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迪经典贝壳头图片:浙江董氏始祖探讨与质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3:36:54
浙江董氏始祖探讨与质疑                                                                 来源:董氏宗亲网
  我族浙江董氏之祖是何人?纵观近支董氏各谱,不仅各支谱众说不一,就是同一谱也前后不一,矛盾百出。似乎浙江董氏始祖为以下几人:董敏、董元、董文亮、董遵训、董正。他们是一人还是几人?是谁首迁浙江?或本来就居浙江?

首先让我们來看看几说:

董敏说:

元公讳敏者,潞王清泰二年(935)为兵部尚书,居范阳来此憩居。(本支·咸丰九年《已未新修谱序》)

又:始祖元,本自东瓯仙居县青平乡洞桥人也,唐咸通年间其父(敏)仕婺之府尹,爱土俗之美,山川之胜,徙居华溪县交道占自眉山下,为因为源。(摘自永康董坑《董氏宗谱》)

又:

第一世

文肃公讳敏(874--936)

祖籍陕西巩昌府,生于唐僖宗乾符元年(874年)甲午正月初五日戊时。敏时重质为三世从孙,以派别之敏公与昌公(1)皆五世从昆弟也。昭宗时(889-904)召为司马,出鎮范阳涿州,遂因以为居。天祐二年(905)朱全忠弑帝并杀诸王,禅唐即位改国号梁。敏欲图之不果,投晋王李克用麾下,历事三主。至唐潞王清泰二年(935)乙末为兵部尚书。

卒于(晋天福元年)丙申年(936)五月初一日,葬于房山。有御赐碑文,溢文肃。

夫人郑氏。生一子宗本,一女适端明殿学士冯道(2)。

第二世

文肃公之子也

宗本公讳德(905--971)

生于昭宗天祐二年(905)乙丑三月十八日子时,为人豪侠,有胆有知。宋太祖赵匡胤微时往依之。后唐明宗为太原尹,历晋及汉。乾祐二年(949)己酉为湖广随州刺史。宋太祖即位屡徵之,以年老不欲久宦优游于家。

卒于宋开宝四年辛未。

夫人王氏。生五子:长遵训、次遵诲、三遵谟、四遵谦、五遵谨(3)。

(摘自临安桃源《董氏宗谱》)

董元说:

厥后元公唐乾宁间起籍山东,任婺判司。因爱婺之山川,遂迁吴德县怀兴乡浦墟村安坑为家焉。传至文亮公宋绍兴元年为吏部尚书,裔孙讳正字公平为浙江行都司事遂家于武林兴贤巷,其子权寻徒于肖山之许贤乡党耆里。(本支·康熙壬午《富春董氏诸族合修宗谱序》)

又:唐咸通年间(860-874)董元字乾享为晋江宁,后任婺州通判,从仙居青平乡洞桥徙居吴宁安坑,为浙江始祖。董元十七世孙董文亮公(名敦逸谥号文亮),官至宋吏部尚书金紫光禄大夫随宋高宗南渡回浙,宋祥符年间(1008-1010)曾孙名遇字逢吉任秘书正字,徙居武邑白眉山下董村…。(摘自永康董坑《董氏宗谱》)

又:董氏本山东人咸宁间(无唐此年号,是西晋武帝年号:275-279年),元公任婺之司判,因原籍盗生,爱婺风俗之美,遂创迁焉,厥后一派徙临安富春。(本支·(咸丰九年《已未新修谱序》)

又:先自董元居山东,唐乾宁间任婺判司。以山东时值兵火,且爱婺之山川美胜风俗淳厚,因家婺之怀德乡。厥后文亮公仕至吏部尚书…实高宗绍兴元年也。至十三世孙讳龙者,始迁富春之望仙乡又:自董元公以来源流可考枝杆井井然(本支·明隆庆庚午·《重修富春董氏族谱序》)

又:董氏本山东人也,唐乾宁间((唐乾宁年间为唐昭宗年号:公元894年-897年。)),祖讳元者任婺之司判,因原籍盗生兵起,爱婺风俗之美山川之胜,遂创迁吴宁县怀德乡东南六十里地曰浦墟村安坑为家焉,一派迁浦阳德政乡县东武邑西四十里。宋南渡从杭而徙越郡许贤乡县西三十里上石花墙,又一派徙临安富春为家焉。(本支·《董氏宗谱则例》)

又:始祖元,原籍山东,唐咸通间(860-873)迁居东阳安坑。元九世孙荣,北宋乾兴中(1022)徙萧山。二十四世达,元至元间(1264-1294)迁浦阳东溪,为始迁祖。(浦阳《董氏宗谱》)

