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飞与阿基高清下载:释迦牟尼佛传(第四十一章至第四十八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20:02:06

释迦牟尼佛传

第四十一章 提婆达多叛逆遭报

 

 

佛陀自从证得正觉以来,无论甚么人,都可以皈依佛陀。出家的男子叫做比丘,女子叫做比丘尼;在家的男子叫优婆塞,女子叫优婆夷。究竟有多少人做佛陀的弟子,佛陀从没有计算。佛陀在灵鹫山宣讲《妙法莲华经》的时候,光是在王舍城的一地听众,就有以舍利弗、目犍连、大迦叶等为上首的比丘弟子一万二千人,有以摩诃波阇波提为上首的比丘尼及其眷属六千人,有以观音、文殊他方而来的诸大菩萨八万人,此外还有国王、大臣、学者、人民,其数之多,是很难统计。

在那么多的弟子中,有着种种不同的人,那是不用去说,读到上面的人就可以知道。佛陀的慈悲,对一切弟子,只要他真心求道,佛陀就从不舍弃他。虽然佛陀是不舍弃任何一人,但中途变志的人也不能说没有,佛陀除怜悯他们,为他们可惜以外,也只好由他去。

 

在这些变志的人中,有一个企图征服佛陀,夺取佛陀的弟子,他就是当初七个出家王子中的提婆达多。

 

提婆达多生来的本性就是具有野心而不安本份的人。他见到其它的王子很得佛陀的慈爱,而自己一向是受佛陀的冷落,甚至给佛陀摈斥。他怀着不平的心,瞋恨佛陀,他不知道他自己心中的不净。佛陀完全明白提婆达多的性格,有时佛陀委婉的叫他去还俗,做在家弟子来拥护佛法,千万不要在僧团中惹事生非,但提婆达多并不肯接受佛陀的劝告。

 

提婆达多也很认真修道,但他没有从净化身心做起,他的修道,只是沽名钓誉,只想显异惑众,就为这个原因,他无法得到佛陀的信用。

 

有一天,他要求佛陀教他学习神通法门,可是佛陀一向总是叫他先在人格修养上完成,不要贪求神通,因为神通与德行毫无关联,所以佛陀就拒绝提婆达多的要求。提婆达多心中不服,又瞒着佛陀去请求舍利弗、目犍连等大阿罗汉僧,舍利弗等也洞悉提婆达多的恶性,和佛陀同样的拒绝他的请求,只教他观察佛陀说的诸法苦、空、无常、无我的道理而已。

 

提婆达多住在竹林精舍里,怀着阴谋的计划和险恶的心在等待机会,他不报复,不兴风作浪,就不甘心,没有势力的时候他也会俯伏低头。

 

他等了好久,一个机会来了,因为阿难教他学会神通,潜在的恶念就逐渐萌芽,他想:「佛陀是生在释家,我也是生在释家;他过去是太子,我的父亲也是大王;因为他有神通力,天上人间,来去自在,无量数的人对他恭敬供养,我现在习会神通,何不来施展一下?」提婆达多作是思惟后,因为他知道频婆娑罗王是佛陀不退转的弟子,他知道对他无法,所以他只有以神通力诱惑频婆娑罗王的太子阿阇世,阿阇世太子真的就皈依他了。

 

因为提婆达多的念头不正,不久,他就又完全退失苦心学会的神通。

 

但是,阿阇世太子对提婆达多仍旧是非常恭敬供养,他在王舍城附近,为提婆达多建筑了富丽堂皇的僧院,每天以五百车的物品供养。就因这样,提婆达多的门下有了五百人之多的弟子,他的名望日渐增高起来,甚至佛陀的弟子有些都潜逃到他的地方去。

 

他到处批评佛陀的年龄日渐衰老,僧团中都是收的无用的人做弟子,若不从根本上来改良,不久就要毁灭,他说,唯有他才能做佛陀的继承者。

 

他充满野心,一般的人不知道他的心,都给他的花言巧语欺骗。但大圣者佛陀早就洞悉他的阴谋,有时也注意那些褒奖提婆达多的人,佛陀告诉他们道:

 

『愚痴的人,接受太多的布施,这正是为自己播下恶的种子。贪瞋痴三毒盘据在心中,不修清净之行,每天只想多收弟子,只想在人之上。一方面求丰富的供养,一方面想证清净的涅盘,无论怎么说,这都是不合法理。本来是求正觉涅盘的心,一变而为贪求名闻利养的心,这不但伤害自己,而且也伤害别人。你们大家不要见到提婆达多受了很多的供养而羡慕,你们的心不要给境界诱惑摇动!』

 

佛陀的明智,虽然早就防备不幸的事故发生,但意志薄弱的人,见到提婆达多的物质享受,心中很是不安,他们有的也还不能舍开人情的弱点。

 

佛陀静静的看着僧团中不安的现象,又再向他们比喻说道:

 

『芭蕉、桂竹、芦苇,中间实起来的时候,这是离死期不远;骡马怀妊的时候,不久也将丧身;小人贪图供养,其结果也是相同。』

 

提婆达多的势力一天一天的大起来,不过他的内心仍然是畏惧佛陀的威德。但他又恨佛陀,他要报复,尤其领袖欲在心中增强他的恶念。

 

提婆达多要想做领袖,他不得不起杀害佛陀的心,起初,他以金钱收买很多恶汉,叫他们行刺佛陀。有一天,他知道佛陀在王舍城的耆阇窟山钦婆罗夜叉的石窟中坐禅入定,他就指派恶汉前来行刺,他们这八个恶汉,满怀着杀心而来,但一见到佛陀,那如日月之光的佛陀,都失去杀意,而惊惧起来。他们都给佛陀的精神力征服,给佛陀的威德感动,一个个的都闭目合掌平伏在佛陀座前,掷去手中的刀,皈依佛陀作了弟子。

 

在提婆达多派人行刺后不久,有一天早晨,佛陀走到院外,见到很多的弟子手拿木棒禅杖,集合起来,声音很是嘈杂,佛陀问他们做甚么,他们回答道:

 

『我们现在听说提婆达多要杀害佛陀,为了保卫佛陀,以防万一,所以才集合在这里。』

 

佛陀微笑着告诉他们说道:

 

『佛陀的生命,不是用人力可以防护的,这是异教徒的作风。佛陀不是常常对你们这样说吗?如果遇到斗争的时候,必须要有真正的准备,才不畏惧对方。你们用棍棒刀杖对棍棒刀杖,不是究竟的办法,不是最好的准备。佛陀早就准备好,你们安心,佛陀的应身没有到要离开世间的时候,即使将来要涅盘,佛陀的法身,仍然会永远的活在世间上。你们去修道,守护自己的心要紧!』

 

比丘们给佛陀开示以后,非常感动,他们就惭愧的散去,虽然大家散去,但心中仍好象有甚么人要来进攻的样子。有很多修行未熟的比丘或比丘尼,都感到不能安心修道,已经觉悟的人,心中则很安定。人格业已圆满,自性业已清净的佛陀,则更镇静,和平常没有一点不同。

 

有修养的人,见到佛陀解脱的风度,非常佩服;没有修养的人,都认为佛陀太软弱,他们觉得以后总要发生大骚动,暴风雨的场面终有一天会得到来。

 

佛陀和阿难有一次经过耆阇窟山的山下,适巧给提婆达多看到,他就用巨大的石块推下来伤害佛陀,佛陀没有躲让,阿难则奔逃避开,大石滚在佛陀的身旁,阿难很慌张的前来问佛陀道:

 

『没有甚么事吗?不知是甚么人又想害佛陀,可能又是我的哥哥提婆达多,我真难为情,佛陀的处境太危险了。』

 

佛陀安祥的回答阿难道:

 

『阿难!用暴力或阴谋想来危害佛陀,这是不可能的事。你说,投石的人是提婆达多,可能是的,但也不一定。你不要难过,各人造业各人当,佛陀的处境不危险,我看危险的是你,你看你刚才的样子。』

 

阿难羞涩的笑道:

 

『我慌张恐惧的样子给佛陀看到了。』

 

佛陀也笑着,用手抚摸着阿难,然后又再前进。

 

大石投下来,不知能否击杀佛陀,提婆达多很是不安心,但佛陀并未把此事挂在心怀。佛陀对于死的这个问题,是看成太小的事,可以说死在佛陀的心中是等于零。

 

可是佛陀的弟子是把佛陀的生命看成是大事。大家知道以后,都恳切的要求佛陀以后要留心,但佛陀若无其事似的告诉他们没有关系。

 

又有一天,佛陀和侍者阿难走在路上,忽然看到提婆达多和他的弟子迎面走来,佛陀很快的避开道路,阿难怏怏不乐的问佛陀道:

 

『佛陀!你为甚么要避开提婆达多呢?他是佛陀的弟子,难道佛陀还怕他吗?』

 

佛陀知道阿难心中的不平,就安慰他道:

 

『阿难!我不是怕他,不过不要和他相逢,何必要同愚人见面呢?我们都不要同他在一起,也不要同他辩论,他现在满怀着邪念,如同打恶狗,恶狗更加狂暴,所以不要触犯他,一切麻烦就会减少。』

 

阿难对佛陀的宽大很是不服,但想想也没有别的办法。

 

佛陀虽然不要记着提婆达多,但提婆达多决意不放过佛陀,他欲陷害佛陀,是不择一切手段。他知道阿阇世太子虽然相信自己,但频婆娑罗王依然信奉佛陀,他觉得频婆娑罗王是一个危险的人物,将来一定会与他不利,他想要打倒佛陀,一定就先要打倒频婆娑罗王。

 

因此,提婆达多就进行煽动阿阇世太子,他们阴谋计划开创新的世界,妄想要将摩竭陀国建立一个理想的国家。就这样,频婆娑罗王被他的太子和太子的心腹之臣而拘囚狱中,并禁止一切人前往探监送饭。阿阇世太子接了王位,提婆达多登上国师的宝座,国中的人民心中虽怀怨恨,但给新的威力压迫,又不得不假装着服从。

 

频婆娑罗王给自己的太子关进狱中,又不准人送饮食给他,他虽然养了如此忤逆的儿子,但他很能看破,心中总安慰自己,这是过去的因缘。

 

频婆娑罗王越受到艰危困苦,越想到佛陀对他说过的话:「天地、日月、须弥、大海,没有不变易的时候,有成必有坏,有盛必有衰,有会必有离,有生必有死,有乐必有苦,有喜必有忧,世间上没有永久不变的快乐,唯有苦才是绵绵没有尽期。」

 

佛陀的这些话在频婆娑罗王脑海中浮现出来,好象并不光是佛陀说的话,而是世间的真实之相。

 

频婆娑罗王在狱中,不时用佛陀的真理安慰自己,佛陀曾说过:「身体是集合四大五蕴假因缘和合而成,这个虚幻的色身,就是众生识性寄托的地方,人之死,等于还本归源,假若没有『我』和『我所有』的执着,即能进入涅盘,涅盘才是永远平和的世界,比这再快乐的是没有。」

 

频婆娑罗王虽是这么想,但肉体上的痛苦、死亡的恐怖,还不能说完全没有。他叫监守的人向阿阇世为他传言说,王位他是不希望再要的,阿阇世欢喜的话可以让给他,他希望阿阇世能准许他到佛陀的座下作一个沙门,恢复他的自由。

 

阿阇世知道自己的父亲,他并不怕他的父王,但怕人民对他父王的拥戴与信赖。

 

提婆达多也在怂恿阿阇世太子说:

 

『请你务要留心注意,人民的心仍然还在你父王的身上,如果你让你父王一旦自由,得到有力的支持,你一定还是会失败在他的手中。我们要创造新的世界,理想的王国,一定要彻底把他们毁灭。你父王的生命你负责,不要让他存在;佛陀的生命,则由我来设法加害。不过,加害佛陀,人力都已用尽了,现在我想向你借头狂象,等佛陀出外弘法托钵时,就以狂象放去,狂象是不通人情的畜生,绝不会给佛陀感动,佛陀终会亡身在狂象的蹄下。』

 

阿阇世太子没有考虑就回答道:

 

『你说的话很对,我也没有想给父亲再活着的心,如同放矢出去,是不能再让他回来。你察看佛陀的行动,如有需要,宫中的狂象,可以给你自由调用。』

 

提婆达多听后大喜,他以为摩竭陀国的新王和新佛的理想不久就可实现。

 

有一天,佛陀带领弟子在王舍城外托钵乞食时,城中奔出巨大的狂象,诸比丘一见大惊,要求佛陀赶快避开,免遭狂象的凶暴。

 

佛陀没有一点慌忙的说道:

 

『诸比丘!你们不要为我恐怖,成就佛陀大行的人,还给外来的暴力陷害致死的话,是没有这样的事情。』

 

佛陀说话时,狂象已走到身边,多不可思议的佛陀,狂象一见佛陀,即刻跪下并驯服在佛陀之前,佛陀为其授说三皈,大象双目滔滔的流下泪来。

 

外来的暴力虽不能加害业报已经清净的佛陀,但频婆娑罗王囚在狱中,其初就不能像佛陀那么自在解脱。佛陀曾派富楼那尊者前去向王说法,佛陀说业力招感来的色身,总要感受苦报。修道最要紧的目的就是能消灭业报,获得解脱。死亡不必恐怖,当生的时候就注定有死,所恐怖的是对于死有没有把握。频婆娑罗王听到佛陀叫富楼那代为宣说的法示,心中得到无限的安慰。目犍连也以神通力来为王授说八戒。

 

频婆娑罗王在狱中能得到富楼那和目犍连以神通来为他说法及授戒,真感到意外的欢喜,他对于生命的自由,精神的解脱,充分的有了信心。

 

频婆娑罗王虽然数日不进饮食,仍然是和颜悦色,无有怨言。

 

频婆娑罗王被囚的消息,终于传闻到国太夫人韦提希的耳中,韦提希即刻来到阿阇世太子处,问他说道:

 

『你怎么做出这样残忍不孝的事来呢?你的父亲和我,为了养育你,费的苦心,真是一言难尽,你的父亲爱你的心,可以说无时不在希望你长大起来,你现在反而恩将仇报,想不到你是这么可怕的人,你的良心呢?』

 

阿阇世太子没有把母亲的话听在耳中,他充满杀气的回答道:

 

『请你不要噜苏多说,我现在是国王,你虽然是我的母亲,但你也得听我的命令。老实告诉你,父亲的政治作风叫我不能满意。我早有杀害他的心,事到如今,已经一切不能挽回,你再多说,我也会以对待父亲的手段对你。』

 

韦提希国母一听大惊,流泪满面的说道:

 

『让我见你父亲一面也不行吗?』

 

阿阇世王凶恶的回答道:

 

『见一面我可以允许,但不准带东西给他吃!』

 

『你是想把父亲饿死吗?』

 

『难道你是希望我一刀把他杀死?』

 

『呵!可怕!怎么养了你这样的儿子!』

 

『养我的人到今天才知道!』阿阇世王的话像是嘲笑他的母亲。

 

韦提希夫人哭着退了下来,想到要救那被囚禁受饿的王夫,她即刻香汤沐浴,洗净身体,在身体上涂了麸蜜,进入狱中,以此奉王。

 

频婆娑罗王没有感到饥饿,韦提希夫人哭着,王反而安慰夫人道:

 

『你不要难过,我想这一切都是因缘。我现在想起佛陀的言教,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佛陀所说的真理,才是黑暗迷途中的灯光,我此刻像开悟一样,坐禅之中,努力要达到无念无想的境界。没有我执,也没有贪爱瞋恨。我什么都不怕,过去积的罪,现在正给我一个忏悔的机会。我静静的思维,想到昔日全非,即使给人杀死也不要紧。我个人的事,你不要挂念。一个人能够在安静快乐中死去,实在是再幸福没有的了。

 

『我们真是幸福,过去好象是生活在梦中一样,我现在已经明白这种道理,并不想到提婆达多危害佛陀,阿阇世杀害我是不幸的事,反而觉得很幸运的事,这是助道的增上缘,至少这是给我一个忏除行业的机会。

 

『想到被毒蛇啮死的优波先那比丘尼,他最后的说话,佛陀之教理实在说就是那样。我死后怎样得救现在还不知道,但佛陀不会辜负到我们的虔诚和我们的信仰,他会指示我们的归宿,我们一定有个安稳的去处。』

 

韦提希夫人听到频婆娑罗王这些见道的话,非常安心,但她仍然是流泪不止的说道:

 

『提婆达多真是一个最可恐怖的人,他和阿阇世狼狈为奸,我们现在只有想这是前世的业报注定因缘,你能看得开我就欢喜。我现在也是更加怀念到佛陀,想到佛陀过去常常遣派阿难尊者和目犍连尊者来慰问我们,现在能见到佛陀对我们再作一次最后的说法就好。』

 

韦提希说此话后,佛陀领着目犍连和阿难即刻站在他们面前。

 

这时王和夫人惊喜的举身投地,号泣向佛陀说道:

 

『慈悲的佛陀!我们宿世何罪,生下如此恶子?佛陀以何因缘,怎么会与提婆达多共为眷属?我们现在知道,这一个世界是五浊恶世,地狱饿鬼畜生充满其中,多是不善相聚一起,唯愿佛陀为我等说清净极乐世界,我等愿生彼国,不闻恶声,不见恶人,诸上善人,俱会一处。』

 

佛陀慈颜微笑,身放光明,为频婆娑罗王及韦提希夫人说出得救的方法道:

 

『我知道你们最后的愿望,我很欢喜来此告诉你们的得救之道,告知你们也告知未来一切众生一个最后归宿的去处。在此娑婆世界的西方,有十万亿佛土的遥远,有一世界名曰极乐,救主阿弥陀佛,现时正在说法,在阿弥陀佛的国土中,无诸苦恼,受诸快乐。若有众生欲生彼佛国土,则要一心念佛,修学净业。要成就净业,当修学三福:

 

『第一、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

 

『第二、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身心清净。

 

『第三、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

 

『假若有众生修此三福,再加一心称念彼佛名号,即得往生彼佛清净国土。

 

『大王!夫人!你们照我所说的去做,具备信愿行的条件,你们的未来比现在是会更幸福快乐。我此刻要回到耆阇窟山去,提婆达多的噩梦还没有醒哩!』

 

佛陀说后,即领阿难和目犍连默默的点头向王及夫人告辞,频婆娑罗王此刻更是安定,遵照佛敕而行,不久他就静静的往生去了。

 

频婆娑罗王往生以后,阿阇世王以父王病死的理由向外发表,事实上秘密终会流传出去,但每个人都怕阿阇世王,不敢公然的非难。

 

提婆达多知道频婆娑罗王去世的消息,他想,今后天下是他最有权力了。不久,他即带领他的弟子,公然到佛陀的地方,要和佛陀摊牌。

 

提婆达多来时,佛陀的弟子主张拒绝他的见面,但佛陀说让提婆达多把心中的计谋施展完的时候,不平之气总有消散的一天。

 

佛陀坐在法王座上,等着提婆达多,弟子们为佛陀的安全都很挂心,提婆达多和信他的人则意气洋洋的走进来。

 

一方是集合以佛陀为中心的弟子,一方是提婆达多等众人,双方对面,这场合异乎往日僧团中所有的集会。在提婆达多的那一方充满杀气;在佛陀的弟子中,也有些是怒目而视。但是伟大的佛陀,和他的一些大弟子们,则都安静如常。

 

『请问你,有甚么事吗?』佛陀问提婆达多。

 

『当然有事才特别来的!』提婆达多回答。

 

『不知你有甚么事?请不要客气讲吧!』

 

『那么我就不客气的说了。』提婆达多说道:『佛陀!我看您现在年龄已日渐衰老,为了保重身体,最好现在请您退隐,以后弟子们需要领导,我可以来负责。』

 

提婆达多这么一说,佛陀的弟子对他的企图大惊,而且,他们全副的精神贯注在佛陀的身上,全身的神经都集中在耳朵上听佛陀怎么回答。

 

佛陀满面慈和,很平常的答道:

 

『关于这个问题我不想跟你说,我想退隐的时候我自己知道。舍利弗、目犍连、大迦叶等,他们才能继承我的法统,领导我的弟子,你应该还要虚心学习才好。』

 

佛陀的弟子们一听大喜,提婆达多的面容燃起瞋恚之火。他用脚踢着棹椅,怒气冲冲的骂道:

 

『我是一片好意,为了您的身体打算,您反而这样看轻我。好!我一定要向您报复!』

 

提婆达多去后,佛陀的弟子有些都恐怖惊慌起来,但佛陀像没有发生甚么事一样,默默的,静静的站起来,回到自己的房中,佛陀的心是平静如常,但提婆达多的心却七上八下的不得安宁。

 

提婆达多回去以后,他对于佛陀说他没有领导的能力,越想越气。他也知道他的修道不及佛陀的诸大弟子,但他以为他有阿阇世王的势力,他竭尽全力计划和佛陀作战,他和他的心腹的弟子俱迦利、迦留罗提舍、干陀骠等终日商量报复的计谋。

 

提婆达多向忠于他的门徒说出他的决心和他的方法道:

 

『既然用暴力不能加害佛陀,但我们可以夺取他的弟子,我就是为这个而遭遇任何不幸,甚至死亡,我也要和他奋斗到底。我们要夺取佛陀的弟子,第一、大家先要知道佛陀教团中的弱点在那里,第二、我们应如何宣传我们的教法比佛陀的还要纯正。佛陀的教团中最大的弱点就是他有些弟子还吃鱼肉,佛陀为他们诡辩,说身体弱的人或有病的人可以方便,但很多健康的弟子仍然也在吃鱼吃肉,人家都在后面这样批评,我想就以这个作为攻击他的材料。』

 

俱迦利等一面称赞,一面又现出为难的样子问道:

 

『以这个作为攻击的材料固然是很好,不过你以后自己就不能再吃,关于这一点,你能做到吗?』

 

提婆达多回答道:

 

『我想以后就不吃鱼肉,你们怎么样?最少我们也要以这个胜过佛陀的弟子。还有一点我们也是要攻击佛陀,佛陀穿著的服装,看起来实在太奢华,我过去就有这样想法,我们现在可以穿著粪扫衣,这才能取得民众对我们的尊敬,因为摩竭陀国和鸯伽国的国民,都相信苦行,我们以苦行为号召,每天吃一餐,就不怕佛陀不失败在我们的手中,他有很多的弟子,都是为了沽名钓誉,一定会投降到我们这边来。』

 

俱迦利等都一致佩服提婆达多的见解与方法,他们商量以后,就决定向外发出下面的五法宣言:

 

第一、穿著衲衣。

 

第二、每日一食。

 

第三、不食荤腥。

 

第四、不受招待。

 

第五、安住草庵。

 

这五事发表出去以后,提婆达多和他的门徒们很有自信,以为既有阿阇世王做背景,苦行又能迎合人心,胜利的把握,绝无问题。他们想到佛陀的弟子中一定也有很多和他们同感,提婆达多就等着胜利的时机来临。

 

有一天,他以为这个时机来了,他看到佛陀在王舍城乞食以后返回精舍,集合大众在讲堂休息。提婆达多就带俱迦利等走到讲堂里来,站在佛陀的座前讲话,想藉此让佛陀的弟子大众都能听到,他就用很大的声音说道:

 

『佛陀!我最近常常在禅定中思惟,做沙门的人,第一应该穿著粪扫衣,不宜穿得太奢华;第二每日一食,不应该不依乞食法而行乞;第三要行托钵,不应该给人家请去供养;第四夏天住在露地,冬日住在草庵,不应该住在堂皇的精舍之中;第五要守杀生戒,不可以再吃鱼肉。如果能奉守我所说的五法,就能够少欲知足,自然具有精进、持戒、清净的道德。我想唯有这样才能更容易获证涅盘,我想依此五法来给大家遵守,您的意思怎么样?』

 

佛陀没有感到意外,自自然然的回答道:

 

『你假若想到这样好,你可以自己去奉行遵守,我不但不来禁止你,而且我更要褒奖你。但是你可不能强制大家来行,身体柔弱的人也有,人家的好意也不能不接受。诸比丘和合的僧团,你想用如此的计谋来破坏,特别小事大提,非常行法说是常行法,这就是你的居心吗?』

 

提婆达多很不服气,他提出很多的抗议,佛陀是看透他的心,就闭起眼来一句话也不回他。

 

俱迦利急忙的插口责问佛陀道:

 

『佛陀!您要了解提婆尊者说的话是实在的道理。您应该把弟子们交给他来领导,不要妒嫉他,不要这么和他为难。』

 

佛陀睁开眼来看看,慢言慢语的道:

 

『愚痴的人!我那里有甚么嫉妒的心!你们肆无忌惮的毁谤佛陀和僧团,果报到的时候,佛陀很为你们怜愍。

 

『过去的诸佛,允许穿著粪扫衣,我也允许;同时,在家信众的供养,衣衫穿著得庄严,也不是甚么罪恶的事。

 

『过去的诸佛,行乞食法,我也是行乞食法;同时我也允许在家信众的请求供养,因这样可以让他们多种些福田。

 

『过去的诸佛,行过日中一食,这我也准许;但身体弱的人,每日二餐三餐,我也认为可以,食以调身,只要不过份贪取食欲,这并不能说为非法。

 

『过去的诸佛,允许修行者居住露地,这我也许可;不过居住精舍讲堂,便于过集体的僧团生活,这也是极其自然的事。

 

『关于食肉的问题,我曾经说过,见到杀,听到杀,特为杀的三种不净肉是不可以吃,但我也准许在不得已的环境之下,是可以吃三净肉。

 

『这些不是甚么严重的问题,你不要想得那么利害,你们想没有这样不容易进入涅盘,这反而妨害你们。』

 

佛陀说后,站起来独自的进入室中坐禅。

 

提婆达多非常得意,向大家高声说道:

 

『能够守五法的人站起来!』

 

提婆达多的门徒都站起来,佛陀的弟子则一个也没有动。

 

提婆达多对大家斥责道:

 

『你们都没有勇气守此五法吗?你们怎么有资格配做沙门?阿难!你是我的弟弟,你也不能守此五法吗?』

 

阿难冷冷的对提婆达多说道:

 

『今天真是你的幸运,舍利弗尊者和目犍连尊者如果在座的话,一定不会容许你放肆。你是这么凶恶,想到你未来不幸的果报,我真为你忧愁!』

 

提婆达多大怒,但也没有其它办法,只得不好意思的把他的弟子带走。

 

没有凶恶的计谋,见不着慈悲的心肠;没有卑劣的行为,见不到崇高的人格。正因为提婆达多,佛陀的威德,像朗朗高照的太阳,像巍峨耸立的高山,更使人敬仰!崇拜!皈依!

