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斯加捕鱼大战第2季:一切教育改革都要适应分数现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4 11:53:10
一切教育改革都要适应分数现实养成教育价值观之四林格/文

    人的发展需要评价,分数是其中一种不得己的评价手段。分数评价的好处是明晰而简单,其不足是“用一把尺子量所有的孩子”,把大多数的孩子变为所谓“失败者”,如果有更好的评价手段,分数评价方式毫无疑问应当摈弃的。
    客观地说,人的发展是呈模糊状态的,分数评价的逻辑确实是强行分析的逻辑。奥修寓言中有一个这样的故事:
    你一定听说过蜈蚣的故事。蜈蚣是用成百条细足蠕动前行的。哲学家青蛙见了蜈蚣,久久地注视着。心里很纳闷:四条腿走路都那么困难,可蜈蚣居然有成百条腿,它如何行走?这简直是奇迹!蜈蚣是怎么决定先迈哪条腿,然后动哪条腿,接着再动哪条腿呢?有成百条腿呢!于是青蛙拦住了蜈蚣,问道:“我是个哲学家,但是被你弄糊涂了,有个问题我解答不了,你是怎么走路的?用这么多条腿走路,这简直不可能!”
    蜈蚣说;“我一直就这么走的,可谁想过呢?现在既然你问了.那我得想一想才能回答你。”
    这一念头第一次进人了蜈蚣的意识。事实上,青蛙是对的——该先动哪条腿呢?蜈蚣站立了几分钟,动弹不得,蹒跚了几步,终于趴下了。它对青蛙说:“请你再也别问其他蜈蚣这个问题了,我一直都在走路,这根本不成问题,现在你把我害苦了!我动不了了,成百条腿要移动,我该怎么办呢?”
    人的发展之道也一样,是混沌的、模糊的,说严重一点是不容“分析”的。《道德经》第二十五章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可以为天地母。”意思是说,道是混沌的,先天地而生,虚空宁静,超然独立,永恒不变,是天地的妈妈。万事万物的发展均有其不可言喻的自身规律,人究竟是怎样发展的,其实我们是无法真正做到准确“分析”的,就像用电饭煲煮米饭,究竟饭是怎样熟的,我们并不知道也不需要知道,只要到了时间打开盖子就是香喷喷的米饭,如果在过程中,我们总是揭盖,最后打开时,米饭一定已经夹生了。
    在东西方文化对比研究中,我们经常会看到“模糊”、“分析”、“综合”的概念,东方文化中,侧重于“模糊论”,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人的神经细胞主要遍布在大脑皮质上,大脑皮质上神经细胞的数量约有150亿之多,它们之间形成了极其复杂的联系网络,彼此沟通,相互影响,每个细胞与其他细胞可产生两千多种联系,神经细胞的不稳定性,正是大脑皮层神经细胞传递的根本特点。这是“模糊论”的生理基础。李晓明先生在《模糊性——人类认识之迷》一书中指出:“模糊性的本质是宇宙普遍联系和连续运动在人类思维活动中的反映。模糊性并非物质的本质属性,也不是人脑主观产物,而是客体在人类意识中映照下,成为模糊性的栖身寓所……一言以蔽之,明晰兮模糊所伏,模糊兮明晰所倚。”
    模糊当然不是“糊涂”,而是一种超然的评价方法,是符合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的。而人的发展更应当采用模糊的评价方法,模糊的评价,实质上是上升到教育文化意义上的评价,是人性的回归。
    很多人会说,目前我们无法回避的现实是“中高考”,这是目前公认的公平方式,我们应当如何把握呢。我认为,教育,要敢于面对现实,当前,我们要长期地中高考的体制下工作,因此,对基础教育的有意义的研究,都不能离开中高考存在的前提。
    正如郭思乐教授的判断。当前教育改革最大的困难不是中高考,而是区域性或者学校的统考,这样的考试是区别于中高考等社会选拔性评价的教育过程中的评价,在教育还缺少根本性改革的情况下,管理者往往借助于这种评价方式来防止教育质量下滑,其目的是实现教育活动主体这之外的人对学习者情况的把握和监控,它广泛地影响了教育教学的模式,使所有的教育中人疲于被动应付,失去了激扬生命主动性的教育改革探索热情。
    我预测大约20年以后,在逐步加强中小学职业指导并形成系统和机制后,中高考一定会被其他一定方式取代。但,在未来的20年时间内,我们须在接纳中高考的前提下,进行教育改革,关键是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下决心取消平时的统考,以中高考终端考试为目标,建立新型的教育评价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