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梓萝莉百度云资源:百度一下:“涨”字背后众生相,“涨价”记录可搜索出上亿条(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4 04:19:51

 

百度一下:“涨”字背后众生相,“涨价”记录可搜索出上亿条(图) 

记者 沈娟娟 宛月琴


    在百度上搜索关键词“涨价”,0.15秒的时间内跳出1亿条记录,都跟涨价有关。而从年初到现在,老百姓的生活也都“涨声一片”,明着涨暗着涨,直接提价、瘦身或是配方升级,涨价牵动了多少人的神经。

    近日,国务院要求促进价格稳定,必要时对重要的生活必需品和生产资料实行价格临时干预措施。这是否意味着物价上涨将会“刹车”?老百姓是否能不因为涨价而成“海囤族”?“涨”——这个已在网上被公认为是“2010年关键词”的背后,又有哪些众生相呢?          

  衣食住行,处处“涨”声一片

    “咋听到的都是涨?”手上端着刚从早点摊上买来的稀饭煎饺,许增边走边嘟囔着, 煎饺从1元钱6个变成5个,一碗稀饭从6毛变成1元,钱不经花了。“如果要评选2010年的关键词,那肯定非‘涨价’二字莫属。”

    最早是“豆你玩”、“蒜你狠”、“姜你军”,前段时间又迎来了“糖高宗”、“油 不得”、“苹什么”,从年初到现在,老百姓的“柴米油盐酱醋茶”没有一个不在涨的, 这一系列新词听上去很“玩笑”很“轻松”,但却怎么也让人高兴不起来。

    近日,洋快餐麦当劳也涨价了,调整幅度在0.50元至1元之间,涉及汉堡、小食、饮料等。不光是食品类,衣食住行都齐齐上演着“涨价进行时”。

    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些物品价格不断上涨,也最终反映在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每月公布的CPI指数上。10月,我省CPI同比涨幅再创今年新高,上涨4.4%,涨幅比上月高1.2个百分点 。其中,八大类商品四涨一平三跌,食品类上涨9.9%,是CPI上涨的最主要推动因素。

  明涨暗涨,涨法“千奇百怪”

    说起涨价,不少市民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一个个贴在货架上的价格牌。

    自11月3日起执行快件价格调整,在原来的基础上,非货样上调1~1.5元/票,货样上调1~1.5元/公斤,这是某快递公司在网站上挂出的告客户书,直接向老百姓宣告“将于何时何地涨价”。不过,也有人总结出一些老百姓不易察觉的涨价方式。

    “比如,今年很多品牌的饮料都更换了新包装,不细心的消费者可能把这跟涨价联系不起来。”省城一家超市酒水饮料部负责人表示,例如娃哈哈和康师傅的瓶装饮料由原来 的500毫升变成450毫升,统一鲜橙多则“变身”成450毫升的螺旋型。虽然价格没有调整, 但是饮料包装缩小的同时容量也少了,相当于变相涨价。

    跟饮料一样,不少方便面企业也同样选择减少面饼净重来“暗中”涨价。

    涨价并不只是在容量和价格上做文章,连配方升级也可以成为涨价的“幌子”。今年5月前后,洋奶粉纷纷换了“新面孔”登场,而厂家宣称由于是新配方奶粉,所以售价约比 旧产品上调5%左右。业内人士质疑,这可能是商家的另一种涨价方式,就如同换包装一样 ,利用产品本身的东西冲击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性。

  你涨我囤,中部消费信心“最强”

    在白领海霞看来,面对这一轮的涨价,像她这样的年轻群体反应还算平和,但一些年纪稍微大一点儿的市民就显得有些担忧。

    住在她家楼上的周奶奶就很担心,物价再继续涨上去,自己的低保金恐怕支撑不了。“我经常在菜市场看见她买一堆白菜萝卜回家放着,甚至把自己的花盆全部改种了青菜和蒜。”海霞说。

    在网络上,一个新的热词——“海囤”已经广为人知。今天,你海囤了吗?成为网友们热衷讨论的话题。

    而国家统计局新近公布的“中国消费者信心调查”显示,一方面,2010年三季度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为104,比二季度下降5点,在连续上升五个季度后首次出现回落。分析认为,这项调查显示,指数回落主要源于消费意愿下降,物价上涨尤其是食品价格上涨以及持续提升的通胀预期导致低收入群体消费信心明显滑落,但整体信心水平仍处于乐观区间。

    另一方面,该调查表明,中部地区消费者信心跃居首位,其次是东部和东北部。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认为,今年以来东部地区制造业向中部地区转移速度明显加快,促进中部地区工业化、城市化加快发展,带动当地就业的增加和收入的提高,对当地消费者信心提升产生显著影响。

 稳定物价,能有哪些“杀手锏”?

    究竟怎样才能使得物价稳定?安徽大学金融系教授徐亚平认为,正常情况下,平抑物价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市场化调控,主要是采取紧缩型货币政策,比如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加息等。另一种是行政化手段,带有一种强制调控性质。前者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但有“滞后效应”,不但作用过程较缓,而且跟调控力度有很大关联。后者调控作用则“立竿见影”,但属不得已而为之,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至于能否通过涨工资的形式来平抑物价,徐亚平表示,理论上完全成立,但实际操作几乎是一句空话,没有操作空间,只能寄望于理顺收入分配体制。

    而令众多普通百姓关注的是,近日国务院已经明确要求确保市场供应,促进价格稳定,必要时对重要的生活必需品和生产资料实行价格临时干预措施。此前央行、商务部等部委也表示,密切关注物价上涨,将采取措施控制物价过快上涨。有迹象显示,在这一剂“猛药”之下,热钱“闻风而动”,棉花、白糖、大蒜、生姜等之前被爆炒的农产品价格在最近一周多时间里已经开始下滑。

        源自:http://blog.tianya.cn/blogger/post_read.asp?BlogID=2396766&PostID=30454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