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刀冬儿喜欢谁:高一语文下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期末测试试题习题大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21:01:05

第一单元
必读课文---1.林黛玉进贾府   2.祝福
1.林黛玉进贾府     作者:曹雪芹    选自<<红楼梦>>
文学常识:             曹雪芹与<<红楼梦>>
曹雪芹:  (约1715-1763)清代小说家.名霑(zhan),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先世本来是汉人,后来成为满洲正白旗“包衣”。康熙年间,从曾祖父曹玺起,三代四人世袭江宁织造60年,成了煊赫一时的贵族世家。后因清宫内部斗争激烈,其父被株连,获罪削官,家产被抄,家道日渐衰微。曹雪芹一生恰值曹家由盛极而衰的时期。曹雪芹晚年移居北京西郊,生活更加贫困。1762年他的小儿子夭亡,曹雪芹悲痛欲绝,一病不起。1763年2月12日终因贫病无医而去世(也有说1764年去世的)。
<<红楼梦>>:  《红楼梦》是一部中国长篇小说,写成于清朝 乾隆帝中期(甲戌,1754年),《红楼梦》书内提及的书名还有《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清乾隆帝四十九年甲辰(1784年)梦觉主人序本正式题为《红楼梦》,在此之前,此书一般都题为《石头记》。此后《红楼梦》便取代《石头记》而成为通行的书名。《红楼梦》曾被评为中国最具文学成就的古典小说及章回小说的巅峰之作,被认为是“中国四大名著”之首。在现代产生了一门以研究红楼梦为主题的学科“红学”。
关于本课:  本文选自<<红楼梦>>第3回,题目是编者加的.
本文主题归纳: 本文通过林黛玉初进贾府的见闻感受,展现了封建大家庭贾府的富贵豪华, 揭示了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 .
2.祝福            作者:鲁迅      选自<<彷徨>>
文学常识:            鲁迅与<<祝福>>
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祖籍河南省汝南县。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樟寿,号豫才;“鲁迅”是其投身五四运动后使用的一个笔名,因为影响日甚,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鲁迅.1898年春,鲁迅离开故乡,满怀人生新的希望,考入了南京江南水师学堂,1902年,鲁迅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被官派赴日留学。他先入东京弘文学院学习日语,后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习医。1906年,鲁迅在事实面前,有感于国内同胞的愚弱,认识到改变国民性的重要,便毅然弃医从文,迈出了人生道路上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选择了文学艺术,以笔作为自己救国救民的战斗武器。1918年,他发表了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小说通过象征的艺术手法,无情地揭露了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强烈地控诉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宗法制度的罪恶。此后,鲁迅“一发而不可收”,以彻底的不妥协的姿态,创作了《孔乙己》、《药》、《阿Q正传》等许多小说和大量杂文、随笔、评论,从而成为五四运动的先驱和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一生写下了800多万字的著译,他的《呐喊》、《彷徨》、《野草》、《朝花夕拾》等许多作品一版再版,被翻译成英、俄、德、法、日、世界语等多种文字,饮誉全球。《鲁迅全集》是他留给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大陆新村寓所与世长辞,终年55岁。
<<祝福>>:(选自<<彷徨>>)是对人性的扼杀和毁灭。是因为很久以来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都是人不在场的,更不用说什么人间的真情和觉悟。人本身是不同与动物的,但人的愚昧和邪念让人几乎成了与动物无疑的生物。我们生存不是为了追求更高意义的价值,而是仅仅为了生而活。我们的民族没有信仰和宗教情结,缺乏控制力和抑制力。所以善良的人更善良,邪恶的人更邪恶。

新课程高一语文复习训练
字音(Ⅰ)
(教师版)
1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D  )
A 坍圮(tān) 熨帖(yù)猝然(cù)亘古不变(gèng)(gèn)
B 隽永(jùn)(juàn)倔强(juè)(jué)嘈杂(cáo)假期(jià)
C恪守(hè)(kè)独处(chǔ)教诲(huì)捋胡须(luō)(lǚ)
D 焦灼(zhuó)荒芜(wú)剥蚀(bō)宿命(sù)
2选出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  C )
A 数落(shǔ)挪动(nuó)蔓菁(jīng)气喘吁吁(xū)
B砖砌(qì)咆哮(xiào)怒号(háo)散落(sǎn)
C昵称(nì)窗槛(kǎn)(jiàn)颤抖(zhàn)(chàn)瞥见(piē)
D瞅见(chǒu)唠叨(láo)殡仪馆(bìn)闲逛(guàng)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  A )
A悄然(qiāo)(qiǎo)处暑(chù)(chǔ)突兀(wù)峥嵘(zhēngróng)
B打扰(rǎo)诚挚(zhì)给予(yǔ)寂灭(jì)
C厄运(è)骤然(zhòu)摇曳(yè)凝视(níng)
D震慑(shè)奇迹(jì)拯救(zhěng)创痛(chuāng)
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 B  )
A坍圮(pǐ)翌日(yì)蝉蜕(tuì)襁褓(qiáng)
B熨帖(yùn)(yù)荫凉(yìn)猝然(cù)抠出(kōu)
C汤匙(chí)钥匙(yào)虔诚(qián)褪色(shǎi)
D颤栗(zhàn)瞥见(piē)门楣(méi)颤动(chàn)
5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C  )
A和睦(mù)召见(zhāo)(zhào)俘虏(fú)责有攸归(yōu)
B踪影(zōng)寻思(xín)(xún)瓦砾(lì)一蹴而就(cù)
C寂静(jì)确凿(záo)狙击兵(jū)力学笃行(dǔ)
D欺侮(wū)(wǔ)嗜好(shì)胡诌(zhōu)纷繁芜杂(wú)
6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
A颤动(chàn)脸谱(pǔ)丢三落四(là)臧否人物(pǐ)
B场院(chǎng)(cháng)肃穆(mù)数见不鲜(shuò)生杀予夺(yú)(yǔ)
C愕然(è)晃动(huǎng)(huàng)宁缺毋滥(nìng)量体裁衣(liáng)(liàng)
D粗犷(guǎng)蹒跚(pánshān)犯而不校(jiào)安步当车(dāng)(dàng)
新课程高一语文复习训练
(教师版)
1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B  )
A邂逅(gòu)(hòu)吝啬(sè)诅咒(zǔ)步履(lǚ)
B梗概(gěng)甲胄(zhòu)憎恶(zēng)惊骇(hài)
C睫毛(jié)颤悠(chàn)震颤(zhàn)(chàn)徘徊(huái)
D喃喃(nán)肃穆(mù)褪色(tuì)蜕变(tuō)(tuì)
2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C  )
A瓦砾(lì)颠簸(bǒ)舷梯(xuán)(xián)羡慕(mù)
B栖息(qī)戳进(chuō)勋授(shòu)应酬(yīng)(yìng)
C窒息(zhì)堡垒(bǎo)厥功(jué)湔雪(jiān)
D胡诌(zhōu)窗帏(wéi)挣扎(zhā)(zhá)顷刻(qǐng)
3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
A凛冽( lǐn liè)肃穆(sù)虔诚(qián)归咎(jiù)
B亚裔(yì)吮血(sǔn)(shǔn)侪辈(chái)谗言(chán)
C涵盖(hán)撰写(zhuàn)阐明(chàn)(chǎn)嗔怪(chēn)
D和谐(xié)笨拙(zhuó)(zhuō)整饬(chì)堤坝(dī)
4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B  )
A炽热(zhì)(chì)嗔怒(chēn)毛骨悚然(sǒng)舞榭歌台(xiè)
B矫健(jiǎo)惬意(qiè)寻常巷陌(mò)羽扇纶巾(guān)
C剽窃(piǎo)迤俪(yǐ)鼎铛玉石(dāng)(chēng)锱铢必较(zī)
D冥迷(míng)滇池(diān)妃嫔(bīn)(pín)管弦呕哑(yā)
5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  B  )
A氤氲(yūn)米芾(fú)嘈嘈切切(cáo)皑皑白雪(ái)
B大堤(dī)一簇(chù)蠢蠢而蠕(rǔ)(rú)心寒眸酸(mú)(móu)
C 仓颉(jié)冰雹(báo)云烟缭绕(liáo)山隐水迢(tiáo)
D啾啾(jiū)羯鼓(jié)相叠互倚(yǐ)宵寒袭肘(zhǒu)
6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
A瓦楞(léng)谬种(miù)朱拓(tà)瘦削(xuē)
B形骸(hái)窈陷(yǎo)汕讪(shān)(shàn)间或(jiān)(jiàn)
C蹒跚(pán)执拗(niù)怔怔(zhēng)(zhèng)不更事(jīng)(gēng)
D歆享(xīn)蹙宿(cù)炮烙(páo)尘芥(jì)(jiè)
新课程高一语文复习训练
(教师版)
1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B )
A簇拥(cù)阜盛(pù)(fù)丫鬟(huán)竹箸(zhù)
B鬓髻(jì)翠幄(wò)吞咽(yàn)拂尘(fú)
C漱盂(sòu)(shù)懵懂(měng)杜撰(zhuàn)揣度(duó)
D暖阁(nuǎn)缎褥(rù)皮囊(náng)喘气(chuǎi)(chuǎn)
2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  B  )
A踱着(duó)悄悄(qiāo)闰月(rùn)忐忑(tǎn tè)
B晌午(shǎng)充沛(pèi)放假(jiǎ)(jià)相貌(xiàng)
C激亢(kàng)精悍(hàn)瘦削(xuē)模样(mú)
D嗔目(chēn)吭声(kēng)步履(lǚ)谦逊(xùn)
3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B )
A虔诚(qián)嘈杂(zāo)(cáo)猝然(cù)狙击(jū)
B伫立(zhù)恪守(kè)慰藉(jiè)昊天(hào)
C残骸(hái)勋章(xūn)荒谬(nìu)(miù)胡诌(zhōu)
D撮合(cuō)泥泞(nìng)瘦削(xiāo)(xuē)惬意(qiè)
4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C  )
A铿锵(kēng)休憩(qì)惬意(xiá)(qiè)纵横捭阖(bǎi)
B辍学(chuò)恪守(gè)(kè)洞穴(xué)未雨绸缪(móu)
C隽永(juàn)畸形(jī)抓阄(jiū)栉风沐雨(zhì)
D塑造(suò)(sù)折本(shé)剖析(pōu)饕餮(tāo tiè )
5下列各组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
A吞噬(shì)熨帖(yù)小心翼翼(yì)入不敷出(fū)
B倒坍(tān)炽烈(chì)不屈不挠(ráo)(náo)魂牵梦萦(yíng)
C惬意(qiè)懵懂(měng)凝眸远眺(mōu)(móu)曝背谈天(pù)
D粗犷(kuǎng)(guǎng)呆滞(zhì)目光炯炯(jiǒng)不可胜数(shèng)
6下列各组中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组是( D   )
A潦倒(liáo)踱步(duó)蠕动(rú)含英咀华(jǔ)
B欺侮(wǔ)主仆(pú)擂鼓(léi)病入膏肓(huāng)
C寒暄(xuān)瘦削(xiāo)(xuē)朱拓(tà)恪守不渝(kè)
D抛掷(zhì)舌苔(tāi)纨绔(wán)垂涎三尺(xián)
新课程高一语文复习训练
字音(Ⅳ)
(教师版)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寥廓( liáo   )迂回(   yū )强劲( jìn   )怪癖( pì  )恪守(  kè )
瞠目(  chēng  )眺望( tiào   )慰藉( jiè   )狭隘(   ài )摇曳(  yè  )
澄清( chéng)不驯(xùn  )沉湎(  miǎn  )迷惘( wǎng   )干瘪( biě)
焦灼(  zhuó )刻薄( bó  )商榷( què )妥帖(  tiē )碑帖( tiè  )
戕害(  qiāng  )骐骥(  jì )跬步( kuǐ  )须臾( yú   )炽热( chì   )
炙热(  zhì )戕害( qiāng )喧嚣( xiāo  )宅邸( dǐ  )翘首( qiáo  )
寰宇( huán )肴馔( zhuàn  )神裔( yì  )田塍( chéng   )桑梓( zǐ  )
逃遁( dùn )烙印( lào  )打夯(  hāng  )无垠( yín   )赭色( zhě  )
攫取( jué   )涟漪( yī   )忧悒( yì  )嗥叫( háo   )迸发( bèng   )
艾蒿(  hāo )颠簸( bǒ  )静谧(  mì )悲怆(  chuàng )矫饰( jiǎo   )
蛰居( zhé  )混沌(hùn dùn)涟漪(lián yī)蓊郁( wěng   )惬意( qiè   )
蠕动( rú  )陡峭(dǒu )饿殍(piǎo  )粗犷( guǎng )颤栗( zhàn   )
晶莹剔透( tī   )万籁无声(  lài   )按捺不住(   nà  )铩羽而归( shā)
自怨自艾(  yì)熠熠闪光(  yì  )毛骨悚然( sǒng    )入不敷出(  fū   )
面面相觑( qù   )金石可镂(  lòu  )雨雪霏霏(  yù  )靡室靡家( mǐ   )
羽扇纶巾(  guān  )舞榭歌台(  xiè  )寻常巷陌(  mò )
还酹江月(  lèi  )锱铢必较(zīzhū)管弦呕哑(  yā )
新课程高一语文复习训练
字音(Ⅴ)
(教师版)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抚摸( fǔ)粗糙(  cāo )翌日(  yì )勉强( qiǎng)毋宁(wú )
虔诚(qián)铭刻( míng)宿命( sù)坍圮( tān pǐ)亘古(gèn)
熨帖( yù )恪守( kè)瞅瞅(chǒu)猝然( cù  )隽永( juàn  )
突兀(wù)创伤(chuāng)饕餮(tāo tiè)慰藉( jiè)悄然( qiǎo  )
跌宕(dàng)攫住( jué)瓦砾( lì )泥泞( nìng )梗概( gěng)
和睦( mù )嗜好(shì )瞳孔( tóng )颠簸(bǒ)闪烁(  shuò )
藏匿( nì)肆虐( nǜe )引擎( qíng )蜕变( tuì)肃穆( mù)
舷梯(xián)折回( zhé)折本( shé )半晌( shǎng )饶恕(shù )
族裔(yì)撰写( zhuàn)剽窃( piāo )迤俪( lǐ yǐ)模拟(mó )
踱步(duó)霎时(shà)淅沥( xī  )薄荷(  bò)舐犊(shì   )
脖颈(gěng)抛掷(zhì)粜卖( tiào)机杼( zhù)瞑目( mǐng )
钝响(dùn)蹒跚(pān )间或(jiàn)踌躇(chóu chú)搭讪(shàn )
角隅(yú)寒暄(xuān )羁绊( bàn )欺侮( wǔ)蘸酒(  zhàn )
泅水( qiú  )落空( luò )埋怨( mán )睨着( nì)敕造(chì )
纨绔( kù)仆妇( pú )条褥( rù )懵懂( měng)嗔视( chēn  )
内帏( wéi )敷粉( fū )斟茶(zhēn )两靥( yè )忖度( cǔn  )
盥洗( guàn  )翠幄( wò  )蹙眉(  cù)早生华发( huā    )

