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魏钓鱼配方的制作:禾本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5:21:19
禾本科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禾本科

禾本科(Poaceae;Gramineae),单子叶植物,隶属莎草目。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少为木本。草本秆上的叶片通常狭窄而长,平行脉,通常无叶柄。花小型,两性或有时单性或中性,1至多朵小花组成小穗,再由小穗组成圆锥花序,有时为总状、穗状或肉穗花序。种子胚乳丰富。约620余属,10000多种,分布全世界,以季雨热带和北温带半干旱地区最丰富。中国约190余属,1200余种,全国各地均有分布。通常分2亚科:竹亚科(Bambusoideae)和禾亚科(Agrostidoideae)。许多禾草是人类生活上重要的植物,主要粮食作物如稻、大麦、小麦、高粱、玉蜀黍以及许多主要牧草和饲料。很多是建筑(竹类)、造纸(稻秆)、纺织、制药、酿造(高粱)、制糖(甘蔗),以及家具、编织(竹类)的主要原料。

目录
  • • 形态特征
  • • 化学成分
  • • 地理分布
  • • 演化地位
  • • 分类系统
  • • 部分属种
  • • 代表植物
  • • 濒危植物
  • • 参考资料

[显示部分][显示全部]

形态特征编辑本段回目录

单子叶植物纲,鸭跖草亚纲的1科。禾本科有660属近10000种,居有花植物科中的第5位,种数在单子叶植物中仅次于兰科。多年生、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在竹类中,其茎为木质,呈乔木或灌木状。根系为须根系,种子根早期消失,由茎基部发出多数纤维状不定根,或从匍匐根状茎节上生出纤维状根。茎有节与节间,节间中空,称为秆。秆圆筒形,基部数节之腋芽长出分枝,称分蘖,有鞘内分蘖和鞘外分蘖,形成密丛生或疏丛生株丛。节部居间分生组织生长分化,使节间伸长。单叶互生成二列,由叶鞘、叶片和叶舌构成,有时具叶耳;叶鞘边缘开放,彼此覆盖,质地较韧,有保护节间基部柔嫩生长组织以及输导和支持作用;叶片狭长线形,或披针形,具平行叶脉,中脉显著,不具叶柄,通常不从叶鞘上脱落。在竹类中,叶具短柄,与叶鞘相连处具关节,易自叶鞘上脱落,秆箨与叶鞘有别,箨叶小而无中脉。花序顶生或侧生,多为圆锥花序,或为总状、穗状花序。小穗是禾本科的典型特征,由颖片,小花和小穗轴组成。颖片位于下方;小花着生于小穗轴上,通常两性,或单性与中性,由外稃和内稃包被着,小花多有2枚微小的鳞被,雄蕊3或1~6枚,子房1室,含1胚珠;花柱通常2,稀1或3;柱头多呈羽毛状。果实为颖果,少数为囊果,浆果或坚果,含大量胚乳,胚小,种脐点状或线形。
花  

禾本科

与适应风媒传粉机制紧密连系,花无色无味,雄蕊有细长花丝,花药丁字形,花粉粒细小,圆而干燥,壁薄光滑,具单萌发孔,适合于风媒飘扬。雌蕊羽状或帚刷状,能有效地从空气中捕捉花粉粒,花粉粒落到柱头上,迅速为柱头上的乳突细胞所缠绕,有的立即萌发(如甘蔗、高粱),有的经数分钟(如玉米),有的需经几小时,甚至几天以后才萌发。玉米的小花柱头甚为特化,极细长成丝状伸出于鞘苞之外,不具羽毛,但系能接受花粉的柱头面。雌蕊子房内胚珠数目减少到1个,并特化为果皮与种皮相结合的颖果,或有果皮厚而坚硬的坚果与多汁的浆果只出现在少数竹类中。颖果通常轻而不裂,细小,这也是适应借风传播的生态习性;亦有借动物来传播的。颖果长圆状披针形,椭圆形或近圆形;颖果中最大的为栽培的谷物。胚乳占据果实的大部分,并分化为角质胚乳和粉状胚乳,外层是充满蛋白质粒的糊粉层,即角质胚乳,其他部分为主含淀粉的粉状胚乳。胚的大小随类群不同而异,在竹亚科,早熟禾超族,小麦超族和针茅超族中,胚占颖果的比例小,约为果体的1/4;黍亚科和画眉草超族的胚较大,约为果体的1/2。竹亚科、早熟禾等超族的种脐多呈长线形,黍亚科和画眉草超族的种脐为点状。珠被在简化过程中仅留下了痕迹,珠心部分也只有表皮(如黍),或由表皮变成的栓化层(如玉米)。在进化过程中,各部分有一系列减数,最明显的是雄蕊由6枚减少为3枚,有时为2枚或1枚;柱头3枚,减少为2枚或少数为1枚;鳞被由3减为2或完全退化,鳞被由较大、多脉简化为微小而无脉,其功能是能借膨胀时产生压力,使内稃与外稃张开,让雄蕊和柱头伸出,达到传粉和授粉作用。
小穗 

黑麦草沿着两条路线演变,由于禾本科中小穗的小花发育顺序有两种完全不同的方式,一为有限发育方式,小穗含1成熟花在上,下部花不孕,无小穗轴延伸,脱节于颖之下,背腹压扁,是黍亚科的特征。另一为无限生长方式,小穗含多数小花,由基部第一小花先发育,自上而下,向顶成熟,有小穗轴延伸,脱节于颖之上与各小花间,两侧压扁,是竹亚科和早熟禾亚科的特征。两大类群分别沿着各自的方向路线演化。竹亚科与早熟禾亚科的小穗含花数目多,小花向顶不断生长,多者达数十枚(如画眉草下部花先熟,籽粒随落,上部花仍继续生长);小花数目由多数到少数,通常含3~5小花(早熟禾),小穗轴退化,演变成仅含1花的小穗,如剪股颖族与针茅超族。小穗各部结构相应发生变化,颖片由小到大,较外稃短(早熟禾属)至长于其小花(剪股颖属);芒顶生(羊茅属)至外稃背部和基部着生(野青茅属);芒细直(早熟禾族)至芒扭转膝曲(燕麦族)。黍亚科的小穗仅有1枚成熟花在上,限制了小穗轴的继续生长和小花数的增加,演化方向与早熟禾亚科、竹亚科减数的方向显然不同,黍亚科的进化表现在保护和传播颖果的器官特化上。位于该亚科起始阶段的黍超族其外稃在成熟时增厚变大,无芒,颖片小而质薄;发展到须芒草超族,它的成熟花内,外稃简化成微小膜质,延伸出发达的芒而利于种子传播,颖片成为主要保护器官,变厚增大,分化出种种性状,如沟、孔、毛被、疣突与糙涩等等;再进一步发展为玉蜀黍超族,其稃体退化,微小,无芒,第一颖发达,同时花序的穗轴节间增厚,成为嵌陷小穗的结构,它不仅完善地包藏籽粒,并随同籽粒逐节断落,成为传播体。上述颖果由稃片(黍超族)到颖片(须芒草超族)和花序穗轴节间(玉蜀黍超族)保护和传播的一系列发展,分别表现出从低级到高级的阶段演化,进化顺序反映出益趋完善的程度。演化阶段上的最高级代表──玉米,为雌花序高度集中,由多数花序愈合而成的圆柱状肉穗花序,着生大量籽实,外面还围以鞘苞形成的佛焰苞所保护。
花序 看麦娘

