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迪达斯沐浴露好用吗:鱼类的营养和饵料配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2:38:37
一、鱼类的营养要求
鱼类作为变温动物,与陆生动物相比,除了有其共性的营养要求外,还有独特的营养和代谢特点。鱼类对于蛋白质有较高的需求量,需有10种必需氨基酸。对脂肪的利用率也较高。但对糖类的利用能力较差。它们可自由吸收和利用水中的钙离子。由于鱼类是生活在水中的变温动物,所以基础代谢低,其体温和水环境一致,因而饲养所耗的饲料也比陆生动物低。
鱼类食物营养的作用,主要是供给鱼体生长和修补组织所必须的物质及提供生理活动时所消耗的能量。鱼类需要的基本营养素有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和无机盐。前三种称为基本能源物质,在代谢过程中直接提供能量和修补组织。后二种为辅助能源物质,除起调节组织机能作用外,无机盐还参与组织的修建。人们通常称后两种物质为微量元素。饵料中如果缺少微量元素,基本营养物质就会得不到很好利用,将会使能量的转化和生长受到限制。
鱼类是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以鳍游泳的脊椎动物。它们具有随时摄取水分及适应水栖的各种器官和功能,因而不会因饵料中缺水而影响鱼体的生长代谢。
(一)蛋白质和氨基酸;蛋白质本身是高分子物质,可以用酸碱或酶来催化水解为氨基酸。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鱼类摄取的蛋白质,必须经过消化分解后以氨基酸的形式被吸收利用,因而,蛋白质营养价值的高低,取决于其所含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和比例。
鱼类在体内通过生化代谢过程可以自身合成大部分的氨基酸;但还有一部分氨基酸不能自身合成,而必须有赖于外界食物供给,这类氨基酸就称为必需氨基酸。一般认为组氨酸、精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缬氨酸和色氨酸等10种是鱼类的必需氨基酸。不同鱼类对蛋白质中氨基酸组成和食量有不同的要求。
蛋白质对于鱼类的作用是供生长、修补组织及维持生命之用。每克蛋白质在体内分解时可获得17.15千焦(4.1千卡)的热量,其呼吸商为0.8。氧化每克蛋白质大约需要957毫升的氧。
肉食性鱼类中偏于凶猛鱼类对蛋白质的要求最高,它们中有的不仅限于吞摄活食,并且蛋白质的需要量通常占饵料的50-60%,如鳜鱼、鲷鱼、鳗鱼、黑鱼等。一般的肉食性鱼类饵料中蛋白质的需要量为40-50%,如虹鳟鱼、青鱼等。杂食性鱼类对饵料中蛋白质要求占35-40%,如鲤鱼和罗非鱼等。草食性鱼类及某些杂食性鱼类对蛋白质的要求最低,一般需要量为25-35%,如草鱼、鲂、鲫鱼等。但不管是哪一类鱼与陆生动物相比,饵料中蛋白质的要求均高于家畜2-3倍。