 

提婆达多的势力不会长久,镀的金一定要剥落的,剥落的时候就无法收拾,提婆达多后来有人说他失踪,其实他是犯了五逆重罪,招感的果报是即身堕入地狱,地狱之苦,绵绵无尽期,提婆达多的命运是够悲惨的!

 

 

 

 

 

释迦牟尼佛传

第四十二章 阿阇世王忏悔得救

 

 

提婆达多灭亡以后,阿阇世王并不因他的灭亡而悲哀,反而在他的八识田中,感到这是罪有应得。原来,阿阇世王已逐渐有了悔意。

有一天,阿阇世王在睡梦中见到他的父亲频婆娑罗王微笑着对他说道:

 

『阿阇世!我是你的父亲,你虽然企图杀害我,但我不怨恨你,我是佛陀的弟子,我愿以佛陀的慈悲来原谅你。你终是做过我的儿子,我为你祝福,祝福你早日悔悟,走上光明的正道来。』

 

阿阇世王醒来很难过,左右思惟父亲的慈爱,想到自己无理的杀害父亲,感到非常的后悔。

 

有一天,阿阇世王和母亲韦提希夫人共桌吃饭,吃饭的时候,他没有看到儿子优陀耶,就问侍从道:

 

『优陀耶到那里去了?把他找来一起吃饭!』

 

侍从回答说:

 

『优陀耶在和狗一起玩。』

 

侍从把优陀耶叫来的时候,优陀耶的手中还抱了一条小狗,阿阇世王问他道:

 

『你怎么不吃饭呢?』

 

优陀耶撒娇着回答道:

 

『没有同狗在一起我不吃饭。』

 

阿阇世王只得让他去,他们就共在一张桌上吃饭,吃了一会,阿阇世王对母亲韦提希说道:

 

『我是王,为了爱儿子,居然同狗在一起吃饭,这真不好看。』

 

韦提希国太夫人道:

 

『同狗在一起吃饭,这有甚么了不起?吃狗肉的人都有。你现在为了爱儿子和狗在一起吃饭就挖苦起来。其实你的父亲对你,比这更大的事都有,不过你不知道罢了。

 

『当你在很小的时候,手指上生出痈来,苦痛万分,日夜都不能睡觉。你的父亲抱着你,把你放在膝上,用口含着你害痈的手指,所以你才能减少痛苦。有时,因为口里的暖气,你害熟了的痈中流出脓来,你父亲怕惊动你的睡眠,他只得吞下流出的脓,你的父亲是这样的爱你,别人做不到的事,他都做得出来。』

 

阿阇世王听到母亲韦提希夫人这么一说,默默的放下饭碗,站起来,走到邻室去,他从此再也不感觉到王者的荣耀欢乐,他的心中像被一块大大的石头压着。

 

阿阇世王的业报现前,身上又生满很多的痈,心里不时有着悔恨的负担,他就对朝中大臣们道:

 

『现在我的身上和心上都患了重病,一定是由企图杀害父王的罪而起的,谁能替我医治呢?』

 

大臣中有六师外道月称等,用种种邪教企图说明为国杀父是没有罪业的话来安慰阿阇世王的心,但阿阇世王听他们的话,没有动心,只有加深他的悔恨。

 

那时名医耆婆前来探病,问道:

 

『大王!现在贵体觉得怎样?』

 

阿阇世王摇头道:

 

『耆婆!我的病很沉重,不但身体上有病,心里的病实在很苦。我想,就是有良医、妙药、咒术,都不能为我治愈的,我日夜睡在床上,忧愁苦闷,呻吟叫喊,不能入睡。耆婆!你虽是天下的名医,这一次怕你也不能救我了。』

 

耆婆很慎重的说道:

 

『大王!你不要这么失望悲伤,现在世界上能救大王的人除了佛陀以外,我想的确是没有第二个人了。』

 

耆婆说这话的时候,阿阇世王的侍从等颜色大变,他们都怕耆婆触怒王上,但是,阿阇世王这次没有发怒,默默的闭起眼睛,耆婆察知阿阇世王的心就说道:

 

『大王!我是一个医生,医生即使医治身体上的病,但绝不能医治心里上的病。佛陀是无上医王,只要大王肯拜见佛陀,佛陀一定欢迎。佛陀好象无边的大海,他能容纳百川众流,大王的苦,是从心生,要把心上根本的病医好,才能医身上的病。』

 

阿阇世王点点头说道:

 

『耆婆!你说得很对,我也想去拜见佛陀,不过,我又怕佛陀因我是有罪的人而拒绝,加之我和提婆达多做的事,都很对不起佛陀。』

 

耆婆知道阿阇世王此刻忏悔的心,所以又再进一步说道:

 

『大王!你的罪,先王在临去世的时候,我听说他已经原谅你,先王是佛陀的弟子,佛陀的弟子都能原谅你,何况众德圆满大悲普济的佛陀呢?

 

『大王!我常听佛陀讲,人若造了罪恶,怀着惭愧的心情,在三宝之前,恳切至诚的忏悔,罪过就可以消除,业障也会减轻。大王虽然一时不智,造了罪业,但照佛陀惭愧忏悔的法门,大王仍然是可以得救。我看大王,现在已知道惭愧忏悔,这就是大王新生的开始。

 

『我又听佛陀讲过,有智能的人,他是不敢造罪,就是不慎造罪,以后也知道忏悔;愚痴的人,他是造罪不改,以及造罪覆藏。大王若能到佛陀的座前告白忏悔,表明不敢再犯,佛陀的慈悲之光,一定会庇佑到你。

 

『大王!智者不覆藏罪业,佛陀常说,做人要深信因果,深信业报的丝毫不爽,世界上不可救的只有阐提,大王不是阐提,一定能获得佛陀的救济。

 

『佛陀的慈爱无量无边,惠施给一切众生。佛陀是不分冤亲憎爱,贫富贵贱,都是同等的救度。佛陀准许尊贵的跋提王子等出家,但也准许下贱的优波离出家;佛陀接受富翁须达多长者的供养,但也接受贫穷者的布施;佛陀感化不为欲染的大迦叶加入僧团,但也方便劝贪欲的难陀披剃;鬼子母和鸯崛魔罗,别人听到名字就怕,而佛陀却去找他们度化,佛陀对什么人,都视同罗侯罗,请大王千万不要再有疑虑!

 

『大王!我讲出来真是恐慌得很,但我又不能不忠实的告诉大王,现在佛陀带领他的弟子一起都到我的梨园中来说法,希望大王速去拜访,把心中的乌云除去,现出朗朗的晴空,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我恳求大王不要错过!』

 

阿阇世王听了以后,眼中放出悔改和希望的光彩,对耆婆说道:

 

『你说的话我很高兴听,请你为我选一个吉日良辰,我一定要前去拜访佛陀,哀求忏悔。』

 

耆婆不以为然的摇头道:

 

『大王!佛陀的教法中,是没有吉日良辰的迷信,佛陀常常教诫诸弟子,不准卜卦占算吉凶。修学正法,依正法而行,什么时候都是吉日良辰,大王最好即刻就起驾动身吧!』

 

阿阇世王很欢喜,预备很多供养佛陀的东西,带着大队随从,浩浩荡荡的向耆婆的梨园而来。

 

途中,阿阇世王又很恐惧不安,他叫使用大象拉着的车驾暂停,他对耆婆说道:

 

『耆婆!我想到佛陀是离开垢染,有如清净满月的人格,他的僧团中都是断除烦恼的圣人,像我是和提婆达多一类,是佛陀的叛党,他怎么肯接见我这极恶非道的人呢?他怎么肯对我这样的人伸出援救之手呢?我想还是回去吧!』

 

耆婆沉着脸说道:

 

『大王!父母对待子女的爱情是平等的,但多数的父母却特别关怀他有病的儿子;佛陀的慈悲也对一切众生平等看待的,但对有罪的人却会特别的关怀。佛陀对阐提都演说正法,何况大王不是阐提,为什么不能受佛陀的慈悲救济呢?』

 

阿阇世王犹豫不决,正在此时,空中发出音声:

 

『阿阇世!我是你的父王频婆娑罗,你赶快听信耆婆名医的话,去佛陀的地方哀求忏悔。我现在要告诉你的,就是法灯快要熄灭,法船将要下沉,法树亦将夭折,法花不久将凋零,佛日一旦西下,佛陀终要进入涅盘。阿阇世!那时你的重病叫谁来救呢?你所犯的五逆重罪,不久就要堕入地狱,我怜愍到你,你是我的孩子,你赶快到佛陀的地方求救,除了大觉者的佛陀,你生生世世都不能得度!』

 

阿阇世王听到父亲慈爱的音声,闷绝倒地,醒来时,名医耆婆引导他下车来到佛陀静坐的讲堂之中。佛陀此刻端身正坐在狮子座的上面,四周环绕着弟子,灯火明亮,香烟缭绕,佛陀和弟子们都默默的在坐禅。

 

阿阇世王洗足入堂,耆婆带着他立在佛陀的座前,他两手放在胸前,说道:

 

『佛陀!请你明察我的心!』

 

佛陀睁开澄清的双眼,慈爱的回答道:

 

『大王!你来得很好,我已等待好久。』

 

阿阇世王受宠若惊,他想要跪下来才好,他惭愧低头说道:

 

『慈悲的佛陀!我是当不起的,像我这样极恶无道的人,能得到佛陀的呵叱就很欢喜,现在反而佛陀对我用这样的爱语,我真感激佛陀。佛陀的大悲,普及一切,我到今天才真正知道。佛陀是我们众生的慈父。我杀害我无罪的父亲,我很后悔,现在身心不安,唯愿佛陀慈悲救济!』

 

佛陀静静的对他说道:

 

『世界上有两种人可以得到快乐和幸福的结果,一是修善不造罪的人,一是造罪知道忏悔的人。现在大王悔过的机缘成熟,过失,世间上的人谁能不犯呢?知过必改,就是一个好人。我的法门是广大无边的,请你时时忏悔就好。

 

『大王!罪业是没有本体,是空幻的,把心意如果能忘去时,罪业也可以消灭了。了解心和罪本是空幻不实,这就是真实的忏悔。

 

『你以后要以法治民,不要行非法的事;要以德化民,不要暴戾。多行仁政,善名美德就可以远播四方,一定受到众人尊敬,想不服从的也不能够。过去的事已经过去,没有什么计较的必要,从现在起如何自新,才真正的要紧。你行善安心,当即就能快乐,进一步更要在我的法门中学无为的法,证无为的果,你就可以解脱得度。』

 

阿阇世王听了佛陀的开示,对新的生命充满希望和信心,他生大欢喜,万有迷妄的乌云扫去,他感激涕零的跪在佛陀的座前。

 

浪子回头金不换,阿阇世王终于皈依佛陀得救了!

 

 

 

 

 

释迦牟尼佛传

第四十三章 迦毘羅城的悲運

 

 

佛陀應身的年齡,隨著春花秋月在增加;佛陀的態度,更慈和、更沈著、更莊嚴。

外面有異教徒的迫害,內部有提婆達多的搗亂,偉大宗教家的佛陀,雖能使異教徒的迫害,徒然顯出其笨拙和愚昧;提婆達多的搗亂,徒然是自取滅亡;但世間上絕不會因此就相安無事。這個世間是光明與黑暗的世間,是善與惡、佛與魔的世間,娑婆世界上永遠是不會沒有問題。

 

佛陀對宇宙觀的說明是成住壞空的相續,對人生觀的看法是生老病死的輪迴。世間上的一切森羅萬象,沒有一項能脫出佛陀對宇宙和人生所下的定律!

 

佛陀早就知道一件不幸的事情終會到來,這與佛陀本身雖然無關;但與佛陀的祖國卻有存亡的關係。

 

佛陀住世時的印度,時常發生戰爭,大小國家林立,做王的人總是有佔領他國的野心。

 

佛陀的祖國迦毘羅衛國,因為近鄰強大的憍薩彌羅國的興起,常常威脅其安全。好在憍薩彌羅國的波斯匿大王受佛陀的感化,自他皈依佛陀以後,就從未想到要發動戰爭。

 

而且,迦毘羅衛國自從淨飯大王逝世以後,王族中英勇的摩訶那摩大將繼承政權,因此,迦毘羅衛國還能維持著小康的局面。可是世間法總是無常變幻的,那還是波斯匿王沒有皈依佛陀以前,他向釋迦族的女子求婚,釋迦族中一面自尊心很強,覺得自己是優等種族,不肯把女子嫁於他族;但一面又畏懼波斯匿王的勢力,那時王族的摩訶那摩就自告奮勇的說道:

 

『萬事皆由我來負責,給波斯匿王發怒起來很是麻煩,在軍事上我們是不能勝過他,在政治上我們沒有他的國家安定,我想出一個辦法,我家中女侍奴隸之中,有一個叫做末利的女孩,十分美麗,就說她是我的女兒,把她嫁給波斯匿王!』

 

就是這樣,波斯匿王把末利立為第一夫人,迦留陀夷常稱她是天下第一美人。

 

陀成道後知道這件事,對於用欺騙的手段來做人,來從事政治,其結果一定是非常不幸,佛陀深深不以為然。佛陀認為欺騙的種子種下去以後,遲早總要結出災難的果實。

 

末利夫人在波斯匿王很多妃子中被立為第一夫人,波斯匿王就是因為她是釋迦族中的王女。

 

末利夫人生了孩子叫做琉璃太子,到琉璃太子八歲的時候,奉他父親波斯匿王的命令,到射術有名的迦毘羅國來學射。

 

那時,適值迦毘羅城新建成一個巍峨堂皇的講堂迎接佛陀說法,釋迦族中把講堂當為神聖之地,敷設整齊的坐具,掛著美觀的幡蓋,灑出芬芳的香汁,燃燒名貴的檀香,準備等候佛陀的聖駕光臨。

 

琉璃太子和其他的孩童一起在講堂中遊玩,釋迦族中的人見到他時大怒,認為女侍奴隸所生養的孩子走入講堂,污穢了聖地,著令把琉璃太子早日送回,凡是琉璃太子在講堂中足跡所到之處,一律掘土七尺,重換淨土。琉璃太子知道後大怒,他發誓說道:

 

『等我做王的時候,一定要消滅釋迦族。』

 

佛陀回國說法時,知道這件事,覺得釋迦族在形式上這樣過份自高自大,國家的前途一定會自取敗亡。

 

佛陀是體悟宇宙真理的聖者,他要順著法性生活,他對不幸的人不是沒有慈悲,他知道真理是不應該執著,不應該分有你我的。但人間的佛陀,他的心裏仍然是熱愛著祖國。

 

眾緣和合,不幸與災難的果實真的快要成熟。

 

有一天,波斯匿王出外巡視,琉璃太子和叛逆的迦梨耶那大臣忽然集合軍隊就把王的侍衛殺死,奪去王冠與王所佩的寶劍。

 

波斯匿王和末利夫人,見到侍衛被殺是出於琉璃太子之手,大為驚慌,他懊悔似的對末利夫人說道:

 

『早知如此,快點將王位傳給他就好。』

 

末利夫人用種種好話安慰波斯匿王,勸他先到迦毘羅衛國暫避琉璃太子的鋒芒。

 

波斯匿王的年齡已八十歲,不久因病死在迦毘羅衛國,釋迦族中用王者的葬禮將他厚葬。

 

琉璃太子知道父王死訊以後,認為今後應是自己的世界,他就公然的宣布繼承王位,他的哥哥祇陀太子他都不放在眼中。

 

迦毘羅衛國的悲運就這樣的注定而不能避免。

 

琉璃王有一天問大臣們道:

 

『如果有人侮辱尊貴的國王,輕視國王是不淨的人,他的罪應該如何處罰?』

 

『他的罪應該萬死!』眾大臣的回答。

 

因此,琉璃王堅決的發出宣言道:

 

『釋迦族傷害我的自尊心,侮辱我的人格,把我看為不淨的人,他們罪該萬死,我一定要討伐釋迦族!』

 

琉璃王要征討迦毘羅衛國的風聲傳出以後,釋迦族中得悉這個情報,異常驚慌!

 

當佛陀知道這個消息的時候,認為這是迦毘羅衛國人民共業的果報成熟。佛陀叫人不要造業,播下種子一定會有現行。佛陀能救人,但人的業報不能不受。有罪業的人,不懺除前愆,佛陀雖可救度一時,但最後他還是要受完業報。

 

佛陀想到為了祖國,只有盡心幫忙,因此就獨自的離開大眾,一個人在琉璃王軍隊必定經過的道中一棵枯樹之下靜坐,等待琉璃王和他的軍隊。

 

琉璃王對佛陀沒有好感,但想到他是佛陀,不下車不行,因此勉強的下車說道:

 

『佛陀!那邊的山上有枝葉繁茂的大樹,坐在那邊才蔭涼,這棵大樹已枯萎凋零,坐在這兒給太陽曬,非常不好。』

 

佛陀威嚴的回答琉璃王道:

 

『你說得不錯,但是,親族之蔭,更勝餘蔭。』

 

雖然是兇惡殘暴的琉璃王,聽到佛陀這慈悲的聲音,也不能不感動。佛陀的話中是指他要滅亡迦毘羅衛國和釋迦族,祖國和親族之蔭都沒有,還要其他的甚麼蔭呢?因此琉璃王心中想:過去,國與國用兵,遇到沙門,總是回兵,何況現在遇到佛陀?他這麼想後,就告訴佛陀願意即刻下令回軍。

 

琉璃王回軍後,佛陀沒有歡喜,更沒有興奮,他知道因果、業,是世間上自然的法則。

 

不久,琉璃王第二次又帶兵征伐迦毘羅衛國,途中又遇到佛陀坐在枯樹之下,只得再回軍;當第三次琉璃王再出兵的時候,還是遇到佛陀坐在枯樹之下,他仍然下令回軍;琉璃王第四度出軍時,佛陀知道釋迦族共業的果報是不可避免,也就回去,他對迦毘羅衛國的人不懺悔覺悟,致有今日的危難,很表惋惜,又很同情。

 

阿難看到佛陀像有甚麼事情放在心中,就很恭敬的問道:

 

『佛陀!自從我跟隨您出家學道以來,我從來沒有見過您的面容,像今日這樣的不高興和沒有精神。』

 

佛陀輕輕的回答道:

 

『阿難!七天之內,釋迦族中要遭遇悲運,佛陀面容顏色的改變,是為國家和親族服喪!』

 

目犍連尊者進言道:

 

『佛陀!為了營救迦羅毘羅城,我們應該出力幫忙!』

 

佛陀看看目犍連尊者,然後就用仁慈的口吻說道:

 

『目犍連!釋迦族中受宿世的罪業之報,這是因緣果,你不能為他們代受!』

 

目犍連尊者憑著自己的神通,對佛陀的話不能完全接受,他要發起保衛迦毘羅衛國的運動。

 

琉璃王第四度出軍,包圍了迦毘羅城。

 

目犍連先以神通力營救城中的人民,用缽盛裝五百人的釋迦族從天空出來,出得城來一看,五百人都化為血水,到這時候目犍連尊者才真正覺悟到佛陀所說因果法則的真理不可違背,就是神通也敵不過業力。

 

釋迦族退在城中,關閉城門,起初還能以射術制敵,但後來覺得敵眾我寡,逐漸的感到不支。

 

琉璃王傳令對迦毘羅城中的臣民說道:

 

『開城門的人,赦免他的死罪,反而有賞;否則,城破之日,血洗全城!』

 

城中的臣民,互相計議,有的主張開城投降,有的主張抵抗到底,有的則忙著私自逃命,大家都不聽指揮,摩訶那摩到這時候也無法統領大眾。

 

在這緊要的關頭,有一個只十五歲的少年,名叫奢摩,自告奮勇的從軍參戰,他聽說琉璃王親自在城外督促指揮攻城,即刻爬上城樓,他的射術神出鬼沒,敵人四散奔逃,琉璃王逃入地洞之下才免去危險。但釋迦族中這時有人批評奢摩是匹夫之勇,少年的奢摩大怒,他也出城向別國逃亡。

 

留在迦毘羅城中的人都是一些無勇無謀之人。

 

