绿,在婆婆或其他年岁大的老妇人陪同下,手拿吉祥物,口说吉利语,从祖祠的灯棚下走过,以告慰祖宗。
江苏:从苏南到苏北,古代养蚕的女子在大年初三有祀拜观音的习俗,并剪红色彩纸扎成小花来供奉观音菩萨。现在,这个习俗依然被农村养蚕女子诠释着。在常州,跳马灯作为一种集体祈福仪式,也有近五百年的历史。
广东:地道的广东人家的屋门下角,几乎都有一块贴墙供奉的土地财神小石碑;门口总有几个釉子桔子或者芒果,还有两三柱香。广东商人还会把财神爷请到祭桌上,要么放到挂墙的木架上。有些广东人还喜欢把邓小平的画像挂在屋子里,他是现实版的财神爷。餐桌上放一盘水仙花,沙发旁的落地瓶里插一株小桃树,阳台上则摆满了桔子树和菊花,接下来的时来运转是广东人的愿景。澄海市的农村里,每年的正月二十一、二十二两天,村里的青年男子都会参加 “抢神像”活动,抢得神像的男子被预示着当年吉星高照。潮汕人出门拜年都要带潮州柑去,因为柑比桔大,是大桔,谐音大吉。
山东:曲阜是孔子的故乡。每年都有祭奠圣人的重大仪式在曲阜举行,官方祭拜祈福国运昌盛,而民间祭拜祈福门第书香。潍纺国际风筝节已经举办多年,风筝上的图案多是蝙蝠、燕子、云彩等等,都是中国传统的吉祥象征。微山县红鸡蛋习俗很特别:在新娘送入洞房后,由搀扶下轿的妇女为她开脸,用染了红色的鸡蛋在她脸上滚几趟,边滚边念吉语:“红鸡蛋,满脸串,今年吃你的喜馍馍,明年吃你的喜鸡蛋。”以祈求子嗣。
辽宁:大连海边的渔民在出海之前,会在海神庙里张挂红布帆,他们想通过这个举动来表示对海的尊敬,以此祈祷每回出海作业都能平平归来。
湖北:。相传农历九月初九是真武大帝在武当山修炼42年后得道升天的日子,每年武当山道教设坛建醮,举行 “九月九万事如意会”,通往武当山金顶的百里神道上人流如织。祈福法会期间,还有武当功夫表演、拜龙头香、信物开光、撞吉祥钟、祈福转运等活动。在黄冈,每年大年初一,农民们都会煮糍粑吃,借糍粑的粘性,祈祷新的一年田埂牢固,收成饱满。武汉有一个更搞怪的习俗:正月初四新女婿要回岳家,而且必须忍受岳家人的戏弄而不得动怒。人们认为惟有如此,家庭才能和谐幸福。
广西:壮族人喜欢唱歌,但更愿意用舞蹈来祈福。有一种壮族舞蹈,形状是两臂张开弯肘上举,两腿蹲成弓步,动作粗犷有力,赋有特色,被称为蛙形舞姿。如今,这种壮族舞蹈被视为一种很嗨的祈福方式。
四川:在成都,许多人在大年初一不吃饭,因为饭与犯同音。为了避讳,成都人吃汤圆或者挂面以祈求合家团圆,福寿绵长。竹在四川的装饰绘画上被作为平安吉祥的象征,而竹子本身也是中国十大吉祥植物之一。
云南:云南民族多,祈福方式不胜枚举。彝族人在火把节上“举火烧天,祈求丰收”,西双版纳的傣族泼水节,希望用圣洁的水冲走疾病和灾难。云南的地方戏种傩戏,那些古怪的长脸面具意义并不在于表演,而在于祈福驱邪,并表达敬重肃穆之意。
贵州:黔东南的苗寨里,每年农历二月二的”祭桥节“,在鞭炮声中,每户人家都要在自家的桥上杀鸡宰鸭举行祭祀仪式,以此来祈愿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台湾:农历三月二十三和九月初九,分别是生于公元960年的海神妈祖的诞生日和忌日。每到这两日,数以万计的台胞和当地民众都来福建莆田湄州岛朝圣妈祖。原住居民高山族人会在八月十五的“丰年祭”举行庆祝活动祈福,围着祭台组成许多圈跳拉手舞。
澳门:澳门是个旅游博彩业城市,但置身澳门的人会觉得教堂比赌场更显眼。在一个西化程度比香港更高的中国城市里,许多澳门市民都成了基督教或者天主教的信徒。做礼拜,向神父告解,是澳门人最普遍的祈福方式之一。
