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哲学pdf:秋风落叶道孔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7:33:00

秋风落叶道孔子

???钱文军 2011-1-15 08:34:12 ????????

不住在广东,于是读不到《南方都市报》,只能靠互联网阅读一些消息。这就读到1月14日《共识网》转载该报的文章《孔子回来了》,作者秋风。

文章立意来自历史博物馆北门前新树立的孔子塑像,也是从网上瞧见它的照片。孔子究竟长成啥模样?没人知道,即便吴道子作画,也只能凭想象。不怪别人,怪我们祖先“目中无人”,从祖坟里挖出来无数古董,几乎涉及所有器物,唯独没有人像。不似古希腊他们那边,青铜器、石雕什么的“以人为本”,人们至少得知那时候一些先哲乃至神灵,在当时人们眼里是啥模样。

正如秋风先生所言,现在的孔子塑像也是胡思乱想创作出来的,他没说孔子是否也是一位“任人打扮的小女孩”,俺寻思很可能。古人早就怀疑,说孔子的许多说道是董仲舒们编造的。即使不编造吧,那些含含糊糊的论说,早已“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比如新儒家就有人辩解说:“惟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是孔子知道他们最难捱,所以主张关怀和保护妇女儿童,“小人”指儿童。谁敢说我们的文字不是博大精深的?

秋风先生说到五四运动也反孔,应属误解。五四那帮人只顾得打砸抢烧,没闲暇顾及孔子。嚷嚷“打倒孔家店”的是新文化运动,跟五四运动风马牛不相及。再说了,“打倒孔家店”不等于“打倒孔子”,就像否定文革不等于否定老毛一样。孔子早就灰飞烟灭,连“鞭尸”也找不着对象了,让他承担什么责任,恐怕也属贻笑大方之谈。

陈独秀们所要打倒的只是以孔子为符号的那一套旧文化,具体些说便是儒学吧。不是“提起儒家”人们就想到什么,而是儒家本身愣是冥顽不化,或许它一旦“化”了也就不存在了。没瞧现在电视上播过的那些个祭祀场面,一片乌烟瘴气之礼乐升平,总令人想起旅游者在那些蛮族景点瞧见的“原生态”歌舞。恰好刚报道过,说云南人不是只会为游客提供“民族歌舞”助其游兴的,要整点高科技成就出来改变云南形象。

孔子的倒霉,恰也就在当上这个符号了。没瞧那时候“诸子百家”,别人没当上符号,也就没人去喊:“打倒!”比如孙子,其《兵法》堪与与孔子所代表的“文”相对应,至今还被颂习,没人想起“打倒孙家店”来。无由,只因不存在这家店。鲁迅曾在《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一文中说:“中国的一般民众,尤其是所谓愚民,虽称孔子为圣人,却不觉得他是圣人;对于他,是恭谨的,却不亲密。但我想,能象中国的愚民那样,懂得孔子的,恐怕世界上是再也没有的了。不错,孔夫子曾经设计过出色的治国的方法,但那是为了治民众者,即权势者所设想的方法,为民众本身的,却一点也没有。”

我想老鲁说的颇有道理,否则,历朝历代那些皇上不会老惦记着给死人“加官晋爵”。即便有老毛之反孔,只不过自己想做“圣贤百代帝王”,必须取而代之,属于“抢班夺权”,谈不上什么文化建树。及至治国之道,情不自禁会“三句不离本行”,念叨些儒家乃至孔夫子本人的教导。兼之林彪也附庸风雅写了几段孔子语录,就更不得了,当同伙一并“批倒批臭”,是一种政治手腕。

不敢苟同秋风先生的是这段话:“但是,不管人们是喜欢还是痛恨,是虔敬还是厌恶,一个基本事实是:孔子是儒家的象征,孔子是中国文明的象征,孔子是中国的象征。构建或者说重建中国人的文化认同,就不可能无视孔子,鄙弃儒家。”“认真对待孔子就是认真对待自己,鄙弃孔子就是鄙弃自己。”