主張降與主張戰的人分成兩派,會議的結果是開城門投降的人多;當城門開放的時候,琉璃王帶領那些如虎如狼的部下入城。琉璃王入城以後,把守衛城門最堅強的五百人殺死,把主戰的三萬人生擒俘虜,琉璃王要想殺死這麼多的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即刻下令預備把這三萬人的足埋在土中用大象來踐踏而死。

 

這樣的死法是非常的悽慘,因此摩訶那摩執政不忍的對琉璃王說道:

 

『不管怎麼說,名義上你總是我的孫子,現在最後我對你有一個要求!』

 

『甚麼要求呢?』琉璃王目光炯炯的問。

 

摩訶那摩說道:

 

『現在你要殺死這麼多的人,很不容易,我要求你把他們放去一部份,讓我潛到水底下去,你就叫他們逃命,等我從水底下上來,沒有逃得及的,請你再殺!』

 

琉璃王大笑著說道:

 

『這很有趣,我答應,你就下水去吧!』

 

當摩訶那摩潛入水中的時候,琉璃王當即下令准許大家逃命,逃命的人互相撞擊,奔走呼號,有的跌倒,有的從身上而過,那悽慘的現象真不忍目睹,但琉璃王卻笑著以為好玩。當三萬人奔逃的所餘不多時,琉璃王才著急起來,他奇怪摩訶那摩怎麼這樣長久的時間都不出水。

 

琉璃王命令一個水手到水中去調查。

 

潛水的人上來流著淚,感動的說道:

 

『啟稟大王!摩訶那摩王爺是永不會出來,他為了幫助救濟他人的生命,把頭髮縛在樹根上,抱著樹根死了!』

 

殘暴的琉璃王,到這時候才黯然的沒有開口。

 

摩訶那摩的孫兒,波斯匿王的太子琉璃王,就這樣佔有了迦毘羅衛國。

 

琉璃王極為專橫,後來殺死他的長兄祇陀太子,疏遠諫臣,怠於政治,不久,宮城忽然被火焚燒,琉璃王和他的愛妃都被大火燒死。這時,已向佛陀懺悔皈依的摩竭陀國的阿闍世王,受著情勢的需要,就把憍薩彌羅國和迦毘羅衛國歸入自己的版圖。

 

 

 

释迦牟尼佛传

第四十四章 特別的教化

 

 

偉大的佛陀,施恩惠給眾生,到處普灑甘露法雨,滋潤著眾生枯乾的心田。佛陀的教示,又是苦海中的法船,能夠接引眾生從生死的此岸,到達涅槃的彼岸。

佛陀說法四十九年,講經三百餘會。在四十九年佛陀弘化的生涯裏,最初直暢本懷,講說《華嚴經》二十一日,後因觀機逗教,又再說《阿含經》十二年,《方等經》八年,《般若經》二十二年,《法華經》和《涅槃經》共八年,這是大會的宣講,至於對個人特別的教化,佛陀不知說過無量數次,感化無量數人,茲節錄一些特別的教化,以見佛陀的慈悲。

 

周利槃陀伽的覺悟

 

那還是佛陀住在祇園精舍的時候,有一天佛陀走到精舍的門口,見到有一個比丘在大聲號哭,有很多人都在旁邊笑他的愚癡。這個比丘的名字叫做周利槃陀伽,是個不聰明的人。但佛陀知道他的正直,所以很同情他,重視他。佛陀就問周利槃陀伽道:

 

『你為甚麼要在這裏哭泣?』

 

『佛陀!我的性情是一個愚鈍的人,我隨同哥哥一同出家,哥哥前時教我背誦一偈,我記不得,哥哥說我對於修道沒有希望,他今日命令我回家,不准我住在這裏,我給他趕逐出來,所以在這裏哭,懇求佛陀慈悲救我!』

 

佛陀聽後很慈祥的安慰他道:

 

『有這樣的事嗎?你不要掛在心上,你跟隨我到我住的地方來,自己知道自己是愚,這就是智者;愚鈍的人是那些自以為聰明的人。』

 

佛陀回來,命令阿難教授周利槃陀伽,不久,阿難也回說沒有辦法。

 

因此,佛陀只得親自來教,佛陀教他持誦「拂塵除垢」的偈句,而他仍然是記不得,大家都說這個人修道無望,但佛陀對一切眾生都不會失望,因此,佛陀又告訴周利槃陀伽道:

 

『你用笤帚掃地,並為比丘們拂拭衣履和雜物上的灰塵,一面做事,一面持念偈頌。』

 

周利槃陀伽依照佛陀的吩咐,為比丘大眾服務,但比丘們反而怪他擾亂修行,不准周利槃陀伽掃除雜物,和拂拭衣履,佛陀告訴大家說這是我教的,大家不要阻擋。

 

以後,周利槃陀伽掃地的時候,大家都同情他,大家都幫著教他念「拂塵除垢」的偈句。

 

周利槃陀伽認真的工作,一心的持頌,遂將這句「拂塵除垢」的偈頌記得。日久工夫深,他漸漸體味到這句偈頌的意義。他想:「塵垢是可從兩方面去看,一是內的,一是外的。外面的塵垢是看得見的灰土瓦石,是容易清除的;內心中的塵垢是貪瞋無明煩惱,這是要用大智慧才能清除。」

 

周利槃陀伽了解到這時,他的心內漸漸清明起來,過去不能明白的現在漸漸明白。他又想:「人的欲就是塵垢,智者一定要除欲,不把這個欲斷除不能了生死,這是很可恥的事。以欲而生出種種災難苦惱的因緣,束縛人,不能自由。沒有欲,心才能清淨,才能自由解脫,才能見到真理。」

 

周利槃陀伽這麼想,漸漸息下三毒的心,使之進入平等的境地,不起愛憎之念,沒有好惡之心,脫出無明的殼,他的心遂豁然而開。

 

周利槃陀伽覺悟以後,很歡喜的走到佛陀的座前,頂禮佛陀說道:

 

『佛陀!我現在了解,我已拂除心內的塵垢。』

 

佛陀也很歡喜,嘉許周利槃陀伽,佛陀就對大家說:

 

『誦很多的經文,不了解到經義不行,受持一句偈頌,照著實行,一定就能得道,你們看周利槃陀伽!』

 

周利槃陀伽從此成了祇園精舍中有名的比丘,很受大家的尊敬,但周利槃陀伽的生活不變,每天仍然掃地的時候小聲的持誦著:『拂塵除垢!』

 

擔糞的尼提出家

 

有一天佛陀帶著阿難在舍衛城行化,當佛陀走到城郊的時候,迎面有一個給人受雇擔糞的尼提走來,尼提遠遠的一見佛陀,非常恐慌,他的心內很崇拜佛陀,但他自卑得不敢見佛陀。他覺得偉大崇高清淨的佛陀,是人天的師範,而自己是穢賤得罪業深重的人,絕不能親近到佛陀。可是佛陀知道尼提的心,因此叫阿難先走,佛陀特地繞道來逢尼提。

 

尼提想避開佛陀,但佛陀卻又迎面而來,他恐縮的想東躲西藏,反而把盛糞的桶弄翻了,路上都是污穢,他慌得不知如何是好,就跪在道旁合掌向佛陀致歉說:

 

『佛陀!真對不起!』

 

『尼提!』佛陀喊他的名字。

 

尼提疑惑他的耳朵,他想:佛陀會叫他的名字,他做夢也不敢想。佛陀又再親切的說道:

 

『尼提!現在你就跟我出家去好嗎?』

 

尼提大驚道:

 

『佛陀!我尼提是卑賤污穢的人,您也許可我和您出家嗎?您的僧團中都是剎帝利的王子和婆羅門的修道者,我能和他們一樣,做您偉大佛陀的弟子?』

 

佛陀微笑著說道:

 

『尼提!沒有那樣的事,我的法好像清淨流水,能夠洗清一切污穢;我的法好像熾烈的大火,沒有大小好惡的分別,皆能夠燒毀;我的法好像大海,不論什麼都能包容。只要接受我的法,就能離種種的欲。在我的法中,貧富、貴賤、種姓,這都沒有問題。貧富、貴賤、種姓,這是虛妄的假名;肉體,是四大五蘊假合的色身,沒有智慧,不來修行,誰也不能得救!』

 

尼提很歡喜,默默的跟佛陀回到祇園精舍,佛陀叫阿難把尼提帶到城外的大河邊上洗身潔心,然後換著袈裟。偉大的佛陀不捨眾生,尼提從此就出家了。

 

聞二百億的修行

 

佛陀的比丘弟子中有一位名叫聞二百億的比丘,亦名二十億耳,他本是一個有名的音樂家,出生在富豪的人家為子,父母愛如珍寶,他父母對他幼年的撫育,都不肯讓他足踏在有土的地上,所以聞二百億足下生長很多的黑毛。有一天聽聞佛陀說法,很受感動,發願披剃出家,過日中一食,樹下一宿的頭陀生活。他的雙親非常反對,但阻止不了聞二百億對修行的熱心。

 

因此,嬌生慣養的聞二百億,在刻苦的修行之下,身體漸漸的衰弱了,但他仍不開悟,後來他感到自己也難以支持,就想還俗做佛陀的護法,以布施來求悟。

 

佛陀知道聞二百億的心,就走到他修行的地方來,對聞二百億道:

 

『你出家用音樂來幫助我宣化,長養你和大家的信心,這是很好。但你現在又歡喜獨自勇猛的修行,除坐禪以外,別的事都引不起你的注意。我想問你,你彈琴,假若絃子太緊的時候怎樣呢?』

 

『佛陀!琴絃太緊是會斷的!』聞二百億回答。

 

『太鬆呢?』

 

『沒有聲音!』

 

『修行也是和彈琴一樣,』佛陀慈悲譬喻說法道:『不要太緊,也不能太鬆。太緊太鬆都容易出毛病。把心放得平和些,凡事都有程度。』

 

聞二百億遵奉佛陀的指示修行,心就安靜下來,不久就開悟證得阿羅漢果。

 

調馬師改往修來

 

佛陀教化眾生的方法,總是應病與藥,觀機逗教。你是什麼樣的人,佛陀就向你說什麼法。佛陀像晨鐘一樣,小叩則小鳴,大叩則大鳴。

 

有一天,有一個訓練馬的調馬師,帶著誠懇求道的心來請求佛陀指示他的迷津。佛陀明白他的身份,就向他問道:

 

『你很懂得管馬,馬的性情,在你都已經知道,我來問你,你對於那些馬,究竟用幾種方法去調伏呢?』

 

調馬師沒有考慮就回答道:

 

『我調馬有三種方法:一是柔軟,二是剛強,三是柔軟剛強。』

 

『假若這三種方法都不能調伏時,你又怎麼辦呢?』佛陀進一步問。

 

『那就沒有辦法了,只有把牠殺掉。』調馬師回答後又再反問佛陀道:『我想拜問佛陀,您是用什麼方法調御眾生呢?』

 

佛陀回答道:

 

『我也是這三種方法,一是柔軟,二是剛強,三是柔軟剛強。』

 

『假若這三種方法都不能調伏時怎麼辦呢?』調馬師復用此話來問佛陀。

 

佛陀肯定的答道:

 

『那還有什麼別的辦法呢?也只有把他殺掉!』

 

調馬師聽後驚疑的問道:

 

『佛陀!您的教法中殺生不是犯戒的行為嗎?』

 

佛陀莊嚴真實的說道:

 

『你說得不錯,在佛陀的教法中,殺生是不淨業,是要受因果的輪迴。不過我的所謂殺,與你流血的殺不同,因為眾生用柔軟,剛強,以及柔軟剛強的辦法都不能調伏時,就不足再和他交談,不必教授,不要睬他。一個不能教授,不聽教誡的人,還不是等於殺掉了一樣嗎?』

 

調馬師瞭解到佛陀的意思,俯伏低頭,要求皈依佛陀,受持五戒,從此改往修來,不再虐待動物,更不殺生。

 

鴦崛摩羅懺悔皈依

 

舍衛城的北方不遠,薩那村莊中有一位婆羅門的摩尼跋陀羅,他有弟子名叫鴦崛摩羅,很尊重老師,凡是老師說的話他都相信聽從。在弟子中老師特別愛他,因此遭受其他弟子們的嫉妒,謠傳他和老師的妻子有關係。摩尼跋陀羅並不聽這些謠傳,但他的妻子看到鴦崛摩羅聰明伶俐,確實心中常常燃起愛情之火。

 

有一天摩尼跋陀羅外出的時候,他的妻子就走來誘惑鴦崛摩羅,鴦崛摩羅知道這是不合倫理的事,弟子一定不可以和師母有曖昧的行為。他就說道:

 

『師母!你的年齡比我大,我把你看成是我的母親一樣。這還是清淨的地方,我希望你不要亂說亂來!』

 

老師的妻子見到鴦崛摩羅非但不理睬她,而且羞辱她。因此她由愛生恨,隨即撕破自己的衣服,抓亂自己的頭髮,等摩尼跋陀羅婆羅門回來時,哭鬧著要自殺,他的丈夫問她為什麼,他說是鴦崛摩羅纏著她要行非禮的事。她所以這樣來說,目的還是怕鴦崛摩羅先告訴她的丈夫,她為了自己,不惜一切毀壞這青年的名譽。

 

摩尼跋陀羅很生氣,把鴦崛摩羅叫到面前說道:

 

『你跟我所學的雖然都已教你,但有一個秘密你還不知道,你要想得到這個秘密,必須要殺死百人以上,把他們手指穿繫掛在頸項之中,才能覺悟。』

 

『老師!殺一百人以上,這不是兒戲,王法也不准殺人。』鴦崛摩羅囁嚅著說。

 

『你這個愚癡的人,你懂得什麼?你要知道殺人才能洗雪你的罪惡,難道你不想作婆羅門,不想昇天嗎?』

 

鴦崛摩羅不敢違背老師的話,把心一橫,像發狂似的到處持刀殺人。

 

比丘出外見到此事,回去報告佛陀,佛陀聽到以後就說:

 

『真可憐!我馬上出去救他!』

 

有些弟子很恐怖,但佛陀像沒有事一樣。

 

佛陀向鴦崛摩羅殺人的地方走來,路旁邊有個割草的人對佛陀說道:

 

『呵!您不是大聖佛陀嗎?前面您最好不要去,那邊有一個人在等著殺人!』

 

佛陀微笑著點點頭道:

 

『謝謝你的好意,不過,我就是知道前面有人要殺人才去的,假若世界上都是我的敵人,我也一點不怕,何況是一個人呢?』

 

佛陀莊嚴的向前走著,佛陀不是不愛惜生命,而是知道自己的力量可以折服他,使他得度。

 

佛陀一到,鴦崛摩羅帶著殺氣前來,但當他注意一看,頓時給佛陀的精神力壓息下他的狂怒。佛陀的威儀,使他不知不覺的擲去手中的刀,問道:

 

『您是一位那裏來的不可思議的人?』

 

『我是佛陀,我現時住在祇園精舍,將來住在世間上一切處,進入大涅槃,活在每個人的心中,我憐愍到你,所以才來救你。』

 

鴦崛摩羅聽後,不由得不在佛陀之前俯伏叩頭。佛陀又說道:

 

『你跟我來,你做我的弟子好嗎?』

 

『人家都怕我,見到我就跑,難道您能允許嗎?』

 

『懺悔就能得救,懺悔能消除過去的罪業。太陽的光明照護一切,泥水進入大海就能變為清淨,大地吸收糞尿能成淨水。你不要掛念,只要你能改過自新。』

 

鴦崛摩羅就這樣做了佛陀的弟子,變成人間的清淨者,得到永遠的平和。

 

佛陀的慈悲,憐愍到任何人;佛陀絕不願捨棄一個可以救的人。懾服惡逆,開導迷途,佛陀實在是像太陽、像大海、像大地的聖者。

 

鬼子母的改心

 

佛陀在大兜國說法的時候,那個國中有一女人,生有很多的孩子,她很愛自己的孩子,但又很歡喜偷食人家的孩子。

 

大兜國中的父母人人憂慮,擔心會失去他們可愛的孩子。

 

比丘們把街上的情形報告佛陀,佛陀早就知道這不是普通的女人,佛陀知道這國中有一個鬼子母,喜歡偷食人的孩子。這不是講幾句話就能叫她改心,佛陀隨即叫一位比丘等鬼子母不在家的時候,把她最小的愛子嬪伽羅抱來精舍之內。

 

因此,鬼子母回家不見了她最愛的幼子,悲哀哭泣不止,好多天之內像發狂似的不進飲食。佛陀有一天特地找個機會去逢到她,問道:

 

『你為什麼要這麼傷心的啼哭呢?』

 

鬼子母見到是佛陀,暫時停止啼哭,揩拭著眼淚道:

 

『因為我不在家的時候,我那最可愛的孩子給人偷去了。』

 

『別人盜去你的孩子,你不在家中看守,你到什麼地方去了呢?你出去是做什麼呢?』

 

佛陀這麼一問,鬼子母心跳起來,原來她失去孩子的時候,也正是她在偷人家孩子的時候,這是當然的果報。鬼子母給佛陀一問,才知道自己的殘忍與錯誤,一念悔改的心生起,即刻五體投地的頂禮佛陀。佛陀又問道:

 

『你愛你的孩子嗎?』

 

『嬪伽羅是我最愛的,一刻都沒有離開過我,我無論怎樣不能少了他,少了他我不能生活。』

 

佛陀乘機就開示她道:

 

『你既愛你的孩子,別人也愛自己的孩子:你失去自己孩子知道傷心,可是你盜食別人的孩子,別人也和你一樣哭泣。你現在希望找到你的孩子嗎?』

 

『如果誰能把嬪伽羅給我,叫我怎樣我都願意。』

 

佛陀知道鬼子母改了惡的心,就說道:

 

『我能幫助你找到你的孩子,你是不是懊悔你過去盜食人家的孩子是罪惡的行為呢?』

 

『我很懊悔!佛陀!請慈悲指教我,我一定遵照佛陀的指示去做。』

 

佛陀說道:

 

『你從今以後,第一不要亂殺生,第二不要亂盜取,第三不要亂邪淫,第四不要亂妄言,第五不要亂飲食,並且要用慈母的天性,照顧天下的孩子。』

 

鬼子母誠懇的接受佛陀的教誡,佛陀歸還她的孩子嬪伽羅,她內心的歡喜不能用言語文字形容,她發願從此做天下孩子們的保護者。

 

 

 

释迦牟尼佛传

第四十五章 十大比丘弟子

 

 

佛陀的弟子,有在家與出家之分,在家的弟子,千千萬萬,其數之多,很難用數目去統計,就是出家的弟子,光是證得阿羅漢果的常隨眾的比丘就有一千二百五十五人之多,其他分散在各地的以及後來出家證果的尚不算在內,在這些弟子中,更有最特出的所謂十大比丘弟子。

 

十大弟子,各有專長,他們所修學的道行,各有各的成就,被人公認的是:

 

 

舍利弗──智慧第一  目犍連──神通第一

 

 

富樓那──說法第一  須菩提──解空第一

 

 

迦旃延──論議第一  大迦葉──頭陀第一

 

 

阿那律──天眼第一  優波離──持戒第一

 

 

阿難陀──多聞第一  羅侯羅──密行第一

 

 

這十位尊者,幫助佛陀教法的宣揚,都有不可磨滅的功勞,直到今日,他們和佛陀同樣的令我們後人景仰!

 

 

現在簡單的把他們的事跡敘述如下:

 

 

智慧第一舍利弗

 

舍利弗是佛陀的首座弟子,佛陀最信任的就是他,當羅侯羅年幼的時候,佛陀曾叫羅侯羅拜他為師,跟他受沙彌戒;祇園精舍建立時,奉佛陀的慈命前去督促工程的也是舍利弗。在北方的舍衛城,佛陀的法駕尚未到達,他就能先把外道懾伏,著令他們等候皈依佛陀。

 

 

說起舍利弗的智慧,據傳當他母親懷妊的時候,忽然就變得智慧過人,在當時婆羅門教中最負盛名的雄辯家就是舍利弗的母舅拘絺羅(長爪梵志),在辯論時他都辯不過舍利弗的母親。舍利弗在沒有出世以前,他的母舅和母親就覺察到他將來一定不是一個尋常的人物。

 

 

後來長爪梵志皈依佛陀,就是因為他知道他的外甥,如果不是遇到大覺完人,他不會拜他為師,就因為他能信任舍利弗這一點,所以他才勇敢的捨去迷妄,皈投到佛陀的座下。

 

 

舍利弗的智慧雖然超群,但他對於佛陀,卻是百依百順,從來沒有對佛陀的教示,生過反感。

 

 

有一次舍利弗帶領沙彌的羅侯羅從外面托缽乞食回來,佛陀見到羅侯羅的面色很不好看,知道他心中一定有不平之氣,佛陀叫他到身旁,問他有什麼事感到不能滿足。

 

 

少年的羅侯羅,低著頭含羞的告訴佛陀說道:

 

 

『佛陀!上座和中座比丘,到外面托缽乞食,信眾們都布施上等的美味,我們初進道的沙彌,信眾們在米飯中總用胡麻渣和野菜滲合起來布施給我們。人的身體,對於飲食是不分年齡和戒行,都有同樣的需要。我們的長老們在他們的受用之外,卻不顧我們,讓信眾對於供養生起分別的心。佛陀!吃了胡麻油,和酥酪,身體健康,才能增長力氣,才能安心修行;但我們每日只吃些胡麻渣和野菜,營養不足,老感覺身體困倦,如何能精進修行?』

 

 

佛陀聽羅侯羅這麼一說,當即制止他,用教訓的口氣說道:

 

 

『這樣的事情並不要你說,如果想到我們在修行時,能夠受到信眾一麻一麥的供養,已經算是過份了。』

 

 

雖然佛陀是這樣教示羅侯羅,但佛陀知道信眾們對沙門是這樣分別的供養,心中很不歡喜。

 

 

佛陀叫羅侯羅走後,又再把舍利弗請來,佛陀和顏悅色的對舍利弗說道:

 

 

『舍利弗!你今天受了不淨食,你知道嗎?』

 

 

舍利弗一聽大驚,趕快把當日所受的飲食從肚中吐出來。他對佛陀稟告道:

 

 

『佛陀!自從我皈依佛陀以來,我就依著佛陀的乞食法而去行化,我不敢不依佛陀的乞食法而另外行乞。』

 

 

佛陀向舍利弗講說六和敬的僧團,長老應如何愛護關懷年少的比丘或沙彌,舍利弗一點不平之氣都沒有,他對佛陀的教法只有感恩的接受。

 

 

佛陀以後更加信任嘉許舍利弗。

 

 

除佛陀外,舍利弗在僧團中是最受尊敬的人。

 

 

舍利弗漸漸的年老,有一次在祇園精舍結夏安居以後,為著宣揚佛法,他請求佛陀准許他出外雲遊旅行,佛陀當即很歡喜的允許,並褒獎舍利弗樂於利人的心。但當舍利弗走出祇園精舍不久,一個比丘走到佛陀的座前說道:

 

 

『佛陀!舍利弗不是為弘法才去旅行的。他是因為侮辱我,對我感到慚愧,才出外去旅行。』

 

 

佛陀最不喜歡人在背後毀謗他人,所以一聽之下,即刻著人去把舍利弗追回,並招呼阿難,把大眾一起集合在講堂中,大家不知為甚麼要集合,舍利弗也不知為甚麼佛陀又叫他回來,大家心中都感到不可思議。

 

 

佛陀見到舍利弗歸來時,很嚴肅的在大眾前問舍利弗道:

 

 

『舍利弗!你去後不久,有一個比丘來說你侮辱他以後才出外旅行的,是真有這樣的事嗎?』

 

 

舍利弗溫和而恭敬的答道:

 

 

『佛陀!我從生下來到今天已將近八十歲的年齡,在我的記憶裏,沒有殺害過生命,沒有妄說過語言,除去為真理宣揚,從沒有為私人利害得失和他人論短較長,今天是安居最後的日子,三個月來,我日日懺悔,我的心像碧波一樣的澄清,在這個時候,我那裏會輕視他人?

