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枪师姐2电视剧:唐继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4:12:29
百科名片   

字蓂赓,汉族,云南会泽人,1883年出生于一个书香家庭。1904年赴日留学,入东京振武学校第六期。1905年秋加入同盟会。1908年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次年回国。1909年返云南,在讲武堂担任教官及从事革命活动。辛亥革命爆发后,参加蔡锷指挥的昆明重九起义。1915年12月25日,蔡锷、唐继尧联名通电全国,宣布云南独立,发起推翻袁世凯的“护国起义”掀起“护国运动”。1927年2月6日唐继尧交出政权下野。1927年5月23日,44岁的唐继尧气病成疾吐血丧命,葬于昆明园通山。

中文名: 唐继尧 别名: 东大陆主人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 出生地: 云南曲靖会泽 出生日期: 1883年8月14日 逝世日期: 1927年5月23日 职业: 滇西军阀首领 毕业院校: 日本陆军士官学校 主要成就: 1915年12月25日发起护国运动 政党: 中国同盟会 .text_dir{z-index:1}.index-box{width:685px;border:1px solid #C6E1F6;padding:1px;font-family:arial;margin-bottom:20px;color:#444;position:relative;zoom:1}.index-box a{text-decoration:none}.index-box a:hover{text-decoration:underline}.index-box .hd{height:28px;background:#C6E1F6 no-repeat;padding-left:100px;position:relative;zoom:1}.index-box .hd.no-logo{padding-left:10px}.index-box .hd .logo{position:absolute;top:0;left:0}.index-box .hd h5{font-size:14px;font-weight:bold;line-height:28px;color:#000}.index-box .hd a{color:#000}.index-box .hd a.opt-hide{text-decoration:none;font-size:12px;float:right;width:32px;height:20px;margin-top:5px;margin-right:5px;line-height:20px;color:#0062B4;padding:0 10px 0 4px;background:url(http://img.baidu.com/img/baike/module/arr.gif) no-repeat 32px -60px;outline:none}.index-box .hd a.opt-hide:visited{color:#0062B4}.index-box .hd a.opt-hide:hover{background-color:#efefef}.index-box .hd.st-hide{margin-bottom:10px}.index-box .hd.st-hide a.opt-hide{background:url(http://img.baidu.com/img/baike/module/arr.gif) no-repeat 32px 7px}.index-box .idx{background-color:#FDF1E2;height:28px;line-height:28px;font-size:12px;color:#666;padding-left:8px;margin-top:3px;zoom:1}.index-box .idx-label{display:block;float:left;width:90px}.index-box .idx a{border:1px solid #FDF1E2;text-decoration:none;margin:4px 2px;display:block;width:16px;_width:15px;height:16px;text-align:center;line-height:16px;overflow:hidden;float:left;outline:none;font-family:arial;font-weight:thin;color:#999;cursor:default}.index-box .idx a.enable{color:#0062B4;cursor:pointer}.index-box .idx a.enable:visited{color:#0062B4}.index-box .idx a.enable:hover{border:1px solid #C6E1F6;background:#F3F9FB}.index-box .idx a.on{background:url(http://img.baidu.com/img/baike/bgs3.gif) no-repeat -2px -137px;border:1px solid #c6e1f5;font-weight:bold}.index-box .idx a:hover{text-decoration:none}.index-box table{border-collapse:collapse}.index-box .index-item{width:100%;margin-top:2px}.index-box .index-item table{width:100%;height:100%}.index-box .index-item table.first{margin-top:0}.index-item table.first td{border:0}.index-box .feed{list-style:none}.index-box .feed li{float:left;background:url("http://img.baidu.com/img/baike/bgs3.gif") no-repeat 2px -325px;line-height:20px;padding-left:12px;height:20px;padding-top:2px;margin:1px 4px 0 4px;font-size:12px;white-space:nowrap;overflow:hidden}.index-box .normal-cols3 li{width:206px}.index-box .normal-cols4 li{width:149px}.index-box .normal-cols5 li{width:114px}.index-box .normal-cols6 li{width:92px}.index-box .normal-cols7 li{width:76px}.index-box .normal-cols8 li{width:64px}.index-box .normal-cols9 li{width:54px}.index-box .normal-cols10 li{width:46px}.index-box .l1-cols3 li{width:175px}.index-box .l1-cols4 li{width:126px}.index-box .l1-cols5 li{width:96px}.index-box .l1-cols6 li{width:76px}.index-box .l1-cols7 li{width:62px}.index-box .l1-cols8 li{width:52px}.index-box .l2-cols3 li{width:147px}.index-box .l2-cols4 li{width:104px}.index-box .l2-cols5 li{width:78px}.index-box .l2-cols6 li{width:60px}.index-box .level-1{background-color:#deeefa;width:80px;font-size:14px;font-weight:bold;padding:0 6px}.index-box td.style-bb2{border-bottom:2px solid #fff}.index-box td.style-br2{border-right:2px solid #fff}.index-box .level-2{background-color:#f3f9fb;width:74px;font-size:12px;font-weight:bold;padding:0 4px}.index-box .feed li.highlight{background-color:#c8e1f2}.index-box td.data-bg{background:#fafafa}.index-box td.no-level2{background-color:#f3f9fb}

