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疗床报价:“三公”经费公开有赖严格问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3:57:17

    自科技部率先公开“三公”经费之后,中央层面的财政公开步伐不断加大。

    5月4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推进财政预算公开工作,“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会议提出,中央各部门要公开本部门2010年度“三公”经费决算数和2011年“三公”经费预算情况,地方政府要比照中央财政做法,公开“三公”经费(出国(境)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

    这是总的方向,在具体做法方面,会议提出,2011年中央公共财政预算支出中部分重点支出和2010年度中央财政总决算要公开到“项”级科目,对公开的财政预决算要作出通俗易懂的说明,并与预决算同时公开。

    财政支出透明化不仅是保障公民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的需要,也是政府部门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应尽的义务。虽然“三公”经费只是财政支出的一部分,但由于这部分支出是老百姓最关心的,以此为财政支出全面公开的突破口,恰恰体现了中央层面力推财政公开的决心和勇气。

    不仅有决心和勇气,从这次财政公开设定的路径来看,中央显然对财政公开可能遇到的问题也早有准备。公开到“项”级科目,要解决的当然就是财政公开大而化之的问题。此前科技部率先公开“三公”经费,虽然博得了不少掌声,但舆论对这次公开账目过粗还是不太满意——科技部只是公布了2011年“三公”经费预算为4018.72万元,至于这个数据具体是怎么构成的,却又不得而知了。我们都知道,数字越粗,就越容易掩盖问题;数字越细,就越便于老百姓行使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而事实上,即便是把“三公”经费的数据细化到很多国家的一张纸、一瓶水,在技术上来说都是没有难度的。中央的财政公开率先细化到“项”级科目,无疑传递了一个强烈的信号——财政公开越来越细甚至细到不厌其烦的地步,已经是一个趋势,也是财政公开的质量所在。

    接下来就是一些财政预决算普通人甚至专家都看不懂的老问题,中央提出公开的财政预决算要做出通俗易懂的说明,正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道理很简单,如果公开的财政预决算大家都看不懂,其效果也就等于没公开,甚至比不公开还糟糕,因为“天书”可以帮助那些部门借此逃避财政公开责任,这样的情况下,不仅财政公开成了黑色幽默,老百姓的监督更是无从谈起。

    地方要比照中央公开“三公”经费,财政公开越细越好,越通俗易懂越好,如果这个要求能够不折不扣地落实,财政公开将大步迈入高质量时代,这是老百姓乐意看到的。但需要提醒的是,地方上的“三公”经费公开往往牵涉到诸多既得利益者,在“法不责众”的心态下,他们也许会或明或暗地抵制中央公开“三公”经费的要求。不要忘了,已施行了三年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就遭到了个别地方政府部门的软抵制——公开的信息老百姓不感兴趣、感兴趣的信息就是不公开。“三公”经费公开不仅是财政公开的重要组成部门,也是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一环,如果这个点突破得好,财政公开乃至政府信息公开的质量都会有很大提升。而确保“三公”经费高质量公开的办法,一是尽量细化科目、审计随时跟进,二就是明晰问责机制,强化问责力度,让一些原本打算软抵抗的官员在平衡风险和收益后再也不敢阳奉阴违。 (赵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