由假花序(小穗着生于枝秆各节,不具延续穗轴,营养枝与生殖枝未分化,如竹亚科箣竹超族),演变为具延续穗轴的真花序(见多数属种)。花序的演化趋向,为小穗的集中与轴枝的简化,小穗柄与分枝缩短,由开展圆锥花序变为紧缩的、或密聚的圆柱形圆锥花序(看麦娘)。发展到小穗柄短缩退化形成穗状花序(小麦超族)。小穗集中生于穗轴一侧形成穗状花序再作指状排列(狗牙根)或圆锥状排列(千金子)。花序主轴伸长(五节芒),至短缩(双药芒属)或退化成极短(金茅);穗轴延续(芒属)演变为随同小穗成熟而逐节断落的传播体(甘蔗);穗轴细长演变为扁平宽大(钝叶草)或穗轴膨大增厚形成镶嵌小穗的凹穴(空轴茅属);穗轴单生演变为多数花序穗轴合生(玉米)。小穗单生(黍超族)进化为孪生(须芒草超族),成对着生的小穗同形同性(甘蔗亚族)演变为异形小穗。无柄小穗两性,有柄小穗简化为单性或中性(高粱属),由异型对小穗简化到具有同型对小穗,即总状花序下部的无柄小穗也简化为不孕,与其不孕的有柄小穗形成苞片的形式(如扭黄茅、菅属),小穗由两性简化为单性,雌雄小穗着生于同一花序的不同部分(薏苡)演变为异序,如玉米雄花序顶生,雌花序腋生。花序单纯裸露,不具有附属物发展到为各种总苞所包藏的雌花序,(薏苡总苞特化为硬骨质念珠状)。
胚的结构
禾本科植物的胚是高度特化的,它的子叶成为有吸收营养成分功能的盾片,有保护胚芽的胚芽鞘,以及胚根鞘等。在不同的亚科和超族中,具有不同的特征,主要分为两大型,早熟禾型(F)和黍型(P),其区别为:①盾片与进入胚芽的维管束在中胚轴同一平面上(P),盾片与进入胚芽的维管束延伸到远离中胚轴而有子叶节(F);②外胚叶:由存在(F)到不存在(P);③盾片基部与胚根鞘间,有沟隙(P)或无沟隙(F);④胚芽横切面:胚叶维管束少、边缘分离者(F),胚叶具多数维管束,边缘相重叠者(P)。
幼苗
随胚胎结构不同而异,在不同亚科和超族中有明显差别。如黍亚科的颖果萌发时,中胚轴伸长,生有不定根,具1种子根,幼苗顶端原套由1层细胞构成,出土后第一叶宽,近椭圆形,多脉、平展。早熟禾超族的种子根多数,中胚轴不伸长,幼苗顶端原套细胞有2~3层,第一叶线形,狭窄而直立。
叶片

金发草

表皮层产生各种特化细胞,由长细胞和两种短细胞(硅细胞和栓细胞)组成,在上表皮(两叶脉之间)有纵列的大型薄壁泡状细胞,它在干燥时萎缩使叶片内卷、折叠,与减少蒸腾有关。位于叶脉间的上下表皮,有纵列的气孔(器),两个保卫细胞呈狭长哑铃形,气孔的开闭依赖于两端的膨大或缩小,其两旁各有一枚副卫细胞。叶肉细胞形成多样,有的细胞壁常向内皱褶形成多环细胞。不同的类群在不同的生态地理条件下叶片结构有很大区别,例如热湿条件下,居于较原始位置的竹亚科、原禾超族、芦竹超族以及温带中湿生性的早熟禾超族、小麦超族,其叶肉组织细胞中叶绿体均匀分布,有细胞间隙,薄壁维管束鞘不发达,不含有特化的叶绿体,属三碳植物,表皮常具单细胞微毛,硅质细胞呈椭圆形或新月形,副卫细胞近长方形。适应于热带干燥地区的画眉草超族和黍亚科成员,叶片维管束由大型的薄壁维管束鞘细胞所包围,这类细胞内含大量特化的叶绿体,并充满淀粉,外为1层或数层紧密排列呈放射状的叶肉细胞所围绕,演变成为四碳植物,表皮具双细胞微毛或多细胞微毛,硅质细胞呈哑铃形或马鞍形,副卫细胞为三角形或拱形。
生理生态  
居于原始地位的原禾超族、芦竹超族和早熟禾超族的成员,在热湿和温湿生境中,为光呼吸的低光效呌植物,而适应于高温干旱环境中的黍亚科(尤其是须芒草超族)和画眉草超族的成员已演变为非光呼吸的C4植物,C4植物在进化中产生了特殊的叶片结构和酶系统,与光合作用效能有密切关系,具有高光效固碳能力,在高温、强光、干旱的条件下,光合速率是呌植物的2倍,能有效地利用水分和短期内完成生育周期的特点,其净生产率高,补偿点低,为5~10ppm,或接近于零(如玉米、高粱、甘蔗),因此呌和C4植物的日干物质生产率也有着明显不同,如C4的玉米52克/平方毫米·日,呌的水稻只有36克/平方毫米·日。
黍亚科许多种类在有0.5%灭草隆,或低氧压时仍不妨碍萌发,而早熟禾族成员则不能萌发。
核型  
本科细胞染色体数和结构比较复杂,各亚科和超族的染色体大小基数、组型是不同的。早熟禾超族和小麦超族的染色体大型,x=7;居于原始位置的竹亚科、早熟禾亚科中的原禾超族、芦竹超族和画眉草超族的染色体为小型;生在寒旱地带的针茅超族,染色体为小型,多为非整倍体。禾本科的多倍体物种繁多,尤其在高海拔和北极地区,比例在80%以上,有些属中的多倍体种达90%。

化学成分编辑本段回目录

本科颖果含大量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等多种营养成分。有的种类还含有生物碱、挥发油和皂苷。如大麦、燕麦、稻、黍、高粱、玉米等属中含有大麦芽碱(hordenine);芦竹、大麦中有禾草碱(gramine);芦竹属含芦竹灵;毒麦的颖果含有一种麻痹中枢神经的毒麦碱(C7H12N2O);羊茅属和毒麦属含有呲咯类(pyrrolidines)生物碱;黍属、高粱的叶中,含有氰苷(dhurrin或phyllantin)。多元酚及黄酮类化合物在禾本科中普遍分布,小麦属含小麦黄素(tricin);大麦属含大麦黄素(lutonarin);鸭茅属和梯牧草属含鸭茅黄素(dactylin);玉米含槲皮黄素(quercetin)。香茅属和香根草属含有精油,是提取香精油的原料。

地理分布编辑本段回目录

罗汉竹

在生态上,本科适应性广,分布遍及全球,从热带至寒带,从平原到高山,湖泊、沼泽、沙漠地区均有它们的踪迹,不少种类是草地、草甸和草原的建群种或优势种,个体数量之多,居高等植物之冠。中国产230余属约1500种。
禾本科是种子植物中最有经济价值的大科。是人类粮食和牲畜饲料的主要来源,也是加工淀粉、制糖、酿酒、造纸、编织和建筑方面的重要原料。较原始的类群主要出现在热带潮湿气候下,如竹亚科分布于东南亚及美洲热带雨量充沛的地区;早熟禾亚科中原禾超族、芦竹超族的成员,生长在热带沼泽或林下。早熟禾超族的多数成员,在热带山地和温寒地带发展,其中早熟禾族、燕麦族、剪股颖族和小麦超族等,适应于冬寒夏凉气候,常为温带草甸、草原或林下的主要种类;针茅超族适生于寒冷干旱的大陆性气候,通常为构成温带干草原或荒漠草原的优势种;画眉草超族则是在热带干旱区域发展,多为高温干燥草地或不规则降雨区的荒漠草原建群种。黍亚科成员主要分布于热带,各类群随着降水量的不同而有区别,该亚科中居于原始位置的柳叶箬族,生长于热带潮湿林荫下;黍超族在热带降水季节较长的地区很丰富,而须芒草超族则在热带亚热带季风雨条件下发展,是适应于有一定干旱季节的稀树干草原的优势种或建群种。各大类群有一定的生态地理区域,这与长期适应于一定的自然地理条件密切相关,并随着气候环境不断旱化和寒冷而演化形成。

