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什琳·亨森:[原创]那些充满自由精神的校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20:42:09

(一) 

1939年6月,昆明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正举行第112次常委会。这次会议上,正式通过了由联大文学院院长冯友兰执笔的《联大校歌》。此后这首校歌,不但在联大广为传唱,而且在社会上也流行甚广。

70多年后的今天,这首歌仍然感动了无数人。我在感动的同时,也有一声深深的叹息。叹息的不仅仅是她韵味绵长、意境深远的歌词如今再也没有人能够写出来,更主要的是歌词中所体现的知识分子的情怀已成为遥远的绝响。记得我在第一次读到这首歌时,我简直不敢相信世间竟有这样高雅的校歌,我无法想象冯友兰先生竟然和我们生活在同一个世界上(冯先生当时还没有驾鹤西去)。在文化沙漠中苦苦跋涉的我,不知道过去曾有一片文化的绿洲。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迅速占领我国的文化中心平津地区。奉教育部之命,国立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组成联合大学。1937年11月1日,国立长沙临时大学开学,这一天成为西南联大的校庆日。因临时大学租用的湖南圣经学院校舍不足,文学院搬到衡山。1937年底,日本军队占领南京,同时向武汉进逼,国民政府决定临时大学迁往昆明。1938年4月在昆明开学,长沙临时大学正式更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联合大学的办学条件之艰苦,无法想象。师生们还经常面临着敌机的轰炸,但联大八年来始终弦歌不辍,在自由精神的熏陶下,培养了大批顶尖的人才。感动于师生在艰苦卓绝的条件下,仍致力于学术研究,冯友兰写下了这首动人的校歌,张清常先生为之谱曲。

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宫阙。暂驻足衡山湘水,又成离别。绝徼移栽桢干质,九州遍洒黎元血。尽笳吹,弦诵在山城,情弥切。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便一成三户,壮怀难折。多难殷忧新国运,动心忍性希前哲。待驱除仇寇复神京,还燕碣。

短短93字,就把联大颠簸流离的命运和知识分子对国家、民族的感情抒发的淋漓尽致。 

(二)

1911年利用美国庚子赔款创办的清华大学,从一开始就显示了她旺盛的生命力。这种生命力,不仅在于她起点高、资金宽裕,也不仅在于她的雄厚师资,更主要的是来自于执掌清华的一批教育家们对世界主流文明的清醒认识,以及对教育的责任感和神圣感;来自于他们对“独立精神,自由思想”深刻认识和体验。正是有了这样的体验和认识,他们一开始就采用与世界主流文明相接轨的开放式教育以及与这种教育相配套的教授治校的制度。特别罗家伦和梅贻琦长校以来,短短的十年时间,就使清华大学进入了世界一流大学的行列。这种开放、自由、独立的教育在清华大学的校歌中得到了完全的体现。让我们一起来重温这首中国最优秀的校歌之一吧!

西山苍苍,东海茫茫,吾校庄严,巍然中央,东西文化,荟萃一堂,大同爰跻,祖国以光。莘莘学子来远方,莘莘学子来远方,春风化雨乐未央,行健不息须自强。自强,自强,行健不息须自强!自强,自强,行健不息须自强!  左图右史,邺架巍巍,致知穷理,学古探微,新旧合冶,殊途同归,肴核仁义,闻道日肥。服膺守善心无违,服膺守善心无违,海能就下众水归,学问笃实生光辉。光辉,光辉,学问笃实生光辉!光辉,光辉,学问笃实生光辉! 器识其先,文艺其从;立德立言,无问西东。孰介绍是,吾校之功,同仁一视,泱泱大风。水木清华众秀钟,水木清华众秀钟,万悃如一矢以忠,赫赫吾校名无穹。无穷,无穷,赫赫吾校名无穷。无穷,无穷,赫赫吾校名无穷。