高 一 模 块 考 试
语 文 试 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
答题卡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第II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指定答题区域内相应的位
置上,不能写在试题卷上;如需改动,用双横线划掉原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
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  (选择题,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    )
A.良辰(chén)    荠麦(jì)      弥留(mí)      玉砌(qiè)
B.撤(chè)退    藏匿(nì)    畜生(chù)     踉跄(qiàng)
C.孱头(càn)      蹩进(bié)    雏形(chú)     残羹冷炙(zhì)
D.属文(zhǔ)      骸骨(hái)      弹劾(hé)      运筹帷幄(wò)
2.下列各项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吞噬      藐视     礼尚往来     鸠占鹊巢
B.慎密      搭讪     相形见绌     形销骨立
C.轻佻      湮没     稗官野史     祸起萧墙
D.夙愿      笑靥     拈轻怕重     潸然泪下
3.下列各项中,词语选用最恰当一项是(    )
(1) 华君武近20年来,在各大报刊上发表了700多幅漫画,出版有26部漫画集和插图
集,但在6月13日上午9时,先生因        衰竭在北京友谊医院溘然长逝。
(2) 张育林后来留校做了博士生导师、研究生院院长、装备指挥技术学院院长,现又升至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主任,由科技         变成了科技界的年轻领导。
(3) 中国元素活动区内的        位置将摆放一个虎座鸟架鼓,它以红、黄、金、蓝等色绘出虎斑纹和凤的羽毛,全器造型逼真,彩绘绚丽辉煌,既是鼓乐,也是艺术佳作。
A.心力  翘首    显眼        C.心力    翘楚    显眼
B.心律  翘首    现眼        D.心律    翘楚    现眼
4.下列各旬中,熟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重庆黑老大文强犯有受贿罪,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Q###J罪4项罪名,终审被判处死刑,真是恶贯满盈,死得其所。
B.在饮水机行业的发展中,因监管乏力造成了饮水机市场鱼目混珠的局面,一些杂牌机技术含量低,质差价低,自有知识产权少,在一定程度上抢占着品牌机的市场份额。
C.“今年以来,中国累计有18个省份受灾,农作物受灾1009千公顷,受灾人口1552万人,因灾死亡75人,倒塌房屋10.1万间。”国家防汛室副主任张志彤对此如数家珍。
D.法国足球史上最伟大的国家队主教练雅凯,日前在接受腾讯体育专访时认为,世界杯可以尝试用两个主裁,避免一些低级错判的发生,防患未然。
5.下列各句中,有语病或句意不明确的一项是(    )
A.在北京西单地铁四年的卖唱生活锻炼了任月丽,她能以空灵纯净的歌声穿透心灵,无数网友被深深地打动,纷纷跟帖留言,甚至含泪写下评论,称之为“西单女声”。
B.教育部副部长陈希日前重申了夸年高校招生的“六条禁令”,严禁“点招”考生,对违规高校将予以下一年度限制招生或暂停招生的处理,并追究有关领导和工作人员的责任。
C.《飘扬的旗帜》或许没有1990年的《意大利之夏》那般大气华丽,可原始的曲风,措配上歌手克南不修边幅却又饱含真情的嗓音,将非洲大地那种渴望自由的情怀,展现得
淋漓尽致。
D.第四届中华母亲文化节于5月14日在盂子故里 (邹城) 开幕,但不知什么原因,很多邹城人根本不知道此节在何时,更何谈参与其中去弘扬母爱爱母文化?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中华文化包含着强烈的人文精神。“人文”这个词语起源很早,《易?贵卦?彖辞》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将人文与天文置于对等的地位,可见对人文的重视程度。概括地说,中国古代的人文精神有两层含义。一是对人的尊崇。《老子》把人和道、天、地并列,称之为四大:“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城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二十五章)《孝经》记载孔子的话:“天地之性,人为贵。”(《圣治》)认为人在天地所生的万物之中最为尊贵。《左传》里有这祥的话:“夫民,神之主也”,并说应该先办好人的事,然后再致力于神的事 (桓公六年)。《左传》里又有这样的话:“民之所欲,天必从之。”(襄套三十一年) 连上天也要顺从人的愿望。中国虽然也有宗教和神学,但宗教和神学没有取得至高无上的地位。中国没有国教,没有教皇,更没有宗教裁判所。中华文化所崇拜的是祖先,注重的是祭祖。或者崇拜那些为民族的生存以及民族文化的发展做出非凡贡献的人。孔子、李冰父子、司马迁等,都有祭祀他们的庙宇。所以中华文化是以人为中心的文化,以人为主体的文化,以人伦为核心的文化。人和人的关系,远比人和神的关系重要。人文精神还有一层含义,就是重视人的节操和修养,注重人之所以成为人的那些道德素质,进而追求人格的完美。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又说“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孟子说:“舍生而取义。”(《孟子?告子上》) 孟子还有一段名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在古代,道德和智能完善的人,就是圣贤。例如孔子被称为圣人;他的三千弟子当中有七十二位最好的,被称为贤人。中华文化以人为中心,在众人之中又以圣贤为中心,只要认真修养,“人皆可以为尧舜” (《孟子?告子上》)。这是中华文化中十分可贵的内容。
中华文化是尚群的文化。小到家庭,大到国家、民族。都是群,而群就是就是公。《礼记》中所说的“天下为公”(《礼远》),已经成为至理名言。至于公和私的关系,应以公为先;人和已的关系,应以人为先,正如孔子所说:“君子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礼记》) 范仲淹所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 也体现了这种精神。中国有句古话:“敬业乐群。”(《礼记》)“乐群”这两个字很能代表中华文化的特点。荀子阐发孟子的人伦说,提出“群居和一”之道 (《荀子?荣辱》),作为人类生活的基本准则。他认为人能从事有秩序的伦理生活,所以才能驾驭自然物,个体也就得以生存和发展,因而维系群体利益就成为一种美德。
中华文化是尚和的文化。“和”的本义就是声音相应,也就是声音的和,引申为乖谐、和平,和畅,中和、融和、祥和等意义。《老子》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四十二章》)《中庸》以“致中和”为修养的最高境界。孔子说做人要兼顾文和质两方面的和谐,“文质彬彬”,才称得上君子 (《论语?雍也》)。“和”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之一。
中国古代哲学家们讲“天人合一”,就包含着人和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意思。张载观:“民吾同胞,物我与也。”(《西铭》) 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一草一木,一山一水,天上飞的鸟,水里游的鱼,都是人类生存的伙伴。人类虽然是万物之灵,但不要做大自然的掠夺者。不仅如此,还应当在心灵上和大自然相通,从大自然中体悟人生的真谛,进而达到内心的和谐。“和”的文化精神,渗透到人和人的关系中,便是注重和睦相处,以达到人际关系的平衡。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本身就是多个民族和谐相处的大家庭。
(节选自“附录”《中华文化精神》 袁行霈)
6.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中华文化包含着强烈的人文精神”的一项是(    )
A.《老子》把人和道、天、地并列,称之为四大:“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城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B.《左传》里有这样的话:“夫民,神之主也”,并说应该先办好人的事,然后再致力于神的事。
C.在古代,道德和智能完善的人,就是圣贤。例如孔子被称为圣人;他的三千弟子当中有七十二位最好的,被称为贤人。
D.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一草一木,一山一水,天上飞的鸟,水里游的鱼,都是人类生存的伙伴。
7.文中画线的“十分可贵”指的是什么? 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因为中国没有国教,没有教皇,更没有宗教裁判所,中华文化崇拜祖先,崇拜那些有非凡贡献的人。
B.中华文化很重视人的节操和修养,注重人之所以成为人的那些道德素质,进而追求人格的完美。
C.孔子说过“朝闻道,夕死可矣”,“杀身以成仁”;孟子也说过“舍生而取义”。圣人都把道、仁、义置于生命之上了。
D.中华文化以人为中心,在众人之中又以圣贤为中心,认为只要认真修养,“人皆可
以为尧舜”。
8.下列各项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上述文字,共阐述了中华文化内涵特点的四个方面:崇尚人文精神、尚群文化、尚和文化、天人合一。
B.在文章阐述的中华文化内涵特点的几个方面中,作者最崇尚“和”,因为它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之一。
C.因为“乐群”这两个字很能代表中华文化的特点,所以孔子才说:“君子贵人而贱
己,先人而后己。”
D.人和大自然怎样才能和谐相处? 一不要做大自然的掠夺者,二要在心灵上和大自然相通,并从中体悟人生的真谛。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遥。
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阀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胜、惠共止之。虞常果引张胜。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 宜皆降之。”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剌。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 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复欲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 且单于信汝,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徒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积五六年,单于弟於靬王弋射海上。武能网纺缴,檠弓弩,於靬王爱之,给其衣食。三岁余,王病,赐武马畜、服匿,穹庐。王死后,人众徒去。其冬,丁令盗武牛羊,武复穷厄。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单子使卫律治其事       治:审理
B.虞常果引张胜        引:招供
C.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     论:评论
D.空以身膏草野        膏:做肥料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而收系张胜        ②单于视左右而惊
B.①乃幽武置大窖中       ②羝乳乃得归
C.①欲因此时降武       ②君因我降
D.①恐前语发,以状语武      ②秦亦不以城予赵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部体现苏武爱国气节的一组是(    )
①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②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
③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
④复举剑拟之,武不动。
⑤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
⑥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A.①②④     B.③④⑤      C.①③⑥     D.④⑤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胜听到单于派卫律审理谋反案件时,担心他和虞常私下所说的那些话被揭发,便把事情经过告诉了苏武,苏武认为受辱而死,有负国家,就想先自杀。
B.苏武自刎后,医生在地上挖一个坑,在坑中点燃微火,然后把苏武脸朝下放在坑上,轻轻地敲打他的背部,让淤血流出来,这样过了好半天才重新呼吸。
C.匈奴把苏武迁移到北海边没有人的地方,让他放牧公羊,说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才得归汉;同时把他的部下及其随从人员常惠等分别安置到别的地方。
D.苏武迁移到北海后,由于他会编织打猎的网,会纺绳,矫正弓弩,在三年多的时光里,他也曾拥有马匹和牲畜、盛酒酪的瓦器、圆顶的毡帐篷。
第II卷 (非选择题,共114分)
四、(24分)
13.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3分)
(2) 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4分)
(3)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3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竞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1)“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一向都被公认为是具有宋词幽美婉约情韵的名句代表,请你结合“酒醒”“杨柳”“晓风残月”简析一下诗人在此是如何写愁的。(4分)
(2)“千里烟波”与“千种风情”写情角度不同,各有其妙,请加以简析。(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个小题,6分)
(1) 羽扇纶巾,谈笑间,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苏轼《定风波》)
(2) 楚天千里清秋,                     。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舞榭歌台,                   。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
吾所以为此者,                      。         (司马迁《廉颇茼相如列传》)
(4) 蟹六跪而二螯,                    ,用心躁也。       (苟子《劝学》)
,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五、(12分)
16.将下面几句话按正确的语序排列,组成语意完整的一段话。(4分)
①《红楼梦》的梦,看来是带泪的梦,《三国演义》的梦,却是带血的梦。
②曾操、刘备、孙权,也包括袁术、袁绍等在战场中打得你死我活,回到帷幄之中和睡床之上,梦的是相同的一样东西,这就是那一顶缀满珍珠宝石可以号令天下的王冠。
③王熙凤幢憬的是呼风唤雨,却丢失了性命;林黛玉梦的是宝玉的爱情,最后却是焚帕吐血而终;薛宝钗想的是二奶奶的位置,刚下轿却看到二爷出家……
④《三国演义》的梦是共性的,每个人的梦和每个人物的“梦中宝”都相同。
⑤为了争夺那一个曾经落到孙策手里的玉玺,沙场上就打得血流成河。
⑥《红楼梦》的梦是个性的,每个人的梦和每个人物的“梦中人”都不同。
答:
17.阅读下面的文字,请分别概括出“微博”在信息发布、传播和获取三方面的特点。(4
分)
微博,即微博客 (MicroBlog) 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发布,传播以及获取的平台。博客适合发布长信息;微博一般有较为严格的字数限制,比如美国的twitter限制为140字符以内,博客内容的传播主要靠网民主动访问,属于典型的一对多传播;微博作者发的每条信息却能即时送到用户的首页,而无需对方主动访问。与QQ相比,QQ的信息只能个人查看,而微博上的信息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搜索到;QQ信息只是发给某个人或个人群组,而微博上的信息是发送到整个平台的。
(1) 发布:                     (不超过10个字)
(2) 传播:                     (不超过10个字)
(3) 获取:                     (不超过10个字)
18.《窦娥冤》中的有几句唱词,有两个不同版本的表述,试从语气、形象性等方面分析其
唱词的优劣。(4分)
《古名家杂剧》本:“地也,你不分好歹难为地;天也,我今日负屈衔冤哀告天。空教我独语独言。”   (回答时可简称“《古》本”)
《元曲选》本:“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 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回答时可简称“《元》本”)