目录

人物简介
个人生平
护国战争
党派争议
铜像失踪
代表诗词
事迹简述
大事年表
人物故居
墓地遗址

人物简介

  

唐继尧

辛亥年(1911年),唐继尧任陆军第十九镇卅七协七十四标第一营管带(即营长),当时卅七协协统是蔡锷,七十四标标统是罗佩金,唐继尧是第一营管带,刘存厚是第二营管带,雷飚是第三营管带。云南光复后,蔡锷就任云南都督,出兵北伐,派雷飚、彭新民护送前云贵总督李经羲离滇。派谢汝翼、李鸿祥率师出四川,迫四川总督赵尔丰独立。派罗佩金、庾恩旸率一军赴滇南。派李根源率一军赴滇西。这时候贵州也起义,贵州士绅任可澄、刘显世、戴戡等吁请蔡锷派唐继尧率军援黔。讨平黔乱,1912年率滇军占领贵阳,即被推为贵州都督。民国2年秋,唐继尧继蔡锷出任云南都督。  1913年11月,唐继尧正式接替蔡锷担任云南都督兼云南民政长。1915年12月25日,他与蔡锷、李烈钧等发动了轰轰烈烈的护国运动,率先在西南边陲打响了护国讨袁的第一枪。护国战争结束后,任云南督军兼省长。尔后,参加了孙中山发动的护法、靖国运动。1916年5 月8 日,护国军中央机构军务院宣告成立,以代行北京国务院的职权,推唐继尧为抚军长,以岑春煊为副抚军长。军务院设于肇庆,唐远在昆明,乃由岑以副抚军长代理抚军长。并推刘显世、陆荣廷、龙济光、梁启超、蔡锷、李烈钧、陈炳焜为抚军。1918年被推为护法军总裁,并任滇川黔鄂豫陕湘闽八省靖国联军总司令。1922年被驻川靖国滇军第一军军长顾品珍驱逐。次年不听孙中山先生的劝阻,率先回滇复职。1927年2月6日,胡若愚、龙云、张汝骥、李选廷四镇守使联合起来,对唐继尧实行兵谏,威逼去v职。1927年5月23日,唐继尧病逝,享年44岁,云南当局举行公葬,抗战初期,感念唐护国之功,国民政府于1935年明令褒扬,于1936年改公葬为国葬,补行国葬仪式,唐继尧铜像也在昆明大观楼落成。  1948年8月他的学生出任韩国国务总理兼国防部长的李范奭;在大韩民国政府成立文告中对已故唐继尧将军列名致谢以示永志不忘,他也是88位大韩民国建国勋章受赏者中的外国人之一,但是这种尊敬长期不为中国人所知。

个人生平

  1903年,唐继尧考上清朝秀才,翌年留学日本,就读东京振武学校,然后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在学

