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六头沈益民:嘉定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5:14:25
嘉定区  
百科名片
   嘉定区
嘉定,位于中国大陆经济龙头——上海的西北部,建县于南宋嘉定十年,距今已有780多年的历史,是名副其实的江南历史文化名城。总面积464.2平方千米,2008年底总人口103.42万。这里民风纯朴,文风鼎盛,风光秀丽,人杰地灵,素有“教化嘉定”的美称。近年来,在改革的浪潮中,嘉定凭着特殊的区位条件和历史、人文、基础设施等方面的诸多优势,吸引了海内外众多的外商前来投资创业,成为广受瞩目的投资沃土。
目录
嘉定是科技城嘉定是汽车城嘉定是江南历史文化名城经济概况嘉定区的工业嘉定区农业嘉定区以市兴区战略
旅游资源古猗园浏河岛嘉定孔庙汇龙潭
秋霞浦吴兴寺
自然地理湖积平原滨海平原早滨海平原晚滨海平原
冲积平原浏河冲积平原吴淞江冲积平原
历史沿革行政区划历史名人侯峒曾黄淳耀顾维钧陆俨少
历史事件嘉定三屠淞沪抗战在嘉定人民解放军驻军嘉定
嘉定是科技城嘉定是汽车城嘉定是江南历史文化名城经济概况嘉定区的工业嘉定区农业嘉定区以市兴区战略
旅游资源古猗园浏河岛嘉定孔庙汇龙潭
秋霞浦吴兴寺
自然地理湖积平原
滨海平原早滨海平原晚滨海平原
冲积平原浏河冲积平原吴淞江冲积平原
历史沿革行政区划历史名人侯峒曾黄淳耀顾维钧陆俨少
历史事件嘉定三屠淞沪抗战在嘉定人民解放军驻军嘉定
展开
嘉定是科技城
嘉定区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嘉定区
早在1958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就把嘉定确定为科学卫星城。中国科学院系统的原子核研究所、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硅酸盐研究所、华东计算所、激光等离子体研究所以及同济大学、上海大学、上海科技管理干部学院、上海科技学院等10多家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纷纷在嘉定落户,并集结了一大批中高级教学、科研专业人才乃至国家级的科技精英6000余人。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嘉定坚持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并于1993年在市级工业区——嘉定工业区内,和上海市科委共同创建了上海嘉定民营科技密集区。园区自创建以来,始终以推进科技产业化进程、优化嘉定产业结构为宗旨,积极吸纳、孵化国内外高科技企业和项目,逐步发展成为嘉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新高地。园区在1995年被上海市政府确定为上海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一区六园”中的一园。1998年经国家科技部批准,成为国家级高科技园区。2001年7月,作为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园区又被国家科技部和外交部联合发文批准为第  嘉定区地图
二批中国亚太经合组织科技工业园区之一,为园区加强与世界各大科技园区联系,加快自身发展创造了更为有利的环境。2001年,经上海市政府批准,又在嘉定工业区内成立了上海光电子科技产业园,主要吸纳光电信息产业类项目。其产业规划主要包括光显示、光通信、光存储、特种光纤光缆激光加工和激光医疗等领域产业。
嘉定是汽车城
中国大陆生产的第一辆小轿车就诞生在嘉定的安亭镇,坐落在该区安亭镇境内的上海大众汽  嘉定区
车有限公司是我国第一流的汽车生产企业,其生产的桑塔纳轿车行销全国,具有极高的知名度。依托大众,为其配套的一大批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已成为嘉定区的骨干企业,具备了强大的生产能力。此外,为进一步壮大汽车产业,目前我们正在抓紧建设集汽车生产、展示、销售、服务、 F1 赛车等功能于一体的上海国际汽车城,使汽车产业成为我区的特强产业,使嘉定成为上海市最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之一。