答: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18分)
带 着 朝 露 进 城
孙继泉 (邹城)
太阳还没出,已经有不少人早早地起来,骑着他的破旧自行车或低价位的摩托车上路了。一只脏兮兮的坏了拉链儿的帆布挎包歪歪扭扭地挂在车把上,或疙疙瘩痦地绑在货架上,里面装着他们干活的工具。有的还拴着一个硬壳的安全帽,走起路来,帽壳碰在车架上,当当地响。此刻,这些人涌在通往城市的道路上,形成了人流。由于穿越清晨的浓雾,他们的头发和眉毛蒙上了一层细密的水珠,像水果表层的白霜或树叶表面柔白的绒毛。从他们的眼神可以看出,此刻他们心里急切切的,没有丝毫的恬静和安闲。我不知道他们如此的奔波和劳顿究竟是为了前方的城市还是他们身后的村庄。城市周边的每一条路上都涌着一股这样的人流,他们进城之后,便撒在这个城市的各个角落,再也不起眼了。他们的到来使这座城市热闹和喧哗起来,城市也在这种喧闹中一天天长高。
这个时候,从城市出去的人很少。城市里的汽车如蝗虫一般在里面一圈一圈地打转,城市里的人正在出动、聚集,从一个密集的地方汇往一个更密集的地方。他们聚在一起煞有介事地开会、讨论、争执,或者端着一张报纸作沉思状。他们是一些只有聚在一起才有勇气和胆子的人。他们遇到问题喜欢“碰头”“研究”,采取行动一般都要“联合”“联动”,他们到乡村去也往往三五成群,好像一个人行动就感到虚弱和恐惧。
我大概是较早从城市出来的人之一,我只想在旷野里,在有庄稼、鹊鸟、树木与河流的旷野里,像一株庄稼一样舒展一下疲惫的腰身,像一只鸟或一粒虫一样自由自在地大口呼吸。我是一个受惠于城市而又被城市紧紧牵掣的人,因此,在早晨上班之前这段短促的时间里,我不可能离开城市走得更远,只能在这条弧形的漫长的外环路上溜达一圈,像一个踩着舞台边沿表演的演员,偶尔顺着铺了红地毯的短短的台阶走下舞台,与坐在前排的观众握握手,然后又快步踏上舞台,继续自己的那档节目。
回城的时候,进城的已经是另外的一拨人,他们多是带着货物进城的乡下人。洗净的萝卜、褪去外帮的白菜,顶着花的黄瓜、带着蒂梗的茄子、覆着一层绿叶的葡萄、南瓜、苹果、枣,挤压在铁笼子里的公鸡、尼龙袋里的嗷嗷叫着的羊都装在自行车旧货架上,或三轮车的后箱里,摩托车后面的驮筐里。它们被争先恐后地摆到市场上用红砖凳起的光滑的水泥货摊上,等着皮肤白皙的裹着一股化妆品气味的少妇或长满老年斑的长者评头论足,然后非常挑剔地辨别、选择,随后丢下几张低面值的纸币,大摇大摆地将它们拎走。
太阳升高了,清晨的雾霭散去了,在城市的高楼里,放眼能够看得很远:熟悉的大楼,远方的山,城外的水库,但却怎么也看不到我驻足流连过的那条路、那道河——那些刻在大地胸膛上的印记,更看不到一林株扎根于大地的矮小的庄稼。但是,站在十一楼,我觉得自己却高不过田野里的一颗玉米。玉米的上面是天空和游走的白云,而我的头顶是十二楼,十二楼之上是十三楼,十三楼之上是一个令人压抑的涂了蓝颜色的尖项。
此刻,我的鞋尖上仍沾着从城外带回来的一片露水,还有几片鲜绿的草叶,鞋底粘上了一层黄泥。脚下有泥土,只会让我脚步更稳健,心里更塌实。我是从泥土地里走来的汉子,让我欣慰的是,在衣食无虞之后,我没有养尊处优、好吃懒做,使自己肚子凸起,两腮变宽,叫这座城市更加拥挤,而是像故乡田野里的一棵树,始终保持着生长的姿势。
(《中国教育报》3月15日  有删改)
19.文中写了两拨“带着朝露进城”的人,他们有何共同之处? 给城市带来了什么?(4分)
20.如何理解文中画线的句子“站在十一楼,我觉得自己却高不过田野里的一棵玉米”的含
意? (5分)
21.第三段是写“我”出城,与题目似乎无关,是否可以删掉? (4分)
22.文章主要是写“带着朝露进城”的人,为何又多处写到城里的人? (5分)
七、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在这个讲究包装的社会里,我们常禁不住羡慕别人光鲜华丽的外表,而对自己的欠缺耿耿于怀。但据多年观察,我发现每个人的生命,没有完美无缺的,都被上苍划上了一个缺口,你不想要它,它却如影随形。可我们也知道,早期的存钱罐都是陶器,一旦存满了钱就要被人敲碎,有这样一只有缺孔的存钱罐,一直没有钱投进去,一直到今天,它就成了贵重的古董。其实,人生不要太圆满,有个缺口让自己懂得谦卑,懂得奋进,懂得珍惜自己的拥有;懂得从缺口中让幸福流向别人,让快乐流向别人,这往往就变成了好事。
读了这段文字,你有何感想和感悟? 请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考试时间120分钟   分数100分)
一、(16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坍圮(pǐ)   宁谧(mì)    粗糙(cāo)     蓊蓊郁郁(wēng)
B.阡陌(mò)     隽永(juàn)  罗绮(qí)      游目骋怀(chěng)
C.跫音(qióng)  漫溯(sù)    召唤(zhào)    亘古不变(gèn)
D.佝偻(lóu)    踟蹰(zhú)   慰藉(jiè)     挥斥方遒(qiú)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嬉游   雾霭   篱笆   寥廓   昳丽
B.笙箫   斑斓   风致   幽辟   渺茫
C.邂逅   余暇   安祥   翌日   流岚
D.熨帖   苍桑   祈祷   缥渺   缘分
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D )
A.大学毕业各奔东西的老同学在100周年校庆之际纷纷回到母校,萍水相逢,真有说不完的话,诉不完的情。
B.面临企业严重亏损的局面。王厂长对群众的合理化建议仍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这种从谏如流的态度终于激起群众的愤怒。
C.这些正值豆蔻年华的女孩子,平均年龄25岁,身高1.69米,是第一批迈出高等学府的警花。
D.起初由于方法不对,力气花了不少,但却事倍功半,收效很不理想。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投资环境的好坏,服务质量的优劣,政府公务人员素质的高低,都是地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B.知识分子一般眼界比较开阔,富有正义感,民族的荣辱、国家的盛衰,往往更能激起他们的一腔报国之情。
C.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要靠政府的力量,同时也不能不发挥民间力量在舆论动员、监督检查等方面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
D.国产轿车的价格较低,适于百姓接受,像“都市贝贝”市场统一价格才6.08万元,“英格尔”是6.88万元,新款“桑塔纳”也不过十几万元左右。
5、下面句子画线部分在修辞手法上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
a) 夏天,风儿在府临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木之间飒飒响着,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
b) 从阴山高处拖下来提深绿色的山坡,安闲地躺在黄河岸上,沐着阳光。
c) 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d) 报春花、紫罗兰和孟加拉玫瑰躲在雪层下面微笑。
6、下面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组是(   )
A.鲁迅先生无心作诗人,偶有所作。每臻绝唱。
B.当我们在山林漫步时,那风声、树声、泉声、鸟声……大自然里“合同而化”,使人禁不住为之陶醉。
C.杜甫的愿望:“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我也一样有,惜乎来去匆匆,每次都当面错过了。
D.英国作家史密斯在谈论小品文创作时曾说:“伦理学在玫瑰丛中,身入其境,芳香扑鼻”。
7、 填入下文空白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B)
有一件事情是许多人都知道的,______,到了晚年耳朵完全聋子 ,他指挥着交响乐队在演奏,自己夿没有听到什么。
A. 人们称誉贝多芬为乐圣
B. 被人们誉为乐圣的贝多芬
C. 贝多芬被人称誉为乐圣
D. 人们把贝多芬称誉为乐圣
8、 下边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 《朝花夕拾》《南腔北调集》《华盖集续编》《且介亭杂文》都是鲁迅的杂文集。
b) 史传文即历史散文,分为编年体、国别体、纪传体等,如《左传》(编年体)、《战国策》(国别体)、《史记》(纪传体)。
c) “赋”是一种介于诗歌与散文之间的文学体裁,按其形式又分为文赋、骈赋,兴盛于汉魏六朝。
d) 《论语》《孟子》《庄子》《韩非子》《荀子》等著作,都属于先秦诸子散文。
二、(第空2分,共12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9.对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且贰于楚也        贰:从属二主
B.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渡河
C.又欲肆其西封      肆:延伸,扩张
D.以乱易整,不武    武:英武
10.下列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
A. 夫晋,何厌之有
此则寡人之罪也
B.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C.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太后盛气而揖之
D. 焉用亡郑以陪邻
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
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越国以鄙远”的“鄙”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B.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
C.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D.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
12.对文章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烛之武去见秦君的主要原因是郑伯向他道了歉。
B.秦伯被烛之武说服了,不仅解除了围郑,而且派将军帮助郑国守卫城池。
C.晋文公不去攻打秦国,表现了他仁义的一面,同时也可以看出他明智的一面。
D.秦伯退兵的原因是攻打郑国对自己不仅没有真正的好处,反而有潜在的威胁。
13.翻译上文中划线的句子。(4分)
①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②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4--17题
晏元献为童子时,张文节荐之于朝。召至阙下,适御试进士,便令与试。公见试题曰:“臣十日前已作此赋,乞命别题。”上极爱其不隐。及为馆职,一日缺东宫官,内批除晏殊。执政莫喻所因,次日上谕之曰:“近闻馆阁臣僚,无不嬉游宴赏,唯殊与兄弟读书,如此谨厚,正可为东宫官。”公既受命,上面谕除授之意,公曰:“臣非不乐宴游,直以贫无可为。臣若有钱,亦须往,但无钱不能出也。”上益嘉其诚实,眷注日深。仁宗朝,卒至大用。                                      (沈括《梦溪笔谈》)
1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C )
A、内批除晏殊    除:授官     B、次日上谕之曰  谕:晓谕,告知
C、但无钱不能出也  但:但是     D、眷注日深    眷注:爱惜关注
15、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解说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B )
①张文节荐之于朝        ③适御试进士,便令与试
②仁宗朝,卒至大用       ④唯殊与兄弟读书
A、①②意思、用法相同;③④意思、用法不同。
B、①②意思、用法不同;③④意思、用法也不同。
C、①②意思、用法相同;③④意思、用法也相同
D、①②意思、用法不同;③④意思、用法相同
16、“臣非不乐宴游,直以贫无可为”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D  )
A、臣下不是不喜欢宴游,只不过认为穷不能宴游。
B、我不是不愿意宴游,正直和贫穷不允许我宴游。
C、臣下不是不喜欢宴游,正直和贫穷不允许宴游。
D、我不是不愿意宴游,只不过因为穷不能宴游。
17、分析晏殊受重用的原因,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D )
A、晏殊学识渊博  B、晏殊能直言劝谏 C、晏殊谨厚 D、晏殊诚实
三18、默写(4分)
(1)__________,不能十步;__________,功在不舍。(荀子  《劝学》)
(2)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__________。(朱自清  (荷塘月色))
(3) __________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__________。(毛泽东  (采桑子  《重阳》)
(4)怅寥廓,__________,谁主沉浮?(毛泽东  (沁园春  长沙))
四、(16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9——22题。
内心的嘱托
夏小英
①我的内心嘱托我:爱是生命之源,应让它永不干涸。在我的内心叮嘱我之前,我错把各种欲望当成爱,任污浊的欲望把爱的源泉榨干而不自知。如今,我把爱从各种欲望里分离出来,还爱以清白,把爱扩展到时间里的所有生命中——包括亲人、朋友、熟人、陌生人;包括青山、绿水、天空以及天空中的飞鸟……
②我的内心叮嘱我:我每天吃的粮食荤蔬糖果不是我手所种,我四时替换的衣裳不是我自己所做,我朝夕陪伴的书本不是我的心智所成,我信口所哼唱的歌曲也不是我胸中所谱……感恩是我的分内之事。在我的内心叮嘱我之前,我一直认为自己付出的太多,所得太少,社会待我太刻薄,胸襟间的不平之气总是随着岁月的延续而递增。如今,我懂得了与我的付出相比,我的所得其实已经太多太多,而我竟闭目塞听,一味地困在抱怨里。亡羊补牢使我心怀感恩,心怀感恩使我看到了许多以前看不到的幸福和快乐。
③我的内心叮嘱我:虽然草枯了有再青的时候,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钱去了有再来的时候,但日子走了却再没有回来的时候。当一个今天划归昨天的帐号,我离人生的终点站便近了一步;当又一个今天划归昨天,我离人生的终点站便又近了一步;当所有的今天都划归昨天的时候,我便到了终点站,再也没有回头的余地了。在我的内心叮嘱我之前,我一直被时间的表象所蒙蔽,潜意识里总以为青山长在日子长流,今天去了明天来,今年去了明年来,总喜欢把花力气的事留给明天留给明年,结果从小到大到青年到中年仍一事无成。如今,我努力调整自己的行为习惯,力求在今天的太阳落山之前把今天的地耕完。
④我的内心叮嘱我:平平淡淡才是真。在我的内心叮嘱我之前,我也曾用仰视的目光打量过社会上的一些所谓成功人士,他们的目光向上翘,他们的哈哈旁若无人。如今,我知道连金字塔也有为沙土掩埋的一天,再怎么轰轰烈烈,也终会化为尘埃。“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而以一颗平常心过平淡的日子,不为名利所累,吃饱喝足睡得着,理得清该做的事,看得清前面的路,永远都不用担心迷失了自己,再留一份悠然的心境旁观世情,比起那些为名利所累“睡不着觉”的人来不是千金难买的幸福吗?
⑤我的内心叮嘱我:健康是福。生命只有一次,“我们得到生命的时候,带有一个条件我们应当勇敢地保护它,一直到最后一分钟”。在我的内心叮嘱我之前,我对我的健康视而不见,没有很好地珍惜上帝对我的馈赠,所幸上帝还是一如既往地眷顾我,使我在走到中途怆然回顾时至少还拥有这一样东西。经历了谈“非典”色变后,我对内心的这声叮嘱前所未有地重视起来。是啊,有啥也别有病,幸福的内涵很丰富,可如果没有了健康,幸福再多也白搭。
⑥我内心的这些叮嘱啊,零散如夜空中的星辰,及时清扫了我心底的雾岚,引导着我不断前行的脚步,让我在人生旅途上走得踏实、坦荡、无愧。只要愿意去聆听,我们每个人都能够这样。朋友,你听到你内心的叮嘱了吗?
——选自《读者》原创版2004年创刊号
19.作者在第③节中说“力求在今天的太阳落山之前把今天的地耕完”,请根据文意解释这句话的含义。(4分)
答:                                                        。
20.在本文的前四节中,都使用了“如今”这个词语,请具体说明这个词语在文章中的作用。(4分)
答:                                                        。
21.最后一节“我内心的这些叮嘱啊,零散如夜空中的星辰,及时清扫了我心底的雾岚”,请结合文章,整合要点,具体说明都“清扫”了作者心中的哪些“雾岚”?(4分)
答:
22、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文章开门见山,巧妙借助“内心的嘱托”使自己警醒,明晰自己在人生的旅途中应该具有的态度,并指出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在人生的旅途上走得踏实、坦荡、无愧。
B.文章中说“要还爱以清白”就是指要爱别人,爱自然和社会。
C.第②节开头作者用排比的句式点出“我”的生活所需大多都是由别人创造,进而指出自己不应该一味地困在抱怨里,应该学会感恩。
D.作者认为人活着再怎么轰轰烈烈,也终会化为尘埃,所以要以一颗平常心过平淡的日子,不要追求名利等与自身无关的东西。
E.本文思路清晰,每节都以“我的内心叮嘱我”开头,娓娓道来,指出不足,点明感悟,结尾用问句收束全文,启人深思。
五、(8分)
23.仿照下面两个比喻句的句式,以“快乐”开头,写一个句式相同的比喻句(4分)
成功是你梦寐以求的那朵红玫瑰,挫折正是那遍及周围的针刺。
(不超过30字)
24、“据统计,我国上网的未成年人已达到1500万。其中,一些孩子沉迷于网络,学习和生活受到严重影响。”(4分)
针对这一情况,请你拟写一条公益广告,以警醒和劝诫那些沉迷于网络的同龄人。