又:董氏之始,出于仕宦吏部元、亮二公以后,世接簪缨,无以复加。至五世有礼公始迁浦阳,复徏肖邑、富春,厥后子孙蕃衍。(摘自常安《董氏宗谱》)

又:董氏之先广川人也。唐贞观初(627)有董元者,任婺州判,因吴宁安坑里之美,遂迁居焉。传五世孙文亮、七世孙立相继尚书,世居吴宁。至九世孙荣任浙江都事,唐僖宗光启三年(887)独迁肖邑之上名花墙。(摘自常安《董氏宗谱》·元大德二年《富春董氏源流》序)

又:奉迁建康,元迁吴宁,荣迁肖邑

(摘自常安《董氏宗谱》·清道光二十年《正谊堂宗谱增载序》)

又:董丞相立族吴宁久矣,…,知董元为婺州判同,自贞观时由建康而居吴宁,实为丞相(董文亮)七世祖。

(摘自常安《董氏宗谱》·唐元和十三年《吴宁董丞相宗谱序》)

董遵训说、董文亮说:

本谱云:始祖讳遵训字道明谥文亮,公系宗本公长子,生于宋太祖建隆元年庚申四月初十日子时。官集贤校理任抚军之职,后以有功升吏部尚书。公寿七十七岁,卒于宋仁宗景佑三年丙子十二月十一日丑时。

南宋绍兴初,冢宰文亮公自山东来浙,其子旺为鼎元名臣,其七世孙郡守千一公讳龙迁富春之望仙乡。千二公讳槐迁富春之江北临湖里焉,长孙正浙行都司家武林,正之子权徙萧山。十四世辛三公迁富春稠溪。(本支·康熙癸末《序》)

又:宋冢宰文亮公因南渡以来,自山东而迁居武林之兴贤坊,复迁越之许贤乡。居五世伯氏龙谢黄堂而徙居富邑江以南,仲氏槐辞相位而徙居富邑之江以北。(本支·康熙壬午《自序》)

又:迁浙始祖以宋冢宰文亮公为率,厥后自龙公、槐公、丽公辛三公肇基富春。(本支·光緒十二年《丙戍重修宗譜序》)

又:文亮公讳敦逸,卒谥文亮。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壬午登进士,仕谏议大夫。纬武经文,蕴谋猷而善算, 黜奸袪佞,公弹劾以无私,辅翼朝廷,不避权势,曾极言蔡京过恶。宣和二年(1120)庚子升抚军之职。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十月十六日岁次庚戌,进为金紫光禄大夫兵部侍郎,功升吏部尚书。宋孝宗隆光元年(1163)十月十五日岁次癸末,赐封延陵郡。夫人赵氏卒葬武邑长寿乡溪里寺之后。(摘自永康董坑《董氏宗谱》)

又:文亮字汝弼,为富春始祖,故起一世。生于宋哲宗天佑戊辰年(1088)四月初十日申时。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壬辰登进士,宣和庚子年(1120)七月升为抚军之职。宋高宗绍兴二年(1132)岁在壬子春转升吏部尚书,敕命一道十月十五日午时下。卒于宋孝宗淳熙己亥年(1179)十二月廿一日巳时,寿九十二岁。(摘自东阳《花山董氏宗谱》)

又:吾远祖文亮公扈驾南渡徙居上董。自宋世文亮公由广川迁肖山之许贤乡,曰上董。族谱首当原始自文亮公…。(摘自肖山董家桥《肖山董氏宗谱》·凡例及道光十六年序)

董正说:

传百有三十一世,则有讳正者,以贤良擢为浙江行都司事,爱浙之山水,而遂家虎林焉。传百有三十五世,则有讳龙者,为南宋刺史,由越而迁富春之江以南,弟槐由越而迁富春之江以北。(本支·道光八年《董氏源流序》)

又:仲舒之四十叶名正字公平,宋乾德间以贤良起为浙江都司事,后因靖康之难,其子权由是籍居肖山之党耆里。(摘自肖山董家桥《肖山董氏宗谱》·元统二年甲戌题)

又:董氏其先广川人也,宋乾德间(乾道)有字公平者,以贤才起为浙江都司事,其子就居肖山。(摘自肖山董家桥《肖山董氏宗谱》·正统十年乙丑序)

又:我始祖董三都事授任浙江后,值金岳(兀)扰攘,宋失山东,由是籍居浙江,而后卒葬肖山许贤之党耆里。(摘自肖山董家桥《肖山董氏宗谱》·至大三年庚戌序、万历二十六年序…等)

其它说:

始迁始祖以宋贤相槐为率,其后瓜绵瓞衍,棋布星罗下埠头、董家塘、马秣桥、稠溪、大根、杜墓皆统此大宗(本支·乾隆五十七年《重修董氏宗譜序》)

看了上述各种说法,使人一片茫然,一下子更难理清董氏浙江祖到底是何人了。

为何有这么多的说法?这要与从家谱起源说起。百姓家谱起源于宋代,而过去只有皇家贵族才有谱牒。但唐末五代的战乱,使原有魏晋以來记载士族门第高下的谱牒都化为灰烬,“唐末五代之乱,亡失旧谱,上世次序不可复知”。至宋代在欧阳修、苏洵等人的倡导下,私人自行修谱盛行盛行,家谱从官府从世家大族走向了普通百姓。但世俗的攀附心里,为提高门族地位,不惜造伪,广攀历史名人为祖。一些贫困文人竟以伪造谱牒为业,是为谱匠。因此不仅家谱中宋代以前世系是不可靠的,同样在各代修谱中也随心所欲更改始祖与出处,这样上述引文中人物、年代的杂乱就好理解了。

上述几个人中,很明显的所攀人物有:吴宁董丞相(董文亮)。许多谱中均有所谓“唐德宗御诗”,“韩愈的文章”,不难看出,那个董丞相原形就是董晋,但董晋並不是吴宁人,这个吴宁董丞相(董文亮)是塑造的人物。同样,另一个董文亮的原形又是宋时的董敦逸,观其官、察其事均多有雷同,(董敦逸,字梦授,吉州永丰(今乐安)人。仁宗嘉佑八年进士。历知穰县、弋阳县。哲宗元祐六年,召为监察御史,以事出为湖北转运判官,改知临江军、兴国军、江州。元符三年,知荆南府,召为左谏议大夫,迁户部侍郎,卒,年六十九。)因此永康谱中干脆说“文亮公讳敦逸,卒谥文亮。”但董敦逸是江西乐安流坑人,是宋朝董姓名臣,当然要攀了。。

谱中又为何大多多云“起藉山东”“本山东人”?因为这是尊西汉大儒董仲舒为祖之故,“山东”实为董仲舒故里“广川”之误,董仲舒並非山东人,而是河北景县(枣强)那个广川人。据历史资料,董仲舒族人早迁离此地,此地董姓是明后回迁的。唐宋之际从广川而來,所以此说也是攀攀的。

谱中疑团、矛盾重重,既说唐时就徙居在吴宁,又说宋时南渡而來,又是董文亮、又是董正,甚至始迁祖为董槐。为攀宋初名将董遵诲,不惜把董遵训、董文亮说成范阳人,而哥遵训比弟遵诲要小一百余岁。而谱中说因“爱婺之山川”、“爱婺风俗之美”、“爱浙之山水”,实际上为避难于安坑,美言而已。

按比较合理推断,我们可以有下思路:唐时董元从东瓯仙居仙居青平乡洞桥徙居吴宁安坑,后分支于肖山上董(此上董也许正是安坑上董的体现),宋际再分支于富春、浦阳等地。明时再回迁东阳、永康。浙江始祖应推为董元。所以我认为董元是浙江董姓始祖,“元”者“首”也。

而董姓在浙江仙居以前在那里?

正说是北來汉人,自山东(广川)先迁建康再迁浙江。但到底居过那里?在那州、那县、那地?但均无据可考。

二说本是土著越人,因为唐宋前仙居、吴宁本是越人活跃之地,后迫于形势避居山区,宋际融入汉族,又乘宋时民间修谱,变为“正宗北人”。因此唐宋之世系甚为混乱。此说也不是有根据,首先仙居县青平乡洞桥,吴宁怀德乡浦墟安坑有地有名,也仍居有董姓。其次我们可以看看以下有关专家研究文章:“东汉时的吴越人士基本上都是原来的当地居民。”(董初平《吴越文化概述》)。“随着北方汉族人陆续地移居和政治、社会、环境、人文等因素,越人也开始向山地、山区进居,可能除极少数越人与汉族融合外,其他越人都进居山地、山区住居。西晋至唐末时期,在东阳境内之玉山、大磐山区一带,还生活着越族后裔山越族”(据新昌《南洲丁氏族谱》等史料分析)。后山越人被当时政府进山“剿灭”后,或融合于汉族,或迁徙外地。这时,山越族已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摘自董初平《吴越文化概述》等文)。所以我董姓出于越人也是极有可能的。

但明后而近世之谱世系是可靠的,因在之前,世系中将相云集,不可信,而近世则多为普通百姓,足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