嘉定是江南历史文化名城
历史上,嘉定文风经久不衰,明清时期,嘉定就出了 3 个状元, 134 个进士, 979 名举人。到了近现代,嘉定更是人才辈出,著名外交家顾维钧、吴学谦、钱其琛以及著名的爱国实业  嘉定区
家胡厥文、吴蕴初都诞生在这里。至今嘉定还完好保存的孔庙、秋霞圃、古猗园等众多的文化古迹,使嘉定处处散发出秀丽多姿的诱人魅力。最近几年建成的上海高尔夫俱乐部、东方巴黎高尔夫乡村俱乐部等一批现代化游乐场所,更使四方游客兴致盎然,流连忘返。
经济概况
嘉定区的工业
嘉定区的工业已形成汽车配件及汽修业、电子电器、金属制品、化工及精细化工、  嘉定区
通信电缆及设备、纺织服装等 6 个支柱产业和食品、新材料、包装材料、饲料等一批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骨干企业。支柱产业的工业总值占全区三级工业总值的 45.7% ,除 1 个市级工业区(嘉定工业区), 3 个区级工业区(南翔、江桥、唐行)和一镇一点的镇级工业区外,还建有希望、蓝天、沪太、大众等 20 多个私营经济小区,工业集聚效应日益显现。外商投资企业成为全区工业的主力,其工业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 47.7% 。在世界排名前 500 家公司中有 10 多家在嘉定投资办企业,如美国通用汽车、通用电气、荷兰飞利浦、德国大众、日本伊藤忠、富士通、丰田等公司。私营工业继续发展,其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到 15% 。嘉定区农业
嘉定区在耕地因第二、三产业快速发展而逐年减少的情况下,贯彻农业为城市  嘉定区
服务和主要农产品自给的方针,不断完善政策,增加投入,优化结构,加快新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加强以兴修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化建设正在有序推进,形成了粮经结合、农林结合、种养结合的新格局。全区有耕地 2.43 万公顷,其中粮、棉、油菜和名特优农副产品基本农田保护区 1.85 万公顷,已建成商品粮生产基地 4000 公顷 ,市属常年菜田稳定在 1700 多公顷。经济作物产值占种植业产值的 60% ,绿叶菜面积占蔬菜面积的 50% 以上。一批 “ 高优高 ” 农业示范区和蔬菜园艺场、果园、养殖场以及肉鸽、甲鱼、鸵鸟、鲈鱼、乌骨鸡、番鸭、葡萄、草莓等产品显示了农业基地化、规模化建设的成果。嘉定区以市兴区战略
嘉定区利用区位优势,实施以市兴区战略, 204 、 312 国道沿线建设的上海安  嘉定区
亭汽车市场、上海市金翔木材批发市场、上海轻纺市场、上海装饰市场、嘉定农副产品交易中心、上海真新粮食交易市场、上海胶合板批发市场、上海东方汽配城等大中型市场初步构建了服务上海、辐射全国的集购销、仓储、加工、转运于一体的商流物流基地,新嘉商场、上海博乐购物中心、嘉定商城、银华商厦、商扬商厦、农工商超市等现代化商业设施为嘉定作为上海西北新城商业窗口的繁荣发达树立了新形象。
旅游资源
古猗园
古猗园位于上海市西北郊嘉定区南翔镇,离市中心21公里,是上海最古老的揽胜之一,也是江南名园之一。 古猗园,建于明代嘉靖年间(公元1522~1566),原名猗园,取“绿竹猗猗”之意而名。由明代嘉定竹刻家朱三松精心设计,以“十亩之园”的规模,遍植绿竹,内筑亭、台、楼、阁、榭、立柱、椽子、长廊上无不刻着千姿百态竹景,生动典雅。清乾隆11年(公元1746年),拓充重葺,此时更名古猗园。
如今,古猗园几经扩建,面积达146亩。全园按不同景观划分为逸野堂、戏鹅池、松鹤园、青清园、鸳鸯湖、南翔壁6个景区,各具独到精巧的艺术构思,散发着古猗园特有的古朴、素雅、清淡、洗练的气质。园中保存的唐代经幢、宋代普同塔,引人探古问胜。园中因“8?13”事变,当地爱国人士重修补阙亭,独缺一角,以志国耻的“缺角亭”,象征着我国反帝民族之魂。  嘉定区古猗园