六、作文(40分)
25、(4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寻找的过程:寻找快乐,寻找友情,寻找财富,寻找幸福……相信你也会有这方面的体验、感想和认识。
请以“寻找”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题目自拟,文体自选(除诗歌外)。
高一语文试题答题纸
第Ⅰ卷(选择题   共28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72分)
四、(20分)
15.(8分)
①                                                             。
②                                                             。
16.(4分)
①                    ,                     。
②                    ,                     。
③                    ,
17.(4分)




五、(18分)
18.(4分)


19.(4分)


20.(6分)


21.(4分)(       )
六、(10分)
22.(4分)
答:                              ,                       ;
,                            。
23.作文纸
20×25
1
20×25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2004年11月11日)
1.答案:C,  A“蓊”应为(wěng)B罗绮(qǐ)D踟蹰(chú)
2.答案:A,  B幽辟应为幽僻C安祥应为安详D苍桑应为沧桑,缥渺应为飘渺或缥缈
3.答案:C,  “稍微”的意思,A是“没有”和“轻微”,B是“确实”和“真心诚意”,D是“劝说”和“鼓励”。
4.答案:C,  剥蚀是指固体物的表层逐渐脱落,腐蚀是指物质由于化学作用而受到损坏。坚忍是在艰苦的条件下坚持不动摇,坚韧是坚强而持久;点破和“小”相呼应,具有灵动感,打破没有;苍凉和天地在颜色上有一定照应。
5.答案:B,  豆蔻年华是指女子十三四岁,此处不当。
6.答案:B,   A是两面对一面,C是句式杂糅,D是“十几万元” 是约数不能再和“左右”搭配。
7.答案:B,   A是括号应紧跟所解释的词,C不应使用问号,D省略号和“等”不能同时用。
8.答案:D,  《国语》是最早的国别体史书。
9.答案:B   “‘莲花’开落比喻等待时间之长”不对。
10.答案:C,  没有运用比喻,表现女子的惊喜,失落。
11.答案:D,  “武”是使用武力时应遵守的道义准则。
12.答案:B,  B项都是介词“对”, A第一个是助词提示宾语前置,第二个是助词“的”;C连词,第一个表转折,第二个表修饰,D第一个是连词表承接,第二个是动词“认为”。
13.答案:C,   C是意动用法,A和B是使动,D是名词作动词。
14.答案:A,   主要原因是郑国灭亡对他也不利。
15.①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危机之中求您,这是我的过错。(2分)②假如放弃灭郑的打算,而让郑国作为您秦国东方道路上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应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3分)③借助了别人的力量而又去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了自己的同盟国,这是不明智的。(3分)
16.①前六句是借景抒情,后两句是直抒胸臆。(2分)“万事”两句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报国无门的悲伤感情。(2分)
②自月升到月落,诗人不曾合眼,身倦;诗人心事重重,彻夜难眠,心倦。(2分)
17.①漫江碧透,百舸争流。②能面刺寡人之过者,上书谏寡人者。③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每空1分,错一个字本空不得分)
18.今天的事情要努力在今天做完,不拖到明天、明年。(4分)
19.结构上过渡,由上文作者的错误认识过渡到下文作者的认识感悟,使文章思路清晰,结构井然;(2分)内容上的对比,把上文作者的错误认识和作者现在的认识感悟进行对比,突出内心叮嘱的具体作用和意义。(2分)
20.①把各种欲望当成爱②闭目塞听,一味地困在抱怨里(或认为自己付出的太多,所得太少,社会待我太刻薄,胸襟间的不平之气总是随着岁月的延续而递增)③被时间的表象所蒙蔽,总以为时间很多④仰视成功人士,为名利所累, “睡不着觉” ⑤对自己的健康视而不见。(答对一点1分,答对两点3分,三点4分,四点6分)
21.答案:(B,D) B错在“还爱以清白”是指把爱从各种欲望里分离出来;“爱其他的是其扩展。D错在“不为本名利所累”不等于不要追求名利。(每个选项2分)
22.创造性思维与思维者的天赋、兴趣和意志力有密切联系。(3分)
23.注意语意的协调和连贯,要构成排比句。如:小溪在沉默了一冬之后,终于把悦耳的歌声献给了春天;小草在沉默了一季之后,终于把生命的绿色铺满了大地。(4分)
24.原句是“不是……而是……”的形式,变换时,也要用“是……而不是……”的句式进行整合,就容易得到本题的答案。参考答案:是要求你充分理解前人长处的同时,发现前人没有达到的空白和缺陷,而不是纯粹地充当前人的吹鼓手。(3分)
25.参考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1
说明:本试卷分第一卷和第二卷两部分,第一卷60 分,第二卷90 分,共150 分(作文
60 分,其余90 分);答题时间150 分钟。
第I 卷
(共60 分)
一、(30 分,每小题3 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 )
A . 青

( xìng ) 挥 斥 方

( jiú )

( yǐ )
',1)">

B .

( kè ) 死 汗

( cén )

( chí ) 蹰
C . 漫

( sù ) 浪

( è ) 飞 舟 彳 ( xíng ) 亍
D.疲

(bèi)
窈窕
(yǎotiǎo)

(jióng)茕孑立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 . 怅 廖 廓 , 问 苍 茫 大 地 , 谁 主 沉 浮 ?
B.这是你最后一次在我的眼前,翻滚着蔚蓝色的波浪,和闪耀着骄美的容光。
C . 当 你 汹 涌 起 来 而 无 法 控 制 时 , 大 海 的 船 只 就 会 被 覆 亡 。
D.因为那个隐密的愿望而苦恼心伤。
3.选出没有运用比喻的一项 ( )
A.秋天像辉煌的屋顶在夕阳下泛着金光。B.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C.歌声好像永无尽头一样。 D.秋天像一条深沉的河流在歌唱。
4.下面四个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致橡树》诗人以阴柔的木棉自喻,对于阳刚的橡树倾诉自己内心的幻想。
B.《再别康桥》的作者是“新月诗派”的代表人物著名诗人徐志摩写的。
C.诗人艾青自抗日战争以来,目睹祖国河山惨遭践踏,人民蒙受深重苦难的历史,在
《我爱这土地》中喷发出强烈的爱国之情。
D.《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表达了诗人对尘世幸福生活的向往。
5.下面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词是我国古代的诗体,它可配乐演唱,句式长短不一,又名长短句、曲子词、乐府等。
B.“沁园春”是词牌名,它规定了一首词的字数、平仄、押韵等。“长沙”是词的标题,
它揭示词的内容。
C.按字数的多少,词可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以是否分段来划分,词又有单调、双调、
三调、四调的区别。
D.毛泽东常用旧体诗的形式来反映现代生活和思想感情。这类诗歌仍属古典诗歌。
6.下列诗句的抒情方式不是直抒胸臆的一项是 ( )
A . 祖 国 啊 , 我 亲 爱 的 祖 国 !
B . 我 热 爱 秋 天 的 风 光 。
C . 曾 记 否 , 到 中 流 击 水 , 浪 遏 飞 舟 ?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阅读下面两首诗的片段,完成7—10 题
(一) (二)
轻轻的我走了, 悲哀的
正如我轻轻的来; 种族
我轻轻的招手, 我们必须战斗啊!
作别西天的云彩。 九月的窗外,
亚细亚的
那河畔的金柳, 田野上,
是夕阳下的新娘; 自由呵……
波光里的艳影, 从血的那边
在我的心头荡漾。 从兄弟尸骨的那边,
…… 向我们来了,
(徐志摩《再别康桥》) 像暴风雨,
像海燕。 (田间《自由,向我们来了》)
7.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
A.两首诗都采用了白话,是打破了旧体诗格律束缚的新诗。
B.两首诗都采用了白话,是打破了旧体诗格律束缚的自由诗
C.《再别康桥》是新诗中的“新格律诗”。
D.《自由,向我们来了》是新诗中的“自由诗”。
8.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
A.《再别康桥》中的这两节分别押“ai”和“iang”韵。
B.《自由,向我们来了》这一节押“ian”。
C.《再别康桥》节奏比较舒缓。
D.《自由,向我们来了》节奏短促如鼓点。
9.对《再别康桥》这两节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①“挥手作别”是诗的抒情基调,体现的一种强烈的惆怅失落之感。
②开头三个“轻轻的”是诗的抒情基调,体现的一种强烈的惆怅失落之感。
③“艳影”是“夕阳”中的“金柳”在水中倒影,代表着康桥的景物特征,明丽的形
象表达了诗人对康桥的赞美。
④诗人心中“荡漾”着“波光里的艳影”,是诗人把魂牵梦萦的康桥比作一个美丽姑
娘的倩影,表达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10.对《自由,向我们来了》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①作者呼吁我们民族不能再忍辱负重了,必须投入战斗。
②作者呼吁我们必须和悲哀的种族战斗。
③语句短促,是对自由的急切呼唤。
④诗中体现的是一种紧张激烈的情绪。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二、(30 分,每小题3 分)
阅读《沁园春?长沙》,回答11--13 问题。
11.下列对诗词中句子的节拍标示准确的是 ( )
A.看/万山/红遍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问/苍茫/大地
B.看万/山红/遍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问/苍茫/大地
C.看/万山/红遍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问苍茫/大地
D.看万山/红遍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问苍茫/大地
12.本词很讲究炼词,用字传神,对下列加点词语解说不准确的是 ( )
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

(一“染”字,表现出景色变化之快,之广。)
B.鹰

长空,鱼

浅底(这两字,一是充分表现飞得矫健有力,一是表现游得轻快自
由。)
C.
指点
江山,激扬文字(本是表示评论之意,但言中也隐约说出青年人涉世不深,心
有不甘,大笔诛伐之意味。)
D.到中流击水,浪

飞舟(一个“遏”字,显示出革命青年强大力量,从而含蓄地回
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
13.下面是对本词的分析,其中分析欠妥当的一项是 ( )
A.首句“独立寒秋”,氛围凝重,内心与外物化为浑沌的一片,一种苍凉萧瑟之感油
然而生。这就引发了下文的种种情思,蓄积了得以“飞流直下”的势头。
B.“万类霜天竞自由”一句是上片写景的收束,通领了“看”的内容。
C.这首词的主要特点就是通过描绘的意象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所谓“景中寓情,情
中显志”。
D.上片重在写“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下片重在写“人与人”之间,既体现了自然
的伟大,又突出了人的伟大。两者并重,恰倒好处地表现了作者的情怀。
阅读《断章》(卞之琳)回答14~15 问题。(6 分,每小题3 分)
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1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 )
A.诗中形象地揭示了人与“风景”的关系;人不仅是“风景”(即大自然)的组成部
分,而且是“风景”的重要组成部分。“风景”里有了“人”“风景”才会有灵气,
才更生动.
B.人不自觉地充当了景中的人而被他人欣赏,人也不自觉地成了别人梦境的装饰,在
人生的舞台上,人往往想成为主动者,孰料常处于被动地位.
C.全诗四行,分为两个段落,分别静态地呈现一幅画面:一是白天的景象,一是夜晚
的景象,诗歌在一种被分割而又体现出统一的生活时空上创造诗歌意象,这种构
思方式取得了以少胜多、以简写繁的艺术效果。
D.在“楼上人”的眼里.“你”比“风景”更美;在“楼上人”心目中,“你”皎洁
妩媚胜过了“明月。全诗虽无一个“美”字,而“美”的形象却从读者想象中凸现
出来.
15.对这首诗主旨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这首诗表现了一种被别人或社会当做装饰品的深沉的人生悲哀。
B.这首诗以超然而珍惜的感情,写了一刹那的意境,寄寓了深刻的哲理.
C.这首诗表现了人物、事物间息息相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
D.这首诗以两幅优美的画面隐喻,暗示着人生中许多“相对”的关系。
16.对下面一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菩萨蛮黄鹤楼
毛泽东
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注]九派:水的支流叫派。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支流,叫九派。
A.作者在上阕从茫茫奔腾的大江,写到了贯串南北的铁路。由西到东,由南到北,气
象雄伟,
B.“烟雨莽苍苍”给眼前的景象布上了一层朦胧的诗意,使词的意境显得幽深、耐人寻味
C.这首词上阕写景,下阕生情,最后以乐观高昂的情调收束。
D.词中“酹滔滔”来自苏轼“一尊还酹江月”,苏轼“酹江月”是凭吊“千古风流人
物”,诗人这里“酹滔滔”也是来凭吊古人。
17.对下面一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光明朱自清
风雨沉沉的夜里,/前面一片荒郊。/走尽荒郊,/便是人们的道。/呀,黑暗里歧路万
千,/叫我怎样走好!/“上帝!快给我些光明吧,/让我好向前跑!”/上帝慌着说:
“光明?/我没处给你找!/你要光明,/你自己去造!”
A.诗以开头“风”“雨”“夜”“荒郊”等词语极力渲染环境的恶劣,旨在为下文
写对光明的渴求作铺垫。
B.“上帝!快给我些光明吧,让我好向前跑!”这句诗中连用两个感叹号,语气非
常强烈,这是一个对光明执着追求的强者对主宰万物的上帝的埋怨和责问。
C.最后四句,诗人借上帝之口,告诉我们光明只能靠自己去创造。这同《国际歌》中
的歌词“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
们自己“的思想意蕴是相通的。
D.通观全诗,有些句子似乎不那么顺口,寓意也比较单纯、直接,因此,在艺术构成上
显然没有作者的散文《荷塘月色》那样圆熟,由此也可以看出此诗写于白话新诗草创
之时。
18.对诗人臧克家在1932 年写的《老马》一诗的主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它横竖不说一句话/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它把头沉重地垂下
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它有泪只往心里咽/眼里飘来一道鞭影/它抬起头来望望前面
A.诗人以写实的手法,反映旧中国生产力低下,长途运输还得靠老马拉车。
B.诗人以“老马”为意象,揭示旧中国人民正以惊人的毅力忍受着深重的苦难。
C.诗人以写实的手法,表现同情老马受到的折磨以及被人任意蹂躏的命运的感情。
D.诗人以“老马”为意象,显示旧中国人民在死亡线上挣扎,命运十分悲惨。
19.对下面这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悬崖边的树
曾卓
不知是什么奇异的风/将一棵树吹到了那边——/平原的尽头/临近深谷的悬崖上
它倾听远处森林的喧哗/和深谷中小溪的歌唱/它孤独地站在那里/显得寂寞而又倔