即使同一种鱼类在不同发育阶段或不同的环境中对蛋白质的要求量也不相同。通常幼鱼因代谢水平高,比成鱼需求高些。同种又处在同一发育水平上的鱼类,高温比低温时需要蛋白质量较高,而同样温度下在咸水中饲养的鱼类比在淡水中需求更高的蛋白质量。此外,鱼类在溶氧高的条件下比溶氧低的条件下要求更多的蛋白质。了解这些因子对饲养不同发育阶段的同种鱼类或在不同生态状态时,合理确定饵料中的蛋白质含量十分有益。但饵料中蛋白质量过多,会导致鱼类生长减慢,不仅会造成浪费,甚至还会引起鱼体中毒。因此,在配饵料前必须先摸清这种鱼类对蛋白质的需求量与氨基酸的平衡。表15列出的是常见网箱养鱼每100克鱼体蛋白中必需氨基酸的含量。从表中可以看出,大多数鱼类对精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赖氨酸、缬氨酸的需要量较大,一般每100克鱼体蛋白质中含5000-8 000毫克。组氨酸、苏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次之,一般每100克鱼体蛋白质中含2 000-4 000毫克。鱼类对色氨酸的需要量较少,在1 000毫克以下。
(二)脂肪和必需脂肪酸:脂肪为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醇,是高能量物质,比等量糖类或蛋白质产生的能量高出2.25倍。每克脂肪氧化后可得38.91千焦(9.3千卡)的热量,其呼吸商为0.7。氧化1克脂肪约需2 013毫升的氧气。
脂肪也是组织细胞的成分之一。它具有保护内脏,贮藏热能的作用。高等动物的脂肪可保持体温、防止热量散失。此外,鱼类的脑和皮下等某些组织具有较多的脂肪。鱼类在饵料不足或越冬阶段消耗积存的脂肪来维持生命活动。脂肪中也有必需脂肪酸,如甘油酸、亚麻酸及花生四烯酸等。同时脂肪中的磷脂类(如磷脂和固醇)是脑和神经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脂肪又是脂溶性维生素的良好溶剂。
鱼类对脂肪的利用率较高,所以可以通过足够数量的脂肪代谢来提供能量,从而节约蛋白质的消耗。然而脂肪的价格毕竟要比糖类高,而且含脂量过高的鱼类并不一定为健康的鱼或为消费者所欢迎,通常最好用更廉价的糖类来作为热能。另外脂肪的氧化变质常会危害鱼类,所以在配合饵料时,只要适量的脂肪配比就可。
不同鱼类对脂肪的要求不同,并且也受环境的影响,好的鱼饵料一般含4-18%的脂肪。如鲶鱼在28℃温度下,需要含有12%的类脂物,而在温度23℃时,饵料中含有5%的类脂物就足够了。鲤鱼在23℃以上,饵料中脂肪含量为10-15%,温度低于23℃,饵料中脂肪含量可以低些。鳗鱼的饵料中含10%的脂肪,香鱼饵料中脂肪含量为5%或更低些。鱼类饵料中的脂肪需要量主要随鱼种及环境的不同而异,并非与鱼类的食性类型有关。
脂肪氧化所产生的醛、酮、酸等是对鱼类有毒的物质,所以为防止氧化,鱼饵料如不现做现吃而要贮藏较长时间,最好应用机械压榨或溶剂抽提法萃取,待用时再加进去。同时为防止或减轻氧化作用的发生,饵料中还可添加a-生育酚或其他的抗氧化剂。
(三)糖类:糖类也称碳水化合物,由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植物的种子、果实和某些植物的根、茎、叶,均含有丰富的糖类。它是鱼类最廉价的能量来源。每克糖类经氧化可产生17.15千焦(4.1千卡)的热能,其呼吸商为1。氧化1克糖类需消耗829毫升氧气。
鱼类对饵料中糖类的利用率较低,肉食性鱼类最差,其中部分鱼类饵料中只能利用5-10%的糖类,如鳗鱼和蛳鱼。但部分肉食性鱼类可达10-20%的水平,如真鲷和虹鳟。杂食性鱼类饵料中糖类含量可达到30-40%,如鲤鱼。草食性鱼类对糖类的利用水平较好,饵料中含量可达40-60%。多数鱼类对熟淀粉的消化吸收效果比生淀粉好。
鱼类对单糖的利用水平较好,依次为双糖、简单的多糖、糊精、煮熟的淀粉及生淀粉。某些鱼类肠道中的寄生细菌具有纤维素酶,能将纤维素分解成单糖供鱼类利用。