古猗园,以猗猗绿竹、幽静曲水。典雅的明代建筑、韵味隽永的楹联诗词及优美的花石小路等五大特色闻名于世。文明悠久传千载,沿革兴衰古猗园,这座集江南苏杭园林特色为一园的明代古园,为上海这颗明珠镶上了绿宝石,发出熠熠光彩。浏河岛
浏河岛位于嘉定区唐行镇,东临长江口,面积108公顷。岛上气候宜人,空气清新,花果飘香。经过10年的开发,已育成森林绿化27公顷,种植各种花木84种,达10万余株,形成银杏、桂花、罗汉松、香樟、广玉兰、腊梅、紫薇、水杉等林园20个。一年四季,遍地红花绿叶。岛上的别墅群,建筑新颖别致,与状元楼、潜研堂古今兼容,相映成趣。嘉定孔庙
嘉定孔庙始建于南宋嘉定十二年(1219年),素有“吴中第一”之称。孔庙内设嘉定区博物馆。门前为东西甬道,甬道东西均有牌坊,名为育才坊和兴贤坊,棉队孔庙大门的牌坊叫仰高坊。沿汇龙潭有石柱,柱顶上刻有姿态各异的72只狮子,用于代表孔子72个最优秀的学生。进们是潘池,在往前是大成门。大成们前有龟座7只,背负大石碑,记载着13世纪以来历代修建孔庙的情况。孔庙内设有“考场”,向游人介绍古代的科举制度。汇龙潭
汇龙潭于明代万历十六年(1588)所建,自北向南有五条河流汇集而成,应奎山坐落潭中,绿水怀抱,宛如一颗明珠,自古有五龙抢珠之称,汇龙潭因此而得名。
园内布局分为南北两大部分。南部是应奎山和汇龙潭组成的自然山水风景。登上应奎山的四宜亭,俯视四周,魁星阁、玉虹桥、碧荷池、打唱台等尽收眼底。“打唱台”是一座金碧辉煌、精雕细刻的“百鸟朝凤”台,始建于1888年,为上海闸北区钱业会馆里的一座戏台,1976年迁入此园。
公园的北部景点相对集中,有碎玉泉 、夕照亭、芭蕉小院、玉莲池等,错落有致异常精巧。此外,园内还有建于1885年的怡安堂;建于1886年的缀华堂;建于13世纪的万佛宝塔和畅观楼、九曲桥、嘉乐亭等。
秋霞浦
秋霞圃位于上海嘉定区嘉定镇东大街,是一座具有独特风格的明代园林,由明代龚氏园、沈氏园、金氏园和城隍庙合并而成,为上海五大古典园林之一。 秋霞圃始建于正德、嘉靖年间(公元1506年—1566年),是当时工部尚书龚宏的私人花园,园内有松风岭、鸟语堤、寒香室、数雨斋、桃花潭、洒雪廊诸胜景。清初龚氏子孙衰微,园归汪姓,始名秋霞圃。清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改归城隍庙。乾隆中,与东邻沈氏东院合并,改建为城隍庙后花园。后多次遭破坏,现存建筑多系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以后重建。园内建筑大多建于明代,而城隍庙则可以上溯至宋代,是上海地区最古老的园林。
秋霞圃以清水池塘为中心,石山环绕,古木参天,造园艺术独特,分桃花潭、凝霞阁、清镜堂、邑庙等四个景区。桃花潭景区的池上草堂,有“一堂静对移时久,胜似西湖十里长”的赞誉。堂南的一副对联:“池上春光早,丽日迟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草堂霜气晴,秋风飒飒,水流花放,疏雨相过。”此联将秋霞圃春秋两季景色描绘得淋漓尽致。凝霞阁景区的“环翠轩”轩西有复廊式“碑廊”,上集明清碑刻17方。从西门入园,院内森桂轩的四周遍植桂树;轩南置明代遗物“三星石”,分别取名“福、禄、寿”;园内还有一“涉趣桥”,建于公元1921年。小桥连接曲径北岸,横跨幽泉清溪。如此灵巧古老的园林桥全国罕见,在上海堪称一绝。吴兴寺
座落在嘉定区外冈镇,始建于南朝梁天监十年(511年)。初建时,占地10余亩,分东西两院,东院崇福,西院永德。正中有大雄宝殿、大悲阁、文昌阁等建筑100余间(民间流传有5408间之说)。
寺内一年四季香火不绝。 解放后,吴兴寺曾被用作剧场、农机站,“文革”中大雄宝殿、大悲阁等全部被拆除。1994年筹集资金100多万元修理建了吴兴寺山门和天王殿,1995年5月正式对外开放。吴兴寺的重建不仅仅为广大佛教信徒增加了宗教活动场所,也为广大观光游客增加了一处游览胜迹。
自然地理
嘉定区位于上海西北部,中心位置在北纬31度23分,东经121度15分。东与宝山、普陀两  嘉定区