它的弯曲的身体/留下了风的形状/它似乎即将倾跌进深谷里/却又像是要展翅飞翔
A.这首诗借物喻人,写出了坚贞不屈的人格之美。
B.这首诗实际上写人在毁灭的边缘,顽强奋争,怀抱高远的理想。
C.这首诗细致地描绘了树的形象,表达了对这棵树的赞叹崇敬之情。
D.这首诗三节层层深入,节奏整齐,韵律和谐。
20.对下面一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思 念
舒婷
一幅色彩缤纷但缺乏线条的挂图/一题清纯然而无解的代数/一具独弦琴,拨动檐雨
的念珠/一双达不到彼岸的桨橹
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夕阳一样遥遥地注目/也许藏有一个重洋/但流出来,只是两
颗泪珠。
呵,在心的远景里/在灵魂的深处
A.诗的第一节迎面而来的是“挂图”“代数”“琴”“桨橹”四个意象,它们打破
了界限把几种“思念”紧紧联系在一起,使诗产生朦胧、深远的意境。
B.“思念”虽是抽象的思维,无法具体把握的感觉,但是我们通过这四个意象,分
明看到了人物因思念而产生的焦灼、烦躁、惆怅、失意等情思。
C.二节通过两个比喻说出了时间的缓快和距离的遥远,含蓄曲折地写出了“思念”

高一期末检测语文试题(08、6)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总分为16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2.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卷上,考试结束,只须交答题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1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踮脚(diǎn)        围歼(qiān)         缴械(xiè)     鲜为人知(xiān)
B、蛊惑 (zhōng)        创伤 (chuāng)      栏厩(jiǜ)        两涘渚崖(zhǔ)
C、诽谤 (fěi)           蜕变(tuì)          偌大(ruò)       遭受重创(chuāng)
D、罢黜 (chù)          吮血(yǔn)       扪参(shēn)      直栏横槛(kǎn)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最为困难的时候,这位母亲总是吃孩子们剩下的残羹冷炙。
B、在比赛后杜伊科维奇面对众多球迷的一片“下课”声不以为然,他反复强调,比赛后出现这种情况是很正常的。
C、我们的同胞已身在疆场了,我们为什么还要站在这里袖手旁观呢?
D、历经15年转型的痛苦与磨难,俄罗斯的经济、国际威望等方面逐渐得到认可,“俄罗斯重新崛起”在俄罗斯国内、中国,甚至在世界上成为炙手可热的话题。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组是:(3分)
A、这簌簌声,这芬芳的香味,使我们心荡神弛,犹如是在聚精会神地倾听这独具一格的音乐的悠扬的旋律,清丽的和声。
B、本届大运会会徽、吉祥物设计的应征者大多是以大学里的青年教师为主,其他行业的也有,但不多。
C、能否发挥好中央和地方两方面的积极性,克服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现象,是实现2008年全年节能减排目标的关键。
D、温家宝总理在新加坡会见日本首相福田康夫时谈到,希望加快东海问题的谈判过程,尽早实质性迈出步伐。
4、下面是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解释遗忘规律的曲线——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图中竖轴表示学习中记忆的数量(百分数),横轴表示时间(天数),曲线表示记忆量变化的规律。
(1)图中揭示的遗忘规律是                            (2分)(不超过20字)
(2)针对这一规律,正确的应对措施是                                  。(2分)
5、按照下面句子的句式(我不是……也不是……而是……)仿写一个句子。(5分)
例句:我不是价值连城的宝石,也不是一无所有的废铁,而是燃烧炉中的一块钢。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疏广字仲翁,东海兰陵人也。少好学,明《春秋》,家居教授,学者自远方至。地节三年,立皇太子,选广为少傅,数月,徙为太傅。广兄子受,好礼恭谨,敏而有辞。宣帝幸太子宫,受迎谒应对,上甚欢悦,顷之,拜受为少傅。太子每朝,太傅在前,少傅在后,父子并为师傅,朝廷以为荣。在位五岁,皇太子年十二,通《论语》、《孝经》。广谓受曰:“吾闻‘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功遂身退,天之道’也。今仕至二千石,宦成名立,如此不去,惧有后悔,岂如父子归老故乡,以寿命终,不亦善乎?”广遂上疏乞骸骨,上以其年笃老,皆许之。广既归乡里,日令家供具设酒食,请族人故旧宾客,与相娱乐。数问其家金余尚有几所,趣卖以供具。居岁余,广子孙窃谓其昆弟老人广所信者曰:“子孙冀及君时颇立产业,今日饮食费且尽,宜从丈人所,劝说君买田宅。”老人即以闲暇时为广言此计,广曰:“吾岂老悖不念子孙哉?顾自有旧田庐,令子孙勤力其中,足以供衣食,与凡人齐。今复增益之以为赢余,但教子孙怠惰耳。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且夫富者,众人之怨也;吾既亡以教化子孙,不欲益其过而生怨。又此金者,圣主所以惠养老臣也,故乐与乡党宗族共飨其赐,以尽吾余日,不亦可乎!”于是族人悦服。以寿终。
(节选自《汉书·疏广传》)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选广为少傅,数月,徙为太傅。   徙:调职
B.广兄子受,好礼恭谨,敏而有辞。  敏:敏捷、聪明
C.宣帝幸太子宫,受迎谒应对。     幸:宠幸
D.愚而多财,则益其过               益:增加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顷之,拜受为少傅。    填然鼓之。
B.圣主所以惠养老臣也。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
C.上以其年笃老,皆许之。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D.今日饮食费且尽。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疏广自幼勤奋好学,深明《春秋》,远方之人也来向他问学。其兄之子疏受谦恭谨慎而有口才。叔侄二人并为皇太子师傅,朝廷引以为荣。
B.皇太子初学有成后,疏广心怀知足常乐、功成身退的想法,要求归老故乡,虽然中途曾经后悔,但最终还是提交了辞呈,并获得皇上的应允。
C.疏广认为自己的金钱为朝廷所赐,应当自己用来颐养天年,因而回归故里之后,并未打算要将钱财留给子孙,每日均请亲朋故友宴饮娱乐。
D.疏广的子孙见饮食费用甚巨,就请人劝疏广多置田宅。疏广表示财产只能使子孙怠惰罢了,应当让他们自食其力,过与平常人相同的生活。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故乐与乡党宗族共飨其赐,以尽吾余日。
(2)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魏徵《谏太宗十思疏》)
(3)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季氏将伐颛臾》)
(4)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三、古诗鉴赏(8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宫   词
武衍
梨花风动玉阑香,春色沉沉锁建章①。
唯有落红官不禁②,尽教飞舞出宫墙。
[注] ①建章:宫殿名。②官不禁:官府没有禁止。
(1)你认为这首诗第二句中“诗眼”是哪个字?请结合全诗说说第二句话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4分)
(2)这首诗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从下面所给的12个空格中选择8个填空(每空一分)。
(1)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          ,蹈死不顾,亦曷故哉?(张浦《五人墓碑记》)
(2)惟草木之零落兮,                    。 (屈原《离骚》)
(3)剑阁峥嵘而崔嵬,               ,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
(4)万里悲秋常作客,              。(杜甫《登高》)
(5)千呼万唤始出来,            。 (白居易《琵琶行》)
(6)小楼昨夜又东风,              。(李煜《虞美人》)
(7)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             。(晏殊《蝶恋花》)
(8)执手相看泪眼,            ( 柳永《雨霖铃》)
(9)落霞与孤鹜齐飞,               。(王勃《腾王阁序》)
(10) 此情可待成追忆,                  。(李商隐《锦瑟》)
(11)          ,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
(12)七十者衣帛食肉,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
五、现代文阅读必考题: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奥斯威辛的风
高洪波
①2004年的10月,我独走欧洲,出席第33届“华沙之秋”诗歌节。
②抵达华沙的当天夜里,我就向东道主提出一个要求:明年是反法西斯胜利60周年,能否到奥斯威辛一看?说这话时,我不知道奥斯威辛距华沙有多远,更不晓得东道主的具体安排。波兰作协主席马列克沉吟着,翻译胡佩芳大姐也没接话茬儿。
③几天时间匆匆过去,华沙的秋天留给我极美的印象,在一位演员的庄园里举行的诗人聚会让我领悟到老欧洲的独特魅力,而“华沙之秋”诗歌节在肖邦公园举行,诗意便愈加浓了几分。可我仍惦记着300公里以外的奥斯威辛。
④10月18日中午12时30分,我终于踏进了奥斯威辛集中营。那一天早晨秋雨绵绵,出门还带了伞,及至抵达奥斯威辛,却陡然狂风大作。胡佩方大姐说,奥斯威辛是个奇怪的地方,参观者常碰到阴雨连绵。她并没有陪我到奥斯威辛,她说她受不了心灵的折磨!
⑤这是一次奇怪而又匆忙的参观,毒气室、焚尸炉、铁丝网、岗楼、纹刑架,还有一个小院子里压成方块状的7000多公斤的头发……在27楼展览馆,我见到里面展出的一幅大照片:犹太妇女和儿童在德军枪口下高举双手,一个小男孩的目光中满是天真和无奈。这一幕极其令人震骇!在焚尸炉前,我和一群中学生共同走过,孩子们默默无语,我不知道他们心里想的是什么,但我的心底却陡然出现几句诗:
此刻,我变成了一块巨大的海绵,
迅速汲满了历史的汁液,
我的指尖也开始流泪,
为人类在那一个年代的无助与悲伤。
⑥天上有巨大的云朵掠过,秋风卷起落叶,风中有一种嚎叫和呻吟。在奥斯威辛,这人类为了消灭人类而手造的地狱里,我感到寒意袭人,是噩梦又是现实。真的可能是因为奥斯威辛长眠着100多万遇难者的冤魂,才形成了死一般的压抑、魔一般的恐怖,以及变幻无常的气候。
⑦风仍在高天咆哮,吹动我的头发,吹动我的衣衫,我不知道这愤怒的风起于何处又生于何时,只感到脚下的土地也在风中战栗,铁丝网和纹刑架在风中摇晃,集中营的游人们,想必心底的风暴更远胜于自然界的狂风罢!
⑧事后,我在自己的日记中记下这样一行文字:“欧洲,一个美丽的深秋的中午,在大群中学生的簇拥下,我走在奥斯威辛的土地上,快步疾走,有一种逃亡的感觉。”
⑨当天我见到一位叫何敢的中国女留学生,她说曾经陪同一个代表团参观过奥斯威辛,然后连续难受了两个多月,以后再也不愿意去。由何敢联想到在波兰生活了半个世纪的胡佩芳大姐,她们对奥斯威辛的拒绝,是出于本能的对自己的保护。奥斯威辛集中营,是地狱的别称,正像美国副总统切尼在2004年1月27日奥斯威辛集中营解放60周年纪念论坛上说的:“在欧洲的死亡集中营里,有人犯下了人类所不能想像的最严重的罪行。我们必须向下一代传递这样的信息:我们在这里感谢那些将我们从暴政下解救出来的解放者,同时我们必须有勇气阻止那些邪恶卷土重来。”
⑩奥斯威辛是个小镇,建镇在800年前,二战前被称为波兰的“犹太人城”,因为当时的1.23万人口中有7000名犹太人。现在小镇有些不堪历史重负,因为人们无法想像小镇如何在一个巨大的公墓旁生存。
⑾这当然仅只是游客的见解,事实上正是由于奥斯威辛的存在,人类的良知才凛然长存。
12.文章开头三节写出席第33届“华沙之秋”诗歌节的有关情况,有哪些作用?(4分)
13.(1)第五段中,作者是怎样写奥斯威辛集中营景象的?(2)“我的心底”陡然出现的几句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
(1)
(2)
14.(1)文中奥斯威辛的风有什么特点?(2)奥斯威辛的“风”有哪些含义?
(6分)
(1)
(2)
15.(1)为什么胡大姐她们会“拒绝” 奥斯威辛,而“我”参观时也“有一种逃亡的感觉”?(2)作者说“正是由于奥斯威辛的存在,人类的良知才凛然长存”,对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6分)
(1)
(2)
六、现代文阅读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选做另一类内的小题。  (18分)
甲、论述类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学术通俗化不是学术娱乐化
近些年,学术突然与大众亲近起来。不少具有“学者”身份的人,在电视上以时髦的话语方式,谈先秦诸子,谈三国风云,或古今中外无所不谈。出版界自然也不甘落后,趁机大出这类以浅显易懂而又充满噱头的方式谈论“学术问题”的书。有人对之非议,也有人出而辩护。辩护的理由是:学术的通俗化是必要的,学术走向大众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学术通俗化与学术娱乐化,是极易混淆却又大不相同的两回事。
学术研究的目的,最终是要影响社会,影响大众的生活。实际上,我们赖以生存和生活的许多常识,当初都是高深的学术观点。抽烟有害,如今尽人皆知,当初却不过是实验室里的结论;人权的意识和观念,在中国也日渐普及,起先却仅仅是象牙塔里的呼声。学术的通俗化,其实一直以各种方式在进行着。过去的学者,是很注重这方面的工作的,他们往往一方面从事很专业很艰深的研究,一方面又致力于将自己专业艰深的成果尽可能向社会普及。这种普及性的著作,也能成为经典。费孝通、萨孟武,都是在学术上颇有造诣的学者,他们都另有多种专业性很强的学术著作行世;至于他们的《乡土中国》、《水浒传与中国社会》这样的著作,则是在非专业的报刊上发表文章的结集,都是民国时期的“通俗经典”。
在将学术通俗化时,必然要考虑到大众的接受水平,必然要将那些最专业最难懂的部分牺牲掉。但这丝毫不意味着迎合大众、讨好大众。如果说,一个学者,在从事艰深的学术研究时,应该心怀一种神圣感,应该有着对学术的敬畏,那他在从事将学术通俗化的工作时,这种神圣感,这份敬畏之心,仍然是非常必要的。学术通俗化,目的是在教育大众、启迪大众、唤醒大众,仍然是以对大众启蒙为目的。它不是要强化而是要摧毁、改变大众心中某些固有的东西。
以这种眼光来看今日学术与大众的“零距离接触”,称之为学术娱乐化或许更合适。将学术娱乐化的目的,无非是名与利,迎合和讨好大众,就是他们的基本策略。大众最想听什么,听了什么最开心,他们就说什么。而将学术通俗化绝不这样。不妨以萨盂武的《水浒传与中国社会》为例。在这本通俗性的学术著作中,萨孟武对梁山泊集团予以坚决的批判和否定。他强调,以宋江为首的梁山泊造反集团,不过是一个“流氓集团”。他从多方面分析了这种“流氓集团”与中国社会的关系,指出这种“流氓集团”在中国历史上屡屡起着极其恶劣的作用。这样一种对“梁山好汉”的评说,显然与大众心目中原有的情感观念相冲突。而萨孟武的目的,就是要摧毁改变大众长期以来对“梁山好汉”的仰慕崇拜,就是想清扫中国社会长期存在的“水浒气”。如果让今天的那些热衷于将学术娱乐化的“学者”来讲《水浒传》,他们决不会这样讲。他们一定会极力歌颂“梁山好汉”的“义”与“勇”,一定不敢对他们的滥杀无辜、打家劫舍有半句微词。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取名与利,他们就必须最大限度地迎合社会上的“水浒气”。为了讨得大众更多的喜爱,也不妨顺便称林冲为“帅哥”,说李逵是“猛男”。而大众呢,大众自然乐得合不拢嘴。在这合不拢嘴的过程中,大众身上原有的“水浒气”,就被进一步强化了。
16.根据文意,下列对“学术通俗化”的理解,确切的一项是(    )(3分)
A.学术走向大众,影响大众的生活,与大众亲近起来,让大众最开心。
B.将学术专业艰深的成果以“通俗经典”的形式尽可能地向社会普及。
C.牺牲掉学术著作中那些最专业最难懂的部分,最大限度地满足大众的好恶。
D.浅显易懂,但与大众心目中原有的情感观念相冲突,不会讨得大众的喜爱。
17.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如今尽人皆知赖以生存和生活的常识,都是由当初高深的学术观点,借助学术通俗化方式逐渐普及形成的。
B.无论是从事艰深的学术研究,还是从事学术通俗化的工作,学者们都应心怀一种神圣和对学术的敬畏。
C.今日学术与大众的“零距离接触”,常常以时髦而又充满噱头的话语方式,来解读古今中外的“学术问题”。
D.对中国社会长期存在的“水浒气”,将学术通俗化的学者和将学术娱乐化的学者持有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
18.文中两次例举《水浒传与中国社会》,各有什么作用?(6分)
答:
19.为什么说学术通俗化与学术娱乐化极易混淆?二者有什么不同?(6分)
答:
乙、实用类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3题。
华罗庚亲手推导“相对论”
“文革”中,华罗庚先生曹一次次遭遇大会枇判斗争。贴大字报与上台“揭发、批判”先生的也有他门下的学生,那想必更令先生痛苦。
当时,华先生兼任着中国科技大学的副校长。1967年深秋的一天上午,在北大读书的我溜出北大,一路骑车来到西郊公主坟的中国科技大学,走进了副校长办公室。两位副校长,严济慈教授与华先生,同室办公。我先向严先生鞠躬行礼,他微微点头,问过我的姓名后就不再和我说话。华先生则示意我在他身边的沙发上坐下。
“近来外面有什么消息?”华先生问。
我回答:“有人在批判爱因斯坦‘相对论’。”一个南方来的中学教师说“相对论违反毛泽东思想”,并用自己的实验数据来推翻相对论。科学院成立了“批判自然科学理论中资产阶级反动观点”的学习班,声称要“以毛泽东思想为武器,革‘相对论’的命”。有的文章历数“相对论”的“种种罪行”,扣上大帽子,如“主观主义”、“唯心主义”、“西方资产阶级的反动观点”等。
“什么实验?”作为物理学家的严先生大惊,非常关注地追问。我回答:“那位老师在他家房梁上吊了个铅球,全凭目测观察得到些数据。”
听了这个回答,严先生似乎大大放心了,说:“这样的实验产生的误差,恐怕是这个课题不能允许的!”
华先生始终未发一言,他若有所思,和我说话显得心不在焉了。
不久之后,先生约我见面,交给我一叠他写的密密麻麻的手稿,说:“请你帮我仔细验算一遍。”我仔细阅读先生的手稿,原来先生是在运用自己独创的方法,重新推导出“相对论”的基本结论。
爱因斯坦提出了两条基本原理作为讨论运动物体光学现象的基础。第一个叫做相对性原
理。第二个叫光速不变原理。先生则以光速最大并且不变为一个前提;再假设两个参照系,其中一个参照系对于另外一个参照系做匀速直线运动为第二个前提。从这两个前提出发,先生灵活地运用矩阵工具,描述物体、参照系的运动、速度等等,进行严密的逻辑推导与矩阵计算,最后的结论是:时间和长度都有相对性。它们的相对性表现为:时钟会因为运动而变慢,尺子在运动时要比静止时短。经典力学中的速度合成法因而也要重新认识。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基本结论呈现在先生笔下,先生异常坚定地告诉我:“爱因斯坦批不得!”他希望能够尽力去阻止那些只能令国际社会耻笑、国家声誉受损的荒唐事情的发生。
在阅读过程中,我也确实发现许多小错,例如矩阵中数字的正负号,或者它们在矩阵中的位置。可是,所有的中间结果一点也不错。我问这是怎么回事,先生笑了:“所有的中间结果都是我早就看出来的,那些演算过程是写给别人看的。我算矩阵就跟你算数字一样。”
先生的造诣非常人能比,对他来说直截了当的东西,别人可能觉得太跳跃了,他得给读者搭上几步“台阶”过渡。于是,先生随手填补些演算过程,那时候他不太上心,难免出些小错,无伤大雅。
20.这篇传记中有不少传神的人物神态刻画,对此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我”向严济慈教授“鞠躬行礼,他微微点头,问过我的姓名后就不再和我说话”,反映文革中人与人之间的戒备心理。
B.得知南方某教师的“实验”情况,严先生“似乎大大放心了”,这是因为他确信该实验简单幼稚,“相对论”不可动摇。
C.听说批判相对论,“华先生始终未发一言,若有所思”,他已意识到问题的严重,在内心里考虑着如何维护“相对论”的问题。
D.“我”问华先生为什么推导有许多小错而“中间结果一点也不错”,华先生“笑了”,意味着这是有意为之,自己明知有错。
21.下列对传记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写科学院批判“相对论”,为人物的行动提供了特定的背景,显示了身处逆境的华罗庚先生坚持科学精神的难能可贵。
B.华罗庚听说科学院批判爱因斯坦,“不久之后”就拿出了证明相对论的手稿,主要是表现他高超的数学水平。
C.当华罗庚先生处在恶劣的环境中,“我”却能冒险去看望他,从一个侧面衬托了先生卓越的科学成就和高尚的人格魅力。
D.本文通过叙写一批科学家在“文革”的遭遇及其不屈的抗争,旨在揭露“文革”践踏科学、摧残人才、扭曲人性的罪行。
22.华罗庚是怎样“独创”性地推导相对论的?试分条加以概括。(6分)
答:
23.文章关于华罗庚的几处语言描写,各表现了华罗庚的什么品质?请分别加以分析。(6分)
答:
七、作文(70分)
请以“难忘那一瞬间”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高一期末检测答案
1、C
2、C
3、A
4、(1)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先快后慢。(2)及时复习,及时反复(4分)
5、参考答案:
我不是挺立高山的巨石,也不是多姿多彩的顽石,而是宽广马路上的一粒石子。
我不是辽阔无际的海洋,也不是屈身低洼的水沟,而是辽阔大海中的一滴水。
我不是翱翔天空的雄鹰,也不是弱不禁风的羔羊,而是自由飞翔在天空中的一只小鸟。6. C(幸:皇帝到某地)7. B(第一句表方法,第二句表原因。A衬音助词;C都译成“因为”;D都译成“将要”) 8. B(“虽然中途曾经后悔”不合文意)
9(9分)(1)所以我很乐意与宗族乡亲共同享受他的恩赐,以此来过完我的余生,(2)我们复社里的品行可以成为读书人表率的人,替他们伸张正义。
[文言文参考译文]
疏广字仲翁,东海兰陵人。少年爱学习,通晓《春秋》,在家里传授学业,学习的人从很远地方来。地节三年(前67),立皇太子,选广为少傅,数月后,疏广改任太傅。疏广哥哥的儿子疏受,他讲礼节做事恭谨,敏捷而又善辞令。汉宣帝幸临太子宫,疏受迎接拜见应对,以及设酒宴,捧觞祝寿,言辞礼节闲静文雅,皇上很高兴。不久,授疏受为少傅。太子每次朝见皇上,或进见父皇,太傅导于前,少博护于后。叔侄并为太子师傅,朝廷以此为荣。
疏广叔侄做太子傅五年了,皇太子也已十二岁了,精通《论语》、《孝经》。疏广对疏受说:“我听说‘知足不会受辱,知止不会危险’,功成自退,这是自然规律啊。现在做官到二千石,官居高位,名望也树立了,像这样不离开,恐怕有后悔的事情,不如我们叔侄相随出官,告老回乡,以长寿命终,岂不是好事?”疏广便称说自己年老,上疏皇上请求退职。皇上因为他们的确年纪很大,都准许了。
疏广回到乡里,常令家人准备酒食,邀请同族以及旧日熟识的来家作客,一起快乐。他常问家里还剩多少黄金,并催促家人卖掉黄金来准备酒食。过了一年多,疏广的子孙私下对疏广信任的兄弟老人说:“子孙希望趁君健在时多立些产业根基,现在吃喝费用将尽。最好用您老的意思劝说他老人家买些田宅。”老人就在闲暇时向疏广谈起此事。疏广说:“我难道老糊涂了不顾子孙吗?我们家已有些田地房舍,让子孙努力耕种于其中,足够他们穿衣吃饭,同普通人一样。现在如果再增加些田产作为赢余,只能教子孙懒惰罢了。有才德的人如果钱财多,就会削弱他的志向;愚笨的人如果钱财多,就会增多他的过失。再说有钱的人,是人怨恨的对象;我既无什么教化子孙,又不准备增加他们的过失而使人怨恨。况且这些钱,是圣明的皇上赐给我养老的,所以我很乐意与宗族乡亲共同享受他的恩赐,以此来过完我的余生,这不也是可以的吗!”于是族人心悦诚服。得以寿终正寝。
10、(1) “锁”字是诗眼。这句话表层含义是形象地表明了满庭春色闭锁在高墙之内,无法泄露;深层含义是指宫女的年华,也锁于重门之内,白白消逝。(2)运用了反衬手法。落花能够飞出宫墙,无人禁止,而宫女们却身锁重门,人不如花。这里以落红飞舞出宫墙反衬宫女的身不由己。
12.自然地引出参观奥斯威辛集中营的内容;表现心情的热切;以美丽的城市、“欧洲的独特魅力”、美好的诗意反衬在这块土地上纳粹曾经犯下的种族灭绝罪行;马列克沉吟、胡大姐不说话为下文“拒绝”埋下伏笔。
(本题4分,答案共四个要点,答对两个要点得4分。)
13.(1)先概括叙述,再选取典型细节加以描写,如压成方块状的7000多公斤的头发及一幅照片中德军枪口下小男孩天真和无奈的目光等。
(2)“心底”陡然出现的诗句表现“我”目睹悲惨历史的巨大震撼和为人类的无助与悲伤而无比的痛心。
14.(1)奥斯威辛的风常常是“陡然”来到;寒气袭人;具有“愤怒”、“狂暴”的气势;发出“嚎叫”、“呻吟”的声音。
(2)奥斯威辛的风是自然界的狂风;百万冤魂形成的死一般的压抑、恐怖的氛围;人们心底的风暴。
15.(1)人承受不了心灵的折磨和历史的重负,是出于本能的对自己的保护。
(2)奥斯威辛的存在使人们正视历史上的人类曾经犯下的滔天罪行;刺痛良知;并使人们警惕那些邪恶卷土重来。
17.B
18.A
19.第一次写《水浒传与中国社会》,是论证过去的学者很注重学术通俗化的工作,并致力于将自己专业艰深的成果尽可能向社会普及(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得3分);第二次举出《水浒传与中国社会》,旨在把学术通俗化与学术娱乐化进行对比,进而揭示将学术娱乐化的目的、表现和危害(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得3分)。
20.因为学术通俗化与学术娱乐化看起来很相似。表面上都要考虑到大众的接受水平,力求浅显易懂。(2分)但二者又截然不同:前者的目的是在教育大众、启迪大众、唤醒大众。(或以对大众启蒙为宗旨,或它不是要强化而是要摧毁、改变大众心中某些固有的东西。)(2分)而后者是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取名与利,因而迎合大众,讨好大众。(2分,每点1分)
21.D
22.A
23.另设两个前提;运用矩阵工具,进行严密的逻辑推导和距阵计算;得出时间和长度都具有相对性的结论。(每点2分)
24.①我去看望华罗庚先生,他问:“近来外面有什么消息?’’表现华罗庚虽处境艰难,却十分关注现实。②华先生交给我一叠手稿:“请你帮我仔细验算一遍。”表现华罗庚虚心、严谨、求实。③先生异常坚定地告诉我:“爱因斯坦批不得!”表现华罗庚坚持并捍卫科学真理的胆识。④先生笑了:“所有的中间结果都是我早就看出来的……’’表现华罗庚有巧妙的斗争艺术。(6分,每点2分)