这首由汪鸾翔先生作词,何林一夫人作曲的校歌,受到了广泛的欢迎。贺麟撰文称赞她既“可以表示中国文化之精神。而同时又能符合校训,达出清华教育的宗旨。且校歌措词亦颇得体,……而大家均欣赏此歌。”清华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独立精神,自由思想。”“中西文化,荟萃一堂”“立德立言,无问西东”是多么令人神往、难忘,无怪乎“水木清华万秀钟”。                                                                          (三)
清华的创办带有偶然性,幸运的是清华的校长们一直都不用为资金发愁,而南开的创办则不同了。曾担任过晚清高官的严范孙先生(即严修)痛感中国落后挨打的现实,决心教育救国,他邀请了志同道合的张伯苓共同办学,从此张伯苓和这所著名的私立大学融为一体。为办好这所学校,张伯苓像乞丐一样到处化缘,为南开学校筹措经费,他本人则过着简朴的生活。虽然张伯苓先生没有正式留过学,但对世界大势有着清醒的认识和准确的判断。南开在他的领导下由小学、而中学、而大学,成为当时中国最著名的私立学校。1918年年底,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回国张伯苓先生请音乐教员孙润生审定一歌,最后选定了如今的这首歌,曲子是采用西方的圣诞曲。也有人认为歌词就是张伯苓先生所作,是否如此,现在已经无法考证。
渤 海 之 滨,白 河 之 津,巍 巍我 南 开 精 神。
汲 汲 骎 骎,月 异 日 新,发 煌我 前 途 无 垠。
美 哉 大仁 ,智 勇 真 纯;以 铸 以陶 ,文 质 彬彬。
渤 海 之滨, 白 河 之 津,巍 巍我 南 开 精 神 !

                                                                   (四)
与南开大学齐名的另一所私立大学是复旦大学。复旦大学的创办人马相伯出生于江苏丹阳的一个天主教家庭,一出生就受洗为天主教徒。1900年,已到花甲之年的马相伯将自己在上海的全部家产——3000亩地,捐献给天主教江南司教,作为创办“中西大学堂”的基金。1902年,以“中西大学堂”理念创办的“震旦学院”正式成立。震旦就是梵文中国之称,意味“东方日出,前途无量”,这是中国第一所私立大学。但好事总是多磨,没有多久法国耶稣会极力干涉震旦的办学。师生们一怒之下,决定脱离震旦,另行办学,马相伯全力支持师生们的行动,从震旦学院的复旦公学于1905年在吴淞成立。复旦一语,出于我国古诗《卿云歌》:“日月光华,旦复旦兮”。复旦二字,含有双重含义:恢复我震旦,复兴我中华。1917年,复旦公学改为复旦大学,进入了一个发展的新阶段。特别是李登辉长校以来,复旦有了长足的进步,复旦的相辉堂就是为了纪念这两位卓越的教育家而兴建的。1925年,由著名诗人刘大白作词,著名音乐家丰子恺作曲,创作了复旦大学校歌。
复旦复旦旦复旦 巍巍学府文章焕
学术独立思想自由 政罗教网无羁绊
无羁绊前程远 向前 向前 向前进展
复旦复旦旦复旦 日月光华同灿烂

复旦复旦旦复旦 师生一德精神贯
巩固学校维护国家 先忧后乐交相勉
交相勉前程远 向前 向前 向前进展
复旦复旦旦复旦 日月光华同灿烂

复旦复旦旦复旦 沪滨屹立东南冠
作育国士恢廓学风 震欧铄美声名满
声名满前程远 向前 向前 向前进展
复旦复旦旦复旦 日月光华同灿烂

“学术独立思想自由 政罗教网无羁绊”是复旦大学成功的原因,也是中国所有成功大学的原因,我想也是那些老校歌魅力无穷的原因。
                                                                                    (五)《燕园情》先对五四先哲的夙求和西南联大的颠沛作了回顾,然后抒写今日学子的读书报国之志,包含了为蔡元培公之天下的校训精神。歌词典雅凝重,曲调激昂深沉,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好校歌。词曰:
红楼飞雪,一时英杰,先哲曾书写,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忆昔长别,阳关千叠,狂歌曾竞夜,收拾山河待百年约。
我们来自江南塞北,情系着城镇乡野;
我们走向海角天涯,指点着三山五岳。
我们今天东风桃李,用青春完成作业;
我们明天巨木成林,让中华震惊世界。
燕园情,千千结,问少年心事,
眼底未名水,胸中黄河月。
                                                                         (六)黄埔军校校歌                                                                                           (七)大不自多 海纳江河 

惟学无际 际于天地   

形上谓道兮 形下谓器 

礼主别异兮 乐主和同   

知其不二兮 尔听斯聪   

国有成均 在浙之滨 

昔言求是 实启尔求真   

习坎示教 始见经纶 

无曰己是 无曰遂真  
 
靡革匪因 靡故匪新 

何以新之 开物前民  
 
嗟尔髦士 尚其有闻 
  
念哉典学 思睿观通 

有文有质 有农有工 
  
兼总条贯 知至知终 

成章乃达 若金之在熔   

尚亨于野 无吝于宗 
树我邦国 天下来同《浙江大学校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