区接壤;西与江苏省昆山市毗连;南襟吴淞江(苏州河),与闵行、长宁、青浦三区相望;北依浏河,与江苏省太仓市为邻。总面积464.2平方公里。行政区域界线总长167.8461公里。全境地势平坦,东北略高,西南稍低。市、区级河道蕰藻浜、练祁塘、娄塘河横卧东西,向东流经宝山区直通长江和黄浦江;盐铁塘、横沥、新槎浦纵贯南北,与吴淞江、浏河相连。河道总长1800余公里,平均河网密度为每平方公里4公里。
湖积平原
分布于区境西侧,为宽4公里的北西向条带,面积29.34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  嘉定区
积的6.01%。以河湖相沉积为主,沉积物为褐灰色淤质泥粘土,有大量的陆相微体动物介形虫和淡水软体动物化石,并有丰富的植物碎屑。厚度3米左右,地势低平,海拔3.4~3.6米。
滨海平原
分为早滨海平原和晚滨海平原;面积394.44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80.84%。早滨海平原
分布于“冈身”地区,宽3.6公里,面积208.64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42.76%。除沙堤外,主要沉积物为褐黄色亚粘土或亚粘土夹粉砂,含有较多的海相微体动物,有孔虫、海陆过渡相的介形虫、软体动物化石等。厚度2.5~5米,海拔3.6~4.1米,
西界与黄渡沙带一致,与距今6500年的海岸线相吻合;东界与石冈沙堤相一致,与距今4000年前的海岸线相吻合,其间还分布有外冈——方泰沙堤和青冈沙堤,沙堤均呈北西走向,埋深0.5米,断续分布,长约有10余公里,宽厚不等。晚滨海平原
主要由长江携带入海的泥沙经海潮作用沉积而成,分布于早滨海平原以东,北部宽约10公里,南部宽约5公里。面积185.8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38.08%。沉积物主要为褐黄色亚粘土,含有较多的海相孔虫和海陆过渡相的介形虫化石等。厚2.5~5米。海拔”3.8~4.2米。
冲积平原
分为浏河冲积平原和吴淞江冲积平原。面积64.15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3.15%。浏河冲积平原
分布于本县北部的浏河南岸一线,呈宽1.4公里的北东向条带。沉积物主要为褐黄色亚砂夹粉细砂。海拔3.3~3.8米。吴淞江冲积平原
分布于本县南部的吴淞江北岸一线,呈宽2公里的近东西向条带。沉积物主要为褐黄色亚砂土夹粉细砂。海拔3.5~4.2米。
历史沿革
嘉定区前身为嘉定县。秦代属会稽郡娄县,隋唐时属苏州昆山县。南宋嘉定年间建县时,春申乡领6个都,临江乡领8个都,安亭乡领6个都,平乐乡领4个都,醋塘乡领3个都,共27个都。都领区(区分正副扇及中上下),区领图,图领圩。淳祐年间,春申乡易名守信,临江乡易名依仁,安亭乡易名服礼,平乐乡易名循义,醋塘乡易名乐智。
明弘治十年(1497)县西北境分隶太仓州,尚领24个都668个图。
清雍正二年(1724),析东境置宝山县。尚领15个都349个图。康熙十年(1671),知县赵昕赈灾,四乡分设粥厂。嘉庆十一年(1806),知县吴桓增设赈灾粥厂至31处。遂后,以厂代乡,管理地方行政事务。光绪末年(1908),全县分1区33厂。宣统元年(1909),为举办地方自治,厂改称乡,吴行厂改名吴巷乡。
行政区划
嘉定区辖3个街道、7个镇,1个新区、1个市级工业区:新成路街道、真新街道、嘉定镇街道、菊园新区、南翔镇、安亭镇、马陆镇、徐行镇、华亭镇、外冈镇、江桥镇、嘉定工业区;南苑街道(筹)、菊园街道(筹);
历史名人
侯峒曾
侯峒曾(1591~1645) 字豫瞻,一字广成,居诸翟(今属上海县)。明天启五年(1625)进士,授南部武选主事。后改南方文选主事,迁浙江右参政,分守嘉兴、湖州两府。侯峒曾为人耿直,有才干。吏部尚书郑三俊推举天下官吏贤能者五人为监司,他是其中之一。任南部武选主事时,与徐石麒、陈洪谧被誉为“南部三清”。黄淳耀
黄淳耀(1605~1645) 字蕴生,号陶庵,祖居方泰乡茭门泾(今方泰讴思村)。明崇祯十六年(1643)进士,观政都察院,后弃官回乡。
清顺治二年(1645),清军攻陷南京,继占领扬州之后,兵临嘉定。侯峒曾、黄淳耀举义兵守卫。闰六月十四日开始,多次激战。七月初四日凌晨,大雨如注,嘉定守城义兵饥困交加,清兵猛攻,城遂破。侯峒曾偕两子玄演、玄洁自东门奔家中后园,欲投叶池殉。两子说,大人非守土臣,何不忍耐一时,以图再举。峒曾说,我意已决,汝辈速离,毋同殉。言讫,从容投入叶池。两子亦于是役殉难。