 

 

『佛陀!大地上的泥土是最能忍辱的,無論甚麼不淨的東西加之於他,他都不會拒絕,糞便、膿血、痰唾,他都甘受如飴;我今日的心,可以向佛陀表白,好像大地似的願意忍辱而不願違逆人意。

 

 

『佛陀!清清的水流,不管好的東西,或是壞的東西,都是一樣的把他洗淨,我沒有憎愛之念,我的心今日好像水流一樣。

 

 

『佛陀!掃帚是用來掃除塵埃,當掃除的時候,是不會選擇好惡,我今日的心,實在沒有生起好惡的分別。

 

 

『佛陀!受您的教示,住於正念的我,絕對不會輕視其他的比丘,我對佛陀這麼說,我是知道我自己的事,那個比丘也知道他自己的事,如果是我的過失,我願向那位比丘懺悔,以便消除我良心上的譴責。』

 

 

將近八十歲的舍利弗,對佛陀不亢不卑的作這樣如實的稟告,聽話的大眾,沒有一個不被感動。

 

 

佛陀對那位毀謗舍利弗的比丘說道:

 

 

『你毀謗長老的過失,現在不能不懺悔,你沒有為僧團的和合設想,你有心要使僧團生起紛爭,你假使不誠實的悔過,你的頭腦將會分裂!』

 

 

毀謗舍利弗的比丘,立刻跪在佛陀的座前,對佛陀懇求道:

 

 

『佛陀!請求慈悲憐愍我,給我懺悔新生的機會!』

 

 

佛陀莊嚴的說道:

 

 

『你去向舍利弗懺悔!』

 

 

那個比丘俯伏低頭的跪在舍利弗的面前,舍利弗用手撫摸著那個比丘的頭,慈祥的說道:

 

 

『比丘!懺悔在佛陀的教法中,其效是非常之大,人能悔過,能夠改往修來,實是很大的善事,我接受你的懺悔,你以後再也不要犯罪!』

 

 

舍利弗的態度,舍利弗的話語,聽的人都大為感動。

 

 

有一次佛陀帶領弟子出外遊行佈教回到舍衛城時,被大眾譏為六群比丘的弟子們,已先佛陀和大眾到達祇園精舍而佔有比較好的坐臥處,並且還對人說:

 

 

『這是我們師父的,這是我們應有的地方。』

 

 

舍利弗在佛陀回來以後,也趕到祇園精舍,見他過去的坐臥處都給六群比丘佔去了,舍利弗沒有辦法,就在樹下靜坐了一夜,佛陀早晨起來,聽到樹下有咳嗽的聲音,佛陀問道:

 

 

『誰在那裡?怎麼不在室內靜坐?』

 

 

年老的舍利弗回答道:

 

 

『佛陀!是我舍利弗。因為昨天跟隨佛陀回來的人很多,精舍都被住滿,我在樹下住一宿沒有關係。』

 

 

佛陀聽後,就此因緣,對比丘們說法道:

 

 

『諸比丘!我問你們,在我的教團中,要甚麼樣的人才可以受上等的床座,上等的水,上等的飲食呢?』

 

 

比丘們有的說要由剎帝利或婆羅門出家的才可以,有的說要持律修行者才可以,有的說要佈教說法者才可以,最後,佛陀莊嚴的對諸比丘說道:

 

 

『諸比丘!往昔在雪山中有鷓鴣、猿猴、大象同在一起,他們雖是朋友,但不互相尊敬,後來覺察這樣不對,才對年齡最長的恭敬,依他的教誡,這樣,他們身壞命終時,都轉生善處。諸比丘!你們要崇敬法臘的年老者,在現世受人稱讚,後世也才能生在善處。諸比丘!我的教法中,沒有階級的高低,但我的教法中有法臘戒長的長老,你們要奉事禮拜,供養,長老們是應受第一的床座,第一的水,第一的飲食。』

 

 

佛陀的法語,舍利弗聽了很感激,諸比丘聽了也很感動!

 

 

舍利弗的老友目犍連,有一次在佈教的途中被裸形外道暗害,舍利弗得知這個消息,心中很傷感。

 

 

佛陀知道目犍連被裸形外道暗害,心中也很難過,佛陀從巴連弗城渡過恆河,到毘舍離城附近竹芳村的樹林,告訴大眾說,三月後自己要進入涅槃,大家一聽,像天崩地裂一聲,都感到宇宙眩轉起來,其悲哀的程度,比父母死亡猶有過之。

 

 

佛陀在這三月中,到祇園精舍、竹林精舍、重閣講堂、瞿師多精舍、鹿母講堂等地巡迴一次,佛陀想在涅槃以前,希望相逢的人和他相逢一下,希望要講的話講一下,就在這時候,舍利弗想先要涅槃。有一日,他在禪定中想:「過去的諸佛,他上首的弟子,都是在佛陀以前進入涅槃,現在佛陀涅槃的日期漸漸到了,我是應該先佛陀而進入涅槃比較好。」

 

 

舍利弗心下這麼想,他即刻走到佛陀的座前,跪下來說道:

 

 

『佛陀!我現在想進入涅槃,請佛陀允許!』

 

 

佛陀注視舍利弗,好久,才說道:

 

 

『舍利弗!你為甚麼要這麼快就進入涅槃?』

 

 

舍利弗禁不住傷感的樣子回答道:

 

 

『佛陀!我聽說在最近的不久,您就要進入涅槃,我是不忍心見佛陀涅槃的,而且,我常常聽佛陀這麼說,過去的諸佛,他上首的弟子,必先於佛陀之前涅槃,我想,現在正是我進入涅槃的時候,我懇求佛陀允許!』

 

 

佛陀又再問道:

 

 

『舍利弗!你知道你要涅槃的時候,但你要在甚麼地方涅槃呢?』

 

 

『我的故鄉迦羅臂拏迦村,我百歲的母親還健在,我想見到母親,在生養我的房中進入涅槃。』

 

 

『我不禁止你,舍利弗!你可以照你的想法去做。不過,你是我弟子中無比的弟子,你走的時候跟大家最後說些教示吧!』

 

 

佛陀命令阿難,集合比丘大眾送舍利弗,而且舍利弗也要向大眾說告別的言辭,大家都很快的集合而來。舍利弗先對佛陀說道:

 

 

『佛陀!我從過去生中,就希望能值遇佛陀住世的時代,我終於滿足我的願望,我沒有比遇到佛陀再歡喜的事。幾十年來,承受佛陀的慈悲教導,使愚癡的我得開慧眼,獲證聖果,天下的言詞,也道不盡我內心的歡喜和感激。現在,我去世的時候近了,我馬上就要捨棄世間上的束縛,可以進入自由自在的境界。我像負了很遠的重荷,現在就要放下來的人,解脫五體的束縛,不受諸有的苦惱。這是我和佛陀最後的告別,佛陀!請接受我的頂禮!』

 

 

舍利弗合掌頂禮,空氣非常靜默,嚴肅。

 

 

佛陀點點頭,舍利弗靜靜的站起來向外退出,直等到看不到佛陀的時候,才轉身而去。

 

 

諸比丘都捧著香華送舍利弗,這是寂靜、莊嚴的行列,流著眼淚的人也不少。

 

 

舍利弗走了一程,對大家說道:

 

 

『請大家在此止步,不要再送了,只要均頭沙彌跟我來就好。各位請回,自己修行要緊,希望努力精進脫離憂苦的境界。佛陀出現在這個世間上,實在是很稀有的,好像優曇缽羅花的開放,要幾千萬萬年才能遇到一次。人生是難得的,正確純潔的信心更難養成,我們能夠出家,能夠聽聞佛陀的正法,更是百千萬億身中稀有的事。希望大家更進一步來精進,諸行無常,更戰勝這個苦,到達無我涅槃的境地,那才是我們永遠的歸宿,那才是一個寂靜安樂的世界。』

 

 

舍利弗說法的時候,大家想到這是舍利弗最後生離死別的遺言,想壓制著悲哀也不能夠,眼淚總是涔涔的流下,都異口同聲的問舍利弗道:

 

 

『你是佛陀的首座弟子,是我們比丘中的長老,以後要你領導我們從事佛化工作的事情還多,你為甚麼要這麼早就進入涅槃呢?』

 

 

舍利弗明白大家的心,仍然很安靜的說道:

 

 

『大家不要傷心,這個世間是無常的,大家不都是常聽佛陀這樣說嗎?須彌山有崩壞的時候,大海有乾涸的一日,如同芥子那麼微細的關於我舍利弗色身的死亡,這是當然的,這就是世間的實相。我仍然要叮囑大家的就是要一心修道,脫離苦海走向極樂清涼的世界最要緊。從事佛陀教法救世的工作,世世代代,只要眾生想滅苦求樂,為了他自己,他就會來延續佛陀的慧命。』

 

 

舍利弗的話,很令大家感動,大家知道這次和舍利弗分別,以後就永遠不能相逢,他雖然吩咐大家回去,但大家總是跟在他的身後。舍利弗並不喜歡他們有這樣依戀不捨的態度,又再斷然拒絕他們的送別,大家無法,只得目送長老舍利弗背影,仍然不想回去。想到以後再也見不到智慧第一的舍利弗,眼淚滔滔的就流個不停,他們雖然是已經覺悟,但人情還是不會變的。

 

 

舍利弗走後,佛陀在室內坐禪,更加發揮精神力,默默的和世間挑戰,室內充滿著靜寂淒清的氣氛。

 

 

舍利弗離開佛陀和僧團以後,起伏在心裏的思潮,不禁感慨萬千,但並不紊亂,更是增加心內的澄明,他此刻像站在雪山的峰頂,全宇宙都浮現在他的心中。

 

 

舍利弗一步一步的向前走,均頭默默的一步一步的在後面跟隨。

 

 

舍利弗到達故鄉的村莊,已將近日落黃昏的時候,他遇到他的外甥優婆離婆多,舍利弗問他道:

 

 

『祖母在家嗎?你去告訴他說我回來了,請他把生養我的房間打掃潔淨,我休息一下就來。』

 

 

『好的!』優婆離婆多見到舅父的歸來,非常歡喜,他即刻就先去祖母的住處將舅父回來的消息告知。

 

 

舍利弗回來做甚麼,他的外甥是不知道的。

 

 

舍利弗的母親聽到很久沒有回來的兒子回來,非常高興,舍利弗雖然是將近八十歲,但在他已有百歲的母親心中,仍然是把他看成小孩子。

 

 

把生養舍利弗的房間打掃清淨,他的母親覺得很奇怪,但母子的相逢使她歡喜興奮得不再考慮個中的緣故。

 

 

舍利弗回到家了,和家人一一的問好,全家都異常歡喜,他的外甥替他洗足,送他進入淨室,舍利弗入淨室後,才把回來涅槃的消息告訴大家。

 

 

他的母親和家人大驚,均頭則不慌不忙的照顧。

 

 

『這是沒有關係的,你們放心。』舍利弗說,他再加重語氣認真的說道:『母親!我的心很落實也很安穩,我今生逢到我的老師救世主佛陀,接受他的教導而依著實踐的我,已經從生死的迷海中得救,我已經從煩惱囚籠中解脫,沒有什麼可恐懼的事。我所以歸來,就是為了進入涅槃。我是佛陀上座的弟子,我應該先佛陀而進入涅槃,請你們安心,人間誰沒有死?像我從苦中解脫出來進入涅槃實在是最幸福的事!』

 

 

舍利弗又把佛陀的法語轉誦一些給母親聽,他的母親很懂得他的意思,向舍利弗道:

 

 

『你講得很對,不迷進入涅槃,沒有生死之患實在是無上的幸福。那就請你安靜一回吧!』

 

 

舍利弗的母親雖然這麼說,但她退歸自己的房中,內心禁不住一陣悲哀,眼淚也流下來!

 

 

舍利弗對沙彌均頭道:

 

 

『你到那邊房中去,我一個人在這裏就好。』

 

 

舍利弗回來涅槃的消息傳遍村莊的時候,已是半夜三更,但居住在左近皈依過佛陀的人都聚集而來,他們要拜見舍利弗向他問好,並要聽他的說法。

 

 

均頭引大家坐在一個地方等候,告訴他們等尊者休息一會再見。

 

 

更深夜靜,舍利弗的淨室中沒有一點聲音。

 

 

東方發出晨曦,黎明漸漸的到來,舍利弗喊均頭的名字,問道:

 

 

『有甚麼人來了嗎?』

 

 

『是的,聽到尊者要入涅槃而來求見的人。』均頭在回答。

 

 

『那麼,你去把他們請來。』

 

 

『好的,他們很喜歡見到尊者。』

 

 

均頭對大家說,尊者願和大家相見。

 

 

大家以為不能見到舍利弗尊者的生容,聽到這個消息極為興奮。大家靜靜的,放低聲音,不敢咳嗽,集合到舍利弗生養的室中來,這是神聖的相逢,舍利弗對大家說道:

 

 

『你們來得很好,我也想和你們見一面。四十多年來,我接受佛陀的教示,到各地弘法,在這之間,萬一我有罪過,希望大家最後給我寬恕。我在老師救世主佛陀的身邊四十餘年,我對恩師從來沒有生過一念的不快,或是一念的不滿,我是越來越感激佛陀。我在這個世間上,對有如大海那麼深廣的恩師的教示,還有深深不解的地方,今天想起來對救世主的恩師實在無限的抱歉。不過,以我被人稱譽的那一點智慧,我是了解到佛陀的慈悲,我遵照佛陀的教示而行,努力精進,我也獲得正覺。我沒有我執,我今日向你們告別,我要進入寂靜的涅槃境界,我願跟隨佛陀之後,永遠不生不死的長住在宇宙之間。』

 

 

大家聽到舍利弗的說法,看他那安靜的樣子,想到這就是將要去世的人嗎?真叫人不解!

 

 

大家很恭敬佩服,又很感傷,均頭請大家禮拜出室,舍利弗安住禪定,右脅而臥,遂入涅槃。

 

 

舍利弗的百齡老母很悲傷,但又感到這樣美的去世進入涅槃是很幸福,她對於自己的將來之死,也自信能歡喜迎接它的來臨。

 

 

舍利弗涅槃後的七日,把他的遺骸荼毘,均頭沙彌捧著他的遺骨回到竹林精舍,把一切經過先告訴阿難,阿難流著眼淚帶著均頭詳細的報告佛陀,佛陀默默的聽著。

 

 

佛陀知道阿難起初看到目犍連被裸形外道暗害,現在又看到舍利弗涅槃,心中一定萬分的傷感,佛陀就問道:

 

 

『阿難!你悲哀掛念什麼呢?難道舍利弗涅槃不可貴嗎?難道他接受我的教法,把我的真理帶走沒有留下來嗎?』

 

 

阿難恭敬合掌回答道:

 

 

『不是!佛陀!我不是這樣的悲哀掛念。尊者舍利弗,奉持戒儀,智慧很高,善於說法,勇於佈教,他永遠是那麼熱忱的為教工作,這不但是我們知道,連異教徒都在讚歎的。想到現在尊者舍利弗既然不在,為了正法的流佈,為了千萬年後的教團,受他早於涅槃的影響,這不是我一個人的悲哀掛念,我想也是大家的悲哀掛念。』

 

 

佛陀知道這個事實,但佛陀靜靜的說道:

 

 

『關於這個你不要掛念,舍利弗雖然不在,法是不會失的。無常本來是世間的實相,生滅是自然的道理。大樹要砍倒以前,先要砍掉大的樹枝;寶山在崩壞以前,先要崩倒大岩,目犍連和舍利弗在諸比丘之內先入涅槃,這也是法的自然順序。佛陀不久也要順著法性進入涅槃,你們不要失望;佛陀的教法是不會與人去的,佛陀千千萬萬年永久活在信的人的心中,佛陀會永久照顧他。你們要皈依法,皈依我所說的真理,不要皈依其他。進入涅槃,去極樂世界,是第一重要的工夫!』

 

 

佛陀說了以後,集合諸比丘,從均頭沙彌的手中,接過舍利弗的靈骨,對大家說道:

 

 

『諸比丘!這個靈骨,在數日前,就是為眾生說法施教的大智舍利弗。他的智慧廣大無邊,除佛陀以外無人可比,他證悟法性,少欲知足,勇猛精進,常修禪定,為教為人,沒有我執,不喜相諍,遠避惡人,降伏外道,宣揚正法,他已獲證解脫,無諸苦惱。

 

 

『諸比丘!你們看,這就是佛陀親弟子的遺身!』

 

 

佛陀講說時,大家不知不覺的對舍利弗的靈骨都五體投地的恭敬頂禮。

 

 

神通第一目犍連

 

 

目犍連尊者是佛陀十大弟子中的神通第一!

 

 

當初他和舍利弗尊者同是婆羅門的種姓,聽聞佛陀的因緣法而帶領一百弟子和舍利弗同時皈依佛陀。

 

 

目犍連尊者在佛陀的座下,是最激進的弟子,凡是推動佛法遇到阻力的時候,他是最反對妥協忍讓的人,他有神通,和外道鬥法是百戰百勝。

 

 

但是,神通不是根本之法,佛陀常常呵斥自恃神通的弟子,因為神通對於了生脫死毫無關係。

 

 

目犍連尊者不聽佛陀的指示,迦毘羅城被圍困時,他以神通往救釋迦族,結果他才知道神通敵不過業果。最後他為了佈教殉難,神通不能救他,這正是他現身說法,給後人的警誡。

 

 

目犍連的神通,耳朵聽聲音,不分遠近都能聽到;眼睛看東西,不分內外都能看到;甚至人心中的念頭,他也能知道。

 

 

關於能看到人的心,目犍連和蓮華色女有過一段故事:

 

 

有一次目犍連經過一座園林,有一個中年的美人蓮華色女,帶著媚態走近目犍連,也向目犍連點頭招呼道:

 

 

『目犍連尊者!有時間嗎?我可以和你談談嗎?』

 

 

目犍連注意一看蓮華色女,不但看到她的面容,而且看到她的心。原來蓮華色女是一個賣笑的女人,她有著一段傳奇的經歷,現在受外道的搧動,想以她的美色來誘惑目犍連,破壞目犍連的戒行。

 

 

蓮華色女雖然是半老的徐娘,但她的美色卻是世間稀少的,假若是別的男人,在她的魅力之下,一定會動心,可是在目犍連之前,她卻找錯了對象。

 

 

蓮華色女的心地不完全是黑暗罪惡的,不過,她不知道她有善美的良心,因為她過去有不幸的遭遇,所以助長她玩弄世間的性情。

 

 

神通第一的目犍連尊者,看清蓮華色女心中的企圖,因此就站下來說道:

 

 

『可憐的女人!你的遭遇已經是那麼的不幸,你怎麼還不知道自己的苦惱?你現在打扮得這麼麼妖媚,自以為你很美麗,可是我看你的身體不但是醜陋的、是污穢的,而且我更知道你的心中有著非法的企圖!

 

 

『你的身體,骨與骨的相連,筋與筋的交錯,全身像彎曲的蛇一樣。赤的血、黑的血,流動在你的體內。在你的皮膚當中,汗液、淚水、糞便,從九孔中不時的排洩出來。你不知道人的身體不淨,裝飾著外表自以為得意,迷於虛妄的美麗,好比老象沈溺於污泥,越陷越深。』

 

 

蓮華色女用驚奇的眼光看目犍連,她不覺懺悔似的流淚說道:

 

 

『尊者!你說的話很對,我裝飾著污穢的身體來迷惑人,實際上我自己也討厭自己的身體,不過,我是一個沒有辦法的人,無論怎樣我已經不能得到救濟,我將來會給恐怖的因果所纏。』

 

 

目犍連又安慰她道:

 

 

『你不要自暴自棄,不管過去如何,只要懺悔前愆,是沒有不可救的。衣服污穢時用水洗,身體骯髒時也可以水洗,心裏不淨時,可以用佛法洗。再污濁的百川,只要流到大海裏去,大海水總會洗清百川流入的那些水,我的老師,大聖佛陀的教示,能夠洗淨污穢的人心,使每一個人都能夠悟道得救!』

 

 

蓮華色女很歡喜,又像不信似的說道:

 

 

『佛陀的教示真是這麼慈悲偉大嗎?尊者!你還沒有知道我的過去,我說出來你一定避面不願聽,我的過去實在是太不幸太罪惡了。』

 

 

『你說出來聽聽也好。』

 

 

蓮華色女就很羞慚的敘說她的過去道:

 

 

『尊者!我的名字叫蓮華色女,是德叉尸羅城中長者的姑娘,在我二八年華的時候,父母為我招贅了夫婿。不久,父親不幸去世,失去丈夫的寡母,就同我的丈夫私通,我知道時,真是肝腸寸斷。我那時已和我的丈夫生養一個女孩,一氣之下,我就捨棄女孩出走。脫離家庭後,我在人海中飄泊了幾年,我又改嫁一個丈夫,過了幾年幸福的日子。有一次,我改嫁的丈夫出外經商,他從德叉尸羅城回來時,瞞著我以數千的黃金購買一個小妾,他起初守著秘密,不給我知道,把那個姑娘藏在他朋友的家中,後來我知道時,哭鬧著要看看那姑娘長得什麼樣的人,為什麼她要奪去我丈夫的愛情?可是,尊者!我不看則已,一看差點使我悶絕倒地,原來那個小姑娘就是我和前夫所養的女兒。

 

 

『尊者!當我知道這樣的事實後,叫我如何不悲傷呢?我想到我的罪惡怎麼是這樣的深重?當初,我的母親既爭去了我的丈夫,現在,我的女兒又和我合爭一個丈夫,我還有什麼面目見人呢?從此我又離家出走了。我討厭世間,我討厭人類,我做了賣笑的淫女,我要玩弄世間,玩弄人類,我就是這樣打發著我罪惡的生活。

 

 

『尊者!只要有錢,我什麼事都做得出來,不用我說,尊者已經知道我為什麼來此要向你的戒行挑戰,現在我該如何向尊者懺悔才好?』

 

 

目犍連聽蓮華色女敘述她的身世以後,他並沒有輕視她的心,反而他看到蓮華色女的心此刻很真、很善、很美。他用憐愍同情的語言對她說道:

 

 

『蓮華色女!我聽完你所講的關於你的身世,雖然是一段可恨的因緣,但能依著佛陀的教示而行,這樣的因緣是有結束的時候,遙闊的大海,無邊的大地,是能藏納污穢的。只要你能懺悔過去,精進佛道,過去的一切沒有問題,此刻你獲得佛陀救濟的機緣已到,你跟我去見佛陀吧!』

 

 

蓮華色女很歡喜,她以這樣的因緣做了佛陀的弟子。

 

 

後來,在佛陀女眾弟子的僧團中,蓮華色女成為模範的比丘尼;比丘中是目犍連神通第一,比丘尼中就蓮華色女神通第一!