唐继尧

期间加入孙中山所组的同盟会。1909年学成归国后,返云南任督练公所提调、云南讲武堂教官之后加入新军。1911年,他参与蔡锷指挥的昆明起义,任云南军政府军政、参谋两部次长兼讲武堂总办。1912年率该军占领贵阳,自任贵州都督。  之后,他与孙中山交恶,1913年,支持袁世凯的他,参与镇压二次革命,攻打四川熊克武的军队。同年10月,他继蔡锷任云南都督。1915年12月,因不满袁世凯称帝,与蔡锷联合宣布云南独立,并发起护国战争,蔡锷为第一军总司令,出师四川;李烈钧为第二军总司令,出师广西;唐自任第三军总司令留守云南。  1917年他与孙中山修好,并支持孙中山发动的护法运动,不过暗中自组靖国军,成为云南地区领导者、军阀。后并组织组织民治党倡导联省自治并坚持反共产党。1922年创立东陆大学(今云南大学的前身)。1927年2月6日所领军队主力龙云政变,失去云南政权,同年5月23日唐病死于昆明,终年四十五岁。

护国战争

  1915年12月23日夜11时,由唐继尧、任可澄署名的反帝制电报正式发出,电报指出:“

云南护国军将领合影

窃惟大总统两次即位宣誓,皆言恪遵约法,拥护共和。皇天后土,实闻斯言,亿兆铭心,万邦倾耳。记曰:'与国人交止于言。'又曰:'民无信不立。'食言背誓,何以御民。纪纲不张,本实先拔,以此图治,非所敢闻。计自停止国会,改正约法以来,大权集于一人,凡百设施,无不如意。凭藉此势,以改良政治,巩固国基,草偃风从,何惧不给,有何不得己而必冒犯叛逆之罪,以图变更国体。”要求立将杨度、严复、刘师培、段芝贵、周自齐、梁士诒等12人“即日明正典刑,以谢天下;涣发明誓,拥护共和”,并以云南军民“痛愤久积,非得有中央永除帝制之实据,万难镇劝”为词,限25日10时以前答复。同日,唐继尧、任可澄、蔡愕、戴戡等人并联名照录此电通告全国,请“一致进行”。 24日,唐继尧再次任命一批下级军官,并放饷发械,做好出征准备。同日,又推吕志伊撰就对外照会五款。及25日期满,未见袁世凯的答复,唐继尧、任可澄、刘显世、蔡锷、戴戡遂联名发出二次通电,称袁世凯既为“背叛民国之罪人,当然丧失总统之资格”,并宣布“深受国恩,义不从贼,今已严拒伪命,奠定滇黔诸地,即日宣布独立”。  12月27日,唐继尧、蔡锷、任可澄、刘显世、戴戡及军政全体发布讨袁檄文,历数袁世凯辛亥革命以后不仁、不义、不智、不信、不让等丑行。31日,唐、蔡、任、刘、戴与张子贞、刘祖武联名发表梁启超手撰通电,宣布护国军的最终目的是:(1)与全国民戮力拥护共和国体,使帝制永不发生;(2)划定中央、地方权限,图各省民力之自由发展;(3)建设名实相副之立宪政治,以适应世界大势;(4)以诚意巩固邦交,增进国际团体上之资格。  同日,唐、任并照会英、德、法、俄、日等国驻华公使、领事,发表5点声明:(1)帝制问题发生以前,民国政府及前清政府以前与各国所定结之条约均继续有效,赔款及借款均仍旧担任;(2)本将军、巡按使占领地域内居留之各国人民,其生命财产力任保护;(3)自帝制问题发生以后,袁世凯及其政府与各国所订结之条约、契约及借款等项,民国概不承认;(4)各国如有助袁政府以战时禁制品者,查出概行没收;(5)如各国官商人民有赞助袁政府为妨害本将军、巡按使之行为时,即反对之。护国战争爆发了。(历史上的今天。中国)  12月26日,护国军第一军总司令部在昆明八省会馆正式成立。总司令部下辖3个梯团,每梯团2个支队。第一军是护国军的主力,总兵力3个旅,计9000人,武器装备仅一、二支队较为精良,配有德造管退炮4门、机枪4挺,其他支队多为旧式九子枪,甚至还有没有枪的士兵。总司令部成立后,所辖各部队分路向四川进发。左翼刘云峰率邓泰中、杨蓁两支队于27日首先出发。