城既破,黄淳耀偕其弟渊耀自西门入西林庵谋自尽。僧人无等劝说,公未服官,可不死。黄淳耀答;“与城共存亡,岂以出处贰心哉?”遂索纸笔,奋笔疾书:“弘光元年(1645)七月初四日,遗臣黄淳耀自裁于西城僧舍。呜呼!进不能宣力皇朝,退不能洁身自隐。读书寡益,学道无成,耿耿不灭,此心而已。异日寇氛复靖,中华士庶,再见天日,论其世者,当知予心。”书毕,即自尽。渊耀亦随之自尽,时年22岁。兄弟自缢时,碧血溅入墙砖,久久不灭,故后人有“陶庵留碧”之说。
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追谥侯峒曾、黄淳耀为“忠节”。民国21年(1932)1月28日,中日淞沪之战后,嘉定人民为唤起民族抵御外侮的信心与决心,重修叶池,在其入口处大门两旁撰楹联:“赍恨在清池,碧血寒漪溶一片;捐身完大节,忠臣孝子各千秋”(叶池纪念碑,今移在原址西南约130米的清河路与城中路交叉口)。1962年,吴玉章手书“陶庵留碧”和七绝一首:“长虹碧血气冲天,爱国英雄继万千;且喜纪元新世界,翻天覆地换人间。”此两件珍品均勒石于西林庵旧址(今上海科技大学校园内)。
嘉定名人荟萃,不乏外交人才,其中顾维钧是一位中国近代史上蜚声中外的外交家。在嘉定法华塔塔院的《顾维钧生平展》内,陈列着他55年外交生涯中的实物和照片。这位爱国的外交家,为了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以自己的智慧、修养和爱国热忱,在他的外交生涯中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毛泽东主席也十分佩服他的外交才华和为人。顾维钧
(1888-1988),嘉定人,故居在嘉定西门。1905年考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国际法和外交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和荣誉法学博士。民国元年(1912年),年仅24岁的顾维钧担任北京政府国务秘书兼外交  顾维钧
部秘书,开始了他的外交生涯。他是“民国第一任外交界”,曾任驻法、英、美等国的公使,也是中国驻联合国的第一位代表。1967年曾任国际法庭副庭长,离职时,获终身国际法官的荣誉称号。
顾维钧在他的外交活动中,为国家和民族作出了重大贡献。但最为世人赞颂的,是他在1919年的“巴黎和会”上拒绝签字,称为近代中国外交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日本代表团在和会上提出无理要求,要求继承原德国在山东攫取的各项权利,顾维钧和中国代表团与日本代表团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在辩论中,顾维钧不用发言稿,出口成章,英语流利、用词正确、慷慨陈词,从历史、人文等诸方面阐明中国必须收回山东的严正立场,驳得日本代表理穷词屈,得到与会者的热烈掌声,被誉为巴黎和会上的雄辩家。陆俨少
陆俨少(1909—1993),原名冈祖,字宛若,中国现代著名国画大师;生于上海嘉定县南翔镇。  陆俨少先生
陆先生在山水画中独创了两种新技法,一是“留白”,二是“墨块”。所谓“留白”就是以水墨留出白痕,这种白痕在陆先生的作品种多数用来表现云雾,也可以被看成泉水、山径和浪花。留白要以墨色反衬,所以陆先生又创“墨块”法,以浓墨积点成块。
陆先生还擅长用长线条描水勾云,他的水纹描绘写尽了江波万态。他的勾云是以较细的拖笔中锋画云的阳面,以较淡而毛的环曲线条勾云的阴面。另外,先生画石每每空勾无皴,只用一根起伏变化的线条表现山石的结构,往往起笔墨迹厚重,直到墨色淡干飞白,才蘸第二次。
陆俨少先生在抗日战争时期举家入蜀之时,观蜀中山水:峨眉山之秀丽;青城山之幽静;亦即三峡之奇险,令其扎实的传统笔墨升华至心中广阔的追求,尤其是“峡江云雾”的壮丽变化,更加使其思绪激动不已,胸中之热情溢于言表。
他出版有《陆俨少自叙》、《陆俨少画集》多种专著和有关中国山水画的多篇论文,被誉为“当代中国画坛卓然翘首的文人画家。”