演化地位编辑本段回目录

禾本科在进化过程中,主要是沿着简化方向前进的。它的花朵小而精简,通常只有雄蕊和雌蕊,花被退化为极小的鳞被,由特化的稃片包藏着,小花连同其下颖片(即不孕苞片)共同组成小穗,每一小穗,实为一高度特化的穗状花序。禾本科在营养和繁殖器官上的特化,尤其是花部在系统发育上适应风媒的高度简化,一般认为它是进化中处于高级阶段的一个科。但过去常将类似禾草的莎草科或灯心草科同置于颖花目(Glumiflorae)中。实质上,它们并非来源于共同的祖先。禾本科的原始类群可能与鸭跖草目(Commlinales)的帚灯草科(Restiiona-ceae)、须叶藤科(Fagellariaceae)和刺鳞草科(Cen-trolepidaceae)等南半球的热带科有亲缘。禾本科的祖先在中生代白垩纪时已出现,根据地史演变与有关化石资料推断,冈瓦纳古陆可能是本科的起源和分化中心。随着大陆漂移,海陆变迁、气候条件的改变,由原始的喜热湿类群适生于变寒、变旱的环境下,不断演化发展为现代遍布全球的式样。

分类系统编辑本段回目录

禾本科早在1814年R.布朗依据小穗的结构,将禾本科划分为早熟禾与黍两大类群。G.边沁(1881)在科下设立了黍亚科和早熟禾亚科。黍亚科下划分为黍族等6族2亚族;在早熟禾亚科下分竹族,狐茅族等8族19亚族。H.F.林克(1827)、C.S.孔特(1833)及E.G.斯托伊德尔(1855)等均在科下划分了许多族。1887年E.海克尔建立了较完整的属以上的分类系统,这一系统在早熟禾亚科之下包括了竹族、原禾族、狐茅族、燕麦族、虎尾草族、大麦族、剪股颖族、结缕草族、草族、野古草族、和稻族等;黍亚科中包括糖蜜草族、黍族、须芒草族和玉蜀黍族。半个世纪以来,各国学者大体采用这一系统。
1931年,N.P.艾夫多洛夫根据禾本科叶片的解剖结构和染色体特征,发现原来放置于早熟禾亚科中的画眉草群与黍亚科相近,故将它放在甘蔗亚科中。罗谢维茨(1937)的系统在黍亚科下包括画眉草系与黍系。近代的学者研究了禾本科叶片表皮结构(普拉特1932,布朗1957),胚胎形态(里德1957),淀粉粒类型(哈尔兹)以及细胞染色体、生理、生态、分布等,通过多学科的研究以及应用近代科学技术手段,获得不少材料与证据,为建立禾本科系统奠定了基础。一般称50年代以后建立的系统为新系统。新、老两类系统反映在对待亚科的划分上是不一致的,新系统在科下划分为5、6、7和9个亚科(皮尔格1954)。比较起来,两大系统各有不足之处,老系统在两亚科下包括数十个庞大的族,不易反映族间亲缘的远近及其进化关系。新系统在科下并列着多个亚科也难以显示其共祖来源和系统演化的阶层级次关系,为了能够比较清晰地反映出各大类群间的演化顺序及其发展的途径,按照禾本科的进化序列,作者在亚科与族之间增立了超族一级。
各亚科、超族的特征及其有经济价值的种类如下:
竹亚科  
含2超族,约70属。分布于美洲热带与亚洲东南部的湿热地区。营养器官特化,秆木质化,借根状茎繁殖,有性生殖退化,花部保留着原始的3数花性状。竹秆是建筑、土木、交通用材,也是工艺用品、编织和造纸原料。笋供食用(竹类)。含2超族:①箣竹超族含箣竹族、梨竹族、牡竹族、倭竹族等。②青篱竹超族含青篱竹族、香竹族等。
早熟禾亚科 芨芨草

广布于全球各种生境中,是最大的一个亚科。草本,小穗含多花至1花,向顶发育,根据花序、小穗、颖片、外稃脉纹、颖果和叶片结构、染色体、生理、生态分布等特征,划分为6超族:①原禾超族含原禾族、稻族、菰族等。热带湿地草本。包括栽培的稻和茭白。②芦竹超族含芦竹族、棕叶芦族、假淡竹叶族,为热带湿地或沼泽生境下的高大草本。芦竹和芦苇是造纸的好原料。淡竹叶的根部膨大成纺锤形,可供药用。③早熟禾超族含早熟禾族、燕麦族、剪股颖族等。分布于世界温寒地带和热带高海拔山地,是种类最多的超族,它代表着早熟禾亚科的典型特征。染色体大型,x=7。包括重要的牧草,如早熟禾族的羊茅、鸭茅、早熟禾、雀麦和拂子茅属等,许多种类是温带山地草原、草甸的主要成份。④小麦超族含短柄草族 、小麦族和野麦族,染色体大型,x=7。包含重要的麦类作物和温寒地带的优良牧草如鹅观草属、冰草、沙芦草、羊草、披碱草和新麦草等。⑤针茅超族含落芒草族和针茅族。芨芨草是西北干旱地区常年可为家畜采食的牧草。针茅属是适应寒冷干燥气候下的类群,不少种类是组成温带草原或高原荒漠草原的优势种,为冬春的主要牧草。醉马草是一种对牲畜有害的毒草。⑥画眉草超族含画眉草族、虎尾草族,结缕草族和三芒草族。染色体小型,x=9,10(5,4),为分布于热带干旱地区的C4植物。台麸是非洲和印度的食用谷物。有价值的牧草有罗滋草 、狗牙根以及干热荒漠草原的三芒草等。常见的一年生杂草有画眉草、知风草、牛筋草等。
黍亚科

甘蔗

分布世界热带地区。约 210属,3000余种。来源于小穗仅含1成熟花在上的共同祖先,根据外稃、颖片、花序穗轴的特征与演化阶段划分3超族:①黍超族,主产热带美洲和非洲降水季节长的热湿地带。含8族,最大的黍族有8亚族,107属,1000余种。稷、粟是起源于中国的谷类作物,也是优质饲草。本族含有众多有价值的牧草,珍珠粟是高产牧草,也可作谷物。地毯草、马唐、雀稗、毛花雀稗、两耳草、狗尾草、象草、白草等。②须芒草超族,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干湿季交替的季风雨区。含 5族90属约1000种。不少种类是热带稀树干草原的建群成分。如黄茅、白茅。高大草类──南荻和芒是优质造纸原料。高粱是重要的谷类作物。甘蔗 的茎贮藏糖分,为世界热带地区的制糖原料。香茅属的香茅和辣薄荷草等茎叶中均富有精油,是提取柠檬油,辣薄荷油等香料工业的主要原料。香根草属根中含香根草油。具有不少耐旱、耐瘠的牧草资源,如须芒草属、鸭嘴草属、野古草属、双花草、蓝茎草,以及中生性的莠竹属等。③玉蜀黍超族,含3族31属。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季风雨气候区域,生长在水湿较好的环境下。3族的演化趋势为,异型对小穗中的有柄小穗存在(鞘尾草族Elionureae)演变为有柄小穗退化,无柄小穗发展到嵌陷于花序穗轴腔穴中(筒轴茅族 Rottboellieae)。无柄小穗两性进而简化为单性(玉蜀黍族Maydeae),雌雄小穗位于同一花序的不同部分(薏苡属Coix),发展到分别形成不同的花序,如玉米,雄花序为顶生圆锥花序,雌花序为腋生肉穗花序并外具鞘苞。属高光效C4植物,植株高大,体中糖分和蛋白质积累多,是重要的谷物(玉米、薏苡)和饲料来源,如高产的类蜀黍、优质的牛鞭草、空轴茅;薏苡是亚洲热带原产,具多种用途,颖果食用并有强壮利湿之药效,叶作饲料,秆可造纸,坚硬总苞可作工艺品。