党派争议

  19世纪后期,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先进代表孙中山于1891年11月24日在美国檀香山成立兴中会,揭开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序幕。1905年8月20日,在孙中山的倡议下,兴中会、华兴会和光复会在日本东京联合组成中国同盟会,同年11月,同盟会创办《民报》,孙中山在发刊词中第一次公开提出了三民主义的主张。1911年10月10日,同盟会领导了武昌起义,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南京临时政府。不久,资产阶级同封建势力妥协,政权落入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手中,从此同盟会逐步分化。1912年8月25日,同盟会与其他4个小党联合组成国民党,旨在通过“议会道路”实现“革命理想”。1913年7月国民党发动了反对袁世凯的“二次革命”,结果失败,国民党四分五裂。1914年7月,孙中山召集部分国民党党员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华革命党。1919年10月10日,孙中山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发布了《中国国民党规约》,规定“以巩固共和,实行三民主义为宗旨”。唐继尧1905年8月参加了孙中山在东京成立的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并参与同盟会云南支部创办《云南》杂志的活动,宣传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有强烈的反帝色彩。唐继尧是中国同盟会会员,至于他是否过渡加入了改组后的国民党,没有明确的史实资料。

印有唐继尧像的铜币

铜像失踪

  人们若对一件事情印象深刻,即便它失踪了,已经不见了几十年,也会抱着“宁可信其在,不愿信其无”的心态,相信一个“还在”的传闻,相信有一天会回来,会重见天日。老昆明人对失踪近半个世纪的大观楼公园内唐继尧铜像的“追念”情结,就是一例。  关于唐继尧铜像下落的三种说法  近一年来,笔者在与老昆明人的闲聊中,打听到的关于唐继尧铜像的下落竟有三种说法,说得最多的有以下两种版本:一说是在1958年“大炼钢铁”时期被毁了,但没谁真见过;另一说是现在还放在物资局的仓库里,但也是听说无人亲睹。还有一说是被白马庙的村民埋在村子里(保护起来)了,说这话的还是云南摄影界的一位知名人士。本人不大相信事隔近半个世纪,铜像还被“软禁”在仓库里而无人报料,所以决定到大观楼公园附近的白马庙村寻访一番,但我寻访到的结果是没听说过及不大可能的回答。静下心来仔细想想也对,当时的农村已有了人民公社及生产队这样的集体组织,一伙村民怎么可能擅自冒险在夜黑风高的夜晚潜入公园,把那么一个庞然大物的铜像从基座上取下运走,然后埋到村子里甚至还“保密”到今天。显然这个传闻是没有事实依据的。我于是又来到了大观河边寻访。这里有很多打牌聊天凑热闹的老人,我躬身下问,却意外碰到一位村外的“知情者”——  不愿透露姓名者目睹了吊运铜像  据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昆明老人说,大约在1959年1月的一个上午,天气晴朗,两辆吊车开进了大观楼公