 

 

改過自新,是離苦得樂的不二法門。在大聖佛陀的教法中,那怕他過去是有十惡五逆大罪的人,只要他精進修道,回心懺悔,總是可以得救的。

 

 

目犍連不但是神通第一,大孝大慈更是聞名,他曾入地獄救母,七月十五日盂蘭盆會相傳至今。他曾勸弟布施,以神通力帶弟往六欲天中,令其知道布施功德不會唐捐。他曾代佛陀講說七佛通偈,七佛通偈就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他和舍利弗好像是佛陀的左右手,佛陀特別信賴的就是舍利弗和他。

 

 

目犍連和舍利弗獻身推動佛陀的法輪,貢獻最大,佛陀的教法能於很短的時期遍及全印,他倆實有不可磨滅的功勞。光榮歸於佛陀,他們從未為自身的利益著想。

 

 

佛陀教法的隆盛,信仰的人當然歡喜,但不喜歡佛陀教法隆盛的不但是提婆達多,還有更多的異教徒。尤其自從阿闍世王皈依佛陀以後,他對其他的異教很是排斥,這更增加異教徒憎恨佛法的興隆。

 

 

異教徒是不敢來壓迫佛陀,他們現在不但畏懼佛陀的威德,而且也畏懼國王的勢力。最後他們想到先除去佛陀的兩臂,那就是舍利弗與目犍連。

 

 

目犍連在弘法的途中,經過到伊私闍梨山,他在山中靜坐時,給當時的裸形外道見到,他們就集合很多的人從山上投下石頭,石頭如雨般的下來,目犍連無常的肉身被打成肉醬,但裸形外道兩三天中不敢走近目犍連亡身的地方,他們懼怕目犍連的神通力。可是目犍連為了傳播佛法的種子,為了給後世做個為法犧牲的榜樣,他的色身真的是與世長辭了。

 

 

比丘們不久知道目犍連殉教的消息,有的垂頭喪氣,有的要為目犍連向異教徒報仇,有的就請問佛陀道:

 

 

『佛陀!目犍連尊者是那麼了不起的人,他過去在跋伽國佈教時,惡魔以神通進入他的腹中,他能安靜的告誡惡魔說,佛陀的弟子,除非業力現前,惡魔是不能害的,惡魔懼怕他的神力就又出來。現在這麼一位有神通的尊者,真的是業報現前嗎?他的後果怎麼這樣的不幸呢?』

 

 

佛陀體證到宇宙的真理,他沒有像比丘們那麼激動,佛陀安靜的告訴大眾說:

 

 

『對啦!肉體是無常的,業報是要了結的。只有目犍連尊者,亡身的時候不迷而進入涅槃。生死的問題,在覺悟者之前是不成問題。有生就有死,死是不必驚慌懼怕,要緊的是對於死時有無把握?目犍連為著宣揚如來的教法,他的犧牲真是無限之美!』

 

 

知道目犍連被害的阿闍世王大怒,下令搜捕殺害目犍連的兇手,很多裸形外道,在阿闍世王的激怒之下,都被投進火坑!

 

 

說法第一富樓那

 

 

富樓那尊者在佛陀十大比丘弟子中是說法第一!

 

 

佛陀的弟子中有著美妙的言辭,深厚的信心和威儀的態度,到處幫助佛陀宣化,受人熱烈歡迎的比丘,其數實在很多,而富樓那能在大眾中被大家推舉為說法第一,這說明富樓那尊者說法不但有美妙的言辭,深厚的信心和威儀的態度,而且他更有佈教家的精神。

 

 

有一次,富樓那尊者在聽完佛陀的一座經後,等大家散去,就很恭敬的跪在佛陀座前,向佛陀頂禮後說道:

 

 

『佛陀!我們做弟子的人,能有佛陀做我們的老師,奉行正法,真感到機緣的難遇,和無上的榮幸。我想,我和大家皈依佛陀,不是為了生活上的衣食問題,也不是為了把佛陀的教團當做我們避難的樂園,我們是為了救自己永久的慧命,宣揚佛陀的正法於人間,利益一切眾生,才是我們的職志。我現在請求佛陀慈悲,允許我到輸盧那國去佈教!』

 

 

佛陀聽富樓那說後,很歡喜他的請求,但偉大佈教家的佛陀,知道佈教的艱難,就照實告訴他道:

 

 

『富樓那!教化眾生,利己利人、宣揚正法,我很嘉許你的志願。但是我又不能不告訴你,佈教不一定要到輸盧那國去,你最好另外選擇一個教區,明天就啟程,我們歡送你!』

 

 

富樓那不明白佛陀的意思,懷疑的望望慈祥的佛陀,說道:

 

 

『佛陀!弟子不明白佛陀的意思,凡是有眾生可度的地方,不是都可以去佈教嗎?現在弟子發願到佛化尚未普及的輸盧那國去佈教,佛陀為甚麼要叫我另換其他的教區呢?』

 

 

佛陀解釋道:

 

 

『富樓那!我告訴你,輸盧那國是一個偏僻的小國,因為交通的不便,那裏的文化還沒有發達,民性非常暴戾,打罵成為風習,外國去的人,很容易在那裏喪身失命,你現在要去那樣的地方佈教,難道是不怕危險嗎?』

 

 

富樓那給佛陀的話一說,反而微笑著,堅決有力的表明他的志願道:

 

 

『佛陀!您老人家慈悲愛護我們弟子,我們難以用言語來表達感激。我為了感謝佛陀的恩惠,我更歡喜願意把我區區的一切奉獻給佛陀,奉獻給正法和一切眾生。我正是因為輸盧那國是一個邊地的野蠻國家,沒有人發心前去教化他們,所以我才覺得非要到那邊去傳教不可。到那邊去,我知道有一切危險隨時會加之於我,但為了正法的宣揚,區區我的個人安危,實在不值得去顧慮。請佛陀慈悲允許,讓佛陀之光庇護我,准我前去開闢人間的淨土吧!』

 

 

佛陀面容放射出慈祥之光,感動並高興富樓那為法忘軀的精神,但佛陀仍想試試富樓那有多大的毅力,所以又很親切的問道:

 

 

『富樓那!你說得一點不錯,做佛陀的弟子,佈教和修行是第一!不過,我要問你,你到輸盧那國去佈教,假若他們不肯接受你的教導,破口大罵你,你的感覺如何呢?』

 

富樓那沒有考慮的回答道:

 

 

『佛陀!他們罵我,我覺得他們很好,因為他們畢竟還不完全是野蠻的人,光是罵我,還沒有動用棍棒打我!』

 

 

『假若他們用拳頭、瓦石、棍棒打你呢?』佛陀又再慈悲的試問著。

 

 

『我仍然覺得他們很好,』富樓那回答:『因為他們只是用拳頭、瓦石、棍棒打我,還沒有忍心用刀杖刺傷我。』

 

『假若他們用刀杖把你刺傷呢?』

 

 

『我還是覺得他們很好,因為他們還有人性,並沒有殘酷的把我打死。』

 

 

『假若他們把你打死呢?』佛陀又再進一步追問。

 

 

『這我就要更感激他們,他們殺害我虛幻的色身,幫助我進入涅槃,幫助我以身命報答佛陀的恩惠,這對我雖無大妨礙,遺憾的就是這對他們並沒有好處。』

 

 

佛陀大喜,稱讚道:

 

 

『富樓那!你不愧是佛陀的真弟子,修道、佈教、學忍辱,你的心境都能平安。做佛陀的弟子,從事弘法利生的事業,的確要有你這樣的精神,佈教師應具十德:

 

 

一、善知法義德  二、能為宣說德

 

 

三、處眾無畏德  四、辯才無礙德

 

 

五、方便巧說德  六、隨法行法德

 

 

七、具足威儀德  八、勇猛精進德

 

 

九、身心無倦德  十、成就威力德

 

 

『富樓那!幫助佛陀宣揚真理,佈教師的精神與肉體的素質同時重要,在精神方面,先要對三寶確立不動搖的信仰,再以慈悲、沈著、才智、健康為助;在肉體方面,先要有健康的身體,再以品行、風度、聲音、辯才為助,你都已具備了這些條件,你可以到輸盧那國去佈教,我很放心也很歡喜你去!』

 

 

富樓那聽完佛陀的開示,受到佛陀很大的鼓勵,他很感動,加強了他對佈教不退轉的決心,他頂禮佛陀以後,在比丘們歡呼送別聲中向輸盧那國而去。

 

 

不久,富樓那在輸盧那國收有五百弟子,建有五百伽藍,他在僧團中說法第一的美譽就這樣傳開出去了。

 

 

富樓那尊者不是只求自利的人,他精進佛道,勇猛修行,有一次佛陀特別告訴他成就菩薩的四種法門,佛陀道:

 

 

『富樓那!修學佛道的比丘,先要成就菩薩四法,才能於正法中得不退轉,是那四法呢?

 

 

『第一、聽到未曾聽過的法門,思量義理,不可即刻批評。

 

 

『第二、希求多聞,深生欲心;於空閒處,深生樂心;求斷瞋恚,修集慈觀;為斷貪欲,修不淨觀;為斷愚癡,修因緣觀。

 

 

『第三、要善知五陰、十二入、十八界、十二因緣,即能成就無依止智,對於一切法不念不分別,才能為眾生宣說大法。

 

 

『第四、要廣行布施,嚴持戒行,勇於忍辱,精進菩提。

 

 

『富樓那!你能成就此菩薩四法,當能常為諸佛稱讚!』

 

 

富樓那尊者是佛陀座下的名佈教家,因此很得佛陀的歡心,常受到佛陀的讚美!

 

 

解空第一須菩提

 

 

佛陀的比丘弟子中,解空第一的是須菩提尊者。據說當須菩提出生的時候,他的家中就有空生的徵兆,佛陀在般若會上,發揮究竟的空理,對它能徹底解悟的,也首推須菩提。

 

 

有一天,佛陀忽然不在僧團中,所有的人到處尋找,都不知道佛陀的去處。大家非常驚訝,阿那律以天眼觀察,告訴大家說佛陀到忉利天去為母說法,大概要三個月的時間,佛陀才會回來,大家見不到佛陀,都非常的思念,每個弟子們都有一日三秋之感。

 

 

三個月過去,佛陀重降臨人間,佛陀還未到達僧團時,知道的人都爭先恐後的出去迎接,此刻須菩提正在靈鷲山的崛中縫衣,他知道佛陀下降人間,當即放下衣服想趕快去迎接,正在這時候,他忽然又再回到自己原來的位置,心中想道:「我現在去奉迎佛陀的聖駕,是為了什麼呢?佛陀的法身,不是在眼耳鼻舌身意上可見,我現在去迎接佛陀,把佛陀的法身當做地水火風四大種的和合,這是沒有認識諸法的空性,不認識諸法的空性,就見不到佛陀的法身。因為佛陀的法身,諸法的空性,是沒有造作主,也沒有所造作。如果要想見佛陀,則一定先要了解五蘊四大總是無常的,明白所有的一切東西是空寂的,知道森羅萬象的諸法是無我的。沒有我,也沒有人;沒有作,也沒有所作。一切法是空寂的,法性是無處不遍的,佛陀的法身是無處不在的,我皈依奉行佛陀的教法,我想不應該被事相所迷。」

 

 

須菩提因有這樣認識,他就不去迎接佛陀,坐下來又再縫衣服。

 

 

佛陀的歸來,在比丘尼中神通第一的蓮花色比丘尼第一個搶先迎接佛陀,她對佛陀說道:

 

 

『佛陀!弟子蓮花色首先前來迎接佛陀的聖駕。』

 

 

佛陀微笑著回答道:

 

 

『蓮花色!我的回來,迎接我的不能算你是第一人,須菩提尊者觀察諸法的空性,才是真正迎接見到我的人,見法的人才能第一個見到佛陀,第一個迎接佛陀。』

 

 

蓮花色比丘尼聽佛陀這麼一說,才知道在佛陀的教法中,對宇宙人生真理的體會,自己很慚愧,還不及須菩提尊者。

 

 

有一次佛陀在般若會上,對須菩提說道:

 

 

『須菩提!你很有辯才,深能體會真空的道理,你可以向在場聚會中的菩薩們,解說般若波羅蜜相應之法,滿足他們的所學,是很好的事。』

 

 

佛陀這麼說時,在座的會眾心中都在猜想道:「須菩提尊者是以自己的智慧辯才來宣說如是甚深之法呢?還是承受佛陀的威神之力來宣說呢?」

 

 

須菩提知道會眾中的心意,他就說道:

 

 

『佛陀的慈命是不能違的,弟子們來說教,不論甚麼深淺的教法,如果要能說得契理契機,這皆是承受佛陀的威神之力。承受佛陀的威神之力說教,勸人修學,才能獲證到法的本性,才能和法的實相相應,才能和佛陀的心意相通。我以佛陀的威神之力,現在來宣說修學菩薩道的般若波羅蜜多的相應之理,這不是以我的智慧辯才之力所能勝任。』

 

 

須菩提說後,頂禮佛陀,對佛陀稟告道:

 

 

『佛陀!我受佛陀的敕命,來說明菩薩與般若波羅蜜多的相應之法,但是甚麼法才名為菩薩呢?甚麼法才名為般若波羅蜜多呢?我不見有法名為菩薩,也不見有法名為般若波羅蜜。即使這兩個法的名稱我也沒有去分別。我以這樣的認識來表達菩薩說般若波羅蜜的相應之法,佛陀!我能夠滿足菩薩們的所學嗎?』

 

 

佛陀很歡喜的回答道:

 

 

『須菩提!菩薩只有名為菩薩,般若波羅蜜只有名為般若波羅蜜,所謂菩薩與般若波羅蜜的名稱,亦只有名稱而已。這個本是不生不滅,不過為了便於宣說才假為立名,這個假名,不是在內,不是在外,也不是在內外之間,本來就是不可得。譬如講「我」,亦唯有假名,「我」的本體本來就是不生不滅的。有為的諸法,是如夢、如響、如影、如幻、如陽炙、如水中月的。可是,須菩提!菩薩要證得不生不滅,仍然要修學菩薩法與般若波羅蜜法的假名與假法。

 

 

『須菩提!菩薩修學般若波羅蜜,色受想行識的常與無常,樂與苦,我與無我,空與不空,有相與無相,有為與無為,垢與淨,生與滅,善與惡,有漏與無漏,世間與出世間,輪迴與涅槃,都是不可執著和分別的,其他一切諸法都是這樣。

 

 

『須菩提!為甚麼要這樣呢?因為菩薩修般若波羅蜜多時,不應對諸法起分別之想,應住於空,住於無分別。菩薩修六波羅蜜等其他諸行,也是不見菩薩的名;不見般若波羅蜜,也不見般若波羅蜜的名。菩薩只有求一切智,知道一切是諸法的實相,而這個實相才是不垢不淨的。

 

 

『假若菩薩能照這樣修習般若波羅蜜,知道名相是權巧而假為安立,則對色受想行識和其他一切諸法,都不生起執著,對智慧不生執著,對神通也不起執著,對甚麼都不生起執著,為甚麼要對一切法都不執著呢?因為有執著就是不可得。

 

 

『須菩提!照這樣修習般若波羅蜜時,對一切法都不起執著時,才能增加完成六波羅蜜的修行,才能進入修行者的正位,才能住於不退的地位,具足神通,暢遊佛國,化益眾生,供養諸佛,莊嚴清淨佛土,自己安住自在解脫的境界。

 

『須菩提!你有這樣想嗎?色,是菩薩嗎?受想行識是菩薩嗎?眼耳鼻舌身意是菩薩嗎?地水火風空識是菩薩嗎?遠離色受想行識、眼耳鼻舌身意、地水火風空識的人是菩薩嗎?』

 

 

須菩提回答道:

 

 

『佛陀!這以上都不名為菩薩。』

 

 

佛陀明知故問而說道:

 

 

『須菩提!你說這以上都不名為菩薩,這是甚麼緣故呢?你可對諸修習菩薩法者說明。』

 

 

『佛陀!本來所謂眾生者,是不可知不可得的,不論什麼菩薩也是如此,色受想行識是不可得,說有這個法,說沒有這個法,遠離這個法性都不名為菩薩。』

 

 

佛陀聽須菩提的回答,很高興的稱讚道:

 

 

『對啦!須菩提!所謂菩薩,所謂般若波羅蜜,皆是不可得,菩薩雖要修習,但本無修習。須菩提!我再問你,色受想行識等的諸法是菩薩義嗎?』

 

 

『佛陀!色受想行識等都不是菩薩義!』須菩提深有了解的回答。

 

 

佛陀又再很歡喜的嘉許須菩提道:

 

 

『須菩提!你說得太對啦!菩薩修習般若波羅蜜時,色受想行識等的諸法或常或無常,或有為或無為等,皆是不可得,菩薩應以海闊天空的心情去修習般若波羅蜜。

 

 

『須菩提!你說你不見到菩薩與菩薩名的法,法與法界,法界與眼界,眼界與意界,這些相對的諸法並不是對立的。是甚麼原因呢?離開有為而說無為這是不能夠的,離開無為而說有為也不能成立的。須菩提!菩薩這樣修習般若波羅蜜,不見甚麼法,就能無諸恐怖;把心不停於法,就沒有後悔的事。須菩提!菩薩的心的作用,也是不可得和不可知。因此,這個心,不停於任何一物,也才沒有後悔的事。須菩提!如你所說,菩薩應如此修學般若波羅蜜。菩薩修習般若波羅蜜,不得般若波羅蜜,也不得菩薩的名,這才真名菩薩,真名般若波羅蜜,這是為菩薩所說之教。』

 

 

須菩提對性空的真理有深刻的了解和認識,他解空第一的盛名就這樣在僧團中受著大眾的尊敬。

 

 

論議第一迦旃延

 

 

迦旃延尊者在佛陀的比丘弟子中是論議第一!

 

 

真理不辯不明,迦旃延尊者能用很巧妙的方法,很簡短的言辭,把問難的人說得心悅誠服。

 

 

有一次,迦旃延走在街上托缽行化的時候,迎面走來一婆羅門的修道者,他向迦旃延招呼以後就問道:

 

 

『迦旃延尊者!今天巧遇到你真是難得的機緣,我有一個問題想請教你,希望你以客觀的態度破除我的疑惑!』

 

 

『你對甚麼問題生起了疑惑!』迦旃延問。

 

 

『尊者!我看世間上,剎帝利與剎帝利相爭,婆羅門與婆羅門相爭,這是甚麼原因才使他們相爭呢?』

 

 

『是貪欲在蠱惑!』迦旃延回答。

 

 

『婆羅門和婆羅門相爭,剎帝利和剎帝利相爭,是為了貪欲。那麼,尊者!我再問你,你們沙門和沙門相爭,又是為的甚麼原因呢?』

 

 

『是我見的執著!』

 

 

婆羅門的修道者閉起眼睛來想了一會,很滿意迦旃延的回答,但他又再提出問題來問道:

 

 

『尊者!你的回答很公正,不過,我想知道世間上什麼人才能夠離開貪欲與我見呢?』

 

 

迦旃延毫不猶豫的回答道:

 

 

『現在舍衛城說法的我的老師佛陀,他是應供、正遍知、無上正覺者,他沒有貪欲的煩惱,沒有我見的執著,是人天的師範!』

 

 

婆羅門的修道者很感激迦旃延的說法,他當即要求他介紹皈依佛陀,作在家學佛的居士。

 

 

又有一次,也是有一位婆羅門的修道者,他聽說迦旃延論議第一的大名很不服氣,他從很遙遠的地方特別趕來訪問迦旃延,他想就以辯論來問倒迦旃延,他一見面就問道:

 

 

『尊者!我聽人說,本是婆羅門的迦旃延,現在作沙門,不再拜耆宿的婆羅門,不起座相迎,也不與座,我聽了這麼說,深不以為然。所以我特地來問你,假若是真的這樣,我想這不是正法,是不應該的。』

 

 

迦旃延尊者不慌不忙,胸有成竹的回答道:

 

 

『你說的是事實,由婆羅門皈依正遍知佛陀的我迦旃延,是不再向婆羅門的耆宿禮拜,這是很合乎法理。已經證得聖果的我,你不可用年齡的老少來衡量,假若是一個年齡八十或九十多的婆羅門,耽於愛欲,陷於貪瞋邪見之中,年齡雖長,這樣的年齡有什麼用呢?』

 

 

婆羅門給迦旃延這麼一反問,無話可對,深感羞愧,他也捨棄邪見,請迦旃延介紹,皈依到大覺佛陀的座下。

 

 

迦旃延就是這麼一位善於議論和巧說的尊者,和他談話,不要幾句,總會叫你心悅誠服的相信他的說法。

 

 

很多當時的外道,在迦旃延巧妙的議論之下改邪歸正,接受佛法的信仰。

 

 

有一次,迦旃延在阿槃提國宣化佛法的途中,遇到一位婦人手持水瓶,坐在河邊啼哭,迦旃延看了後很不忍,怕她因為什麼失意的事想不開而投水自殺,因此就上前去問道:

 

 

『婦人!是什麼事使你傷心,在這裏啼哭,告訴我,我是佛陀的弟子,我可以幫你解決問題!』

 

 

婦人更是放聲哭道:

 

 

『你是不能幫助我解決困難的,告訴你有什麼用呢?世間是不平等的,貧富如此的懸殊,我是一個苦命的窮人,一生都是受苦,我給貧窮的苦折磨得真不想活了。』

 

 

迦旃延很同情的開示她道:

 

 

『婦人!你不要傷心,世間上窮人很多,不僅是你一個人。同時,窮人並不一定是苦或不幸,富人也不一定是快樂。你看那些擁有奴婢田宅的富人,他們仍然天天為貪欲煩惱受苦。為人只要能夠平安的生活就好,貧窮有什麼值得悲傷呢?』

 

 

婦人不耐煩的哭著說道:

 

 

『你是一位出家的沙門,你能看得開世情而我不能。你要知道,我是一個大富人家的奴婢傭人,窮年累月的做著苦役,衣食不周,自由沒有。而我那黑心的主人,慳貪暴惡,沒有絲毫慈心,我們做事稍有差遲,打罵交加。想到我們求生不能,求死不得,這些痛苦都是由於貧窮所致,你想,我怎麼不痛哭我的苦命呢?』

 

 

『婦人!』迦旃延說道:『既然如此,你不用悲傷,我告訴解脫貧窮發財的方法,這個方法很簡單,你既是為貧窮受苦,那你可以把貧窮賣給別人!』

 

 

『貧窮可以賣給別人?』婦人奇怪得叫起來,他問尊者道:『貧窮可以賣給別人,那麼世間上就沒有窮人了,有什麼人肯得買窮呢?』

 

 

『賣給我!』迦旃延回答。

 

 

『貧窮可以出賣,而且也有你肯買,不過世人不懂出賣貧窮的方法。』

 

 

『要布施!』迦旃延開示道:『你要知道人生的貧富各有因緣,貧窮的人所以貧窮,是前生沒有布施和修福;富貴的人所以富貴,是前生有布施和修福,因此布施和修福是賣貧買富最好的方法。』

 

 

婦人聽後,智慧開朗,從此明白了致富之道。但她又苦著臉向迦旃延尊者問道:

 

 

『你說得不錯,我的確明白了發財的方法。不過,我極其貧困,我是一無所有的人,今此水瓶,還是我那愛財如命的主人所有,你叫我怎麼好布施呢?』

 

 

迦旃延尊者把自己的缽交給婦人說道:

 

 

『你持此缽,取一點淨水布施給我。』

 

 

婦人如教奉行,歡喜踴躍,後來婦人即升忉利天享樂。

 

 

迦旃延尊者長於議論,感化很多的人皈依三寶,奉行佛教。

 

 

頭陀第一大迦葉

 

 

大迦葉尊者是佛陀弟子中的頭陀第一!