(四)维生素:维生素是维持鱼类生长发育,保证生理正常活动的、分子量较低的活性物质。鱼类本身没有或极少有合成维生素的能力,必须依靠饲料来提供。绝大多数的维生素是辅酶和辅基的组成部分,参与体内各种生化反应及代谢过程。鱼类饵料中长期缺乏维生素可造成代谢失调,影响生长,并产生各类维生素缺乏症,甚至造成死亡。
根据维生素的物理性质,可分为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前者包括维生素A、D、E、K;后者包括B族维生素(维生素B1、B2、B3、B5、B6、B11:、B12)、维生素C、维生素H、肌醇和胆碱等。
1.脂溶性维生素
(1)维生素A:也称抗干眼病维生素,主要是保持眼睛的视觉和结缔组织的正常功能。每天每千克鱼体重需要lOO-500国际单位。
(2)维生素D:也称抗佝偻病维生素,可促进肠道对磷酸盐的吸收,有机和无机盐间的转化以及柠檬酸盐的氧化。若缺少则鱼类的生长受影响,每天每千克鱼体重需要20-100国际单位。
(3)维生素E:也称生育酚,主要是防止不育症,并与肌肉的正常发育及代谢有密切的关系。每天每千克鱼体重需要1-5毫克。
(4)维生素K:主要功能为促进血液凝固。每天每千克鱼体重需要0.1-0.5毫克。
2.水溶性维生素
(1)维生素B1:也称硫胺素。其功能与糖类代谢有关。每天每千克鱼体重需要0.5-1.0毫克。
(2)维生素B2:也称核黄素。其功能与蛋白质、脂肪和糖类的代谢有关。每天每千克鱼体重需要1-3毫克。
(3)维生素B3:又称泛酸。主要功能为增进食欲、维持鱼类正常生长、增进体质、增加存活率。每天每千克鱼体重需要1-4毫克。
(4)维生素B5:又称烟酸、尼克酸。主要功能为参与组织的生理氧化过程,也是某些辅酶的组成部分。每天每千克鱼体重需要1.5-10毫克。
(5)维生素B6:又称吡哆醇。为氨基酸代谢中的重要辅酶,与造血功能及神经的正常活动相关。每天每千克鱼体重需要1-3毫克。
(6)维生素B11:又称叶酸。主要功能为维持正常生长。每天每千克鱼体重需要0.01-0.1毫克。
(7)维生素B12:主要功能为促进生长及参与正常代谢。每日每千克鱼体重需要0.01-1.0毫克。
(8)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主要功能为促进生长,减少死亡率。每日每千克鱼体重需要1-10毫克。
(9)维生素H:又称生物素。主要功能为增进食欲,加速生长及防止贫血粘液病的发生。每日每千克鱼体重需要0.005-0.05毫克。
(10)肌醇:主要功能为促进生长,提高存活率,防止烂鳍病发生。每日每千克鱼体重需要5-10毫克。
(11)胆碱:主要功能为参与脂肪代谢和维持鱼体的正常生长。每日每千克鱼体重需要50-70毫克。
(五)无机盐:无机盐是构成鱼体组织的重要部分,是维持机体正常生理机能不可缺少的物质,也是酶系统的重要催化剂。它可以促进鱼类生长,增生组织,平衡和维持血液的酸碱度,调节渗透压和提高鱼体对营养物质的利用。缺乏无机盐就会产生许多明显的缺乏症。
鱼类所需的无机盐主要有钙、磷、镁、钾、钠、铁、碘。其他尚有锰、锌、铜、钴、硒、氯、氟等。由于这些物质含量较少,在鱼类饵料量中只占4-8%,所以称为微量元素。
1.钙、磷和镁:是鱼类骨骼的重要成分,缺乏其中之一,鱼类的骨骼生长不良,出现软骨病。血钙和血镁的不足,会引起痉挛。在一般饵料中,都含有足够的钙,同时鱼类也能在水中直接吸收钙,以满足代谢的需要。但鱼类从水中直接吸收磷就困难得多。许多鱼类(鲤、虹鳟和真鲷)饲料中如果含有充足的磷,它们就能从水中吸收足够数量的钙。鱼类要求饵料中的钙与磷之比通常为1:1。
