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斯顿马丁价格及图片:经费公开有利于改善政民关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3:21:55

经费公开有利于改善政民关系

作者:郑渝川   标签:时评2011-08-08 00:02 星期一 晴  《南方都市报》8月7日发表社论《“三公”经费公开的目的是接受民众监督》,对中央部门2011年“三公”经费公开发表点评。社论对本轮中央部门“三公”经费公开由遮掩到陆续公开的转变给予肯定,也强调指出,本轮公开仍没有交待“三公”经费的每一笔开支明细,使人无从判断相关支出以及预算是否合理。社论希望中央部门等政府预算公开改革继续深入下去,“趁热打铁”,顺势推进,不要让民众等太久。
  
  笔者赞同南都社论的观点。在笔者看来,“三公”经费在内的政府经费公开,不仅是公众监督政府履职、廉政建设的基础,是保证政府公信力的重要前提;而且有利于政府体系中多数部门——只有让政府部门在内的各方面树立这个共识,才可能破除经费公开现存的思想和利益障碍,加快公共预算及其公开制度建立完善的速度。
  
  政府部门“三公”经费公开的逐渐深入,可能会让公开部门因预算及支出的合理性受到更多更具体的舆论批评。但也需指出的是,如果得以公开的预算及支出账目不存在虚假疑问,也没有包含大面积、制度化的奢侈浪费,经费公开就不会动摇相关部门及其职能、具体类别支出的地位,反而能有效增进媒体、学术界和普通民众对政府履职的了解,拉近政民之间的心理距离。
  
  例如,本轮公开中,海关总署自行披露的“三公”经费高达5亿,该署在官网上解释称,这个数据包括了全国海关系统数百个直、隶属海关及数千个通关监管点的“三公”总支出。因为没有到位的细节支出,这番解释显得苍白无力,该署及为其辩护的专家反而成了网民调侃的对象。反过来,如果5亿的数字能附带具体支出明细,不仅可以消除批评,而且还将为一般人眼中神秘的中国海关带来绝佳的形象宣传机会。这可以建立公众舆论对海关工作的信任基础,提高中国海关的政策营销效率。
  
  与之同时,更为具体、细致的经费公开,还将有利于政府体系中执行、基层部门依其职责和实际工作需要,更为科学的稳定预算并获得履职经费。在经费不予公开或公开不具体情况下,包括各部门行政预算费用、“三公”经费和专项款项,都由个别部门掌握(顶多听命于本级党政机关首长和分管领导);同级其他部门和基层单位受制于人,能获得多少经费、什么时候拨付、是否会被截流,都取决于同级博弈或向上“跑部钱进”的成果。这是造成各级政府许多公共职能履行不到位的基础性体制原因。
  
  相对应的,如若经费公开从“项”进行到“目”,大多数政府部门在“三公”支出受到约束的情况下,因工作经费纳入预算和拨付的透明度提高,必然能改变长期受制于财政部门等个别部门的弱势地位,为更好更主动履职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