唐继尧铜像

园起吊铜像。其吊取过程是:两辆吊车的吊臂同时伸向铜像,工人上去捆好铜像与吊钩连接的钢索后,另一批工人则动手使铜像脱离石质基座,然后两辆吊车同时启动……就这样,一座屹立了22年、千年古城建城以来最好的一座室外铜像就这样被“绑架”走了。我无从知道这位老人是一位参与者还是旁观者,因为老人不愿意说。试想,当时铜像被作为“废旧物资”放到物资局仓库是可能的,所以才有了后来“铜像放在物资局仓库”的传闻,但事实上铜像很快又有了新去处。  初一学生在废旧金属堆中发现铜马  近日,我通过朋友认识了另一位“知情人”——老昆明李翔荣先生。我请他讲述了其亲历所见,他回忆说:大约在1959年的一二月份,他所在的昆四中按上级指示全面停课以投入到“大炼钢铁”的群众运动中去。他们初一年级的同学每天一早便步行5公里,赶到位于马街的昆明冶炼厂料场劳动。他们的任务是把堆积如山的废旧金属分类。在料场仓库里劳动时,他们看到各种稀奇古怪的金属制品。若干年后他们才意识到,当年经他们手分拣过的这些“废品”有很多是凝聚着人类智慧有价值的生活用品和艺术品,甚至是文物收藏品(包括金银硬币)等等。这些“废品”中有故意砸坏的铜管乐器,有完好的铁锅铜碗、古铜佛像等。  在仓库里墙边还站着一个铜人,“他”来自圆通街连云巷一个可能叫“忠烈祠”的地方。旁边是用一块破布盖着的一匹大铜马。好奇的同学们很快就认出来这两件东西竟是被人们称为“昆明三件宝”(古幢、铜人和唐继尧铜像)中的两件宝。铜人是一个比真人小的将军,双手握着的指挥刀插在两腿正中的地面。铜人旁边就是唐继尧铜像上的大铜马。可能是有人觉得这匹来自意大利的“名骑”太刺眼,干脆给它盖上块破布遮掩其光芒。  同学们把大铜马身上的破布扯去后发现,原在马背上的唐继尧塑像的上半身已不见了,但两条腿还附在马肚上,马背上有一个圆洞,估计是用来连接上半身的榫口。大铜马为空心铜铸,一只马脚提起,其余三只马脚与一块厚实的铜板连接为一个稳定的整体。午休时,同学们轮流骑到铜马上并挥舞着一把旧军刀作骑兵冲杀状,玩得不亦乐乎。一个多月的劳动很快就结束了,当同学们离开料场仓库时,看见那匹盖着破布的大铜马还在原地站着,但它被投进熔炉化成铜水只是迟早的事。  盼望早日恢复重唐继尧铜像  今天,仍然会有人追问唐继尧铜像上半身的下落,笔者个人推断,铜像上半身现还完好地躺在仓库里的可能性不大。一种可能是:唐继尧的铜像在进入仓库后就被分解,慑于这座云南人家喻户晓的铜像的余威还在,为掩人耳目,当事人把拆下来的上半身砸碎成若干块,装箱后才运到冶炼厂去熔化的。当然,个人推断可以有若干种,所以,我还是想把寻觅谜底的机会留给读者。在昆明,目睹耳闻铜像上半身“归宿”的知情者一定不乏其人,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被有心人碰上了呢。

唐继尧

纵观历史风云,我们不难看出,每当在历史的关键时刻,总要有人站出来引领人们创造历史,抓住并把握机遇创造奇迹,“敢为天下先”的护国元勋唐继尧无疑是这样的人物之一。唐继尧无疑是一位功大于过的历史人物。不然,70年前的人们有何理由在唐继尧逝世10周年之际为其立像并举行盛大的落成典礼?道理不言自明。  1964年,陈毅元帅在游览大观楼公园时曾叮嘱有关部门要把“迁走”的唐继尧铜像找回来。这说明新中国领导人对唐继尧历史地位的认同和重视历史文物保护的鲜明态度。在唐继尧铜像被“这离人类文明的野蛮行为”拆毁48周年的今天,在“护国三杰”中这两杰——蔡锷、李烈钧的铜像已在各自家乡建成之后,该不该恢复重建“护国三杰”之一的唐继尧的铜像,重现其“立马华山,推翻专制;挥戈燕京,重建共和”的光辉形象,这是摆在云南人面前的一个应该回答的问题。

代表诗词

  在旧军阀中,唐继尧自然是个很复杂的人物。上世纪50年代初,云南有多处矗立他从法国铸制回滇的跃马挥刀之英姿的铜像。有些群众,还把他在旧民主革命中的护国运动、云南讲武堂联系在一起,口碑不俗。是位很会为自己造舆论、塑形象的人物。1924年,孙中山改组国民党,为促唐参加北伐,推举他为副元帅,未就。他的这两首诗,正是这时发表于《孟晋》的。办刊者并无市侩恶习,为他称霸云南而予诗稿特别的版面,是看稿不看人,将它夹在许多旧体诗的夹缝中,并不显眼。  第一首为《游华亭寺时甲寅十二月》:  如此江山画不成,万家镫月势纵横。艰难国步行犹易,溷浊人心洗要清。  是龙池甘水浅,宁知天马视山平。纵观一线边城小,眼底浮名未足争。  甲寅年是1914年,正是蔡鄂为云南都督之时。官运亨通、春风得意,登西山,望五百里滇池,名寺傍山,掩映在古树之中,真是天然山水,江山多娇,英雄折腰,人民在建共和之后,意气风发,有登天揽月之势。然而,在这之前与之后,确是国步艰难,为何又是“行犹易”呢?这怕是从作者的平步青云的自我感觉而言,心态才那么矛盾,才视人心如猪圈、厕所那么龌龊。此时,他那“纵观一线边城小”、“宁知天马视山平”的壮语是英雄壮志,还是军阀野心,也是不言自明。对于“成则为王”的王者,“眼底浮名未足争”之形象炒作,就很虚伪了。  唐继尧的另一首《由黔移师滇道中偶成》,不知是从贵州都督而为“开武将军”回云南,还是讨袁、护国运动之后出兵川黔归来,总之,都是衣锦荣归之作。讨袁、护国,他不出力,可都出面,一经“炒”作,往脸上贴了不少金,是他仕途上一大宗精神资产。从其中“两年依旧一身轻”看,应该是指滇军占领贵阳到他又高升回到云南的途中的出兵川黔,则多是半载数月之事。它跟游华亭寺是同一时期的事,