2.钾和钠:是维持鱼体组织正常兴奋性、渗透压及各种生理机能所必需的物质。在鱼体内直接受肾上腺皮质素的影响。一般钾在动植物的组织中较多,而钠在植物组织中较少,因此在草食性鱼类的饵料配方中应适当添加一些食盐,使其占饵料总量的0.5-1%。
3.铁和碘:铁是血红素的主要原料,缺乏时出现血液变性,血红素下降,引起贫血症。碘是组成甲状腺的重要成分,鱼类缺碘时将会出现甲状腺肿大,一般的海盐、鱼粉、海藻中均含较丰富的碘。
此外,其他众多的微量元素,长期缺乏时均可引起疾病。但通常所需含量较少,并且在一般饵料中均已有适当含量,故在添加无机盐时不如上述几种元素重要。
二、饵料的配合和加工
(一)人工配合饵料的原料
1.植物性饵料:植物性饵料的原料种类繁多,包括饼粕类、谷实类、糠麸类、块根块茎类、糟渣类、壳粉类(粗饲料)及青绿饲料类等。植物性饲料一般都是低蛋白质的饲料,因此,植物性饲料的生理价值较差。但是它来源广、产量高、成本低,如能正确使用,并利用蛋白质的互补作用来提高饵料效果,仍是很重要的养鱼配合饵料原料。植物性饵料中豆科植物的种子,如大豆等是一种高蛋白质饵料原料。由于植物性饲料的价格便宜,来源方便,是我国目前配合饵料的主要原料。表16列出了常见各类植物性饵料的营养成分。





从表中看出,饼粕类含蛋白质量最高,而无氮浸出物含量相对较低。饼粕类中豆饼和豆粕含蛋白质约46%,即使含蛋白质量最低的糠饼也达17.48%。谷实类除黄豆含蛋白质44%,蚕豆、豌豆24-27%外,一般谷实类含蛋白质量为10-20%。糠麸类蛋白质含量为10-12%;壳粉类蛋白质含量多数在5-10%,仅少数种类达20%左右。块根、块茎类和糟渣类因不是干制品,蛋白质含量更低,一般仅1-5%,并含较高的水分。青绿饲料具有85-90%的水分,仅含1-3%蛋白质,但这类饵料因植物体含有多种维生素和无机盐等微量元素,对草食性的草鱼、鳊鱼、鲂鱼特别需要,饲养这类鱼在投喂配合饵料时适当夹着喂青绿饲料,将会促进网箱养鱼类快速生长,从而提高配合饵料的效率。
2.动物性饵料:动物性饵料的特点是蛋白质含量高,氨基酸组成好,而且容易被鱼类消化与利用,缺点是价格稍高,来源有限。动物性饵料在饲养优质肉食性鱼类使用十分广泛,在国外是工厂化养鱼或网箱养鱼的主要蛋白源。目前我国网箱主要养的是草食和杂食性鱼类,而且由于动物性饵料的原料来源少,价格高,故仅限在养鳗、养鳟时投加的比重较大,一般网箱养杂食性、单食性鱼类时仅少量添加应用。表17列出了常见动物性饵料原料的营养。

从表中可以得知,除动物骨骼或鱼类的鲜品外,一般动物性饵料的干品,其蛋白质含量均在50%以上,其中最高的是血粉和羽毛粉,其蛋白质含量竟达83.8%和75.5%。
(二)添加物:主要有维生素、无机盐、油脂、抗生素药物、着色剂、引诱剂和粘合剂等。对维生素、无机盐的作用,前已述及,下面只介绍其他几种添加物。
1.油脂类:油脂类在配合饵料中主要是为提高能量和满足鱼类对必需脂肪酸的需要,水生动物油和大豆油是理想的油脂添加物。
2.着色剂:有些养殖鱼类体色不如自然状态美观。为便于销售,可添加一些着色剂,以改善鱼类的颜色。如日本饲养的真鲷、香鱼、金鱼等,一般都在饲料中加一定的着色剂。常用的着色剂有虾黄素、阿扑卡诺丁酸脂等。
3.粘合剂:为使饵料定形,防止在水中散失,要在面团状和软颗粒饵料中加些粘合剂,以增加定形效果。常用的粘合剂有a-淀粉、羧甲基纤维(化学浆糊)、麦粉、海带胶等。其加入量随不同粘合剂和不同制形的饵料而异。某些硬颗粒饲料为了延长其在水中的定形时间或在制作时便于粘合,也可添加少量的粘合剂。
