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克苏缪斯酒吧:曲阜 孔庙孔林孔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23:48:57
2009-11-23 13:05:00|  分类:文化历史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1)">
公元前551年,一个秋天的早晨,鲁国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里,一个婴儿出生了。当时的人们无论如何都不会想到就是这个刚出生的男孩会给后来的中国社会带来巨大的变化,他就是孔子。
孔庙——祭祀孔子的庙宇,占地三百二十七亩,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和谐,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传统和独特风格,它的规模和建造规格与中国帝王建筑等同,而绵延了两千多年的建造历史更使孔庙成为人类文化史中绝无仅有的一处建筑物。
孔府——孔子嫡系后裔居住的府邸,是中国现存最大、最豪华的贵族庄园。
孔林——埋葬孔子及其后代的陵园,占地近两百万平方米,是世界上延时最久、面积最大的氏族墓地。
这三座历史遗迹坐落于中国北部山东省的曲阜市。
公元十六世纪初,中国明朝时期为了确保远在县城以东十余里的孔庙不被流寇侵袭,县城东移,以孔庙为中心,用了十年的时间重建曲阜城以达到保卫孔庙、孔府、孔林的目的。
在近二千五百年漫长的历史变迁中,到底是什么力量支撑着孔庙、孔府、孔林的香火绵延至今而没有断绝过?
公元前549年,三岁的孔子失去了父亲,家境败落,母亲带着年幼的他来到国都曲阜,住在一条叫做阙里的小街道里。儿童时代的孔子非常喜欢模仿当时各种祭祀的礼仪,这成了他的主要游戏的内容。在当时只有贵族子弟才有接受教育的权利,虽然孔子过着清贫的生活,但毕竟还属于贵族的阶层,应该有资格接受了当时的贵族教育。
家庭的贫寒、社会的动荡,孔子始终感受着生活的艰辛、民众的疾苦,正是在这样一种环境下使孔子萌发了穷其一生都为之奋斗的目标,那就是改造社会的宏大理想。
孔子三十余岁时,已经因为博学的知识而闻名于诸侯之间。
齐国的国君问孔子:如何治理国家?
孔子回答说:君就是君,臣就是臣,父就是父,子就是子。
孔子的意思是国家里君主拥有最高的权力,家庭中父亲应有绝对的权威。这是孔子针对当时混乱的社会秩序所说的。孔子的这一政治主张,被他后来的继承者进一步发扬,成为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理论基础。
孔子这样阐述他的主要政治思想:用行政命令管理百姓,用刑法来制约百姓,那么人们就会只图不犯罪而不知道羞辱;而用道德教化来管理国家、用礼仪约束百姓,那么人民不但有羞耻之心,而且能自己纠正错误。道德的力量远比行政命令和法制手段更加有效,统治者要以德治国。
在孔子看来社会主要由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五种伦理关系组成。
有一次孔子的学生子夏问孔子:什么是孝道?
孔子回答说:现在所谓的孝,只是说能够供养父母的吃喝就行了。其实人们对于狗和马都能给予饲养。要是内心对父母没有孝敬的情感,那么供养父母和饲养狗马又有什么区别呢?
君王要敬重自己的大臣,大臣要对君王保持忠诚,夫妻之间要充满爱意,丈夫要尽到自己的责任,妻子要听从自己的丈夫,兄弟之间要谦让,长兄待年纪小的同辈要和善,兄弟们要敬爱兄长,朋友间要真诚相待,对于朋友的过失要诚恳地劝告。
孔子试图恢复君王的权力,以伦理道德的约束力来阻止战争暴力的发生,这在那个大变革的时代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是每当中国社会趋于稳定的时候,孔子的思想都是统治者治国的首选方针,孔子的政治主张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巩固,而伦理思想则是平民百姓处世做人的准则,形成了一个国家稳定的社会基础。
这是孔庙的外大门,又被称为仰圣门。门额上这四个大字“万仞宫墙”是比喻孔子的学问高不可攀、深不可测。
孔庙主体建筑贯穿在一条长达一公里多的南北中轴线上,门坊五十四座,房间四百六十六间,由九个院落共同组成。
杏坛,相传就是孔子当年讲学的地方,它始建于公元十一世纪,高十二米、双层黄瓦飞檐,亭内藻井彩绘盘龙,色彩绚丽。杏坛前的这个石刻香炉是金代所造、古朴典雅,香炉内飘散了千年的渺渺轻烟,让人回想到两千多年前孔子作为教师的情景。
孔子约在三十岁时创办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所私人学校,无论出生于哪个阶层的人,不分高低贵贱,都可以跟随他学习知识。孔子开创了中国历史中平民教育的先河,教师也成为了孔子终生的职业。
相传孔子的课堂气氛祥和而生动,在学生们的眼中孔子对他们虽然态度温和但要求严格,很有威严但不乱发脾气,始终显得庄重而又安祥。
