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迪达斯2016广告:卷首语:发现张相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4:32:51

卷首语:发现张相文

www.dili360.com 2009-10-16 11:34 《中国国家地理》2009年10月 撰文/单之蔷 手机看杂志

  选自《中国国家地理》2009年第10期卷首语 撰文/单之蔷

  中国近代地理学始于何人?追溯起来,非张相文不可。

  江浙一带多人杰,尤多地理大师。《20世纪中国学术大典——地理学卷》一书,名列其中的著名地理学家共25人,江苏竟有9人。张相文是江苏泗阳人。

  25人中,张相文列第三位,其前二人一为杨守敬,传统舆地学家;一为邹代钧,地图学家。张相文之后,则为翁文灏、竺可桢等,皆留学欧美的现代地理学家。由此,可以佐证一个观点:张相文是中国地理学历史中上接传统,下启新学的枢纽人物。

  其实对于张相文,不应说发现,因为一百年前他是一个名人——中国地学会会长、国会众议员、北洋女子高等学校校长等。但历史的尘雾使其形象有些模糊。

    张相文先生48岁时的肖像

 

  我们的发现从中国人民大学开始。

  幽暗的灯光,狭窄的铁梯,嘎吱作响的木板,这是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的古籍善本室。我在查找一批书,这些书是1954年张至善捐献给人大图书馆的。他是中国地学会第一任会长张相文的孙子,捐书是遵其父张星烺的遗嘱。

  不断地有所发现:《钦定二十四史》、《安徽方志》、《文安县志》、《南园丛稿》这是张相文的文集,《初等地理教科书》是张相文编著的我国第一部地理教科书。

  后来看到了当年人民大学校长吴玉章的感谢信:“张至善同志:我校承蒙您惠赠祖藏遗书四万四千三十册,甚为感佩。除已于昨日(十二日)在光明日报启事鸣谢外,特送赠本校政治理论教材一百零五册供学习参考。另于今日下午六时聊备蔬酌以表谢忱”

  四万四千零三十册书,一座图书馆。显然张相文是一个大藏书家。

    “唯淮水发源于北岭之支麓。实继北岭正干,而为南北之界线。”我们在张相文先生一部叫做《南园丛稿》的文集中找到了这段关于中国南北分界线的叙述,它出自《佛学地理志》一文。摄影/王宁

 

    昔日张相文先生家住在北京东城区的宝钞胡同,当时院子宽敞,黄包车都能进入。树阴之下,儿童嬉戏玩耍,甚为欢洽。几十年过去了,这里几易主人。当我们随张相文先生年已耄耋的孙子张辛民和重孙张小松重返先人旧宅时,院子被搭建的房屋挤压得只剩下狭窄的巷道,老屋虽在,但早已面目全非。屋犹如此,人何以堪?摄影/王彤

 

  手捧《初等地理教科书》、《中等本国地理教科书》爱不释手。书籍设计考究、绘图逼真、印刷精美。据说,这是中国最早的地理课本。发行之初,用张相文的话说:“岁售巨万,并经管学大臣审定,列入学堂应用书目中。”张相文年谱中说:“两书流行达二百余万部,出于意料之外。海内外谈地理者无不知之。”

  不仅书为最早,而且首创“教科书”一词。张相文曾著文说及此事:“教科书之名词现已普行于学界,然出现于中国则自余之《本国中等地理教科书》。”后又编《新地文学教科书》、《地质学教科书》,皆畅销。

  张相文的地理教科书,首创把中国分为六大部。这是最早的地理综合区划之一。秦岭—淮河为中国南北分界线这一中国地理最为重要的说法,追根溯源,原来是张相文首创(见《新撰地文学》)。

  年轻时,张相文曾数度为家庭教师,曾在上海南洋公学教国文和地理,并在此结识蔡元培。后数次办学,后任北洋女子高等学校校长。曾任北京大学国史馆编纂,兼任北大讲师,讲授《中国地理沿革史》。张相文实为教育家。

  一直以来,国家倡导科普,现称科学传播。张相文应为中国科学传播的先驱者。叙述地理科学,张相文择其精要,文辞洁雅,段落语句,起承转合,合辙押韵。虽非骈文,但有韵律。

  《初等地理教科书》,既为蒙学,张相文设计一个小儿名曰勤学,随父亲游历山川城郭、海内海外,小儿见疑启问,父亲随问随答。一问一答,便把地理知识传播给读者了。这种传播形式,多为后来的科普作家所采用。

  张相文的地理知识基本自学。自述曰:“十一始就乡塾读。读二年,家以分爨不支,命废读。适谢表伯以拜年来吾家,私谓二伯祖曰:是儿可惜。若能续读,吾愿以女妻之。”“入塾复读矣。惟时作辍,执耕作役。役时,每暗挟书册就柳荫无人处,踞地目诵,诵辄能记;或闻他生读,窃听之,亦辄不忘,而书中之关于地理者尤深印入脑。时尚不知有地图也,惟从乡人壁画上推测其所在,虽轮廓不具,亦能具揣其形势。”这就是中国近代地理学大师,首任中国地学会会长的成长之路。

  他虽然幼学旧学,但对新学极为关注。年三十,读《格致汇编》(西方自然科学汇编)。曾特命工人制电机,以毛皮与玻璃棒相摩擦,以试电之有无,围观者数十人。

  不仅地理知识自学,日文也是自学。他在上海南洋公学时,从日本教师栗林孝太郎学日文,后又随藤田丰八学。三十六岁,日文已通。与人合译日文书籍若干,尤值一提的是与人合译了日文版的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一书,他译为《万法精理》。

  仅是这些成就,还不能被中国地理学界追为泰斗。其最为突出贡献者乃是创建中国地学会。

  1909年8月,于天津。45岁的张相文约集同志白毓崑、陶懋立、韩怀礼、张伯苓创立中国地学会。创会之初,曾与南通张謇谋之。张謇说:“邹代钧曾为翻印地图,倾家破产,炊烟几绝。办地学会,谈何容易。君家财力,何如邹代钧?”甚为难之,但张相文不移其志。后果然赔贴自己钱财数千元。备尝艰辛,几起几落,一脉尚存。曾到处化缘:“大总统黎元洪捐洋四百,江苏督军捐洋三百,自捐二百,及朋友捐三百元”这是一次募捐的记载。

  《地学杂志》是中国地学会的会刊。1910年创刊,至1938年停刊,共28年。因世事多变,经费维艰,时而月刊,时而季刊,时而半年刊,时而合刊。时停时出,总共印181期。许多地理学先驱在其上发表论文,如翁文灏发表4篇,如《清代测绘地图考》、《中俄国界史地考》等,章鸿钊发表14篇,论及《黄龙洞生成观》、《中国石油考略》等。张相文也发表许多学术文章,如《河套与治河之关系》、《论导淮不宜全淮入江》、《长城考》等。今日观之,所刊文章,内容翔实,学术精湛,展现了我国现代地理学萌芽时期的面貌。

  100年过去了。几天后,在人民大会堂将举行隆重的纪念会。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举行地理学术研讨会,几千人与会。但人们都会记得:薪火相传,交相递与,江河虽大,起于源也。(选自《中国国家地理》2009年第10期卷首语 撰文/单之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