4.引诱剂:鱼类对优良饲料都有一定的嗜好和被吸引力。为了增进鱼类食欲,在有些饲料中添加特定的引诱剂。如蛳鱼可以用柔鱼肝油来引诱。巴非蛤能引起鳗鱼强烈的食欲,鳍鱼肉对真鲷有良好的引诱效果。蚯蚓、牛肝、牛血对斑点叉尾鲴能引起强烈的食欲等。但并不是所有鱼类都要用引诱剂,而且即使是需要用引诱剂的鱼类也只是在开始训练摄食阶段使用,一旦鱼能正常摄食,就可停止使用。我国常见的网箱养鱼对配合饵料都有较好的摄食能力,因此,并不需要添加引诱剂。
5.酵母;是发酵工业的副产品,营养成分比较丰富,并且往往还含有能促进生长的因子。国内外常用作养鱼添加剂使用。常用的酵母有啤酒酵母和饲料酵母等。啤酒酵母是生产啤酒时的副产品,含丰富的水溶性维生素;饲料酵母又称纸张酵母,是纸浆厂净化废水后的副产品;白地霉酵母是淀粉厂常生产的酵母。这些酵母营养成分都比较丰富。由于酵母的价格比较贵,故常作为一种添加剂使用,一般在饵料中的添加量为1-5%。
石油酵母是以石油产品为原料所培养的微生物而得到的一种单细胞蛋白质。其蛋白质含量一般为50-70%,维生素含量也很丰富。在国外用石油酵母来直接饲养鲤鱼、鳗鲡、鲷鱼、蛳鱼、鲶鱼等均获得成功。在国内通过鳗鱼和鲤鱼的试验,也都获得理想的结果。但石油酵母生产成本较高,同时饲养出的鱼类易产生气味,并且在所使用的石蜡中确实存在着环芳香族碳化氢(DCA),这是一种致癌物质,因此对其开发利用应受到限制。
(三)饵料配方:不同种鱼类有着不同的饵料配方,大体上按肉食性鱼类、杂食性鱼类和草食性鱼类划分。在制定鱼饵料配方时,主要体现蛋白质含量和糖类利用水平的不同,而饵料中脂肪的含量一般与鱼类的食性类别相差不大,主要随饲养鱼类的发育阶段及环境条件而定。表18列出了上述三类鱼饵料配方中蛋白质、糖类、脂肪的含量范围,但这仅适用于在开始试养鱼类时一种参考,以后可随生产需求进一步加以修正。

我国70年代末,各地才开始应用配合饵料养鱼,对各种常见养殖鱼类都提出过适合本单位和本地区的饵料配方,有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多数仍未达到最佳配方或全价饵料的水平,下面介绍各地部分饵料配方。
1.草鱼饵料配方
(1)长江水产研究所配方:77一I号配方,油菜秸50%、黄豆秸17%、豆饼30%、蚕蛹3%,另加骨粉1%、食盐1%,饲养鱼种时饵料系数为1.52。78一Ⅱ号配方,油菜秸60%、豆饼15%、米糠15%、蚕蛹10%,另加食盐1%,饲养鱼种的饵料系数为1.92。该所1973年开始利用稻草粉饲养草鱼,结果可以养成商品鱼,但饲养系数较高,为4.6-9.9。
(2)上海市水产研究所配方:豆饼粉35%,鱼粉5%,米糠30%,麸皮30%,另加1%的骨粉和混合维生素制剂,并用羧甲基纤维作为粘合剂,用量为饲料总量的l%,饵料系数为2.5-3.0。
2.青鱼饵料配方
(1)上海水产研究所配方:豆饼粉47.5%、鱼粉35%、大麦粉15%、酵母粉1%、矿物混合剂和维生素1.5%。饲养商品鱼的饵料系数为1.85。
(2)浙江淡水水产研究所配方:蚕蛹粉30%、大麦粉20%、菜饼粉10%、稻草粉40%,另加骨粉0.5%、食盐0.5%。或蚕蛹粉20%、大麦粉20%、菜饼粉30%、稻草粉30%,另加骨粉0.5%、食盐0.5%。饲养青鱼的饵料系数为3.0左右。与草鱼、鲤鱼、鲫鱼、鳊鱼混养总产系数为1.49-1.66。
3.鲤鱼饵料配方
(1)上海水产研究所配方:豆饼50%、鱼粉15%、麸皮15%、米糠15%、维生素添加剂1%、无机盐1%、抗生素下脚粉1%、粘合剂2%。饲养商品鱼的饵料系数为1.7。