相传孔子一生有学生三千多人,其中有所作为的有七十二人。
中国历代帝王和统治者们对孔子的尊崇,在这个院落中得到了最直接的表达。
十三碑亭,从公元1191年到公元1748年,经过五百五十七年陆续建成,存放了中国唐、宋、金、元、明、清、民国一千余年间所立的五百三十三幢碑石。碑文基本上都是崇敬孔子,祭拜孔子的文字。每个碑亭均为木结构,呈正方形,石碑立在这种似龟非龟的怪兽身上,它叫做“赑屃”,是中国神话中龙的儿子,善于负重,也只有皇帝所建造的石碑才能够立在赑屃的身上。
大城门,孔庙的最后一道大门,门顶黄琉璃瓦覆盖,金碧辉煌、气势不凡,它的东西两角分别都和两个碑亭的檐相互交错,形成了“勾心斗角”的建筑风格,这是中国古建筑中的一大奇观。
走过了一个如此纵深的空间,祭祀和朝拜的人们在内心中早已去除了躁动不安的情绪,怀着敬仰的心情,即将走入孔庙的中心。在这一片双层石栏的台基之上,这座金碧辉煌的大殿凌空而起,在双重飞檐的中间木刻贴金的群龙,紧紧地护着“大成殿”三个字,这正是孔庙中祭祀孔子的核心建筑。
大成殿殿高三十二米,东西长五十四米,内殿深三十四米。始建于十一世纪的宋代。大成殿体现了中国古代高超的建筑艺术,整个建筑色彩对比强烈,庄重而华丽。大成殿最为精彩的杰出建筑是大殿前檐下的十根圆型石柱,这些石柱均雕刻于明代,是由当时安徽徽州的石匠用了二十年时间完成的,每个石柱高近六米,全柱采用深浮雕的高超技法,每根石柱上雕刻着升腾和向下盘旋的飞龙各一条,在云海中戏争火球。十根龙柱两两相对、无一雷同,造型优美、气象万千。
大成殿的两侧是长达百余米的东西两庑,两排红色的长廊衬托着大成殿的气势。庑内这些木制牌位供奉着一百五十六位孔子的学生和后来的杰出继承者。大成殿正中便是孔子的塑像,孔子生动活泼地阐述人间大义的形象在被搬入庙堂之后呈现出的则是一副接受众生顶礼膜拜的庄严表情,至此孔子已经被中国历朝历代持续了两千年的尊崇彻底地变成了一个无所不能、无所不知的人间圣人。
孔府位于孔庙的东侧,前后有九进院落,又分为中、东、西三组建筑群,共有厅、堂、楼、房四百六十二间,占地面积二百四十余亩。现在保存下来的基本是明清两代的建筑,是一座中国古代独特的官衙与内宅合一的贵族庄园。
作为孔子后人的住宅必定要在建筑上体现出等级制度和伦理观念,建筑群居中一条轴线,左右严格对称,一系列功能不同的建筑物按照主次序列展开。
这座屏门是所能见到的中国古代建筑中一个非常特殊的样式。四根圆柱上承托着一簇彩绘艳丽的屋顶,前后缀有八个倒垂的木雕花蕾,被叫做垂花门。
大堂,举行各种仪式的地方。大堂檐下伸出二十六个彩绘云朵,堂内梁柱也绘满彩云,试图让端坐其中的人感觉浮于云端可以俯视一切。
这组充当影壁的湖石,来自中国南方的太湖,体现出中国园林建筑的奇特构想,为官衙部分庄重的建筑注入一份平和的气氛。孔府的内宅占据了四个院落,建筑风格与官衙部分迥然不同,这些内宅中的各式建筑显示出中国古代贵族住宅豪华而优雅的审美情趣。
这座内宅照壁上绘制的动物叫做贪,是神话中的贪婪之兽,能吞下金银财宝;绘于照壁向内的一面是告诫子孙如果贪赃枉法那就如同禽兽一样。
前堂楼,内宅的主楼之一。室内的陈设布置保持着当年的原貌。
后堂楼,主人居住的地方,楼下的长廊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典型特色。现在的布置是1936年孔子第七十七代嫡孙结婚时的陈设。
孔庙、孔府集中地体现了中国近一千年来的建筑风格,特别是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建筑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建筑多以木材作为整体的构架,用各种形式的斗拱支撑结构,庭院式的布局注重对称。孔庙、孔府的建筑正是体现了讲究造型和整体布局的空间处理方式,即是建筑又蕴含了孔子思想中万物和谐共处的意念。
两千多年来,同孔庙、孔府一样,孔林经历朝历代的扩大修缮,总面积达两平方公里、比今天的曲阜市要大得多,孔林内有各种树木四万余株。相传孔子死后,他的学生带来了四面八方的树种,栽种在墓地之中,其中有很多珍稀的品种,构成了一处古老而浩大的人造园林。
在这座石桥之后,便进入了孔子墓地所在的区域。先是这座高台大门,穿过后便是这条甬道,甬道两旁有四对建造于公元十一世纪宋代的石仪。
这就是中国一代伟人孔子的长眠之处。
孔墓,长约三十米、高约五米。形似马背,这是一种特殊尊贵的筑墓形式。这块木碑立于公元1443年,篆刻着“大成至圣文宣王墓”。这是一个已经无以复加的崇高称号。
孔林历代的碑碣有三千多块,记载着千年来孔氏家族的兴衰荣辱,这些碑碣上的墨迹成为研究中国书法艺术的宝贵实物资料。
孔林——世界上规模最大、年代最长、保存最完整的一处氏族墓地,两千多年来已经有十万多孔子的后人陆续葬埋在这里,时至今日从没有间断过。
孔子的一生经历了太多的悲痛:十七岁时便成了孤儿,晚年时妻子、儿子、最喜欢的学生相继去世。
公元前479年,孔子七十三岁,这年四月的一天,孔子把弟子们召集到自己的身边,对他们说:我把这些整理好的书留给你们,书在思想就在。我死后你们不要守在这里,走到天下四方,去传播做人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