话不投机  横七竖八  事理通达  毫不介意   吞吞吐吐  逍遥自在  世故人情  价廉物美  无论如何  漠不关心  百无聊赖  瑟瑟作响  所见所闻  安分耐劳  沸反盈天  宽洪大量  大户人家  精明强干  与众不同  寻死觅活  异乎寻常  阿弥陀佛  七手八脚  天有不测风云  走投无路  熟门熟路  似笑非笑  咀嚼赏鉴  阎罗大王  分外有神  一扫而空  天地圣众  (鲁迅)  胡思乱想  灯笼火把  无可奈何  粗声粗气  自言自语  神往倾心  殉情自杀  迷迷糊糊  张冠李戴  莞尔而笑  信口开河  别无所有  不犯王法不怕官  愚夫俗子  恰如其分  (沈从文)  男女老少  藕断丝连  欢天喜地  万里无云  安安稳稳  冒冒失失  织布穿梭  缝衣透针  明明白白  密密层层  聚精会神  一钱不值  移风易俗  (孙犁)  隔绝人世  六神不安  一清二楚  隐隐约约  闷闷不乐  唉声叹气  战战兢兢  没精打采  不成体统  平心静气  心神不定  不怀好意  正人君子  理所当然  一片漆黑  马马虎虎  正大光明  心慌意乱  安然无恙  大快人心  (契诃夫)  眼花缭乱  深入人心  鱼龙混杂  高下难辨  分久必合  合久必分  忠孝节义  生死轮回  因果报应  独立解放  繁荣富强  艰难曲折  开山之作  庄重肃穆  死路一条  矛盾纠葛  题材广泛  流派纷呈  一以贯之  鲜活形象  平起平坐  心安理得  引人入胜  意料之外  情理之中  志士仁人  无忧无虑  似曾相识  了无趣味  不可或缺  朦胧模糊  新鲜灵动  豁然开朗  一清二楚  丰富复杂  (雷 达)人间至情  自圆其说  人云亦云  不尽相同  (单元学习)  古已有之  短小精悍  幽默讽刺  针砭时弊  言外之意  寓庄于谐  诙谐犀利  (第二单元)  礼尚往来  闭关自守  丧权辱国  佳节大典  残羹冷炙  磕头贺喜  勃然大怒  懦弱无能  (鲁迅)  封建残物  一无所能  一无所知  皇亲国戚  昂头阔步  耀武扬威  恍然大悟  古今中外  九五之尊  玉皇大帝  蛊惑人心  言之有物  (聂绀弩)呕心之作  恭恭敬敬  苍劲有力  当头一棒  西装笔挺  苦苦哀求  别有会心  自得其乐  九霄云外  热情款待  经久不息  东挪西借  生财有道  又饥又渴  忿然作色  枯鱼之肆  淋漓尽致  (刘征)  惊心动魄  平安无事  恍若有悟  切肤之痛  妙不可言  不羁之才  信以为真  置之勿论  受诸父母  小心求证  大有文章  为所欲为  以小见大  骇人听闻  不以为奇  大庭广众  (何满子)不了了之  钻牛角尖  不足之处  映入眼帘  绚丽景色  兼程飞骑  开花结实  千年古树  迁怒于人  幅员广阔  因地制宜  切合实际 (贾祖璋)体力不支  力求审慎  不足为奇  毫不怀疑  实事求是 (达尔文)一湾秋水  摇曳不定  行云流水  硕大无比  皓月当空  为之一动  快步如飞  腾空而起  普洒甘露  观音菩萨  举目瞭望  五光十色  千姿百态  一模一样  变幻莫测  叹为观止  宏伟壮观  五颜六色  出神入化  深浅浓淡  隐显明暗  多姿多彩  变化万千  辽阔无垠  漆黑寂静  荒无人烟  五彩缤纷  令人心醉  叫人神往  语竭词穷  苍白无力  生花妙笔  来龙去脉  众说纷纭  必不可少  (曹冲)  聊以慰藉  含糊不清  无关紧要  准确无误  隐约可闻  如思如慕  自得其乐  戛然而止  相当可观  飘然欲飞  迷惑不解  杂乱无章  有条有理  奔放不羁  蕴藉缭绕  字里行间  别具一格  引人入胜  众生之道  弱肉强食  (托马斯·刘易斯)世态人情  旁征博引  妙语佳句  (第四单元)咬文嚼字  深恶痛绝  锱铢必较  索然无味  人人皆知  文字因缘  传为美谈  独往独来  自在无碍  胸襟气度  不易捉摸  一川烟草  随时随地  变化莫测  满城风絮  清沁肺腑  不即不离  若隐若现  点铁成金  柳腰桃面  王蔷西施  学富五车  才高八斗  春花秋月  柳岸灞桥  端木遗风  举不胜举  套语滥调  自鸣得意  不知不觉  能言善辩  粗枝大叶  刻苦自励  推陈翻新  不求甚解  因小失大  陈言务去   (朱光潜)不留情面  信而好古  衰朽顽固  衣锦还乡  脚踏实地  高超出世  卖弄风雅  坐井观天  恼羞成怒  一无可爱  百不如人  各得其所  相安无事  贪心不足  戒之在贪  信以为真  幼稚可笑  改头换面  眼睛向上  幽默诙谐  善有善报  恶有恶报  (钱钟书)无人过问  熟能生巧  千古流传  千古名句  丰富多彩  一言难尽  不知不觉  不落言筌  得意忘言  自然而然  相去无几  一字千里  不胜枚举  (林庚)  出神入化  俗世人间  矫揉造作  标新立异  高贵典雅  丰满诱人  毋庸赘言  端庄妩媚  百看不厌  出乎意料  不可思议  一览无遗  销魂勾魄  倒人胃口  奇谈怪论  顺理成章  自寻烦恼  截然不同  精美绝伦  饶有兴趣  完好无损  变幻无穷  千变万化  不可思议  (清冈卓行)空前伟大  抒情言志  (第五单元)席卷天下  良将劲弩  斩木为兵  揭竿为旗  云集响应  (贾谊)志不在小  真龙天子  秋毫无犯  为人不忍  项庄舞剑  意在沛公  劳苦功高  人为刀俎  我为鱼肉  妇人之仁  君人之度  运筹帷幄  决胜千里  (司马迁)群贤毕至  少长贤集  崇山峻岭  天朗气清  惠风和畅  游目骋怀  放浪形骸  (王羲之)心为形役  今是昨非  乐天知命(陶渊明)源远流长  名家辈出  开宗立派  各呈异彩  广阔天地  文房四宝 (综合性学习) 言之有物  耳目一新  骈散结合  借古讽今  (第六单元)生而知之  传道解惑不拘于时  (韩愈)钩心斗角  (杜牧)徒有外表  当之无愧  佶屈聱牙  堂皇富丽  优美绝伦  异兽珍禽  相去甚远  状物写景  缠绵悱恻  脍炙人口  (臧克家)  居安思危  戒奢以俭  载舟覆舟  择善而从  垂拱而治  适可而止  知足不辱  知止不殆  大兴土木  卑以自牧  骄傲自满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魏徵)排忧解难  亲切和蔼  无微不至  以一当十  言谈举止  仓皇失措  损己利人  神情心态  颇具特色  少言寡语  日丽风和  花鸟虫鱼  左邻右舍  谦虚好学  自强不息  善待他人  察言观色  自暴自弃  山穷水尽  走投无路  英雄无用武之地  言外之意  海阔天空  微不足道  和盘托出  滔滔不绝  琼楼玉宇  皆大欢喜  善解人意  (写作·口语交际·第一单元)一帆风顺  万事大吉  一波未平  一波又起  平铺直叙  索然无味  赏心悦目  惊心动魄  喜怒哀乐  动静荣枯  长短方圆  一波三折  扣人心弦  平中见奇  出人意料  不慌不忙  大模大样  临危不乱  转惊为喜  突如其来  无价之宝  劈头盖脸  心平气和  先扬后抑  避实就虚  捕风捉影  草木皆兵  人人自危  天方夜谭  无可辩驳  有张有弛  绵里藏针  通情达理  委婉含蓄  (写作·口语交际·第二单元)意想不到  就地取材  好吃懒做  反之亦然  勃勃生机  繁花似锦  整装待发  大显身手  纵横交错  五谷丰登  连年有余  笑逐颜开  聪明才智  颇具匠心  按图索骥  (写作·口语交际·第三单元)勃然大怒  安然无恙  大惊失色  神灵保佑  交头接耳  千态万状  惟妙惟肖  通俗易懂  千娇百媚  十全十美  奇光异彩  太液芙蓉  天工神匠  洁白无暇  稀世珍品  国色天香  凌波仙子  情不自禁  取长补短  身不由己  日久天长  日复一日  迷迷糊糊  兴高采烈  津津有味  似曾相识  自我介绍  五彩缤纷  无限风光  横无际涯  望尘莫及  准确无误  引人入胜  四分五裂  不知所措  (写作·口语交际·第四单元)化简为详  拘泥原文  可有可无  (写作·口语交际·第五单元)