(2)北京市海淀水产养殖场配方:鱼粉15%、麸皮30%、豆饼粉35%、玉米粉5%、大麦粉8.5%、生长素1%、食盐0.5%。饲养商品鱼的饵料系数为1.7。
(3)长江水产研究所配方:米糠或糠饼45%、豆饼粉35%、蚕蛹粉10%、地脚面粉8%、骨粉1.5%、食盐1.5%。饲养成鱼的饵料系数为2.27。
4.罗非鱼饵料配方
(1)上海市水产研究所配方:豆饼50%、鱼粉10%、麸皮40%,另加添加物骨粉1%、粘合剂(CNC)1%、混合维生素制剂。网箱养成商品鱼的饵料系数为1.7-2.1。
(2)浙江淡水水产研究所配方:泥炭粉30%、菜籽饼35%、大麦粉20%、麸皮10%、鱼粉5%。饲养商品鱼的饵料系数为3.2。另一配方:泥炭粉50%、菜籽饼粉30%、大麦粉5%、麸皮5%、蚕蛹粉10%。饲养商品鱼的饵料系数为4.08。
5.团头鲂饵料配方
上海市水产研究所配方:鱼粉4%、豆饼27%、菜籽饼14%、大麦粉26%、麸皮22%、菜油磷脂3%、矿物混合剂4%,维生素混合剂与草鱼添加剂相同。该饵料的矿物混合剂同青鱼,可用于加工膨化饲料,但维生素应在颗粒成形后作喷雾式添加。若添喂草类时可不添加维生素。
国内一般生产单位通常应用饵料本身所具有的维生素作为鱼类营养所需,不再另加维生素。在无机盐方面一般是添加骨粉,常用骨粉、壳粉中的灰分及钙、磷含量分别为56-92.5%、29.4-48.8%和0.04-1.41%。上海市水产研究所在早期使用配合饵料池养或网养鱼类时配合的无机盐和维生素添加剂,经试用具有良好的作用。
维生素预混剂配方,一般以每千克饵料所添加的国际单位或毫克数来计算。其用量随不同鱼类而异,国外不少学者对添加量的建议,其变化幅度很大,可在1-4‰的水平。如美国对鳗鱼维生素的添加量为每千克饵料2 000-2 200毫克,鳟鱼为4 000毫克,日本对鲤鱼维生素的添加量为每千克饵料1 200-3200毫克,鳗鱼维生素添加量为2000-3200毫克,然而饵料成本高。为此进行了调整,目前国内外许多科研和生产单位都已相应提出了维生素添加量的经济配方。现将国内上海市水产研究所和国外日本长野处方以及美国科学院对暖水性鱼类的维生素建议配方列表19。从表中可以看出,改良后的维生素添加配方,在每千克饵料中的添加量为500-1 000毫克,其中添加的维生素为胆碱、烟酸、肌醇和维生素C等。这些配方在生产上经实践证明可以应用,从而降低了饵料的成本。

矿物混合剂配方,不同学者提出不同添加量,其总量为4-8%,这也无形中提高了饵料的成本,下面提出国内外常见的无机盐配方,按照这些配方的要求,总含量为1-2%。从表20中可以看出,添加的无机盐中主要成分为磷和钙、镁、钾、钠,其次是铁、锌、铜、碘、钼、铬、硒等。

(四)饵料配方中各类原料的配比计算
1.十字交叉计算法:各种鱼类要求不同的配方,一般用蛋白质含量(%)来表示。当配方中蛋白质(%)含量和饵料原料确定后,接着就要对各种原料的用量进行计算,使配出后的饵料蛋白质(%)含量基本达到要求。对各种原料所需用量的计算方法有多种,但最简便的是十字交叉法(或方框计算法)(图24)。将甲、乙两种原料按其蛋白质含量的百分率分别写在左边的上下两个角上,将欲配成的饵料也按蛋白质需要量的百分率放在两条对角线的中心交点位置上,将原料中的蛋白质百分率减去欲配置的饵料蛋白质百分率,其绝对值经交叉后即为甲乙两种原料的用量。图24所表示的是两种饵料原料,其中豆饼粉的蛋白质含量经查表为46%,青糠的蛋白质含量为14.1%。现欲配成蛋白质含量为35%的配合饵料100千克,那么需豆饼粉和青糠多少千克呢?