香港:香港黑帮片里少不了关二哥的镜头,云长以其忠义的化身,成了中国人自古以来祭拜的对象。陶瓷做的关公在香港的小商铺里很容易看到,几盏烛火把关公映得更红。一个仅靠“义”字就能流传千古的人,成了正义的化身。小商户们祈祷关二爷能保护自己生意兴隆,而各色帮派们则祈祷关二爷能团结组织稳定队伍。
重庆:守岁在重庆是一种非常普及的过年风俗,如今人到中年的重庆人都会记得,小时侯吃完团圆饭后会被长辈催促老老实实小睡一觉,因为到了晚上守岁才会不打瞌睡。在重庆市云阳县的山麓上,有一座张飞庙。祭客络绎不绝,外地人怀着敬仰去看望,而本地人则通过祭拜张飞来祈祷他能保一方水土的平安。
北京:正月初八称为“顺星”。据说一个人每年的运道如何,完全操在个人值年星宿的手里,而每年正月初八正是诸星下界的日子,所以老北京人会在这天到庙里烧香祭星,以求获得星宿的垂佑。至于如今已经流遍全国的冰糖糖葫芦,也是发源于北京城,它的寓意简单明了,就是把幸福和团圆连成串。
陕西:在陈凯歌的《黄土地》里,一群农民赤裸上身头戴叶帽集体跪拜求雨的情景感染了无数人。而陕西最热闹的民俗活动是放社,人和牲畜担当表演者。他们被人们乔装打扮,扮演着各类角色在台上表演或者在街道上游行。有人甚至把自己打扮得血肉模糊让人触目惊心,目的就是以恶治恶,驱除邪气,迎接福份的降临。
内蒙古:敖包是人工堆积的石碓,在小丘陵上作为道路标志。蒙古族人习惯祭祀敖包。参加祭祀仪式的人要围绕敖包顺时针转三圈,并将牛奶、酒、奶油、点心、糖块等祭品撒向敖包。在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上,人们庆祝丰收,载歌载舞,被看作草原上快乐感最强烈的祈福仪式。
8. “福”的享用
l、祈福纳吉,平安就是福。平常人,平常事,平常心,平安是一切幸福的出发点又是归宿点。中国人讲和合文化,就是追求人际之间的和平、和睦、和谐,这是对生命的尊重。人只有精、气、神三者合—,才是完整的生命形态。家和万事兴,有调查表明:家庭和睦, 身体健康、生活无忧是城乡居民生活幸福的三大源泉,而贫穷是不幸福的首要原因。出入平安是日常生活最基本的愿望,腊月二十三祭灶王也是希望他“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有健康才有小康,是当今人们的常用语。
2、交合化育,国泰民安。古代为了抗御自然災害,很多情况下要靠人丁兴旺,于是子孙昌盛就成了衡量福份的一把尺子。古人把幸福的“幸”与性别的“性”用一个声音,把“进幸”作为封建帝王与妃子夫妻生活的代名词,均是把夫妻性生活是否圆满看做是幸福的内 容。交合是为了化育,生个健康聪明的孩子,继承父母的事业。三十年前看父敬子,三十年后看子敬父,子继父业是家族兴旺的标识。中国人十分重视家庭,繁衍后代当作人生的责任,子孙是自己生命的延续也是事业的延续,也是对祖先事业的继承。父慈子孝,夫妻恩爱,是家庭幸福的表现。这种幸福观,是家庭性的,不是个人的,是共同享受的,共同呵护的。《三字经》里提到“窦燕山 ,有义方,教五子,美名扬。”认为“五子登科”和“五世同堂”均是古语,“龙生九子”更是古代表达人们多生孩子的愿望。现在社会进步了,“多子多福”的观念也随之改变了,提高人口的质量代替了对数量的追求。结婚是人生大事,是喜事的代表。
3、延年益寿,颐养天年。古代人认为有寿才有福,福和寿双全才能叫享福。人生寿命多少,叫“享年”,说白了,就是享受人生幸福多少年。现在有人打比方说,奥迪车是4个0,如果前面没有一个具体数字,有多少个0都没用,因为还是0。这个具体数字就是人的寿命。商周期间有“长寿为五福之首”的说法,反映人民企盼长寿,珍惜生命,注视现世的观点。“寿”与“福”相辅相成,有寿才能享大福,无福长寿生活质量就差,所以有福助长寿,有寿享大福。寿是人生的长度,还有厚度、宽度和深度,其他三度人自己可以掌握,可长度是白己难于掌握的,因此要企盼降福。
