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u之神奇萝卜全集:活在当今社会<写得太好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4:23:00
   “活在当下”是四念处修行的要诀之一。学习者当体会这其中的神韵,而不只是依文生解。
    人为什么会“不在当下”,是一个复杂而有趣的问题,而且往往并不是因为人是否聪明、有能力,或接受过高等教育等,而决定他是否有活在当下的个性。几乎一切职业、年龄、教育程度及智商的人,皆一样有可能会因种种原因,而有不在当下的倾向。
     我自从修四念处以来,曾于上下班的时间特地去观察纽约市“上班族”的面部表情,看看有几个人像是“活在当下”,结果却是相当的少。许多人在走路或坐车时,皆很明显地在想心事,表情凝重,有人甚至皱着眉头,不知道在担心什么;又有些人不一定是在想某一件事,但他们整体的精神状态,会让人觉得他们存在于另一个遥远的地方,飘飘荡荡地。另外有些人总是要找一些事做,来分散注意力。如有人总是浑身是劲似地,不住地摇头摆尾,作跳舞状;也有人像是不能够仅停留在一节车厢似的,总是在作车厢间的“旅行”。总而言之,越看越会令人觉得实在很少有人是活在清楚明白的当下,是在享受眼前的风光。同时,我也就越能体会佛陀当初创立教法深刻的智慧与慈悲,觉得他所以会提出这样一个“活在当下”的修行方法,实在是深解人性的。

    人往往会把自己保护在有重重防卫墙的内心世界里,而不肯出来面对真实的人生及世界。事实上许多“创造行为”的产生,就是想要在自己心中创立一个自己想要存在的理想世界,而不愿生活在真实的世界里。另外像有人老是会把自己弄得“很忙”,连一刻闲暇的时间都没有,或一有空闲就会打电话找人聊天,一聊就是几小时,事实上都是一种形式的不在当下。换句话说,也就是一种形式的“逃避自我”。四念处的修行人当在一切时中培养自己一种活在当下的修行个性,去深观自己的行为及身心,由自己的内心世界中走出来。人若不能走出自己的心之牢笼,谈什么修行、解脱,总是不着边际的。无论那个心之世界谈的是禅定也好,是佛法也好,以四念处的观点而言,牢笼就是牢笼。生存在佛法的心之牢笼中,和生存在学问艺术的心之牢笼之中,皆一样是自我囚禁的受苦者,是不能体会到佛法中风清月白的自在无碍的!
           活在当下意味着无忧无悔。对未来会发生什么不去作无谓的想象与担心,所以无忧;对过去已发生的事也不作无谓的思维与计较得失,所以无悔。人能无忧无悔地活在当下,喜悦而不为一切由心所生的东西所束缚,就是当时修道成就者的写照了。
         这件事说来简单,但实行起来就没有那么容易;而且修行人若没有掌握这其中的神韵,通常皆易走入一些极端。要把这些弄清楚,就必须较深入地了解四念处的内涵与精神。
           人通常对未来多少都有一些忧虑的,这中间包括自己及家庭未来的生活,及社会国家的前途等。人应当努力工作,赚取自己的衣、食,这是当然的事。但工作的同时,“忧虑”是不是必然会随工作及谋生而并存的现象呢?这就是佛法所要讨论的课题了。

        佛法所提供的答案是否定的。修行有成者,能喜悦自在地做许多事,甚至十分努力及忙碌地做许多事,但却没有忧虑或压力沉重的感觉。以正见观之,忙碌是由缘所生的事,那些缘在“近”来说大多是外来的,但忧虑及压力的产生,除了那些外来之缘外,最主要的缘仍是自己内在的执著,是因为当事人没有把四念处修好,充分看清外缘与内缘的分际,故为境所转却不了知。一旦了知(透过身念处、心念处及受念处),才知道真正使自己苦恼者不光是生活、工作或老板,最主要的还是“自己”。紧张或心情沉重地做事情,不但于事无补,反而容易把事情弄糟。只有用冷静的头脑去分析判断情况,作出决定后再专注地投入工作,才能把事情做好。而专注地投入工作,活在当下,正是四念处修行的范围。
         人如果能专注地投入一件工作,就算这个工作是很繁琐的,只要他能活在当下,就能在其中体会到一种喜悦。但如果他无法专注地投入工作,不管是因为没有兴趣或无法专心,只要他不能活在当下,就算是简单轻松的工作也会令人觉得度日如年的。
         有人以为“活在当下”意味着对未来的不思考、不计划,这是对修行的误解。修行是要人对未来不忧虑,不是不计划。人如果根据自己及环境目前的情形作分析及整理,并对未来种种作预测及计划,这正是“活在当下”。因为他是根据“现在”的种种评估未来,他采取的态度是实际的,他的头脑是清楚的。就算他评估错了,那只是因为他的聪明不够或资料不全等因素。预测及评估本身并非执著。
        但若有人不是根据自己及环境目前实际的情形去想象未来,而是在作一种纯粹由心所生的空想,想象自己“如果是那个样子”该多好!或者如果不是那个样子就糟了!这样就容易产生执著,忧悲苦恼也会由此而生。
    佛曾在《一切漏经》(书目六)中指出人如果不智地作意思维他不当作意思维之事,忧悲苦恼就会滋生或增长。这些不智的思维包括:
 我在过去存在,还是不存在?
    过去我曾是谁?我曾怎么样?后来我又曾如何?
    我于未来将存在,还是将不存在?
    未来我会是谁?我会怎么样?然后我又会成为什么,变得怎么样?