 

 

頭陀就是修習苦行的意思,凡是修苦行的人第一要選擇空閒的地方,第二要過托缽乞食的生活,第三要常居一處,第四要一日一餐,第五要乞食不擇貧富,第六要守三衣缽具,第七要常坐樹下思惟,第八要常在露地靜坐,第九要穿著糞掃衣,第十要住於墳墓之處。修學頭陀苦行的人就是要過這樣簡單的生活,也是清淨的生活。

 

 

這樣理想的頭陀修行者,就是尊者大迦葉。

 

 

大迦葉還沒有皈依佛陀以前,他就被人稱讚是志氣清高,不著欲染的青年,即至父母為他娶親,他竟和他的妻子分床而臥。後來在竹林精舍聽聞佛陀說法,生大信心,皈依佛陀,佛陀曾說過若非明徹宇宙的大覺者,是受不起他稱老師的。

 

 

大迦葉尊者是過著捨富乞貧的托缽生活,有一次他在王舍城行化的途中,見到一位貧困的老母,窮得衣不遮體,食不解饑,臥在街巷陰暗的地方,大迦葉尊者很憐愍她,就向她行乞說道:

 

 

『老母!我看你窮苦的情形,心中很是難過同情,你為什麼這麼窮苦,都是你過去慳貪沒有布施的關係,我是佛陀的弟子,是人間的福田僧,現在望你多少布施一點食物給我,讓你種種福田,將來免除這貧困的生涯。』

 

 

窮苦的老母回答道:

 

 

『呵!你是一位尊者,我很榮幸得你向我說法,不過你要我布施供養你食物,這是叫我感到非常困難的事情。說出來不怕尊者見笑,我三日來沒有粒米充饑,現在所有的是很少的米汁,臭惡難聞,人家將要棄去而為我討來,這怎麼可以用來供養你尊者呢?』

 

 

『這是沒有關係的,』大迦葉說:『你就把米汁給我一點吧,我是捨豪富乞貧窮的大迦葉,我很歡喜的接受你的供養。』

 

 

貧窮的老母,聞言大喜,即刻取出米汁供養,大迦葉恐怕老母不信,就當著老母的面前,把米汁一飲而光,老母後來以此功德,壽終之時即生天享樂。

 

 

大迦葉尊者利人的悲心很值得人敬仰,但弘法的熱情,比起舍利弗和目犍連等顯然不如,當舍利弗和目犍連還沒有涅槃前,就常勸說他忘去自我,來從事弘法利生的真理運動,大迦葉尊者總是堅定的回答他們道:

 

 

『我實在是不行了。弘揚正法,教化眾生,全不是我的分內之事了。忘去自我,多麼不容易啊!我充其量頂多在自己的生活中,豎立起更艱苦卓絕的修行榜樣,讓後來者對於少欲知足的頭陀苦行,知道尊重與實行。弘法利生那些艱鉅的任務,全賴你們去擔當了。』

 

 

舍利弗和目犍連聽了這些話,並不感到失望,反而稱讚道:

 

 

『長老能夠在這一方面樹立法幢,也是非常難得,佛法是多方面的,各人可以依著自己的志趣去實踐自己的理想,我們為長老祝福。』

 

 

長老大迦葉對於他的頭陀苦行,任何人的勸說,他都不會停止。

 

 

大迦葉尊者,不懼狂風暴雨,不怕日曬夜露,總是住在深山叢林的樹下,或是白骨遍野的塚間,他的年齡逐漸的衰老,佛陀很同情憐愍他,有一天當他到祇園精舍的時候,佛陀就勸他安住在祇園精舍。

 

 

可是,他反而向佛陀說道:

 

 

『佛陀!不行,我不能住在祇園!佛陀的慈悲,弟子深深瞭解和感激。不過,弟子住在這裏,一定非過團體的生活不可,那時我的頭陀苦行,是會感到很大的不便。這裏無論是靜坐、經行,聞法,樣樣都合乎理想,清風明月,鳥語花香,環境真是太優美了。但我修頭陀行者的人,住在這裏是十二分的不宜。這裏聞不到一點屍臭,看不見半根白骨,生活過得是這麼適宜舒服,對於修無常、苦、空、無我、不淨觀等,無論如何不適合。我很樂於塚間的生活,那裡,長年累月的獨自一人,或在樹下,或在露天,或經行觀屍,或補破衲衣。歡喜乞食行化,得自由的進城,不願意乞食行化,得隨便找些野果草根充饑。我不為衣愁,不為食憂,沒有人間的得失,我只感到清淨解脫自由。

 

 

『當然,有人會說我這樣的生活太過於自利,像舍利弗、目犍連、富樓那、迦旃延尊者等,他們負起代佛陀宣揚的任務,不懼阻難,不惜身命,推動著真理的法輪,讓眾生普沾法味,同獲法樂。我雖然沒有那一股勇氣和毅力,但我不會忘記佛陀給我的恩德,為了報答佛陀的恩惠,我才更要過頭陀的生活。因為眾生能否得救,全靠僧團的弘法,僧團中佈教的弘法者,是人民的親教法師,他必須自身要健全,才能擔當弘法的工作。僧團的本身如何才能健全呢?當然只有從嚴肅的生活中去培養自己的德行。頭陀的行門,就是一種最嚴肅的生活方式,如能習慣於這種生活,便能吃苦,便能忍耐,便不貪名聞,不求利養,一心一德,為法為人!佛陀。我為了直接的鞏固僧團,間接的利益眾生,所以歡喜願意居住深山叢林,或是塚間,決不捨棄苦行,決不能長住在祇園!懇求慈悲的佛陀,能夠原諒我大迦葉的固執。』

 

 

佛陀聽完大迦葉的稟告,很是歡喜同意,看看大迦葉,又看看諸比丘,說道:

 

 

『好得很啦!你們諸比丘聽到長老大迦葉的話嗎?將來佛陀正法的毀滅,不在天魔外道的破壞,而是在僧團的腐化與崩潰!大迦葉的話說得很對,要弘揚佛法,讓真理之光永照著世間,則必先要鞏固僧團。要鞏固僧團,就必須嚴肅的生活。我的正法,如大迦葉尊者,就能負責住持。』

 

 

大迦葉尊者的修行,給佛陀稱讚,從此,他在僧團中受著普遍的尊敬!

 

 

天眼第一阿那律

 

 

阿那律尊者是佛陀比丘弟子的天眼第一!

 

 

阿那律和摩訶那摩(摩訶男)是兄弟,同是甘露飯王所生的王子,當初他弟兄二人約定,兄不出家,弟即出家;弟不出家,則兄出家。後來阿那律和跋提王子等七人同時皈依佛陀,披剃出家做了沙門。

 

 

阿那律長得很英俊,沒有出家時就有很多王族的少女希望嫁給他,但阿那律卻不易為愛情女色動心。

 

 

出家以後,有一次阿那律從祇園精舍往拘薩羅國去的途中,路上沒有比丘的宿處,沒有辦法,他只好向民間投宿,這人家有一位年輕的少女。

 

 

阿那律走到少女的門前說道:

 

 

『天快黑了,路很遠,想在貴府投宿一夜!』

 

 

少女一見大喜,即刻迎接阿那律入其內舍,阿那律尊者沒有想到其它,他在內舍中結跏趺坐,一心的念佛念法念僧,希望早點天明,以便趕路。

 

 

夜半,燈光漸漸的黯淡,朦朧的月色照在窗前,門聲響處,年輕的少女走到阿那律的床前,溫柔多情的說道:

 

 

『你是一位沙門,我知道,但我見了你,怎樣也壓制不住我對你的愛情。近來有很多有名有財的長者婆羅門,向我求婚,都為我一一拒絕,但我看到你端正秀麗的容貌,我不怕羞的自願將身許你,你就住在我的家中不要他去。』

 

 

阿那律尊者雙目閉得緊緊,像高聳的山岳,巍然不動,少女即以手向前推動他,阿那律嚴肅的把眼睜開,他就莊嚴的訶斥欲的種種不淨,少女生大慚愧,當即皈依三寶,受持五戒,作了在家優婆夷。

 

 

阿那律尊者雖然不為愛欲所迷的美名令人敬仰,但有一次當他聽聞佛陀說法因疲倦而打瞌睡,遭受到佛陀的批評。

 

佛陀講法以後,把阿那律尊者叫到身邊,問道:

 

 

『阿那律!你出家學道是為了畏懼王法恐怖盜賊嗎?』

 

 

『不是!』阿那律回答。

 

 

『那麼,你為甚麼要出家學道呢?』

 

 

『為著厭離生老病死,解脫憂悲苦惱。』

 

 

『我看你出家學道的信心很堅固,但是當我在說法的時候,又看到你在睡覺。』

 

 

阿那律跪下來,合掌說道:

 

 

『佛陀!從今以後,盡形壽,我也絕不在佛陀的座前睡眠,希望慈悲的佛陀原諒我一次懈怠的愚癡。』

 

 

從此,阿那律從清晨到黃昏,從黑暗又到天明,他都用功辦道,絕不睡眠,經過一段時間,阿那律的眼睛壞了。

 

 

佛陀很掛念,有一天佛陀找到阿那律,告訴他道:

 

 

『阿那律!修行不及固然不行,但太過了也是同樣的不行。』

 

 

『我在佛陀的座前已經宣過誓,我不能違背我的誓言!』阿那律恭敬的而又堅決的回答。

 

 

『你不要掛念這個,眼睛是大事。』

 

 

佛陀雖然慈悲的這麼告訴阿那律,但阿那律仍然不肯睡眠。

 

 

佛陀又再叮嚀勸說道:

 

 

『阿那律!一切眾生為食物而生存,如果不食就不能存在,眼睛也要飲食,眼睛的飲食就是睡眠。所以,阿那律!你去睡,不要掛念其他,就是涅槃也要飲食。』

 

 

『涅槃吃甚麼?』阿那律懷疑著問。

 

 

『不放逸!』佛陀回答說:『不放逸能夠到達無為的境界,但是在這以前仍然睡眠。』

 

 

『佛陀!眼睛是以睡眠為食物,不過我不睡眠沒有關係,請佛陀放心!』

 

 

就這樣,阿那律的眼睛不久就瞎了。

 

 

佛陀想到以自己對阿那律講了一句話,能使他精進修行以至雙目失明,阿那律對佛陀尊敬的心,到達甚麼程度不難想像而知。

 

 

佛陀打算著如何才能令阿那律重見光明。

 

 

有一天阿那律想縫衣服,但因眼睛看不到,無法把線穿進針孔,他很希望有一個人幫助他。

 

 

佛陀知道他的心意,走來說道:

 

 

『阿那律!你把針線拿出來,我來替你穿。』

 

 

阿那律很惶恐、驚慌,佛陀為他把針線穿好,看不見東西的阿那律,眼眶中浮出幾滴晶瑩的感動的淚珠。

 

 

佛陀把針線穿好,阿那律想請人來做衣服,佛陀阻止著他道:

 

 

『你不要煩心,我來替你做就好。』

 

 

在一天以內,佛陀就為阿那律把三衣縫好。

 

 

佛陀和失去肉眼的阿那律坐在一起,慈悲的安慰他、並教他如何修定就可以見到光明。

 

 

阿那律信任佛陀的話,他不久就得到天眼,不分遠近,不論內外,他都能看到,在佛陀的弟子中,從此阿那律是有名的天眼第一!

 

 

阿那律很歡喜感激,佛陀的歡喜更是難以形容。

 

 

有一次,阿那律走到佛陀的座前,頂禮佛陀後說道:

 

 

『佛陀!我常這樣想,少欲知足,常行精進,這是我們修道者必備的條件;忘記小我,弘法利生,這是我們弟子應盡的責任。佛陀!關於我們如何修學覺道,進取涅槃,懇求佛陀多予慈悲開導!』

 

 

佛陀很歡喜的說道:

 

 

『你說的都是實在的話,你所掛念的問題是學大人(菩薩)的問題,我為你說八大人覺,你可於晝夜至心誦念:

 

 

『第一覺悟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陰無我;生滅變異,虛偽無主,心是惡源,形為罪藪;如是觀察,漸離生死。

 

 

『第二覺知多欲為苦,生死疲勞,從貪欲起,少欲無為,身心自在。

 

 

『第三覺知心無厭足,惟得多求,增長罪惡,菩薩不爾,常念知足,安貧守道,惟慧是業。

 

 

『第四覺知懈怠墮落,常行精進,破煩惱惡,摧伏四魔,出陰界獄。

 

 

『第五覺悟愚癡生死,菩薩常念,廣學多聞,增長智慧,成就辯才,教化一切,悉以大樂。

 

 

『第六覺知貧苦多怨,橫結惡緣,菩薩布施,等無怨親,不念舊惡,不憎惡人。

 

 

『第七覺悟五欲過患,雖為俗人,不染世樂,常念三衣,瓦缽法器,志願出家,守道清白,梵行高遠,慈悲一切。

 

 

『第八覺知生死熾然,苦惱無量,發大乘心,普濟一切;願代眾生,受無量苦,令諸眾生,畢竟大樂。

 

 

『阿那律!前面所講的八事,這是諸佛菩薩大人的覺悟,修學覺道的人,要用慈悲的心,多來修福修慧,乘著法身的船,划到涅槃的彼岸,再來人間,廣度眾生,就能脫出生死,永遠安樂。』

 

 

阿那律含淚聽著佛陀說法,更增強學道的決心,佛陀的愛,深深的藏在阿那律的心底。

 

 

持戒第一優波離

 

 

優波離尊者是佛陀弟子之中的持戒第一!

 

 

優波離還沒有皈依佛陀以前,是出生在首陀羅種姓的族中,他本是理髮匠,靠著替人剃除鬚髮,維持生活。

 

 

雖然優波離是一個理髮匠,但他心地純良,本性忠厚,故能得到剎帝利的釋迦王族的信任,著他在王宮為跋提王子等理髮。

 

 

跋提王子因見優波離工作細心,很是喜歡他,優波離對跋提王子也很尊敬。

 

 

當初,佛陀成道後回到故鄉迦毘羅城的時候,跋提王子等因為給佛陀德慧的感召,都毅然的捨棄虛妄的王子的尊榮,皈投到佛陀的座下出家。

 

 

尊貴的王子身份可以跟佛陀出家,優波離很悲哀,他怨恨自己不幸的命運,生在下賤的首陀羅族中做人,他不敢妄想,下賤的首陀羅是不會有資格皈依大聖的佛陀出家做弟子的。

 

 

所以當跋提王子等七人去出家披剃的時候,優波離除了傷心啜泣以外,他實在不敢說一句不平的語言。

 

 

適巧,他的哭泣給舍利弗尊者看到,舍利弗問明原委,就對優波離說道:

 

 

『優波離!請你不要傷心,佛陀之法是不分智愚、貧富、以及身份的,關於這些,不是問題,請你不要掛在心上,佛法如大海,不厭眾流,不棄涓滴,無論什麼人,只要他信仰佛陀,他就有資格接受佛陀的慈悲,佛陀的庇護。佛陀的教示是持戒最要緊,證得涅槃正覺是第一!你跟我一起到佛陀的座前去,佛陀一定很歡喜的准許你出家。』

 

 

優波離畏縮的迷糊的走到佛陀座前,佛陀很歡喜就安慰他說道:

 

 

『優波離!我知道你的根器不小,過去在迦葉佛時,你就是在他的持律的諸弟子中最為第一!在我的教法僧團中,將來仍是你持戒第一!在你來此以前,跋提王子等七人向我要求出家,雖然我准許他們做我的弟子,但他們要經過七日的修行,我才為他們剃度。經過七日,等他們忘記王子的身份,知道是我的弟子,他們才有禮貌和你見面,我現在先許可你出家。』

 

 

優波離出家後,先知先覺者佛陀所說的預言沒有錯,優波離嚴持戒律,而且更懂得持戒的意義。

 

 

多聞第一阿難陀

 

 

阿難尊者是佛陀十大比丘弟子中的多聞第一!

 

 

阿難尊者在當時的僧團中年齡最輕,相貌非常端嚴,聰明而多聞,佛陀很歡喜他。

 

 

摩訶波闍波提夫人等當初要出家作比丘尼,佛陀的僧團制度,本來是不允許女人加入,就是因為阿難一再的為她們請求,佛陀想到事實不可違背,只得方便允許,用八敬法來補救僧團中容納比丘尼加入的缺點。

 

 

因為阿難對女子的出家,很是盡心的幫忙,加之他的人緣很好,女子對他非常的恭敬。有時,阿難和大迦葉尊者同在行化的途中,路過比丘尼的蘭若,比丘尼們總是請阿難最先開示,然後再請大迦葉,可是論大迦葉的年齡、法臘、戒行,總是強過阿難,而比丘尼們總是不管這些。

 

 

阿難很得到女人的歡迎,他有一次托缽途中,曾給摩登伽女迷惑,佛陀很關心他,用方便叫摩登伽女也出了家。阿難常有這些事給佛陀麻煩,但阿難有善良的心地,強記的智慧,肯得幫助人,所以很得到佛陀的歡心。

 

 

佛陀常常單獨的和阿難說教,有一次佛陀住在跋耆國重閣講堂的時候,曾教阿難對三寶要有堅定的信仰,不壞信仰比嚴持戒律更是要緊。又有一次,阿難遵照佛陀的指示,禮拜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曾見阿彌陀佛大放慈光,他真是幸運的寵兒,他比別人更易受到佛光的庇護。

 

 

阿難是佛陀的侍者,他常常親侍在佛陀的左右,當初大家請他出來侍奉佛陀,他曾提出三個希望要目犍連轉呈佛陀。

 

 

第一、佛陀的衣服,無論新舊,他絕不要穿著。

 

 

第二、如有信眾恭請佛陀到家中供養,他不能侍奉前去。

 

 

第三、不是見佛陀的時候,他不去見。

 

 

目犍連尊者把阿難的希望轉呈給佛陀,佛陀很歡喜的讚歎道:

 

 

『阿難真是很有品格的比丘,他所提出的要求,都是避免譏嫌的預防。因為阿難是怕比丘們批評說,阿難是為了穿衣才侍奉佛陀的,或是阿難是為了食物才侍奉佛陀的,他知道預防,才有這樣的要求。信者來見佛陀的時候,佛陀說法的機緣是否成熟的時候,阿難都能夠知道,他實在是一個很聰明賢能的人。』

 

 

阿難做了佛陀的侍者以後,他就經常的跟隨在佛陀的身後到各地弘化,以這樣的因緣,如大海似的佛法,完全流入阿難的心中。

 

 

佛陀的年齡漸漸的老了,有一天在佈教的途中,佛陀坐在一棵樹下休息,對阿難說道:

 

 

『阿難!為了挽救沈淪在苦海中眾生的慧命,佈教家是什麼辛苦都不應該推辭的,你和我常在各地行化,你已逐漸養成信心、慧心、慈悲心。我現在渴得很,想喝一點水,你把我的缽拿出來,到那邊的河流中盛一點水來給我喝。』

 

 

阿難走到河邊,過一會,空著缽回來,稟告佛陀道:

 

 

『佛陀!我到那邊的河流中看過,河水很混濁不清,我聽人說,今天有很多車馬在上流渡過,所以河流中的水,盛來洗腳是可以,但絕不能夠吃,拘孫河離這裏並不遠,到那邊的地方再喝水、洗浴也可以。』

 

 

佛陀又再威嚴的吩咐道:

 

 

『阿難!拿水來!不要緊,你就把那樣的水拿來!』

 

 

阿難沒有辦法,只得再去取水,不可思議的,這時候的河水澄清得如明鏡一般,阿難一見大喜,他很為佛陀的威德神力感動。

 

 

有一天,阿難在一夜之中夢見七項希奇古怪的事,心中很驚慌,他走到佛陀的座前,照實的稟告道:

 

 

『佛陀!我的心中有疑難的事要想請佛陀開示,昨天夜裏,我做了一個夢,夢本是獨頭意識的活動,或是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我們本不必為夢計較。但我昨夜夢見的七事,都是很奇怪的,所以現在要懇請佛陀慈悲為我解說。我所夢的七事是:

 

 

『第一、我夢見大江河海,都給烈火焚燒起來。

 

 

『第二、我夢見太陽將沒,娑婆世界上一片黑暗,我吃力的頭頂著須彌山峰。

 

 

『第三、我夢見比丘不依佛制,披搭袈裟。

 

 

『第四、我夢見比丘,法衣不全,躑躅在荊棘之中。

 

 

『第五、我夢見繁茂的旃檀大樹,有很多山豬爬掘樹根。

 

 

『第六、我夢見年幼的象子,不聽信大象之言,踐踏青青的綠草,攪濁清清的河流,大象無法,只得避而遠去,獨至清水美草之處,象子遨遊不知,等到水草乏絕的時候,都因饑渴而死。

 

 

『第七、我夢見百獸之王獅子死去,飛蟲鳥獸不敢接近侵食,但從獅子的身內,自有蟲出,還食獅王身上之肉。

 

 

『佛陀!這都是些奇怪的夢,我真不明白,怎麼會做這些怪夢呢?』

 

 

佛陀聽完阿難所講的夢中七事,像有很多憂愁似的,不勝感慨的回答道:

 

 

『阿難!夢境由心造,但有時夢境確是未來事情好壞的徵兆。你夢中的七事,早在我意料之中。我現在分別為你解說:

 

 

『第一、你夢見大海江河都為烈火焚燒,這是象徵著未來僧團中的比丘,違犯佛教,取得供養,復起鬥爭。

 

 

『第二、你夢見太陽將沒,娑婆世界一片黑暗,你吃力的頭頂著須彌山峰,這是說佛陀九十日後,當入涅槃,大眾比丘,諸天人民,將要你來為他們啟受經教。

 

 

『第三、你夢見比丘不依佛制披搭袈裟,這是說佛陀涅槃以後,未來比丘開演說經大會,持著佛陀深法,口頭宣講而不奉行。

 

 

『第四、你夢見比丘法衣不全,躑躅在荊棘之中,這是佛陀涅槃以後,未來世中,有很多比丘沒有法衣,穿著俗人的服裝,棄戒樂俗,育養妻子。

 

 

『第五、你夢見繁茂的旃檀大樹,有很多山豬爬掘樹根,這是說佛陀涅槃以後,未來比丘,不發心宣揚佛陀正法,只顧為自己的生活打算,販賣如來,以經懺佛事為生。

 

『第六、你夢見年幼象子,不聽信大象之言,踐踏青草,攪濁河流,最後反而饑餓而死,這是說佛陀涅槃以後,未來僧團中有持戒長老,明經比丘,教誡年少後學,講說罪福,追人如影,但年少後學之人不肯信受奉行,死後墮入地獄。

 

 

『第七、你夢見百獸之王的獅子死去,飛蟲鳥獸不敢接近侵食,後為獅王的肉身之內,自有蟲出,還食獅王身上之肉。這是說佛陀住世廣說甚多經法,佛陀涅槃以後,沒有外道能壞佛陀正法,但由我的在家出家七眾弟子,自壞我法。

 

 

『阿難!你夢中的七事就是未來佛教的癥兆。』

 

 

佛陀說後,那佛陀之光好像都要黯然的樣子。

 

 

多聞的阿難,聽佛陀敘說未來聖教的前途,心中很難過!

