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金的故事1080p:世局变化的脉络与逻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04:06:09

世局变化的脉络与逻辑

改革就是从计划经济改向市场经济,开放就是放弃闭关锁国。这一改变,立即就把生产力释放了出来。

上周写《中国复兴的大历史观察》,从100年的时间长度来看这30年来中国的崛起。很多西方人看不懂这30年来中国的崛起现象,把时间放大到100年,就比较能够从历史发展的脉络与逻辑中,得到一些启发,明白其中存在的历史的偶然与历史的必然。写完后意犹未尽,30年也好,100年也好,严格地说,都还不是大历史,干脆,再续两篇,把时间、空间进一步拉大,让我们从300年与3000年的角度,更深入地来看看中国在世局发展与变化中的浮沉。

人类的18世纪,发生了影响人类历史深远发展的两件大事:一是工业革命,二是“早期的”资本主义。前者从技术面提高了生产力,后者从体制面提高了生产力,途径虽异,效果却同,都是生产力的巨大释放。也因此,造就了一个以英国为核心、以西欧为范围的近代文明的崛起。

这个以英国为核心、以西欧为范围的近代文明的崛起,好比是一部极有效率的经济机器,运转一段时期之后,很快就面临到两个瓶颈,一是市场饱和了,二是资源不足了。为了突破这两个分别是属于需求面与供给面的瓶颈,英国及随后的其他西欧国家只能向外寻找更大的市场及更多的资源。于是先后就走上了(1)重商主义,(2)帝国主义,(3)殖民主义。攫取全球范围的资源与市场为他所用。

其时也,全球范围之内,经济最成熟的国家有三个:印度、中国与日本。于是,首先就先把印度给殖民了,成立了所谓的东印度公司;接着,继续向东,尝试接触中国与日本。由于中、日两国都处于锁国时期,西方一再试图与之通商均不得要领,最后遂采取强硬手段,逼迫两国门户开放。1842年,鸦片战争英国打败中国,签《南京条约》,五口通商;1853年,美国敲开日本门户,签《神奈川协定》。两国遭遇如出一辙,但两国却做出了不同的反应,不同的反应决定了两国此后不同的命运。

当时日本的政治人物显然更有历史观、战略观,知道中、日不敌西方,证明了自己已经落后了,必须进行开放与改革,并且以西方为师。遂有福泽谕吉的“脱亚入欧”论及像伊藤博文一众精英分子推动的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以欧为师,派留学生赴欧取经,犹如当年派遣唐使赴中取经。从1868年开始的明治维新,才30年,就立竿见影,振衰起敝了。1895年,甲午战争,打败昔日之师中国,继之1905年打败沙俄,从此奠定了一个世纪作为大国的基础。日本的明治维新其实就是日本的“改革开放”,只是比中国的改革开放早了111年而已。

相形之下,中国比较坎坷。先有义和团的抗拒及清末的颟顸,后有百日维新、辛亥革命以及建立民国后的五四运动,但显然都挠不到痒处。不仅如此,军阀内争、国共相争、日本侵华又进一步耗损了中国的元气。1949年新中国成立,但又走上了计划经济及公有体制闭关锁国的道路,其间又反复出现各种政治运动与文化大革命。到1976年,四人帮垮台、文革结束时,几乎已到了精疲力竭、山穷水尽的地步。

中国很幸运,就在山穷水尽疑无路的时候,邓小平还在,还能复出。以邓小平当年接触西方的经验,明白什么是市场经济与民营体制,明白中国必须要进行改革开放。改革就是从计划经济改向市场经济,由公有体制引入民营体制;开放就是放弃闭关锁国。这一改变,立即就把生产力释放了出来,仅仅30年,也是仅仅30年,就让中国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重新崛起了。

如果说,1868年日本的明治维新是日本的“改革开放”,那么晚了111年的邓小平的改革开放,又何尝不可视之为中国的“小平维新”呢。中国“回归”到了市场经济,也就是回归到了中国在人类历史上一贯的作为大国的主潮流了。

续上周。前面谈到,中国近一、两百年来之衰,一是因为西方抓住了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生产力爆发,迅速崛起;二是因为中国闭关锁国,抗拒改革,以致江河日下,一直到1978年。

但可以补充一点,其实中国的经济命运在稍早的1949年后就出现了转机。1949年两岸分治,台湾相对比较幸运,因为一些历史的机缘,走上了市场经济与民营体制,所以没有多久,就是走出了战后经济的凋敝,10年脱贫,然后,10年小康,再10年富裕,成了东亚四小龙之一。大陆相对坎坷,先走上极左的计划经济与公有体制,又遭遇一连串的政治运动与10年文革,直到1978。所以从1979邓小平的改革开放走上市场经济与民营体制之后,也一样是出现了生产力的爆发,也一样的是10年脱贫,10年小康,10年富裕。这即是从300年时间长度,即“中历史”的角度,来看中国的崛起。——中国只要走上了市场经济,它的崛起就是历史的必然,而不是历史的偶然。

可以再从更长的3000年的“大历史”的角度作一个观察。中国三千年历史,经历了数十个朝代,有兴有衰,有强有弱。一般比较多的共识是,强盛者如汉与唐,也许也可以包括明、清两代中的一个部分,弱者撇开未大一统的时期不谈,宋朝应是比较有代表性的,毕竟当时统治的版图相对较小。

我想要指出的是所谓“汉唐威仪”、“汉唐盛世”,汉与唐,当然是中国3000年历史中最精彩、最强盛的两个朝代,但分开来,做一个横向的观察,汉朝的中国肯定同时也是当时,即2000年前,全球范围中最强盛的国家;与此类似,唐朝的中国同样也是当时,即1300年前,全球范围中最强盛的国家。

汉、唐的例子或不足为奇,有趣的是宋朝。宋朝无疑是中国3000年历史中相对最弱的朝代之一,几个有名的皇帝文采风流,但却“稍逊风骚”,武功乏善可陈。但即便如此,我们把宋朝也摆到当时,即1000年前的全球范围中做一个比较,可以发现,宋朝的中国同样还是全球范围中最强大的国家。不但衡量经济产生的“GDP”如此,连影响中国及全球深远的四大科技发明也都集中在宋朝。

结论是,不论3000年前、2000年前、1000年前,不论中国的哪一个朝代,尽管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盛有衰,但放在全球范围中去做国际评比,却始终是在当时代全球范围中最强盛的。

其中缘由为何?很简单,就是市场经济加民营体制!中国从来就是市场经济加民营体制的,市场经济加民营体制,与中国人民族基因中的勤奋与储备结合,不可能不爆发生产力,加上中国人的脑力智慧,就会产生巨大的科技力,这就解释了中国为什么从来就是全球经济最出色的国家的道理。

还剩下一个问题,如何证明中国从来就是市场经济加民营体制的。著名经济学家邹至庄教授在他的大作《认识中国》中指出,宋代名画《清明上河图》就足以说明一切。

《清明上河图》中,我们可以找到餐厅、商店、马车、船运,人们有的劳动,有的享受余暇,也有的进行贸易,……,这一切,描绘的就是活龙活现的市场经济加民营体制。

由于中国从来就是市场经济加民营体制,所以中国的经济从来就是全球最强,在3000年的历史长河中都是如此,直到200年前的公元1800年之后。所以,1979年迄今的30年,中国又走上了市场经济加民营体制,中国的经济再度崛起,乃是一种复兴,是一种向中国大历史主潮流的“回归”,这即是从“大历史”角度观察的世局变化的脉络与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