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天经:论“三件大事”——学习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6 17:54:20
 论“三件大事”——学习胡锦涛七一讲话

牧云邪语

    胡总书记说:回顾党的历史,集中体现为完成了“三件大事”

    第一件大事。我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从1840年鸦片战争为标志,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经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运动、义和团运动以及辛亥革命都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农民革命、改良运动、以及资产阶级革命都未能实现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完成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务。

    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从此才有了指导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革命的先进理论,才有了能够领导中国社会革命正确前进的力量。中国近代历史的转变,根本原因就是因为有了中国共产党。

    孙中山以及国民党所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之所以不能彻底结束旧中国的半殖民地历史,根本改变中国半殖民地的命运,原因就在于中国的资产阶级从他产生的一天开始就不是一个独立的资产阶级,而是一个与封建地主阶级和外国资本主义特别是帝国主义有着密切依赖关系的官僚资产阶级、买办资产阶级为主的资产阶级。他们不可能完全站到人民和民族的立场。而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政党,是一个以民族和人民为最高利益的政党,因此才有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所以,正是因为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有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的正确方向和最终胜利,也才有解放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如果说土地革命和抗日战争解决的是民族民主革命的阶段性问题,那么解放战争则是解决的民族民主革命的彻底性问题,没有解放战争就没有民族民主革命的彻底性,也就没有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历史的彻底结束。因此,解放战争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

    现实生活当中,我们不难发现一种有人借着肯定国民党和国民政府军队在抗日战中中的作用否定中国共产党对抗日战争领导权的倾向,更甚至有人否定解放战争,认为解放战争不该发生。持这种倾向的人无疑是要否定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民主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而否定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社会主义方向,在他们看来由国民党和国民政府军队主导的抗日战争胜利后的中国应该理所当然的走上资本主义。这种论调之所以能够出现,无疑与“补课论”密切相关。

    第二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从建国到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我党创造性的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的转变。从1949年到改革开放,尽管中间历经挫折,但是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起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积累了在一个东方大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物质基础和重要经验的事实不容否定,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说的“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胡总书记对对于第二件大事的评价肯定了第二件大事与第三件大事的传承关系,而不是把这两件大事割裂开来,给第三件大事找到了更充分的历史根基。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能够明显的感觉到一种否定建国后前30年的倾向,不仅有人把建国后的后30年同前30年割裂开来,甚至更有人把这两个30年对立起来。每每提到前30年,似乎就是灾难的深渊,而后30年似乎是万丈高楼平地起,他们似乎忘记了或者是想根本否定建国后,中国共产党如何从一片废墟、一张白纸上建设新中国的艰苦探索和艰辛历程。我们欣慰的看到,这种割裂历史的倾向在胡总书记这里得到了纠正。

    时至今日,我们还不难经常的发现否定、质疑社会主义革命的言论。在他们看来,从1949年到1956年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时间太短了,社会主义革命或者说社会主义改造操之过急,新民主主义社会应当有20年、30年或者是更长的时间。这种论调无疑是“补课论”的翻版。

    当然,单纯从物质基础条件方面来讲也许社会主义革命有“操之过急” 的嫌疑,但是,如果只是从心理层面来分析,可以肯定的说人民、普罗大众一定是“急切”的盼望着实现社会主义的,而那些社会主义革命或者说改造的对象则一定是期待新民主主义社会时间越长越好,哪怕延续到今日以至未来。

    共产党人历来都不是唯物质论的,如果按照上述人的逻辑,那么民族民主革命尤其是抗日战争是不是也应该时间更长些?中华民族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是不是也会更久些呢?!“多少事,从来急”,共产党人干革命之所以要“只争朝夕”无非就是要尽快、尽早的把中华民族打捞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把全体劳动人民解救出受剥削受压迫的厄运!这也许就是当年共产党的“不懈怠”!

    第三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二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第三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可见,开创特色社会主义是第三件大事的开端。

    从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到开创、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字面间已经看出这之间的转折与不同就在于从“社会主义”到“特色社会主义”。首先我们应当而且必须要承认从第二件大事到第三件大事的历史传承,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传承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的政治经济制度,否则就不是社会主义。其次,我们也必须看到和承认特色社会主义对于原来或者说过去的社会主义的创新与发展,否则就不是特色社会主义。

    胡锦涛总书记说:经过90年的奋斗、创造、积累…..的成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可见,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90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成果,是党和国家历史的连贯延续。

    特色社会主义对于社会主义的传承应当也必须体现于他的基本政治与经济制度,这主要应当包括: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治制度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为目的的经济文化制度,其根本是保障人民的生存权、发展权。

    特色社会主义对于社会主义的创新与发展主要体现在实现与发展人民利益的方式与途径,核心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

    如果说市场经济是一匹千里马,那么社会主义原则就是套在这匹千里马上的缰绳。如果放弃了社会主义原则,一味的听任或主张自由市场经济,那么特色社会主义就无异于资本主义,甚至连现代资本主义都不是,而是原始资本主义。如果这样的话,共产党就称不上共产党,因为市场经济不可能走向共产主义!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必然要求探索和建立与之配套的上层建筑,这个上层建筑必须既符合社会主义原则又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否则市场经济就不再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特色社会主义也就不再是社会主义。

    胡锦涛总书记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可见,特色社会主义不是放弃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由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等社会各个领域制度形成的一套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构成的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现在的问题就在于如何设计形成这种既符合社会主义原则又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制度及上层建筑体系。
    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发挥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两个方面的优越性,这两个方面的优越性能不能兼顾得到发挥有赖于完善的制度体系,这恐怕也正是我们面临的主要考验和薄弱环节。在诸多制度环节政治制度是根本,公平正义是核心,只有政治的公平才会有权利的公平!胡锦涛总书记评价“三件大事”时刻不忘紧紧依靠人民,离开了人民、背离了人民不仅什么事也做不成,最终将被人民所抛弃。国民党和民国政府的抗日功勋人民不曾忘记,但是,他不代表人民的利益终究不能为人民所选择。

        总之,只有把“三件大事”看成是一个不可分割整体,才有可能揭示出社会历史发展的合理性、必然性,才可能为现实的和未来的发展寻找到更为坚实的历史根基。任何割裂历史,否定历史做法最终的结局只能是否定现实。胡总书记把“三件大事”看成是一个有机的历史传承的整体,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勾勒出了一个更加符合历史逻辑的方向。 

          2011年8月10日