 

 

密行第一羅侯羅

 

 

羅侯羅尊者是佛陀十大弟子中的密行第一!

 

 

羅侯羅是佛陀在做太子時所生,他是淨飯大王的王孫,佛陀離國出走,終於成就正覺的佛果,未來迦毘羅衛國國主的王位,本可以由羅侯羅繼承,但在有公天下主張的佛陀,對年幼孩童做萬民之主,很不以為然,所以佛陀就方便叫羅侯羅出家。

 

 

幼童出家,佛陀的僧團中當初沒有這樣的情形,為羅侯羅出家才開出沙彌的制度,佛陀並叫羅侯羅禮拜舍利弗為師。

 

 

羅侯羅出家只有十五六歲的年齡,佛陀的說法,他還不能完全領受,因此他還沒有到達悟道的境界,對於新的僧團生活,他並不感到快樂,但也沒有說過不滿的話。在他幼小的心靈中,對父親的教示,唯有尊敬服從。

 

 

羅侯羅每天早晨打掃庭院,清潔環境以後就研究修習佛陀的言教,有一天羅侯羅將外院掃除以後,回到自己的室中,就在這時,他自己的寢室為一個作客的比丘佔去,把羅侯羅的衣缽都拋在門外。

 

 

佛陀的僧團中,是有一人一室的規定,別人把自己的寢室住去,應該怎麼辦,羅侯羅感到茫然無措。不過幼年的羅侯羅,很懂得佛陀忍辱的教示,他沒有辦法,就癡癡站在庭院之外。其時忽然落起滂沱大雨,羅侯羅沒有去處躲藏,他就進入廁所,雖然空氣不好,他也安靜的端坐著,那時正有一條黑色的毒蛇從洞中爬出在廁所的上面,羅侯羅一點也沒有留神注意。

 

 

佛陀在靜坐中忽然想起羅侯羅,很快的就走來羅侯羅住的地方看他,室內沒有羅侯羅,只見到一位旅行雲遊的比丘,佛陀就走到廁所的地方,先咳嗽一聲,裏面也咳嗽了一聲,佛陀問道:

 

 

『裏面是甚麼人?』

 

 

『是羅侯羅!』

 

 

『出來!我對你講話!』

 

 

羅侯羅想不到這時能聽到佛陀的聲音,趕快從廁所中出來,不知不覺的就抱住佛陀,雙目滔滔的流淚,但又知道自己用手拭去。

 

 

佛陀明知故問羅侯羅為甚麼坐在廁所裏,羅侯羅照實的稟告,佛陀就叫他到自己住的室內。

 

 

羅侯羅的歡喜,像是在地獄裏見到佛陀。

 

 

年幼的沙彌,確確實實要年長的比丘照顧,佛陀以此因緣就規定沙彌和比丘可以同室。

 

 

以後的羅侯羅,常常跟隨在舍利弗的身後,舍利弗帶著羅侯羅托缽乞食,曾給佛陀批評是不淨食,因此舍利弗後來特別關懷到年輕沙彌所受的供養。又有一次,舍利弗帶著羅侯羅在王舍城中乞食,路上一個惡漢用沙投入舍利弗的缽裏,並且用棍棒打破羅侯羅的頭。

 

 

舍利弗回過頭看看羅侯羅,羅侯羅現出咬牙切齒的面容,鮮血一滴一滴的流出來。

 

 

舍利弗安慰他道:

 

 

『羅侯羅!如果是佛陀的弟子,應有忍辱的精神,心中不懷瞋恨的毒,常以慈悲心憐愍眾生。佛陀常教誡我們,對於個人的榮辱毀譽,要能忍辱的才算行著佛陀之教。所以,羅侯羅!壓制著憤恨的心,嚴守忍辱,世間上沒有比這更有勇氣。天上人間,不管如何大的力量也不能勝過忍辱!』

 

 

羅侯羅聽完師父舍利弗的開示,走到水邊,水裏現出他的顏面,他默默的掬水洗去血跡,見到這情形的舍利弗,心中很安慰又很難過。

 

 

羅侯羅忍耐著走到舍利弗的身後說道:

 

 

『我想到剛才的疼痛,此刻已不把他放在心中,不過,這個世間上有著太多的惡人,到處都佈滿了可厭的事物。我並不對世間生氣,只想到這世間上沒有辦法的人太多。佛陀開導我們對人對世間要有大慈大悲,但世間上狂暴的人就輕視我們。沙門比丘守忍辱積聚高德,而狂愚的人反而輕蔑我們,他們反而尊敬那些殘酷的人。佛陀真理的慈悲教示,他們倒反而以為是臭的死屍。天降甘露給豬,豬還愛在臭的地方。佛陀宣講的真理,慈悲的言教,對那些凶惡的人來說,也沒有甚麼效果。』

 

 

舍利弗聽後很歡喜,把羅侯羅說的話回來告訴佛陀,佛陀也很高興,很稱讚羅侯羅今天很好,說的話很對,佛陀又再說道:

 

 

『不知道忍的人,就不能見到佛陀,是背法遠僧,常墮於惡道之中輪迴。能忍惡行才能平安,才能消除災難之禍。有智慧的人,見到深遠的因果,克服瞋心,多行忍辱,佛法的精神,佛法的真義,和世俗的看法不同。世間上認為珍貴的而佛法認為下賤。忠與佞不能相容。邪是嫉正的,惡的不喜歡善的,貪欲的人不高興無欲之行。在這情形之下,修道者唯有忍辱。忍是助道的增上緣,可使你早得解脫證果。忍像大海中的舟航。能夠渡一切災難;忍又是病者的良藥,可救人生命之危。我能夠成就佛陀,獨步三界,受人天的敬仰,是我心能安穩,知道忍辱德行的可貴!』

 

 

舍利弗和羅侯羅聽佛陀這些法音,都含著眼淚,感激佛陀。

 

 

到十七八歲的羅侯羅,性情很溫和,品行很端正,但十七八歲的少年最喜歡調皮,羅侯羅有時候也常和人開玩笑。他雖不是害人,但講虛妄的言語是真的。佛陀明明不在,國王大臣信者來拜訪的時候,羅侯羅告訴他們說佛陀在那裏,等他們去看佛陀時,羅侯羅就很開心的嬉笑。有一天,佛陀知道以後,特地走到羅侯羅修行的地方來。佛陀叫羅侯羅盛水洗腳,羅侯羅奉命把水拿來,佛陀洗後,指著水對羅侯羅說道:

 

 

『羅侯羅!這盆裏的水可以喝嗎?』

 

 

『佛陀!洗過足的水很污穢,不能喝的。』

 

 

『你就是同這個水一樣,水本來是很清淨的,好比你本來是王孫,遠離世間虛假的榮華,出家做沙門,可是又不精進於道,不清淨身心,不守口慎言,三毒的垢穢填滿在你的胸中,等於清淨的水裏有著垢穢一樣。』

 

 

羅侯羅低頭不敢仰望佛陀,默默的不作聲,佛陀招呼他把水拿去倒,等羅侯羅倒水回來,佛陀問他道:

 

 

『你拿這個盆盛飯來吃可以嗎?』

 

 

『不可以的,佛陀!洗手足的盆是不淨的,這上面有垢穢,不能裝東西吃!』

 

 

『你就是和這個盆一樣,雖然做了清淨的沙門,不修戒定慧,不淨身口意,大道之糧怎麼能裝入你的心中呢?』

 

 

佛陀說後,用腳把盆輕輕的一踢,盆就滾滾的轉起來,羅侯羅很怕的樣子,佛陀問道:

 

 

『你怕盆子壞了嗎?』

 

 

『佛陀!不是!盆是很粗的用物,壞了也不要緊。』

 

 

『羅侯羅!你不可惜這個盆,正等於大家也不要愛護你一樣。你出家做沙門,不重威儀,戲弄妄言,這個行為的結果,是誰也不愛護你,不珍攝你,就是到命終的時候也都不能覺悟,迷中更增加迷。』

 

 

羅侯羅全身流汗,他努力的想以後要來改變改變自己的心。

 

 

從此,羅侯羅一改既往調皮的習氣,嚴持戒律,精進修道,每日勤於密行,但始終不能開悟。比丘們很覺不可思議,就問佛陀道:

 

 

『佛陀!羅侯羅熱心修道,小罪都不犯,怎麼不能從煩惱中解脫出來呢?』

 

 

佛陀堅決回答道:

 

 

『守戒淨心,持身端正,一定可以證道,獲得解脫。』

 

 

佛陀對羅侯羅能否覺悟的問題,沒有掛在心上。

 

 

羅侯羅二十歲的時候,已經取得比丘的資格,有一天他和佛陀同去乞食行化的時候,佛陀告訴他說道:

 

 

『世間上森羅萬象的事物,以及人的身體心念,甚至稱譏毀譽,利衰苦樂,都要作無常之想,千萬不要執著。』

 

 

羅侯羅聽到佛陀這麼簡單的幾句話,廓然大悟,好像心地豁然開朗了。他告別佛陀,一人回到精舍中坐禪思惟。

 

 

佛陀行化乞食歸來,走到羅侯羅坐禪的地方,佛陀又對他說道:

 

 

『用慈悲的心來對人對事,心量就可以大起來,把一切眾生容納在心中,就可以滅惡,數息觀心,可以獲得解脫。』

 

 

機緣成熟的時候,羅侯羅從此就覺悟了。

 

 

對於羅侯羅的覺悟,佛陀很歡喜,很安心,好像肩上放下了重荷!

 

 

佛陀是人間最圓滿的人,不是顛倒人情的人,佛陀實在是有高度情感的聖者!

 

 

佛陀的大弟子實在不止這以上敘述的十人,而且這只限於比丘,茲再將佛陀最負盛名的四眾弟子列之於下:

 

 

負有盛名的比丘:

 

 

法臘第一──憍陳如    姓貴第一──迦利豪陀子跋提

 

 

美言第一──羅鳩吒迦拔提 獅吼第一──賓頭盧

 

 

解脫第一──周利槃陀伽  無想第一──摩訶槃提

 

 

禪定第一──疑者離婆多  精進第一──蘇那考利毘沙

 

 

美音第一──二十億耳   所得第一──斯波離

 

 

信心第一──婆迦利    得解第一──俱絺羅

 

 

幸運第一──鳩吒陀那   詩才第一──婆耆沙

 

 

領眾第一──優樓頻羅迦葉 交際第一──迦留陀夷

 

 

無病第一──薄拘羅    記憶第一──優婆離

 

 

教誨尼眾第一──難陀迦  教比丘第一──劫賓那

 

 

負有盛名的比丘尼:

 

 

法臘第一──摩訶波闍波提  智慧第一──計摩

 

 

神通第一──蓮花色     持律第一──波吒遮羅

 

 

說法第一──法與      禪定第一──難陀

 

 

精進第一──蘇那      天眼第一──古俱羅

 

 

捷慧第一──跋陀若陀羅   信心第一──芝伽羅摩多

 

 

負有盛名的優婆塞:

 

 

布施第一──須達    說法第一──質多

 

 

供養第一──郁迦    醫護第一──耆婆

 

 

信實第一──那鳩羅   不壞信心第一──修羅庵婆多

 

 

負有盛名的優婆夷:

 

 

布施第一──毘舍佉   多聞第一──鬱多羅

 

 

看病第一──須彼耶   信仰堅固第一──迦帝耳

 

 

傳三寶第一──迦利

 

 

 

 

释迦牟尼佛传

第四十六章 從越祇國到毘舍離國

 

 

佛陀有一次離開王舍城的耆闍窟山,度過恆河進入越祇國,在那邊說教的次數很多,經過很多的鄉村,又經過很多的市鎮,佛陀知道以應身佛陀住世度化的因緣,總要有完的時候,佛陀很想把要教示的完全教給大家。

佛陀在越祇國教化以後,曾把住在越祇國的比丘集合起來作過一次訓話,無非是叮嚀大家學道,要記好並遵守聖戒、聖定、聖智慧、聖解脫的四種微妙之法,然後轉道毘舍離國去時,又先在巴連弗城說法。

 

巴連弗城的佛教信者,聽說將近八十歲的佛陀,法駕親自前來說法,想要逢佛陀的人,不分遠近都抽暇趕來。佛陀端坐在一棵樹下,見到佛陀圓滿之相的人,沒有一個不感動,沒有一個不向前致最敬禮。

 

信者們商量,臨時搭一個帳蓬作大講堂,敷設法座,請佛陀說法,佛陀很歡喜接受他們的善意。

 

佛陀在臨時的大講堂中對大眾說法道:

 

『信仰我的教法的信眾們!你們信奉我的教法,第一要皈依三寶,皈依佛陀、教法、僧伽,才是佛教的信徒。皈依三寶以後要嚴持五戒,不亂殺、不亂取、不亂淫、不亂說、不亂吃,是為五戒。受戒的人有五種功德:第一是所求皆能如願,因為不正當的不求,第二是所有淨財益發增加,第三是到甚麼地方都能獲得眾人愛敬,第四是美譽傳播四方,第五是死後得生天上;守此五戒者若再加多培植福德因緣和念佛,便能往生不退轉的西方極樂世界。若是不念佛又再犯戒,有五種損失,第一求財不能順利,第二就是得財也易散失,第三到處受人輕視,第四惡名到處傳遍,第五身壞命終之時墮落地獄。』

 

除此以外,佛陀又說些善因善果,惡因惡果的教理,增強他們的信心,佛陀的觀機說教,聽的人沒有一個不感激。佛陀說完法後,大家都戀戀不捨的不肯解散,他們怕將來再不能逢到佛陀。

 

等到大家散去以後,已是更深夜靜,佛陀帶著阿難就在臨時的講堂中進入禪定。

 

第二天早晨,阿闍世王派大臣雨舍來訪問佛陀。

 

因為阿闍世王和越祇國因不愉快的事在一氣之下想發動戰爭,為了對戰事有必勝的把握,阿闍世王想知道越祇國的情形,很多的臣下告訴王說,佛陀在越祇國說法很久,最好派人前去請問佛陀。

 

雨舍大臣奉了王命,他想到為了要和越祇國發動戰爭的事,去請問佛陀關於越祇國的情形,實在是很不恰當的事。但王命是如此,雨舍想不告訴佛陀關於戰爭的話,只問些越祇國的情形就好。

 

大智大覺的佛陀,並不是不知道雨舍的來意,佛陀等雨舍頂禮以後,先不向他講話,對著在身旁為佛陀打扇的阿難問道:

 

『阿難!你見過越祇國的人集合在一起談論過政治的事嗎?他們的政治是不是自由平等呢?』

 

『我聽過他們談論政治的事,他們的政治非常自由平等!』阿難回答。

 

佛陀點頭說道:

 

『是不錯的,越祇國上下全國人民,非常團結,外國的侵略不會有勝利的把握。阿難!還有你聽到過嗎?越祇國的人很有教育,從來不做不法的事,一切都很合禮度,你有聽這樣的話嗎?』

 

『佛陀!我知道越祇國的教育非常普及,無論男女老少,他們都講求知識,都很守法愛國。』阿難明白佛陀的意思,順著佛陀的意思回答。

 

佛陀又再點頭說道:

 

『如果是這樣,老少都受教育,都知道守法愛國,他國的侵略,是不會勝利的。阿難!你還有聽說過越祇國的人民,孝順父母、和睦鄉親、尊師重道、敬老恤貧,一切都合乎義理人情的話嗎?』

 

『佛陀!我知道越祇國的民風很厚,他們都奉行佛陀的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的教法。』

 

佛陀非常歡喜的再說道:

 

『阿難!如果是這樣,他們的國家和人民以倫理道德行事,那就會平安幸福,不會畏懼外國的侵略。阿難!你還有聽說越祇國的人民,信仰宗教、恭敬沙門,全國上下都講究道德的話嗎?』

 

『佛陀!我聽說過的,越祇國的人民對佛陀的教法有著甚深的信仰,相信因果,受持五戒。』阿難知道佛陀的心,他不考慮的回答。

 

佛陀像是沒有別人在身邊,又叫阿難道:

 

『阿難!假使是這樣,越祇國一定是國泰民安,他國的侵略者如要發動戰爭時,定有甚多的顧慮。阿難!你有聽說過越祇國的人民,不說邪語、不談妄言、家庭圓滿、清淨無缺的話嗎?』

 

『佛陀!越祇國的人民,慈顏愛語,我是知道的,他們私人的事,隱惡揚善,公家的事,大家討論得失。』

 

佛陀加重語氣說道:

 

『阿難!假使是這樣的話,公私分清,各人自愛,他國是不敢侵略的。阿難!你有聽說過越祇國的人,喜歡供養沙門、多做功德慈善事業、樂於布施的話嗎?』

 

阿難恭謹的答道:

 

『佛陀!我們比丘都喜歡行化在越祇國,在越祇國的佛化事業,很容易推動。』

 

佛陀慈悲嚴肅的結束對阿難的問話,佛陀再說道:

 

『阿難!你和我到過越祇國,知道那邊的國情,你和我的意思一樣,越祇國不畏懼他國的侵略!』

 

大臣雨舍,聽到這裏的時候,非常佩服,實際上佛陀的話很含蓄。

 

像這樣給雨舍大臣的回答,真是一位大聖者的佛陀。

 

雨舍了解佛陀的意思,所以他作禮對佛陀告辭道:

 

『佛陀!我很懂得越祇國的人民,同一信仰,同一思想,同一意志,同一行為,他們全國上下團結一致,是不會被征討而亡國的。像佛陀說越祇國有那七個條件,他國對他是無可奈何的。謝謝佛陀,你很忙,失禮得很,我先告辭了。』

 

佛陀知道這場戰爭可以避免,心中非常歡喜。

 

佛陀招呼阿難把巴連弗城的比丘、比丘尼、及皈依過的信徒,再集合到臨時講堂中來,佛陀要以住世的餘力教示弟子。

 

比丘等都集合好時,佛陀對大家說道:

 

『諸善男子善女人!我現在要和大家說七不退法,你們好好諦聽,好好思惟,好好記著,甚麼是七不退法呢?

 

『第一、對正義的話要常常講。

 

『第二、上下和愛,彼此尊重。

 

『第三、奉法作事,不要違背法制。

 

『第四、要尊敬學識淵博和努力弘法的比丘。

 

『第五、真心的信仰要堅固,主要的要有孝敬之心。

 

『第六、名利的事先人後己,財寶不要餘留。

 

『第七、修學涅槃正道,不要順從欲情。

 

『這七不退法,不管男女老少都應共同奉行,世間是無常的,但法是不壞的。另有七法也要記住,照這個進行,長養善心,就不會違背法理。

 

『第一、事要求少,但做得要多。

 

『第二、態度沈靜,不好多言,說話仁慈,不出惡語。

 

『第三、睡眠要少,不要懶惰,身常行慈,不害眾生。

 

『第四、為大眾作事,不要把自己的利益放在前面。

 

『第五、不要自讚毀他,意常行慈,悲愍他人。

 

『第六、不要和惡人同在一起,多親近善知識。

 

『第七、求法、守法、弘法,不忘真理運動。

 

『諸善男子善女人!我的弟子如能奉行此七不退法,千萬年後佛陀的教法一定會和日月同光,普救世人!』

 

佛陀懇切的叮嚀,無非是希望在他涅槃以後,他的弟子聽到他的獅子吼聲,心能清淨,發起歡喜勇猛為法之心。

 

佛陀第二天要離開巴連弗城的時候,問阿難道:

 

『阿難!巴連弗城是誰設計建築的?』

 

阿難回答道:

 

『這個城是雨舍大臣興建的,他是恐怕越祇國前來攻打,為了防備,所以建設這座城。』

 

佛陀聽阿難說後,對這座城下預言道:

 

『對啦!阿難!國防也很要緊。這個城很合乎正理,這個城是賢人住的地方,商業會繁盛,正法可實行,用來防守,不是用來侵略,敵人打來是不會破。如果將來城有壞的時候,必定是三事當中的一事:一是大水的泛濫,二是大火的焚燒,三是城中的人和敵人共謀,除此以外,巴連弗城是不能破的。』

 

佛陀渡過恆河,出了巴連弗城,雨舍大臣對佛陀深深尊敬,為了紀念佛陀,佛陀走過的城門,就改名喬達摩門,佛陀渡過的河,就叫做喬達摩河。喬達摩,那是佛陀在俗時的另一個姓名。

 

佛陀到達毘舍離國的時候,各地的比丘弟子中有不少的人都趕來跟隨佛陀,佛陀帶領著他們,就在毘舍離國開佈教的工作。

 

有一天,住在毘舍離國城內的一位女子,名叫菴摩羅,是當時有名的美人,而且家財萬貫,擁有良田奴婢不知其數,當她聽說佛陀和比丘們光臨到毘舍離國的時候,她很歡喜的乘著寶車,帶著侍女出迎佛陀和比丘。

 

佛陀過去就知道菴摩羅女的名字,人家都說她的魅力很大,現在遠遠的看她乘著華麗的馬車,打扮得花枝招展,佛陀就告訴諸比丘說道:

 

『諸比丘!你們看到前面來了很多的女人嗎?那個坐在車上的美女,她的聰慧麗色,很能燃起修道者的愛情之念。你們此刻要正心,用內省的工夫,觀察無常、苦、不淨、無我的真理,不要把自己的心給她奪去。』

 

菴摩羅女走到佛陀的座前,佛陀和比丘們端坐在樹下,菴摩羅女下車一看,佛陀的慈容,那佛陀的威德之光,頓時將她嬌媚的態度除去,她帶著純真的心情恭敬的以首接地,頂禮佛陀說道:

 

『佛陀!請慈悲接受信女菴摩羅的頂禮。』

 

佛陀等她禮拜以後,叫她坐在旁邊,佛陀說道:

 

『菴摩羅!你的心很純真善良,表現到面容上來的也是美貌端莊。你年齡很輕,積有財寶,具有女德,更增加你的美麗。而且,聽說你很信仰我的正教,真是難能稀有的事。男人有智慧,樂好正法,這沒有什麼稀罕,但女人意志比較薄弱,虛榮心重,愛欲情深,而能信仰正法,這真是可貴之至!

 

『在這個世界上,法喜之寶充滿在人間,但是那被一般人追求著的財和色,並不是不壞的寶,正法才是永遠不變之寶。赫赫威名的英雄,病的時候就會失去他的威武;青春的年華,也是向著年老和死亡之途而去。修道的人才會處理生命,才不會給無常老死侵害。

 

『有愛的歡聚,就有別離的痛苦,不愛的在我身邊而不離開,世間上的萬事不能完全滿足人類的心意,只有把正法長存我們的心中,才真正能聽我們的話。靠住正法的力,才能離開與生俱來的苦惱。女人要堅強起來,精進正法的道行,努力正法的事業,不要為女人的弱點打敗,要緊的是能有向女人的弱點挑戰的精神!』

 

菴摩羅女聽佛陀的法語,像黎明的鐘聲,敲醒她昏迷的夢鄉,心生歡喜,喚起了樂法的智慧,堅固了向道的信心,當即至誠懇切的皈依佛陀,受持五戒。

 

菴摩羅女臨走的時候,恭請佛陀到她的家中受供,佛陀告訴以住世的因緣不久,還要向別的地方去教化推辭,菴摩羅女聽了更是依戀不捨,再三的堅請佛陀,一定要到她的家中供養,佛陀察知菴摩羅女樂法的誠心,令眾生喜,滿眾生願,佛陀也就很歡喜的答應。

 

年老的佛陀,身旁繞著剃除鬚髮的比丘;年輕的菴摩羅女,帶領穿著華麗服裝的侍女,這身份,好似在兩個世界裏的人物一樣!