陆俨少有一个信念,也是他常常对学生们说的:“做人事事可让,唯独笔下当仁不让。”他一生作画,从无应付之作,每一件作品都是呕心沥血,全力以赴;老人对艺术的认真与执着让人敬佩又惊骇。
历史事件
嘉定三屠
公元1645年(乙酉年五月),清豫亲王,定国大将军多铎统领大军,一举占领南京,南明弘光小朝廷一朝覆亡。
同年六月,南明降臣钱谦益,赵之龙等向多铎献策曰:“吴下民风柔弱,飞檄可定,无须用兵。”清廷乃于六月十五日颁诏书往江南曰:“……削发一事,本朝已相沿成俗,尔等毋得不遵法度。……凡不随本朝制度者,杀无赦。”
然而“削发令”一下,所谓“民风柔弱”的江南民众的反抗怒火,却在松山,昆山,苏州,嘉兴,绍兴,江阴等地熊熊燃烧。
反抗满清暴行最为惨烈的嘉定,史称“嘉定三屠”。
嘉定,秦代属会稽郡娄县,隋唐时属苏州昆山县。至宋朝嘉定十年,遂以年号为地名,今属上海市嘉定区。
为在嘉定强行推行“削发令”,满清政权决定实施武力征服之。
七月初三日黎明,清兵的铁骑踏破了昔日嘉定古城的宁静。据史载:清军进攻嘉定城的先锋李成栋,曾是已故南明弘光朝廷兵部尚书史可发的部下。早在去年(公元1644年)的四月,当清军固山额真准塔统兵南下,逼近徐州城之时,时任守城总兵官的李成栋竟望风而逃,不久遂降于清。
此时,为反抗满清的入侵,嘉定城内的市民一致推举侯峒曾,黄淳耀黄渊耀兄弟主持城防。侯峒曾,字豫瞻。原任南明弘光朝通政司左通政,南京沦陷后,避难于老家嘉定。黄淳耀,字蕴生。乃崇祯年间进士,与其弟黄渊耀均世居于嘉定城。
在侯峒曾和黄氏兄弟的指挥下,城中民众不分男女老幼,纷纷投入了抗清行列。为鼓舞士气,侯峒曾下令在嘉定城楼上悬挂一面“嘉定恢剿义师”的大旗。同时在城楼上“集众公议”,决定“划地分守”嘉定城:由南明诸生张锡眉率众守南门,秀水县教师龚用圆佐之;南明国子监太学生朱长祚守北门,乡绅唐咨佐之;黄淳耀兄弟守西门;侯峒曾亲自守东门,诸生龚孙炫佐之。此外,由诸生马元调(时年七十岁)与唐昌全,夏云蛟等负责后勤供给。
集议已定,各头领率众在城上日夜巡逻。“嘉人士争相执刃以从,人情颇觉鼓舞。”
为阻止清军进犯,侯峒曾又下令将城外各桥毁坏,“东,北二门俱用大石垒断街路,西,南二门用圆木乱石横塞道途。”
天亮时分,清军击溃了城外各村镇的乡兵后,便将嘉定城四面包围。随即李成栋下令,集中火炮齐轰东,西二门。“清兵攻城甚急,多缚软梯至城下,城上砖石如雨。”守城民众虽“亡失甚众”,但仍顽强不屈。若有某断城墙被炮火轰塌,城内民众便及时用木料和充土布袋堵塞之。“守城者若有伤亡,乃立即补充。”或曰:中国有两个社会,上浮夸而下粗扑;上游戏而下献身。诚信斯言哉!
黄昏时分,突然暴雨如注,狂风骤起。守城民众仍毫不畏惧,冒雨抵抗。是时,因“城中遂不能张灯,(李)成栋令兵丁潜伏城下之穴城,而守者弗觉也。”
翌日破晓时分,暴风骤雨仍然不止。时城上民众已连续守城三昼夜,遍体淋湿,加之饮食已绝,故人人身疲力竭。李成栋遂令士兵“置灯于地穴中,炮发震城。”火炮声“终日震撼,地裂天崩,炮硝铅屑落城中屋上,簌簌如雨,婴儿妇女,狼奔鼠窜。”
在这腥风血雨之中,灾难终于降临。
随着城墙一隅在炮声中轰然倒塌,清军乘机登城,蜂拥而入。清兵“悉从屋上奔驰,通行无阻。城内难民因街上砖石阻塞,不得逃生,皆纷纷投河死,水为之不流。”
此刻,侯峒曾正在东门城楼上。城陷,“士卒皆曰:‘吾曾受公厚恩,尚可卫公出走。’峒曾曰:‘与城存亡,义也。’及下城拜家庙,赴水死之。其长子玄演,次子玄洁身处数十刀,亦死之。”
城陷之时,黄淳耀黄渊耀兄弟急趋城内一僧舍。“淳耀问其从者曰:‘侯公若何?’曰:‘死矣!’曰:‘吾与侯公同事,义不独生。’乃书壁云:‘读书寡益,学道无成,进不得宜力王朝,退不得洁身远引,耿耿不没,此心而已。大明遗臣黄淳耀自裁于城西僧舍。’其弟渊耀曰:‘兄为王臣宜死,然弟亦不愿为北虏之民也。’淳耀缢于东,渊耀缢于西。”(黄宗曦《弘光实录钞》)又据史载;诸生张锡眉解带缢于南门城楼上,死前作绝命词,大书裤上云:“我生不辰,与城存亡,死亦为义!”教师龚用圆赴水死,二子从之。诸生马元调,唐昌全,夏云蛟,娄复闻,城破亦死之。又有黄某,与清军巷战中“手挥铁简,前后杀数百人,后中失而死。”这些“志士仁人”之死,从历史上看,固然是其儒家“仁义”观念的根本追求所致。但从民族兴亡的高度看,这为民族生存而死之大丈夫精神,不也成为汉民族精神的组成部分吗?