我认同鲁迅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里说的:“中国的旧学说旧手段,实在从古以来,并无良效,无非使坏人增长些虚伪,好人无端的多受些人我都无利益的苦痛罢了。”孔子本来就是权势者捧起来的偶像,草根百姓祭拜观音娘娘或赵公元帅者不但远比祭拜孔子的多得多,且对前二者的祭拜是自发的,对孔子的祭拜都是官办的!说“孔子是中国的象征”那是官腔,绝非民意。“批林批孔”时在我插队的乡下,大队干部里还有问“孔老二当啥官”的,更别提普通老社员了。大队书记跟我谈起批孔那些滑稽事时笑得前仰后合,然后感慨说:“老社员就知道种田吃饭,谁还知道啥‘孔老二’哩。”

即便现在吧,斥巨资办“孔子学院”也好,树立孔子塑像也罢,同样是权势者的需要,找回一些认同感,以便归拢人心罢了。也就是秋风所谓“构建或者说重建中国人的文化认同”,以便于统治,跟“唱读讲传”是配套的手腕。事实上并不会有多大作用,孔夫子没有教导过如何杜绝贪官污吏,如何搞强制拆迁,如何应对房价高企物价日涨,更没有教人们怎样破解钱云会“车祸之谜”。这些切身利益所致,远比“文化认同”重要。至于说什么“认真对待孔子就是认真对待自己”更无异天方夜谭,且不说还有多少不知孔子为何人的民众,他们至少不会不知自己是何人的;就算知道但不关心孔子为何物的人众,总不至于说他们也不关心自己吧?

孔子死去已经两千五百多年了,作为中国贫穷落后的符号,也有一两百年了吧?甭管是非功过,留在象牙塔里供学者们把玩应该还算一个不错的古董,若仍指望将其强加在中国人头上冒充什么“至圣”,怕是行不通的。辛词云:“多情山鸟不须啼,桃李无言,下自成蹊。”且不说那些发达国家不屑于满世界叫卖,就连希腊人也没有满世界挥金如土办什么“苏格拉底学院”、“柏拉图学院”之类,古希腊文化并没有淡出人们的视野,任何做学问者都免不了要“言必称希腊”的。这叫做文化的魅力。

倘若“孔子是中国文明的象征”,大概两千多年来中国人全都白活了。倒是很想拜托吃饱饭没事干的中国文人,你们是否也该让孔老人家安眠九泉,自己再没出息也别老折腾他,要他出来为你们撑脸面,祖上原先再阔,也挡不住阿Q落魄的。(2010.1.14)

附:

秋风:孔子回来了

时间:2011-01-14 14:01 作者:秋风 字号: 点击: 277次

孔子回来了。


  最近几天,人们突然发现,在历史博物馆北侧门前,面向长安街,矗立着一尊9.5米高的孔子雕像。毫无疑问,这是具有重大文化与政治象征意义的事件。


  最近若干年,随着国学、传统的逐渐回归,至少在部分国人眼中,孔子已经不再是一个负面人物,各地校园、传统文化场所甚至公共场所,纷纷建立了孔子雕像,以示景仰。


  不过,现在这个地点,还是显示孔子的回归迈出了一大步。天安[5.91 -0.67%]门广场是具有高度象征意义的地点,孔子现在站立的地方,虽不在广场内,也在其周边。这样的位置必然引起人们丰富的联想。当然,确切地说,孔子矗立在历史博物馆旁。这个位置是恰当的,孔子确属历史人物。也正因为位置特殊,这尊雕像引起很大争议。


  考虑到过去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的文化心态,这样的争议也很正常。二十世纪初,中国人被动地面对现代化的任务,而西方首先实现了现代化。于是,现代化、西方化与传统、与中国之间被置于一种紧张、冲突状态。此后,中国人对孔子、对儒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也陷入焦虑、彷徨、无措乃至于混乱之中。