 

菴摩羅女先向佛陀拜辭,內心充滿歡喜,急急的乘車回去準備,她在途中發生一件不尋常的事。

 

菴摩羅女的一行人走在途中,迎面遇到五百人穿著五色的服裝,乘著五色的車馬,雙方都不避開,尤其菴摩羅女走在馬路當中,她像是目中無人的直向前走,結果把那五百人車馬之上的旗幟撕破不少。

 

這一行五百人,他們本是離車族的鄉黨,為了迎接佛陀,他們也是急匆匆的趕來,他們穿著白色的服裝,就乘坐白馬拉的車;穿著青色的服裝,就乘青色裝飾馬車;穿著赤、黃、黑的服裝,車馬總也是赤黃黑的裝飾,以這樣整齊的打扮來迎接佛陀,可以說是很隆重的場面。

 

一去一來的車馬和人,都是洋洋得意,等到菴摩羅女這邊把他們的車馬旗幟相碰撕破時,離車族的人大怒,其中代表離車族的師子長者,大怒道:

 

『你們是那裏來的粗野的女人?依靠誰的勢力是這麼目中無人?你看!把我們的車馬上的旗幟都撕破了!』

 

菴摩羅女不慌不忙,很安靜的說道:

 

『對不起得很!明天佛陀要行化到他國去,今天我恭請佛陀到我的家中供養,急得很,所以碰壞你們的旗幟,失禮!失禮!』

 

車族的人,一聽這話大驚,急忙問道:

 

『你說的什麼話?佛陀今天住在你們的地方?』

 

『對啦!』菴摩羅女揚揚得意的回答。

 

『讓給我們好嗎?我們給你十萬黃金!』

 

菴摩羅女搖搖頭道:

 

『不行!我已經和佛陀約定!』

 

『那麼再加十六倍以上的黃金給你!』

 

菴摩羅女又是驕傲的搖搖頭:

 

『不行!你把國中所有的寶物給我也不行,佛陀已經答應我,不管你們怎樣都沒有辦法,對不起得很!』

 

菴摩羅女說話的時候,她的面容一點抱歉的樣子都沒有,反而很高興。離車族的五百人很生氣,大家商量的結果是一起去懇求佛陀再說。

 

這樣,他們就和菴摩羅女分別,當他們要走近佛陀時,佛陀像早就知道似的指著他們對弟子道:

 

『諸比丘!前面又來很多人,他們是離車族的鄉黨,假使你們要看吒利天的人遊戲,看他們就可以知道。你們不要羨慕他們,那不過是外表而已。你們要緊的是正心誠意,精進不懈,如果能打倒貪心,驅除煩惱,到什麼地方,遇什麼場合,都不會失敗。具備諸威儀,要行的時候行,要停的時候停,行住坐臥,適宜中道,治心不亂是第一,不是看表面就知道的。』

 

佛陀是怕弟子們看來人那麼華麗的場面,心中就生起卑屈的念頭,佛陀慈悲安慰到大家的心,大家都是跟隨佛陀多年的大比丘,就是佛陀不說,大家也並不感到卑屈,反而覺得有大聖佛陀做老師,是無上的光榮。

 

離車族的鄉黨,走近佛陀,急忙下車,向佛陀禮拜,並請佛陀開示,佛陀就向他們說教道:

 

『在這個世間上有五項難得之寶,第一是佛陀出現於世,能相逢聽聞說法;第二是信仰佛陀的正法,能來修學不懈;第三聽聞佛陀說法,思惟考究,得光明智慧解脫;第四一心奉行佛陀之教,脫出六道輪迴;第五聽聞佛陀正法,知道生死因緣,斷情絕欲,進入涅槃。你們現在逢到佛陀住世,親聞佛陀說法,以後就看你們如何做法,而來精進勇猛到達彼岸。』

 

百人離車族的鄉黨,聽完佛陀的法語後,一致要求佛陀到他們的地方接受他們的供養,佛陀以菴摩羅女請約在先的話推辭了,離車族的人雖然是感到非常遺憾,但能親聞佛陀說法,也就很高興的回去。

 

佛陀帶領比丘們當晚住在菴摩羅女的地方,第二天,菴摩羅女拿出很多的東西出來供養諸比丘,吃飯後洗手,都是用金瓶盛水注在佛陀的手上,佛陀洗完手後,菴摩羅女向佛陀說道:

 

『佛陀!毘舍離城中的花園,以我的這個花園最優美,我現在供養給佛陀,請佛陀憐愍到我,慈悲的納受。』

 

佛陀很歡喜的接受下來,命令不少跟隨的弟子留在毘舍離國說法度生,自己和阿難等,就和毘舍離城告別。

 

 

 

释迦牟尼佛传

第四十七章 最後的弟子及遺教

 

 

偉大的佛陀,應身的年齡到了八十歲的時候,帶著阿難行化到遮婆羅塔的地方,許多比丘也都來聚會在這裏,佛陀就對大家說道:

『諸比丘!今天在這裏和你們相遇很好,我告訴你們,自從我成道證得正覺以來,愛護比丘及一切弟子,教化大眾,賜福給大眾,把歡喜布施給人,以慈悲對待一切眾生。我說法度生,沒有想到過辛苦和休息。

 

『我要講的,對你們都已講過,我沒有想你們弟子是我的,眾生是我的,我可以命令大家,我不過是你們當中的一個,常常和你們大家在一起。我要講的都講,佛陀沒有秘密,我不會給人壓迫,要人來服從我。

 

『我應身的年齡老了,舊的車子要壞,用修理來保養,不是永久的辦法。我在三個月後,於拘尸那迦羅成的娑羅雙樹間依著法性進入涅槃,獲得無上的安穩,我會永久的照顧到你們,照顧到未來一切信仰我的眾生。』

 

佛陀涅槃的確實日期一發表,弟子們大驚,在弟子們的心中,頓時覺得日月無光,天地旋轉起來,佛陀又再說道:

 

『你們不要傷心,天地萬物,有生就是無常之相,無論怎樣逃不了這個定律。我過去不是向你們說過嗎?所愛的必定有散失的時候,會合必有別離的時候,人間心物所合的身體,既是無常的,就不能如人們所想的自由。肉體的生命不能永久長存,我不是常這樣說嗎?

 

『要佛陀的應身永久的住於世間,這是違背法性的自然規則。我是宇宙真理的示現者,我當然不能違背法性。你們假若要我永久住於世間,而你們卻不依著我所指示的教法而行,就算我活了千千萬萬年,又有甚麼用呢?你們若能依我的教法而行,就等於我永久活在你們的心中。我的法身慧命,會遍於一切處和你們及未來的眾生共在一起。

 

『你們要堅定信仰,皈依法,依法而行,不要皈依其他。不懈怠的修學聖道,解脫煩惱,住心不亂,這就是我真正的弟子。』

 

佛陀說後,又啟程經過波婆城的闍頭園的地方,曾接受金銀匠的淳陀供養的旃檀茸,旃檀茸是菌類,是不消化的食物,佛陀吃後覺得非常不好,但佛陀仍慈悲的為他解答四種沙門的不同,淳陀很是感動。

 

佛陀說沙門有四種:一是行道殊勝的沙門,二是善說道義的沙門,三是靠道生活的沙門,四是穢道的沙門。同一樣的沙門,有真、有偽;有善、有惡;不能見到不善不賢的沙門就毀謗到整個的沙門。好像良田的禾苗,裏面也會雜著幾根稗草。站在在家信徒的立場,多親近善知識,但不應批評沙門,好壞善惡在家信眾最好不管。

 

以後,佛陀就在竹芳村的地方示疾,但佛陀沒有停留,仍然在途中行化。有一天,佛陀的慈顏,現出不可思議的光輝,比平常更圓滿、更清淨、更莊嚴,像日月一樣,光明燦爛;像大海一樣,深廣無邊。阿難問佛陀說道:

 

『佛陀!自從我侍奉您以來,今天第一次見到佛陀的慈顏比往日更光澤,那無量之光像要遍滿三千大千世界照透一切的樣子。』

 

佛陀回答道:『是的!佛陀的光色有兩次特別不同,一是初成佛道證得無上正覺的時候,二是將要進入涅槃的時候。』

 

阿難聽了!覺得歡喜,又覺得黯然!

 

佛陀在播散真理種子的途中行走著,後面不少的人跟著,他們跟在又老又病的佛陀身後,好像都在流淚。其實,假若世間上有真正健康的人,慧命永無老病死的人,那就是救世主大聖佛陀其人!

 

佛陀在路上行走著,阿難很畏懼的流淚問道:

 

『佛陀!您入涅槃以後,應該用甚麼方法來做葬式?』

 

佛陀安詳的回答道:

 

『他們皈依的人都會幫忙,你不要管,放心做自己的事。不過,我也可以告訴你一些方法,供你參考,大家也都希望知道,免得在很多的人中,會生出異論來。所以我有講給你們聽的必要。那麼,我就講轉輪聖王的葬法吧!』

 

『轉輪聖王的葬法是怎樣呢?』阿難傷感流淚不止。

 

佛陀靜靜的答道:

 

『先以香湯洗體,然後用新的淨的棉花包裹起來。在這之上再包五百毛氈,裝入金棺,在棺內澆上麻油,然後把金棺納入鐵槨之中,外面再用旃檀的香廓圍繞,上面堆積名香,四周放鮮花……』

 

佛陀說到這裏時,像沈思了一會,又道:

 

『佛陀可以自己用三昧真火荼毘,你們收拾舍利,在十字路口建立塔寺,給過路的人知道思慕、信仰。』

 

佛陀不是自己要求塔寺的人,他是為眾生才說建塔寺的遺言。

 

陀不久進入了拘尸那迦羅城,吩咐阿難道:

 

『你去為我在娑羅雙樹間敷座設床,頭在北面向西,我的教法最近可以北方宏傳,未來也會盛行在西方。我於今夜將入涅槃。』

 

阿難和大家聽了都流淚不止,後來大家商量光是這樣啼哭沒有甚麼用,要緊的提出有關如何使未來正法久住的問題來請示佛陀才是。經過商量以後,公推阿難請問佛陀道:

 

『佛陀!我們弟子大家禁不住傷感之情,有四個問題最後請示佛陀:

 

『第一、佛陀住世的時候,我們大家依佛陀為師,佛陀涅槃以後,我們依誰為師呢?

 

『第二、佛陀住世的時候,我們依佛陀安住,佛陀涅槃以後,我們依甚麼而安住呢?

 

『第三、佛陀住世的時候,兇惡的人有佛陀調伏,佛陀涅槃以後,兇惡的人如何去調伏呢?

 

『第四、佛陀住世時,佛陀的言教,大家易生信解,佛陀涅槃以後,經典的結集,如何才能叫人起信呢?』

 

佛陀慈祥愷悌的回答道:

 

『阿難!你代表大家提出這四個問題來問我,確實非常重要。

 

『你們不要這麼悲泣,要是舍利弗和目犍連還是在世的話,一定不會像你們這樣;大迦葉此刻還在途中,我涅槃前他是來不及趕到。你們要認識法性,佛陀如果以應身住世的話,這終是無常之相,唯有佛陀進入涅槃,你們依法而行,才是佛陀常住在世間!

 

『我現在答覆你們的四個問題,你們好好的記著:

 

『第一、你問我涅槃以後,依誰為師;應依波羅提木叉(戒)為師。

 

『第二、你問我涅槃以後,應依何安住,應依四念處安住。

 

『第三、你問我涅槃以後,惡人如何調伏,應默擯置之。

 

『第四、你問我涅槃以後,經典如何叫人起信,應在一切經首安「如是我聞」之句。

 

『阿難!你們應常常思慕佛陀的生處,佛陀的悟處,佛陀的說法處,佛陀的涅槃處。要緊的是身常行慈,口常行慈,意常行慈。別的不用掛心,現在不要悲傷,趕快去娑羅雙樹間為我敷座設床。』

 

佛陀的話,聽得阿難和大家更感動!更傷心!

 

佛陀在娑羅雙樹間,左近有五百力士聽說佛陀將要進入涅槃,大家都來向佛陀頂禮。這以後,又有一個外道須跋陀羅,年齡已一百餘歲,在外道中是很有學識道德的長者。然未聞正法,始終沒有開悟。這一天聽說大覺佛陀要在這裏涅槃,想到慧燈將要熄滅,法船將要沈沒,他不得不帶著勇氣匆忙的前來向佛陀請教,以打破他胸中一向的疑團。

 

須跋陀羅到達娑羅雙樹,穿過重重跪在地下皈依佛陀的人,正當阿難侍奉著佛陀,阿難一見來者是個外道,怕他是來和佛陀辯論,趕快向前阻攔道:

 

『請你不要再來打擾佛陀,佛陀今夜將要涅槃。』

 

須跋陀羅向阿難尊者要求道:

 

『正是因為聽說佛陀將要涅槃我才來的。我此時已感覺到佛世難遇,正法難聞,請你幫忙,我心中有個疑團一定要佛陀才能解決!』

 

這時候,阿難是再三的辭謝,須跋陀羅是再三的請求。大悲的佛陀,不捨眾生,聽到求道者的聲音,即喊阿難道:

 

『阿難!他不是來和我論戰的,他是須跋陀羅,是我最後的弟子。讓我去除他的疑惑,讓他來和我見面。』

 

阿難沒有辦法,只得帶須跋陀羅引見佛陀,須跋陀羅很是歡喜的問道:

 

『佛陀!世間上所有的沙門、婆羅門、六師外道,都說自己是一切智人,又說除他以外,其他的宗教都是邪宗邪教。自己所行的是解脫大道,別人都是錯入歧途。這樣互相非難,這正邪究竟如何分別呢?是非究竟以甚麼為標準呢?我們究竟應該如何才能得到解脫呢?』

 

佛陀歡喜微笑著回答道:

 

『須跋陀羅!你問得很好,我很高興為你解答,世間上無論那一個修行者,如果他不知道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的三法印,他就不能認識諸法的根本;他如果不修學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的八聖道,他就不是真正的修道者,就不能獲得自在和解脫。

 

『須跋陀羅!世間上誰的法中有三法印和八聖道呢?我以真實的話告訴你,唯佛陀的法中才有八聖道,唯有佛陀的教法中才有真正解脫的沙門,唯有佛陀才是一切智人。

 

『須跋陀羅!觀察外道的教法,他們不依三法印,沒有八聖道,當然就沒有解脫的修道者。雖然他們說有,那不過都是妄言。

 

『須跋陀羅!我八十年前四月初八日降生在王宮,後來受教育時也曾被六師外道所迷。我十九歲的那年二月初八日出家,三十一歲的那年十二月初八日在菩提樹下成道,今天是八十歲的二月十五日,我於午夜在此娑羅雙樹間涅槃。

 

『須跋陀羅!從我成道的時候起,這個世間上才真正的有沙門;我涅槃後,留正法於人間,信仰的人定能獲得解脫,佛陀才真正是一切智慧之源。』

 

須跋陀羅聽聞佛陀的真理之音,心中的迷霧頓時開朗,當即證得阿羅漢果,他頂禮佛陀的聖顏,發願作佛陀住世最後的弟子,並就在佛陀身旁先入涅槃,大家見了都很感動。

 

佛陀以吉祥臥的姿勢臥在娑羅雙樹之間床上,很多的弟子圍繞在佛陀的四周,大家都是揩鼻抹淚。這時,風息林靜,鳥獸沒有鳴聲,樹木之皮流出水滴,百花都萎謝凋零。整個的世間都現出寂寞蕭條的現象。

 

佛陀心如止水,和平常說法沒有兩樣,靜靜的向諸弟子作最後的遺教:

 

『諸比丘弟子!我涅槃以後,你們要尊敬珍重波羅提木叉,善為受持,不要遺忘。戒就是指導你們的大師,你們持戒,如貧窮的人得到寶物,如黑暗中燃起明燈。這和我住世,沒有甚麼不同。

 

『諸比丘弟子!你們要弘通正法,從事自利利他和救人救世的真理運動,不要貪圖財利,不要販賣貿易安置田宅。你們修道利人,自有人供養,不用為生活操心。

 

『諸比丘弟子!你們要奉行正法,不要占相吉凶和咒術仙藥,不要結好貴人,親厚媟慢,你們應該節身時食,清淨自活;要端心正念求度,不要顯異惑眾。

 

『諸比丘弟子!你們更應該節制六根,不要讓六根追逐六塵,以免放逸墮落。好像管理兇悍的惡馬,一定要用轡制,不然,將會把人牽墜入陷坑之中。惡馬之害,只有一世,六根之害,殃及累世,這是不能不謹慎注意。

 

『諸比丘弟子!眼耳鼻舌身意的六根,是以心為主,大家要好好制心,心的可畏,甚於毒蛇、惡獸、怨賊。好像人的手中拿著蜜器,動轉輕躁,觀看到蜜,不見前面舉步就有陷坑。放縱心意,好像狂象無鉤,猿猴得樹,能夠喪失一切善事,所以你們要精進修道,把心棲於安靜的境界。

 

『諸比丘弟子!你們接受到飲食供養,應當作服藥之想,好和壞都不要增減。不要起貪瞋之心,飲食不過是為資養色身,除去身體的饑渴。受食要如蜜蜂在花上採蜜,但取其味,不損食香,不要多求,以免壞其善心。

 

『諸比丘弟子!假如有惡人前來傷害你們,你們當自攝心,不要起瞋恨的念頭;更要護口,不要說惡毒的語言。你們要知道放縱瞋恚的心,就能妨礙修道,破諸善法,壞好名聞,失去一切功德之寶。忍的美德,持戒和苦行都不能及。能夠行忍的人,才是有力大人!假若不能用歡喜之心,忍受惡罵之毒,如飲甘露,就不能稱做有道的智慧之人。

 

『諸比丘弟子!你們不要有驕慢的心,不要有諂曲的心,不要有欺誑的心,不要有慳吝的心,心宜端正,以質直為本。

 

『諸比丘弟子!你們應當知道多欲的人,苦惱亦多;少欲的人,才是住於安穩的世界。你們要脫離苦惱,就要知足,知足之法,才是幸福安樂之道。

 

『諸比丘弟子!你們要勤於精進弘法修道,則事無大小,就沒有困難之處,好像涓涓的細流,也能鑿石穿山,進入大川巨海;否則,對於弘法的家務,利生的事業,常常懈廢,如同攢木取火,未熱而息,雖然要想得火,火怎能自動跑出來呢?

 

『諸比丘弟子!你們要不忘正念,一切煩惱惡魔就不能侵入。你們要做勇猛的將軍,披著重鎧,持著禪定的刀刃,征服六塵境界的魔軍;佩著智慧的利劍,知道世間生滅的法相,降伏一切諸有的苦患。

 

『諸比丘弟子!在生死的大海中,你們要撐好智慧的法船,渡過愚癡愛執的濁流,燃著智慧的燈光,走過無明闇冥的世間。常以聞思修的智慧,才能進入三魔地。

 

『諸比丘弟子!你們要記好我說的法,不要忘失。我如良醫,知病說藥,服與不服,咎不在醫;我又如善導,導人善道,聞者不行,過不在導。

 

『諸比丘弟子!我所說四聖諦十二因緣,是宇宙人生真理,今我將要涅槃,如有疑者,可速問我,我當為你們解答。』

 

夜是靜靜的,沒有別的音聲,只有佛陀說法的音聲,月光分外明亮,流星劃過長空,諸比丘弟子呼吸不敢有聲,聆聽佛陀最後的法語。最後佛陀問大家對四聖諦、十二因緣有不解的地方,可提出來問。如是三問,大家都默默無言,因為都沒有疑惑,當時天眼第一的阿那律就對佛陀說道:

 

『佛陀!我們了解四聖諦和十二因緣的真理,在這個世間上,月可令熱,日可令冷,佛陀的四聖諦和十二因緣的教法不可令異。』

 

佛陀非常安靜,沒有一點疲倦的樣子,這就是將要進入涅槃的佛陀嗎?叫人真難以了解,諸比丘弟子都在黯然的啜泣。

 

 

 

释迦牟尼佛传

第四十八章 涅  槃

 

 

西山上高懸著一輪滿月,在二月十五日的午夜時分,它顯得是更大更美,但誰也不去注意,大家只沐浴在佛陀的愛的慈光中。

偉大的救主佛陀,看看時間要到,他又慈祥的對諸比丘和皈依的弟子們作最後的叮嚀:

 

『諸弟子!你們不要悲哀,我在世上就是把肉體的生命活上數千萬年,和你們共同在一起,但有會合就有別離,這是不變的道理!這個世間上現在已有四聖諦和十二因緣之法,大家都會明白自利利他的道理,佛法已具備,我進入涅槃常在法性中照顧你們,還有甚麼可悲哀的地方呢?

 

『我所要度的眾生皆已度盡,還末度的眾生,皆已作了得度的因緣。現在已沒有讓肉體繼續存在的必要,你們隨順我的教法而行,就是我佛陀的法身常在之處!』

 

多麼有權威的聲音啊!多麼偉大崇高而永世長存的救主佛陀啊!

 

佛陀就這樣安靜的進入了涅槃,這時娑羅雙樹都變成白色,一片烏雲遮蔽了月光,狂風從四方吹起,山川震撼搖動,火燄從地中冒出,清流都滾沸起來,天人擂鼓打鑼悲歎傳報,弟子們搥胸頓足號哭失聲,百獸從山中狂奔而來,群鳥集在林間亂飛亂鳴。──這一切都是在為三界導師佛陀的涅槃致哀!

 

佛陀涅槃以後,弟子們用金棺收殮起聖體,上面裝飾著寶幢幡蓋,並以一切名貴的香華莊嚴在四周。這時在遠方的大迦葉聞訊趕到,撫著金棺痛哭失聲,佛陀不滅的靈光,知道首座的弟子大迦葉趕到,特從金棺中伸出足來,大迦葉見了更是感動流淚道:

 

『慈悲的救主!偉大的佛陀!請您放心,我們會依照您的足步來行!您永劫的壽命會長存世間,您的甘露之法會流布一切地方,您的慈悲德光會庇護一切,您像是永遠不滅的太陽!』

 

大迦葉說後,佛陀的足收進金棺之中,弟子們又號哭起來,正當弟子們號哭時,佛陀用三昧真火荼毘了。

 

佛陀荼毘後,舍利為拘尸城的末羅族所得,各國的國王不服,都帶兵前來征討拘尸城,奪取佛陀的舍利,後經調解,由摩竭陀國阿闍世王領導,八國共分舍利造塔供養。

 

佛陀涅槃後的九十天,是五月十五日,由五百大阿羅漢的常隨弟子,公推大迦葉為上首,離竹林精舍西南一里多的耆闍窟山的大石室中,由多聞第一的阿難誦出經藏,持戒第一的優波離誦出律藏,經過大眾的印可,完成八萬四千法門,永作生死海中的寶筏,這就是佛典的第一次結集。

 

佛陀的真理言教流傳至今,依法修行而得救的人,其數之多,實在難以統計;受佛陀之光庇護的人,在今日世界上那一個角落沒有?佛陀實在是我們人格最高的模範,是我們三界眾生的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