当屠城令下达之时,清兵“家至户到,小街僻巷,无不穷搜,乱草丛棘,必用长枪乱搅。”“市民之中,悬梁者,投井者,投河者,血面者,断肢者,被砍未死手足犹动者,骨肉狼籍。”若见年轻美色女子,遂“日昼街坊当众奸淫。”有不从者,“用长钉钉其两手于板,仍逼淫之。”
血腥屠杀之后,清兵便四出掠夺财物。史载:如遇市民,遂大呼献财宝,“恶取腰缠奉之,意满方释。”所献不多者,则砍三刀而去。是时,“刀声割然,遍于远近。乞命之声,嘈杂如市。”更有甚者,屠城罪魁李成栋,竟用三百只大船运走了他掠夺的金帛女子。
在此劫难中,不乏为虎作伥者。又史载:清兵如北门,“乃奸民导敌入。”至于趁火打劫者,亦不在少数。有汉奸徐元吉者,“以削发为名,日出行动,割人腹,啖人心肝,动以百计。”
然而,满清的暴行并未扑灭民众的反抗怒火。
七月二十四日,有江东人朱瑛者,自封游击将军,率兵五十余人回到嘉定城。是时,朱率部会同城内市民,将清军驱赶城外。
第二天,逃至城外的李成栋,急令万国昌率兵增援。李本人则坐镇城外之织女庙,指挥各路兵马企图第二次攻城。
七月二十六日清晨,清军乘城内民众武装力量尚未集结完毕,再次攻进城内。
有汉奸浦嶂者,向李成栋献计曰:“若不剿绝,后必有变。”
于是,清军第二次屠城。此时,城内许多居民尚未起,,“遂于屋中被猝然杀之。”顿时,“城内积尸成丘,惟三,四僧人撤取屋木,聚尸焚之。”
在此次屠城中,浦嶂一马当先,“大显身手”。他甚至将好友娄某的全家斩尽杀绝。为此,嘉定城内民众“是日逢嶂,龆龀不留。”有一郭姓市民者,曾不胜愤慨地痛斥他:“人面兽心,狗鼠不食。”人神共怒,浦嶂惟掩面鼠窜耳!
从李成栋,徐元吉,浦嶂之所为我们看到,每当社会大变动之时,必然会有一部分人因社会的变动而得益。此除时势之必然外,各阶层之个体的品行德性与其地位之升降,亦有不可忽视之关系。而品行德性之沦丧,必然导致个人占有欲的极度扩张。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信夫!
满清的第二次屠城,也未能削弱民众的反抗意志。
八月二十六日,原南明总兵吴之番率余部,反攻嘉定城。城内清兵猝不及防,乃溃。城内民众纷纷奔至吴军前,“踊跃听命”。然而,吴军乃乌合之众。清兵反扑之时,“一时溃散。”史载:吴之番“连杀数人,不能定。呼天曰:‘吾死,分也。未战而溃,我目弗瞑矣!’挺枪欲赴东门死。”
清兵拥入城内,第三次血洗嘉定城。
如果说前两次屠城,对满清而言,多少留下一些“隐患”的话,那么这第三次屠城,他们可谓“如愿以偿”。因为在这满城的累累白骨之上,总算插上了“削发令已行”的旗幡!