部分属种编辑本段回目录

一、芨芨草属
约20种,多分布于欧亚温寒地带,中国约13种,其中芨芨草中国北部至西北盛产之,且在碱性草滩中自成群落,早春发芽,为该地牲畜的重要饲料之一,并可利用其茎叶制纸,又为一很好的固砂植物。多年生、粗壮草本;小穗有一朵两性花,具短柄,排成尖塔形的圆锥花序;外稃顶部2齿裂,有芒,芒从齿间伸出,膝曲而宿存或劲直而易落,内稃成熟后背部多少裸露等特征易与针茅属区别。小,初时肉质,后变干燥。 
二、燕麦属
约50种,分布于温带和热带高山上,中我国有8种,南北均有分布,其中最常见的为野燕麦常混生于麦田中,燕麦和裸麦西南和西北有栽培,供食用,尤以后者栽培最多,前种的果实永为内外稃(即壳)所包被,后种的果实则易与外稃分离。通常为一年生草本;小穗有2-6小花,结成疏散的圆锥花序;颖大而膜质,近相等,多脉;外稃硬,顶部2齿裂,背部常有旋扭状的长芒(有时缺);果实与内外稃分离或为其所包藏。

地毯草

三、地毯草属
约40种,分布于热带美洲,中国引种有地毯草等2种,见于广东和台湾,可作牧草、铺建草坪和保土之用。多年生,稀一年生草本,簇生或具匍匐茎;叶片扁平而卷折;穗状总状花序纤弱,指状排列或沿总轴排列;小穗背腹压扁,不膨胀,无柄,单生,2列于穗轴之一侧;脱落于颖之下,有2小花;第一颖缺;第二颖与第一外稃等长;第一小花无内稃;第二小花外稃坚硬,边缘厚,内卷。本属和Paspalum L.相似,其不同处为小穗单生,第2小花腹面对轴,而后者是背面对轴。
四、箣竹属
约100余种,分布于亚洲、非洲和大洋洲的热带、亚热带地区,中国约60种以上,主产南部。本属植物用途甚广,大都可作造纸原料,而秆坚实粗大者,常用作建筑材料以及家具、农具、渔具、运输工具等,秆的节间长,节平、篾性柔韧者,宜编织竹席、竹帽、竹缆以及工艺品等各种竹器,有些种类的笋味鲜美,可供蔬食,少数种类可供药用或观赏。乔木状或灌木状竹,具短颈粗短型地下茎;秆丛生,直立,少数攀援状,节具多数分枝,有些种类的小枝硬化成刺;秆箨的箨片常直立,箨耳常发达;假小穗簇生于花序轴各节上;小穗含数至多数小花,小穗轴于小花间具关节;各小花的外稃近等长,宽而具多脉,内稃具2脊;鳞被常3片;雄蕊6,花丝常分离;子房顶端被毛,花柱单—,柱头1-3,被毛;果圆柱形,果皮与种子分离。
五、雀麦属
约百余种,广布温带地区,中国近20种,多为优良饲料植物。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叶鞘常关闭;叶狭,常扁平;小穗长椭圆形,有数至多数小花,两侧压扁,生于开展的圆锥花序的纤枝上;小穗轴脱节于颖之上;颖不等,锐尖,短于外稃;外稃有2齿,齿之下有芒;内稃较短;雄蕊3;花柱基部扩大而冠于子房之顶;果长而有槽纹,与内稃合生。
六、蒺藜草属
约25种。分布于热带及温带地区,其中蒺藜草亦见于中国台湾和广东(海南岛)。一年生或有时多年生草本;总状花序顶生;小穗单生或少数聚生,无柄,外围以多数由刚毛状的不育小枝联合形成的刺苞(刺状硬壳),几呈球形,着生在短而粗的总梗上,刺苞连同总梗极易脱落;谷粒通常肿胀,先端渐尖,种子在刺苞内萌发。
七、空竹属
约10余种,分布于印度、缅甸、锡金、孟加拉、中南半岛以及马达加斯加等地,中国约4-5种,产云南。乔木或灌木状竹,具短颈粗短型地下茎;秆丛生,直立,尾梢常下垂,秆壁稍薄,节间常光滑,节平,具多数分枝;秆箨通常薄,箨片直立或外反,箨耳常显著;假小穗组成球形头状花序单生于叶枝之顶端或簇生于花序轴各节上;小穗含1小花,小穗轴延伸于小花之后;颖2-3片,膜质,顶端具长芒;外稃薄膜质,顶端具短芒,内稃具2脊,多脉,顶端具2短尖;鳞被3,宿存;雄蕊6,花丝分离;子房卵球形,具柄,花柱粗长,柱头2-3,羽毛状;果椭圆形,无毛,顶端具喙,果皮坚脆且与种子分离。

刚竹

八、方竹属
约10余种,产亚洲,中国有数种,产华东、华南及西南地区。方竹之竹秆呈四方形,可供庭园观赏,金佛山方竹产四川省金佛山,笋味甚鲜美,为中国特产之优质笋用竹。小灌木至小乔木状竹,具细长型地下茎;秆散生,直立,四方柱形或圆筒形,下部各节常具刺状气根,秆壁厚,每节具3分枝;秆箨早落,厚纸质,箨片微小,直立,三角形或锥形,其基部与箨鞘连接处无明显之关节,箨耳常缺,箨舌膜质;假小穗簇生于枝腋内;小穗含数小花,上部小花不完全;小穗轴具关节;颖2片;外稃膜质兼厚纸质,顶端锐尖,内稃具2脊;鳞被3;雄蕊3,花丝分离;子房无毛,花柱2,柱头2,羽毛状;果椭圆形,具坚厚果皮。
九、香竹属
10种,分布于印度和缅甸,中国有8种,产云南和西藏,夏秋发笋,味美,供蔬食。小乔木至灌木状竹,具短颈粗短型地下茎;秆丛生,直立,中上部各节均具一圈相互靠接或分离的气生根刺,节隆起,具三分枝;秆箨早落,箨鞘背面常贴生棕色小刺毛,箨片狭长,直立或外反,箨耳不显,箨舌常具流苏状毛;圆锥花序简短,位于叶枝顶端,花序分枝基部常具小苞片;小穗具柄,含小花4-12朵,最顶一花常呈芒刺状;颖2片;外稃具7-9脉,内稃具2脊;鳞被3;雄蕊3;子房无毛,花柱2,简短,柱头2,羽毛状;果细长,纺锤形,光滑,具腹沟。
十、芦竹属
约有12种;分布于热带和温带地区,中国常见有芦竹及台湾芦竹2种,秆可为篱笆、箫管、萧簧、编织、造纸、建屋和钓竿等用。多年生、粗壮草本,秆高达6公尺;叶片阔;小穗有数小花,两侧压扁,排成顶生、广阔的圆锥花序;小穗轴秃净,脱节于颖之上和小花间;颖稍不等,膜质、渐尖,约与小穗等长;外稃薄,3脉,被长毛,中脉延伸于外成一短而直的芒。
十一、马唐属
约100种,分布于全球热带至温带地区,中国约20种,南北各地均有,其中以马唐最为常见,茎叶柔嫩,为很好的饲料。一年生或有时多年生草本;总状花序指状排列或聚生于茎的上部;小穗有2小花,近无两或具短柄,2 行排列于总轴之一侧;实性外稃骨质,边平坦,透明。