教版高一语文必修第二册文学常识,古诗文默写练习
(1)西望夏口,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旌旗蔽空,                ,横槊赋诗,                    而今安在哉?                                    (苏轼《赤壁赋》)
(2)(   )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榆柳(   )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   )里烟。久在(   )笼里,复得返自然   --陶渊明《归园田居》
(3)(               ),人生几何!(    ), 悠悠我心。 月明星稀,  (                )。
(4)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是(      ), (      )是保存下来的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
(5)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________,_______,_______,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_______,______,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6)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____,____,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
(7)不见复关,泣涕涟涟。_______,_____________。
(8)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_________,_________。
(9) 府吏谓新妇:“贺卿得高迁!盘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______,_____。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
(10)月明星稀,乌鹊南飞。________,________。山不厌高,海不厌深。_________,_________。
(11)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________,桃李罗堂前。______,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________。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_______,_______。
(12)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_________________。夫夷以近,则游者众;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_________________。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力足以至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13)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_________________。
(14)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_________,________。举酒属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________,_________,余音袅袅,不绝如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以一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18)《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分         三部分,用          等表现手法。《诗经》里的诗多为     言诗。(《蒹葭》、《采薇》)
(19)《楚辞》是继《诗经》之后又一部诗歌总集,收屈原等人的诗歌作品。屈原是我国第一位          诗人。《        》是他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     诗。
(20)“乐府”,原指古代封建王朝设立的专门掌管音乐的官署,负责制定乐谱,培训乐工,搜集歌词。《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孔雀东南飞)》选自《     》,是我国古代最长的      诗,与北朝民歌《         》并称“乐府双璧”。
(21)曹操,字孟德,     时期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代表作有《曹操集》。曹操与他的儿子曹植、    并称“三曹”;后人称以“三曹”为核心的文坛所体现的文风为“        风骨”。
(22)陶渊明,字元亮,一名    ,字渊明,世称    先生,东晋时期    诗派的开创者。(《桃花源记》、《饮酒》、《归去来兮辞》)
(23)苏轼,字子瞻,号      居士。词,开创      派词风,与辛弃疾并称“苏辛”;诗歌,与黄庭坚并称“苏黄”;散文,与     (父,字明允,号老泉)、苏辙(弟) 并称“三苏”。(《赤壁赋》、《石钟山记》、《水调歌头》)
(24)王安石,字介甫,号    ,世称王荆公,又称王文公。      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游褒禅山记》选自《临川先生文集》)
(25)六艺:
2.四书五经:                           合称“四书”。                      合称“五经”。