唐继尧

按时间顺序,它当在游华亭寺之前,不知作者还是编辑反而放它在后面了。  另一首《由黔移师滇道中偶成》:  甲马旌旗又此行,两年依旧一身轻。山花放卷情常定,林鸟飞投意总诚。  历史千秋留泡影,神州百战尽蜗争。疮痍满地何年补,惭愧前途父老迎。  薄海风潮一剑担,高山雪月又南天。须知平坦征途稳,莫道崎岖世路难。  盖世才从远处老,极天事亦梦中参。孕虞育夏寻常事,桑梓归来酒正酣。  不论这是此位军阀“人性”的乡愁,还是他这土皇帝,总想独霸一方,也牢牢系在本土,即便不能名誉上独立,也是实际上的地方割据之实,从他们忌讳离乡出外的情绪,这“林鸟飞投”之情应该是真实的。打打杀杀,成成败败,回首往事,偶尔泛起“历史千秋留泡影”的感叹,也是情况不是永远使他那么自信的必然吧。为此,这种人也只能总是处于深度的矛盾和极端的虚伪之中。不然,一生都以“打杀”来打天下和保小王朝者,何来“神州百战尽蜗争,疮痍满地何年补”之叹呢?要么,就是以能收拾旧山河的救世主自居吧!  有趣的是,一介武夫,趁顾品珍北伐、昆明空虚杀了回来的唐继尧,竟抛出这么两首诗公开发表,除了“桑梓归来酒正酣”既可述往事,也是话此时之短句,这个打杀一生者之“打”,既残暴于武打,又积虑于文打的军阀,“盖世才从远处老,极天事亦梦中参”尤其“神州百战尽蜗争”,不论他是旁观为民族的感叹,还是将自己放在“蜗争”之中的自省之语都是寻求与昆明父老理解、沟通、套近乎的姿态,用现代人的语言说,他是很会作“秀”(Show)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之理,他不糊涂。