细叶芒十二、藤竹属
约数种,分布于亚洲热带地区,中国约1-2种,产云南和广西。攀援状竹,具短颈粗短型地下茎;秆丛生,常呈之字形曲折,节膨大,中上部各节具多数分枝;秆箨近宿存,箨片直立,箨耳不发达;假小穗小,箨生于花序轴各节;小穗含一完全小花;小穗轴短,并不延伸于小花之后;颖1-4;外稃与颖相似,内稃不具脊;鳞被缺;雄蕊6,花丝短而分离;子房无毛;花柱粗短,柱头2-3;果卵球形,顶端具短喙,果皮肥厚。
十三、芒属
约20种,多分布于热带非洲至亚洲南部,中国有10种,分布甚广,中南尤盛,其中芒秆可造纸,各地山野间常见。粗壮、多年生草本,有长的叶片和顶生的圆锥花序;小穗有2小花,成对,相似,一具长柄,一具短柄,其中之一或二者常有芒,基盘常有长丝毛;颖相等,膜质或稍革质;不实性和实性外稃均透明质,短于颖。
十四、稗属
约80种,分布热带和温带地区,中国约5种(连栽培的),为稻田或湿地上的野草,其中稗最为常见,下辖数个变种。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叶片扁平,线形;圆锥花序由短密的总状花序组成;小穗背腹压扁,近无柄,单生或2-3个簇生于总状花序上,脱落于颖之下,有2小花;第一颖短于第二颖;第二颖长约与第一外稃等长或略短,无芒;第一外稃草质或革质,顶端尖或有长芒;第二外稃平凸头,草质,边缘下部内卷,上部平坦。 画眉草十五、画眉草属
100种以上,分布于温带和热带地区,中国约30种,各地均产之,惟长江以南诸省最盛,大部可为饲料。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有开展或紧缩的圆锥花序;小穗有数至多数小花,小花通常覆瓦状排列;小穗轴脱节于颖之上或小花间,或贯连;颖稍不相等,短于第一外稃,短尖或渐尖,1脉或罕有第二颖为3脉的,外稃3脉,脱落,内稃2脉,宿存或迟落。
十六、娱蚣草属
约10种,分布于东南亚,中国有4种,产东部至西南部,其中常见的有假俭草和蜈蚣草,可供放牧、铺建草皮及保土固堤之用。多年生草本;穗状花序狭,单生于秆顶,压扁;有柄小穗退化,常仅有柄的痕迹,无柄小穗有2小花,扁平,覆瓦状排列于总轴之一侧;第一颖近扁平,边缘于脊处内摺,脊有篦齿状的刚毛或齿;第一外稃透明质,内为雄花,第二外稃较小,1脉,有雌花或两性花1朵。
十七、稻属
约25种,分布于热带地区,中我国有稻等3种,到处有栽培,为中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一年生草本;叶长,扁平;小穗侧向压扁,有3小花,排成圆锥花序;颖极退化,仅在小穗柄端呈二半月形;不孕花的外稃极小,结实花的外稃硬,5脉,外脉靠近旋卷的边缘,有时有芒;内稃与外稃相似,但背无中肋;雄蕊6。稻为东南亚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品系可分为旱稻和水稻两大类,前者多植于山地或旱地,东亚一带的山地居民常栽植之,其形态和水稻无甚差异,不过在栽植期间无须常浸水中,但仍须有足够的雨量方能丰收,种子做饭较有香味,且略带粘质,中国西南各地少数民族多有栽培;后者广植于水田中,今亚洲各国均有大量栽培,品种甚多,主要分成粳(或作粇)、籼和糯3系,前二者质不粘,后者质粘。在这些系中又有若干个品系,如早熟、中熟和迟熟等。农艺上栽培品种的名称虽多,但原种仍为一种植物。稻除子实供食用外,秆可充燃料、编草鞋、草席和作制纸的原料,又可为牛 马的干料;稃(即谷壳)可充燃料;糠为牲畜上好的饲料。
十八、黍属
约500种广布于全球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中国近20种(包括引种的),南北均有分布,其中黍为中国很早就栽培的粮食,与稻一样亦有秈、糯品系及许多品种;此外有的种可为牛马饲料,如引种的大黍等。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圆锥花序开展,稀为总状花序,小穗背腹压扁,含花2朵,脱节于颖下或第一颖先落,颖薄,草质或纸质,第一颖通常较小穗短或微小,有的种基部包卷小穗,第一小花雄性或中性,内稃存在或缺;第二小花外稃和内稃硬纸质,光亮;鳞被2,折叠,花柱分离。禾本科十九、芦苇属
不超过10种,分布于温带和热带地区,中国有2种及1变种,分布至广,其中芦苇到处可见,喜生于水边。根茎四布,有固堤之效;茎粗而韧,可建茅屋和制箭秆用;茎皮的纤维可织芦帘、织席和作制纸的原料;根入药,名芦根; 本属中其他种类亦可用作防堤植物。多年生、粗壮草本,有长而阔的叶和顶生的大圆锥花序;小穗有3-7小花,最下的为雄花或中性花,余为两性花;小穗轴被长丝毛,于颖之上和小花间每一节的基部脱落,故果于脱落后藉丝毛之助能随风飞散。
二十、毛竹属
约50种,产亚洲,中国为分布中心,约40种以上,产东部、中南部至西南部。毛竹为中国广为栽培的著名材用竹,嫩笋供蔬食,尤以冬笋为佳,味极鲜美。乔木至灌木状竹,具细长型地下茎;秆散生,直立,每节常具二分枝;秆箨早落,箨片常狭长,箨耳亦可发达;假小穗簇生于花序轴各节,其基部托以覆瓦状排列之佛焰苞片,苞片顶端常具退化叶片;小穗含2-6小花,每一或二小穗则包藏于叶状苞片内;小穗轴具关节,常可延伸至顶端小花之后而成一具稃片之小柄;颖1-3片,有时缺;外稃顶端锐尖,内稃具2脊,先端具2尖头;鳞被3;雄蕊3,花丝分离而细长;子房无毛,具柄;花柱3,其基部连合甚长,柱头延长,具小锯齿兼呈羽毛状; 果为颖果,有时果皮可增厚得颇坚硬。
二十一、早熟禾属
约300种,分布于温带和寒带地区,中国约100种以上,分布甚广,西南和东北较盛其中很多可为饲料,如早熟禾等。一年生或多年生小草,有疏散或紧密的圆锥花序;小穗有2-6小花,最上部的小花常不发育;颖1-3脉,有脊外稃有5脉,无芒,基盘常有一束柔毛;内稃等于或稍短于外稃或上部小花的可稍长于其外稃,具2脊,脊常有纤毛;雄蕊3。
二十二、大麦属
约20余种,分布于温带地区,中国有大麦等6种,大麦为普遍栽培的粮食作物,也是制啤酒及麦芽糖的原料。此外,大麦还有一个变种,名三叉大麦,其芒短而3叉状,中国西南部间有栽培。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小穗有花1朵,3个聚生于有节的总轴的每一节上,其中一小穗或全部小穗结实,侧生的有时不孕或退化为芒;倘全部小穗结实时则麦穗6列,倘全部结实而侧面2小穗与相对的小穗覆叠时,则麦穗4列,倘只中央的小穗结实时,则麦穗2列;颖极狭,极似一总苞而承托着3个小穗;外稃有芒;果紧包于稃内。
二十三、苞茅属
约60种,主产非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少数分布至亚洲、大洋洲与南美;中国有苞茅和短梗苞茅2种,产华南地区。多年生草本,无香味;小穗成对如 Andropogon;总状花序成对,一无柄,一有短柄,承托以狭鞘状的苞片,最下1-2对小穗在1个或2个总状花序上相似,不实,无芒;上部的无柄小穗两性,与一锐尖的基盘一齐脱落;实性外稃有些学者主张将本属置于Andropogon内,但其分别点为总状花序短,成对,承托以明显的佛焰苞,此等花序复结成一复生花序;最下1对至2对小穗相似。有一曲膝状、旋扭的芒。 箬竹