  就在旁边的广场,发生过五四运动,这场运动及其前后的新文化运动是以反儒家、反传统为核心诉求的。四十多年前,这个广场曾上演过“文化大革命”的诸多重要节目。而在这场文化大破坏运动中,各地、尤其是曲阜的孔庙、孔林、孔府曾遭到过严重损毁。若干年前,就在孔子身后的这个博物馆内,孔子也被当成一个负面人物展示。


  这一百年的文化彷徨,让孔子的形象在中国人心目中跌落到秦以来的最低谷。直到今天,提到孔子,有人马上联想到万恶的奴隶制度,联想到孔子说过的“惟女子与小人难养也”。提起儒家,大多数人马上联想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联想到束缚人的灵性的礼教。提起中国文化,关心国民性的人士马上联想到大辫子、八股文,关心自由的人士则会联想到皇权专制、官员腐败。而孔子对于儒家、中国文化的所有这些丑恶制度和现象,似乎都要承担全盘责任。还有一些热衷于追求中国强大的人士,则要求孔子对国人缺乏尚武精神承担责任。依据所有这些想象,孔子当然要被打倒。即便到了今天,无数人,哪怕是没有经历过“文化大革命”的人,还在用“孔老二”这个侮辱性的词汇来称呼孔子。


  对于所有这些指控,孔子无言。孔子本来就生活在一个礼崩乐坏的年代,对于人们因为激情、焦虑或者无知而发出这些抱怨和指控,孔子当会宽容。而最近几十年的历史已经证明,上述指控中的很多不过是笑柄而已。孔子笑到了最后,孔子蹒跚着回来了。首先在文化与政治的边缘地带,最终在国家博物馆,在天安门广场附近,孔子微笑着矗立起来。


  对此,国人的心情是高度复杂的。不论是曾经咒骂孔子的人,还是对孔子及其思想心存疑虑的人士,抑或是虔敬孔子的人士。第一种人可能有点困惑,把一个死人抬出来有什么用?第二种人可能十分担心,也许又会出现独尊儒术?第三种人可能会追问,孔子为什么朝北而不是按照中国传统坐北朝南,为什么在广场以外而不是在广场之中?


  所有这些困惑、疑问,其实已经触及当代中国人面临、不能不认真思考、予以解决的根本问题:历史文化认同的对象与文化重建的进路问题。


  处于现代化过程中的后发国家的文化认同构建,必会陷入紧张、困惑。但是,任何一个共同体,如欲建立合理而稳定的秩序,就必须构造出稳定而自洽的文化认同,也即对于我是谁,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信奉什么,须达成某种最低限度的共识。由此,才有共同体可言,人们才可以对话,创造和维系一个公共空间。由此,优良治理秩序才有可能被人们想象出来,进而被构建出来。


  在一个快速而剧烈变动的时代,构造这样的文化认同是一件异常困难的事情。原因在于,大多数规划没有对孔子、儒家、传统予以足够重视,甚至将其视为负面,必欲弃之而后快。


  但是,不管人们是喜欢还是痛恨,是虔敬还是厌恶,一个基本事实是:孔子是儒家的象征,孔子是中国文明的象征,孔子是中国的象征。构建或者说重建中国人的文化认同,就不可能无视孔子,鄙弃儒家。


  当然,汉儒心目中的孔子不同于宋儒心目中的孔子,梁漱溟赞美的孔子也不同于马英九祭拜的孔子。生活在一个现代而开放的世界中,今人自然有权利、也有责任塑造这个时代的孔子。就好像这座雕像不同于吴道子的画像。从孔子出发,今人也完全可以在正义、在爱、在善治等价值与制度之路上,走出很远很远。今人的价值、信念也各不相同,如何调和孔子与这些信念,也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工作。

但是,这一切并不妨碍人们可以尝试逼近一个文化、政治的底线共识:认真对待孔子,不要鄙弃、更不要仇恨孔子。因为,认真对待孔子就是认真对待自己,鄙弃孔子就是鄙弃自己。

527

献花

1

扔蛋

57

2815

  • 上一篇:没有上一篇了

  • 下一篇:评注杨奎松一篇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