4、招财进宝,衣食无虑。“财”即财产,是钱和物资的总称。物质上的满足虽然只占人们幸福感的25%,但物质上短缺而造成的贫穷又是不幸的重要内容。人们生理上对物质的消费是有限的,而心理上的追求又是无限的,这个无限就是对财富的占有欲和支配权。人们把 “财”和“福”没有直接连在—起,而是财富,因为“富”也是—种福。富裕,不为衣食着急,这是—种福。人是物质的生产者,当然也是消费者,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种丰收的喜悦是幸福的。
5、功名利禄,事业有成。自己所干的,正是自己所爱的;自己所爱的事业,又是自己所善长的。人生价值能得以实现,是—种幸福。事业有成,功成名就。自己生前创造一切仍能为后人服务,这种成就感,是精神上的幸福。“禄”字有追求功利和社会地位的含义,商周时称接受爵位为福,得到君主赏赐为禄。在历史上主要是指参加科举,金榜题名和官职升迁。官职和责任相联系,也和薪俸相联系。自己努力了又得到社会承认,有了回报,这是一种幸福。
6、时来运转,逢凶化吉。在中国的吉祥文化中,很少把事情绝对化,什么就是好,什么就是不好,而是辨证地看待问题,就是对“福”来说,也是如此。汉朝刘安《淮南子·人间训》中讲了一个塞翁失马的故事:塞翁丢厂马,几个月后丢失的又带几匹好马跑了回来;儿:儿子高兴地骑上被带回的好马,从马上摔落下来跌断了骨头;官方来征兵打仗,塞翁之子因残疾而免服兵役。留下了“塞翁失马,安知非福?”和“塞翁得马,安知非祸?”的名句。早在春秋时代老子就把这种好事和坏事可以转化的关系概括为“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由祸转福为吉,由福转祸为凶,因此有福要会享,不要忘乎所以,才能逄凶化吉,否则就会乐极生悲。
9. 福文化的内涵
“福”是中国人眼里最吉祥的字眼,“福文化”更是源源流长、博大精深,从深层的文化心理到外表的器物制度,从钟鸣鼎食之家到引车卖浆之流,从文人墨客的笔端到黎民百姓的床头,一个“福”字,凝聚着有着上下五千年文化的国人的伦理情感、生命意识、审美趣味与宗教情愫。
古往今来,关于“福”的内涵众说不一。《礼记》有曰:“福者,百顺之名也。”也就是说,“福”有顺利、诸事如意的含义。这是关于“福”的最早记录。而“福文化”的由来,人们可以最早追溯到中国原始社会的星辰自然崇拜上来。先民们为了驱邪避难,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收,就按照自己的意愿,赋予他们非凡的神性和独特的人格魅力。在流传至今的“福”、“禄”、“寿”三星的崇拜中,“福星”最集中地反映了人们祈福纳祥、追求美满幸福生活的善良愿望。随着历史的发展、时代的变迁,起作用范围从“天庭”崇拜延伸到现实世界:其外在体现从部落图腾延伸到人们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其内在的预示意义从直观美好愿望的简单诉求延伸并升华为预示着好运、幸福、长寿、发财、加官晋爵、子孙满堂等等的文化,从而构成了民族文化方阵中独树一帜的“福”文化。
福文化的核心是“五福”观念。《尚书·洪范》曰:“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修好德,五曰寿终命。”而流传至今,演化为民间广为流传的是“ 福、禄、寿、喜、财”的“五福”,以贯穿一生的幸福为目标,讲求长寿、富裕、安康、有德行,老年无疾而终,认为这样的人生才是完美的。