二十四、箬竹属
约30种,分布于印度、斯里兰卡以及菲律宾等地,中国约20种,产长江流域以南地区。灌木状或小灌木状竹,具细长型地下茎;秆散生或复丛生,直立,节不甚隆起,具一分枝,分枝粗度与主秆相若;秆箨宿存;圆锥花序生于核顶;小穗具柄,有数至多朵小花;小穗轴具关节;颖常2片;外稃近革质,内稃具2脊,顶端常2齿裂;鳞被3片;雄蕊3,花丝分离;子房无毛,花柱2,其基部分离或稍有连合,柱头2,羽毛状。
二十五、鹅观草属
约120种,大部产北温带,中国约有50种,大都分布北部,少数种类产西南部和中部,大都可为饲料。多年生草本,通常无地下茎;小穗无柄或近无柄,有2至数小花,顶生小穗正常发育,排列于总轴之两侧,为顶生、单生的穗状花序;颖粗糙,常扁平;外稃扁平,大部有长芒;颖果腹面微凹陷或近扁平。
二十六、甘蔗属
约12种,分布热带或亚热带地区,中国有5种,产东南部至西南部,其中甘蔗1种,台湾、福建、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四川均有,供榨糖或生食用,有些可为牲畜的饲料。多年生、粗壮草本;有广阔、多分枝、被丝毛的圆锥花序;小穗小,有1小花,无芒,成对,一无柄,一有柄,孪生于易逐节断落的穗轴各节,均两性或上部的稀为雌性,下承托以长柔毛;颖稍硬;雄蕊3;花柱长而羽毛状;果离生。
二十七、狗尾草属
约140种,分布温带和热带地区,中国约17种,分布甚广,其中最常见的有狗尾草,金色狗尾草和粽叶狗尾草等,茎叶可作饲料;粟(小米)为中国很早就栽培的一种粮食作物,有很多品种和品系。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圆锥花序顶生,圆柱状或疏展呈塔状,小穗无芒,有1-2小花,全部或部分小穗托以1至数枚刚毛,脱落于极短而呈杯状的小穗柄上,刚毛宿存,第一颖卵形或圆形,比小穗短1/4至1/2,第二颖约与小穗等长,第一小花雄性或中性,外稃与第二颖同质,第二小花两性,外稃革质,平滑或有皱纹。

禾本科

二十八、高粱属
约30种,分布于温带和亚热带地区,中国约5种,分布甚广,其中高粱各省多有栽培,品种甚多,谷粒供食用、制饴糖及酿酒,或榨取其秆汁以制糖,或取其茎叶为家畜的饲料。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有一顶生的圆锥花序;小穗成对或穗轴顶端1节有3小穗,一无柄而结实,一有柄而不实或为雄性;穗轴和小穗柄边缘有毛;无柄小穗背向压扁;颖硬革质,第一颖背部浑圆或扁平,边内卷,成熟时变硬而光亮,第二颖稍呈舟状;外稃膜质,上部的(即实性的)2裂而有芒或全缘而无芒。
二十九、玉蜀黍属
只有玉蜀黍1种,原产地可能为美洲,现广植于世界各地,为重要谷物之一,供食用,茎叶为牛马的饲料,因栽培历史悠久,变种甚多。一年生、高大草本;茎实心;叶大,阔而扁平;花单性同株;雄花序生于秆顶,为总状花序式排列的穗状花序;小穗成对,有2小花,一具柄,一无柄;颖有睫毛;内外稃均极薄;雄蕊3;雌花序单生于叶腋内,为粗厚、具叶状苞片的穗状花序,总轴厚,海绵质;小穗有1小花,无柄,密排于圆柱状的总轴上而成多数的纵列;花柱丝状,长突出花序外,顶端短2裂。
三十、菰属
3种,2种产美洲,1种产东亚。茭白(茭笋)中国各地多有栽培或野生,取其因真菌寄生而膨大鲜嫩的秆基供蔬食。水生草本;叶长大;花单性同株,排成顶生的大圆锥花序,雄小穗多生于花序下部的分枝上,早落,雌小穗生于花序的上部,迟落;小穗有1小花,由柄上脱落;雄小穗柔软;第一颖缺,第二颖膜质,线状,5脉,渐尖或芒尖;外稃约与颖等长,3脉;内稃缺;雄蕊6;雌小穗圆柱状;颖缺;外稃纸质,3脉,有长芒;内稃2脉;果狭圆柱状,长达2厘米,成熟时黑色。
三十一、菅属
约20种,多分布于东半球的热带与亚热带地区,中国约6种,南北均产之,其中黄背草最为常见,茎叶可为饲料,根颇强韧,除供药用外,并可作刷子等用。粗壮或细弱的多年生草本;总状花序单生于舟状佛焰苞内,通常排成硕大的圆锥花序,每一总状花序有小穗6-11,最下的4小穗几轮生如总苞,无柄,无芒,雄性或中性,穗轴顶节着生3枚小穗,其两侧2枚为雄性或中性,均有柄,无芒,中央1枚为两性,无柄而有长芒,总轴脱节于下部无柄小穗之上,且于实性小穗下成一锐尖的基盘;实性小穗的颖等长,革质,外稃长椭圆形,透明质。

代表植物编辑本段回目录

玉米、大麦、水稻、高粱、甘蔗等

薏苡

薏苡

科: 禾本科   属: 薏苡属
产地分布:起源于亚洲东南部的热带、亚热带地区,主产中国以南的广大地区。河北、陕西、河南、湖北、湖南、广西等地产量较多。
形态特征: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株高大,茎秆粗壮。须根黄白色,粗达3mm。秆直立丛生,高1~2m,基部节上生有不定根,分枝多。叶片线状披针形,长10~30cm.,宽1~4cm,顶端渐尖,基部近心形,中脉粗厚,叶鞘光滑。小穗单性,雌雄同序;雌小穗位于花序下部,总苞卵形至椭圆形。
生长习性:性喜温暖、潮湿,但能在易受旱涝的河谷、山谷、溪边、池塘、屋旁等地生长,是一种适应性较强的植物,从海拔300~1300m的山地都可种植。
景观用途:单丛孤植、多丛丛植效果好。成片大面积种植可以营造田园风光,可应用于我国园林水景区作绿化布置材料。药用、食用、观赏兼宜,水生、湿地、旱地栽培均可。
培育繁殖:以播种繁殖为主,播种前,用温水(约60℃)将种子浸种10分钟、置于冷水中浸泡2天,吸足水分后促进萌发。条播行距为40~60cm,待苗生长至3~4片叶时,按株距15cm定苗。

蒲苇

蒲苇

科: 禾本科   属: 蒲苇属
产地分布:华北、华中、华南、华东及东北地区。
形态特征:宿根草本。高1-1.2m,茎丛生,雌雄异株,叶多聚生于基部,极狭,长约1m,宽约2m,下垂,边缘具细齿,呈灰绿色,被短毛。圆锥花序大,雌花穗银白色,具光泽,小穗轴节处密生绢丝状毛,小穗由2-3花组成。雄穗为宽塔形,疏弱。花期9-10月。
生长习性:性强健,耐寒,喜温暖、阳光充足及湿润气候,对土壤要求不严,易栽培,管理粗放,可露地越冬。春季可分株繁殖,秋季分株则死亡。
景观用途:穗长而美丽,庭院栽培壮观而雅致,或植于岸边入秋赏其银白色羽状穗的圆锥花序。也可用作干花。或花境观赏草专类园内使用。 主要种植在花境内,如肇嘉浜路瑞金南路口的花境,肇嘉浜路小木桥路口中央隔离带内的观赏草专类园皆有种植,现生长势良好,开花时花穗景观迷人。

雀麦

雀麦

科: 禾本科   属: 雀麦属
产地分布:分布于中国黄河及长江流域各省区。朝鲜、日本及欧洲
形态特征:一年生草本。叶鞘闭合,被有短柔毛。叶两面或仅上面着生柔毛。圆锥花序开展下垂。小穗含7-14朵小花。花期初夏。
生长习性:喜光,耐干旱。适应性强,在瘠薄的土壤中生长良好。植株早春萌发幼株,生长至夏初开花,夏末、秋初种子成熟后,植株枯死。有自播繁殖能力。
景观用途:雀麦是夏绿型草坪植物,也可作为固土护坡及防止水土流失的地被植物。
培育繁殖:用播种繁殖。