一、文言文字词。
1、通假字(例)
肇锡余以嘉名(同“赐”)
扈江离与辟芷兮(同“僻”)
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同“搢”,插。)
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同“凌”,欺侮)
主辱,臣死有余僇(同“戮”,罪)
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同“只”,不过,仅仅;同“又”)
独五人之    (同“皎皎”,光明显耀的样子)
敛赀财以送其行(同“资”)
亦曷故哉(同“何”,疑问代词)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同“矣”,语气词,了)
共其乏困(同“供”,供给)
夫晋,何厌之有(同“餍”,满足)
秦伯说,与郑人盟(同“悦”,高兴)
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
肉袒伏斧质(同“锧”,承斧的砧板)
可予不(同“否”)
拜送书于庭(同“廷”,朝堂)
召有司案图(同“按”)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同“佯”,假装)
设九宾于廷(同“傧”)
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同“穆”)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同“熟”,仔细)
请奏盆  秦王(同“缶”)
距关,毋内诸侯(同“拒”,据守;同“纳”,纳入)
要项伯(同“邀”,邀请)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同“背”,违背)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同“早”,早上)
令将军与臣有郤(同“隙”,隔阂,嫌隙)
因击沛公于坐(同“座”,座位)
拔剑切而啗之(同“啖”,吃)
秋豪不敢有所近(同“毫”,丝毫)
泾流之大(同“径”,直)
不辩牛马(同“辨”,分辨、辨别)
其不仁兹甚(同“滋”,更加)
故择先王之成法(同“释”,舍弃,抛弃)
尝一   肉(同“脔”,切成块状的肉)
雍水暴益(同“溢”,涨水)
溺死者千有余人(同“又”)
2、一词多义(例)
使:
使北营(出使)
会使辙交驰(使者)
奉使往来(出使的人,使者)
竟使遇哨(假使)
使来者读之(让)
使臣奉璧(派)
求人可使报秦者(出使)
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使臣,使者)
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让)
间:
得间奔真州(机会)
出没于长淮间(之间)
间以诗记所遭(间或,有时候)
度:
予自度不得脱(估计)
付之度外(考虑)
当:
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在……时候)
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掌管,主持)
然五人之当刑也(在……时候)
盛: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兴旺、旺盛)
呜呼,亦盛矣哉!(盛大隆重的事)
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把东西放入器物中)
发:
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拿出)
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发动)
而又有减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头发)
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抒发)
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发送)
徒:
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指同一类人)
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空,徒然)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只,仅仅)
卒:
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士兵)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死)
买五人之 豆而函之,卒与尸合(终于)
五万兵难卒合(通“猝”)
私: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自己)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
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偏向)
项伯乃夜驰至沛公军,私见张良(私下、偷偷)
下:
虑壅蔽则虚心以纳下(臣下)
臣虽下愚,知其不可(智力低下)
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居于……之下)
伐: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砍伐)
十年春,齐师伐我(攻伐,讨伐)
载:
载舟覆舟(乘载,装载)
载歌载舞(又)
安: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安定)
君安与项伯有故(怎么)
盖:
克终者盖寡(表示不十分肯定的判断,大概)
盖在殷忧(因为)
拜:
拜为上卿(授予官职)
拜送书于庭(叩拜)
见:
徒见欺(被)
于是王召见(接见)
我见相如(看见,遇见)
不见水端(看见)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被)
计:
计未定(计策)
窃计欲亡走燕(打算)
臣从其计(主意)
廉颇蔺相如计曰(商量,商议)
故:
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所以)
故遣将守关者(特意)
君安与项伯有故(故交,老交情
如:
不如因善遇之(及,比得上)
沛公起如厕(往,去)
意: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料想)
其意常在沛公也(意图)
举: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举起)
杀人如不能举(尽)
谢: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道歉,谢罪)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感谢)
乃令张良留谢(兼有道歉和告辞之意)
若:
望洋向若而叹(海神名,北海若)
以为莫己若者(比得上)
闻:
闻道百(听见)
且夫吾尝闻(听见,听说)
少仲尼之闻(见闻,学识)
始: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才)
始吾弗信(开始)
法:
凡先王之法(法律,法令)
犹若不可法(效法,取法)
时:
有要于时也(当时)
时不与法俱至(时代)
幸:
而君幸于赵王(宠幸)
则幸得脱矣(侥幸)
大王亦幸赦臣(幸好,幸而)
不幸短命死矣(幸运)
始皇帝幸梁山宫(特指皇帝到某处去)
负:
宁许以负秦曲(使……担负)
负其强(倚仗)
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
肉袒负荆(背负)
引: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拉)
引赵使者蔺相如(延请)
引车避匿(调转)
秦军引而去(避开)
引酒且饮(拿)
所以:
而法其所以为法(……的依据)
此其所以败也(……的原因)
以:
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连词,表目的)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介词,表凭借)
于是乘其厉声以呵(连词,表修饰)
中丞匿于溷藩以免(连词,相当于“而”,表承接)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介词,用)
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介词,因为)
亦以明死生之大(连词,表目的)
以其无礼于晋(连词,因为)
敢以烦执事(介词,拿,用)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介词,把)
越国以鄙远(连词,表承接)
焉用亡郑以陪邻(连词,表目的)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连词,相当于“而”,表转折)
必竭诚以待下(连词,表修饰)
纵情以傲物(连词,表并列)
则思无因喜以谬赏(连词,表承接)
则思知足以自戒(连词,表目的,“用来”)
则思三驱以为度(介词,把)
虽董之以严刑(介词,用)
具告以事(介词,把)
请以剑舞(介词,用)
不然,籍何以至此(介词,凭)
项王未有以应(连词,来)
贵以近知远(介词,根据,按照)
以益所见(连词,来)
而:
去今之墓而葬焉(连词,表承接)
其疾病而死(连词,表修饰)
死而湮没不足道者(连词,表承接)
则噪而相逐(连词,表修饰)
而仆之(连词,表承接)
买五人之头而函之(连词,表承接)
今急而求子(连词,表承接)
夜縋而出(连词,表修饰)
朝济而夕设版焉(连词,表转折)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连词,表转折)
功成而德衰(连词,表因果)
择善而从之(连词,表承接)
则思谦冲而自牧(连词,表目的)
劳苦而功高如此(连词,表并列)
项王按剑而跽(连词,表修饰)
拔剑切而啗之(连词,表承接)
焉:
激于义而死焉(兼词,于之,在这件事上)
去今之墓而葬焉(代词,代五义士)
吴之民方痛心焉(语气词,无实义)
子亦有不利焉(语气助词,表陈述)
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代词,为什么)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
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在那里)
之:
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助词,的)
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佯狂不知所之者(动词,去,往)
人皆得以隶使之(代词,代他们)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前为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后一个代词,指代石碑)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是寡人之过也(的)
何厌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
因人之力而敝之(前一个助词,的;后一个代词,指代秦君)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代词,代这件事)
将焉取之(代词,代土地)
岂取之易(天下)
择善而从之(它)
代百司之职(的)
思国之安(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董之以严刑(人民)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到)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野语有之曰(代词,代后面所说的俗语)
我之谓也(宾语提前的标志)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的)
其:
以旌其所为(代词,指代五义士,作定语成分)
敛赀财以送其行(代词,代周顺昌)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代词,代自己)
发其志士之悲哉(代词,代他们)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指示代词,那)
以其无礼于晋(代词,指代郑文公)
君知其难也(代词,这)
又欲肆其西封(代词,指代晋国)
失其所与(代词,指代自己)
吾其还也(表商量语气,相当于“还是”)
且: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连词,表并列,又)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连词,表递进,况且)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将)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尚且)
于:
激于义而死焉(介词,表被动)
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介词,向)
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介词,在)
不能容于远近(介词,表被动)
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介词,在)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对)
贪于财货(对于)
长于臣(比)
得复见将军于此(在)
为:
以旌其所为(做)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作为)
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是)
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是)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替,给)
无亏为之大道哉(作为)
则思三驱以为度(作为)
为天下笑(被)
相如为上大夫(当,做)
……为赵宦者令谬贤舍人(是)
赵王窃闻秦王善为奏者(演奏)
为一击(替,给)
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立下)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成为)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结成)
军中无以为乐(作为)
窃为大王不取也(认为)
君为我呼入(替、给)
为之奈何(对,对于)
何辞为(句末语气词,常用在疑问句末)
因:
不如因善遇之(趁机)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于是,就)
3、古今异义(例)
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古:到;今: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古:党羽;今:指与公家相对的个人)
吴之民方痛心焉(古:痛于心,痛恨;今:极端伤心)
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古:非同寻常;今:程度副词,十分,极)
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古:头颅,借指性命;今:借指某些集团的领导人)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那个人;今:尊称别人的妻子)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使者,出使的人;今: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
承天景命(古:大;今:景色)
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古:虚;今:朝特定的方向或目标快速猛闯)
简能而任之(古:选拔;今:用于形容词“结构简单”或动词“使繁变简”)
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古:放纵情欲;今:尽情)
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古:以之为;今:认为)
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古:从这里到那里,指地点;今:表示时间,从前,过去)
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古:盟约;今:限制)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古:离开;今: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去)
不如因而厚遇之(古:趁此就……;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于是相如前进缶(古:走上去奉献;今:向前行动或发展)
位在廉颇之右(古:上;今:方位名词,与“左”相对)
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古:扬言;今:表示政见的公告)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古:特殊指示代词“所”和介词“以”的连用;内亲外戚;今:……的原因;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成员)
相如奉璧奏秦王(古:呈现,进献;今:演奏或取得成效)
传以示美人左右(古:妃嫔;今:美貌女子)
璧有瑕,请指示王(古:指出来给……看;今:上级给下级的指令)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古:尊重;今:严密、严厉、严格)
故臣复取璧(古:再;今:往复,重复)
拜为上卿(古:授予官职;今:指一种表示敬意的礼节)
窃计欲亡走燕(古:逃跑;今:行)
王必无人(古:果真,如果;今:一定,必然)
臣请完璧归赵(古:请你允许我……;今:请求你……)
沛公居山东时(古:崤山以东;今:指山东省)
约为婚姻(古:由婚姻关系而形成的亲戚;今:由结婚而形成的夫妻关系)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不同一般的事;今:副词,很、非常)
百川灌河(古:黄河;今:泛指河流)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古:到;北方的大海,指东海的北部;今: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我国一部分海域)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古:脸向东;今:东边)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古:在这种情况下;脸;今:表示后一段紧接着前一段;面貌)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古:指修养很高、明白道理的人;今:对财物不计较,言谈举止自然)
4、词类活用(例)
予分当引决(名词作状语,按名分)
诡踪迹(形容词作动词,诡秘,隐蔽)
草行露宿(名词作状语,在草丛里,在露天)
道海安、如皋(名词作动词,取道)
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词作动词,为……作序)
去今之墓而葬焉(名词作动词,修墓)
其疾病而死(名词作动词,患疾病)
缇骑按剑而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
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名词作动词,抚慰)
众不能堪,  而仆之(动词使动用法,使……倒地)
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名词作动词,用盒子装)
不敢复有株治(动词作名词,株连治罪的事情)
不能容于远近(形容词作名词,远近的百姓)
则尽其天年(形容词作动词,享尽)
人皆得以隶使之(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奴仆那样)
安能屈豪杰之流(动词使动用法,使……屈身)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名词作动词,作记)
晋军函陵(名词作动词,驻军、驻扎在函陵)
邻之厚,君之薄也(形容词作动词,变雄厚,变削弱)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动词使动用法,使……亡)
越国以鄙远(名词意动用法,以……为鄙,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地)
阙秦以利晋(动词使动用法,使……损害;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受益)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名词作状语,在东方、在西方;名词使动用法,使……为边境)
乐盘游(意动用法,以……为乐)
宏兹九德(使动用法,使……光大)
将有作(动词作名词,兴建,指兴建宫室一类事情)
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使动用法,使神劳,使思苦)
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名词作状语,向西)
间至赵矣(名词作状语,从小路)
卒廷见相如(名词作状语,在朝廷上)
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名词作动词,走上前)
怒发上冲冠(名词作动词,向上,竖起)
臣乃敢上璧(名词作动词,献上)
舍相如广为传(名词作动词,安置住宿)
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名词作动词,穿,怀里藏着)
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名词作动词,发出苦笑声)
赵王鼓瑟(名词作动词,弹)
秦御史前书曰(名词作动词,走上前)
左右欲刃相如(名词作动词,用刀杀)
臣舍人相如止臣曰(使动用法,使……止,阻止)
宁许以负秦曲(使动用法,使……承担)
归璧于赵(使动用法,使……归)
臣请完璧归赵(使动用法,使……完整)
大王必欲急臣(使动用法,使……急,逼迫)
秦王恐其破璧(使动用法,使……破)
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使动用法,使……坚明,坚守,恪守)
毕礼而归之(使动用法,使……完毕)
且庸人尚羞之(意动用法,以……为羞)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意动用法,以……为先,以……为后)
吾得兄事之(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那样)
常以身翼蔽沛公(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沛公军霸上(名词作动词,驻扎)
道芷阳间行(名词作动词,取道)
籍吏民(名词作动词,登记)
范增数目项王(名词作动词,用眼示意)
素善留侯张良(形容词作动词,与……友善)
此其志不在小(形容词作名词,小的地方)
沛公今事有急(形容词作名词,危急的事)
豪毛不敢有所近(形容词作动词,接触,沾染)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名词使动用法,使……为王)
臣活之(动词使动用法,使……活)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动词使动用法,使……随从)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动词使动用法,使……纳入)
拔剑撞而破之(动词使动用法,使……破)
秋水时至(名词作状语,按时)
顺流而东行(名词作状语,向东)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名词作状语,朝东,向东)
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意动用法,以……为少;以……为轻)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形容词作名词,美景)
众闻则非之(形容词作动词,指责、非难)
上为政者得则罚之(名词作状语,在上)
以亏人自利也(使动用法,使人亏)
从而誉之(名词作动词,称赞)
5、文言句式(例)
1)判断句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是寡人之过也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2)被动词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
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吾属今为之虏矣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3)省略句
断头置(于)城上,颜色不少变
亦以(之)明死生之大
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
则思三驱以(之)为度
大王见臣(于)列观
项王则受璧,置之(于)坐上
拔剑撞(之)而破之
其不义又甚(于)入人园圃窃桃李
从而誉之,谓之(为)义
4)特殊句式。
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状语后置句)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定语后置句)
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宾语前置句)
以其无礼于晋(状语后置句)
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
虽董之以严刑(状语后置句)
将崇极天之峻(定语后置句)
设九宾于廷(状语后置句)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宾语前置句)
我之谓也(宾语前置句)
二、重点语句翻译(例)
1、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
译:我虽然正气凛然,没什么惭愧的,但在君主和双亲面前,却没有一点事功来掩饰自己的罪过。
2、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
译:这五个人受斩刑的时候,神情昂然,喊着巡抚的名字而骂他,谈笑着死去。被砍下的首级放在城上,脸色没有一点改变。
3、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
译:然而这五个人生在民间,平时没有受到过诗书的教诲,却能为大义所激励,踏上死地而不反顾,这又是什么缘故呢?
4、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译:所以,我和同社的各位先生,惋惜这座坟墓空有那块石碑,就替它写了这篇碑记,也借以说明死生的重大意义,平民也对国家有重要的作用啊。
5、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译:因为郑文公曾对晋文公无礼,而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
6、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译:他已经把郑国当作东边的疆界,又想扩张他西边的疆界。
7、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
译:损害秦国而让晋国受益,希望您还是多多考虑这件事。
8、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译:我虽然十分愚笨,知道那是不可能的,何况像您这样明智的人呢!
9、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译:竭尽诚意,那么即使像吴、越那样敌对的国家也能结为一个整体;傲视他人,那么骨肉至亲也会疏远得像陌路之人。
10、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译:那么,聪明的人就会竭尽他们的智谋,勇敢的人就会竭尽他们的力量,仁爱的人就会播散他们的恩惠,诚实的人就会奉献他们的忠诚。
11、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赢。
译:范增多次向项王使眼色,再三举起他所佩带的玉玦暗示项王,项王沉默着没有反应。
12、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译:做大事不必顾及小节,讲大礼不必计较小的谦让。
13、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译:现在人家正好比是菜刀和砧板,我们则好比是鱼肉,还告辞干什么呢?
14、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
译:我们离开父母兄弟来侍奉您的原因,只是因为仰慕您高尚的品德。现在您和廉颇同在朝廷做官,廉将军说出无理的话,但您却害怕躲避他,害怕得太过分了。就是一般人对这种情况尚且感到羞耻,更何况是将相呢!我们没有才能,请允许我们告辞离开吧!
15、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但是我考虑,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用兵侵犯赵国,只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存在啊!现在如果两虎相斗,势必不能共存。我之所以这样做,是以国家之急为先而以丝绸为后啊!
16、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译:我这个粗陋卑贱的人,不知道将军宽容我到这样的地步呀!
17、上为政者得则罚之。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
译:上面执政的人抓获他之后就会惩罚他。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损人利己。
18、今至大为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
译:现在最大的不仁义是攻打别的国家,却不知道这是错误的,反而就这件事情称赞它,说它是义举。
19、故择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
译:所以抛弃古代君王的现成的法令,而效法他们制定法令制度的根据。
20、雍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
译:雍水猛涨,楚国人不知道,顺着标记在黑夜趟水过河,淹死的有一千多人,士兵们惊骇的声音如同高大的房屋倒塌一样。

高一语文下古文单元期末练习题
一 指出下列句中的使动用法并翻译全句。
1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2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3宏兹九德。
4窜梁鸿于海曲。
5何必劳神苦思,代百思之职役哉?
6徐儒子下陈蕃之榻。
7屈贾谊于长沙。
8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
9李牧连却之。
10抶而仆之。
11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也。
1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13 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14安能屈豪杰之流。
15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16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
二 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翻译全句。
1振之以威怒。 2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3所赖君子见机。 4 暴秦之欲无厌。
5当与秦相较。 6 长乐王回深父。
7安上纯父。 8及仇雠已灭。
9莫夜月明。 10汝识之乎?
11敛赀财以送其行。12亦曷故哉?
13须臾成五采。
三 指出句中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并译全句。
1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2而耻学于师。
3不耻相师。
4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5火足以明也(形容词作动词)。
6亦以明死生之大(形容词作动词)。
四 指出句中名词作动词的字词并译全句。
1襟三江而带五湖。
2从而师之。
3乳二世。
4吾师道也。
5孔子师郯子、苌弘……
6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7族秦者秦也。8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9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10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11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12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13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14函梁君臣之首。
15垣墙周庭。
16去今之墓而葬焉。
17其疾病而死。
18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19买五人之脰而函之。
20缇骑按剑而前。
21则思江海下百川。 22道少半。
五 指出句中名词作状语的字词并译全句。
1雄州雾列,俊才星驰。
2廊腰缦回,檐牙高啄。
3朝歌夜弦。
4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5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6济水东流。
7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8负而前趋。
9仓皇东出。
10事不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11吾妻死之年所植也。
12东犬西吠。
13人皆得以隶使之。
14泰山之阳,汶水西流。
六 指出宾语前置句,并翻译全句。
1 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2谁为哀者?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4古之人不余欺也。
高中高一语文下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期末测试试题习题大全2 高一语文下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期末测试试题习题大全 高中高三语文下册高考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期末测试试题习题大全 高中高一英语下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期末测试试题习题大全3 高中高一物理下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期末测试试题习题大全1 高中高一数学下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期末测试试题习题大全2 高一历史下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期末测试试题习题大全 高中高一生物下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期末测试试题习题大全 高中高一语文上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期末测试试题习题大全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期末测试试题习题大全1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期末测试试题习题大全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期末测试试题习题大全 六年级语文下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期末测试试题习题大全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期末测试试题习题大全2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1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期末测试试题习题大全 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期末测试试题习题大全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期末测试试题习题大全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期末测试试题习题大全 初中初一七年级语文下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期末测试试题习题大全 初中初三九年级语文下册中考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期末测试试题习题大全 初中初二八年级语文下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期末测试试题习题大全 高二数学下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期末测试试题习题大全 高中高二数学下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期末测试试题习题大全 高中高二生物下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期末测试试题习题大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