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兰德龙保镖案:揭秘新疆黄金大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9:43:21

揭秘新疆黄金大墓           蒋益文

  

  1976年,铁道兵建设南疆铁路。在修建鱼儿沟火车站时,发现了一大批古代墓葬。随后,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工作人员对墓葬进行了系统的发掘工作。然而,在发掘的八十多座墓葬中,出现了四座前所未见的墓葬,其中一座墓葬的规模之大,黄金数量之多,重量之大,前所未有,令人瞠目结舌,震惊全国,震惊世界。由于各种原因,至今也没有发表全国的考古报告,至今一直鲜为人知,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兴趣,

  这是自新中国成立以来,考古人员第一次在新疆见到这样的墓葬,这是一座震惊全国的黄金古墓,深度超过7.1米的古代墓葬。出土的文物有8块虎纹金牌,4条虎纹金带,1快金狮牌,还有一些金珠、金花等,一共200多件,其中的1快金狮牌,就有近1吨的重量,除此之外,这是还出土了新疆发现的第一件中原漆器。这是发掘出的黄金制品,全国数量最多、重量最大,被人们称为“黄金大墓”。

  新疆阿拉沟处于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古丝绸之路是一条7000英里长,自中国首都长安通往西方直达罗马帝国的贸易之路。历史上,这些路线不但用于丝绸贸易,也包括了许多其它的商品。丝绸之路包括几条主要线路,北路西下入黑海,中路西向经由波斯,到达地中海,罗马。南路到达阿富汗,伊朗,印度。东路至长安。

  这些路都由首都长安出发,经过甘肃走廊,到达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地带的敦煌。北路经由玉门关,穿过戈壁沙漠颈部,直到哈米,穿过吐鲁番盆地的主要绿周,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北边的天山,到达里海的海岸。

  古丝绸之路中道,起自玉门关,沿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经罗布泊(楼兰)、吐鲁番(车师、高昌)、焉耆(尉犁)、库车(龟兹)、阿克苏(姑墨)、喀什(疏勒)到费尔干纳盆地(大宛)。阿拉沟处于古丝绸之路中道。

  新疆独特的地理环境、干旱的气候条件,地表、地下保存的大量文物古迹,使得新疆成为我国文物大省区之一,尤其是在草原考古方面,新疆更是成果丰盛。

  在新疆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各种考古资料种类齐全、数量众多,仅地上的文物遗存就有古城址、古烽燧、古寺庙、古碑刻、古石人、古岩画等。其中石人、岩画及鹿石(刻有鹿型图案的石柱)是新疆草原游牧民族的代表性的文物遗存。从地下文物主要是古墓葬中出土的草原游牧民族使用的各种生产生活用品、随葬物品等也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阿拉沟处在天山天格尔峰东侧,阿拉沟在古丝路上称为“天山道”,是天山山脉中段的一条不知名的小山沟,山沟内有条小河,阿拉沟河,阿拉沟河发源于天格尔峰天山一号冰川,沿途汇聚天山雪水而成,流经南山矿区、托克逊县,汇入托克逊渠,流向天山以南吐鲁番的艾丁湖。

  阿拉沟在古代就是一条历史悠久的古道,从中国内地西行至吐鲁番后,从托克逊县城西行经伊拉湖乡到鱼尔沟镇,进入阿拉沟,翻越奎先达坂,经老巴伦台、尤尔都斯山间盆地北部、艾肯达坂、防雪墙、巩乃斯林场、进入伊犁地区,再经那拉提西行到达伊宁再与丝绸之路北道和新北道相连进入中亚地区。这条古道由于条件恶劣,现今已极少从此道穿越天山了。

  阿拉沟最早的居民是曾经驰骋中亚的塞种人,根据《汉书?西域传》的记载,公元前3世纪以前(战国时期)他们居住在阿拉沟向西到伊犁河谷的广大地区,塞人势力强大,支属众多,有高尖帽塞人、水边塞人和牧地塞人等。新疆自治区博物馆展出的“红铜武士像”就属于高尖帽塞人,可以看到那时的塞人高鼻深目,身材魁梧。