那么,如何实现“五福临门”呢?或者说,人生的幸福源泉在哪里呢?与西方近代文化的物质至上主义相左,我们的祖先一开始就把追求人生的幸福和人格的修炼、道德的完善结合在一起。不仅最初观念的提出把“修好德”列为五福之一,而且把修身养性、以德配天(道)作为追求幸福的最高境界。孔圣人在谈到何谓“乐 ”(即幸福)时,说道:“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追求的是内在德性的完善,不在乎外在生活的富足。孟子更是发扬了他的老师“君子忧道不忧贫”的幸福观,进一步提出了君子有“三乐”的德福观,把个体幸福的追求扩大到“仰不愧天、俯不怍人”的社会道义的层面。
从此以降,“立德为先”、“以德祈福”的中国传统的人生价值观,也注定构成了中国“福”文化的核心品质,在那一个个充满吉祥如意的“福”字后面,我们更加注重的是社会的和谐、人民的安康,国家的繁荣昌盛。
10.吉祥福图
百福图
“百福图”是由一百多种不同的福字样印制成的,是以篆体为基础的字字异形图案,也是民间流传已久的福字图案. “百福图”字体造型稳重、均齐、端庄,极有意趣和韵味,福字图案除字体变化外,还有“老福字”、“福字灯”及“花鸟字体”等形式。多用于画稿、节日装饰、建筑、雕刻等处。

双福
画面上绘有两只蝙蝠相对,也有二童子各抱一只蝙蝠相对而立的。
“福”为诸事皆吉之总称,以蝠寓福。每逢新年或吉日,人们贴“福”字以吉祥。双为吉数,一为单,二为全。中国自古有求全的民风,画面上以双数蝙蝠(或孩童)来表示求全、求吉祥、追求美好幸福的心理。
“福”还与“富”谐音寓意,可变化出多种的花字图。 在民间流传应用甚广,多用于画稿、礼品、陶瓷、刺乡、家具、实用品、建筑彩画等诸多方面。


平安五福自天来
画面上空中飞来五只蝙蝠,童子捕捉后盛入盒中(或缸中)。
五只蝙蝠飞翔,寓意五福从天而来,有福从天降之意,表达了人们对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向往。一般应用于画稿、文具、实用品装饰上。

纳福迎祥
画面上绘有童子仰视天空飞来的数只蝙蝠,并把捉获的一只,纳入瓮中。
一般这样的画面蝙蝠多画作五只,意为五福。五福是长寿、富贵、平安、积德、善终五种人间最美好的愿望。
画面上的二童子,捉获一只蝙蝠纳入瓮中,意寓纳福,即获得洪福之意;另一儿音抬头仰望天空飞翔的蝙蝠,意为迎接福祥降临。纳福迎祥,表达了人们热望幸福、吉祥和安宁。
这类画面,在画稿、文具、陶瓷、家什等装饰上应用较为广泛。

三多九如
画面上绘有蝙蝠(或者是佛手结)、桃、石榴及九个如意。
蝙蝠寓福;佛手桔,形如人手,也谓佛之手。因"佛"与"福"音似,佛手桔在图案中作多福的象征。桃寓长寿,石榴寓多子。这三者组合在一起表示多福、多寿、多子孙,表现人们祈求家族繁荣昌盛的愿望。九个如意寓意"九如"。九如出自《诗经.小雅.天保》:"天保定尔,以莫不兴,如山如阜,如岗如陵,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意思是上天保佑你,让你没有不兴盛的,如山、阜(土山)、岗、陵和大川,象月之持久,太阳初升,好比南山之长寿,松柏之长青,没有人不拥护你。此为九如。另外,如意形如灵芝,灵芝又为吉祥瑞草,二者可互相混用。
其图案一般应用于画稿、家具、实用品装饰上。

360doc_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