事迹简述

  唐继尧字蓂赓,是云南会泽人,光绪九年(公元1883年)出生于一个书香家庭,父亲是一名举人,他本人也中过秀才,旧学很有基础,为人器宇恢弘,倜傥有大志。光绪廿八年(1902年)东渡日本,入士官学校第六期,和赵恒惕、阎锡山等同期。毕业后返国,遍游东北,凭吊日俄战场,又至北京,在保定观秋操,宣统元年(1909年)返云南,在讲武堂担任教官及从事革命活动。  辛亥年(1911年),唐继尧任陆军第十九镇卅七协七十四标第一营管带(就是今天营长地位),当时卅七协协统是蔡锷,七十四标标统是罗佩金,唐继尧是第一营管带,刘存厚是第二营管带,雷飚是第三营管带。云南光复后,蔡锷就任云南都督,出兵北伐,派雷飚、彭新民护送前云贵总督李经羲离滇。派谢汝翼、李鸿祥率师出四川,迫四川总督赵尔丰独立。派罗佩金、庾恩旸率一军赴滇南。派李根源率一军赴滇西。这时候贵州也起义,贵州士绅任可澄、刘显世、戴戡等吁请蔡锷派唐继尧率军援黔。讨平黔乱,即被推为贵州都督。民国2年秋,唐继尧继蔡锷出任云南都督。  1913年11月,唐继尧正式接替蔡锷担任云南都督兼云南民政长。1915年12月25日,他与蔡锷、李烈钧等发动了轰轰烈烈的护国运动,率先在西南边陲打响了护国讨袁的第一枪。护国战争结束后,任云南督军兼省长。尔后,参加了孙中山发动的护法、靖国运动。1916年5 月8 日,护国军中央机构军务院宣告成立,以代行北京国务院的职权,推唐继尧为抚军长,以岑春煊为副抚军长。军务院设于肇庆,唐远在昆明,乃由岑以副抚军长代理抚军长。并推刘显世、陆荣廷、龙济光、梁启超、蔡锷、李烈钧、陈炳焜为抚军。1918年被推为护法军总裁,并任滇川黔鄂豫陕湘闽八省靖国联军总司令。1922年被驻川靖国滇军第一军军长顾品珍驱逐。次年不听孙中山先生的劝阻,率先回滇复职。1927年2月6日,胡若愚、龙云、张汝骥、李选廷四镇守使联合起来,对唐继尧实行兵谏,威逼去职。1927年5月23日,唐继尧含恨病逝,享年44岁,云南当局举行公葬,抗战初期,感念唐护国之功,国民政府于1935年明令褒扬,于1936年改公葬为国葬,补行国葬仪式,唐继尧铜像也在昆明大观楼落成。(现唐继尧坟墓位于昆明圆通山公园内)

大事年表

  光绪廿八年(1902年)东渡日本,入士官学校第六期,和赵恒惕、阎锡山等同期。毕业后返国,遍游东北,凭吊日俄战场,又至北京,在保定观秋操。  宣统元年(1909年)返云南,在讲武堂担任教官及从事革命活动。  辛亥年(1911年),唐继尧任陆军第十九镇卅七协七十四标第一营管带(就是今天营长地位),当时卅七协协统是蔡锷,七十四标标统是罗佩金,唐继尧是第一营管带,刘存厚是第二营管带,雷飚是第三营管带。云南光复后,蔡锷就任云南都督,出兵北伐,派雷飚、彭新民护送前云贵总督李经羲离滇。派谢汝翼、李鸿祥率师出四川,迫四川总督赵尔丰独立。派罗佩金、庾恩旸率一军赴滇南。派李根源率一军赴滇西。这时候贵州也起义,贵州士绅任可澄、刘显世、戴戡等吁请蔡锷派唐继尧率军援黔。讨平黔乱,即被推为贵州都督。  民国2年秋,唐继尧继蔡锷出任云南都督。  1913年11月,唐继尧正式接替蔡锷担任云南都督兼云南民政长。  1915年12月25日,他与蔡锷、李烈钧等发动了轰轰烈烈的护国运动,率先在西南边陲打响了护国讨袁的第一枪。护国战争结束后,任云南督军兼省长。尔后,参加了孙中山发动的护法、靖国运动。  1916年5 月8 日,护国军中央机构军务院宣告成立,以代行北京国务院的职权,推唐继尧为抚军长,以岑春煊为副抚军长。军务院设于肇庆,唐远在昆明,乃由岑以副抚军长代理抚军长。并推刘显世、陆荣廷、龙济光、梁启超、蔡锷、李烈钧、陈炳焜为抚军。  1918年被推为护法军总裁,并任滇川黔鄂豫陕湘闽八省靖国联军总司令。  1922年被驻川靖国滇军第一军军长顾品珍驱逐。次年不听孙中山先生的劝阻,率先回滇复职。  1927年2月6日,胡若愚、龙云、张汝骥、李选廷四镇守使联合起来,对唐继尧实行兵谏,威逼去职。  1927年5月23日,唐继尧含恨病逝,享年44岁,云南当局举行公葬,抗战初期,感念唐护国之功,国民政府于1935年明令褒扬,于1936年改公葬为国葬,补行国葬仪式,唐继尧铜像也在昆明大观楼落成。

人物故居

  