  当时的阿拉沟是个水草丰美的峡谷,无论是放牧还是安葬都是一个不错的地方,70年代修建南疆铁路时,在阿拉沟河谷西岸,鱼尔沟火车站以东出土了一座震惊全国的黄金古墓,墓的主人是一位美丽的女子,她入葬时陪葬的有8块虎纹金牌,4条虎纹金带,1快金狮牌,还有一些金珠、金花等,一共200多件。

  1977年乌鲁木齐县南山矿区阿拉沟30号古墓,出土的黄金文物有虎纹金牌8件:圆形,纹样基本相似,利用金片捶揲出浮雕纹样。躯体反转呈圆形,头高昂,前爪抬至颌下,后爪至脑后,极富动感。虎纹金牌:直径5556厘米。狮形金牌饰:长21厘米、宽11厘米对虎纹金带饰,长25.4、宽3.3厘米,是镶嵌于皮状物上的装饰品。纹样系捶揲加工,两虎相对,虎视眈眈,欲作争斗状。动物纹是北方草原常见的一种纹样风格,分布的相当广泛。此外,阿拉沟30号古墓葬中还随葬有一件大型的铜盘和红色的陶器。

  出土的女尸的头颅上有一个钻孔,这可能是导致死亡的原因。古代的北亚游牧民族中有一个习俗:当人患有剧烈头痛的时候,就由医生在头颅上钻孔以减轻庐腔中的压力,借以减轻疼痛。不过很显然,这样原始的外科手术是很危险的。这个女子的身份具考古学家推测:这是2000多年前塞人部落酋长的千金或是类似王妃的贵妇人。

  清代时期(漠西厄鲁特四部的吐尔扈特的东归)清政府把巴音布鲁克和和静地区(包括阿拉沟地区的山岭)的草场分给的他们,所以现在阿拉沟山里的蒙古族(现属和静县阿拉沟乡夏尔嘎蒙古大队)的祖先应该是从伏尔加河经历世界上民族最后一次大迁移的吐尔扈特部落。

  鱼尔沟是进入阿拉沟的必经之路,早期铁器时代的新疆阿拉沟古墓葬中采集了五十八具头骨,研究结果尚未公布。据简要介绍,绝大部分为欧罗巴种,其中有些与印度—阿富汗类型接近,有些与帕米尔—费尔干纳类型接近,而有的则介于以上两种类型之间。另外还有少量的蒙古利亚种成分或欧罗巴种与蒙古利亚种相混杂的成分。

  1976-1978年在这里发现了战国古墓,古墓中挖掘出了震惊考古界的“虎纹金牌”和“狮形金牌饰”。由于此处与鱼儿沟交接,在考古界也被称为“鱼儿沟”古墓地。

  除了震惊世界的黄金大墓外,阿拉沟烽燧极为引人瞩目。烽燧是古代的报警系统,是古代军用通信的一种方式。白天烟易现,以升烟为号称烽;夜晚火易见,以燃火为号称燧。它主要是以光束传递信息,用于御敌报警。它在西域规模性地出现始于汉代,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它往外与长城并存,组成一个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但也有独立存在发挥预警防御作用的,新疆境内的烽火台就是最好的例证。

  新疆的烽燧遍布天山南北,它们与丝绸之路中道与北道走向一致,起到了护卫丝路畅通的重要作用。烽燧从汉代至清代,新疆共建有160多座烽火台。西域烽燧通信虽已成为历史,它的影响也不及丝绸之路,但它所凝结的古代文明具有的鲜明特点。