史载:在满清的三次屠城中,嘉定城内民众无一投降者,死亡者达二万余人。
诗曰:“捐躯死国难,视死忽如归。”淞沪抗战在嘉定
民国26年(1937)8月13日,日军在上海挑起侵略战争,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八·一三”战争爆发。
战争之初,战事主要发生在市区及黄浦江沿线码头。中日双方迅速向上海地区调兵遣将。顾祝同在安亭成立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部,第十五集团军五十一、五十八、九十八各师陆续开抵嘉定县,在东境蒲华塘一线构筑防线。日军大批后援部队则在长江沿岸登陆。8月23日,日军久留米师团混成旅窜犯罗店,国军第十一、十四、六十七师予以狙击,爆发了空前惨烈的罗店争夺战。嘉定县境内的曹王庙、施相公庙一带国军阵地为罗店左翼,战事连日不断。施相公庙阵地每日落弹500余颗,阵前多次发生白刃格斗,战斗十分激烈。日军喻为“血肉磨房”。至9月底的40多天中,嘉定县东境蒲华塘前线共发生大小战斗数十次,击毙日军大佐以下官兵千余名,击毁日军坦克、军车数辆。日军还2次向施相公庙、曹王庙国军阵地施放毒气,致使国军官兵数十人中毒。期间,日机多次轰炸县城、南翔等地,仅8月23日一天,城内就中弹20余枚。县长郭鸣鑫避之练西乡,被省政府以擅离职守罪撤职。本县各界爱国人士组织抗日后援会支援前线。部分农民还将猪肉蔬菜担至戬浜桥、徐行等地供应抗战部队,为民族战争出力。
10月上旬,日军主攻方向转向蕰藻浜一带,企图中央突破,直取大场。对本县东境蒲华塘防线则以小股部队骚扰牵制。国军凭借工事与之相持。10月15日,日机轰炸南翔,苏民学校中弹10余枚,校舍及教学设备悉数被毁,损失10余万元。10月21日,大场告急。坚守在蒲华塘防线的国军为减轻南线压力而连夜发起进攻,收复部分村庄,歼敌260余名。26日大场失守,国军撤至沪西造币厂,经真如、江桥,转北至小南翔、广福、澄桥、浏河一线。嘉定县南境遂成战场,连日发生战事。日机对南翔、真如等地狂轰滥炸,真如车站夷为平地。
11月1日晚,蒋介石自苏州至南翔,召开师长以上将领会议,令各军固守上海,以待九国公约会议召开,冀借国际舆论抑制日本侵略行径。会毕即西去。
11月5日,日军一部在金山卫登陆,对上海实行战略迂回。金山、松江接连失陷,形势急转直下,中国军事当局下令全线撤退。12日上海沦陷,嘉定县亦随之陷入敌手。
“八·一三”战争历时三月。嘉定县东部与南部广大地区先后成为激烈战场。蒲华塘两岸、杨泾以西,南北15公里内万余户农民住房全部毁于战火,数以万计的人民无家可归。县城、南翔、马陆、真如等城镇屡遭日机轰炸,满目疮夷。嘉定县死难平民4000余人,受伤1.7万余人。财产损失难以估计。人民解放军驻军嘉定
1949年5月1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二十八军解放嘉定,5月14日,三十三军九十七师进驻城内,师长王翀。所属二○九团驻外冈,7月调离。是月,华东野战军第十七陆军医院3个大队驻娄塘,翌年6月调离嘉定。8月1日,二十军驻嘉定,军长刘飞,设司令部于城内姜家花园。所属五十九师、六十师、军炮团分驻南翔、真如、娄塘,翌年10月调离。
1950年6月,二十七军驻嘉定,军长彭德清,设司令部于城内天主堂。军炮团、军教导团分驻外冈、娄塘,12月调离。后由二十三军接驻,军长陶勇,设军部于天主堂。军炮团、军教导团、军炮训练大队、军警卫营分驻外冈、娄塘、南翔、孔庙。1952年10月调离,由赴朝鲜抗美援朝回国的二十军接驻,军长张翼翔。年底调离,由赴朝鲜抗美援朝回国的二十七军接驻,1953年8月调离。
1955年10月,海军东海舰队训练团由吴淞调驻城内,翌年9月调离。
1966年7月1日,人民解放军公安部队嘉定县中队(1952年9月由县公安局保安警察队改编)改编为人民解放军上海市嘉定县人民武装部县中队,驻城厢镇。1975年,县中队划归县公安局。1983年4月,县中队易名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上海武警总队第四支队嘉定县武警中队,员额40人左右。主要任务为看守、解押、执勤。
解放后,人民解放军公安部队、武装警察部队对嘉定县境内的电台等重点目标执行警卫任务。70年代后,县境内还驻有人民解放军防空部队数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