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云邮企业版:向拒绝指令特警支队长致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6:04:54
编辑怡爽文/
向拒绝指令特警支队长致敬
王石川
在被困20个小时后,两岁的女童小伊伊成了最后一名获救者。据报道,参与救援的温州市特警支队长邵曳戎,坚持原地清理,这个坚持拯救了一条生命。邵曳戎说,“我是下午接到指令说要用吊机把车厢吊起来的,放到桥下来清理。我不同意,在铁轨上也就是原地清理。”
“你不知道里面还有没有生命,万一有呢?你怎么向人家交待?”邵曳戎如是说。没有优美的言辞,没有煽情的表达,质朴的大白话里流露出了是对生命的尊重和呵护。正是这固执而柔和的坚持,造就了小伊伊的幸存,被黑暗包围20个小时的小伊伊等到了曙光。
关键时刻的坚持,彰显了救援队员的责任。事实上,“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发生后,中央领导当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各有关部门和地方务必把救人放在第一位,全力以赴组织好救援工作。邵曳戎等人正是用良知和责任,在实践“把救人放在第一位”。“把救人放在第一位”,就要不遗余力地施救,就要争分夺秒地施救;“把救人放在第一位”还体现在,绝不轻易放弃施救,绝不潦草收场、快速撤离。
众所周知,地质灾害发生后存在“黄金72小时”的黄金救援期,在此时间段内,受灾民众的存活率极高。每多挖一块土,多掘一分地,都可以给伤者透气和生命的机会。交通事故虽然不同于地质灾难,但同样存在一定期限的黄金救援期,如果草草清场,很可能导致尚有存活机会的民众含恨离去。而小伊伊的成功获救,正佐证了这一点。假如邵曳戎没有坚持呢?后果不堪设想。
小伊伊获救了,她的父母却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不少网友感叹,“最大的不解是,仅仅9个小时就宣布没有生命体征;最大的迷惑是,仅仅20个小时就放弃原地清理,将铁路线上的脱轨车厢吊运到桥下;仅仅50个小时,就完全清理第一现场。”这悲情的吁问令人动容,也引人共鸣,假如再慢一些、再细致一些、再有耐心一些,也许能拯救更多的生命!
基于此,就不能不追问,为何仓促清理现场?如果说是为了通车需要,但通车再重要,也没有生命重要。况且,参照国际管理,事故发生后保留现场是必须之举,即便确为通车考量,也应该由司法部门固定证据后,才能改变现场。如果现场被破坏,关键的信息流失,就必然为国务院调查组调查带来麻烦,也必然为日后司法部门认定责任增加难度。
报道中有一个细节,半睡中,小伊伊误以为护士是妈妈,“妈妈,你去哪里了?我还以为你不要我了”。这句话让无数人洒下热泪。人们常说,没有真相就难以达成谅解,就无法形成共识,也不可能实现和解。诚然,小伊伊幸存的背后其实存在诸多谜团,当初是谁草草确定现场已经没有生命迹象?是谁下令用吊机把车厢吊起来的,放到桥下来清理?又是谁决定尽快清理现场……不厘清这些疑问,真相就很难大白于天下,又何以告慰死伤者,如何面对小伊伊的清澈双眼?
奥地利诗人里尔克在诗歌《沉重的时刻》中说道:“此刻,有谁在世上的某处死/无缘无故地在世上死/望着我……”7月23日晚,那列开往天国的动车,早已定格成这个民族的惨痛记忆,也早已具化为国民的沉重时刻。小伊伊是幸运的,祝愿她健康成长,更期待责任人早日受到应有惩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