箬竹

别名:  阔叶箬竹、箬叶竹
科: 禾本科   属: 箬竹属
产地分布:原产于中国,分布于华东,关中地区及陕西南汉江流域。山东南部有栽培。
形态特征:竹杆混生型,灌木状,通直,近实心;
生长习性:喜光,亦耐荫,林下,林缘生长良好。喜温暖湿润的气候,稍耐寒,喜土壤湿润,稍耐干旱
景观用途:阔叶箬竹植株低矮,叶色翠绿,是园林中常见的被植物。
培育繁殖:移植母竹繁殖。容易成活,栽后应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生长过密时,应衣时疏除老秆。

结缕草

结缕草别名:  老虎皮草、锥子草
科: 禾本科   属: 结缕草属
产地分布:原产亚洲东部亚热带地区,中国山东、辽宁、河北、安徽
形态特征:结缕草具粗壮的根状茎,顶端尖且硬。秆高14-18cm。叶片条状披针形,通常扁平而较宽。总状花序,小穗两侧压扁,含1小花。
生长习性:喜空气湿润的海洋性气候,要求疏松肥沃、排水良好、中性至微碱性的砂质壤土。宜光照充足,不耐阴。抗旱、抗寒、耐高温,与杂草竞争力强,耐践踏,是良好的运动场草坪植物。
景观用途:结缕草草坪,具有抗踩踏、弹性良好、再生力强、病虫害少、养护管理容易、寿命长等优点,目前已普遍应用于中国各地的足球场
培育繁殖:采用播种及营养繁殖。

画眉草

别名:  星星草、蚊子草
科: 禾本科   属: 画眉草属
产地分布:分布几遍及中国各地,常见于路边及荒芜草地。
形态特征:一年生草本。叶舌为一圈纤毛,叶片狭条形。圆锥花序略向外开展。小穗暗绿或略带紫色,含3-4朵小花。
生长习性:喜光,抗干旱。适应性强,对气候和土壤要求均不严。具自播繁衍能力。
景观用途:画眉草是优良饲料,可作保土固坡植物。
培育繁殖:种植容易,病虫害少,养护管理粗放。

鹅观草

鹅观草别名:  弯穗鹅观草、莓串草
科: 禾本科   属: 鹅观草属  
产地分布:原产于中国,除新疆、青海、西藏外,分布几遍中国。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秆丛生。叶片扁平。穗状花序,下垂。小穗绿色或带紫色,含3-10朵小花。花期5-6月。
生长习性:抗寒力强。耐旱力较差。喜肥沃、湿润的土壤,在含盐量0.3%的海边及瘠薄的废弃地上亦能生长。
景观用途:鹅观草春季返青早,叶质柔软,鲜绿色;穗状花序弯曲下垂,姿态潇洒别致,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可作园林绿地上的观赏禾草,也可作插花的陪衬材料。
培育繁殖:用播种或分株繁殖。

水禾

水禾科: 禾本科   属: 水禾属  
产地分布:原产于中国华南地区,东南亚各国均有分布。
形态特征:多年生浮水草本。根茎细弱;节上生有不定的羽状须根,秆常横卧于水面上漂浮;叶呈卵状披针形,顶端钝,基部圆形且收缩为短柄,叶面有紫斑;叶鞘光滑无毛,肿胀,扁形,生于节问;叶舌甚短,薄膜质;圆锥花序,小穗披针形。7~11月为花果期。
生长习性:每年4月(华南地区2月中旬)开始萌发,经长时期营养生长后,7~9月开始抽穗开花;在22~32℃之间有利于植株的正常生长发育。
景观用途:适合水体边缘点缀,着生岸边湿地,向水体中央延伸,具有较好的观赏效果。也是小型水景良好的装饰材料。
培育繁殖:以带须根的茎节扦插进行无性繁殖。以7~8月扦插为宜,其成活率较高;适宜扦插的温度为25~30℃;空气相对湿度78%~85%,其水位应保持3~5cm;若过深或过浅都影响其成活率。

玉带草

玉带草别名:  吉祥草、瑞草、观音草、松寿兰
科: 禾本科   属: 芦竹属  
产地分布:华北、华中、华南、华东及东北地区。
形态特征: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叶片宽条形,抱茎,边缘浅黄色条或白色条纹,圆锥花序较密,30-50厘米。根部粗而多结。秆高1~3米,茎部粗壮近木质化。叶宽1~3.5厘米。圆锥花 序长10~40厘米,小穗通常含4~7个小花。花序形似毛帚。叶互生,排成两列,弯垂,具白色条纹。地上茎挺直,有间节,
生长习性:喜光,喜温暖湿润气候,湿润肥沃土壤,耐盐 碱。
景观用途:叶片色泽碧绿,密布银白色条纹。是盆栽和制作小型盆景的材料,可陈列在室内书桌、阳台等处,植于路边、池旁、庭院、林缘和假山之上亦好。用于水景园背景材料,也可点缀于桥、亭、榭四周,可盆栽用于庭院观赏。花序可用作切花。
培育繁殖:花叶芦竹可用播种、分株、扦插方法繁殖,一般用分株方法。早春用快揪沿植物四周切成有4~5个芽一丛,然后移植。 扦插可在春天将花叶芦竹茎秆剪成20~30厘米一节,每个插穗都要有间节,扦入湿润的泥土中,30天左右间节处会萌发白色嫩根,然后定植。

细叶芒

科: 禾本科   属: 芒属  
产地分布:华北、华中、华南、华东及东北地区。
形态特征:序以下疏生柔毛。叶鞘均长于节间,除鞘口及上部边缘有长柔毛外余均无毛;叶舌质地稍厚,先端钝圆,边缘啮蚀状,长1—2毫米;叶片线形,长20—70厘米,宽5—15毫米,除基部有长柔毛或瘤毛外余均无毛,或有时叶背疏生柔毛且呈粉白色。圆锥花序扇形,长15—40厘米,主轴无毛或被
生长习性:喜阴,耐半阴,耐旱,耐寒也耐涝,对气候的适宜性强。
景观用途:花色初为红色,秋季转为银白色,可做假山、湖边的背景材料。

蜈蚣草

蜈蚣草

科: 禾本科   属: 蜈蚣草属 
产地分布:原产亚洲东南部。广布于中国长江流域。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匍匐茎爬地生长。叶片线形,稍革质。秋末抽穗开花。总状花序,基部直立,近顶端稍弯,绿色,经霜后转变为棕红色。种子入冬成熟。
生长习性:喜光,稍耐半阴湿。具有一定耐踏性。在排水良好、土层深厚、肥沃、湿润地生长良好。根深,耐旱,耐修剪。种子能自播繁衍。一般在早春3月下旬返青,12月上旬枯黄,全年绿色期为250-280天。
景观用途:蜈蚣草为中国南方主要的草坪植物。可作庭园、工厂、医院、学校、居住区开放性草坪或护坡植物。它抗性强,能吸收工业排放出的二氧化硫,并有良好的滞尘作用,又宜作工业区域的环境保护植物。
培育繁殖:用播种繁殖或将根茎切断在圃地培育。

蜡烛草

蜡烛草

别名:  鬼蜡烛、假看麦娘
科: 禾本科   属: 梯牧草属
产地分布:原产欧洲。分布于中国长江流域和陕西。
形态特征:一年生草本。秆直立丛生。叶片扁平。圆锥花序紧密呈柱状,形似蜡烛,幼时绿色,成熟后变黄色。小穗倒三角形,含1朵小花。花期4月。
生长习性:喜温暖、湿润的气候,抗旱能力较差。在潮湿的壤土或粘土中生长最为茂盛。耐洼地水湿,不耐盐碱。
景观用途:蜡烛草在园林中可用作观赏性禾草。也可作插花的陪衬材料。
培育繁殖:用播种繁殖。