          如果老是想自己会成为什么,变得怎么样,他就不是“活在当下”了,而是把自己凭空想象在一个未来不可知,但却如梦一般的世界里。这个梦的世界虽然美丽,但它是一吹就散,一碰就破的。人如果老是希望呆在一个梦里,不仅会精神恍惚、神不守舍,而且会紧张、神经质,容易疲劳且健忘。这种人是不实际的幻想者,能“说故事”但头脑不清。许多有文学及艺术倾向的人都有这一面的性格,常常觉得忧愁、沮丧,心情像天空的浮云一般,时晴时阴,不可捉摸控制,执著较严重者甚至可能自杀。但可惜的是他们中很少有人知道为什么自己有杰出的天赋,却无法摆脱心中那一股莫名其妙的哀愁。有人甚至自嘲地认为那是艺术家不可避免的“悲剧命运”。
            其实问题非常简单——这人没有“活在当下”。不活在当下而活在另一个自我创立的世界里,无论那个世界有多美、多好,过这种生活的人毕竟是痛苦的。依佛法的理论看来道理很明显,因为那个世界“不真”的缘故。不真则处处和现实的世界及人生相冲突。如何跨越这一个梦与现实的鸿沟,很少人能处理得很圆满。而要用自己的“心力”去维持一个不真的世界,本质上就是一件很累的事。故执著地活在假想的世界而不活在当下的人,想要不忧恐怕也很难的!
            的确,活在当下是一个人生命力的自然展现。当一个人能由自己种种的“心之世界”中走出来,不忧不惧地面对并观察真正的自我及人生时,他一定会是个有“能力”而能饶益这个世界的人。他不一定能成大功、立大业,但他一定能善巧地把自己潜在的能力发挥出来,利益自己及他人,这就是儒家所谓的“惟至诚者能尽其性”了。人能够“尽其性”而发挥自己的能力饶益众生,才是个快乐的人。               一个人被老虎追赶,他拼命地跑,一不小心掉下悬崖,他眼疾手快抓住了一根藤条,身体悬挂在空中。他抬头向上看,老虎在上边盯着他;他往下看,万丈深渊在等着他;他往中间看,突然发现藤条旁有一个熟透了的草莓。这个时候他应该做的是什么呢,对!先不要管上面的老虎和下面的深渊,摘下那颗草莓,享受这个甜蜜的瞬间。             最近看电视《文化中国》里今波和复旦中学的黄老师讲“天地一文人”-苏东坡,突然想起上面这个故事,是啊,苏东坡的一生经验了这么多的贫困、贬官、流放之类的苦难,几经沉浮却宠辱不惊,活得精彩,活得快乐,真的是非常非常地不容易。当他被贬到闽南这种荒芜之地,他没有顾忌气候的不适,首先想到的却是可以“日啖荔枝三百颗”,再被贬到海南时,他也安之若命,视这孤岛为第二故乡,依靠的不正是上面这种“活在当下”的境界吗。          可我们总忍不住为明天而担忧,没房子的担心明天的房价会上涨,有股票的害怕明天的股票会下跌,担心自己已经得到的会失去,恐惧自己想要的以后不可能实现。当这种忧虑成为一种习惯,我们就没有精力去为未来做准备,而是陷入无穷的压力中,以至于精神崩溃。活在当下,并不是说不为明天做准备,而是不要为明天的事情而焦虑,尽量做好自己的事情吧,今天是我们最珍贵的资产,也是我们惟一可以拥有的资产。        昨天晚上和朋友一起去老高家吃烧烤,吃完围坐在一起聊天,看着老高兴高采烈地讲述自己学习英语的事,一点也看不出他在前段时间刚刚经历过事业上的波折,他把学习当做快乐,为自己每一点点的进步而开心不已,这种状态感觉真是不错!而相比之下,以前一位相熟的人虽然身家数十亿,却在为自己在财富榜上的排名落后而苦恼,看起来,快乐真的和财富没有任何关系,只和心态有关。      用老高的话说,我们不要去担心七十年后的房产还是不是属于自己,只要快快乐乐活好每一天,每一个小时,这就是幸福的人生吧! 在网上找到一首印度作家写的小诗,送给老高,也送给自己: 

                                              珍惜今日吧!

               今日就是生命,生命中的生命。

               在白驹过隙中

               蕴育着存在的一切真实;

               成长的喜乐

               行动的礼赞

               美景的壮丽,

                昨日恍如一场春梦,

               明日犹似一幢幻影。

               只有真正掌握今日

               才能完成

               昨日每一场幸福的梦,

              以及,

               明日每一幢希望的影。

              好好的珍惜今日吧!

             这是对黎明的礼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