当饵料原料多于两种,则可以将含蛋白质量较高的两种饵料等量混合,取其平均值作为一种混合饵料的蛋白质含量,然后与第三种饵料原料进行上述换算。如饵料原料为四种,则可先经过两次两种饵料等量混合,然后再按上述方法计算。
2.方程计算法:与前面的条件相同,欲配置蛋白质含量为35%的配合饵料,可设豆饼粉含量为X,青糠含量为(100-X)千克,则:

解方程得X(豆饼粉)为65.5千克,青糠为34.5千克。
(五)养鱼配合饵料的加工:饵料加工的目的是使成品饵料有较好的适口性,以及加工时通常要受热受压,使淀粉胶质化,有助于与饵料中其他成分的粘结,增加稳定性,减少或避免营养物质在水中散失。饵料经过加工后的形态,大体分粉状和固状饵料两类。  1.粉状饵料:这种饵料可呈粉状或面团状。
(1)粉状饵料:将原料粉碎成一定的细度,直接撒入水中或加水充分混合后泼入水中。粉状饵料入水后成胶质悬浮状细粒,靠水的运动一时不会立刻入水底,这样就容易被鱼摄食。粉状饵料适用于鱼苗和夏花等小鱼种及滤食性鱼类。我国传统养殖的几种鱼类在苗种阶段以及花白鲢、罗非鱼等均可直接投喂粉状饵料。它的优点是饵料加工方便,无需设备,缺点是饵料流失量大,一般仅用于池塘养殖和网箱养滤食性鱼类。网养给食性鱼类一般很少应用这类饵料。
(2)面团状饵料:是指原料经过粉碎、过筛、搅拌、喷油、加水,并添加粘合剂后,调制成面团状的配合饵料。这种饵料富有弹性、粘合性能良好,能保持原料中原有的营养成分,散失比粉状饵料少。因它质地柔软,适合鳗鲡、虾类食用。但如粘合剂选择不当或粘合剂用量太少,饵料仍可在水中严重溶失。
2.固状饵料
(1)硬颗粒饵料:其原料经粉碎、搅拌和充分混合后送入储料箱,再经高速阀门混合机的蒸气提供4-6%的水分,使粗淀粉表面胶质化,从而增加粘结力。并在80-85℃条件下,由环状钢模和压辊的压力下挤出来的饵料并切割成所需要的长度。最后经卧式或立式风冷干燥机冷却至室温,即可待用。
硬颗粒饲料的生产在原料粉碎、搅拌、压制、成形,直到冷却都是连续的,机械化程度高,日生产量大,适合大规模生产场使用。由于硬颗粒饵料在加工过程中温度过高,部分维生素有少量损失,所以,在配料添加这些维生素时应稍加大用量,或者在饵料压挤出来后再将维生素喷撒上去。
(2)软颗粒饲料:由专门的软颗粒机生产,生产工序包括原料粉碎、搅拌、压挤、成形和干燥等过程。软颗粒饵料制作时需加较多的水分,因此,成形后的饵料必须通过干燥过程。干燥的方式可以加热干燥或直接在日光下曝晒。我国饲养草鱼、鲂、鳊、鲤鱼等的养殖场一般规模较小,均使用软颗粒饲料。
(3)膨化饲料:又称泡沫饲料。由挤压机成形。混合粉末通过蒸气加进水分,使饵料中淀粉糊化。在高温高压下通过成形机喷嘴,饵料挤出后迅速减压,致使饵料膨胀发泡而形成膨化饲料。
膨化饲料浮性大,能在水中飘浮24小时不溶散,但由于它在制作时必须加入较多的淀粉,因此,饵料中淀粉含量较高,不适合各种鱼类的需要。同时膨化饵料在制作时因高温而破坏部分维生素。
三、投饵技术
为使网箱养鱼获得最佳的经济效果,则通过降低饵料系数提高生产率是一条重要的途径。降低饵料系数的关键,除最佳的饵料配方和合理的饵料制形外,给食率的制定和合理的投饵方法,显得十分重要。合理的投饵技术包括给食率的估算,最佳投饵次数、时间、方式的确定等,对后一部分的内容将在日常管理中加以说明。