  阿拉沟烽燧,位于托克逊县以西67公里的阿拉沟东口,烽燧呈方形,周长约130米,墙基厚3米,高6米。东西开门,门宽约2米,门外有宽约200平方米的空间,往前即为河谷峭壁。东墙内侧有土梯可拾级而上。烽燧西北角为一高达15米的石磊,内有房屋五六间,断垣清晰,建筑方法是乱石加河浆,插木棍以加固,经历一千多年的风雨侵蚀,烽燧还基本完好。1962711日,古堡被自治区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唐朝政府在阿拉沟一带设置了塔什吐尔烽燧,及至明朝,古道才成为了废墟。进入沟内13公里处和31公里处,又有2座烽燧废墟,从这些烽燧的位置来看,均处于一条重要的军事路线上。《西域图志》载:伊拉里克(今伊拉湖乡)在托克三(即托克逊)以西有城周一里许。这也充分显示出了这一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天山南麓的和硕县。和硕县是古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危须国所在地,在西汗时归西域都护府统辖。有着悠久的文明壮丽的山川,境内水草丰美,资源丰富,是著名的和硕马的产地,被称为“龙驹之乡”。居住在这里的土尔扈特和和硕特蒙古族曾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写下过壮丽的爱国篇章。

  大约在公元前7世纪或者更早,在今天的甘肃、青海两省黄河以西,即河西走廊与湟水流域(古称河西地区),和北方草原地带,居住着许多游牧部族,其中见诸古代典籍的就有允姓之戎、大夏、莎车、大月氏、匈奴、楼烦等。这些当时北方的游牧部落很早就活动在河西走廊、湟水流域和北方草原上,他们依靠强弓劲马,在这一带纵横驰奔,经常与河东之地的定居人民发生冲突。

  至秦穆公时,为了彻底解决来自河西地区游牧部族的侵扰,用能人由余的智谋,在公元前623年,派兵攻打戎王,占领了许多游牧部落的地区。最终导致了这些被打败的部落向北和西方迁徙。在这些部落中,就有允姓之戎、大夏、月氏、莎车等部,至公元前7世纪末,这些人开始出现在塞地,即伊犁河和楚河流域。

  在中国著名的史书《汉书》中,曾不止一次地提到了一个今天已很陌生的名字""。《汉书?西域传》中说:乌孙国的东边与匈奴相连,西北面是康居,西邻大宛,南面是居住在城郭内的国家。这地方原本有塞人居住。

  大月氏向西方迁移时,打败了塞王。塞王向南过悬度,进入了克什米尔地区,大月氏便占领了原塞王的辖地。后来乌孙王昆莫占有了大月氏的领地。所以说乌孙的人民中有塞人和大月氏人。

  从前匈奴打败了大月氏,大月氏向西征服了大夏,而塞王南迁统治了厨宾,塞人分散为许多小国。从疏勒起,西北的休循国、捐毒国等都是塞人的国家。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位于亚欧大陆中部,地处中国西北边陲,总面积166.49万平方公里,占中国陆地总面积的六分之一,周边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蒙古、印度、阿富汗等8个国家接壤;陆地边境线长达5600多公里,占中国陆地边境线的四分之一,是中国面积最大、陆地边境线最长、毗邻国家最多的省区。

  天山山脉将新疆分为南北两大部分。习惯上称天山以南为南疆、天山以北为北疆。在新疆人眼中,南疆与北疆是截然不同的:北疆意味着高山和草原,意味着喀纳斯和那拉提草原;南疆则意味着沙漠和戈壁;北疆意味着草原文化,南疆则意味着农业文明;北疆意味着哈萨克和卫拉特蒙古,南疆意味着维吾尔和塔吉克;北疆意味着骏马和歌声,南疆意味着木卡姆和舞蹈。

  今天新疆大部分从中国西汉一直到西晋都属于中国版图,唐朝再次纳入中国版图,元朝在今伊犁河流域曾设置阿里麻里(阿力麻里)行省,但不久就并入察合台汗国。又在阿姆河南岸曾设立行省。

今天的乌鲁木齐一带曾设置别失八里行省,后一度被察合台汗国占据,后期重新成为元朝的辖地。元朝时部分为蒙古族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地,清朝时再次纳入中国版图。

众说纷纭,扑朔迷离的新疆阿拉沟黄金大墓,直到今天,由于考古档案的解密,才逐渐被人们所知晓,向人们揭开了神秘的面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