唐继尧故居

唐继尧(公元1883——1927年)字蓂赓别号东大陆主人,会泽县钟屏镇人,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同盟会员。1909年回滇后历任清陆军督练公所参谋处提调,陆军讲武堂教官,监督、社军管带等职。参与策动1911年昆明“重九”起义,任军都督府参谋次长。  1912年率军北伐,任贵州都督,次年调任云南都督。1915年与蔡锷等通电全国反袁世凯称帝,任护国都督兼第三军司令。1917年护法运动中任靖国联军总司令、元帅。1922年创建东陆大学,还支持赵藩等辑刻《云南丛书》。1927年5月,唐继尧病逝于昆明,葬于圆通山。一生著有《会泽首义文牍》、《会泽督黔文牍》、《会泽靖国文牍》、《东大陆主义志录》等。唐继尧故居位于会泽县城北钟屏镇二道巷转三道巷中段处14号,大门方位坐西向东,主体建筑坐南向北,占地面积850.1m2,建筑面积410.1m2,属清代中晚期传统民居,封闭式四合院建筑群,系硬山顶穿斗式结构,置正堂,书房、对厅、耳房、粮仓、养马房等,前后院共14间。正房面阔3间11.87m,进深3.85m,檐高3.45m。东西书房对称,与对厅屋面平行,面阔之间长7m,进深2.85m,檐高2.8m。原两院相通,后为居民住宅,被隔为两个院落。故居于1995年被公布为县级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与江西会馆同处一隅的是历史名人唐继尧的故居。唐继尧,这位叱咤风云,在中国历史上写就浓墨重彩一笔的一代伟人,1915年与蔡锷、李烈钧等发动了轰轰烈烈的护国运动,率先在西南边陲打响护国讨袁第一枪,1917年参加了孙中山发动的护法运动,并任川滇黔三省靖国联军总司令。  故居正堂的对联“护国讨袁南天一柱,治滇兴教东陆独尊”,便是后人对唐继尧一生全面的概括。唐继尧故居大门坐向东,主体建筑坐南朝北,占地面积850平方米,建筑风格属会泽清代中晚期传统民居,封闭式四合院建筑群,有正堂、书房、对厅、仓库、马房等14间房屋。与会泽众多精美宏伟的民宅相比,唐继尧故居略显简陋,这是因为唐继尧的家境在当时的会泽属中等人家。在这里,你可以一边感慨他一生传奇经历和他故居的普通平凡,一边寻觅他遗留会泽的痕迹。  故居坐落在会泽县城北内街三道巷14号,占地面积851.1平方米。整座宅院坐南朝北,分前后两院,大门迎东,是一座小型的封闭式的四合院建筑群落,属会泽典型的清代中晚期民居建筑风格,前院有正堂三间、对厅、书房及马房,后院有仓房可装谷物,还有厨房,院中有一口井,井中的泉水清澈见底。前后两院共有房屋十四间,整座故居的院落保存基本完好。1995年被列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墓地遗址

  唐继尧墓位于昆明圆通公园西后门的上方。唐继尧,公元1883年~1927年,云南会泽人。唐继尧在辛亥

唐继尧墓

革命和护国战争中都建树奇功,然而其后期卷入了军阀混战,后人为其题写的挽联是:“治滇无善政,护国有奇功”。  唐继尧墓是1932年修建,墓为石砌圆丘形,高6米,直径为16米,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在国内为较大的陵墓。墓前建有廊柱式石牌坊,面阔16.70米,镶嵌着8个石碑,这8个石碑,刻着1916年护国战争期间被推举为护国军务院抚军长,大总统黎元洪的授勋令;孙中山大元帅1924年关于推举唐继尧为广州军政府副元帅的文件,以及周忠岳为唐继尧写下的长篇墓表。把这些内容合起来,就是唐继尧一生中最精彩、最辉煌的人生岁月。  唐坟正中刻写着“会泽唐公冥墓”,两边对联是:“功业须当垂永久,风云常为护储胥。”唐坟前神道两旁立有石狮、华表,唐坟之上还有许多石雕,气势壮观!这个墓把建筑上的希腊式、威尼斯式、哥德式与中国传统融为一体。此外,还采用了拉丁式的铭刻,墓顶树木葱郁,形成了一个绿色墓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