(一)给食率和给食量:正常的摄食状态是指摄食量以某一种增加率递增,而使网箱内的鱼群获得良好生长率的状态。这种状态下的摄食量与网箱内鱼群重量的百分比,称为给食率。反之,网箱内鱼群的总重量如以一定的日给食率投喂,则其乘积就是给食量。鱼类的给食率和给食量通常按日计算,相应地称为日给食率和日给食量。在没有表明的情况下,给食率、给食量本身所指的即为日给食率和日给食量。鱼类的给食率和给食量也称投饵率和投饵量。下式反映网箱中鱼群的日给食率的换算:

式中:R为日给食率(投饵率),W0为网箱中鱼群的重量,Wl为日给食量(投饵量)。
鱼类每日摄食的最大量为日饱食量,相应的为日饱食率。一般说来同一种鱼类的日给食率相当于饱食率的70%。过多的投饵往往会浪费饵料而使饵料系数偏高,并使鱼类产生厌食。网箱中的鱼群只要求每天按制定的给食率投饲。
网箱内鱼群的重量天天在增加,在理论上必须每日调整给食率,这在具体应用时会感到过于麻烦和不便,生产上常用以下三种简便的方法来计算,虽然并不十分精确,但可供生产上参考应用。
第一种方法是定期抽样检查网箱内部分鱼群的增重量。一般每隔7-10天检查1次,然后根据网箱内鱼群总重的估算及规格大小调整下1个饲养周期的给食率。这一方法在网养罗非鱼、鲤鱼时是非常容易做到的,而且大量相同类型的网箱亦不便逐一进行检查。第二种方法是在以往生产实践的基础上进行推算。如已掌握饲养该种鱼相同规格的各阶段生长率和生长速度及饲养过程中的存活率,即可推算出各饲养阶段网箱内鱼群的总重量,由此可确定给食率和给食量。应用这种方法时,不必每隔7-10天捕捞1次检查鱼群的生长状况。第三种方法较简便,是采用放养量、存活率、增重比和经验饵料系数来估计全年的投饵量,然后按水温高低,逐月、逐句地分配给食率和计算给食量。
后两种方法适宜在池塘或网围、围栏养鱼上应用,可以减少过分频繁的起捕检查,有利于鱼类的生长。
(二)给食率和体重的关系:鱼类的给食率除了因种类间的生物学特性不同而有差异外,主要与鱼类的个体规格大小有关。通常在性成熟前的幼鱼阶段,给食率随着鱼体生长而下降,这与幼鱼阶段鱼类的生长代谢旺盛有关。鱼类给食率随体重的增大而下降,这一规律有着普遍的应用价值。
图25是鱼类给食率与水温、年龄的关系。图中的三条线分别表示的给食率在性成熟前随体重增加而减少的变化规律。而相同年龄(规格大小)的鱼种在高温状态下,其给食率又高于低温状态。根据日本对蛳鱼和鲤鱼的研究表明,相同规格的鱼种,在适宜生长温度范围内,当饲养环境中温度相差1O℃时,其给食率相差1倍左右。
鱼类的给食率标准随鱼体增大而下降,是普遍的规律。几年来,我国网箱养鱼的实践表明,如用颗粒饲料饲养,下述一般的给食率可供参考:夏花(1-2克/尾)为6-8%;鱼种(10-25克/尾)为4-6%;老口鱼种(50-250克/尾)为3-4%;成鱼(250克/尾以上)为2-3%。
表21反映了鲤鱼投饵率和规格大小及温度的关系。该资料来源于日本诹访湖的网箱养鲤经验。从表中可以看出,在规格相同情况下,随着温度的上升日投饵率(给食率)相应上升而在温度相同的情况下,日投饵率随着鱼体规格增大而下降。

表22反映了青鱼、草鱼和团头鲂在饲养条件下日给食率和饲养鱼类规格及季节的关系。从表中可以看出,立秋前后因水温开始下降,尽管池塘或网箱中的鱼类仍在快速生长,但给食率已达最高点。因此,后一段时间给食量应缓慢增加,并经过日投饵量的平衡期后,一般从8月下旬起,日投饵量逐日下降,此时网箱中的鱼类虽在增长,但投饵量却可以逐日减少网箱养鱼如不注意水温下降和个体增大的双重影响,很可能会造成饲养后阶段饵料系数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