罗汉竹

罗汉竹别名:  人面竹、寿星竹、布袋竹、邛竹、算盘竹、佛肚竹、虎山
科: 禾本科   属: 刚竹属
产地分布:分布于福建、渐江、江苏等省区。长江流域以南各地多有栽培。日本也有栽培。
形态特征:地下茎单轴散生型。秆高5~12米,径2~5厘米,新秆绿色,老秆渐变灰绿色。秆基部或以下数节作不规则的短缩而使节间畸形,肿胀如人面,有的似老人脸,有的如小孩面,有的像罗汉腹肚,相向而笑,或节间与节下有长约1厘米的一段明显膨大,萚环与萚鞘基部均有一圈白色纤毛。
生长习性:适应性强,喜湿润的气候条件,抗寒力强,能耐短时间-20℃绝对低温,要求深厚的土层和肥沃的酸性土,不耐盐碱和干旱。
景观用途:为优良的园林风景树和行道树而普遍推广应用。罗汉竹基部节间畸形膨大,外形奇特美观,株形优美,是一种优良的观赏竹类,适宜园林中栽培观赏。
培育繁殖:采用分株繁殖。
补充资料:竹秆又是制作钓竿、手杖的好材料。笋味鲜美,供作菜肴。

刚竹

别名:  光竹,台竹、胖竹
科: 禾本科   属: 刚竹属
产地分布:分布广泛。国内分布于长江流域,多生于平地缓坡。
形态特征:乔木状竹种,节间圆筒形,上部与中下部等长,分枝以下秆节仅环隆重起。
生长习性:喜光,变耐荫,耐寒性较强。
景观用途:是长江下游各省区重要的观赏和和材竹种之一。
培育繁殖:移植母株或揪种繁殖培育实生苗。

濒危植物编辑本段回目录

短穗竹

短穗竹

Brachystachyum densiflorum(Reudle)Keng

现状:稀有种。产于江苏、浙江、安徽等省部分地区,由于砍伐或开垦,加上短穗竹成片开花衰败,面积日益缩小。
地理分布 主要分布于江苏南部南京、江浦、江宁、句容、溧阳、宜兴、无锡、苏州,浙江 北部昌化、杭州、奉化,安徽南部青阳、黄山、黟县、祁门、休宁等地的低山丘陵或平原地区。
保护价值 为中国特有的单种属植物,形态上与日本的业平行属Semiarundinaria相似,对研究竹类分类系统有一定科学意义。可作美化庭园的竹种。
保护措施 建设各有关植物园引种栽培,产地林业部门应注意保存、护育野生短穗竹竹林。 广东、江西、湖北等省已引种栽培。
栽培要点 栽植地应选择排水良好、坡度较缓的丘陵、低山坡或平原。冬季挖穴,翌年早春将截梢连鞭带土和生长旺盛的母竹放入穴内,加盖熟土或腐殖质土,加强管理。冬季不宜移植。

药用野生稻Orgza officinalis Wall.ex Watt

药用野生稻现状 渐危种。本种在中国南部有零星分布,染色体组为cc型,为二倍体植物,作为栽培稻的野生近缘种质基因而需加以保护。
地理分布 分布于广东西部郁南、新兴、封开、罗定、怀集、四会、高要、云浮、广宁,海南陵水、保亭、乐东、临高,广西苍梧、梧州、岑溪、藤县,贺县、武宣、平南、桂平、贵县、昭平、容县、北流、玉林、横县、灵山、邕宁,云南永德、耿马等县。生长于海拔400-1100米的丘陵山地和山坡中下部的冲积地和沟边。印度、锡金、缅甸、泰国及中南半岛也有分布。
保护措施 在药用野稻产地作适应保护。栽培要点 一般在9-10月抽穗结实,种子极易脱落,需要适时收集,随熟随采,晒干,储存至翌年4月初播种繁殖。
附录 疣粒野生稻Oryzagramulata Nees et Arn.ex Hook.f. 在中国通常分布于北回归线以内的热带地区,零散于海拔(200-)500 - 1 000米的丘陵栎林下或林缘有荫蔽之处,一般适应温度不低于20℃,是湿润生境下的短日照植物。为栽培稻同属的野生近缘种,是培育水稻新品种的重要物质资源。

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Griff.

普通野生稻

现状 濒危种。本种是水稻的近缘祖先,它与栽培籼稻极为相似,均具AA型染色体组,亲和性好,杂交结实率极高,是育种利用之亲缘,普通野生稻在中国南方分布较广,面积亦大,变异类型十分丰富,保护收集野生近缘植物基因,为遗传育种研究所必须,具有重要时间意义和科学价值。
地理分布 在中国分布区内具体分布为广东曲江、英德、清远、龙门、花县、新会、台山、开平、紫金、河源、德庆、罗定、云浮、新兴、海丰、惠东、惠州、博罗、东莞、增城、从化、三水、四会、高要、阳康、高明、鹤山、恩平、湛江、肇庆、海南崖县、陵水、保亭、万定、琼中、琼海、白沙、昌江、东方、临高、澄迈、定安、文昌、琼山、广西北海、合浦、等地。生于海拔600米以下的江河流域、平原地区的池塘、溪沟、水涧与藕塘、稻田、沼泽等低湿地。印度、缅甸、泰国至马来西亚的亚洲热带季风地区也都广泛分布。
保护价值 普通野生稻是栽培水稻的原始近缘种、近年来收集作物的野生近缘种质移入栽培稻中,育成一系列新品种。中国首次育成的水稻三系中的不育系,是利用"野败"作为亲缘突破的。中国是水稻起源和集中分布区之一,南方又拥有丰富的野生稻资源,,充分利用和保护原始种质基因,为水稻育种提供珍贵的遗传研究资料,并为阐明水稻起源和演化提供理论基础。
保护措施 在野生稻自然生长的地区作适当的产地保护、通过自繁而占有一定面积。对某些稀有而具有特殊种质的类型可及时采集种子,进行种子繁殖或作营养分株繁殖。
栽培要点 颖果成熟时容易脱落,要随熟随采,晒干,净种,储存,约于翌年4月初播种繁殖。作为种质保存时需储存在基因库。

筇竹Qiongzhuea tumidinoda Hsueh et Yi

筇竹

现状 稀有种。筇竹为中国西南地区特有种。其秆节膨大,工艺价值很高。近年四川大量砍 伐制做手杖,畅销各地。云南则以笋用为主,每逢笋期大量采笋,并砍伐层林木用以烘烤, 破坏极大,已面临毁灭的危险。
地理分布 分布于云南高原东北缘向四川盆地过渡的中山地带。即云南东北部大关、绥江、永善、威信、彝良、镇雄和四川叙永、筠连、长宁、雷波、马边县。生于海拔1600-2100米 坡地林下,局部地段可达2600米。
保护价值 筇竹是中国珍贵的特有竹种,其秆节膨大,形态奇特,工艺和观赏价值很高。早在晋代戴凯之《竹谱》中就有记载,远在汉朝就已制成手杖远销西域。笋味鲜美,可供鲜食 或制成笋干外销。是中国最早的外销经济竹种。
保护措施 在云南筇竹分布较集中的永善县三江口,已筹划建立自然保护点。其它产地应对 筇竹赖以生存的上层林木加以保护,打笋应有限制,竹杖生产也应在不破坏资源和水续利用的基础上有计划的进行。
栽培要点 造林地须择夏无酷暑、空气湿度较大的山区。秋季采用分生竹丝或埋鞭繁殖。如 在庭园栽培,应有蔽荫和喷灌设备,以保证成活。

参考资料编辑本段回目录

http://mkd.lyge.cn/zhanzheng/a13/
晋代 戴凯之 《竹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